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还没看。
我只是看见了《看上去很美》的海报。
方枪枪像个大苹果一样真可爱。
而且,我看方枪枪这个小演员有点像张元还有点像王朔,他俩从哪找到这个小家伙的呢?
还把自己亲女儿就在片子里许配给了他。
我看了预告片还有张元选小演员的时候的画面,张元说,小孩子是柔软的,我们看小孩子眼睛的时候心就柔软了。
画面上还有小朋友们横七竖八的睡在幼儿园的床上的镜头。
没有装睡的,都睡着了,穿着小背心裤衩的小朋友睡满了一整个屋子。
我想《看上去很美》一定会比《绿茶》好的,因为他只拍了方枪枪的幼儿园时代。
张元有好电影的,《儿子》拍的就挺好。
套用很多影评人都爱说的话: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电影可以这样的,原来电影可以这么拍的。
张元是个好导演,他只管呈现,绝不包办联想和感想。
比较适合给喜欢联想的观众,有的导演太喜欢联想,把观众的想象力都比下去了,让观众蹲到一边自惭形秽了。
張元長得有點兒像教我們免疫學實驗的老師。
眼睛跟鼻子都特童趣。
頭髮奇奇怪怪地在腦袋上蔥著。
老是笑。
讓人覺得特可親。
於是我一心想著這樣的導演定能教授好些我們需要的東西。
不一定非得科學文化知識。
可那東西一定蘊含著飽滿的精神。
回味無窮。
王朔的文字是老早就深印在腦瓜子裏的了。
可是說起這部小説。
我能記得的情節似乎也都那麽囘事兒。
半半拉拉。
所以看到片名兒叫作[Little Red Flower]的時候。
我就跟那丈二和尚一樣了。
整部電影都十分嚴謹地再現了五六十年代的幼兒園風格。
有板有眼的人物、服飾、鍋碗兒瓢盆兒、公共設施。
紅墻閒漢白玉橋上一群孩子烏泱烏泱地瘋跑。
大房子裏幾十張小床挨著睡。
排隊吃飯洗手拉屎擦屁股。
樂在其中的孩子們發出莫名的叫聲和怪笑。
動不動有人哭了。
阿姨過來質問。
批評孩子。
孩子的叛逆或者屈服。
小紅花。
車軲轆一樣的全託生活意趣盎然地許給了小手兒從兜兒裏掏出的小紅花。
儅皮了吧唧一朵花兒也得不到的方槍槍躲到小牆角。
擧著撿來的小紅花望穿天空的時候。
他會怎麽掂量這其中的含義呢。
儅他把小紅花送給南燕卻遭到拒絕的時候。
他的自尊又有多複雜呢。
在那個時代。
小紅花可能是一種融入社會的標誌。
而並非單純自我首肯。
連定時拉屎都要再接再厲的生活有什麽情趣可言。
那必然是更富足的價值吸引了我們的意念。
融合。
孤立。
桎梏。
灑脫。
我們為新的價值付出得並不少。
老臉都搭進去了。
卻沒什麽人樂意醒悟。
沒準兒方槍槍從旋轉木馬上摔下來那一跤非常有用。
他從無度的輪回中醒過悶兒來了。
知道扮猩猩的李阿姨是妖怪。
知道被人罵了狗頭軍師要還嘴說操你媽。
童稚的超凡脫俗升華了。
在平面交匯的綠蔭和紅墻美得分不出彼此的界限和區別。
感動得兩代人讚不絕口。
張元說[幼兒園是成人世界的寓言]。
魂魂相扣的不單有回憶中再也找不回來的童年。
更是在每個細節都烙上了時代的烙印。
宛如一朵小紅花。
看上去挺美。
可花兒背後呢。
嘿。
別問我。
不知道。
小说是王朔的,导演是张元。
张元和张艺谋有一点相似,就是尽量不重复自己。
这么些年来他拍的电影千奇百怪,从故事片到纪录片,从地下的到主流的,从拿奖的到被骂的……这一次又是一部儿童题材的作品。
看完这部电影,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我自己的幼儿园时光。
小时候我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我被托了关系送到某政府机关下属的子弟幼儿园入了全托,与一堆和我差不多情况的小朋友同吃同住。
