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关注这部片子是缘于我的西班牙情结。
那个学了似乎有点半途而废的西班牙语,以及对这个国家历史已经文化的好奇。
记得我的西班牙语老师上课曾经说过,他当初选择西班牙语的时候是因为学历史时发现这个国家短短的几百年中就换了几十个君主。
似乎永远处于一种战乱的状态。
那些小小的国家曾经确是无人匹敌的海上霸主。
如果没记错的话,现在的西班牙语也是世界上的第三大语言。
看了这部电影才有了一个认识,这些风光的背后是如何一种景象。
战乱,枭雄,宗教,阴谋,背叛,美色,道德,良知。
虽然不能严格的称其为史诗,但却真真实实影射了那段历史。
佣兵,顾名思义,那些替人卖命才得以生活的人。
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尊严。
迪尔高,以其倔强的性格为自己在这个国家赢得了勇士的声誉。
即使他孤傲,但还是必须在贵族王公面前低头,因为他只是一个低层的武夫。
他救了伯爵只是赢得了一个机会,但这无法改变的命运。
他的爱情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是一文不值的。
当他用国王赐予的镣铐换项链,匆忙着来到玛丽亚的家准备送给她时,确发现在他心爱女人屋子里竟有一个男人,而他不是别人真是置高无上的国王。
真是何等讽刺。
他的养子伊尼格也面对着同样的命运。
青梅竹马的安琪里卡原本已打算和他私奔,最后还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和后代的贵族身份放弃了他们的诺言。
从那急切而坚定的步伐到后来一步步向后退缩,你可以看到的是一张无比苍白冷漠的脸庞。
当面命运也给她们各自的惩罚,在梅毒医院只能蒙着面纱的玛丽亚和整天以泪洗面的女伯爵安琪里卡最终都为她们的得到付出了代价。
画面处理得很好,电影的风格如油画般宁静。
那些细腻的光线慢慢透射的效果,让我感觉仿佛看到了戈亚的画布。
印象最深刻的玛丽亚的出场的那一段,很华丽。
一个侧面的转身,在整个灰色的基调中一席白裙,金色飘逸的秀发,嘴角扬起的笑容,美丽而庄重。
在宣传口号上说这是西班牙历史上少有的上亿大制作影片,能做到复古如古的地步,那也不枉费这些钱了。
看这部电影是需要一点历史背景,一点耐心和一些领悟才能看完的。
电影中还有许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小道具,比如迪尔高有一条头巾,红色的。
在很多场戏中都出现过。
展现出他的英勇与柔情,粗狂与细腻。
真的如油画一样,每个小细节都值得回味。
这部电影看过很久了——它本身就是好久以前的片子,可能算是关于西班牙最大的史诗片?
今天偶然看到有关信息,终于想起写个评论。
虽然我打了五星,但这部电影严格来说并不值。
大部分人看可能也就三星到四星,票房市场也说明它不算成功。
我个人起码有一星是给结尾的罗克鲁瓦战役,毕竟终于有电影完整的表现了西班牙方阵的交战。
B站上关于这部电影的剪辑几乎都是最后的交战场景。
算是了却了一个半拉子军迷的执念。
说回这部电影,画面精美,演员演技也都很好。
吃亏就在导演太想完整描写一个帝国崩塌的细节过程。
通过主角的眼睛描述了了太多的人物和事件。
影片从1622年尼德兰战争一直讲到1643年的罗克鲁瓦战役,短短两个小时时间跨越了了20年的历史,期间还穿插讲述了主角和国王情人、他养子(是他战友儿子)和主角对手女儿的爱恨情仇,主角和另一个剑手惺惺相惜又针锋相对的对峙,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等等等等。
造成了影片情节割裂跳跃的厉害。
假如是一个对西班牙帝国历史不太了解的人来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主角莫名其妙的就去打仗了,莫名其妙就被裁判所主教针对了,莫名其妙就又去打仗了,不知怎么回事就到了结尾山穷水尽地步……只有对历史有所了解的,才能透过这跳跃的剧情理解这种历史大势之下,小人物无可奈何的悲哀。
首相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主角武艺高超勇猛无畏,奈何西班牙大势已去,都无法力挽国事颓丧的狂澜。
主角和养子都和人互相倾心相恋,却都被命运捉弄都无法真正在一起。
最想让我吐槽的,就是这个影片的简介。
不知道这个简介是不是制片方给的,网上对影片的介绍都是这个(连豆瓣都是)简直可以说是集不知所云之大成的东西。
难道就不能说清楚,这部电影就是通过中尉的一生经历,侧面描写了西班牙帝国从鼎盛到衰落过程中,芸芸众生的世态百相。
故弄什么玄虚呢?
