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像是《Gone girl》和《八月:奥色治郡》的组合。
三个普通女人和一个女警探。
猜忌、怀疑、冲突,直至最终的反击和报复,全部重要角色和情节推进都由女人来完成。
而男人相比之下少得多的戏份却无孔不入。
爱情、暴力、理解、背叛,处处都可以看到男性角色主导和欲望的影子。
以女主喝断片儿作为方式隐藏关键剧情,抽丝剥茧的叙述方式几乎是现在悬疑片烂大街的既定模式。
但如此的叙事却和最终的故事揭晓结合的尤其出色。
但除了这种基于小说剧情的精彩之处以外,本片并无任何惊喜。
主人公蕾切尔离婚之后,每天都要坐火车进城,因为在车上能看到自己曾经的家。
只是物是人非,房子的主人已经换成了美艳的梅根和他的丈夫。
蕾切尔在车上总能看到梅根夫妇的恩爱场景,这让她痛苦不堪,因为她是因为酒精依赖、无法生育才被前夫抛弃的。
突然有一天,蕾切尔发现梅根与别的男人偷情,惊讶又愤怒的她冲下火车去跟踪梅根,不料想卷入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案件。
在悬疑的外衣之下,本片其实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
蕾切尔之所以成为怨妇,自我评价低,是因为前夫长期的贬低甚至精神虐待。
男人到处拈花惹草,招惹是非,却把责任甩给女人。
不过,毕竟穿上了悬疑这件外衣,如果设置悬念和揭秘真相很考验导演的手段。
影片在前半段有些故弄玄虚,利用蕾切尔长期酗酒造成的记忆混乱,一次一次误导观众。
这种误导,玩好了是《西部世界》第一季,没控制好度就会让观众有被愚弄的感觉。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这两个片子被众多网友比较过了,基本一边倒的说《火车上的女孩》比《消失的爱人》差的太远,这种感官印象是潦草,不太负责任的。
当然,娱乐消遣层面随便说说可以不负责任,但要想中国的电影水平上去,就必须解剖经典,较较真儿。
首先说,我是大卫芬奇的迷,迷了十几年,甚至可以说是因为他,我爱上的电影。
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重复欣赏的。
总的来说《消失的爱人》是大卫芬奇一贯的做事风格,结构排兵布阵缜密、严实,明显是“结构图谱”是一遍遍推演出来的故事。
表演和置景也是明显严格控制的。
也就是说表演和场景无论好坏都是导演的错与对的直接表达,中间应该没有过多的折损。
《消失的爱人》除了它的精彩之外,反复观看也发现了它有些虚假、不合理的设置。
先说《消失的爱人》角色分析和动机。
大卫芬奇犀利观察,提炼生活之细致很厉害,有些情节是从生活来,带有黑色幽默。
片头和片尾镜头设计他一向很在意。
尼克vo:真想知道她的脑子里在想什么?
依附在腿上的艾米突然抬头,盯着看,仿佛有心灵感应的精灵,观众不免一惊——多么精明的女人,她甚至有读心的天赋。
这种设计非常有味道。
《消失的爱人》有个问题尼克在故事开篇时是很漫不经心的,人物意图似乎不够明确,也许导演是刻意要表达他的大咧咧,才会被妻子玩的团团转。
而影片后部分,精明的艾米心理动力依然有同样的问题,或者是更加突出。
她大费周章,最终做功却约等于零。
男主尼克的内心动力。
一个男人,丢了妻子,面对媒体微笑合影,而且多次,这本身不太符合常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是作者生生埋下的悬念,你到底在不在乎妻子,妻子是不是被你杀了?
