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一丝丝的不舒服,从女巫把王子变成怪兽开始 事实上,我们都明白这个故事讲的是爱上一个人不是爱上一个人的外貌 可是这部电影无一不在暗示外貌的重要性,丑陋的巫婆变成了美丽的女子然后施法 漂亮的女主虽然孤僻但是就是漂亮得到了男二的爱慕 甚至王子变成了"丑陋的怪兽"这个怪兽也不是真的丑,高大威猛身材很棒 王子身上的闪光点是博学多才本质不坏内心温柔,可是冗长的剧情对这个的描述还不如 男二号在村子里聚众自恋的时长 或许有人说,这个对动漫的还原度很高,所以我才想说对于儿童讲好一个童话故事有多难
首先,这部电影剧不剧透有那么重要吗……城堡里王子被女巫变成了野兽,需要命定之人的爱才能恢复人形。
在城堡不远处的小山村里,有个美丽的会读书的姑娘,村里图书馆的书都被她看完了,sad。
能歌善舞的村里人觉得这个女孩不务正业,读书怎么能比歌舞重要呢。
男二是个不喜欢读书的小霸王,致力于娶了女主给自己捏脚。
然后在闪电、狼、马的的指引下,姑娘进了野兽的城堡,并跟野兽发生了口头争吵。
后来姑娘发现野兽是一个超大型图书的管理员,一下子就觉得野兽是个有文化的兽,双方暗生情愫。
小霸王不开心,于是领着村民打野兽。
但童话中坏人都是要失败的。
姑娘还是跟心爱的图书管理兽在一起了,并且野兽美少男变身成功。
最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表示好感动呀好感动呀电影院的痛苦,绝对是快进无门……这个电影也就画面美了
迪斯尼的一众故事里,我最喜欢《美女与野兽》。
十几岁的时候曾经把动画片的OST反复听过,也算是童年记忆之一。
这一次翻拍,虽然有大表哥加持,但鉴于大表哥离开唐顿庄园变瘦之后颜值就一路下降,我一直心存疑问不打算下场(是的,就是这么反电影主题)。
结果我的朋友简安去看了一场,回来发了一条朋友圈。
女人嘛,总是这样的。
这星期简安说她要去买一枚跟我一样的戒指,我去看了一场她看的电影。
周二中午场几乎没有人。
我和女友正点到达,目测整个厅里不超过八个人。
我旁边坐了本场唯一的男性,一个香港中年男,不知是陪女友还是老婆,总之我敬他是条汉子。
前奏音乐响起我就觉得这个电影不会太坏。
不知是为了保持风格还是为了省钱,总之此次新版的《美女与野兽》几乎完全照搬1991年的动画片配乐,只是多加了两三首歌,以及修改了从前歌曲里的一两句歌词。
贝尔这个角色,从前我一直觉得甚可推敲。
就像我少年时代总是犬儒主义地认定伊丽莎白就是因为看见了彭伯里才喜欢上达西先生一样,原电影里贝尔被塑造成与众不同的爱读书的新女性,但是其实看了又看的书都是些罗曼史,这总让我觉得贝尔像是个四线城市有姿色的年轻姑娘,因为每天看晋江文学城所以看不起周围人的生活。
这一版的剧情有所改进,Emma Watson的贝尔至少是读莎士比亚,且能帮她的钟表师父亲准确挑选钟表零件的,这让贝尔知识女青年的人设更加丰满了些。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Emma Watson的这一版从头到尾让我们看到的都是现代勇敢独立的女青年Emma Watson小姐,分分钟可以从电影屏幕里走下来去地铁送几本书。
其实迪士尼可以考虑把名字改成《爱玛和野兽》,还比原题风雅那么一点点。
现在我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喜欢这个故事最大的原因在于那些会动的家具和摆设。
这个设定非常亲切讨好。
配乐《Be our guest》是我的童年最爱。
至于野兽为什么会喜欢贝尔,以及贝尔为什么会喜欢野兽,91年版也是处理得非常勉强,给人一种乡下姑娘看到了活的城堡,虽然里面的东西有点诡异但是好歹满足了少女心,于是一下就爱上了的感觉。
这一版稍微好一些,好歹两个人有各种相处的细节。
编剧也煞费苦心的让贝尔的老爹在野地里躺了五天,以勉强给两个人拉出培养感情的时间。
只是这样的故事总是有其先天不足,贝尔虽然是时代新女性且脾气耿直,却是个绝世美女(不然也没有Gaston什么事了),野兽爱上的到底是她的内心,还是因为她的美貌而包容了她的脾气,这是一个无法判断的问题。
与此相比,晋江作者要高明多了,步步惊心里一众阿哥喜欢上相貌平平的若曦,并不是因为她是刘诗诗演的,而是因为人家的性格和才华啊!
