这两年拍了很多关于志愿军的影视作品,这部电视剧算是质量不错的。
关于这场战争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可以套用周总理的那句名言,“it’s too early to tell!
” 但是,如果从战术角度考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证那么落后的情况下,举中华全民族之力,能和经历了二战洗礼的美国军队周旋3年,也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
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最终没有被美国人打垮,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确是胜利了。
这部电视剧以志愿军为主轴,全景展现了“五次战役”的过程。
中共在那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名将都陆续登场,参与了这场战争。
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视剧也并没有把美军拍的一无是处(至少没有出现手撕鬼子的片段),并且对国民党投诚部队在战斗中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些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并不多见,比如,曾泽生的第50军的汉江之战。
几场著名的战斗也拍的不错,比如傅崇碧指挥63军打的铁原阻击战。
唯一的缺点是,伟大领袖、总理和彭总的饰演者经常有出戏的感觉。
陈赓的表演也过于模式化了。
中共历来是重视文艺工作的,历来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在每一个历史新阶段,党和国家都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
在物质文化极大提高的今天,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早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历经浩劫十年、改革开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帝国主义的半个多世纪的和平演变,今日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已经不在物质层面,而是在于精神层面。
中共党旗和五星红旗是用无数革命烈士鲜血染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革命烈的血肉融成的,今天的和平年代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用尸骨奠基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当今有很多人配不上今天的生活,配不上就是思想上不知道、行动上不能做到好好珍惜。
这些人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对不起革命先烈的牺牲:崇洋媚外,吃饭砸锅,挟洋自重,吃里扒外,侮辱革命,侮辱先烈,侮辱历史,侮辱国家,这些毒虫毒草的危害日益深入。
我们要坚决和他们斗争,在网络上,在生活中,在语言上,在行动上,特别要阻止他们篡改历史,美化侵略,开脱罪行,抹黑英烈!
像《跨过鸭绿江》这种主旋律影视作品,永远不怕多,多比少强,工作中有错误可以改,但是不能停止工作!
就是要旗帜鲜明的弘扬革命精神,意志坚定的走中国道路,绝不手软的对待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谁想搞垮中国,谁数典忘祖,谁搞帝国主义,谁推行霸权主义,谁复兴殖民主义,我们就反对谁,无论敌人数量多么多,无论敌人力量多么强大,终将淹没在人民的审判和革命的洪流之中!
所以希望广大青少年,多看这种主旋律影视作品,以前我们是钢少气多,美国人是钢多气少,今天呢美国人是钢少气多,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钢多气也多、打破钢多气就少的紧箍咒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就在广大青少年的行动中,你们不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
希望你们不要沉溺于资本主义物质上的纸醉金迷之中,一定要保持严于律已的态度,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坚持革命信念,一定要有远大的社会理想,并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将社会革命与个人革命相结合。
革命离我们的生活从不遥远,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才把战争的硝烟驱散几十年,不要幻想长久的和平。
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永远不希望长久的和平,因为他们需要通过战争来吸血续命。
虽然我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革命战士,甚至嘲笑我和我的观点,但大家牢记,红色中国是美帝国主义的眼中钉、肉中刺,朝鲜停战协定和解放台湾随时都会将我们带入到战争年代,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
即使,你不能做到上述这些,那么也请你尊重持有这些想法的人,因为,只有具有这些想法的人才能是最无私的革命战士,在危难时刻,只有这些无私的革命战士才会去保护和营救从不认识的你。
如果你们有一天想移民,我个人尊重你们,但是,我要告诉你们:黄皮肤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变成白皮肤的西方人!
无论你英语说的多么好,无论你工作多么出色,无论你多么了解和融入他们的生活,无论你是否有稳定的收入和他们的国籍,在对方看来,你却永远都是一个加了这些定语和形容词的中国人。
我希望你们留在中国,因为这里是我们根,是我们家族民族的血脉之地;我希望有一天,你的儿孙问你为什么没有移民,你能告诉孩子们:因为我要留下建设祖国!
