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小时不快的观影感受、郁闷的节奏、胡编乱造没有逻辑的剧情、做作的表演、莫名其妙的角色;喜剧片不够,武功来凑,台词不够、武打来凑,剧情不够,胡扯来凑。
我只想问导演,你以为你是周星驰么?
无厘头不是这么搞的!
你以为你是李安或张艺谋的新武侠么?
人家剧情不行至少人家有票房号召力!
总结一句就是:《追影》是近年来少见的烂片,可谓是烂片中烂片,烂片中的战斗机,烂片中的影帝级。
(ps:三个莫名其妙的特型演员让我很倒胃口)我郁闷啊,在观赏完徐峥在《疯狂的赛车》中精彩的表演之后再碰到这一锅大乱炖,我只感到——人生无常啊,马克思爷爷说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先祖告诉我们在得意的时候要想到低潮,我没听,我忏悔!
本来是想看看吴镇宇、吴佩慈、谢娜的火花,结果发现他们的结合没有火花,就是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吴镇宇烂得让人无法忍受的普通话,还要故作沉默和深沉,他本想造成一种“天空一声巨响,老子闪亮登场”的效果,可是我只看到做作。
吴佩慈,我只能讲,您还是适合穿得美美的上个杂志、拍拍硬照,长得是不错,但是您到底在演什么,是在演台湾偶像剧吗?
谢娜,我能体会你进军影视界的雄心,但是请你选剧本的时候带个脑子好不好?
至少选一个能让观众不那么难受的本子,也能让你搞笑天赋发挥的本子。
影片让人想起了香港繁荣时期的那些只用一个月甚至不到的时间赶拍的巨星武侠片——因为这些是只要拍了是肯定有人看的,但是沧海桑田,现在根本不是那时代了!
你以为观众在《英雄》、《无极》、《十面埋伏》的多重打击下还能上当受骗那我只能说制片方低估了人民群众的智商。
毛爹爹说过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啊……影片开始10分钟,闪电就闪啊闪啊,闪啊闪,然后就是打啊打、打啊打,还搞个快速剪辑——您当这是《倩女幽魂》和《东方不败》了对吧,导演当自己是王家卫和杜可风了对吧。
影片20分钟,谢娜终于出现了,然后我就想起了另外一个无限趋近烂片的片子——《天下无双》,但是至少里面有梁朝伟和王菲。
影片40分钟,众多人物纷纷登场,开始了一场闹剧,我又想起了当年烂片之王——《一石二鸟》影片继续,我想起了无数烂片,如果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那么无数烂片的杂烩并不能起丝毫的化学反应,只能成为一个超级无敌、巨无霸烂片。
烂片、烂片、烂片,我到底要重复多少次才能消解我心中的郁闷,才能忘了人生这一段痛苦的经历?
我想我忘不掉,因为烂片都是不烂则已,一烂惊人,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如果您想看烂片,《追影》将是您不错的选择。
不过还是有收获的,至少我发现徐峥演技的牛X,开始期待他更多的电影。
《追影》——你妈叫你回家吃饭!
文\小小yumiko首先,我要在一开始说明一下。
忍者是我比较喜欢的形象,先不说这部电影里那个美女忍者是怎么塑造的,忍者的工作主要是君主进行秘策、破坏、暗杀、收集敌方前线情报、搅乱敌方后援基地等种种谍报活动。
忍者在世时必须隐姓埋名,与黑暗为伍,也不能留下只言片语,以免日后东窗事发。
还有,最主要的忍者要跟忍者通婚,这样是为了忍术的世代相传。
所以,这个剧本虽然是虚构的,请不要把忍者的意义给搞混淆。
有损忍者的形象,忍者也恋爱.....也未免山寨了点?
