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文艺作品我的偏好一直是悲剧高于喜剧的,虐的越厉害越能打动我,譬如米兰.昆德拉,譬如托马斯.哈代。
这番由于第一集就中枪中成筛子,因此后续不管剧情发展的多恶心也没弃,还是把12集都给看完了。
丧女必须是小众作品,因为主角在社交经历中所体会到的那种绝望感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经历过。
没有经历不说,而且很难理解,更不要说共鸣了。
我直到本科3年级以前社交依然很成问题,遇到不熟悉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在外面迷路了宁可用手机查地图也不愿意找人问。
EP01里智子在餐厅里碰到了同学,为了避免尴尬的对话而设计路线躲开对方。
这种情节在旁人看来或许荒谬,是夸张是杜撰。
然而类似的事情曾经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身上——故意放慢步速避免赶上不熟悉的相识,看到对方进了电梯就改走楼梯,等等。
这种事情说给旁人,简直像奇闻异事一样,讲笑话罢了。
然而当事人心中的那种不适感,大概也只有动画里的马赛克变身能够表现吧。
丧女每一集的套路就是主角试图用各种方法改变自己丧的命运然后可耻的失败了。
Anime不能指望他剧本有多精良,因此重复套路也还可以接受。
问题在于如此的桥段反复多次之后对于主角的同理/同情心,无论开始的时候有多强,也被削弱了,进而开始感到一切的问题都是主角自己作出来的。
不作死就不会死。
然而我们说着这句话的时候有谁遵守过它呢?
作死是但凡对生活还有些许希望的人的本能:渴望改变。
我的社恐倾向大概处在需要心理治疗和普通人之间,虽然有些影响生活但还不至于让人疯掉。
而智子基本就是需要心理医生的节奏了。
真不知道主角是如何在这样的状态下还能每一集都热情满满要去改变自己的人参的(明明是因为不这样就无法开展剧情吧)。
主角陷入这种“不受欢迎”的死循环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信息交流机制。
必须承认智子每次试图让自己受欢迎的企图都很扯淡。
她没有存在感,因为她从来不和别人交谈。
她不和别人交谈,因为她做不到。
如此就只能从另一个方向努力,试图用各种方法引起别人注意。
然而引来的至多是异样的眼光罢了。
最可悲的是即使是异样的眼光,也并没有标识度,不能使她从人群中脱离出来,不论怎么作死,还是“不爱说话的奇怪同学”而已。
如果我们接受社交恐惧症的根源乃是太过在意他人对自己看法的理论,那么就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他人对于我们的看法到底有多重要?
说实在的,我觉得如果声称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只是声称而已。
你倒试试所有人都不喜欢你包括自己的亲妈?
人生活在社群之中,如果没有来自外界的肯定,也只有叔本华那种节奏才能继续自娱自乐吧。
智子最后一话那一呵呵,我倒没觉得什么。
放弃了罢了。
退回自己的壳层中,找到自己的occupation。
乙女游戏也好,学术也好,为生活找个重心。
真能跟叔本华似的,也不坏了。
智子是个同性恋。。。
很多人都说智子的个性不合理,因为智子的家人都很正常,弟弟也很正常的长大鸟。。
在智子的生长过程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改变了智子呢?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保留一下。
一,智子其实是个抖M,这个从她请人录音的内容就知道。。。
喜欢被 虐。。
(当然,智子的各种行为都是要找虐。。
所以她可以算是真心的M。。
)二,智子是同性的证明:1.智子看到走向天桥的一对情侣,情不自禁的去看了女方的内裤。。
2.在学园祭时,优子见到智子突然抱住智子,智子非常激动,并且注意到优子的胸部,对于优子身上“雌性香水味道”兴奋难耐。。
并且在冲动之下还想摸一把优子的屁股。。
(这里很明显了。。
) 3.最后就是最后的结尾,学姐的内裤让智子的雄性冲动大爆发了!
因为学姐正是智子喜欢的女生,所以学姐的内裤威力当然强大鸟!
而这最后一幕也正好结局。
为什么呢?