这里是我们的祖国,我要让他变得民主自由富强伟大!
再回到电视剧。
每当有战争影视作品公映后,都会有很多关于服道化、台词、表演等很多方面的吐槽,我也不能免俗,我不会用纪录片来要求一部影视作品,但是关于本剧有两点我必须说出来才舒服:1.电视剧中关于男女恋爱关系的处理不如去掉这部分,让他们只保留单纯的革命友谊不好吗?
高级的情感都是通过克制来实现的。
革命的友谊都被他们搞油腻了。
那个年代的人很纯真,这些角色都太会说了,失去了那种质朴纯真的给人带来的对灵魂的震撼,都不如让这些角色不说话。
特别是郑锐,全剧最出戏的角色,那种油腻感,别说是五十年代的朝鲜战场,就是放在今天,都是特级润滑油级别的。
2.军人有军人的说话行为方式,我希望以后的编剧和导演都应该更重视这个问题,否则是对革命战士形象的一种毁灭性破坏。
我看完郑锐,完全没办法把他和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联系在一起。
本剧中的台词让人物看起来脱离生活和实际。
在炮火连天的时候,军人之间的沟通哪有那么多时间说那么多的话,都是最简洁有力,甚至是手势,电话中就更不能了,哪有时间和心情唠嗑啊。
点到为止,不展开了。
自老电影《上甘岭》之后,关于抗美援朝已公映的影视作品中的天花板依然是2021《功勋》中的“能文能武李延年”这一部分。
如果八一厂的《北纬三十八度》能公映,不知道会不会改变,我至今也没看过完整版,看的都是片段。
北纬三十八度的战斗片段,松骨峰阻击战、三所里战斗、血战龙源里。
立国之战,最可爱的人!
_哔哩哔哩_bilibili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光荣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光荣属于每一位战士!
题记:一个个志愿军抗美援朝英雄谱,就是一部部中华民族不畏列强的英雄史诗,一座座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
继承弘扬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卧冰饮雪、炒面充饥、前仆后继、冲锋不止、勇于牺牲”的英雄精神,构筑起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伟大的志愿军精神夯实中华民族的脊梁,让强大的军队和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铁血铸丰碑:志愿军英雄礼赞铁血勇士赛蛟龙,御敌鏖战透甲红。
上甘岭上铭战功,五次战役炮声隆。
板门店中谈争锋,三八线乃和平梦。
烈士忠魂诏青松,大帅风范数彭总。
铁血铸丰碑:志愿军英雄礼赞壮士谁敢与争锋,拔关夺隘透甲红。
摧锋陷阵克强敌,鏖战浴血逞奇功。
卧雪爬冰豪情纵,虎胆傲骨赛蛟龙。
红星军徽驻心底,英雄气节耀蒼穹。
颂志愿军员司令彭德怀临危受命担主帅,驱除强敌情满怀。
雄才大略铸铁血,挥兵百万斩狼豺。
勇挽狂澜塑豪迈,赫赫战功彰异彩。
耿直轩昂系华夏,彪炳史册诏松柏。
杨根思抱紧炸药包 冲向敌群冲向敌群——击退美军八次进攻粮绝弹尽,掩护全排仅剩下之两名伤兵,昔日老战士爆破大王新四军,人在阵地在英雄气概胜生命,拉响导火索哧哧发响朝敌倾,与虎豹豺狼同归于尽誓死拼,火焰四喷射敌人腐烂变泥泞,豪杰塑悲壮勇士辉煌化金星,丰碑巍然耸立彪炳千古功勋。
黄继光——堵碉堡抢眼 挺起胸膛挺起胸膛——请战攻克597.9高地上,何惧肩腿多处负重伤,瞬时间不容丝毫彷徨,岂容外寇肆虐逞猖狂,一跃而起堵住敌枪膛,呼唤冲锋号嘹亮吹响,将凶恶虎狼消灭埋葬,铮铮傲骨为你铸荣光,铁血英雄啊永驻辉煌。
邱少云——陷熊熊烈火 岿然不动岿然不动——何惧昼夜潜伏树蓬草丛,盯准敌人目标岂能放松,燃烧弹朝身边呼啸掠冲,任凭硝烟漫卷烈火熊熊,钢铁意志坚如磐石巨峰,勇牺牲视死如归胜强龙,只为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惊天地泣鬼神顶天英雄,烈火中永生浩气贯长空。
张桃芳——神枪狙击手 创赫赫战绩冷枪狙击——铁血丹心虎胆傲骨使命永铭记,驰骋纵横于上甘岭597.9高地,长于潜伏岿然不动如磐石根基,巧于隐蔽定向不定时观察测距,机动灵活亦佈置假人闪躲惑敌,神出鬼没攻无定势似扑朔迷离,盯准目标手持苏制枪智博心机,伺机狙击弹无虚发创赫赫战绩,领单兵英勇杀敌捷报频频传继,射手神技彪炳史册焉无人能匹。