当今社会充满着山寨、雷人各种事物。
本片也赶了次fashion,各种山寨版演员闪亮登场,让我们的眼睛去尽量看清楚谁被山了个寨,那三个倒霉鬼确实有些像,哦不是山寨,这样确实让这部片子产生了“明星”效应。
我感觉本部片子比较经典的就是那个首领小头头说的一句话“武功再高有个屁用,现在是火器时代。
”不管你内力外力、大刀长戟、掌风剑气,总之上个时代的肉搏完全抵挡不住火炮的杀伤力;不管你的宝藏藏得再深,机关如何有杀伤力,一台挖掘机就什么事情全都搞定;不管场景做得再逼真,演员多卖力,也比不过现在的电脑特技。
不管你是不是明星,只要你有一张明星脸,你就是山寨版“xx”。
这部片子确实没什么好写的,剧本本身就有问题,故事都不完整,还交给导演来拍,拍成电影你就成功了。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符合的当今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所有人都认为山寨的东西有吸引力,就像你的“NIEK”运动鞋以及你的“NOKAI”手机一样,你有什么技术我就可以给你cope什么技术,你有什么文化我马上就给你复制个一模一样的,并且还比你的好。
这部电影在追的是什么,是追的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是在追的经典电影的影子》追的是前辈的影子?
经典电影会留给人们很多回忆,以及心灵的共鸣。
这部影片作为一部喜剧片,就要以笑激发观众的爱憎,以及人物性格的完整性。
到最后上面所有的人都山寨了一把,性格呢!
导演你在干嘛。
不可否认,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市场和受众都在寻求一种兴奋点。
这部影片根本没有任何让我兴奋地地方,苍白的就像羊羊羊广告......也就那个镇长的表演还算合格。
山寨不是不可以,但是你总要有所创新吧。
你到最后搞个锄头出来,你也未免太对不起观众了,又一次草了观众的心灵。
既然寻宝,你总归有个宝藏吧,虽然你来个锄头为了说明,宝物无时无刻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你懂要诚实一些吧。
吴镇宇还是依然重复类似的主题。
我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关于《追影》的评论,追的不是影,是寂寞。
确实当今我们的文化多元,各种词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山寨作为一种文化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你要把握一个度,不一定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后,就能把你拍在沙滩上。
今天的香港电影工业,已经完全和国际接轨,不光拥有众多国际影星,电影制作水平也是亚洲一流。
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在开心网上加了谢娜。
从票房来看,这种不花钱的宣传方式还挺有效果的。
本片的导演是吴镇宇,演起来神经兮兮的,导的戏也是一样。
当然,这个剧本也够烂的,情节要多简单有多简单,笑料要多俗有多俗。
编剧里居然有大名鼎鼎的魏君子,看过此人关于香港SJ片的评论,据说本片里也设计了多个向香港经典武侠电影致敬的桥段,致敬我是没看到,E搞倒是看到很多。
谢娜收敛了,没放开,还有那些山寨版的成龙李连杰刘德华们,既然要娱乐,就应该增加他们的戏份才是。
在这样风格的电影里,男女主角吴镇宇和吴佩慈实在是太正经了。
正剧不似正剧,谐剧不似谐剧,有拿笑料充水的嫌疑。
在这个娱乐泛滥的时代,想看个正剧真的是很难啊,不是我不支持国片,看看如今的国产电影,实在是要多烂有多烂,只想怎么骗观众的钱,太浮躁了。