我和别的小朋友都不是很熟,于是很小的时候就常常一个人背着手在园子里瞎晃悠,扯两根树枝当宝剑,看上去很酷,其实很孤独;此外,全托是一个高度强调集体主义的地方,所以我从小就是乖孩子,在幼儿园里都能做班长,当然对老师的话是坚决执行,居然到现在还没被训练成社会支柱,想想真是一身冷汗。
方枪枪当然比我调皮多了。
这个颇有王朔自传性质的四岁小男孩,被父亲送入托儿所之后,就成了一个令老师头疼的异类。
幼儿园,尤其是全托,是孩子们第一次进入社会,是真正的社会,因为终于开始有人管着你了。
比如方枪枪在幼儿园里就被教导了很多东西,吃饭、撒尿、拉屎,都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甚至规定的内容——和我的幼年有点象。
表现好的孩子,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乃至一朵小红花。
李老师就真诚地表扬了某某小朋友已经学会拉屎,更促使大家对于获得“小红花”的渴望。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简明扼要的管理体制:不听话的小朋友会被扣小红花,不乖会被扣小红花,就连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前不洗手,都要理所当然地被扣小红花;再递进下去,代表幼儿园最高意识形态的园长下令:“实在不听话就关他禁闭,告诉其他孩子,都不要理他,孤立他,看他再不听话……”电影的英文名就是《Little Red Flower》,“小红花”就是一个诱饵,要得到它就得“听话”,隐喻着成人社会对儿童天性的剥夺甚至摧残,学术一点的说法更加精彩,叫“阉割”。
本片故事发生的时间大概还在文革时代,接近《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段不用上学的美好时光。
和后者一样,影片在叙事中淡化了当时的现实政治环境,而以青春记忆——甚至是童年记忆——来反思我们这个社会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乃至意识形态。
呃……这么说似乎有点教条地拔高,把本来轻松有趣的电影打扮成面目狰狞的说教。
其实这部电影是很好看的,画面精致,演员精彩。
扮演方枪枪的小朋友简直就是王朔再版,好比当年的夏雨拷贝了姜文。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到郑渊洁的皮皮鲁,都是调皮捣蛋的小鬼,都是现有体制中的小小叛逆。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很少看皮皮鲁了,他可是我儿时的偶像;方枪枪当然没有皮皮鲁那么神通广大,他没有舒克和贝塔,他只有南燕和北燕两个小姐妹,亦敌亦友地你来我往。
说到小姑娘,我们可以感到电影中若有若无的性启蒙,一堆小男孩小女孩总是同吃同睡,还光着屁股“打针”,没法不让脑筋复杂的人比如我多想。
方枪枪代表了我们本性中的纯真,或许还有点小坏,但是他注定要面对老师,园长,规章制度,还有那朵朵小红花的威逼利诱。
老师们都是大灰狼,方枪枪这么想,他在小朋友们中间散布谣言,并带领小朋友们试图捆住大灰狼,起义当然失败了,老师正在严刑逼供别的同学,方枪枪怒喝一声:“操你妈的!
”,这句话把老师们吓住了,“谁教你的?
”“没人教我!
”小流氓方枪枪理直气壮。
这个段落让我暴笑,笑完了觉得鼻子有点酸。
“没人教我”,因为我们曾经与生俱来的血性,可是慢慢地,这样的血性到哪里去了?