编后语:“只有铭记英雄,才会崇拜英雄;只有崇拜英雄,才会英雄辈出。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烈士和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所向无敌,始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和国威,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
志愿军抗美援朝英雄谱是中华英雄史诗,彰显不畏列强、勇于牺牲的精神。
这些英雄构筑了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的精神夯实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英雄们的丰碑将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激励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一,涵盖了第一阶段的五大战役,第二阶段的反绞杀战、反细菌战、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
志愿军从1950年入朝、1953年停战、1958年撤军,中朝军队共毙伤浮敌军109.3万人,其中美军39.7万人。
附五次战役地图:
二,表现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战场中的运筹帷幄。
在毛泽东统一部署下,我方先后入朝的兵团和将军:第一个入朝参战的兵团是13兵团,当时38军,39军,40军,42军都属于该兵团编制,这几个军都是解放战争中的第四野战军中的王牌,后来又增加了第50军,第66军入朝作战。
而当时能够担任这几个军的司令员是文武双全的邓华将军,副司令员是洪学智,韩先楚。
在他们的指挥下,13兵团打响了入朝第一枪,同时该兵团也是参加整个抗美援朝战役。
第二个入朝参战的兵团是第九兵团,下辖20军、26、27军。
随着抗美援朝战役,打的越来越激烈,于是,第九兵团奉命入朝参战。
在解放战争中第九兵团隶属第三野战军,当时的司令员是宋时轮,但抗美援朝时期兵团司令还是他,不过增加了一个王建安,也就是说第九兵团司令员有两位,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第九兵团两位副司令员,分别是第三野战军粟司令手中的王牌悍将陶勇,王必成两位将军。
第三个入朝参战的兵团是第二野战军的第三兵团,在解放战争中该兵团司令员是陈锡联,而抗美援朝时期兵团司令员是陈赓、许世友。
第三兵团下辖四个军分别为12军,15军,60军参战,而副司令员分别是王近山,曾绍山。
第四个入朝参战的兵团是第19兵团,该兵团是解放战争中第一野战军的部队,当时的司令员是杨得志。
但是这次兵团司令员依然是杨得志将军,共三个军入朝参战,分别为63军(军长傅崇碧),64军(军长曾思玉),65军(军长肖应棠)。
其实第19兵团除了杨得志外,还有司令员分别为韩先楚,黄永胜。
第五个入朝参战的兵团是第20兵团,包含67军、68军。
该兵团在解放战争中隶属华北野战军,当时的司令员是白袍小将杨成武。
而这次入朝参战的兵团,司令员共有两位分别是杨成武,杨勇两位将军,他们指挥的金城反击战,为抗美援朝胜利画上完美句号。
第六个参战的兵团是,解放战争中收编国军起义部队,改编而来的第23兵团,该兵团并不是抗美援朝作战部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担任泰川机场修建,警戒工作,通俗的讲就是后勤保卫,防止敌机轰炸,志愿军机场。
而该兵团司令员是董其武。
除此之外还有,空军(司令刘震、聂凤智),炮兵(司令万毅、高存信、匡裕民),防空兵(司令成钧),等各兵种都投入了此战。
敌方:麦克阿瑟、沃克、李奇微、范佛里特、克拉克。
三,展现了当时国内、国际政治背景。
美国人先动手在南朝鲜扶持李承晚政权建立了国家,也就是大韩民国,随后苏联也扶持北朝鲜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所以到了近代,是苏联帮助了朝鲜建国,苏联对于朝鲜来说,基本就是父亲的角色或者说长兄的角色,总之没有苏联就没有今天的朝鲜。
中国对于朝鲜来说,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好邻居,虽然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帮助朝鲜击退了联合国军,但在朝鲜心中苏联才是最值得感激的国家。