《追影》作为一部喜剧,简直是好好地给王晶上了一堂课,尽管其本质或许也依旧跳不出俗套二字,但是至少它让观众们都笑了,还笑得那么自然。
《追影》的喜剧效应可以说是完全依靠影片中的几位山寨明星,如果没有这些长着明星脸的另类演员,那么可以断定这部电影在笑点上至少肯定不会有现在这样的佳绩。
影片中山寨版的成龙、李连杰、刘德华,这三股势力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喜剧核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由这三个角色支撑起的笑料几乎占了整部影片的百分之九十。
而这个山寨的巧妙就在于,它创造了一个现实中几乎难以完成的演员阵容,让三位华语影坛的顶级巨星在一部电影中同台飚戏,同时还放入了大量著名的香港“明星”进行陪衬,尽管观众在看的时候都知道他们并不是原装正版,但是这种高度仿真的全明星阵容让《追影》呈现了一种另类的明星味。
“无厘头”是什么意思,香港人当然比我更有发言权,这本来就是他们那旮的土话。
不过对于从小看港片长大的内地影迷来说,“无厘头”已经成了特定的形容词,我们不需要细究词源上的滥觞,甚至不需要上溯到许氏兄弟那么遥远——对于绝大多数内地影迷来说,“无厘头”就是周星驰的喜剧电影。
同样,在我的字典里,“无厘头”也是和周星驰划等号的,所以当我在谈论“无厘头”时,完全依照周星驰喜剧电影为模本。
学者们评析“无厘头”,往往会冠以“后现代”的帽子,什么恶搞、戏仿、拼贴、解构、狂欢之类的,这种源自香港市民阶层的“俗”文化,有了“后现代”的这杆大旗,亦能拉扯起学院庙堂的虎皮了。
但是,我以为,上述所谓特点不过是无厘头的表面特征,其实不需要什么学理分析,智商比麦兜高点的人都能看出来。
关键在于,有了这些表面特点,不见得就一定是无厘头。
譬如近些年风靡神州的“山寨”热潮,按照我的理解,“山寨”就是恶搞和戏仿,初看跟“无厘头”是一回事。
但是,仅仅只有恶搞和戏仿的“山寨”,并非就是无厘头——表象之下尚缺少灵魂。
例如《追影》一片,山寨明星脸一大堆,山寨成龙山寨刘德华山寨李连杰排排坐,不过除了硬胳肢出观众的几声干笑,从头到尾都莫名其妙。
本来我期待房祖名跟山寨成龙的那场对手戏能有些火花,无奈山寨成龙大喊一嗓子他那画的像四脚蛇的服装logo是龙之后,就悄无声息了。
你看看星爷,他的无厘头作品为什么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掩盖在无厘头乖张外表之下的,乃是小人物的打拼、弱势群体的心酸以及物欲横流时代坚守理想和真爱的艰难。
少了这些,星爷的电影早就被掩盖在电影史的尘埃之下了。
要用无厘头的手段突出上述这些真、善、美的主题,那就少不了辛辣的讽刺。
要描摹小人物,那就要讽刺大人物;要坚守理想,那就要讽刺拜金主义;要追寻真爱,那就要讽刺虚情假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笑中带泪、玩闹之后有感动,本就是无厘头的题中应有之义。
《喜剧之王》为什么感人?
龙套演员和三陪女的爱情背后讽刺的是那些为富不仁、狗眼看人低的势利小人;《少林足球》为什么感人?
落魄教练和少林弟子的身后又把作恶多端的权钱勾结揶揄得狗血淋头——总的来说,所有假、丑、恶现象都是星爷无厘头电影里的讽刺对象。
所以说,无厘头看似披着解构价值、躲避崇高的后现代外衣,其实内里还是弘扬宏大价值、甚至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若仔细分析一下,无厘头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前卫,细抠的话连三纲五常也能找得出来。
但是《追影》在讽刺什么呢?
讽刺李连杰用“壹基金”骗钱?
这是文不对题;讽刺刘德华唱功不佳?
在暴红的曾轶可面前,Andy有足够资格去做她(他)的声乐老师了;讽刺成龙开服装店不挣钱?
人家打算挣钱了吗?
再说了,就算真不挣钱,与老百姓何干?
都《寻找成龙》了,谁还记得卖衣服的事?