方枪枪扔掉了小红花,可是影片的最后,他看见大队的解放军叔叔排列整齐地走过,人人胸口都有一朵大红花。
无论是童话还是故事,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孩子的世界往往是大人的世界的寓言。
晶莹剔透的纯真,终有一天被揉搓成沟壑纵横的世故,有的时候想想,成长真是一个残忍的过程。
我們組要用這幾個星期讀的論文來分析王朔的一本書,書的名字叫《看上去很美》,这个故事导演张元后来拍了一个同名电影,拍得还挺好的。
看上去很美講述了一個叫方槍槍的小孩去上幼兒園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考察權力運行的範式。
就如福柯所強調,當我們試圖考察權力的時候,不要去看權力是如何表現的,而是要看權力是如何運行的。
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故事中權力是如何運行的。
首先到學校第一天,李老師就讓方槍槍剪掉了他留的小辮子,方槍槍不想剪,李老師命令所有小朋友抓住他剪掉。
福柯說,當權力施加在個人身上的時候,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施加在身體上。
他譜系學的觀點的產生,就與他對身體歷史的追溯有很大的關係。
剪辮子的形式,就是去冒犯他人的身體領域,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古代犯人都會剃那種陰陽頭,這也是一種身體治理的形式。
因為剪頭髮實際上是不會讓人感覺到疼的,更多的是一種意識形態方面的懲戒在發揮作用。
故事中有一個很明顯的懲戒工具,就是小紅花,在福柯兩講中的第二講中,他說到power、right、truth的關係,權力機器產生了意識形態,規定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什麼是subject knowledge,然後建立起right。
小紅花就是right。
在故事中佔據一個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方槍槍一開始為小紅花而努力,他後來不在乎小紅花了,開始搗亂、欺負小朋友,之後李老師就不讓別的小朋友跟方槍槍一起玩。
李老師孤立方槍槍,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是一種區分實踐,把方槍槍變成他者。
福柯在論文《why study power》講道,判斷權力如何將人轉變為主體時,區分實踐是第二個方式。
這個幼兒園,就是權力實施的場所,是權力關係的容器,有一次方槍槍欺負完別的小朋友,老師讓他道歉,他反而去罵老師,是對一種真理的反抗。
誰說欺負小朋友就是錯的了,是誰制定的規則,是誰定義的subject knowledge。
福柯說,每個人腦子裡都有法西斯主義,故事中的老師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法西斯,他雖然在社會意義的層面沒有什麼權力,但是這小小的幼兒園,卻可以製造一種極權環境。
福柯反對馬克思所說的權力壓迫是從上至下的,是階級式的,他認為權力是網狀式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
故事中的老師還會看著小朋友們上廁所,不讓他們上廁所的時候講話,如果不能排泄就要受到批評,可謂是毛細血管式的管理。
爾這個幼兒園,就是“全景監獄”。
文本中的幼兒園形成一個社會的微觀縮影,體現出權力的個體規訓過程。
方槍槍經歷了反抗權力、追隨權力、徹底反抗、迷茫等一些列過程。
有趣的是,故事最後是一個開放的結局,也許作者王朔認為如何管理、如何看待權力,是複雜的問題。
關於權力,我們還可以想到,弗羅姆還層說,人是逃避自由的呢,也許人天生就愛被管治。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我們組發現,福柯對於權力、人主體的認識,是一個較為悲觀的態度,他認為人是被主體化的,是沒法逃避建構的。
而身體是受到“規訓和懲罰”的,在福柯筆下,精神病院野蠻地將瘋癲禁閉起來,就像《飛越瘋人院》一樣,沒有人可以飛越。
爾另一個很有趣的是,德勒茲似乎於他正好相反,雖然他們都吸收了尼采的一些觀點,但德勒茲認為個體可以有精神分裂的能力,衝破緊閉,形成一種游離的根莖,以此來解資本主義話語下的馴化與壓制。
尽管方枪枪小朋友可爱得让人忍不住想捏几把,这片子看上去却不是海报那么美,心里很不舒服。
没有读过王朔的原作,不知道他对这改编是否满意,有没有表达出他要表达的意思。
影片从方枪枪进幼儿园的那一天开始,有条不紊的展示了一个幼儿园可以多么的荒诞可笑,成人们对此又是多么的一本正经。
很多剧情简介说这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孩子的世界,我却觉得这是成人想象出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孩子们真正想的未必是如此。
当然,或许是片子讲的故事时间溯回的有些久远,发生在我不曾触及的年代,以致接收起来总有那么一点隔阂。
总之我不太适应这样用孩子来讲类似孤独、自由等沉重的话题的形式,尤其是借助这些还不更事的孩子,将他们异化成成人。
不能忘记一提的是:饰演方枪枪的董博文表演实在很精彩。
首先我确实是一名幼教老师,这部片上学就已经看过,老师一直把电影中老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让我们警醒自己,当然这个老师确实有很多做的不对的地方,比如嫌贫爱富,不能对小朋友一视同仁,对于小红花的奖励机制没有公平的贯彻下去,电影中最让人吐槽的大概就是老师每天必须统一入厕,走路要抓绳子走,那么其实这些做法只是用错方式,幼儿园走路当然要走直,要不东一个西一个也容易出安全事故,入厕当然要一起去,也是为了不容易出安全事故,只不过不强迫孩子必须入,然后就是这位老师说话不严谨,她不了解孩子,其实方枪枪好奇女孩子的身体只是到了性别敏感期而已。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身上是有使命的,但也不要把每个老师的举动都想成是迫害孩子,其实大多数的老师也是真心为孩子,可能她们的方法不对,处理的不够成熟!