苏联不仅帮助朝鲜建国,还为朝鲜提供了各种保护。
朝鲜战争实质上是中、苏联合对抗美军的战争。
就拿空军来说,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20年后的解密资料显示,辽宁旅顺苏军烈士陵园长眠着的202位苏飞行员,记载着苏空军击落敌机879架。
四,历史知识延伸:(1)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使用了细菌战,志愿军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反细菌战。
(2)关于停战谈判:我方主要谈判官:李克农、乔冠华、邓华、解方。
影响谈判的因素有:美国总统的换届即由杜鲁门换艾逊豪威尔、苏联斯大林的逝世等。
谈判不是人们想的那么简单,仅战浮遣返这一条件,就耽误很久,连金日成都等得不耐烦!
有关战浮,还有很多故事,比如,最后美方居然把近一万四千战浮遣返到台湾!
(3)在朝鲜战争的背景下,美日签定了《日美安保条约》,至今影响着我国钓鱼岛的主权;我国同时因朝鲜战争而搁置解放台湾至今。
你以为抗美援朝已成为历史吗?
不,它的影响正延续到现在,还将延续到所有历史问题的解决!
(4)两次核威胁:一次杜鲁门,为了急于求胜;另一次艾逊豪威尔,为了早日结束谈判。
五,英雄人物重现:《上甘岭》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沙蒙执导,高保成、张亮主演。
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影片中通信员张亮舍身炸敌人暗堡,原型是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属陈庚第3兵团下的秦基伟十五军)。
《打击侵略者》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导演华纯,影片根据宋之的话剧《保卫和平》改编。
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奇袭南朝鲜伪军首都师白虎团的一次战斗过程,表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战斗、勇于自我牺牲的坚强意志。
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丁大勇潜伏时,身边枯草被敌人燃烧弹点燃,原型就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
《英雄儿女》“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成为新中国最震撼的经典台词之一。
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
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
影片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牺牲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王成和王芳,成为那时人们崇拜的偶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原型之一为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属宋时轮第9兵团20军)。
杨根思,我好喜欢你,你是真正的祖国闪耀之星,谢谢你保卫祖国。
打一星的人是小学开始就在国外上学了吗?
小学的时候也认识了黄继光、邱少云等等伟大志愿军战士,感谢你们,祖国有你们真好。
邱少云先烈的最后时光,实在太痛苦了,普通人连他的万分之一都无法做到,祖国的繁荣和强大,都是志愿军战士拼出来的,保卫着的,感谢!!!
由于拍摄时间很短,这部剧的诞生是真的时间紧、任务重。
在如此重大压力之下,可以明显看到赶工的痕迹,尤其是前几集,无论是台词还是表演,都明显缺乏打磨。
唐国强老师不复有当年的活力,如果是十年前,他一定比现在演得好(想想他在《解放》甚至《长征》里的表演)。
孙维民老师的表演我从《外交风云》开始就很不赞同。
建国时的总理五十出头,日理万机,难到说话是这个语速?