可以这样埋悬疑,只用警察评价“他蠢”来作解释,岳母责备几句,叙事上未免有些牵强,敷衍。
女主艾米的内心动力。
通常人做事都是走捷径,先用最小的力气去行动。
但女主费尽周折、动用会“影响自己人生的”力量,甚至要杀人(相当于世界大战动用核武器),那她一定要有足够理由的,才会觉得值得,但仅从女主的反应来看——不,足,够。
《消失的爱人》,爱人决定要“消失”的动因是非常关键的,按理说应该着重笔墨。
导演或编剧确实排兵布阵一番,但关键一场戏不知为何却轻描淡写。
这段关键心理铺垫是闪回表现的:夫妻双双失业,尼克情绪低落,为了填补空虚无聊,不经过妻子同意买了一堆游戏、电脑。
这本来是一场重要的铺垫,丈夫懒惰让艾米极度失望的动因。
这之后并没有失望到极致和爆发的场景,更何况这个妻子是个极端精神症患者,而艾米只是简单争执了事。
这与后面大动干戈,以至杀人,有点不吻合。
角色表演上,《消失的爱人》男女主角的活性和表演张力都稍显不够,尤其与《火车上的女孩》里瑞秋的表演对比相差的较远。
两人般配、靓丽、气质佳、外形贴近角色,但这是偶像剧的要求,内心情感张力可以再强化。
《消失的爱人》表演细腻程度两主角都是缺少的,表情单一,该有的爆发和表露没有做到。
我感觉女主在生活中是有冷冷地暴力,如一言不发、气喘如牛破坏东西的细节。
相反,变态前男友,德西的表演几处非常恰到。
约92、93场表演的两处精彩细节:德西把艾米带到自己的别墅,一再地说这里很安全,之后,是退着步离开的,这种方式:是依依不舍,也是仆人对主人的极其尊敬动作。
另一处是,德西第二次看望艾米离开别墅时说:“我期待着与艾米重归于好。
”边说边抚摸门框,那门框已经火热像女人的腰身和屁股沟。
这略带猥琐的动作完全是人物内心的表达,准确,他对艾米依然仰慕,依然yy表露无意。
艾米正是看准这一切,才对这个富家公子实施准确的控制。
剧作场景上《火车上的女孩》许多场景都是完整的一个小故事段落的,有起承转合,有前后呼应,有节奏变化,只可惜被炫技的剪辑剪接零碎。
而《消失的爱人》很多都是平均安插的信息排列,规整简单。
《消失的爱人》甚至有一条线索不知为何没有延展?
出现的BUG是艾米买了把枪。
但后面我们连枪的影子都没看见。
另有几处为了“交代而交代”,比较直接给出信息,明显台词是给观众听的,如下面的几个场景很典型。
例子1 女警察:来吧,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年轻警察低头开始把现场勘察和DNA报告念给女警察听。
于是,年轻警察读了一大段案情信息,这明显是读给观众的。
例子2 约第47场两名警察选择证据,再次来到尼克父亲的旧房子年轻警察不解:都已经可以定案了,抓他就行。
干嘛还折腾呢?
女警察:你要知道没有尸体的案子是多么难结案吗?
女警察四处查看。
年轻警察:你要找什么?
女警察找到地下室入口:尸体,来吧去看看,也许有收获。
没有尸体不能结案是我们看警匪片都知道的常识,警察作为执法者不可能不知道,这里显然是刻意拿出来说给观众的。
例子3 约第66场机场尼克候机,电视里两名主持人对尼克和妹妹说三道四,暗示兄妹关系亲密的特别,相互包庇。
候机旅客干脆来一句,变态乱伦的兄妹吧尼克惊讶地看着旅客。
他从包里拿出棒球帽戴上,低头离开。
很刻意,很直接,还好美国的群演质量高,表演痕迹少没有太刻意,要是国产电视剧就会群演表情更突出做作,甚至笑嘻嘻,手上指指点点,嘴里一直重复台词。
例子4 大概第69场艾米在自己的房间打了911举报电话:我好像听到尼克家的小木屋里有动静。
这举报电话太容易了!
竟然还在自己的住处!
报警电话是那么随便拨打的吗?
警方对认为重要的电话进行追踪,一步步证实。
《消失的爱人》的台词过多。
如开篇尼克与艾米恋爱初识,或开片尼克与妹妹调侃,泛善可陈,没有新意,在言情电视剧中常见,完全缺少芬奇的独到和创新。
影像和剪辑效果都是为了叙事服务的,不能影响观众对叙事的接受效果。
这点上《火车上的女孩》的导演想法可能过于超前了。
他打乱时空交叉叙事,遵照情绪走向的多线叙事,让习惯慢节奏的观众,尤其是心不在焉,边看电影手上做着家务活的观众根本看不下去,以至于直到片尾很多情节不明白,不得不说,这样剪辑叙事《火车上的女孩》得不偿失。
但,不能抹灭的是《火车上的女孩》的剪辑叙事是现代电影可以看到的最复杂、技巧高级的典型之一。
总之,大卫芬奇作品水平一向稳定。
但,凡事比较都会出高低,这里,单从作品来讲《消失的爱人》相对《火车上的女孩》影视语音运用不充分,部分场景处理敷衍,泛泛。
表演也更没有后者精彩。
尤其艾米丽布朗特,这姐演啥像啥,《穿Prada的女魔头》《边境杀手》……再加上《火车上的女孩》,各位自行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来。
《火车上的女孩》是一部严重被低估的影片。
也是一部被复杂的剪辑耽误的影片。
它的表演与影视效果不在《消失的爱人》之下,可惜的是,因为叙事复杂,没有连贯的气氛,在观众面前树立了“高冷”的屏障。
可惜!