很凑巧,在影院门口准备入场看《看上去很美》的时候见到迎面走来的一群人中有个拿着福娃公仔的可爱小男孩很眼熟,居然就是《看上去很美》的小主演董博文,18日是电影首映,他们应该是刚刚参加完前面那场有观众见面的放映后离场出来。
我笑着向董博文招招手,小朋友也向我笑,然后仰头对旁边的大人(大约是他的父母)说:“又有人在跟我打招呼。
”擦身而过之后,我转头望过去,只听见渐渐走远的人群里小朋友用收到礼物般雀跃的语气隐约在说:“……又有一个认识我的……”然后还能听到有个温和的男声(应该是他父亲吧)在低声说:“……要有礼貌,知道吗?
”我过去很难想象出孩子直率的喜悦居然可以如此可爱,文字是如此乏力,我发现自己永远无法准确描述出当时那孩子反应方式和神情的趣致之十万分之一。
我放弃所有对《看上去很美》进行高深解读的企图,让别人去深沉吧,对这部片子,我是一个头脑最简单的观众,我没有兴趣关心隐喻象征,我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感觉方枪枪们的一颦一笑上。
他们简单的一举手一投足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让人忍不住想笑,这种感觉就仿佛看一只刚满月的小猫跌跌撞撞扑蝴蝶,它的笨拙和灵巧都显得如此温暖而有趣,使你的视线舍不得移开。
没有看过王朔的小说原著,直接看了电影,所以心里没有太多的桎梏,只是就电影评说电影。
但是观看的时候,不禁想到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解读?
用专制对人性的异化?
似乎有点,但有不明确。
用人格塑造的误区?
喂,这也太表面化了,再说我又不是学教育学的。
甚至看的时候我都想到了用监狱电影的模式来进行分析——不是吗?
片头方枪枪入园时被强制要求穿衣服剪辫子,一把大剪刀在镜头的运作下,显得和监狱里的皮鞭一样面目狰狞。
再看后面,无孔不入的小报告小密探,每天严格控制的时间安排,毫无隐私(特别是身体隐私)和自由可言的生存状态,方枪枪雪地里一泡大尿怕是不亚于安迪雨中振臂的风采。
你可以说那群阿姨或者大妈干得很辛苦,但我们敬爱的监狱管理人员们就做得不辛苦吗?
不过,这样分析的话,那些小女生们又怎么算呢?
所以,一切,还得由小红花说起。
看到电影标题,我的直观感受是电影的英文译名"The Little Flowers"比直接使用小说名字的“看上去很美”要意味深长很多,小红花就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题眼。
方枪枪的桀骜不驯不是完全天生的,你看他刚刚进幼儿园时候就已经显出点与众不同的特质,说难听了,叫不和同学打成一片,说好听点就是被环境逼迫出来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在他和南燕puppy love的时候,在他在园中结党横行霸道的时候都不曾改变,唯一几乎给了他招安可能的,就是小红花的存在。
首先,小红花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就和劳模啊三八红旗手啊这样的称号一样,只是个所谓的“荣誉”;其次,小红花授予谁的标准,是由统治者,即园里管理者所定,基本上按照谁最听话就发给谁的原则进行,片中小红花最多的不就是最爱打小报告的于倩倩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套潜规则,那个部长来的时候,他的儿子不就因为老爸的存在而添了一朵小红花,而方枪枪也因此受惠吗?
第三,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其实是一整套的系统,要让你听话,要让你老实,就得先哄着你,给你所谓的荣誉,至于是不是荣誉——和很多抽奖的广告一样,最终解释权也是归他不归你,他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换句话说,世界上本没有光荣,而是一些人为了他们的考虑划定了光荣的标准,当你以为你得到光荣的时候,你其实不过是成了标准划定者听话的卒子。
但这套系统为什么能得以推广?
首先因为其欺骗性的存在,但更重要的,是受骗者并不以为是骗,相反更多时候会助纣为虐,就像片中的小朋友帮着老师去围追堵截不愿意剪辫子的方枪枪一样,他们的光荣标准早就被同化了。
引用一位朋友的签名:久跪者会认为站是有害而多余的。
小孩如此,成人会好到哪里去?
忘记结尾处的大红花了吗?
突然联想到了山姆帕金派的铁十字勋章了,那不也是朵大红花吗?
方枪枪是反体制的英雄吗?