因为智子根本不是丧女了,一直以来,智子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女人,并且向环境学习经验得出女人的爱要男人来给,所以才一直执着于追求一些自己并不真情的虚荣。
身为一个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的同性恋,并且还是个大M...自己与自以为的定位:女生,这个群体,智子与其格格不入,自己的不像女生,让智子自卑,一切的努力,完全是在对于自己真正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向环境学习着拼命着而已。
在结局的时候,智子很坦然的笑了,说:一切都无所谓了。
学姐的白色内裤对智子的性向的启发,使智子不再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女生,丧女的定义也自然不适用于智子。
一直以来的执着,挣扎,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智子不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真实的自己,与环境对智子的定位非常反差,智子应该是本能的自我保护而一直不去看自己真实,本来应该是别人眼中老实内向的小女生,而内心却是好色的女同+大M!
这种反差给智子带来的自卑,恐慌,畏惧,日惭的改变了智子本身健康阳光的个性。
我所理解的本片还是有教育意义的,那就是人应该了解真正的自己,并且接受最真实的自己,在这个前提下,人才可能真正的为自己努力,不然,一切都是徒劳。
主角智子为什么不能逆袭也是因为如此,因为逆袭,并不是智子真正需要的东西。
12集的被虐,智子在错误的方向下,终于在结尾,解开了枷锁,真正的自己终于可以自由。
YA!
嘿嘿,短评中的很多恶评,正是很多人对于我们的真实看法。
虽然面对面并不会说出来,但是天涯的帖子、知乎的匿名回答和朋友圈的对某人不可见,都充斥着鄙视和厌恶。
对此我并不想向他们解释什么,客观来说他们这么想并没有错,毕竟我们作为少数,实际上是这个世界里的异类,而且我们身上积聚的负能量,的确会对周围的人造成困扰。
当然也没必要羡慕他们,与其希望小丧变成现充,还不如让她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一面的人。
强迫自己做不可能的事是很痛苦的,为何不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呢?
五年前第一次见到小丧时,我也一直想着获得所有人的认同。
而如今,我选择了一个孤独的职业,并不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但是我能很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至于大部分人怎么想,我已经不再关心了。
希望所有小丧们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
莫名的沉默、焦虑、惶恐,与人对视时来自内心深处的颤栗和紧张,说话细声细气,讲上两句话就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一般,感到自己被人孤立,没有存在感,几乎没有朋友,整日和漫画BL游戏在一起,偶尔骚扰一下自己高帅富般的弟弟和上了高中后咸鱼翻身的闺蜜,茫然的试图改变自己的处境。
这是关于黑木智子的高中故事,也是一个类自闭症患者的故事。
说她是类自闭症患者是因为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自闭疾病,而是社交焦虑综合征,也和她莫名而沉重的自卑感有关,这种种压力交替在一起才造成智子当下的处境。
事实上智子很多时候她所面临的窘境都是自己亲手造成的,但智子并没有理智的去分析其中的症结,而是单纯的将问题推给别人,造成满世界都充满了恶意的错觉,以至于自己身上出现具象化的黑色空间领域,旁人不得寸进。
自卑是智子痛苦的根源,而自负是智子徘徊在痛苦之中不得寸进永世不能翻身的祸首。
这是适用于很多人,但很多人不愿承认的东西。
智子所面对的悲惨的人生境况其实很多人都碰到过,只是程度和频率不同而已。
所以很多人看到这部作品总是怀着一颗悲悯的心看到智子被虐的欲仙欲死抬起鼠标想关视频的时候总是又放了下来情不自禁的还想继续看下去。
智子的痛苦带给人很多欢乐,但也让很多人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影子,动画也是故事,故事总会反映到人的身上。
智子所映射出的是很多人身上都曾出现过的东西,让人不愿去面对的一些东西。
比如自卑,比如自负。
说道这里,其实这个短文已经和这个动画关系不大了。
其实我写这篇短文也是因为我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能够感同身受的缘故,因为我以前高中的时候曾经有那么一年的时间所体会到的跟智子很类似。
唯一不同的是当时我并不知道宅是什么,也不怎么打游戏,当时只是比较中二,又单纯又傻的文学青年而已。
(就是现在贬义的那个文青,天天抱着书看,闷头写东西 非常二 我开窍晚 )当时我碰到一些事情,心理状态非常糟,在学校接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说话。
