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给这部电影新颖的拍法,扣掉两星是因为我有个亲人也是精神病,坦白的说得了这个病很痛苦,没工作,没自由,生活一塌糊涂,但这个并不算什么难以克服的,最难以克服的是社会上的歧视,精神病就像古时候的麻风病一样,大家都害怕他们,但是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想追求幸福的权利,也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在古代人们以为精神病就是中邪了,将人活活烧死或者闷死在棺材里面,而现代人们喜欢把精神病描述成杀人犯和变态狂,这样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但是可笑的是,大部分凶杀案件都是思维正常人所为……就像我那个亲人.......听说各国的脑计划都开始了,我希望在开发AI的同时可以找到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因为在医学昌明的现代社会,我还是没有办法治愈精神疾病。
还记得那个第四位天使吗?
撒旦路西法!
当男主对菲欧娜说出天使的名字的时候,故事就发生了转折,那是天使开始堕落的号角!
整部电影写得就是一个天使堕落的过程!
男主委屈着,无辜着,对于菲欧娜,鹿,妈妈,他不过是想帮她们结束痛苦罢了!
这是他儿时习得的善,但是长大了,社会教导他那不是善,轻易放弃生命是不对的(有争议),他随后就在矛盾着,怀疑着自己是否还是个好人!
当他杀死女二的时候,掩饰罪行多于结束女二的痛苦,所以代表善的狗才会说我现在确认你已不是一个好人!
最后,杀胖子的时候就完全是恶了!
但是就算堕落,路西法始终是天使,所以男主最后寻求了救赎!
在全片中,狗是善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却是伪善,是社会的善的化身。
猫,与其说是,邪恶,不如说是内心深处的自己!
在男主杀死菲欧娜的时候,他询问,菲欧娜人头说他是恶人,狗说他是善良的,但是只有猫说你就是你自己!
只要猫既接受了他的善,也理解他的恶!
一如路西法,为了追求自由方才堕落!
所以我想这才是男主为什么总是听猫的话的原因了吧~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时候不是在紧锁眉头就是在瞠目结舌。
看完这部影片后,一定希望大声问创作者,你X到底怎么想的啊!
首先要感谢互联网,如果不是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内地观众就要与这部影片无缘了。
现在很多内地观众的电影观看习惯其实还不够成熟,就像很多人看完《一步之遥》之后都会说“看不懂”一样。
很想把这些看不懂的观众拉到电影院,然后放一些《电锯惊魂》、《人皮客栈》之类的影片,再来问他们,“请问这电影您看懂了没?
”当然,这些影片可能有些极端,很多人也知道他们卖的主要是血腥。
那换一些,《发条橙子》、《飞越疯人院》……请问这些您又看懂了多少?
电影,冯小刚导演曾经说过,就是创作者用光影为观众塑造出一些梦,观众走进电影院就是为了做一个梦。
所以按照冯导的说法,电影就应有很大一部分数量,是对现实生活的荒诞演义,让人们看到很多跟自己生活完全不相关的世界。
这才是很多创作者应该钻研的问题,非得让影片接的十足地气,那看正能量不如去看《新闻联播》,负能量就去台湾看看电视上各大新闻频道就好。
说了这么多,就是因为《血色孤语》为观众呈上了一个太有特色,太过冲突的观影体验。
看完之后很难去说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怎样精彩的故事,更不要提去阐释这个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
或许这部电影,正是创作者通过理解,去探索影像所能表达一种极致的可能性。
这部影片前1/3就是一个传统屌丝男的悲剧爱情故事,剧中瑞安•雷诺兹扮演的主人公一直有神经病,但整个人很暖很阳光。
也正是因为这份神经病让其在现实生活中很不受姑娘待见。
但当观众刚要同情这个主人公时,剧情急转直下,直接切换到可爱的变态模式。