山寨来山寨去,山寨到后来,《追影》自己也被山寨了,故事凌乱不堪、情节故弄玄虚,坐在电影院里基本上就是打发时间了。
讽刺还意味着要担责任,星爷在97前的港片里,还能时不时的拿敏感事件开涮——譬如《整蛊专家》里吃了“谎言豆沙包”以后的那段精彩独白,这种辛辣讽刺现在不可能再有了;同理可证,《国产零零漆》里有伟人题词的那把菜刀也是昙花一现。
而《长江七号》之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亦是星爷对内地民工生活的不熟悉,讽刺得不到位,无厘头也就索然无味了。
但不管怎么说,星爷还是在艰难的讽刺着。
《大话西游》那种对宿命和两性关系的深刻讽刺做不到,简单的小人物励志性讽刺绝对不会少。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发现《追影》就是棵空心萝卜,外面绣了两朵花不假(起码吴佩慈的背挺好看),里面却是空无一物。
于是,《追影》迅速的综艺化了,整了一屋子的山寨周杰伦摆嘻哈手势,晃的我都想找吴宗宪了。
说是向武侠先辈们致敬,用的镜头不够典型,一般人估计都看不出来——这其实也是无厘头的命门之一,若要戏仿、恶搞,被拿来开涮的片段或人物一定要经典,这胡金铨、张彻本来时下电影观众知道的就不多,你拿来照猫画虎一番,根本没有效果。
此外,无厘头手法的运用,还切忌没有新意。
噱头满大街都有,但要令人耳目一新,断不是件易事。
无厘头的噱头,“第一次使用会被认为是创新,第二次使用是重复,第三次就会应和观众的审美经验,使观众厌烦。
”【1】依照这个标准,《追影》雷人有余,创新太少——山寨的山寨,就不是山寨。
像周立波那样在《我为财狂》里拿四代核心说事,《追影》肯定过不了总菊的剪刀(多半也是出于这个顾忌,谢娜山寨奥运点火仪式的镜头也被放在了正片之后);我也没指望吴导演能拍出《是,大臣》和《水》那样的政治讽刺作品来,但就算要寻宝,拉来刘伯温的《烧饼歌》,怎么也不如恶搞一番《印第安纳•琼斯》或者《达•芬奇密码》靠谱吧?
实在要武侠山寨,那得罪下《黄金甲》或者同公司的《夜宴》效果也应该更佳。
山寨不是没有内涵,山寨不是没有追求,往大了说,“任何经济文化政治的起步,都是从山寨开始的,忘记山寨就是忘本……我们的国家建国初期就是山寨苏联,我们以前的XX思想,就是山寨的XX思想,我们的XX理论就是山寨的XX理论,我们的XXX,也是从山寨X起家的,可以说,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
”【2】可见只要山寨得到位,你不想讽刺也难。
再说句充牛掰的话:艺术都源于生活,真要不懂该怎么讽刺,就多看看《新闻联播》吧——当然,这句不算讽刺。
【1】康宁《喜剧电影的精神内核》,载《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2】韩寒《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摘自韩寒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cbzk.html(刊载于《北京晨报》09年8月3日)
公司电影院放才去看的。
给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堆明星脸不得不感叹,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啦……
羊蝎子讲究的是肉烂而不脱骨,如果火候不到啃起来会费劲得很,而且相当塞牙,几乎没有痛快淋漓之感。
影片《追影》的火候大抵就是炖了六成熟的羊蝎子,吃得有些不爽。
这样评价《追影》是相当实际的,完全没有恶毒之意。
据说编剧魏君子是国内对香港电影研究最为深邃的影评人,由于笔者并没有读过多少他的评论,这里也不好多说,但从《追影》的故事框架以及那些所谓的致敬喙头来看,传说是可以站住脚的,最起码的是影片的整体框架并无大的问题,比较符合老式香港电影的剧情发展。
影片的开篇很长,第一个段落是比武,关外第一高手之争。
这是一个伏笔,由于有着剧烈的打斗情节,所以这个伏笔一定会在影片结尾处用到,那是高潮所在,果不其然,影片结尾之时,面对宝藏,最大的冲突便是关外两大高手的对决。
