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吧。
毕竟鬼语者是除越狱以外,我最早跟的美剧。
而且,我对越狱的兴趣到第一季结束就终止了。
鬼语者就这样,一直陪我到了现在。
从最开始的狂热,感叹女主角的可爱与爱情的幸福,以及剧情的感动,还有跃跃欲试挑战自己对恐怖片的极限(毕竟是带鬼的)。
现在,对这部剧集更多的是那一份熟悉和信赖。
想起的比喻,就像恋爱,新鲜的刺激到习惯的关切,跟人说起美剧的时候,也总是自豪地说起她。
呵呵想看的观众,送给你们提示:(1)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爱情等的温情剧集;(2)这部与鬼有关的剧集一点也不恐怖,慢慢地,你会习惯她的表达手法;(3)女主角很漂亮。
这部电视剧挺长的,需要花时间去看,但我居然坚持看了,可能是因为这部剧是一个个小故事拼接而成的吧!
里面的已故者都会找到女主,需要女主给他们弥补心中的遗憾,但有的人一生渴望被人倾听,却最终成了独白。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彼此倾听,互相扶持!
生命的意义,在于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做最精彩的自己!
还没看多少,第二季刚开头.喜欢简单,每天睡前一个小故事.有点点联系,又可以独立开来.很享受每次earthbond spirits 完成心愿cross over.真的,这样简单挺好.可是,从那个黑衣人开始出现我就知道,开始了,不久的将来,人鬼大战. Holy shit! 短小精悍的故事就不错,可是大部分人总是关不住自己的野心.好多剧越来越荒唐,都是因为编剧"想太多"到后来编不下去.行吧,也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或者大众还是希望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部剧我我不是每个故事都喜欢,因为有的故事情节并不是那么合理。
我喜欢里面有一些小朋友的表演,反应还挺真实的。
那里面的女主角在哭的时候挺漂亮的,能让我感觉到她的悲伤。
这部剧主要讲的是女主角给每一个亡魂完成心愿的故事,亡魂有很多不舍,其实也是我们有很多不舍,希望我们都能减少争吵,多沟通,懂得珍惜!
这部片子和medium非常像,爱管闲事的女性主角,温馨的家庭朋友,先恐怖15分钟然后一路温情脉脉下去的气氛,哦,还有最后的眼泪。
观看途中我时常走神,不由得想起柯南里那些坏人悔改的泪水,还有一个童话故事,叫做《鳄鱼的眼泪》。
当然不同点也是有的,起码我还是看完了,并且没有像对medium那么多反感。
这要归功于女主角的造型设计,还有她娇小可爱的脸庞(比她老公小一整圈儿)。
始终觉得她身上洋溢着浪漫的法国风情,那一套套十分精美的外出服、晚宴服、睡衣长裙实在很不错。
这是一个向善的世界。
在这里没有真正的坏人或坏鬼,不管看起来如何凶恶无比造型恐怖,那些鬼魂最终都会为了某些理由,在女主角的帮助下进行十数分钟谈话,然后回复平和,流过泪表过情,crossover。
这种模式化让我有些腻味,不过应该挺适合想找点刺激却又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的族群。
另外让我微词的地方则是女主角的个性。
对那些希望向女主角寻求帮助的鬼魂们提出一个良心建议:作恶先。
礼貌的拜托请求是没有用的,她只会说“对不起现在很忙”;但如果你先闪一下灯光,摔一下杯子,折腾一下无辜群众,哪怕你推都推不走她了,她誓死也要插手你的事。
这个女人以自己的天赋为己任,很好,但为什么一直坚持要“一个人”行动?
为什么一定要“一个人”先弄清事实?
这是一种自大,甚至是自负。
当然也可能是编剧折磨观众心理的手段……看见娇弱美女黑灯瞎火独自个儿面对凶鬼恶灵,会觉得更恐怖?
保护感油然而生?
哦拜托,我只觉得“为什么不叫你丈夫一起来?
”。
严格意义来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部美剧,我当时看完就推荐给室友和同学,一方面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这种题材的剧集,另一方面我恰巧对死亡,灵魂这类问题感兴趣。
这部剧的女主角很爱笑,这让我想起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曾经对我说过我看上去很凶,难以接近的感觉,听她那么说当时我挺惊讶的,因为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像她说的那样,只是我平时确实不怎么爱笑,那是觉得没什么好笑的,但是反观自己和他人接触也相对喜欢接触爱笑的人多一些,这也总让我想起一句话:“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差。
”可以说这部剧女主角爱笑这点不知不觉让我更有追剧的动力。
像这种题材的美剧后来接触多了,也没有最初的新鲜感,但这部像我之前说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剧集,我记得有关于灵魂,我读过2本书《死后的世界》和《死亡哲学》,前一本很薄,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描述是否存在死后的世界?