如果快进看看影片,那么一旦快进到一个冰箱里三颗人头对话的场景,就一定会被这部影片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绝对可以被称为“世界最纠结的人”,一边痛哭流涕渴望和大家和妹子成为好朋友,一边把盛着一块块被剁碎女人尸体的饭盒在家里摆成墙,一边再继续不停地寻求忏悔和谅解……就像人们会问“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一样,这部影片的最大问题就是“药,吃还是不吃”。
如果吃,就要承认你是一个病人。
但不吃,你就将离开梦的虚拟世界,就要看到血淋淋的现实。
相信很多人看完影片,都会对主人公不吃药后,现实世界逐渐浮现的一幕记忆深刻。
整个观影体验中,就是你绝不会看到你想看到的场景,但你不想看到的画面影片会分量十足的给你。
就像这样一部电影你总觉得会露个点,但整不下来就是啥都没给你看;你没准备好看到金发妹子的死,马上就让瑞安•雷诺兹穿着一套粉嫩的工作服一点点割下来她的头。
或许,如今的我们也生活在梦中,梦境中的我们可以跟一个人头成为好朋友,可以由猫狗指引我们的生活。
可现实却恰恰是人头上的皮肤正在一点点被侵蚀、腐烂,猫狗也不可能真正与我们交流。
所以对于现实来说,让我们看到美好世界的药是什么,梦想还是幸运?
无论是什么,都希望我们可以拥有停不下来的药,毕竟不是谁都愿意、也有勇气看到血腥残酷的现实。
最后的最后,就是下图带来的一个疑问,那颗人头吃完麦片后东西会咽到哪里去?
今天看到最悲伤的一部电影。
吃药就会看到现实的房间,到处是血,肉块,猫和狗的粪便。
女孩的头颅不会张口说话,不会冲他露出朋友般的笑容。
猫先生和狗先生像寻常宠物那样保持沉默,不再给出建议,陪在他身边。
孤独的世界,疯狂的世界。
为了逃避孤独,在下水道里丢掉药片。
他是个好人,但他杀了很多人,如果不被制止,还会杀更多。
心理医生并没有帮助到他,没有将他从绝望边缘挽救回来,这是个平庸的心理医生吗?
可医生似乎做得已经算不错, 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剖析他是怎样作案的,这样的视角似乎有给罪犯开脱的嫌疑,但从这种视角出发的分析很少见,至少试图帮助一些观众体会一次“设身处地”为精神病人考虑。
当心理医生要求警察尽量不要伤害他,警察说只能优先保证他们自身的安全,看到这里感到矛盾。
换在往常,每次看到杀人案以犯罪嫌疑人有精神问题做辩护,经常不加思考感到愤怒,“只要杀人就有罪,应该禁止拿精神疾病来减轻罪名”。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我会忍不住想,用精神病来给罪犯要求减轻罪名,或许是合理的,他也想当一个好人,只是失败了,他病了。
或许他值得被给予第二次机会,重活一次的机会,至少不被判死刑的机会。
这么想的时候,又感到道德判断上的拉扯,受害人那一方能有谁来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当他的“正常”状态下,眼前所见的都是虚假,明亮整洁的房间是假的,有宝宝香味的头颅是假的,会说话的宠物是假的,然而他拥有的这些虚假,一旦剥离开,该怎样继续生活。
孤独,不被父母所爱,不被同事接纳,孤零零活在世间,说话最多的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即便死去也无人在意。
该怎样确认眼前的生活是真实,不是虚假。
只能祈祷自己的“正常”,和其他人一样。
开头甚至觉得这个画面有点廉价,太过于理想化,每个镜头都像叠了180层滤镜,房间东西整洁又少的美美白男deisu。
但是被洗脑一段时间突然看到真实世界,再切换回去那种假假的感觉达到巅峰。
男主感觉就是没长大的孩子,有点单纯也有点蠢,看的时候总是想起来此房是我造,两个主角都是懦弱现实不如意,第一次无意杀人,接着带着天真的愚蠢杀了一个又一个,也不觉得自己有错,结局也都是“fllow 撒旦”,不过血色孤语去了天堂,此房攀岩失败掉进岩浆。
怀疑男主的妈妈是不是也是杀过人,因为她死前有警车来,感觉挺危险。
结局挺好的,金发女被甩到床上好纯爱好喜欢。。
是因为听说和玻尔很像看的,真的有点,结局奇怪的舞真的很奇怪。
听说结尾奇怪但是以为是那种奇怪。。