还有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算了吧,反正也是小众产品,自己看着高兴就好。
很久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电影,看完后久久无法离开屏幕,听着片尾忧伤的配乐独自思考,总觉得还少些什么,或是所谓的意犹未尽Alatriste即是如此电影不完美,节奏很慢,故事也有很多疑点,但我喜欢那种对人生命的无奈、对西班牙没落的悲哀无法忘怀“他既不是最正直也不是最虔诚的人,但他的勇猛无人能及,他的名字是Diego- Alatriste 。
他曾在法兰德斯与步兵团并肩作战。
当我第一次遇到他时,他正在马德里靠执行那些讨人嫌的任务活着。
经常以4个金币的价格把他的剑租给那些缺少他那样技艺和勇气的人”他是个爱国者,是个勇士,是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是个看不清时局的人,却也是最能明白事理的人他为国战斗、收养战友的儿子、爱上有夫之妇、为那些贵族间充满污秽的交易而斗、为捍卫尊严而不惜搭上生命,被背叛,被看不起,被遗忘其实电影便是借助这样一个平凡却有价值的人物来表现那个时代的某些特征和人物群像了,为此,中文片名译成“佣兵传奇”未免不合适了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有对Alatriste重要的人死亡或陨落,他都没有过多的感情流露,只是如电影风格,淡淡的,忧伤的,付之一言在我看来,最能吸引我的一方面是他曲折故事中对人性的窥探和对一个勇士一生的塑造,另一方面便是其历史性和体验感了——电影节奏缓慢,对白精巧,场景的设置非常巧妙,似乎每一帧都在油画里见过,还有对历史人物的还原,腓力四世等人基本和其肖像一模一样,包括最后两幅图的《布雷达的投降》,如此精巧的场景设置,即使纯作为欣赏也是值得的,如果有时间我还会再看一遍的当然,其配乐也近乎完美,弗拉门戈吉他和鼓点的结合营造了忧伤、狂野和悲壮三中不同的情绪,即使单拎出来听也是很有价值的电影关于人物塑造的不详细和不具体目前为人诟病,我也有同感,似是每一个人物都特点鲜明,但却总和我们隔着一层纱布,无法深入其中,就那么淡淡的浮在空气中,瞬息即逝不过作为一个“传奇”和一个故事,以及其为了表现人物群像而设置的电影目的来说,的确是很成功的,拍出了一首诗要说除了人物内心的波澜以外还有什么真正的“主旨”的话,那就是关于西班牙没落的慨叹吧其中官员的腐败、三十年战争的璀璨、人性的泯灭和宗教的压迫都是原因,也都有表现这样的电影我愿意打五星
Diego Alatriste体现了西班牙古典的勇武精神。
这一点,除了没看过原著这个因素(我也还没看),缺乏西班牙文学修养与欧洲西班牙印象的中国观众是很难理解的。
国内观众大概主要是冲着男演员去看的,结果发现不像魔戒,可能就会打低分。
实际上,IMDb上很多欧陆玩家也打分不很高,可能没有很久之前杨绛序言里写到的法国文坛对于删改版的法式堂吉诃德的翻译缺少西班牙勇武精神的不满了。
毕竟现在网络发达,玩得多了,没事儿读文字玩意儿玩的人少了。
一般情况下,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学学生及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有可能会留意。
而这些内容在西方按理说应该容易理解,因为有一本西欧四大名著之一的作品存在,那就是Don Quijote。
这曾经是我学习西班牙语的一个理由(感谢杨绛先生的译本实在是太精妙了)。
其次历史上西班牙并不是被作为一个欧洲国家被西方接纳的,而是被称呼为“搁浅在欧洲大陆上的怪物”。
转回来说电影。
主角实在太像了,Alatriste太像堂吉诃德里的塞万提斯了(Alatriste放走英国人的荣誉感与塞万提斯做的事情是差不多的风格)。