作为一个脸盲患者,头二三十分钟是崩溃的。
作为一个还不够厉害的英语使用者,头二三十分钟是崩溃的……Well, 我理解成是导演刻意让大家混淆男演员们和女演员们的脸,使观众也和女主Rachel一样,会对情况产生错误判断……(不仅仅是错误判断,已经是搞不清楚情况了好嘛!
)刚开始每个女主角出场的时候,都会打出名字,我以为是分角色视角平行叙事;后来导演似乎玩不下去了,只有最后视角才切换了一下,大部分时间都是Rachel 和客观视角,只有偶然几个情节才有其他女主的主观视角。
每次时间回到过去时,都有字幕间隔,但是什么时候从过去回到现在的,呃,不是很清楚,至少刚开始不太清楚。
要想一想,适应一段时间才能明白这个规律。
但老Paul说过,一旦观众开始思考规律和引申含义,那么观众就会从情节中被拉出来,你的故事就失败了。
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狗血的故事。
我是看进去了,虽然几次都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但是确实在她遇见前夫前领导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女主杀的人。
可能只是我个人对这种犯罪啊,心理的故事颇有好感。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以为的和你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相。
BTW,我好讨厌那个女警官。
一度我以为这个故事要讲警察任职不当、舆论压力杀人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一条线索是孩子:Richal因为久久不孕开始酗酒,慢慢失去了自我;Miggen意外失去了孩子,导致真爱也无法原谅她,自己也忌惮一生,对再孕迟疑不决;Anna明知丈夫的险恶,却也为了孩子选择自我欺骗。
当新生命形成命题,婚姻与感情便不再是简单两个人之间的事,它使爱情发生质变。
没有任何一个女性天生准备好做母亲,每一个女性都在对孩子的思考和孕育中重新对自己进行认识,人生也得到升华。
Girl On The Train. 《火车上的女孩》很多人拿这部电影和Gone Girl 《消失的爱人》相比。
都是根据畅销小说改编,都是婚姻伦理悬疑电影。
2本小说我都没看过,就说说电影吧!
就艺术效果来说,我个人倾向gone girl,情节紧凑,女主智商和行动能力双爆表,一出失踪寻回杀人案可以自编自导自演,还有本事搞定丈夫陪演一辈子。
我看的时候过足了瘾,并深深为自己没有这样的闺蜜或情敌或另一半感到幸运。
而train有点波澜不惊。
从女主到女配都不温不火,像打太极一样柔软发功。
虽然结局同样反转,但总感觉不够刺激,也不够深邃。
说到深邃,就说到杀人动机了。
同样是悬疑小说,杀人总归有个伟大的动机吧,例如gone girl出于渴望变态般的激情,例如冬野圭吾先生出于爱,例如《刑警罗飞》系列出于恨,又或者《十宗罪》出于各种奇葩变态残忍,你总归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毕竟,杀人,是件大事。
可是train很简单粗暴---基于男主就是个天字第一号渣男。
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
[冷汗]但是出于同理心,我却又偏向train一点。
毕竟,生活中哪那么多gone girl女主那样智商爆表、颜值极高、杀爱人眼都不眨一下的女帝?
更多的是train里面这样本身就不完美的,或者酗酒失忆、或者乱性无奈、或者茫然害怕的普通女人吧……极品都会臭到一起去。
愿我们整理好自己,然后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本文为电影天堂原创,电影天堂公众号:dianyingnews《火车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
结局真是大快人心!
