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之岛
სიმინდის კუნძული,Simindis kundzuli,Corn Island
导演:乔治·奥瓦什威利
主演:伊利亚斯·萨尔曼,塔梅尔·莱文特,玛丽亚姆·比特里什维力,伊拉克利·萨姆西亚
类型:电影地区:格鲁吉亚,德国,法国,捷克,哈萨克斯坦,匈牙利语言:格鲁吉亚语,阿布哈兹语,俄语年份:2014
简介:云雾缭绕的深山间,因古里河流淌其中,耄老和孙女在洲渚上种植庄稼。1992年,阿布哈兹战争爆发,因古里河成为阿布哈兹和格鲁吉亚的界河,宁静的深山中也响起了枪声…… 对白寥寥的《庄稼之岛》首映于2014年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获得了最高奖地球水晶仪奖和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格鲁吉亚导演乔治·奥瓦什威利上部电影《岸的另一边..详细 >
如果说隐喻的话为什么要如此浪漫化?最后的色调改变确实震撼人心,固守的老人随河流逝去,漫上小岛的水流,自由之地的消失
一般人可能看不下去吧,会觉得无聊
说对白少让人想起金橘的 只是一群用经验掩盖感受力的人
冗长 虽然对话很少 故事较简单 对故事背景完全不了解 我哭但是自然风光很美 所以场景有足够吸引力内容略撑不起形式。。。。。他必定深爱这片土地
比较安静
分镜确实很土
很无趣的电影,所谓的禅学意义也只是徒有其表
彼黍离离,在河之洲。汉有游女,居之维鸠。不稼不穑,不忮不求。3.5
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战争期间的祖孙俩在河中沙洲上开荒种地的事。完全回避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仅仅从个体的民生、人道的视角表达反战,未免虚弱。没理解为什么结尾时爷爷不上船离开,导演为了形式上呼应强拗了。2.5/5
比[金橘]差远了,做作的要死不说(那个少女简直是各种恶趣味的集合体),整个电影思维(尤其分镜)还特别土,有点意思的东西也都在结尾了。主题上这片跟前南分裂后的很多片如出一辙,把战争的“不可避免”性与自然力的不可抗拒联系起来。
细腻而富有深意的佳作,比那些为了冲突而冲突的民族性电影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孤立无援的美学
有些推拉镜头、摇镜头真的好土。。
胼手胝足建屋撑船 老汉带姑娘登岛生火捕鱼开垦顺带捡个伤兵回家 一切都发生在一座"界河"冲积而成"季节性"岛屿 走向自然是暴雨漫灌冲刷殆尽 一切收获雨打风吹去 漂落至更小的新岛 依旧无枝可依
少女的酮体 格岛的路
一部几乎是没有对白的片子拍如此长时间简直是作死。
结局真是太虐心。
感觉意义并不是很大,登岛到离岛的一个循环,只是岛越来越小了。生存越来越不易。前半部对于大多数城里人可以当做农技学习课,后半部的插曲埋没的非常好,这是很不容易的。老爷爷把孙女和一船玉米推走,自己没有上去,演的挺好,虽然暴风骤雨,但平淡的好像什么也没发生。孙女也演的挺好的。
对白不多,老人家好像对国家的战争也无言而对,只想逃离寻找属于自己的国土,建立自己的安乐窝,可上天又作弄。。。对战争无言的控诉。
三点五星。每年春汛,雨水带着土壤和岩石,在因古里河上形成“临时小岛”——洲渚,附近的农民择“岛”耕种,从春到秋,备够过冬的粮。老爷爷选好肥沃的临时岛,战争爆发了,该岛不幸成了两国的界线。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