那么的勇武,最终却是活的穷困潦倒。
但是,那份勇武果断的精神却丝毫不减,而且,他的孩子也是那副德行。
剑客对峙,刃间拼搏,犹如弗朗明哥舞一般美丽犀利。
这部作品描写的是一个西班牙人,是一个活在西班牙文化语境里的人,只有在这种语境中细细品味,才发现,哦,原来是这样一个精彩的家伙。
里面大仲马的红衣主教还略有出现,只不过是精明能干version的。
其实这部作品是有可能成为三个火枪手一般的西班牙版,可惜因为西班牙勇武精神太重了,曲高必然和寡。
看完這個電影,已經是深夜1點鐘了,儘管熒幕上演員表已經放完,但是我依舊不捨得離開,總覺得本片主角Alatriste的傳奇故事不應該就這樣結束,儘管事實上已經結束,他也從一個男子漢大英雄淪落街頭,苟且偷生終其一生。
17世紀的人的觀念,相比現在或許已經改變太多,但是仔細想想,每個人的骨子裏都希望幸福地活着,希望國家強大,妻兒生活美滿,爲了這些目標而奮鬥,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西班牙強盛時期,男子漢的榮耀便是爲國爲榮耀而戰鬥,甚至有點維京人渴望戰死的信仰。
所以曾是Alatriste是光榮地爲國戰鬥的戰士,他浴血奮戰,爲了國王,爲了榮譽,爲了西班牙。
這本該是一個熱血的故事,卻在時代的更替中鋪上悲傷的陰影。
上流社會的放縱,國王的貪婪,大臣們的勾心鬥角以及生活愈加艱苦的百姓,逐漸讓西班牙衰落不如從前。
越來越多的人被抓走,被絞刑,明白事理的人都進了監獄,加上其他國家發動的進攻,都暗示着這個國家的岌岌可危。
可Alatriste他還是堅持原有的那份情懷,貧窮而傲慢。
不畏生死,爲國而戰,哪怕毫無軍餉;聽從命令,不起私心,哪怕殺了自己戰友;不畏王權,保持態度,即便對方是大公;感情專一,不離不棄,哪怕愛的女人一次次傷害自己……堅持如此紳士般的態度是他獨有的人物特色,也是他最大的悲哀。
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不得不放棄自己堅持的一些東西換取較好的處境,因爲多數不是特別有地位的人就算堅持再多,也很難得到肯定與重視,這種現象從古到今都有,所以在許多事情都要委曲求全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會選擇痛苦地堅持呢?
西班牙衰落不如從前,而他一直不屈不撓,堅持到最後,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
影片的最後,Alatriste拼上了最後一口氣去戰鬥,最後一劍,揮掉了他最後的尊嚴與驕傲,傳奇人物的傳奇就此結束。
結尾一句話帶過他的後半生,起初覺得意猶未盡,後來才發現,這是最好的結局。
对于17世纪的西班牙我们能够知道多少,历史书上学到的大航海时代,殖民地,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也就这么也而已。
对于西班牙国内的王权,宗教势力,佣兵,完全是陌生了。
据说《Alatriste》把5本书压缩到2个小时的电影,时间跨度20年,这让一个不了解背景的人看的一头雾水,且会觉得电影有点松散缓慢,这是N多史诗片难以避免的弱点。
但影片中展现的那些华丽反而古代服装,还有建筑,如油画一般,还是非常赏心悦目的。
另外片尾一场平原军团大战也勉强撑起了所谓大片的名号,但电影中表现的种种都是悲剧,看完只有历史的沉重,没有快意。
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影中精彩的斗剑,笔记西班牙可是佐罗遥远的祖国,有n多好的剑客。
不过西方的击剑总是没有俺们的武侠那么绚烂好看。
——响马大日报http://niuma.blogspot.com
对17世纪的西班牙,我们可以有哪些想象?