女角Rachel酗酒且经常喝到不省人事。
她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个爱自己的丈夫。
她还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可她不能生育,试管婴儿也未能成功。
她开始借酒消愁,开始变得暴躁不安,她因此丢了工作,也失去了爱人和家庭。
她迷恋上了搭乘火车。
确切说,她迷恋那座自己和丈夫曾经一起住过的房子。
她可以坐在火车车厢内,清楚的看见那座房子和房子里现在住着的人。
那人是她的前夫和现任妻子以及两人的共同结晶。
她每天都会搭乘那一辆火车,每天都远远的短暂的看一眼那座房子。
除此之外,她还注意到了住在旁边的另外一对夫妻。
那对夫妻很相爱,很甜蜜,她很羡慕。
就这样,她偷偷观察了这对夫妻一年,并用绘画的方式,记下了他们甜蜜的瞬间。
可不久后,她看到女方(名叫Megan)跟另外一个陌生男子在阳台亲吻。
她怀疑女方有了外遇。
她开始痛恨Megan,痛恨其出轨行为,痛恨其在自己家中跟别的男人乱搞。
就好像,她自己曾经住过的房子,曾经亲手布置的家具,现在却被另外一个女人占有着。
她甚至能想象出,那个女人和自己前夫在厨房在客厅在沙发上忘情缠绵的样子。
她感觉属于自己的东西仿佛又被摧残了一遍,她内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愤怒和恨意。
“如果可以,我真想冲到她的家中,用手拽住她长长的金发,把她拖到地上,把她脑袋狠狠撞到地上,一遍一遍又一遍!
”
之后,Megan就消失了。
而她则满身是血、浑身是泥的从宿醉中醒来。
之前究竟做过什么,去过哪里,她完全没了印象。
而警察也有理由怀疑,是她杀了Megan。
因为她精神状态很不稳定,酗酒后更是神志不清。
她曾经在酒后闯进前夫家中,试图抱走前夫的孩子。
更何况,还有一段能证明她有杀人动机的视频存在。
不过,警方没有直接证据,也没有找到Megan的尸体,她又向警察透露了Megan可能有外遇的消息,因此,Megan的外遇对象也成了被调查对象。
Megan被怀疑的外遇对象是一名心理医生。
其实,Megan的婚姻生活并不像Rachel看到的那般美好,相反,她一直活在控制欲和占有欲极强的丈夫的掌控之中。
所以,她才会去看心理医生,她想找人倾诉,想得到安慰。
当然,原因不止如此。
Megan当过一段时间的保姆。
照看的便是Rachel前夫的孩子。
她并不喜欢保姆这份工作,有过并失去过孩子的经历更是让她抵触与婴儿接触。
可她的丈夫同意,她的情人更是欣喜若狂。
Megan确实有外遇,但对象不是心理医生,而是Rachel的前夫Tom。
Tom就是个极品渣男。
和Rachel在一起时,他跟已成为现任妻子的Anna偷情,并虐待酗酒后神志不清的Rachel,还把所有的暴力和过错,甚至自己被开除的原因,都归罪于什么都不记得的Rachel身上。
而他被开除的真正原因是他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几乎性骚扰遍了同公司的所有女人。
现在,他和Anna结了婚有了孩子,却又跟Megan暗度陈仓。
Megan辞去保姆工作时,就已经决定跟Tom断了关系。
她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不想再受制于任何人,更不想做别人眼中的婊子。
可她却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孩子很有可能就是Tom的。
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渣男也都一个样,个个都是拔屌无情的负心汉。
Tom不想负责更不想对Megan负责,而就在两人互相拉扯时,Megan被Tom推倒,头部撞上了石头。
之后,Tom又朝她的肚子连踹数脚,最后又用石块结束了她的生命。
一尸两命。
Tom以为自己很聪明,利用前妻Rachel酗酒的弱点故意把嫌疑转到她身上。
Tom以为妻子Anna很愚蠢,不会发现自己一直在说谎、隐瞒和欺骗。
任何的犯罪行为,即使你认为处理的滴水不漏,也依旧有迹可循。
更何况Tom把最重要的筹码用在了“人”这个最不确定的因素上。
说真的,整部影片看得我脑累又心累。
前半部分剪辑比较跳脱,要一边拼凑已有碎片,还要一边推测剧情。
影片基调也很沉重,压抑和沉闷是我最大的感受。
但当看到Tom被前妻穿喉又被现任补刀时,我瞬间觉得神清气爽、通体舒畅!