长弓来到了中原,与明月心偶遇,于是便有了情感戏,而明月心更将长弓引入到了一场宝藏之争,于是,影片的主线便是关于宝藏的争夺,而长弓与明月心的恋情作为副线将贯穿全篇,这也是相当模式化的剧情安排。
在字幕出现之前,故事共设置了三个悬念,一是宝藏之争,二是长弓与明月心的爱情,三是关外第一高手之争,而在影片结尾这三个悬念全部解决,这种前后呼应的手法是港产影片常规架构的体显。
在影片的解决之道上,三个悬念与常规编排略有些不同。
第一是宝藏的问题,华语文化中的宝藏向来是道义,而非实物,所以金庸有“仁者无敌”这样的宝藏,而本片中的锄头其实也是道义的体现,虽然是实体,但却同样是道义。
这一点是符合传统主题的,但显然是少了一些娱乐效果,西方影片中的寻宝结果要比之更快乐一些。
从这点来说,关于宝藏的结果安排并没有超出传统剧情设置。
第二是长弓与明月心的爱情,明月心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宝藏,二是长弓,按照非喜剧的效果而言,长弓最后应该身死,然后明月心知道了真正的宝藏是一个爱自己的男人。
但此片是喜剧,还是团圆一些为妙,于是地洞虽塌,长弓却不死,而且终于合奏一曲,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第三是关外高手之争。
魏君子在这个线索的处理上非常有意思,按照港片的老套路而言,长弓应该在影片开头处输了,然后心灰意冷逃入关中,再然后在结尾处由于某种力量(假设是爱情吧)而取得最终胜利。
但此片中的高手之争的胜负关系则恰恰相反,长弓先胜后败,对手意外地死于明太祖所遗留下的宝物之手。
这就需要玩味一番了,显然,这不是长弓的成长问题,而是要强调明月心的心理变化,结尾处长弓处于劣势,此时才给了明月心发现自己爱着长弓的动力。
有了开头与结尾,再有了主线与副线,影片的中间部分便不难想象了。
需要说明的是,影片的副线显然增加了许三官与小薇的爱情线,由于许三官身怀藏宝图,所以他的这条线将主线与副线之间完全联系了起来。
从全剧来看,影片是一幅好的骨架,完全符合香港商业片的整体剧情编排。
笔者说过,这是一部只有六成熟的羊蝎子,那么血肉就涉及到了影片的细节以及各种桥段的处理。
据说吴镇宇拿到魏君子的剧本是文学本子,没有太多的视听语言,再结合影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现在流行元素,例如小沈阳的说话腔调等,这就说明了影片在拍摄的过程中对细节的处理是非常多的,也是非常临时,这种方式显然更符合许多香港电影的制作模式。
提纲在手,现场对剧本改动。
在细节与桥段的处理上,影片主要涉及到了几个方面,一是武打设计。
本片的武打设计在几个地方还是有些新意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向一些老的武侠片的致敬,例如轻功一节,在动作上明显是对《卧虎藏龙》的敬意,但值得注意的一点,影片中许多画面的造型会让人联想到早期的小人书构图,尤其是以圆月为背景的情况下,在许多公案的小说插图中都能找到此类的构图方式,非常具有怀旧感。
当然还有一些忍者的诡异手法等,总体来说,影片在武打设计上还是值得一看的,不是由于更多的新意,而是由于能让读者想起一些老的东西。
二便是致敬的问题。
据说此片有多处向老的香港电影致敬之处,笔者虽然看出一两处,但不能完全理解,毕竟没有魏君子的水平,所以也强求不得。
作为观众来说,只要没有学究的精神也大可不必理会。
致敬本身绝不是坏事,但有些地方为了致敬而令情节游离影片之外则多少有些得不偿失了,或者有些地方的致敬并没有做足也不太合适。
例如影片结尾处边城小镇群雄一战,长弓要与明月心合奏一曲的细节以及饭店里点餐情节等,我们都能在一些香港老电影或金大侠的书中找到出处,但放在此片中,多少有些戏谑,而这种戏谑是跳出故事本身的,于是便有为了致敬而致敬之嫌,反倒是古庙一战时那“兰若寺”三个字令人会心一笑,简单有力,致敬得不留任何痕迹。
三是时尚元素。
这里笔者并没有提到喜剧元素,因为此片中的所谓喜剧桥段都是以一种时尚符号来体现的,用这种现在与过去的落差感来试图产生喜剧效果。
例如许三官的小沈阳腔调,明星脸之争,或者是机关中的奥运文字方块等等。
按照主副线来看,宝藏机关中的文字方块是与剧情最为贴切的,它直接影响到了剧情的发展,而其它的许多时尚元素大多便是游离于剧情之外的了。