或许是从“黄金国”运来的财富所筑成的一座座琼楼玉宇,或许是泛黄地图上那扩大又缩小的一片颜色,又或许是火枪、吉他与阔边牛仔帽构成的浪漫传奇?
在古典油画般的画面、诗意的台词与饱含着一种沧桑感的音乐中,我看到的似乎确实是一幕壮观却忧伤的史诗编排成的剧目,在结束观影后,如三年前首次观看后一样,留下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怅然。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是不太容易“看懂”的。
一方面,三十年战争时期的西班牙正处于一个衰落的时期,他们凭借着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财富曾经站在世界之巅,却对这些财富肆意挥霍,在17世纪中叶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衰落,而这一缓慢地、缺乏高潮的的故事,很难让大多数观众有兴趣驻足细看。
另一方面,本片也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故事主线,就好像只是有那么几个人物,远远的站在那里,像活在那个时代的油画中一样,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却又离他们很远,只是看着这些古时的陌生人表演着一出出凄婉的戏。
它并非那类传统的史诗巨作一样拥有大篇幅的宏伟战争场面,也并非一部纯粹的叙事电影拥有明确的主人公和故事线。
这种与我们若即若离的关系,其实正是这部历史电影的特点,历史不是它的背景板,它所拍摄的既是历史中的人,又是由人构成的历史。
电影从一张地图开篇,旁白叙述着西班牙帝国的辉煌与衰落,镜头却来到了地图中的角落,角落中的那几个人,由他们来叙述历史。
虽然拥有诸多令人陶醉的影像,但电影的一个主题,无疑是西班牙的衰落。
贵族的挥霍由底层人民来偿还,而他们却依然自视高人一等,在荣华与名利中沉醉于虚妄的物质财富的殿堂。
在阴冷潮湿的战场上被主角迪亚戈救了的公爵,在回到首都后依然表示,他们的地位永远不可能一样。
贵族们背地里指使这些社会最下层的战士去完成阴暗的政治刺杀,到了宫殿中,又身穿华服,在随从与侏儒宠臣的簇拥下道貌岸然的交谈,使他们的棋子因他们自己的罪行而承受苦难。
没有军饷与战利品的胜利被描绘在巨幅宫廷画上,而为此出生入死的战士们却从画面中消失,而毫无怨言。
士兵们为了君主的几块赏钱而被迫杀死自己的战友,换来的依然是贵族们的不屑与施舍。
男主角的几个战友——光头因为不明原因被监狱关押并处以死刑、葡萄牙人被宗教裁判所指控异端而自杀、神枪手因为贪图国王的金子被战友杀死,最后剩下的矮个子与主角一同战死在罗克鲁瓦的战场上。
主角的爱人因为国王一时兴起而离去,染上梅毒后又被国王抛弃;主角的诗人朋友因为文章针砭时弊而被逮捕,他的朋友们只能惋惜的称,监狱是马德里最冷的地方。
故事的结尾,男主的养子被囚,而曾多次服务过的当朝宰相毫不在乎一个士兵之子的遭遇,只是喃喃自语着领土的得失,担心着仕途的安危,一向平和的迪亚戈终于爆发了,但也不过是一声为了救养子的喊叫。
最后的战场上,长官忆起曾赏赐迪亚戈8枚金币,而迪亚戈却回答自己只得到了4枚,长官只能尴尬的笑笑,说道:“那实在是太倒霉了”,迪亚戈也只是点了点头,“太倒霉了”,似乎是对这样的贪腐行径习以为常。
虽然如前文所言,本片中人物的情感似是被弱化了,如同旧日的油画,凄美却遥远,我们却仍能够发现片中人物所呈现出的生命力和复杂性。
