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幕那一刻掩埋在高地上的那些尸体是否找到答案了,战争由何而起最终又因何停止,这一切的苦与痛,血与泪永远的驻守在高地上成了这个民族挥之不去的梦靥。
就这样一份签在板门店的停战协议已经持续了五十多个春秋了,可这场战争终究还只是维持在停战中,没有胜负,也许仍旧意味着尚未结束。
一条线在半岛上划分出的两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却已经渐渐的被没有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们淡却了。
于是人们更多的开始思考这场战争的理由。
老百姓从不去质疑到底谁当皇帝,只要不打仗了,至于国家最后到底披上什么颜色,也没几个人在乎。
用人性的视角去拍战争,去质疑战争,这无疑是个极其开放性的话题,至少在我们的这片土地上至今还没有人敢去质问那场战争。
其实揭掉主旋律这层遮羞布以后,这一切也只不过是场权利游戏里面的牺牲品。
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其实一直都在质问,随着影片的进行一次次的加大了质问的筹码,用一个个血淋淋的镜头和鲜活的生命逼着你去思考。
为何而战又为何而失去生命。
当看到电影里在板门店停战协议上给特写的那几个名字时,master of war 我是否应该去这么想。
(2)可能我们从小看过太多“人在阵地就在”的故事了,一提到“高地站”满脑子都应该是狼牙山五壮士似的英雄,“老总下了命令了,死守,兄弟们挺住……于是就都死了,而且死的都很壮烈。
”我们知道的故事从来都是这么讲的,而我们每次看完都应该义愤填膺的去憎恨万恶的敌人。
还好导演没给我们一个这样的视角去看这部电影,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一直没找到谁才是真正的反派。
一个个因为战争逝去的角色,故事就在一个个质问的高潮中结束。
剩下的就是片尾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于是你会极其失望的没有发现一个大反派。
这样的一个高地,你争我夺“没有死守,没有挺住”在高地上相互间会留下礼物给“敌人”也许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这个民族也曾经发生过,炮轰金门每周1、3、5开炮,对岸的蒋军2 、4、6还击的故事已经让我们当成笑话来听了。
(3)电影最后那位疤面脸朝鲜中尉的回答意味很深远“这场战争的理由,开始时很明确,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得了”这何尝不是说给整个民族听的呢。
Bob dylan有首歌叫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是《高地战》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看过的战争片不计其数了,感觉唯有这一部是敢于剥离开各种民族情绪或是国家荣誉,以战争参与个体的视角来真实地描述战争的。
很好的意境和题材,故事几条主线也都不错,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摄影,剪辑,战斗场景等都可以算是比较认真的级别,只是演员方面还略有不足,倒不是演得多不好,实在是太过于为市场或者说粉丝考虑了,几位重要角色从外形上实在对战争的残酷和真实性有削弱之嫌。。。
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词,感触颇多,虽然之前也有所闻,但2个多小时的精彩视觉冲击还是会让人感觉到更多的。。。
战争的确太残酷,作为普通人,能够活着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韩国人果然是擅长自我陶醉。
中共军队的人数比子弹还多这种台词都说得出口……整个朝鲜战争韩军的表现最差还有脸说什么志愿军人海战术?
有一个史实————美军是共军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对手,成建制歼灭美军团级的战斗单位只有二次战役一个北极熊团,而且长津湖陆战一师这个瓮中之鳖还硬是成建制突围了(伤亡过半),志愿军九兵团战斗减员很大,因缺乏御寒物资造成的减员甚至是前者的两倍。
然而这样强大的对手事后充分肯定了志愿军的战斗力,连李奇微也高度评价中国军队,并认真总结朝鲜战争。
另一边志愿军指挥员自此对美军歼灭战的目标定为营连一级搞零敲牛皮糖,只有韩军还是大量出现营以上整个建制被歼灭的例子,之后志愿军往往喜欢从韩军所在结合部突入打开战局,刷战绩大多靠南棒,打赢韩军都不屑于提,网上一些人玩春秋笔法说抗美援朝中国军队伤亡和美军比九比一,却是自动忽略美军编制中几十万韩国炮灰,还有李承晚所属韩军的不成器,很多一触即溃,把这些算上中朝方面伤亡其实低联合国军很多,更不要说中朝联军人数超过对手已经是后期在三八线的拉锯战,人海战术?
韩国人有资格提吗?!