不知为什么,这版出来以后中文媒体总喜欢引用陈奕迅的《大开眼戒》:“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大开眼戒》是陈奕迅所有歌里我的最爱,但是和《美女与野兽》放在一起是不合适的,歌里的爱人明显不知道自己拥抱的是野兽:“如果我露出斑点满身,可会被抱紧?
”但还是要大力推荐这首歌。
每次我听到这首歌最后一段副歌,陈医生唱到“你有没有爱我的准备”之后,叹的那口气,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欲罢不能。
回到新版电影。
我写了这么一长串的吐槽,但其实电影还是很好看的,非常满足少女心,非常适合闺蜜逛街前后一起看。
现实如此惨淡,特朗普当了总统,房价一涨再涨,只要不当真,做做梦是无妨的。
但我发现简安忽悠了我。
她说大表哥在电影里非常帅,即使是在野兽外表下也无损他的帅。
然而这部电影作为《爱玛与野兽》,即使在最后大表哥真人现身后的跳舞场景镜头都是对着Emma Watson小姐的,大表哥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有一个穿着十分俗艳的湖蓝色外套的背影。
我准备再刷一边唐顿庄园一至三季,以慰我心。
鸡汤多,干货少。
在看《美女与野兽》之前,我真的挺喜欢艾玛·沃森那一双政治正确的美丽大眼睛。
上周和一个97年的妹子去看了这部片,它成不成功,就看我的同龄人会不会拉男人去看,她这个年纪的女生会不会组闺蜜团去看。
我们这颗少女心的心电图,就在大表哥露脸的那几分钟,有个小小的波峰。
一定不是我们的问题。
8700支蜡烛,1500朵红玫瑰,12000平方英尺人造大理石地板,10盏大型玻璃吊灯,180英尺绸缎欧根纱,216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3亿美金制作宣发费,对这么一部华丽却平庸的爱情片,似乎是起到了公主拯救王子的神奇疗效。
上映首周,《美女与野兽》已取得全球3.5亿美元票房,超过去年《蝙超》的1.66亿,破了北美三月开画记录。
但好商品未必是好产品。
一个不会说故事、不懂镜头语言的导演,他甩下的锅还得要面瘫女主角来背。
对,说的就是女神艾玛。
壹拥有好人格 不代表拥有好演技评判爱情片的好坏非常简单,就是它有没有让你想起曾经的那个人。
但这部片,连爱情两个字都联系不上。
作为迪士尼唯一一部公主拯救王子的童话爱情故事,《美女与野兽》照理说是非常符合这个人人嚷着女权,人人想要脱单的时代。
连一向夸片不吝啬的毒 Sir 也说:艾玛版贝儿相比原版,没有什么属于时代的成长。
艾玛这个英国女人太要完美,以至于用保持完美来要求自己的一切身份,甚至戏中角色。
演戏不过是她女权主义者人设的一部分,但她忘了一点:有成长的才叫主角,有心动的才叫爱情。
艾玛·沃森从古灵精怪的魔法女学霸,到现在的地球女神,确实是商业路子最成功的魔法学校校友。
这两年有多少头条被她刷走,她又挑起了多少热点,真是可以写一篇 “在互联网时代,童星如何不被遗忘” 的论文。
高至联合国演讲,低到地铁里扔书,拒绝嫁王子,拒绝演灰姑娘,女神履历的加分项,我们对自己体重都未必如此清楚。
一部电影有了如此光芒万丈的女人,基本其他人就只能陪着她玩了。
导演比尔·康顿,导过《暮光之城》,大概是为数不多的有过知名人兽恋执导经历的导演,也凭《芝加哥》拿过数项奥斯卡。
男主大表哥,剑桥出身,从莎翁和奥斯汀的作品里磨炼出来的标准英式小鲜肉。
全片我唯一笑的地方,是片尾蠢萌的钟变成“甘道夫”伊安·麦克莱恩,比亲妈还慈祥的茶壶大妈变成奥斯卡影后艾玛·汤普森。
这两人代表了英国演员的最高水平。
一个女演员,遇到这样的高配班底,以及一个好莱坞大IP,一个全球知名光环女主,沾一个都是炫技的大好机会。
而三者全占的艾玛女神,却全程“红毯脸”。