而另一本则是用了很多哲学论证极力否认灵魂存在。
这部剧明显是《死亡哲学》的反面教材。。。
无论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是相信灵魂还是不相信,这都不重要,这只是探讨不同的可能性,有可能都是对的,也可能都是错的,这方面人只有选择相信,事实是谁都不知道,之所以看不同观点的书,是因为一个人先入为主的观点不容易改变,有时候只能站在相反的立场看一下是否也是对的,才能尽可能的客观的得出自己看法。
回到这部剧,女主角的通灵遇见的是一些在这世上心愿为了,大多是突然死亡,还有牵挂,所以无法真正离开的灵魂,女主角帮助这些灵魂完成他们为了的心愿,而后这些灵魂会看到光或者光里有他们的亲人带他们离开。
除此之外女主角没有其他方法,比如像女巫预知未来,或者像道士画符等等。。。
这万一碰上恶鬼怎么办?
女主角明显无法自保,索性基本遇见的灵魂最后都是能够宽恕他人或被宽恕的。
这种设定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单一,像我同学看了几集就对我说后面反正剧情差不多就没看下去了,当然,这部剧的目的应该也并非讨论死后的世界,就像女主角很多次回答那些灵魂,不知道光的那边通往哪里的那样,这部剧的目的应该是希望人们能够与人为善,珍惜时间。
在片头曲的自白也说明了这点。
不像另一部剧《邪恶力量》顾名思义说的是更黑暗的故事。
与其把这部作为恐怖片还不如当作温情励志剧来看。。。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我还是挺喜欢这种稍微带有点恐怖色彩的温情剧集,来提醒人总有会死的一天,说来也怪,人会死这件事谁都是知晓的,但都好像不记得,人们很少聊这种话题,而且总是给提起这话题的人贴上悲观的标签,而且往往只有生了大病或者出了意外,才会去考虑,想到原来自己也会死啊!
因为总觉得死亡离自己很遥远,好像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有一些老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特别爱计较,我以前总觉得那些年迈的老人活了大半辈子,应该看的更穿,想的更透,可是事实往往相反,也许正就是年纪大了,比年轻人更接近死亡,老人对于生活的细枝末节的计较才能分心于对于死亡的恐惧。
死亡是对于未知的恐惧,这是本能,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同,对于死亡的理解也不同,活法也不一样:西方相信的是直线形式,生命始于直线的起点,结束于直线终点,他们认为死后无非是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有些书籍甚至提出所谓轮回是恶魔的陷阱,不要轻易相信。
这导致他们非常重视个体的自由,即使是对家人,也是我爱你,但并不对你负责。
东方相信的是闭合的圆,我们理解的生命是周而复始,六道轮回,因果循环。
我们重视是集体,个人的利益是要服从集体利益。
影视作品是一个国家的软文化,使我们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而对于死亡的理解,也会决定人的不同活法。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若有不足,错误,还望谅解,并且欢迎指出哈~
帮助死去的人完成心愿,讨回公道,传达情感,将温情进行到底,争取赚足观众热泪,已经不算是新鲜的剧情了。
那么在这部剧里,又有什么特殊的部分呢?
首先女主很漂亮,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爆好的身材,卷曲的秀发,亲切可人,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很利于让人倾诉痛苦。
女主开的古董店也很漂亮,很符合她的古典气质和天赋,毕竟古董都是死人玩过的玩意儿……女主的老公男主很有安全感,英俊善良体贴包容,喜欢看他们在一起讨论鬼魂,他的存在给了Mel支持与动力。
再来说说每一集里最重要的配角们——鬼魂!