这也不符合纪录片里的真实情况。
以前孙老师的表演不是这样的啊。
王伍福老师演的朱德总司令形神兼备,但也是同样的问题——过显老态。
总的来说,这几位长期扮演自己的角色,上手快,还好一些。
而第一次出演剧中人物的那几位演员就非常令人出戏了。
我相信他们是有能力演好的,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没工夫足够地与角色相融合,也没工夫打磨台词和表演,甚至在调度上也多有瑕疵。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丁勇岱身上,因为他是剧中台词最多的角色。
我最不满的是他在台词中大量加入语气助词,很多时候断句方式令人觉得如鲠在喉。
当然剧本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中段,非常精彩,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我觉得编剧可以着重于宏观叙事,没必要为了照顾微观层面的个人而特意去创造过多小人物的角色,这样反而会不伦不类。
之前看《长津湖》,不满意;但《功勋》拍的不错,第一单元抗美援朝拍的很好。
这些都是只是抗美援朝中的一个小部分。
这部《跨过鸭绿江》则是从宏观角度展现了抗美援朝。
刚开始朝鲜一直打到釜山附近,打的李承晚求助美国。
美军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
麦克阿瑟叫嚣要打过鸭绿江,美军飞机也侵犯我国领空,对东北部分地区进行轰炸,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危害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如果美国陈兵鸭绿江边,他随时会威胁中国安全,所以中国必须要解决这个威胁。
但是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很多人不同意出兵。
美帝是世界强国,经济、军事实力都是非常强的,而当时的中国各方面和美国相差甚远,这是其一;其二,如果打不赢引火烧身怎么办,各种因素都有。
但是毛主席考虑的不是要不要打,而是能不能打赢,因为这一仗是必须要打的!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如果当时不打,美帝迟早会惹事。
当时两极格局对峙非常厉害,朝鲜问题就是两极对峙的热战表现!
毛主席高屋建瓴,就是要和美帝扳手腕。
彭老总坚决支持毛主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50年10月19日,彭老总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抗击美帝侵略者。
10月25日,40军118师打响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枪。
10月25日也成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1950年11月25日,毛主席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年仅28岁,毛岸英永眠于朝鲜。
第一阶段,主要是把美帝赶回三八线以南。
五次大战役,分东西两线,大规模的运动穿插,把美军和南朝鲜军分割包围,进而歼灭之。
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一雪前耻,守住三所里,打出了“万岁军”称号。
东线,宋时轮的第九兵团,由于后勤物资供给不足,加上极端恶劣天气,打的异常惨烈。
冰雕连壮烈牺牲。
第四次战役,由于李奇微发现了我军后勤的缺点,其称之为“礼拜攻势”,用“磁性战术(狗皮膏药战术)”引诱我军前突,想等我军耗尽物资突然反攻。
彭总及时下令休整,两个礼拜之后李奇微反攻,西线50军为了配合东线进攻,守住汉江,异常惨烈。
50军原为滇军,后起义,有“熊军”之称,但守汉江证明了这支部队的能力。
铁原保卫战,63军,以极其惨重的代价为我军后撤构筑防线赢得时间。
以不到3万人顶住了联合国军几倍兵力的猛烈攻击。
如果铁原不保,志愿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第二阶段,美帝终于坐到了谈判桌上,但还是非常嚣张。
谈判异常艰难。
李奇微发动“绞杀战”,被志愿军粉碎。
开城谈判中,在中立区,美方枪杀我治安警察姚庆祥,是可忍孰不可忍!
“世人皆知李奇微,举国同悲姚庆祥。
”更有甚者,美军发动细菌战,卑劣行径无耻至极。
1952年10月,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摊牌行动,对上甘岭发动进攻,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战士壮烈牺牲!
15军打的异常惨烈,但成功守住了上甘岭阵地!