当然不是,如果这样的话,那他不过是前段日子正热映的V字仇杀队的复仇者V的儿童版了,那么电影的王朔味道就完全丧失了。
不过电影的王小波味道更浓重一点,浓厚的诗意中,方枪枪成为一个不合时宜但不失浪漫情调的反英雄。
这里又涉及另一个问题,成人世界对儿童世界的介入。
其实,从这部电影不怀好意的揣测来看,它认为儿童世界被当成完美而单纯的世界完全就是个骗局,相反,孩子本来就带有天生的狡黠——就像蔫坏蔫坏的枪枪小朋友,而且成人世界的很多约数,其实在儿童世界中早就有体现,过去会说那是成人世界的侵入和污染,但从这部电影来看,半斤八两吧。
影片中,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交汇有三处,一是那位部长来看儿子,这一场戏中,枪枪明白了一点游戏规则,小红花的光荣在这一场戏后完全在枪枪脑中被消解。
一是他们看着民兵们敬礼和走正步,还有一场戏就是结尾枪枪看着大人们戴着大红花从面前走过。
后两场戏其实很有意思,大人们为什么比孩子还听话,被人左右左右地使唤来使唤去,用枪枪的眼睛,得出答案——哦,原来我们得的是小红花,大人得的是大红花。
大人们自以为理智而正确,其实在这孩子的面前反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
所以枪枪索性不管这些牢什子,甚至还以自己的方式几乎策动了一场幼儿园的“兵变”,跟着几个坏小子整天搅和的园里鸡犬不宁,与其说是欺负小女生,不如说是向老师们示威。
在他眼中,老师们都已经变成了妖怪一样可怕的东西,当然,他的反抗,也只能在一句突然而干脆的“操你妈”之后草草收场。
所以,当他有点模糊的目光中,狼外婆一样的院长说:幼儿园的时光会是你一生中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你现在不知道,以后就知道了。
枪枪一定是在心里继续着坏笑。
比较难以说明的是枪枪和南燕,或许和成人的情感不一样,孩子们的感情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和做游戏一样。
南燕也是个挺个性的女生,甚至和枪枪比,还显得成熟很多,否则怎么会参与枪枪那个看看每个小朋友屁股上有没有尾巴的阴谋呢。
也正因为如此,枪枪才会在玩的时候和使坏的时候都不忘记拉上这个小妮子,但南燕和枪枪不同,当枪枪已经用他有点忧郁的双眼来嘲笑这个环境的时候,南燕只是在稍微的性格之后,在老师的责罚面前颤抖。
不知道现在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故事讲的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的事情,我自己在八几年上的幼儿园,感觉上差不多,说段儿时的糗事,每天下午老师都逼迫我们谁午觉——这个“午”我现在是理解成下午,因为记忆中的午觉漫长无比,醒来后没多久就有家长来接了。
小孩本来就不缺睡,所以每天的午觉对我来说都是煎熬,更要命的是,午觉不许上厕所——而我总有小便的欲望,于是尿床就不可避免。
那时候被子一般是自己家带去,所以有时候我盖的是自己的被子,有时候我盖的是别人的被子。
盖别人被子的时候,我尽量小心只尿到床上不尿到被子上,盖自己家被子的时候就放心大胆地尿,所以幼儿园老师很纳闷的是怎么有时候被子不湿只有床铺是湿的——难道不是“意外”是“蓄意骗取保险金”?
也算异化吧。
让一个一点幽默感也没的导演来拍这个片子完全是糟踏呀!!
同是王朔的作品,小说本身比较薄弱的《动物凶猛》被姜文拍成《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为影史经典,而小说本身极具趣味的《看上去很美》被张元完全篡改了主题,拍得形式化而做作。
差距啊。
姜文的《阳》片也并非一板一眼来按原著内容讲故事,私以为比原著还要高出一截。
一个成人对青春的回忆,掺杂了多少想像、愿望、美化,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一边回忆,一边被自己的回忆推翻,那种感觉多么贴切!!
而张元,一群小孩被他摆弄得团团转,来讲述一个制度规范与反规范的故事,多么讽刺!!
《看上去很美》里面没有童趣,没有天真,没有王朔式的早熟与老练,有的只是一群似懂非懂的孩子做一个被规划得整整齐齐的游戏。
就拿方枪枪和北燕一起玩的段落来说吧,一个说我们做什么什么吧,另一个说好吧,一个说我们换个玩法吧,另一个又说好吧。。。
两个人连讲话都小心翼翼有气无力的,那是小孩在玩??