苏联和美国以38线为界限,共同解放了朝鲜半岛。
表面上看去正义之狮帮助朝鲜重获自由,脱离了日本的魔爪。
但随着苏联美国各自在北朝鲜和南韩扶持了政权,直接导致了朝鲜半岛的分割,北边社会主义,南面资本主义。
光是意识形态就封锁了南北交流。
南北本身属于一家,有家乡在南面去北面参军的,也有家乡在北面去南面参军的,在战场上,杀死的可能是自己的远房表哥,互相传递物品及信件的剧情,不排除真有其事。
但可能性极低,箱子内多半是炸弹。
但导演巧妙地运用了最危险的东西--可能是炸弹的箱子 ,把里面的炸弹换成了妹妹的照片,给家乡母亲的信,家乡的酒,和甜心巧克力。
给战争中增添一份温情,也体现了南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主角之一从瞄准镜中看到敌军狙击手是自己自诩的未来媳妇时,他下不了手。
宁愿被打死。
一段凄凉的爱情故事。
作为一个兵,他们只是双方利益集团的棋子,当听到已经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大家欢呼雀跃,大家关心的不是输赢,而是再也不用打仗了。
当为了最后12小时占领高地的时候,美军轰炸机不管混战的人群,不管自己的盟友,毅然扔下炸弹,他们接到的任务是 “削了这座山”, 可见战争的残酷。
这部影片,并没有一味的贬低敌方阵营,敌军狙击手美丽动人,枪法神准,军官刚毅威武,军队纪律严明。
也没有一味的跪舔美帝,美军轰炸机不顾盟友扔下炸弹的时候,就是这部影片控诉美国是“一个为利益不顾盟友的小人”反观国内的抗日影片,一味丑化日军,日军不是脑残就是作死,5.6岁的小孩用弹弓能杀几个。
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用平底锅也能干掉几个。
这也许就是国产电影很难走出国门的原因。
亦或许是真实的抗战太血腥,太凄惨,所以只能让大家嘻嘻哈哈的看抗战片?
但是遗忘过去就是背叛,没有鲜血的洗礼,国人的血性如何激发?
天天轮播喜羊羊,国人最终只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连看都不敢看,拍都不敢拍,国难当头谁扛枪?
影片美中不足的是1月的朝鲜,应该是大雪封山,山岗上晚上能冻死人,但是片内除了几个雪景以外,其他都是阳光明媚,尤其是打仗的时候拍得跟夏天似的,这减少了拍摄的难度。
总体来说,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
好久没见韩国片这么猛了上次好像是《太极旗飘扬》双方反复争夺高地,应该在三八线的某个地方,咳大人物的战争,小人物的拼命咳这就是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悲哀,个体在历史的这个大环境中是那么的渺小,上级莫名战略的死命令,和敌我双方的非深仇大恨和莫名友谊。
总之,一切都有时候非能如人所愿,但我们好不容易活下去,那就不要再死去既然我们来到了这个社会,只有去让自己更舒适,或者说活得更好点……不管你是愤青,为了争取未来的幸福去努力,或者你是顺应时代,让自己现在活的舒坦
阿西吧,确实拍出了兄弟相残的疼痛,很感人,并追问了战争的意义。
今天我们反对战争,但“一切战争都是罪恶,都是政治家为了镀金”的圣母婊的观点我是不同意的。
拿朝鲜战争说,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当时一穷二白的我们硬是打赢了,奠定了今后的国际地位,获得了话语权。
日本二战失败以女人收场,之后被美国扶持经济腾飞,但GDP超过美国的60%美国就开始制裁;韩国同样得“得国不正”,本就是由美国扶持的内奸政权。
这两个国家永远不可能同美国平起平坐,永远只能做弟弟!
而新中国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堂堂正正建立起来的政权,我们是站起来的!
就像《三体》中人类没有了引力波发射器也就没有了对三体人的威胁,地球人就变成了人俩条腿的羊,任其宰割,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历史是不似曾相识吗?
所谓的和平发展,都是战争换来的,没有天上掉下来的和平。
和平年代生活久了,人类就忘掉了罗辑,甚至千夫所指。
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人性。
况且,纵观人类历史,战争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人类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得益于科学技术。
我们不支持战争,但全盘否定所有战争是不同意的。
总之,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个有良知的这中国人都不会说出“反思朝鲜战争”、“反思内战”这种话。
看看下面几个令人作呕的评论。
"要反思内战、反思“韩战”。
",——一副吃了多大亏的样子似的。
你们那点小心思谁不懂啊,不满当前社会,玩什么含沙射影的酸水。
我劝几位仁兄有话直接说,有不满就去骂街,骂街不爽就去上街,上街不行就上微博,别借着历史和电影显示自己的无知。
对那些看了几本垃圾书或者几篇垃圾网文就被”民国范“鼓舞了的老兄们,我的说你们要多读书,别把那些国民党自己都不好意思提的事当宝贝。
国民党一直到了台湾,才靠着以前统治全中国的政治力量、庞大军队、残余财力显示了那么可怜的政治能力,这样的破烂组织,你们指望他能统治好大陆?