真的是,大快人心!
《火车上的女孩》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
原著因心理惊悚的情节设置加上婚姻家庭的故事主线,被媒体誉为是希区柯克的《后窗》与《消失的爱人》的完美结合体。
非常厉害的悬疑小说,害得我几乎彻夜未眠,酗酒女主角的叙事口吻只能用完美二字来形容。
——史蒂芬金 有评论称,《火车上的女孩》比《消失的爱人》更加残酷,无情揭示完美婚姻掩盖的真相。
“每一对夫妻都曾试图忠诚不二,但最终,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败露无遗。
”
在出差的路上,分两次看完的。
刚开始,真心没看懂,我一度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
再加上我对外国人的外貌和名字,敏感度很差,使我一直搞不懂他们的人物关系。
我甚至弄混了人物。
总之,感觉乱的很。
电影刚开始,我很是迷恋了一阵儿影片里的火车、铁道两边的景色和火车上的女孩儿。
火车开的不快,车厢里人不多,两边的景色优美、安静、清新。
做上上边的女孩,看上去优雅,甚至有些书卷气。
迷离的眼神透露出一些懵懂,似乎还有一些怯意(当然,看到后来我才知道,喝过酒+一定的精神问题导致的她的状态)。
几乎满足了我对旅行艳遇的所有想象,从环境到女主,从气质到气氛。
影片中女孩的轮廓的美,让我很是欣赏。
那脸上是干净的、自然的,有些时候,脸上的痘痘清晰可见;年纪大一点儿的女人,皱纹和斑点也毫不掩饰,这种自信的美,让我很是赞叹一番。
可是接下来的故事,让这一切仅存在于片刻的想象之中。
两个家庭,两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不说透则永远无法看清的人物关系。
可以说两个男人都很渣,三个女人都是一定程度上的受害者。
蕾切尔原本善良,遇上渣男,也只能说是命不好了。
对于她每次酒后的“断片”,我深有同感。
曾几何时,我只要喝白酒,必断片。
每次都后怕,想想:有段时间的记忆在自己的大脑里消失了;而且还是在自己酒后,相当程度上算是失控的时候。
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极有可能暴漏自己的动物性的一面,想想后背都凉飕飕的。
如果有人用这件事来威胁自己,恐怕我也扛不住。
蕾切尔的境况比我刚才的描述要糟糕的多,我看的很是入戏。
最后渣男死了,被两个受害者杀死了。
蕾切尔忍无可忍,也是被逼无奈;安娜则成为了另一个安娜。
在最后一刻,既解心头恨,又仗义助情敌。
也许后来,这个大婆和转正的小三能够成为要好的朋友,说又能说的清楚呢?
人活一生,所遇难料,无它,随遇而安,这个“安”需要求、需要争,更需要保护。
心安则静,身安则稳,心身皆安即为幸福人生。
保姆梅根约渣男进树林想要寻找一丝怀孕后被男人关心和呵护的希望,是走向了男人的陷阱和自己挖掘的坟墓。
她真的很傻,愚蠢。
演老公渣男的演员演技很到位。
得知保姆怀孕后无所谓的那种眼神和想当然事不关己的说恭喜,接着保姆说可能是他的而表现出的嫌弃和嘲弄,就像是对性工具的一个随便的反应而已,把出轨渣男的绝情冷血自私表现出来了。
看电影的女人们,请反复看一下这里,阴冷灰暗的树林,代表婚内出轨渣男见不得人没有未来没有温情的阴暗面。
保姆傻在居然对渣男发泄愤怒导致自己被撞倒受致命伤。
傻不傻。
最后渣男顺手把她给杀了。
就像毁一个不能再用的坏掉的性工具。
女人,这一世可以不够聪明,但千万要清醒。
男人的心有多自私多绝情,这是男人的本性,是人的本性。
就算现实生活中的男人不会像电影里那样痛下杀手,但是也会狠狠的抛弃,如果需要甚至可以去毁灭。
毁一个工具而已。
看清人性,简单生活,别轻易玩火。
在爱情和婚姻面前,爱各有方式,而深爱的样子都一样。
她在给出自己的身体的时候总是同时递上了自己的心,可是他永远只想要得到他想要的。
男女之间的事情不外乎这几种,相爱、出轨、得到、失去。
她对待他永远在争夺,争夺被爱,争夺婚姻、争夺失而复得,没有得到的想得到,得不到的还要强求,最后爱全部变成欲望,她以为她得到,其实全部都是假相,她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但是他的一颗心是永远看不透的,有时候她相信他,却是在欺骗自己。
感情不是依附,而是要自身强大。
不是谁的谁,只是自己,不要去相信一个人,但还是相信爱情,同时更要相信自己。
在爱之后,要继续清醒,这样才能走下去,让自己的生活继续。
如果因为寂寞而去爱,终将因为爱而寂寞。
深陷爱情中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一个烂俗的婚外情意外谋杀案,怎么就变成了女人复仇者联盟?一个简单的烂俗故事,讲的神神叨叨,前一个小时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尼玛的摄像师是没睡醒还是后期调色失败,画面永远是黑乎乎的,白天都看不清人脸,这也能算个好故事?SHIT!