1953年7月在谈判进行时,南朝鲜反动派再次对谈判区进行袭击,志愿军发动金城战役,消灭南朝鲜军4个师,狠狠教训了李承晚。
1953年7月27日,中国、朝鲜,和美国签署停战协定,历时33个月的抗美援朝结束。
抗美援朝是伟大的战争。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从未打赢一场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最终胜利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抗美援朝,中国人民更加自信的站在世界人民面前了。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志愿军捐飞机大炮,捐款5亿多万元,可购买3710架飞机。
中国军队是伟大的军队,钢铁长城般的意志,坚不可摧,战无不胜。
虽然美军飞机大炮,炮雨般的狂轰滥炸,阵地都削平了,但志愿军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在与美军的较量中,锻炼出强大的攻击能力和阵地防御能力。
《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从宏观角度,全局角度,整体角度,展现了壮烈伟大的抗美援朝!
从局部的战争细节到宏观的战役进行都有展现。
我们能整个了解抗美援朝战争。
今日的中国和1950年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中国人民自信的立于世界。
我们要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中华民族永远威武!
感谢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
向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对于那些崇洋媚外者,网络喷子,别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如果你想赞扬你的外国爹,没人拦着,不要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人丢不起这人!
在抖音刷到的,180师,傅崇碧,然后什么韦杰。
铁原阻击战。
政委吴成德,俘虏。
回国,撤职,文革清洗运动。
丁勇岱彭德怀抖音的评论区,上一辈关注这个的好多啊记得我背诵十大元帅,是初中历史书在老家背诵的,有点可笑,搞笑又刷到李白的照片,白崇禧李宗仁,还有什么韦国清包括白崇禧李宗仁反蒋,当时桂系军阀,还到了越南,可以打下越南的越南人确实和广西非常像,说话口音也像,那种挺好玩的还是感叹,上代人喜欢这些历史的挺多的而且历史确实是人民书写的,比如吴成德被俘虏,大家都知道他是好的,后来回国又被清洗包括在百度刷到毛的秘书,比如谢静宜,张什么之类的,大家也是懂得都懂怎么说呢,中国就没有什么原创的人文政治那一套德先生赛先生,都是英文直接翻译那些复杂的政治经济科学,在中国这儿没有的中国以前就是农业大国,现在叫做制造业大国,主流官方媒体叫什么,中国制造,世界工厂,对世界工厂,比如义乌,或者那种小制造,拼多多。
现在东南亚不是承接了制造业。
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完全,很厉害。
所谓农民工,进厂打螺丝,就是这代人的上一代是农民,交公粮。
包括教育吧,教科书,高考,这套模式,像苏联的教育,比如数学因为这套主义,其实就是苏联朝鲜中国,斯大林,毛,金日成,大清洗,都一样,苏联解体了,朝鲜还是极权,中国的改革开放,唉,我属于天资笨,以前学的都是浆糊脑袋,还信张维为。
也不上网。
我看豆瓣,豆油初高中就看一些课外的真正的书。
人情世故也不懂,带来的一种麻木。
历史还是有意思的,纪录片也有意思,历史是一种宏观的,比如以后的记录,新冠疫情,一切历史又是当代史,人聚在一起,历史事件差不多。
纪录片呢,可以用微观的具体的视角。
比如工厂纪录片。
高三纪录片其实每天看新闻,微博,公众号,抖音,吃瓜。
各种新闻事件,都是相同的,日子在重复。
就像上学放学,人的事就那么多,商业了,死人了,吃瓜了,新闻了,娱乐媒体了,游戏了,经济了,电影了。
身边的人和事也是一样
一直很喜欢看抗美援朝的历史书,喜欢看与世界第一的美帝正面硬扛。
对于美帝,我觉得大部分中国人的感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在技术、管理上,他们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的商学院、理工学院在向全世界输出最优秀的理念、知识与技术;同时,美帝自由、豪放、独立而又激情的文化,以及其对公司劳工的保护与尊重,也充满吸引力(我曾经在美资企业工作过10多年);但另一方面,在利益上,他们又是我们最强大的敌人,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美全方位的较量将成为世界关系的主旋路,而且也会愈来愈激烈!