我们看到为了自己和子孙荣华富贵而抛弃了相恋多年爱人的安吉利卡,在获得了财富与地位后却痛恨被称为“阁下”;我们看到戎马一生的老兵为了拯救战友的养子,放弃了一生打拼来的、原本预备用于娶妻生子养老的财富;我们还看到甘愿嫁给一无所有的男主的女演员,最后不得不屈服于国王的一时宠幸而永远的失去了爱的机会。
这所有人物中,男主角迪亚戈无疑是形象最为丰满的。
他对于国家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即便遭受诸多不公,他也毫无怨言,可以为了保护国王的财富而杀死战友,可以在被克扣军饷的同时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也可以在身陷重围时宣布决不投降。
但他又不是一个懦夫,他可以脚踏破鞋走入宰相的殿堂以示战士的尊严,可以在爱人被夺走时愤怒的拔剑挑战国王的侍从,也可以为了拯救养子的性命当众对着宰相怒吼。
他与女演员残缺的爱情同样令人动容——他因为对于财富的自卑而不敢迎娶女演员,在舞台上她可以把所有的情感都对着剧场边缘的迪亚戈表达,却由此招来了国王的贪恋。
他获得巨量赏赐,却只愿换那一条项链,而最终却只能带着不甘与悲愤看着国王的马车从她的门前远去,接受这合法的掠夺。
迪亚戈被引诱到修道院,随手抛下帽子,称是为自己的尊严而战,倒地后与重伤的巡警说着,我们何必如此在大人物的操控下自相残杀。
最终在梅毒治疗医院,他还是为她戴上了那条项链,沉默的泪水似是接受了这段注定残缺爱情的结束。
“他既不是最正直也不是最虔诚的人,但他的勇猛无人能敌,他的名字是Diego Alatriste,他曾在弗兰德斯与步兵团并肩作战,当我第一次遇到他时,他正在马德里靠执行那些无人愿做的任务活着,经常以4个金币的价格把他的剑租给那些缺少技艺与勇气的人”,这是养子对他做出的评价。
如此,他的一生似乎总是沦为大人物的棋子,但我们知道虽然无奈,他却不甘如此,最后,面对法军骑兵的冲锋,肩膀负伤的迪亚戈怒吼着举剑刺向前方,画面静止在这里,似是做出了最后的对命运的反抗。
在故事与人之外,本片的画面极为精致,某种程度上把它变成了一首西班牙帝国暮年的哀歌。
狭窄的街道,泥泞的战壕,洁白的殿堂,金色的卧室,构成了人物生活的环境,披风、细剑与皮靴,构成了人物的形象。
而那一幕幕静态的场景和始终朦胧的画面,似乎让我们如欣赏一幅古画般注视着这早已远去的时代和其中的人。
主角经历的数次人生起伏在透视西班牙这个曾经的欧洲霸主由盛转衰的落寞。
维果叔和情人在医院的那场对手戏非常动人。
我想起魔戒花絮泰勒说当时坚决拒绝和维果叔的替身拍最后的吻戏,结果导演不得不把回程的维果喊回来。
【部分剧透】以下为历史盲的个人理解。
西班牙是疯狂的天主教国家,疯到腓力二世执政期间到处打圣战,意图逼人家新教国家改变信仰。
说白了对本国的好处几乎为零。
这么到处打仗的下场是,板鸭在欧洲的敌人越来越多,钱越来越少。
哪怕在国力鼎盛殖民地遍地的情况下,国库也没钱,破产了好几次。
结果腓力二世死了之后,后续子弟真是有他的sjb,但是没他的本事,再加上这种喜欢搞海上零元购喜欢打仗的国家,贵族奢靡成风,百姓民不聊生,外部世界都是资本主义萌芽,西班牙还在产业空心化。
电影中主视角是男主这个生活在底层,因为接活儿能接触到部分上层社会生活的佣兵。
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看出来男主一直很穷,拿不到军饷,物资紧缺,没办法老接私活儿,所以一开始受雇去杀两个英国人,引出了后面多位登场角色的纠缠。