好吧也算吧勉强吧
愿所有精神病都能活在自己的天堂
《血色孤语》,片名的翻译十分含蓄,却也十分贴切。
一名不断杀人的精神分裂患者,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所出现的声音,就是这孤语。
影片以一种奇特的视角,来表现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它像是改编后的童话一般,过滤掉了血腥;过滤掉了恐怖;过滤掉了一切的负面情绪。
它通过主人公的主观视角和现实视角的切换来告诉观众真相。
当主人公用药时,屋内一片阴暗,地面散乱着秽物和血迹,那一盒盒切碎的尸体是如此的触目惊心,当然还有冰箱里被割下的头颅。
这一切连主人公都不愿意看见、不敢看见,于是当主人公倒掉药片,屋内恢复了往日的光明,整个画面都十分温暖,一切都井然有序,连冰箱里的头颅们都有说有笑。
主人公作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能够听见一些声音对他说话,他把这些声音投射到身边的事物上,小时候时袜子做的兔子,现在时自己养的猫和狗。
分裂出来的人格里既有善良如“狗”的一面,又有邪恶如“猫”的一面。
但主人公每每都经不住猫的诱惑,杀人之后一错再错,狗先建议他自首,最后建议他自杀赎罪。
在影片的结尾,主人公终于不再听从猫的话语,选择了被烧死。
到此为止,这是一个即优美又可悲又残酷的故事,但本片还有一个喜剧的标签,于是在片尾,主人公来到了一片白净的“天堂”,在这里,那些他牵挂的人同他一起跳舞玩耍,似乎永远没有了阻碍。
作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主人公无法控制他自己的行为,但无论怎么样,也依旧是触犯了法律,他既可怜,又可恨。
影片很饱满的表达了主人公可怜的一面,但对于其可恨的一面却实行了弱化,仅仅是通过一只赋格的猫咪来和少许的现世镜头来体现。
当然这是导演的风格选择,这样有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突出他的情绪表现力。
对于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虽然并不完整,但导演也并没有完全美化,依旧是给出了足够的现实镜头来告诉观众真实情况。
对于最后的片尾,本来没有的话,整个片子还有那么点堵,些许观众看完也许还会叹口气。
但这么一闹,也算是点亮了其喜剧的标签,最后能说的,就是“愿所有精神病患者最终能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开心地活着”。
大部分时间我看手机时,总是发现时间显示的很规律,比如排列顺序为11:11/11:12/12:11/11:22…这让我觉得很困扰,老觉得自己有特异功能或者有外星人在我身边…最近没有特意去看时间感觉好多了。
并且从小学开始到现在,通常在走在路上时我会感到疑惑我怎么在这里,我不是应该在另一个地方吗,每一次这种感觉真实到就像行走中的我其实是我想象出来的,另一个空间的我才是真实的自己,但这种感觉通常不会持续超过一分钟,就在昨天下午遛狗时我又感受了一次。
我觉得我没病,虽然我成长在不幸福的家庭,拥有很糟糕的童年和青少年,拥有两个不像这个世界上正常的父母。
但我很努力的去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努力的让自己变成想象中开朗的样子,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Sunshine girl。
在心里我觉得谁也比不上狗狗们对我的重要性。
我没病,我只是很孤独。
朋友看完《死侍》的时候,给我发了条微信,说:原来死侍就是我们前几天一起看的那奇葩电影的男主角。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死侍和这部电影都是瑞恩·雷诺兹主演的。
而相比之下,这两部电影中的角色实在差距太大。
跟在《死侍》中的嘴炮快语速的表演不一样,在这部电影中瑞恩·雷诺兹把一个内心孤寂又敏感躁动的障碍人格病患演绎得惟妙惟肖。
这一部画风奇怪、故事诡谲的电影。