吃着一顿乏味的午餐看一部乏味的电影,真TMD郁闷。
依我之见,张元倒不如效仿施隆多夫,把《铁皮鼓》拍得与原著不差分毫,虽无大功,至少不会有大过,形神皆效,也就形神皆备了,那才是明智的。
或者说,施隆多夫是大师,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清楚地掂量了原著的分量,是不容自己随意发挥的。
而姜文,他是个天才。
张元,自不量力了。
犹记得《东宫西宫》里面赵薇的惊鸿一瞥,到了《绿茶》,他终于有钱了,找了赵薇当女主角,还一人演俩;到了《看上去很美》,赵薇也是轻易请不动的明星了,考虑一下预算,思来想去还是舍不下小赵,天知道他从哪里又找了个气质长相极像赵薇的女演员,就补上这个缺口了~~连口音和口型都像得不得了!!
综上,得出结论是:张元暗恋赵薇。。。。
不是吧??
在开始说《看上去很美》之前,先说三件事。
1.前几天看了一部烂片:《纳尼亚传奇》。
2.电影院自制海报把“看上去很美”写成了“看上去挺美”,像一句丰胸广告。
3.也是前几天,中午,和同事去草坪晒二十分钟太阳,看见报纸上《看上去很美》的海报,方枪枪小朋友在空中飞,后面是蓝天白云,还有两句话: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
这三件事可能跟去看《看上去很美》有关系,也可能没关系。
还有一件事可能也有关系,几年前,我看过几十页《看上去很美》。
买的一本没有封皮的盗版书。
这世道,离开盗版不活了吗。
还有,这世界好复杂啊,谁能穷尽一件事跟所有其他事的关系。
现在来说说方枪枪小朋友的几堂课。
1.生活课a.方枪枪小朋友刚被他没有头的爸爸带到幼儿园,冷不防就被幼儿园美丽端庄李的老师喀嚓剪去一截后脑勺上吊着的小辫子,方枪枪小朋友吓得连忙逃啊,其他的小朋友就追啊,追到走廊上,几把把方枪枪小朋友摁倒在地。
这时走廊尽头冷眼旁观的巨剪慢慢向方枪枪小朋友逼近,原来巨剪捏在李老师的手里,等李老师的身影出现在镜头里,巨剪就显得不那么巨大了,就是李老师手里的一把普通的剪子。
李老师半举着剪子来到被众小朋友七手八脚摁在地上的方枪枪小朋友的身边,有些小朋友围着李老师邀功,我真担心李老师的剪子一不小心戳破那些小演员们娇嫩的脸,甚至一不小心还挑出一两颗眼珠来,那就太恐怖了,这时镜头一转,给了个远景,我们没有看见李老师怎么把方枪枪小朋友的辫子剪下来,但我们觉得她把他的辫子剪下来了。
李老师还是旁边的小唐老师跟方枪枪说,如果以后他听话就有小红花,说着她真的递给了方枪枪一朵小红花。
方枪枪一把接过扔地上,有一个小朋友把小红花捡了起来。
这是小红花第一次出场,以后还将频频出现,〈看上去很美〉英文片名直译就是“小红花”。
电影就是这样比文学落后好几十年,居然还在使用意象这种老掉牙的技法,这太傻了。
还有人说“小红花”比“看上去很美”这个片名好,这真是太傻了。
电影为什么总是这么浅薄,是因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吗。
b.李老师要求所有小朋友养成早晨起床按时拉屎的好习惯,有的小朋友拉出来了,受到了李老师的表扬,方枪枪小朋友拉不出来,受不到李老师的表扬,也没有小红花。
c.李老师让方枪枪小朋友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学习脱衣服,先由北燕小朋友示范,北燕小朋友如名字所示,是个女小朋友,这个女小朋友从脚到头掀掉了裙子,接着掀掉上衣,露出了两点,接着她很天真无邪地想脱下小白内裤,被李老师制止了,有一次,因为李老师不在,她被人脱下了内裤,这孩子少根筋啊,事见d。
方枪枪小朋友是男小朋友啊,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让女小朋友来示范,男女小朋友的穿着又不一样,所以方枪枪小朋友虽然看了示范脱下了外衣,但无论如何脱不下兜住脑袋的蓝白条纹棉毛衫——这件棉毛衫让人想起何勇的海魂衫——于是一个俯拍的镜头,同学们坐成一个圈,放声大笑,方枪枪小朋友孤独地站在圆心接受嘲笑,因为使劲想扯下衣服,洁白的小肩膀上,肩胛骨倔强而令人绝望地突出。