因为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来上学,彼此都不认识,直接被排挤成怪人、性格扭曲之流,只不过我不在学校吃饭也不住校,个子高身板壮学习也不差,所以在学校里也没什么人过来找我麻烦。
一年之后才从那种状态中走出来,人也开朗了许多,但还是因为这些事情被周围的人定下了标签,整个高中下来没交到什么朋友,直到进入大学头一年才彻底学会怎么和一群陌生人迅速交际。
虽然我并不支持其他不适应群体社交的人强迫自己学习强制性社交,但我自己是这么做的,我认为这种社交方式必须迅速掌握,因为当时我被父亲拉去谈话,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可能很多人觉得我听到的那些话很做作或者老生常谈,但我认为这些理念是很有道理的,有时候人脉比知识更重要,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我一直觉得人经历的越多,成熟的越快。
很多时候回首看自己初中高中的那段时间,都觉得很羞耻,二的不行,尤其是当时的自己还写下什么日记小说之类,更是巴不得直接烧掉,但真拿到手里又有些舍不得,人都有这么一个状态。
我一直认为智子的这个故事其实是作者本身一方面的写照,我也相信智子总有一天会从这种尴尬无比的境态中走出来,把自己收拾干净,穿上好看的衣服挺胸抬头的走到服务员面前面带微笑的说出:“给我一个中杯拿铁,不要糖。
”那些唯唯诺诺阴暗潮湿的心理状态终究会消失,因为我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隐隐看到那个作者面对智子时那张满怀恶意,不虐个千百遍绝不罢手的笑容。
(这个作者就是在虐以前的自己。。。
这个混蛋!
让智子打扮一下带个眼镜会死?
(╯°口°)╯(┴—┴)
有人说,这是对有社恐症的人的讽刺之作。
我不置可否。。。
我觉得我看到的,是现实的悲伤,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无奈。。。
看吧,在现实与动漫里,都是一样的,一个沉迷了游戏封闭了自我,难以与人交流的人,满怀对这个社会的点点不满,宁可欺骗自己也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选择才造成了自己不受欢迎。
她其实是个脆弱的孩子,但是为了得到渴望的来自现实的关心与爱,就算是作践自己,也要去获得关注,可是她毛病多多,又没有毅力,想改也改不了,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当她在烟火大会的晚上独自坐在长椅上时,她终于疲惫的卸下了自己的伪装,放任忧伤,放任迷茫。。。
可终究还是未能改变,她还是不敢与人交流,还是自闭,她不是选择孤独一人,她很想融入那充满玫瑰色的校园生活中,可是已经被边缘化的她,总是无法踏出那一步。
她费尽心力哪怕是出丑也好只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一下,可是最可怕的,最让人绝望的,不是别人的嘲讽,真的,这部动漫只是陈述事实,不是嘲讽,因为最可怕的,是别人根本就无视了她。。。
这难道不是这个冷漠社会的现实么?
也许是现实太残酷了,所以作为动漫,它加入了一个场景,一位可爱的“熊”,给了她一个气球,给了她一个拥抱,给了她一刹那的她一直渴求的温暖。。。
于是,身处这个并非二次元的三次元世界的我们,身为自我封闭又渴望关心的徘徊在这冰冷现实的人,被感动了,哪怕知道这只是虚幻的,也不愿清醒。
看到评论里的人说着名人的话证实着自己选择一个人清静的过多么多么合理。
我真的想告诉他们,那不是自己选择,那也不是自己愿意一个人孤独,因为这个动漫诉说的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渴望被温暖的故事,不是圣人不是隐士那样的选择一个人孤独的过也挺好那种事,这是一个想要回归社会的人的故事,不是我行我素那么独立有个性的东西。
说到底呐,这个动漫,多还是有相同境况的人才能看下去的,这可怜又可恨的辛酸,现充的人,永远体会不到。
所以多少名人的高端言论,在这里行不通。
看完了这部动漫,希望它有第二季,我一直觉得动漫是圆梦的东西,所以在现实里挣扎的我们,很想看到丧女,得到温暖的那一幕。。。
一开始看到评论区说很好看,最后因为无聊居然看完了。
看的时候无数次对女主的羞耻play看得心服口服。
虽然我也平时会偶尔yy一下,但是打死都没有她那么严重啊·。
她这些妒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看得我尴尬症犯了n次的地步了。
小时候她明明很可爱啊,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说句实话,我这么在意,确实有在她身上看到自己影子的原因,我想起了很多不想去回忆的东西,这些事情也很多次折磨过我,偶尔还让我感觉到抑郁过。
但是那些都已经过去了,我不去在意,不去回忆,都没有人会想起的。
而我现在,能为我的不作为找出n个理由,例如原生家庭啊这种。
但是那些真正在努力的人,听到我的理由一定会感觉很疑惑。
因为她们是不会有时间去考虑这样的事情的。
而且,你有努力的理由啊,不想继续过和父母住在一起的生活,可以自己走出去不就是你现在最有动力的事吗?