70年前,我们的先辈在政治与军事上干挺了美帝;70年后,在经济上,我们能干挺美帝吗?
比干挺美帝更重要的是,未来,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跨过鸭绿江》这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建党100周年的史诗级献礼剧,在荧屏上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气概。
面对美国为首的列强,不愿放弃其在东北亚的利益,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
中国最终被迫参战,以立马横戈、埋骨他乡的豪情,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场立国之战,打出国威,打出军威,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也彻底扫除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任人宰割的百年耻辱。
中国人民震撼了世界,我们后世子孙必须永远铭记,中国是从那时开始走向伟大复兴的征途路上。
70多年前,国际因二战形成美苏两大阵营的世界格局,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冷战开启。
而国内刚结束解放战争,百废待兴,伤痕累累。
1950年6月,美国对朝鲜发动战争,借“保护台湾和平”的名义将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并多次大举越过三八线北进,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毛泽东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战,就像他后来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指出:“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作决定。
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
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作为正义之师出征朝鲜,肩负维护和平、反抗侵略的使命,同朝鲜军民一道,进行了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同样身处在许多有划时代意义的环境中,正如七十年前美国人强加给中国人的战争,今天的美国一再主张“中国威胁论”,过去他们以战争的方式,现在他们以所谓经济金融、工程技术、气候环境等名义,指出中国不能搞高科技,又发起贸易战,或者“中国不能和美国一样强大”等等观点。
我们的发展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今天的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从党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奋进力量,做好国有企业2021年工作经营策略,严控收支费用,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通过观看此剧,有以下几点感受:第一,这一战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
抗美援朝时期,从中央领导人的战略决策,到战场上的一线指战员、战士,目标统一,协调有序,这强大的组织性和执行力并非空穴来风。
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发展观,才有了人民对社会主义中国事业的认同,才有了“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的底气和“不怕任何侵略,要打到底”的胆气。
而当下的抗击新冠疫情也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人民依靠和信任的党。
作为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人民立场,以党建引领,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对内加强人才培养梯队,对外以更好的产品服务客户,拓展新市场,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保障国有资本规范有序运行,做强做大。
第二,这一战让我们体会到面对恶劣环境不畏艰险,舍命奉献的精神。
我们今天的条件远胜于过去,但我们的意志不见得胜于过去,战场一次失败会失去性命,业绩上一次失败、批评可能一蹶不振,我们遇到的挫折远远不及这场战争。
通过观影,我们认识到即使前路再艰难,党和人民也定会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我们管理者应该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经营,突破困局,提效产能,打造有活力、有斗志的公司文化,教育公司干部、职工敢啃硬骨头、涉险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持续改善产品和提高队伍素质上努力,在2021年继续奋斗。
第三,这一战让我们学习到一个组织的系统协同是非常重要的。
这场现代化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情报、信息的及时传达和掌握显得尤为关键。