影片主角是一个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工人,他的病状是幻视幻听,可以听到各种动物对他说话,尤其是他家中邪恶的猫和憨厚的狗。
他的母亲一直幻听“天使”对她说话,最后竟然要求他亲自动手杀了她。
正是因为童年的不幸,以及遗传性精神病的困扰,他变成了一个孤独内向的人。
但当他在工厂和同事一起准备一次活动的时候,对一个女同事心动了,他渴望得到这个女同事的注意。
但是,当他们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他在那只邪恶的猫的教唆下,最后机缘巧合地不小心杀了这个女同事。
在杀人之后,杰瑞砍下她的头带回家,跟她道歉,跟她聊天,还在自己用餐时将她的头放到餐桌上。
随着事态的演变,身边的同事开始疑惑女同事的失踪,并最终找到了主角家中。
而杀过一个人之后的主角在这只邪恶的猫的教导下已经开始享受这种邪恶血腥的状态了,所以他接二连三地杀死同事,并把她们的头发在冰箱中,俨然一个“后宫”一般。
作为一部“连环杀人狂”的变态电影,本片的画面却是粉色的基调,男主角的家里异常整洁,而工厂里的包装、工服和产品都是粉色系的,甚至在杀人和肢解尸体的时候都是春天花园般美好的场景。
而事实上,主角的公寓因为猫和狗的排泄物、人类的生活垃圾以及肢解尸体带来血液和恶臭变得非常恶心。
整洁的公寓只是主角脑补的世界而已。
工厂也是如此。
电影正是用这种主角精神病思维中的美好世界与正常思维中的巨大反差,带给观众一种黑色喜剧的效果。
并且用这种幽默,把一个“连环杀手”的恶趣味故事变成了成人童话般的故事。
其实,电影最终的主题还是所有人都面临着的孤独。
忠厚的狗和邪恶的猫正是主角在极端孤独的情况下分裂出来的双重人格,或许再加上那个自卑内向犹豫不决的自己,那么他就是一个有着三重人格的人。
电影最后主角的多重人格消失,自己的善恶对立面也达成和解,但是看完电影的我们都知道孤独终究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
孤独的你与变态杀人狂之间只差了一只邪恶的猫而已。
应该庆幸,没有因此堕入深渊。
P.S.电影中的猫和狗必然会给他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其他动物,而他们的配音竟然只是同一个人。
<图片1>
这电影同时拥有喜剧、恐怖、悲剧色彩。
男主自认拥有与动物说话的能力,实际是因为童年时的悲惨经历导致他患有精神病,杀死自己患病母亲之后使男主看到奄奄一息的生物时会给它一刀痛快。
而男主家中的猫是他内心的恶精灵,狗是他心中的善精灵,宠物本不会说话,但病中的幻觉让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加上了一层童话的喜剧面纱。
喜剧:男主和动物的互动,病患中的他所看到的世界色彩是斑斓的,他原本住在一个肮脏不亢的房间,猫猫狗狗也不会说话,之后还有心爱的女孩的头颅放在冰箱,但因为病患中的男主停止吃药,看到的世界却是另一番景象,干净整洁的房间,会说话的猫猫狗狗,还有跟他聊天吃饭的女孩头颅。
在电影后面,三个女孩的头被放进冰箱,洁白的冰箱里是三个美丽干净画着妆的女孩的头,与其说恐怖倒不如说有一番病态的美。
恐怖: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母亲的要求下杀死自己的亲妈,此后一辈子在精神病中度过,原以为自己会与动物沟通,突然故事反正,一切都是假象,那种空虚感本是一种恐怖,之后误杀心爱的女孩碎尸收藏头颅,之后又为了不让她寂寞而故意接近另一个喜欢自己的女孩。
电影的剧本设置很精彩也很恐怖,不是因为血腥,而是那种病态的恐怖。
悲剧:这故事无疑是个悲剧,无论是对于男主还是几位女士,甚至于那死去的鹿,还有两只宠物猫狗。
男主是施害者,同时也是被害者,他的内心知道一切是不现实,但内心的空虚与孤独让他失去面对现实的勇气,最终在火灾里的那一刻,他听从善,选择任由自己死去。
片中揭示出jerry的心理疾病可能来自母亲的遗传,犯过错被指定心理治疗。
Jerry每次有心理变化时去心理医生分享心情,寻求答案。
可是治疗师只是例行公事的询问问题,让Jerry很无助。
最后以至于绑架心理医生,那段对白很精彩(不剧透)了。
心理问题应该是人人都会有的,但是当我们有困苦的时候,谁能真正的去帮助我们呢?