现实的不满请对现实说,不要用你们扭曲的不满再去扭曲历史。
不要像当年失败的民主党派一样,反对蒋,却很容易被收买,反对共,却惧怕其武力。
连上街的行动力都欠缺,满腹牢骚直到死亡。
反思、反思你们妹啊,有空读点书,反思下自己的人生观。
附一篇文章讲朝鲜战争的。
简单地说一下朝鲜战争。
关键点就是,那个时代是拳头说话的!
[ 袋熊 ] 于:2009-01-31 02:58:16为什么二战之后,苏联能和美国平起平坐?
因为双方在军事上差不多。
为什么法国成为德国投降后占领国,很多人不服气?
因为法国光复是盟军打的,法国人自己没怎么出力。
为什么二战结束后,中国能参与不少分赃活动?
因为二战时,中国和日本打了不少血仗。
人家眼里,你多少算个人物了。
不然,中国能成为联合国五常?
就算说是人家的算盘是让你来牵制日本,你也得有那牵制日本的本钱啊。
那个年代,什么钱啊,财富都是虚的。
你要护不住院子,强盗就通通抢了去,你攒多少都是给别人攒的。
那种穷兵黩武的架势,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里长大的人无法想象的。
公平地说朝鲜战争,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地位。
甚至有评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后,成为了美苏之后的第三大势力。
在那个用拳头说话的年代,如果朝鲜战争我们输了,中国无非也就是第二个印度。
没多少人真的把你当回事。
在和平年代,这个什么国际地位无非也就是用来装点下门面。
有钱就有尊严。
有钱大把撒,谁都把你当祖宗供着。
但是在那种硝烟弥漫危机四伏的年代。
有钱无非也就意味着打起仗来,你有钱买武器。
有国际地位,你就还是各种国际交易的参与者。
没有国际地位,你就是各种国际交易的交易品。
实际例子,请参见慕尼黑阴谋。
看看捷克的下场。
毛当年拼了血本去赌朝鲜战争。
代价是惨重的,但国际地位也捞到了。
这种无形资产,带给了我们几十年的好处。
没有朝鲜战争的胜利,苏联不会帮我们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没有朝鲜战争的胜利,在和苏联翻脸后,美国也不会过来拉拢你。
我们八十年代也捞不到那么多好处。
不要假想我们如果当初跟着美国走会如何如何。
然后下一步就是比照韩国,台湾等等畅想未来。
不客气地说,这么想的人都是幻想家。
以中国的块头,没有人肯好不提防地援助我们。
要真比照,还是得参考印度。
在德国翻阅相关国际关系的资料。
相关中国的信息,是从二战之后才多起来。
之前很少有人关注中国发生了什么,二战的章节提到中国的相对较少。
但是在朝鲜战争之后,只要提到亚洲,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
中国的影子无处不在。
那天在图书馆里,读Bernd Stoever的冷战史。
朝鲜战争章节过后,赫然就是China: Eine dritte Weltmacht entsteht.(中国:第三世界霸主的诞生)我心中各种思绪一言难尽。
一个国家的尊严就是富裕而强大。
虽在战争和和平年间,会各有侧重,但两者都不可缺失。
在那个拳头说话的年代,我们的志愿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证明了我们的不可侵犯。
实际上,我们指责毛那个年代的穷兵黩武也是苛责,那个年代有人敢讲和平是世界的主旋律是笑话。
一战二战之间之间隔了多长时间?
我们的抗日战争打了多久?
抗战和内战又间隔了多长时间?
美苏双方磨刀霍霍,多少次世界就差一点走到第三次世界大战?