话说英国一直是宗教改革急先锋,标志性事件就是亨利八世闹离婚结婚杀妻那点破事,描写这段历史的太多了,我这种土狗只看过《都铎王朝》和《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后来他闺女玛丽一世上位曾经脚刹过宗教改革一段时间,到处杀新教徒,就是那位著名的“血腥玛丽”,顺便说这大姐和腓力二世还是两口子(估计是没咋见过面的姐弟恋),也是共同的坚定信仰(笑)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不过英国改革是肯定要改的, 玛丽一世死后她妹伊丽莎白一世可是坚定的新教徒,热衷搞事业一辈子未婚大女主,英国海贼最大的天使投资人。
她在位期间还倾全国(海贼)之力重用德雷克(就是神海主角的祖宗)打赢了姐夫(腓力二世)的无敌舰队。
所以电影里的英国已经是纯纯新教国家,国王书记官和宗教审判所的神父合谋雇人杀英国王储简直太正常了。
我自己理解,男主在刺杀过程中突然放弃,大概看出了对方的身份,不想再起战事,英国和西班牙根本不接壤,打这种仗没意义。
故事主线主要处于三十年战争期间,西班牙到处打仗的后果就是满欧洲的敌人,霸主帝国由盛转衰的第一步通常是管不住小弟,尼德兰也是电影里一直在对抗的主要敌人,正在闹独立,毕竟这是荷兰霸权上位的第一步,人家正在资产阶级改革呢,生产力生产关系都在进化,只有西班牙好像还跟不上趟。
所谓的强权不公在历史发展的强碾压下根本不值一提。
我看到有影评表示因为反水了任务才被影响了后面的人生,就男主这个底层地位,依照当时社会境况来说,不管他咋干,一个小人物终究被环境的衰落而裹挟。
他后面去干脏活前,也问出了这笔钱究竟是要给皇室增辉,还是发放给战争抚恤,这里百分百可以想起我们最熟悉的那个挪用军饷修园子的大清。
电影男主的人生视角,感觉很像读李白杜甫那种用诗歌经历过盛唐的诗人一生,因为见过巅峰,所以看到这条下坡路就觉得尤为唏嘘。
最后我其实唯一好奇的是,那么细的一根剑,咋就杀伤力这么强啊,小刀抹脖子能理解,那把长剑看着根本杀伤力不强啊,难道使用的是破伤风大法???
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见证了最早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由盛到衰的的历史,看到了一段,火绳枪.步兵方阵的战争场景才决定要看的,期望值过高了。
服饰穿着,场景,摄影,都很不错像一幅幅油画,几场决斗也是很精彩,就是故事太沉闷了,刻意拖拉剧情,也可能是对欧洲这段三十年战争不了解的原因,主线应该是一部歌颂英雄的片子,前面一个多小时没有讲圆满,就是最后那段顽强抵抗,誓死不降才看出了这一点,内容信息太多了,没有小细节带动,剧情跳动的过猛,看的过程中已经云里雾里的了,作为世界上数量第二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我听着跟法语没什么区别,字幕组也是很多旁人说的话没有直接跟主角交谈的都不翻译了,对白有些啰嗦无味,有些又太过诗意盎然,西班牙人是不是就是这样的说法方式《佣兵传奇》甚至片名翻译感觉也是没有衬托出整个故事,主角是一名佣兵,也是士兵,也做过杀手,同样也是勇敢无畏的爱国者,虽然国王横刀夺爱,贵族们也只会弄权夺利,军饷都发不出,战友们又一个个战死,但最后作为西班牙步兵团的一名军人在花甲之年不失荣誉的选择死在战场上。
她在舞台上楚楚动人,丰姿绰约,惹得剧场内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平民无不惊叹称赞。
她洋洋得意地炫耀国王赏赐的华丽珠宝,却不知道深爱着自己的人是什么感受。
这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怎么会知道自己用来炫耀的首饰其实是他的弟兄们九死一生历经艰险的结果呢?