吴镇宇不可否认是一名好演员,但作为一名导演,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们可以看出此片的诚意,也可以看到此片中的某些动脑之处以及创新的想法与尝试,但吴导却没有将这些细节与影片主线整合起来,也没有用细节来真正地点评一些社会流行元素,所以这些细节便生硬而令人嚼起来不太舒服,甚至很是塞牙。
这当然就是火候的问题了。
韩兮2009-9-8于通州
追影,2.5分对这部影片很有印象,当初吴镇宇用《追影》和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在中央六叫板了半天,噱头我现在还记得,只不过两部电影一个是造势太夸张让人不喜欢,一个口碑和票房都崩了所以最后两个都没看,这是无意中又看到这部电影想起了当时的事,所以看看影片跟现在的《西红柿首富》差不多(可能还不如《西红柿首富》)其实更像现在微博上没什么营养的小条漫,塑造了几个人设就开始飙段子,剧情基本上为零,当个段子看看还行,当个剧情电影也就太过于抬举了,不过段子看看还挺有意思的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可以不带脑子用二倍速看看
比起前两天上映的《大内密探灵灵狗》来说,《追影》确确实实要好上千万倍。
同样是拿山寨来做文章,前者走的是低俗烂片的套路,而后者则是诚心诚意地讲了一个故事。
《灵灵狗》把一群不会演喜剧的喜剧演员拉拢再了一起去山寨周星驰式的喜剧电影,最终搞出了一幕无奈的银幕闹剧,尽管每一个演员都在片中卖力地搞笑,但是却始终没有一个令人感到自然的笑点。
《追影》作为一部喜剧,简直是好好地给王晶上了一堂课,尽管其本质或许也依旧跳不出俗套二字,但是至少它让观众们都笑了,还笑得那么自然。
《追影》的喜剧效应可以说是完全依靠影片中的几位山寨明星,如果没有这些长着明星脸的另类演员,那么可以断定这部电影在笑点上至少肯定不会有现在这样的佳绩。
影片中山寨版的成龙、李连杰、刘德华,这三股势力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喜剧核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由这三个角色支撑起的笑料几乎占了整部影片的百分之九十。
而这个山寨的巧妙就在于,它创造了一个现实中几乎难以完成的演员阵容,让三位华语影坛的顶级巨星在一部电影中同台飚戏,同时还放入了大量著名的香港“明星”进行陪衬,尽管观众在看的时候都知道他们并不是原装正版,但是这种高度仿真的全明星阵容让《追影》呈现了一种另类的明星味。
于是在影片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吴镇宇、房祖名、吴佩慈这三位影片中唯一的正版明星沦落到了完全被观众所忽略的地步,虽然从故事上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但是当他们与成龙、李连杰、刘德华三位巨星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微弱的光环瞬间失去了原本包围在他们身上的主角风采。
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抢走他们风头的居然还是一帮业余的山寨演员。
当然这其中也有着明显的必然原因,吴镇宇、房祖名、吴佩慈三个角色的设置从根本上来说走的是严肃路线,吴镇宇的冷酷角色自始至终都是香港早期武侠片中的侠客味道,而吴佩慈虽然有意偏向喜剧表演,但终究也没能跳出以往港片中女性的陪衬地位,她与镇长之间的几场夜间戏也完全没有看山寨明星来得那么欢快,主角一本正经的人物经历更是对喜剧效果造成了巨大的削弱。
房祖名按理说也在演艺圈打拼了多年,但是他所饰演的角色终究给人一种没有演技可有可无的次要地位。
在《追影》中他饰演一个愚蠢的富家子弟,角色中的那份单纯与愚蠢在他这里看来多少总有些太过做作。
《追影》走的是山寨喜剧片的路线,以山寨、恶搞为主要卖座元素进行制作,这样一来主角的这份严肃感就与整部影片的喜剧氛围有些格格不入,在某些时候甚至让整部电影有种被割裂成两半的感觉。