以彭德怀司令员为首的前线指挥部与后方中央的战略宏观指导无缝对接,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是战斗得以胜利的根本保证。
剧中38军经历第一次战役的失败,后方马上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战术部署,在第二次战役中,奇袭德川,穿插三所里,抢占龙源里,血战松骨峰,做出一系列抢占先机的决定。
这种军事全局一盘棋的指挥艺术在企业经营中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指挥从化、民权、梅州 “三个军团”,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统一调度,如同后勤输出保障,如何将个人有限的力量拧成群策群力的一股绳,从研发管理、制造优化,供应链成系统化的运营,如何借力打力,如何组织现有资源做出最大功效,这是观影后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最后,《跨过鸭绿江》以宏大历史风采和小人物情感相互穿插的叙事,让此剧接地气显真情,让每一个观影个体无不受到感染。
1953年9月,彭德怀司令员曾说过:“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期间涌现出许多农民、工人在后方送人力、技术、军粮,为前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19万英雄烈士的生命托起了富强和平的共和国,这些无不是在证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来源于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我们处于战争硝烟不再的今天,不能忘了来时的路,不能忘了和平与发展是背后的流血牺牲换来。
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份子,深知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承担着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代代国企人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历尽沧桑、做出功业,这是我们的舞台,这是我们的战场。
还行吧
看过电影剪辑版
小时候正逢中美蜜月期,只知道抗美援朝,五大战役,并没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后来长大了,天朝对于这段历史也没真正去表现,所以也没多在意。也就是这几年,双方矛盾逐渐尖锐,国家也开始宣传了,我才又回过头去审视这段历史。但越看越觉得这怎么可能?怎么能打成这种局面的,当年的老一辈人,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和决心去打这一仗的?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在这场战争中押注在天朝这一边啊??大无畏的战斗精神真的是我们整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回到本片,最有意思的是我孩子竟然也看得津津有味,希望这次能够真的把这段历史给传承下去吧。
正在津津有味的追剧,这是我看到过的视野最宽广的一部抗美援朝剧,虽也有不少艺术改编,但更是以史为骨,艺术为辅,让本剧在众多优秀战争作品中也是佳作。真实还原许多我们语文课本中的历史场面,让人动容,让人悲痛,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多拍点这样的剧吧,少搞点毫无演技无内涵的偶像剧
这部剧才真正诠释了什么才叫歪屁股式的歪曲历史
题材没问题,拍得不行,怎么会这么高分,哦知道了,打高分的人是为题材打分,只要是主旋律都五星好评,不打高分就是不爱国……我也打低分,但不代表我不爱国,片子真的充满刻板印象,还不如纪录片好看
太喜欢丁勇岱演的彭德怀了
看过
主席为什么不抽烟?我一直等这个画面啊!讲道理三集应该去一包烟了。严重不符合历史人物,一星
好是好。但是周恩来总理的演员也太出戏了,说话声音太古怪,大败笔!还我刘劲叔叔的周恩来!
我爸看的时候看了几集,这人物也太脸谱化了吧……太尬了
正剧为什么总是要拍成流水账。人物的立体性,故事的完整性,台词的生活化,没有一个做到的,情感还不如纪录片。每一个人都像是把历史书上的字照本宣科演了一遍,然后转场背景让周总理(演员演的和真实形象差距太大了)和教员一本正经的总结一下,拔高思想,真的太呆板了。外国演员真的演得做作。战争场面特效很假,几乎没有战术可言,一群人突突突,然后突出一下我们知道名字的英雄事迹就结束了。差隔壁战火熔炉太多了。拍英雄,首先要拍真人。
这么好的题材被拍成这个样子,和同时期的《大决战》比起来,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再看看人家导演是高希希,本剧呢?明白啦一句顶一万句:制作方花这么多钱,最关键的是应该选个好导演。好导演可以把烂剧本拍成好电影,烂导演相反!
一直盼着播呢,一集不落的追着看呢,我让孩子也看,下一代更应该了解那段历史,非常好,早就该拍了
太过主旋律,过于高屋建瓴。对士兵的描述太少了
实景拍摄很赞!看到过拍摄花絮那么冷的天,比那些流量小花抠图瞪眼强多了!换做他们铁不定又用替身!
全景式图解式。更渴盼多年前一直被雪藏的电视剧《抗美援朝》……
看这个剧的 有多少人 多方了解过真实历史 战争起源 兵力对比 伤亡人数 战场的作战以及后勤表现?
基本没有脱离传统主旋律战争剧那种流水账拍法,人物依然高度脸谱化,没有突破。彭德怀战功赫赫,但也是性情中人。这让我总忍不住想起1959年庐山会议直到1974年备受折磨而死的那个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