男人甚至不必多机智、总有傻得低估男人之渣的女人们上赶着倒贴、in this case连命都贴上了——厌蠢症表示怜悯不起来。前半描绘女主醉酒发疯的铺垫足足花掉一个多小时、叙事过于冗余。
真凶不到电影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猜出来了,拍的这么神神叨叨的,也是佩服导演了。
和小说一样傻逼
女主看久了真的挺烦的 悬疑和节奏气氛前面都把握得挺好 会不断让人联想要和两个男主发生什么什么 反转得不太惊喜
感谢海莉妹子贡献各种香艳场面。
就这么几个角色,排除法也能猜出凶手。况且原作这个三个女人的狗血三角婚姻故事真的是俗得可以,再加上凌乱的剪辑和大量让人厌烦的旁白式叙述,也就Emily的演技和女二偶尔卖个肉能看了。
多一星给棒棒的Emily。时间线看得稍微有点乱,不过到中间的时候做排除法也知道是谁了,好像失去了悬念噗... 看到菲比好意外,岁月的痕迹啊……
你老公很可能是隔壁老王!
豆瓣的低分险些让我错过了这部之前预期满满的作品,表演可圈可点剧情转折也比较震撼。
估计是原著自身的问题,电影拍得并没有明显问题,虽然时间线切来切去但丝毫不影响故事理解,估计就是故事本身薄弱。 Gone Girl起码能让人后背发凉,这片也就:哦。
lying is like taking a trip。由于不是原著党,没看小说,想当然以为是一个神经病的故事。结尾回忆恢复,才体会到龙纹身女孩的感觉,当螺丝刀插在脖子上时,热泪盈眶。
虽然但是 Emily 吧 而且这个班底 摄影啊 监制啊 都去了夫妇俩的 Quiet Place
开局还算可以的,后面就乱成一坨屎,还是食物中毒急性肠胃炎那种。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51443/这个影评概括了前部分情节↑后续↓Tom开车带Megan去了树林里,Megan告诉他她怀孕了。Tom用石头砸死Megan。知道自己被长期欺骗和PUA的Rachel去Tom家对质,看到Tom因出轨事实披露而恼羞成怒地虐待孩子后打算报警。Tom殴打Rachel,扭打中Rachel把红酒开插入Tom的脖子,使其动弹不得。Anna见状,接力把红酒开更使劲地、更深地旋入他的脖子,杀死了Tom。事后Anna帮Rachel作证,使其脱罪。在Megan的墓碑前,Rachel觉得被同一个渣男伤害的三个女孩扯平了。情节值得3-4星,但呈现的方式和效果有点差。
尽管布朗特演技全程在线,也挽救不了这三流的剧本和导演这糟糕的叙事水平~
女二很美
气质上太像Gone Girl了,可惜没有芬奇的凌厉剪辑加持,有几段时间线乱得我目瞪口呆。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极品贱渣男,结尾大快人心!快、快给我一个开瓶器,我也要钻~钻~钻~
略失望,气氛有,太拖沓,后半部分整个剧情都垮了
PUA男真可怕,酒精害人,没有孩子要外遇,有了孩子也要外遇,出轨的天性,Anna最后居然能醒悟,电影里的三个女人都挺惨的,不过也有点咎由自取,都离不开这个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