第一季时的鬼魂们还没那么夸张,基本上都是比较温情可怜的故事,我尤其喜欢那只幽灵狗,也就是第一季结尾时稍微有点恐怖,当然一部分原因源自于我的飞行恐惧症,所以看到飞机坠毁的鬼魂成那样就很郁闷。
而且很难接受我喜欢的角色Andrea死了,喜欢看她以自己的幽默感解析Mel遇到的那些鬼魂所发生的事情。
到了第二季时,鬼魂们的所作所为真是相当NB,超能力比活着时可强悍多了,狂风乱吹啦、灭个灯啦、显个字啦,那都不是新鲜的,已然发展到地域转移啦、东西乱飞啦、伤人打人啦、制造幻想、俯身做恶啦,等等等等。
而且鬼魂们一开始出现貌似都比较害羞,不以真面目示人,还神神道道的,每次都折腾三分之二集,才勉强露个小脸。
第二季里的新出现的活人角色们,都很有趣。
喜欢教授Payne那絮絮叨叨的黑色幽默;也喜欢Delia怀疑论者的直率。
第三季里,死过翻生的Mel,再撞见的鬼鬼们,更具有攻击性了。
从原本单纯的帮助鬼魂超度,上升到了身世之谜。
亲爱的Mel,不但遇到了祖先的鬼魂,还见到了亲爹的鬼魂。
不过一直以为Mel的爸爸在策划什么阴谋,结果就这样莫名其妙死了,虽然在这部剧里一般死人力量更大,期待他第四季的归来。
另外,第三季有一集让我很郁闷,那个被律师逼死的鬼魂,后来律师转为逼迫Mel,既然剧里的鬼魂威力都那么强大,怎么就对付不了一个律师呢,好歹也搞搞破坏,吓唬吓唬他嘛。
难道说只有好人才怕鬼,坏人都无敌了?
反差也实在太大了。
第四季……看到第三季我已经审美疲劳了,这种片子绝对不能一口气看下去,相当崩溃。
而且听说风趣的教授和可怜的Jim都要被牺牲掉,其实也早猜到了,毕竟一部剧集拍到了第三季,基本上观众群已经越来越狭窄了,只有重要角色挂掉,估计才能再吸引些眼球。
基本上这部剧实在有点拖延,看个开头和结尾就大致Ok了,中间大部分都跟猜谜一样,就是寻找死者的亲属,找到亲属后,Mel睁着她无辜的大眼睛跟对方说见到了死者,对方肯定先是不相信,等到Mel传递点私人信息就瞬间信服云云。
每集结尾也都太煽情,好像大家不管死了N久后,只要经亲爱的Mel一开解,霎那茅塞顿开,然后再来一段这个那个感人的告白,角色们都泪眼婆娑,生前一些苦恼困惑都弄明白了,鬼魂说“I see the light”,然后就从此goodbye。
不算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片子(不过我泪腺发达,也经常眼湿湿)。
各种各样的死法,得到的是同样的谅解,逝者已逝,生活继续,也称得上算是快乐的结局吧。
我们希望能生活在一个较比纯净的世界里,如果不能,至少也希望能有一个像Mel这般善良的人,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与其说她在帮助死者超度,不如说她真正是在帮助生者解脱。
所有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在活着的时候,人们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彼此伤害,忘记或忽略互诉爱意,等到死后,才发现一切都太晚了。
所以永远不要吝啬于去表达自己的爱,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而生命很短暂也很脆弱。
仔细想想,人间处处有鬼魂,美国才三亿人吧,Mel住的那个小镇上就有N多游魂,她认识的每个人背后似乎都跟着一个。
这要是在中国十三亿人民,这鬼魂的比例可怎么办,怪不得中国不可能拍这种片子,绝对会造成社会恐慌。
话说我每天晚上临睡前看两集,虽然不是很恐怖,但是感觉心理也很不健康,哈哈。
我靠,我不敢相信2023我才看过这部剧,从911知道女主的美貌,然后来到这部剧,她真的好美,尼娜杜波夫在日记里每一个神态都在模仿她(骚瑞,个人浅见)。
最后一集给了我一点大大的震撼,那让普通人都能看见的光,the light ,给了我们希望,我现在觉得那一天即使是明天到来,我奶奶也会带着慈祥的笑在光里等着我。
第1集,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
美国大兵被政治家送上战场时也是身不由己。
战场上没有政治家鼓吹的荣耀。
我们的解放军又有多少人还没能回家呢😭😭😭古往今来多少人死在战场上不能回家啊😭😭😭“我那么热爱我的生活。
”基调很温暖,但是有时候还是好吓人啊,BGM不要那么阴森啊。
男女主感情真好啊,丈夫学医,拼命救人,不想让病人死后打扰妻子。
第2集,小孩子不要去铁轨玩啊。
“但是我不想道别。
”“爸爸妈妈会记得我吗?