《美女与野兽》的贝儿不管多独立多爱读书,首先她的人设是一个法国乡村姑娘。
明明是高配版凤姐逆袭的故事,但艾玛在乡村那几场戏,基本是一脸傲娇,如走红毯一般高贵自信,似乎贝儿从一开始就知道了自己会嫁给一个王子。
然而在1991年动画版里的贝儿,在初期除了美丽自信,还时不时透露一丝乡村丫头的娇羞。
那段著名的山坡独唱,唱的是“在我茫然生命中,需要人来了解我,梦中理想必定会实现”,你觉得哪个表情表达了茫然夹杂着期待的情绪?
情史丰富的艾玛,在最后两人共舞的经典场景里,展现一个带着爱意的眼神,却不如一个动画人物。
艾玛是个优秀女性代表,不做陪衬的公主,坚守强大独立的人格,大概是这个年代女性对自己的最高期待值。
艾玛是个好艺人,不做长残的童星,永远活跃在第一线,她的商业价值如复利一般增长。
贝儿作为迪士尼历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女性角色,找艾玛来演,是个政治商业双重正确的选择。
但艾玛不是个好演员,从哈利波特至今,演技丝毫无长进。
机智的网友早就发现了女神的演技和她的名气严重不匹配,在最接地气的电影奖——某届豆瓣电影鑫像奖“豆渣单元”中,艾玛·沃森凭《珠光宝气》被评为最渣外语女演员。
娱乐圈的好人格,真的不代表好演技。
贰女演员,还是女明星《唐顿庄园》有句台词:站在道德高地,你不冷吗?
走下道德高地理智地说,做女明星,还是女演员,其实不过是不一样的路。
在这个时代,贝儿这个角色也只能艾玛来演,她不需要为这部片子贡献演技,她带来的本来就是演技之外的附加值。
相差26年的两个贝儿,就应该不同。
以物易物,是人类得以走到今天的规则。
就像小美人鱼要用声音换来与爱人一见,绝世颜值和少年成名,也许真要用努力演戏的心去换。
而资历平平,或许才有做一枚演员的时间精力,以及决心。
所以同样叫艾玛,另外两个就不太一样。
千禧年刚过,艾玛·沃森刚出演《哈利波特》系列的时候,艾玛·汤普森也参演了哈利波特,演了魔法学校的一位老师。
只是这时的她,已拿过奥斯卡影后和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慢慢的,她只是一个英式电影的配角,不再是古典英剧的女主,不再是李安版《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姐。
但她的每个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BJ单身日记3》里的医生。
另一个艾玛·斯通,那会儿还在好莱坞跑龙套,她还要再过10年才能靠一个荡妇的角色,拿到金球奖影后的提名,还要再等15年才能凭《鸟人》大放异彩。
2017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艾玛·汤普森演了《美女与野兽》里的茶壶太太,艾玛·斯通凭《爱乐之城》拿下奥斯卡影后。
艾玛·沃森幸好拒绝了《爱乐之城》,否则这部片子就无法如此震慑人心。
艾玛·斯通也演不了《美女与野兽》,不然这片也没有如今的票房成绩。
就像,白浅必须找杨幂演,芈八子还得是宁静来扮。
像艾玛·沃森这样的女明星注定是矛盾的,名声让她在哪里都是女主,但自身又撑不起一部戏。
她需要制造热点来维持名声,留给磨炼演技的时间便也所剩无几。
所以她并不知道,相差26年的两个贝儿,不是从娇羞野丫头变成女金刚的成长。
时代需要女性变得强势,但并不意味着抹去第二性的种种小情绪,不意味着把海报拍成穿公主裙的女特工。
前两天看吴晓波频道,他发了一篇题为《学区值钱而学历不值钱,是学区错了还是学历错了》的文章,应对那个 “买什么学区房,考上清华北大也买不起房子” 的段子。
他研究出了一个数据:高学历的人,成为富豪的几率是没有高学历者的60倍。