周围多数的人都选择了搪塞,回避,好吧,我们都是精神病。
Ryan是个好配音演员。一直脑补Jerry就是Youtube上红极一时的《Ultimate Dog Tease》的上传者。
他病的很重,请不要伤害他。
失手第一次,拍得让人信服。后来,就不行了
所以这算本色演咯,那么假装哈尔·乔丹真是难为你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很cult,作为女性很难不害怕,更希望自己是神经病而不是被神经病宰的那个
看后无感留脚印~
杀杀杀 上帝也来凑热闹
最后的片尾,在天堂像抽风了一样
不喜欢
想起那个“吃了药之后一直陪伴自己的挚友就消失了”的meme
7分,没吃药的世界总是光彩照人。这部以精神疾病患者的视角切入的影片,美好的幻境和残酷的现实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电影一猫一狗的设定,将人类善恶本性的对立和斗争,表现的具体直观,十分具有创意。瑞恩·雷诺兹在这部里的演技可圈可点,将主人公挣扎纠结进退维谷的内心困境,演绎的十分到位。电影的整体基调幽默滑稽,难以预料的情节推进,常常荒唐的令人忍俊不禁,可是仔细想来电影表达的却是,黑暗,孤独,悲哀的主题。
毕竟一只猫高傲邪气加一只狗蠢萌老实,而他们在电影里都能开口说话蛊惑男主,光为了这我已经看爽了。
想法很好,但,真的就只能当喜剧来看了。
看不进去节奏太慢剧情没什么起伏啊boring
可惜男主角长得一张票房毒药脸。
什么鬼
拜托豆友们把追星和电影打分区分开,这电影能给顶到7.2分也是绝了
比那些俗套的恐怖喜剧强多了,玛嘉·莎塔琵到了好莱坞,还保留着自己以往那种酷似真人卡通片的优点,但作为黑色喜剧,它还是不够古怪,也不够黑,这类型的片子里就连去年的美剧《冰血暴》都要高明且神经病的多。好在它的骨子里依旧很浪漫,孤独到让人心痛,硬生生的把恐怖片变成了催泪虐片。★★★
还挺喜欢这种怪诞风格的小品,格局不大,内容到是挺丰富的,荒诞又可爱。孤独的气氛从头蔓延到尾,但通过喜剧的表现手法来讲一个悲剧的故事,却让讽刺更具力度,同时加深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唯一遗憾是故事有点小草率,但最终通过瑞恩·雷诺兹的表演给圆了回来,总的说来还是一部惊喜之作。
太吊诡了!因为缺少真情的陪伴而导致的无限孤独真的可以把人摧残得体无完肤,就像主角的住所,幻想的纯洁与现实的肮脏,其间的反差可怕却又可怜,雷诺兹演技大爆发。基本每隔五分钟就有一个小包袱,或欢笑,或惊悚,都抖得很到位,彼此间又毫不违和,很棒!善与恶之间的拉锯战用猫和狗来象征太讨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