”“他们余生都会记得。
”婆婆人也好好啊,大家都好温柔啊。
“不要哭,爸爸,我不是故意离开你的。
”这个亚洲妈妈的形象设计不太好。
这也太难过了😭😭😭车在铁轨抛锚了😭😭😭肯尼是个小天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3集,不喜欢这集,不喜欢不知好歹的人,佐伊任性妄为强迫女主帮她们让人很反感。
如果想请人帮忙请礼貌一点而不是威胁。
观美剧闲扯之一——《Ghost Whisperer》旧书重温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某个福至心灵的瞬间,隔了或长或短的岁月回头望去,烟氛雾霭之中,曾经固化在记忆里的很多东西,忽然扭曲变形,呈现出另一番样貌,让人忍不住惊呼:原来,是这样子啊……偶然看了一部美剧《Ghost Whisperer》(译作“鬼语者”)。
该算“灵异片”,说的是一个有“天赋”的女子,如何帮助形形色色的ghost完成未竟心愿,而后超度他们到天堂,其实絮絮叨叨的倒是人间情感。
我对影像耐心有限,一部无甚深意又随处煽情的肥皂剧,还能让我追下去,除了消遣,原因大抵在女主角身上。
嗯,想想吧,一个年轻女子,开着间工艺品小店,和一个顺眼而不过分英俊、体贴却也不失浪漫的救护员丈夫,组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与周围一群同样平凡的小镇居民,过着古井无波的生活。
偏偏日日无端介入“鬼”们的世界,扑来扑去,麻烦无数,乃至时不时得吃些惊恐,受点“鬼罪”。
这一桩“天赋”是家族遗传,就成了家族责任,或者说,家族的负累。
她幼年虽不免于惶惑,成年后却坦然接受,自认是一桩帮助他人的善举。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在这里:她总是“无端”把别人,不,别的鬼的破事儿,自觉地兜到自家头上,还感情丰沛,视人如己,时不时潸然泪下。
我把这煽情场面,转化为一种恶毒揣想:一个人如此同情心泛滥,究竟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对宁静、圆满到庸常、无聊的生活的反动?
而以这种高强度的情感投入,她的忍耐力就没有极限吗?
还有,想想吧,如果你的妻子是这么一个擅长自寻烦恼的女人,你会怎样?
在剧中,她的丈夫,无限理解包容妻子天赋异秉以及滥情个性,永远站在身后张开胳膊圈护着她。
以我对男性的普遍了解,他们的天性里基本不包含这一条。
于是我饶有兴致的等待着:我们的男主角在妻子频频因帮助“鬼”而危及自身连累家人后,他的忍耐力又什么时候是尽头呢?
不过美国编剧们似乎不觉这是个问题。
到了第三季,女主角还是珠泪盈盈,男主角还是温柔无限,两个人间的感情还是安稳如山,就像做戏——看,有人朝我丢臭鸡蛋了:人家不就是做戏嘛!
于是无端勾连起莫泊桑名作《项链》来。
不久前一天,一位朋友显然经历了开头所说“回头看”的震惊,给我发来长串留言:“看到有人谈论《项链》里的玛蒂尔德,我忽然想,她丈夫多么的爱她啊!
他不是个有本事的人,却也在努力讨妻子欢心,给她弄来舞会的请贴;为了她要做衣服,把自己准备买猎枪的钱拿出来,条件是‘你得把这衣服做得好看些’;项链丢了,他拿出父亲的遗产,借了一大堆高利贷,抄书挣钱到深夜,把男人兼一家之主的责任承担起来了。
妻子因为爱美而闯下大祸,造成的金钱损失数倍于自家财产,几个丈夫能这样承担?
如果是中国的旧式和新式男人,会如何处理呢?