d.可能应该归在生理课范围内,但属于大的生活课范畴。
我想,这可能是方枪枪童年最重要的性生活了——虽然他摸过北燕的脸,亲过南燕,并和她同床共眠过和私奔过。
私奔事见4.逃课1——方枪枪同学掀起北燕的裙子,拉下她的内裤,拿树枝给她打针,还没怎么打,万恶的李老师赶来了,一把把方枪枪扯开,骂他流氓(骂了吗,好象骂了),并骂北燕:你傻啊,让男孩子脱你裤子,李老师讲话也太直接了,北燕受不了了,委屈地哭了。
原来童年打针这个游戏这么普遍啊,我们小时侯也玩过啊,当这个游戏在银幕上公演,我敏感到影院里弥漫着我们这些成年人散发出来的不安和骚动的气息。
e.方枪枪一做赤身裸体在雪地滋尿洞的梦,他就要尿床了,这个梦他在影片里做了两次。
第一次做的时候,旁边有观众说他不冷啊。
第二次做的时候有观众说,怎么又是这个镜头,还有人说,现在是夏天啊,怎么下雪了。
2.音乐课李老师教大家唱歌,这时有人放了个屁,李老师让每个小朋友掘起屁股,很尽职地一个一个闻过去,这个办法真的很绝啊,李老师闻到方枪枪和南燕的屁股臭,让阿姨拉他们去拉屎。
拉屎这个词太粗俗了,可是常常从端庄大方的李老师口里冒出来。
方枪枪和南燕在厕所里面对面蹲着,轮流弯下头去看对方的下体。
后来他们听到和看到小朋友们在外面开心地玩。
他们就偷跑到外面去玩了,他们还躲在树后说悄悄话,方枪枪吻了南燕的脸。
此事详见4逃课1。
音乐课放屁这件事,令人想起一个以放屁声组成生日快乐旋律的flash,里面放屁人的笑脸很欠扁。
3.社交课方枪枪在幼儿园一直处于孤独的状态中,李老师不喜欢他,小朋友也不理他。
至于为什么不理他,影片里有交代,一个小孩子指着方枪枪喊了一句话,但是大家都没怎么听明白,周围的观众都在交头接耳:什么?
刚才那小孩说了什么?
我的耳朵依稀听见的是:你这个小右派。
不知道对不对。
后来北燕也不和方枪枪玩,方枪枪在厕所里找到她,问她为什么对他笑。
北燕说:谁对你笑了,别不要脸了,我笑狗呢。
如果没有听错,北燕就是这么说的,周围的观众又评论道:这不像小孩子说的话。
方枪枪同学曾经为融入集体努力过。
比如有一天他捡到了一朵那么重要的小红花,用手帕包起来,揣在兜里。
遇到南燕时想送给她。
谁知南燕把它扔地上,不屑地说我不要。
方枪枪此时的神情相当落寞。
方枪枪同学真是一个忧郁的小朋友,他在夜里和自己的影子玩。
有一天他看见北燕也没有小朋友和她玩,一个人在荡秋千,他就跑过去和她说:好久没有人和你玩了,我跟你玩吧。
北燕说好。
于是两人荡起了秋千,后来枪枪把北燕拉到墙角拉下了她的裤子。
方枪枪同学正常社交失败之后,就想混黑社会。
事情有一根导火索,有一个小朋友,可能就是那个副部长的儿子——这个副部长也比较有趣,虽然只出来晃了晃,但看上去就是那个时代在社会上发“小红花”的人——拿一把假枪杀人,每个小朋友随着他的一声“啪”都很配合地倒在地上,一时尸横遍野,只剩下方枪枪同学忧郁地坐在石板上,他屁股下的那块石板雕龙盘凤,看上去像文物。
那个小朋友兴冲冲地跑过来对准方枪枪的额头啪了一下,方枪枪没有倒下,反倒夺下了他的枪。
方枪枪同学从此就转变了,从自顾自地蔫儿坏变成欺负女小朋友和弱小的恶霸。
一直比较喜欢方枪枪小朋友的小唐老师要求方枪枪及两个同党向被他们欺负的女小朋友道歉,其他两个人都道了,方枪枪没道,冲着小唐老师喊一句:操你妈。
真是好惊世骇俗的一句话。
感觉有点王朔,其他时候影片气氛又忧郁又明朗,一点也不王朔,虽然整个主题挺王朔。
但是早上起床小唐老师给方枪枪穿衣服的时候,方枪枪低下眉轻声说:我错了。
像极了一个小丈夫向童养媳道歉。
方枪枪和小朋友们最异想天开的反抗是:把扮猩猩很搞笑的李老师绑起来。
当然他们失败了。
南燕还是北燕和方枪枪有两句看上去很有哲理的对话:方:我们两个人打得过李老师吗?