一方面看是以山寨明星为主的恶搞故事,而另一方面则是严肃的武侠寻宝故事。
影片中令人捧腹的场面又多来自于前者,这样一来三位主角被配角抢戏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此外,观众在观影时对于山寨明星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在观众看来,这几位特型演员只要模仿真人模仿得到位那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而一旦模仿到位就肯定会营造出夸张的喜剧特效。
《追影》在这点上就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这几位明星的特征进行调侃,比方说反复提及到的“成龙的鼻子”、“龙的传人”,甚至是着装上的刻意效仿。
其实山寨成龙的造型除了鼻子外,整体来说是3个人中仿真度最低的一个,但是他的发型与着装都来源于成龙早起的武侠片《醉拳》、《蛇形刁手》,能做到这种地步实属不易;而山寨版刘德华在面部轮廓的保障下使用了人们所熟知的叶孤城式经典造型给人以亲切感;李连杰的山寨绝对是全片中最出神入化的,演员本身据说就是《木乃伊3》中李连杰的替身,一举一动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惊人水准。
坐在影院中看着这些平凡的演员恶搞昔日的影坛巨星,也就难免让所有观众都乐开了怀,至于剧情与主演也就自然没有那么多人再去关注了。
但是作为中国第一部由独立影评人写的电影剧本,《追影》绝对还是值得获得褒奖的,魏君子对于香港武侠片套路的熟悉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这个香港武侠片早已死去的时代,尽管《追影》里面充斥着恶搞的笑料,但是其剧本本身还是不时地流露着曾经那份熟悉的港片口味,也许是来自于探宝的过程,也许是来自于武侠角色之间的关系设置,当要细致地去寻觅味道的源头时又会突然发觉很散,因为港片无非就是这么些套路,而魏君子就是这样把他们混合在了一块进行搅拌,然而就是这么一种味道,对于喜欢武侠片的人来说也许可以算一种另类的怀旧,对于喜欢恶搞的人来说,则是一次欢乐的派对。
追影,2.5分对这部影片很有印象,当初吴镇宇用《追影》和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在中央六叫板了半天,噱头我现在还记得,只不过两部电影一个是造势太夸张让人不喜欢,一个口碑和票房都崩了所以最后两个都没看,这是无意中又看到这部电影想起了当时的事,所以看看影片跟现在的《西红柿首富》差不多(可能还不如《西红柿首富》)其实更像现在微博上没什么营养的小条漫,塑造了几个人设就开始飙段子,剧情基本上为零,当个段子看看还行,当个剧情电影也就太过于抬举了,不过段子看看还挺有意思的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可以不带脑子用二倍速看看
没看完,情节猜得到,失望猜得到。
吴镇宇啊,果然有才。找了一帮山寨成龙,山寨李连杰,山寨刘德华,山寨周杰伦。哎哟,笑死我了。不过他怎么会找吴佩慈,当女主角,桑心啊···
太土了 太雷了 太山寨了。。。
艹,哥居然看过这么多烂片
我偏心~
谢娜啊,我的女神啊,飙着一口四川话出场。
有点扯
够傻~
为了镇宇哥
至少导演有诚意。
我就想说山寨谢霆锋和任贤齐出来的时候我三俗地笑了。。。
除了几个山寨明星脸,愣是没明白在看什么,无聊又难看
天哪,不敢相信自己竟然看了这么烂的一部片,尽管是拖着看的...现在偶感到非常的羞愧和自卑
拍的还可以吧,就是好像缺少一些味道,底气不足的样子。
喜欢吴镇宇演的这种角色,深藏着爱,只用眼睛和行动表达。
镇宇,下次拍片能选个靠谱的剧本先吗
搞一帮山寨明星 拍一个不入流的影片
超级模仿秀
一个无厘头的故事,讲一个朴素的道理,有章法的铺陈,荒诞地追影,这个故事有一个真实的核.在这个世代,愿意花钱来拍这样一部电影,它的意义大过它所追逐的光影.
还不错啊 蛮有意思的 创意也不错 叙事也很清楚啊 非常喜欢里面的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