一味地只修炼内功是天真,尤其是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
当然,一味只修炼外功是穷兵黩武,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朝鲜战争,我们有得有失。
种种影响,一言难尽。
如果不打,我们就是印度。
如果输了,我们连印度都不如。
ps:如果要讨论国际问题,就必须放眼全球,而不是仅仅盯着国内。
真没想到不只是推特上的美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或者4v需要补充历史知识,豆瓣众也需要补充历史知识。
这部就不打分了,南韩自己老是yy这那的,不过自嗨就自嗨呗,他们开心就好。
自嗨是有必要的,我对于这种没意见的,我阈值还挺高的。
本次主题金城战役。
1953年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关于战俘问题达成协议。
至此,朝鲜停战谈判各项议程已全部达成协议。
6月中旬重新校订军事分界线的工作基本完成,谈判双方即将签订停战协定。
但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竟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2.7万余名(含志愿军被俘人员50名),并且宣称南朝鲜准备单方面继续打下去,企图破坏停战的实现。
李承晚真不知道谁是孙子谁是爷的思路让两遍大爹都有点麻。
然后,志愿军第20兵团及第9兵团第24军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正面宽达25千米的坚固阵地,向南扩展阵地160多平方千米,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区战线,重创南朝鲜军4个师,毙伤俘敌5.3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作战中,第20兵团及第9兵团第24军伤亡2.5万余人。
没啥好说的,不知道李承晚到底有什么毛病。
你爹都打不动了还打。
再补点历史知识。
金日成是苏联代理人,李承晚是美国代理人。
代理人之间,亦有差距。
人民军还没打到汉城呢,李承晚已经跑路了。
吐了。
模式。
我不愿列这样一个标题,但这部确实模式。
包括一名长官被派往某支部队潜伏调查,谜底将被逐渐拨开,以及这支部队最后只剩下一个人。
这不得不叫人想起《现代启示录》。
作为战争类型片,“杀”不外乎两军对垒、内部残杀和自杀,该片基本都涉及了。
它最好的戏不在战争,而在那些休战期间,思乡泪、当年勇和一只通往北韩的木箱。
反战。
要寻找和调查的那个人是战争狂魔式的人物,集中体现在高修身上,也表现在其他几个人物身上。
只不过高修的骂骂咧咧和活命哲学让他更像一个狂人而非白兰度那样的狂魔。
李帝勋在最后一战前激情澎湃的动员令似乎脱离了机枪扫射战友靠吗啡麻醉的自己。
就是说这些人物还是太正了。
魔要恶。
女人。
作为情节线的北韩女战士这个设计最为薄弱。
我不相信一张照片几句话足以让战士放下手中的枪。
在男主几次放马她之后,终于将刺刀捅进她胸膛,终于放下执念完成个人成长,但是她本来就是一个废角色。
如此复杂的战争对峙怎么是一个女人就能软化消融的?
煽情过多。
有满溢之憾。
技术场面太牛逼了。
虽然某些场面拍得傻,但是被炸残的胳膊腿、肉搏的残酷、季节在战场的变幻,这些细节还真是到位。
一天到晚哥啊哥啊的累不累啊
煽情太严重了,幸好视角有新意才让电影活了起来。战争场面的控制不是很好,而且少。
编剧精彩,拍得稀松,真是残酷的战争
将战争归于每个人生的欲望,与战争战斗求生存,很不错的文本,只是很多戏份显得过于拖沓,摄影和画面在大量对话的戏份里有股肥皂剧的不和谐感,但这依旧是部对于人性刻画很成功的战争片。虽然技术方便差了点,好在故事很棒,算是【太极旗飘扬】之后最后的韩国战争片了。★★★★
朝韩军队对阵中产生默契沟通已经是 共同警备区 的老梗了,本片人物情感上有太多处站不住脚的地方了。。。
受不了的是,好好一狙击手,非要整个女演员,还干净清秀的很;还有两方很和谐的通着信,偏偏打仗时两眼一黑,智商骤降。想吐槽的太多,懒得列,反战就反战,强行加戏就无聊了
只是比起真实的战争有点无聊了。
当一切都必须为主题服务的时候,故事就变得太散漫了,套路化的东西过多,人物也就不真实了。
漫长无聊,没完没了,一分钟新鲜感都没有。再加上大段大段滥情的不痛不痒的对白和不厌其烦的人脸close up,完全就是电视剧。
每个士兵都是战争恶魔手中的傀儡,泯灭人性,隔绝友善,在巨大的战争机器面前,每个人的抗争,爱欲,交织和希望与绝望,灰飞烟灭。韩国拍出这样的战争片,格局立意远远超出国内所有战争片好几个档次,对战争胜败,意识形态,孰正孰邪的全方位讨论,在人性欲望面前,都沦为对于战争实质的几大误读。
非常成功的战争片,充分的体现了地狱的感觉,没有未来,没有可能性,最后的希望也要抹杀,最后的人性也要磨灭,才有可能活下来,但也只仅仅是有可能。基友死后溪边想认时,我本以为这种爱情杀已经是突出主题了,没想到还有更绝望的
真拖沓
模仿拯救大兵弄死美女那幕差点想扣一星
片尾的意外高潮是个惊喜,“全世界都叫咱们打呢,可是只有这雾劝我们别打”
韩国高水准战争电影
真想把评论里吵架的全送到当年的朝鲜半岛让他们亲自感受感受
还是比较偶像化
个人原因,看一半多点睡着了。刚发现二秒是那个女的。以后有机会再说吧。需要补充一下,据某老人回忆,道破了朝鲜战争的作战方式,后期,几乎,都是白天睡觉晚上打仗。
人民军加个女人也太扯淡了
韩国人真是太擅长这样的题材了,不过拍得多了也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