”我毫不犹豫的答道:中国男人,当然是把她撵出去,让她独自承担。
并且呼天抢地,四处痛骂老婆毁掉他的人生,而且舆论还会压倒性地支持他。
如香港影星钟镇涛投资失败,转而责怪当年不顾父母反对下嫁于他的章小蕙奢侈败家,离婚再娶多年,兀自喋喋不休,就是一个现成的例证。
对啊,这类女人是败家的根本,“旧式”中国男人搬出“七去”之条,手续固然相当简便,然则“旧式”女人也分两等,持家正妻尚能得到几分尊敬,市井如西门庆,给了一众小妾什么好处,吴月娘总得抽个大头。
至于妾侍,“旧式”男人也还默认一条准则:图声色之娱者,不能惜豢养之资。
一家之主,不是那么好当的,想妻妾成群,就有义务把她们“养”起来。
延至今日,“新式”女人和男人一样朝九晚五,养家糊口,可挣来的钱若不颗粒归仓,甚或贴补婆家亲眷,而撒漫在穿戴脂粉上,照旧是一大罪状;不过若弄得灰头土脸,早早成了黄脸婆,仍不免招来“不懂保全婚姻中的自我魅力”的轻蔑。
女人们添加了“新式”的负累,又无法豁免“旧式”的义务,想来不是不唏嘘的。
朋友继续感叹道:“大人物不爱江山爱美人,退路也远优于一般人的生活,只不过会有点寂寞。
小人物面临这样的数目,就是巨大的灾难了。
相比起来,后者的压力要大得多啦。
玛蒂尔德爱美,爱虚荣,可是一旦遇到这样的事,马上就表现出承担后果的英雄气概,辞退佣人,在菜市场与人争一个铜子,在劳苦中消耗掉自己最自豪的美貌,而没想过要赖账,要逃避……”所以,看,《项链》的主题,并不像我们把教科书奉为圭臬的时代所接收的那样,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项链丢失是意外,是命运的恶作剧,一夜之间颠覆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可是在巨大的打击面前,骆塞尔这庸俗小职员,玛蒂尔德这虚荣小妇人,都表现出的非凡的,不,“凡人的”勇气。
玛蒂尔德丧失了青春美貌,只为了最后能抬起头说一句:“现在算是还清了帐,我是结结实实满意的了”,而后用“一阵自负而又天真的快乐神气微笑了”。
可项链是假的,他们多年忍耐和牺牲顿时虚飘飘全无价值。
莫泊桑一秒不差冷峻地降下幕布,把玛蒂尔德孤零零留在命运陷坑里,残忍得多一句台词也不给,只留恒久的静默。
对,命运可以随时伸出一根手指头把他们——不,我们这些凡人——碾碎,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可是尊严和气概并不因命运的残酷与荒诞而消失。
因为,我们是可以做出选择的。
我想,莫泊桑说的许是这个。
章小蕙本是富家女,奢华对她不是罪状,只是习惯,她的“罪状”是嫁了一个没担待的男子。
可她不肯学钟震涛自贬入穷籍一躲了之,宁可独自背负惊人债务,一边挣钱还债,一边照旧享受她热爱的奢华格调。
这种气概,我喜欢。
不必说骆塞尔这样的男子,就是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先生,如今看起来也相当难得。
爱玛不但犯了“虚荣”,还犯了“淫佚”,饱经欺骗背叛的耻辱后服毒自尽,为了偿清债务,包法利医生把全部家产都当光卖尽。
后来偶然发现了妻子的秘密,伤心欲绝,但他仍选择了原谅,认为“错的是命”。
这个“谈吐象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庸俗,如同来往行人一般衣着寻常,激不起情绪,也激不起欢笑或者梦想”,不会游泳、不会比剑,不会放枪的乏味男子,尚且能包容满脑子天真幼稚幻梦的爱玛。
所以,也许我错了,《Ghost Whisperer》里的丈夫包容他的妻子,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只是往生活里四处张望,坏样板多得多罢了。
高于2星半。
当时看得我产生了一种“周围怎么可能没有鬼”的想法。。嗯,中途弃剧,我还是喜欢连续剧。。就是故事是连续着的。。剧 = =+
越往后越看不下去了。。。女主角作为制作人的自我标榜实在是。。。
惨了,就这么看完了,以后下班路上可怎么办= =
01 迈克尔越狱 03 迪亚哥绿箭侠 07 识骨寻踪小黑实习生 09 妮基塔第一季女二的特工新手搭档男
首先,女主角超美。这样的故事情节,未必每个人都会喜欢。如果你看了,喜欢了。那么就请看完他。因为有时觉得,死后的人是最善良的。有句话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基本上每集都会哭得披头散发肝肠寸断。真的好治愈……
每一集都戳中我泪点!!!!!!!
主打感人路线~唯一一部每集都哭的电视剧~~~
原谅我看了几集之后就删了。
其实主要是女主漂亮,呵呵
棄之
女主太美了。。。。。除此之外。。不晓得为什么播了很多季
好吓人啊!女主角好美!
美女~
每集都满布泪点
最后几集没看完,总是一个套路
S01E15
有美女和深V就足够了,喀喀喀
这样的电视剧,居然能拍好几季,其实总的来说,每集都还是不错的。但是剧情并不是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