那同理,面对 “不需要演好戏也能当明星” 的论点,也可以这么去反驳:认真演戏的人,他作为演员的持久度,地位的稳固程度,也许也是不好好演戏者的几十倍。
上帝是公平的,给你颜值,就让你少奋斗十年。
但上帝真正的公平在于,不给你颜值的情况下,给你做好一件事的机会,让你生命的深度,又多十分。
这才是以物易物的终极法则。
@米字橙只说英剧 不止英剧没有傲慢偏见 唯有真爱至上
我看了一圈评论,感觉被深深的颠覆了...就我自己来说吧,我觉得真的很棒。
艾玛很美,场景很壕,特效很棒...但是我来这里一看长评短评,基本都是骂艾玛的、骂导演浪费大表哥颜值的、骂基本没有改编的..很无力,我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观影感受,众口各词,但是我真的觉得很失望——很少有影评夸这部电影。
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很难过。
我觉得这个电影,还原度高就是好看的其中一点(我自己来说)。
看到以前的回忆被拍成这么真实、美丽的东西,我很感动。
怀着这样的心情来看评论,没想到你们都这么不喜欢这部电影...怎么讲呢,我觉得有些评论真的太恶毒了,可能是我个人主观,但不管怎么来看,我都不觉得艾玛的演技尴尬或者说还留着赫敏的影子。
在她的一举一动中我看到的都只是贝尔啊,不管是在哪个场景也好,都是贝尔,哪里来的赫敏的影子啊?
又重新看了看,有说她脸僵的,有说感情处理非常粗糙的,有说构图不好的...真的看得哭了,我真的找不到话来增加我的说服力,但是整部电影看下来,没有一幕让我尴尬,我觉得这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片子...就这么多了,也不怕被人喷,但是以后有看了什么喜爱的电影,我尽量不会来豆瓣了... 肯定会有人讲“爱来不来”“玻璃心”之类的话,可是我觉得有的评论真的很不留情面,批斗的一无是处,看完这些真的很绝望。
1. 艾玛沃森为了演这部片子《美女与野兽》,她推掉了《爱乐之城》。
然后艾玛斯通就去演了《爱乐之城》,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艾玛·斯通成了奥斯卡影后。
2. 其实瑞安·高斯林是要去演片中的野兽的,他拒绝了这个邀请。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他也去了《爱乐之城》。
收货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题名。
3. 迪士尼本来是想让艾玛·沃森去演《灰姑凉》的电影版的。
4. 非常巧的事,艾玛沃森,和卢克·伊万斯的生日都是4月15号。
5. 迪士尼其实也考虑过让莉莉·柯林斯去演片中“美女”(贝儿)这个角色的。
6. 电影是在法国拍摄的。
而且艾玛·沃森也是在法国出生的。
7. 电影于2015年的8月27号拍摄完成。
距离上映时间还有超过18个月的时间。
8. 艾伦·曼肯 (Alan Menkan)曾为《美女与野兽》(1991)谱曲,现在归来,重新为这部真人版《美女与野兽》谱曲。
他为这部电影重新录了原曲,也和蒂姆·赖斯一起为本片谱写了一些新曲。
注:1991年版的《美女与野兽》是一部由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
9. 在迪士尼宣布宣艾玛·沃森将会扮演“美女”贝儿之后,佩琪·欧哈拉(贝儿的原配音演员《美女与野兽》1991版)和苏珊·伊根(百老汇表演“美女”贝儿的演员)表达了她们对艾玛沃森的支持和赞许。
10. 伊恩·麦克莱恩曾拒绝了为《美女与野兽》(1991)中的葛士华配音。
现在他在本片中扮演的恰恰是葛士华。
注:伊恩·麦克莱恩就是饰演万磁王的演员。