每周一神虐终于完结了。
不过说是神虐,其实还是被那熊抱治愈死了好嘛!
虽说在三次元我只遇到过追着美女跑把我当空气的大熊。
======一些废话的分割线=======多年以前,在某本三俗青春校园杂志上看到过一个小说还是随笔来着,记不清了。
大概是讲,主人公上大学时很讨厌她的一个超现充室友,因为别人逃课赖床出去玩的时候,她在学生会拉外联、找实习,经常妆容精致西装格履,一身职场范儿、全无学生气。
后来主人公也毕业了,也变成了妆容精致西装格履的现充。
于是,主人公感慨到“为什么我最终变成了和她一样的人呢?
因为我之前并不是讨厌她,只是羡慕她,羡慕她更早的成长为了那个成熟的自己。
”一直记得有这么个故事,是因为,我觉得主人公的感慨只是聊以自慰的自我欺骗罢了。
不愿意承认“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抹杀掉那个“讨厌现充”的自己、骗自己“我从一开始就不讨厌现充只是嫉妒现充呢,所以现在的成熟了有大人样儿的这个我,才是我一直以来所期望的呢。
”为了承认现在的自己,去否认以前的那个自己、否认以前的那些心情,不是很可悲的么?
以上,是看了这部名字长得吓死人的动画之前的想法。
中心思想是“羡慕现充你就输了!
”=======一丢丢完结感想的分割线=========以下,是看了这部名字长得吓死人的动画之后的想法。
中心思想是“我真的讨厌现充吗?
”我到底是为什么“讨厌”现充们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现充们和我不一样吗?
可人和人总是会有不同的,为什么我会讨厌现充,却不会讨厌其它和我不一样的人呢?
之前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但是看到智子努力地在通向现充大道上爬行时,不禁会想要看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姿态,只是不自知罢了。
这一季看下来,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现在想想,也许我讨厌的,并不是现充们那些人,而是由现充们的存在所产生的那种氛围、那种对我不利的社会评价标准。
因为我是被那种氛围排除在外的、我在那样的社会评价标准下是失败的。
现充们的存在,也就成了无形的压力。
所以,最根本的,还是因为讨迫于压力向现实妥协的自己吧。
感觉好乱,就这样吧。
我不算一个动漫迷只是喜欢看喜剧今天在YouTube 上搜索anime comedy在某个十大排行榜上找到了这个动漫 。
很多人都说喜剧往往都是有一个悲的内核。
确实,因为喜剧一般都是描写生活中很琐碎的细节 ,通过揭示生活中的荒谬来制造笑点。
以我的理解这也是幽默的一种原理。
举个例子来说,射门的时候一个足球踢到门框上然后反弹到球员的脸上,那就成了一个很搞笑的视频。
那这个视频有什么意义呢?