燕:我们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打不过李老师。
所以以后他们就很听话地按李老师的要求扮各种动物。
李老师扮的猩猩真是很好玩啊。
4.逃课1方枪枪同学第一次逃课是和南燕一起,他们跑过一个像军队疗养院的地方,跑过草地,在一堵大城墙下站了一会儿,在树后咬耳朵,吻脸。
这次逃课好浪漫。
5.逃课2方枪枪同学第二次逃课是一个人,也是跑过一个像军区疗养院的地方,可能拍的时候连机位都没换,第一次让方枪枪和南燕两个人跑,第二次让枪枪一个人跑,然后群众演员再稍微换一下位子。
在路口,在慷慨激昂的音乐中,方枪枪小朋友看见一队军容整饬的大朋友,个个胸前佩着“大红花”,昂首挺胸神情麻木地走过去。
啊,方枪枪小朋友的心里有没有在想:做人真没劲啊,小朋友为小红花而活,大朋友为大红花而活。
逃课能逃到哪里去呢。
方枪枪小朋友退回来,在城墙根下的一块石头上找了找位子睡着了。
这不过是一个个人和社会,自由和孤独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解决办法在方枪枪的梦里很简单,就是一片白花花的雪地,半个屁人都没有,只有自己赤身裸体地滋一泡尿。
方枪枪小朋友睡着后,又在替人民做这样一个梦吗。
将丑话说在前头的《看上去很美》绝不像一张张孩子的脸那样看上去天真无邪。潜伏在幼儿园里的作者宛如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可惜单纯和无辜也都是看上去很可爱。还不到晚上九点钟,张元就露出了他企图篡夺“话语权”的狼尾巴。我们看到,支配与被支配是影片里显而易见的权力关系。园长辛辛苦苦地为孩子们擦屁股,到后来反倒成了一场以斩妖除魔为名、群起而攻之的对象。海因斯的《安然无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意识形态乃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于外部世界根本找不到任何庇护,只能依赖自我的免疫系统。而张元抑或王朔想要灌输给我们的是,意识形态“应该”不受防控地自在生长。可惜,如孩子般天真的他们无疑低估了平庸之恶的力量。对于方枪枪们来说,冠状的小红花就是《看上去很美》的病原体。想要感觉良好的自我,他们是非要留着那条未开化的脏辫子不可。
的却是"看上去很美",实际很烂
单纯而美好的童年不应该也有污秽的部分……
失望
能把这么多孩子调教好拍一部电影也不容易,不过整部电影中都一直充斥着诡异。
觉得小说更好看些,方枪枪真是太萌了
这小孩真是机灵古怪,谁家有这么一个孩子,父母如果不够开通还不得愁死。
大家都是看过原作的人
穿开裆裤的小屁孩
幼儿园集中了我童年所有的恐惧。在我老师的眼里,同一化、秩序化就是好的。于是多数人的性格中渐渐有了爱攀比(小红花),邀功(老师我饭吃完了),没有想像力(和别人一样才是好的),威胁(不和你玩了!)。。如果可以,真想穿越回15年前,摸摸那个因为得不到小红花而闷闷不乐的自己。
王朔写的肯定是我小时候的自传吧 太神奇了
其实,这是一部恐怖片。
四星全给方枪枪
闻屁股
顺路看到方枪枪长大后的样子,收回刚才那句话…好了认真说,幼儿园不过是绝望的一生的开始。
最喜欢看方枪枪哭,太可爱了,蓉儿说要生一个和方枪枪一样的儿子,我们都是儿子控,吼吼!!!
幼儿园也能这么恐怖
没有原著好看
跟看鬼片似的,小孩子很可爱,但是演的很差!
美丽得很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