11. 据迪士尼报道,《美女与野兽》的第一个预告片,在24小时内观看的次数是91800000次。
这使得《美女与野兽》的先行预告片成为历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预告片。
它打破了由预告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保持的88000000次的观看记录,当然《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也是迪士尼出品的。
恩,还有很多。
有时间就翻。
从imdb翻译的哦。
哈哈。
下面是我翻译的关于一些电影的幕后故事。
寡姐的攻壳机动队,你不知道的事
美女与野兽是所有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系列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部,20年前的动画版看了一遍又一遍,很经典,电影版的在还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使电影情节更人性化更合理了,但是某些情节的衔接很生硬。
场景很美,有的画面甚至可以直接截屏做壁纸,歌也好听,王子很帅,虽然出场时间还不足五分钟,但那个回眸可以说是惊艳了电影院的妹子们,野兽的表现也很萌,傲娇但内心柔软的形象是立起来了,总之是一个不错的电影,唯一的不足就是贝儿,或许是因为每个人看法不同,我不太喜欢这个版本贝儿的表现,总给人一种表演没有张力的感觉,无法让观众随着她的情绪波动或哭或笑,让我觉得贝儿其实没有那么喜欢野兽,贝儿和野兽两人的对戏还好,至于贝儿和其他人的对手戏感觉完全是在尬演,尤其是一出场的那段,看着比较尴尬。
一部无功无过的改编电影吧,没有亮点,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两星半。
该片根据迪士尼1991年同名动画电影改编,讲述了少女贝儿为解救父亲而与受诅咒化为野兽的王子朝夕相处,最终用真爱战胜魔法的故事。
小时候真的超爱这部动画片,觉得人物都好漂亮,怪兽虽然是怪兽,却一点都不害怕他。
出了新人版当然要看一下,果然没让我失望,很多这种电影很怕会毁掉原著,但是这一部真的蛮不错。
王子因为一些事情变成了没有爱的怪兽,但其实他的内心是有爱的,只是需要一个人来温暖他。
贝儿用自己的爱和漂亮解开了王子的心结,变回王子的瞬间真的超帅气。
最后一定要夸一夸艾玛的颜值,真的超美。
一共刷了六个版本的《美女与野兽》,突然意识到,即使也换成爱玛石来演,这仍是一个无论怎样拍都不会好的剧本。
下面逐一说明理由。
《美女与野兽》虽然是经典之作,但始终有个因童话题材限制而不成立之处,即从不涉及性吸引的部分。
我特意查了在线词典中对爱情的解释:爱情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能量。
然而从没有任何一个版本对其有过明确的描述。
仅仅在1946年让·谷克多导演的版本,美女见到野兽后晕厥,野兽将美女抱回房间,换上华服,其中隐晦的省略掉可能是性的部分。
2014年文森特·卡索和蕾雅·赛杜的法国版也是在野兽还是人的时候才有一丢丢亲热的戏。
更多的处理方式是,将之描述为两个边缘的、不合群的、被世人所不能理解的人之间的共鸣。
新版美女和野兽看星星看月亮聊罗密欧与朱丽叶;谷克多版野兽以死相逼、后又献上自己的全部宝藏;老版迪士尼最有趣,野兽干脆承认自己不认字,只是家里书多而已,美女爱他是因为温柔、对小动物好。
好吧,你可能就是我妈口中适合结婚的老实人。
《美女与野兽》有个非常好的前提设定,即,学会爱人且让对方爱上他。
这几乎是其它所有提倡一见钟情的童话故事中所没有的。