没什么意义,就是荒谬,结局与观众的期待造成一种反差,然后就产生笑点。
我看喜剧的时候也在想它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呢 ,然而喜剧在很多时候都是在表达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就很丧。
这也就是现实啊,因为现实就是这么丧。
喜剧就是这个样子的,把很悲惨的事情用一种搞笑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个俗套的故事比如热血类动漫一般它的情节就是主人公追求他的梦想,冲突都是外在的,包括友情啊爱情啊,都在围绕得到与得不到之间展开。
显然丧女不是这样,所有的冲突都是主人公内在的冲突。
如果主人公追求的目标最后得到了,那么也就不丧了,那这样也就俗套了,这也正是我喜欢它的地方。
喜剧的作者往往都是对生活观察很细致的人,有了一些灵感马上就要记下来,整天都要思考,不断的剖析自己,所以喜剧其实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喜剧作者也有很多得抑郁症的。
我看这部动漫我觉得作者的心思一定也是很细腻很敏感的,否则抓不住这个点。
Ellen degeneres在粉丝来信环节说到关于孤独的问题,是我听过最励志最不矫情的。
如果你花更多的时间独处你会更明白你是谁,你想要的是什么,最终你会比别人更擅长沟通。
如果我回答说"我也很孤独啊,每个人都很孤独啊"或者说"都是这个世界的错!
甚至"你得改变一下你的性格"那有个卵用。
是宅人就去宅人圈混嘛,以后也可能会很受欢迎呢。
所以说不管怎么丧,总是有一些温暖的小细节,希望总是有的吧。
夏初比较迷《恶之华》和《丧女》这两番,以至几天里都追完了漫画。
《恶之华》讲的是一个小中二遇到了真变态,两人在磨合后携手共进。
在夏日祭里种满了恶之华。
《丧女》却在说:前面这个故事根本就是扯淡。
因为即便遇到另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你也不可能与TA格格不入到一路去,两个人在一起做些疯狂的事,最后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充满爱。
除了坐在临窗最后一排的标准主角位(后来连这个设定都没了),小丧基本上就是三次元里不善人际却又对他人满怀期待的我们的具象化,夸张化。
牺牲下个人,举些中枪的例子。
看过漫画,了解后续剧情的人想必都该会心一笑了。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高中的班级聚了三次。
女生都开始打扮入时,说着些“大家一起读同一所大学该有多好。
”然后以班级性质的活动再也没有过。
(第一枪)入学前脑补了无数大学剧情,我的高中不是HELL MODEL,大学却是NIGHTMARE无误了。
班级的笑点很神秘,穷尽四年都未发现。
直至最后的散伙饭,安静得都能听到各自的咀嚼声。
(第二枪)QQ上能联系的不再多,一连串不说话的“好友”像是挂了几年的腊肉。
你可以用PC、WEB、爱疯、二卓、平板各种各样的方式登录,却再也没有插上电话线与同学聊一宿的乐趣和板着指头数几时有两个太阳的急切。
(当然,这个不算)我们学校没有文学社,入学时发誓如遇见志同道合者,一定要将学校“文坛”搅出动静。
两年后,我参加了几次“IPO”,总算让“文学社”上市了。
第二年招新,社员各自回了高老庄和流沙河。
这支新股连加个“ST”头衔的机会都没有便停牌了。
(第三枪)不可能没想过改变窘境,想着自己NB起来才不鸟你们这些小JB。
种种决心,往往因为“一顿寿喜烧”这些细枝末节的原因,又莫名其妙地放弃。
后来我写过一些充满恶意的句子,好比“每每想给世界一个拥抱,总是被世界一脚踢开,然后欠身说抱歉。
”(第四枪)最最可气的是,大凡不擅人际的人,总会有个“百搭”的兄弟姐妹。
TA不见得会冷落你,但绝逼会认为你的孤独是莫名其妙的,是自身的问题,还不愿施以援手。
(第五枪)这种“交际亚健康”的状态持续到了大四。
与其说是“通则不痛”,不如说是“痛多了则不痛了”。
归根结底,我们“不受欢迎”的本质是“对旁人期待过甚,未免与事实不符”。
你可以对人待人以善,这样子主动权反而在你手上,这份好可以随时收回的。
但决不能对他人期待太过。
不抱期待,反倒能发现这个世界的妙处了。
好比剧中那把透明的伞。
校园祭里的大熊抱,给你蹭一整季片子的咖啡店陌生人。
尽管小丧在第一集已经重复了N周目的“自杀吧”,但身为漫画主角的她是不能“死一死”的,她会在“恶意满满”的剧集中一次又一次地受虐。
而我们也不是三次元的小丧,我们上头没有“大魔王”,我们是可以与世界做一点点妥协的。
再给世界一个大大的熊抱。
然后?