她眼中的世界歌舞升平,灯红酒绿,好不快活;而迪亚戈•阿拉特里斯特的世界危险重重。
玛利亚要的是男人的爱慕,要舒适的生活,如果做不到奢华。
生活中的她妩媚多娇完全不输舞台上。
阿拉特里斯特爱着她,却未曾想过占有她;玛利亚念着他,却未曾想过理解他。
阿拉特里斯特桀骜不驯,却拜倒在她石榴裙下;阿拉特里斯特能征善战,却败给她的风情万种。
人生如戏,只是没有写好的剧本,每个人都不会知道最终的落幕场景是什么样子的,是掌声喝彩还是嘘声谩骂。
阿拉特里斯特明白自己只是一颗渺小的棋子,被权贵们使唤,既可以为西班牙祖国的利益冲锋陷阵,也可以为了争宠夺权的大臣们见不得人的目的出生入死。
就如同介绍里说的那样,他并不高尚,没有多正直,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任人摆布的一个战士。
即便如此,阿拉特里斯特却有着坚韧的品质,他目空一切,从不对国王权贵们摧眉折腰,甚至有时当面表示出一种轻蔑和傲慢。
对于所遭受的一切公正或不公正的待遇,他都欣然接受,全无所谓地去面对。
如果他对自己那副品性收敛一些,或许早就可以加官进爵,成为一名将军去建功立业,甚至会名垂青史。
阿拉特里斯特就是如此特立独行,放荡不羁,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傲慢与野性,如无法驯服的野马。
而对待朋友和战友,可以“托三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诚然一坦荡君子。
此时他展现出另一面,冷静细腻宽容大度,侠肝义胆。
伊尼戈,战友遗孤,临终时托付给阿拉特里斯特,为人性格方面耳濡目染,有阿拉特里斯特的影子,只是受了诗人在文学等方面的教诲,显得更有礼貌。
因为自己突然大发仁慈,阿拉特里斯特被宰相流放到土耳其战场。
地狱一般的日子,沟壕里生死难料,缺衣少食,忍饥受冻。
终于马革裹尸的日子结束了,刚踏上西班牙的土地,就得知又有新的任务。
虽然记在心中却也表现得置若罔闻。
剧院里的她竟然炫耀那华贵的珠宝,珠光宝气在阿拉特里斯特严重不名一文,而占场上洒下的鲜血依旧历历在目,抚摸玛利亚的手上遍布着横竖的伤痕。
可是你又能指望一个女人懂什么!
“你知道什么?”玛利亚能知道什么呢?
帝国的繁盛与衰微在她看来有什么关系呢?
她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只要自己的虚荣能够满足其他的事情都无所谓。
她甚至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戏子一样轻浮,她不懂一个男人,一名战士是有尊严的,无论何物也不能凌驾于此。
国王算什么?
黄金又算什么?
温存的一夜过后,阿拉特里斯特又要为了国王见不得人的勾当去奔波了。
管他什么暗杀,抢劫或者是其他的呢!