管它呢!
(这部片子可以挖很多,说得也不尽意。
就这样吧。
大家共勉!
)
无敌有代入感啊。。。
可以看出制作花了很大的心思去了解社恐和边缘化人士的心理活动,刷到视频切片后迅速看完全集并且考虑把漫画也找来看了,我好像对这种容易产生共鸣的作品才会感兴趣,那些借以热血逆袭爱情来满足幻想或逃避现实的我反而不太感兴趣,,,,或许是比较悲观主义吗?。。。
(但是对h的追求这么夸张吗难道是小日子特有??
)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恶意评价,低分无可厚非,审美是很主观的东西,但毫无遮拦的脏话除了显示家教低下性格暴戾,无法产生任何作用。
此外,好像很多人将错误归咎到黑木一人身上,嘲讽愤怒悲哀她的性格,我认为一个人不处于另一个人的位置上,是难有资格评价他人的,社会上这类人群很多都有原生家庭的原因,可能常常被打压被扫兴被愧疚式教育,当然 ,作者没有表现出这些部分,可能是因为作者更想关注的是小黑木自身的酸涩与成长,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很多也容易引起争论,不是探讨的重点。
很难否认,这类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是缺乏的那么,这类人就活该这样吗,就不值得社会关注吗?
因为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不该是这样的,我们国家从来不提倡社会达尔文主义,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希望我们可以成长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富有同理心的,社会集体里的公民。。。
没错,社会竞争是激烈的这类人是挣扎的,但这类人成为这样也并非他们本意,小黑木也是,其他人也是,都有为适应自己不擅长的事物做出努力,我们都应该给与鼓励与引导而非嘲讽与指责。
况且说到底黑木也才15岁左右,担心给别人添麻烦,向往美好,愿意帮助别人,熟悉她的人会愿意跟她做朋友。
她的心灵纯净,人生无限可能。
(比很多大男子主义的自以为是自我陶醉居高临下不知所云一身爹味指指点点的人好太多了)(我反而觉得或许这种类型的动漫会安慰到很多高敏感高内耗抑郁情绪比较多的人们)
这竟然是少年漫!不可更丧!只喜欢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分镜帅!
……一集弃。女主非常让人不爽……二次元都让人这么不爽三次元绝对要绕路啊
不管怎麼看,這部動畫都是黑。最初會看是被一個朋友半開玩笑問到說我是不是和喪女一樣玩養成GAME的時候……回家立刻補起這部,也許那個朋友有看完一集的話,她就不會那樣傻笑著問我這個問題了。BTW我個人超級討厭那樣的女主。
精神污染认定 小丧死而无汉了 集集有高虐 楼顶看烟花那集最高 无怪乎有本 大沼心笨蛋测验召唤兽之后最让人满意的作品(伊莉雅那大概只是去挖鼻孔的) 不得不承认俺上学时偶尔也产生跟小丧一模一样的思想呢 估计有人也一样吧wwww 不然哪儿炸出怎么多打一星的玻璃心 殴豆豆激萌这样的弟弟我也想要一个!
希望能脱腐脱宅,已弃,跟不上节奏。
基本就是作者自己在意淫 短评里把我想说的都说了 有代入感 共鸣的都是疯子 抛开这些不谈 我只看到女主每集20分钟都在抽风 根本看不下去 这种动漫居然还有争议.评分还挺高 只能说傻逼太多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內什麽,不好評論啊...
现实主义路线……眼角有泪滑过
呵呵呵这种打发时间的节奏打发时间的确适合
绝对的黑马 虐的你想不看都不行
弟弟嫁我!
看了此剧特烦中二病!!找不到萌点.....
虽然一直在想,卧槽好火大要弃了看不下去了,但最后还是看完了卧槽。。。
不是爱,没共鸣~
太、凶、残、了。
孤僻的人的心情你们懂吗懂吗懂吗你们不懂吧!反正全世界都只有一种价值观而已,挖鼻孔。
ed有个香菜版的,不过还是小丧的好听
明显是黑眼圈的关系= =
排句弹幕...小丧至少还有个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