一名战士,他的生活理应如此,如果不在行伍间效命,就该为了主子们的下派的任务去拼命,若获得幸运女神的青睐,完事后还能够活在世上,便能够领取可怜的报酬。
阿拉特里斯特习以为常,对于帝国的日渐衰微,江河日下他十分清楚,宫廷里权贵们政权夺宠,勾心斗角,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腐败无处不在。
他并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并不高尚,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他所看重的只是自己身为一名战士的尊严,如果战士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阿拉特里斯特这一次完成任务后也得到了国王的赏赐,那黄金的项链在他眼中并无何特殊之处,它能值多少钱根本无挂紧要,重要的是它能兑换一条令女人动心的的项链首饰。
一个冬日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布满阿拉特里斯特的卧室,他决定娶她。
可是结果让他感到失望之极。
阿拉特里斯特如一头愤怒的公牛,勇往直前,挡在前方的任何事物都必须摧毁。
公爵尊崇的地位和花拳绣腿的剑术此刻在他眼中毫无意义,女人的家门仅有几步之遥。
突然一个冷酷无情的面孔出现了,我们尊贵的国王陛下,高傲的阿拉特里斯特终于低下高贵的头颅。
公爵和国王随着华贵的马车离去,寡妇的一瞥意味深长。
玛利亚居然还配合贵族埋伏他,我们不能过多责备,她只是个弱女子。
同时他的养子,伊尼戈也中了情毒,生不如死。
多年来爱情的美梦缠绕着伊尼戈,可是当最后关头,却因门第之隔遭到背叛。
虽然身边的人早就多次提醒伊尼戈女人都是毒蛇,可是固执的伊尼戈相信爱情,相信安吉丽卡。
伊尼戈相信爱情没错,可是忘记了社会壁垒。
痛不欲生的伊尼戈去赌场消遣自己的生命,活着只是痛苦,但是阿拉特里斯特要他活着,甚至拿出原本用来赢取玛利亚的珍珠项链为他赎命,然而赌场老板不买账。
终于老战友倾囊相助,拿出原本计划回家置地成家的本钱救下伊尼戈。
患难见真情,不是几个金币银币,而是老战友后半生逍遥自在的天伦之乐作为代价。
修道院的场景凄婉惨绝,阿拉特里斯特终于把那串项链带在玛利亚的颈上,玛利亚是否明白了呢?
王公贵族们光鲜的外表奢华的生活与此相比算得了什么呢?
来不及了,悔恨,悲伤,自责,都没有意义了,不用说什么了,阿拉特里斯特不在乎。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最后的战争在电影里出现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呢?
光鲜亮丽,场景真实,法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代亲王率领旗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团面对西班牙高傲被拖欠军饷的士兵还有什么悬念吗?
庄严的进行曲一同渲染了一个悲壮的结尾,仅此而已。
阿拉特里斯特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是个有尊严的战士,没有多么崇高的道德,没有多么伟大的功绩,他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勇敢地面对一切,赢得身边人的尊敬,虽然很悲情,但这就是阿拉特里斯特。
总体剧情很缓慢,不过把西班牙由盛转衰的局面展示了出来。
结尾的罗克鲁瓦会战也让人眼前一亮,目前为止唯一完美复原了西班牙大枪阵的欧洲电影
还有人记得西班牙曾经是世界之王吗?
问世间情为何物
第一次拖着进度条看电影
可以拍成史诗电影,但是这部并不是。。。很平庸。
生命有时会缺失很多东西,但我们应有一颗勇敢的心
不如叫《老兵油子的故事》更适合
拍的也太混乱了吧
新UPS-449
观看20分钟弃,西班牙语难听,演员难看,剧情散乱矫情,没了。
腔调
战争场面太少了,剧情也很拉垮。
干净利落的史诗 ★★★★★
长达两个小轮回的偷袭、偷情、击剑看得很无聊,最后上了战场也没看到维果穿甲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很可惜😫
一般
人物是伟大的 但故事没有说好
题材挺好的,但是实在没必要搞得这么拖,拖到我希望男猪脚快点挂掉。。。最后的字幕令人唏嘘
气势磅礴!画面绝伦!
人物刻画深刻,非常写实逼真,但作为史诗级的电影缺乏了一点浪漫情怀和大气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