但让人很失望的是,影片里丝毫没有学习的过程。
仆人献计送玫瑰送宝石,这是讨好并不是爱。
让他重新打扮说话小声,这是有礼貌也不是爱。
剧情转折的关键是野兽为了让美女回家救父还给她自由,称之为舍弃了自己性命的最大的爱,然而这本来就不是真正的囚禁。
反而美女才是学着去爱的。
适应对方的习惯端着盘子喝汤,做出巨大牺牲放弃颜值跟野兽在一起。
女生总是容易用情。
野兽人设的矛盾性也是重大问题。
由于不敢表现杀戮,不可以黑化,不能体现野兽的残暴,野兽除了稍微吼几声吓唬人吓唬狼之外,从来没有兽性大发过。
只是假凶。
即使有几个版本中有死去的鹿或者沾了血的爪子,也从来没有正面的猎杀过程。
但我们可以看到开篇介绍中,王子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刻薄、冷漠、自大、自私,因此才受到诅咒。
没有了被驯化的过程,美女的作用只是把他的外貌改变,那又怎么做到学会爱人呢。
新版《美女与野兽》几乎完全复刻了迪士尼的1991经典版,却多了40多分钟的时长,其原因在于,为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道具加戏。
使劲加戏。
毫无用处的加戏。
-给戏本身加戏。
原版节奏紧凑,歌舞片段都非常节制,基本都是单人歌舞。
新版则是单人低起、众人合唱、载歌载舞、重复副歌、收。
感觉看了一期《我是歌手》。
-给艾玛·沃森加戏。
主角光环使得艾玛·沃森的戏份无故的、无节制的增多。
比如为了强调美的装扮的过程,与配角无用的繁复交流,关于母亲的前传。
甚至野兽第一次在镜中看到美女的样子,也从之前的倔强换成了现在的楚楚可怜。
-给父亲加戏。
不同的版本对父亲的身份做了不同的设定,画家、发明家、商人。
性格也迥异。
新版最失败的地方在于设置了回到风车里,开启关于母亲的回忆。
然而这个设置对之后的情节没有任何影响,父亲甚至连内疚都来不及表示,剧情就狂奔到下一个点。
-给同性恋和黑人加戏。
这段波米老师在节目中说过,即,一个本应作为反二而与反一呼应的角色,却为了特殊身份的考虑,不能做任何错误的举动,导致人设全面崩溃,也让反一更加脸谱化的黑化。
-给马加戏。
动画版本有很多特有的俏皮和拟人想象。
除掉城堡里的物品,人物也经常与动物互动,做表情上的幽默呼应。
在动画中马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但是新版只能被一次次的遛出来,只为证明,这匹马通人性。
如此面面俱到,累不累呢?
-给女巫加戏。
出场的有效信息非常少。
不懂最后野兽变成王子为什么不当场把她打死。
-给花瓣都得加戏。
不得不说,花瓣掉落城堡衰败的设定还不错。
除了剧本改编的乏善可陈,即使有了3D和IMAX版本,新版《美女与野兽》也是视听极其糟糕、美学极端倒退的一个版本。
早在1946年让·谷克多导演的版本中,就尝试在开篇加入场记板,全片歌剧,以手臂当烛台、眼睛可动的雕像,巴洛克式服化道云罗,美女在第一次走进城堡时用了升格+轨道、蜡烛引路,呈现不同于村庄中的梦幻的环境,也预示一个人走入另一个人封闭的内心。
且创造性的用白玫瑰取代红玫瑰。
1978年的捷克版本中,野兽直到第37分钟才向观众展露本来面目,且马上衔接一段风格迥异的梦境,镜头切回,野兽早已经消失。
到第57分钟,美女逐一擦拭相框表面的尘土,野兽一点点显现。
而让美女真正见到野兽,是在全片时长只有83分钟的第70分钟,美女通过镜子看到站在其背后的野兽。
这个版本并没有童话中拟人的物品的过多出现,却选择了偷窥视角,不断以主观移动镜头完成剧情发展。
这一点,也比2014年法国版本的台词“我总觉得有人在偷窥我”不知道高明多少。
重回1991年的经典动画版本,为了表现欢腾喜悦的氛围,其中有大量动画所特有的镜头,比如拱形环摇的地面,俯拍推进式长镜头,对称的、倾斜的构图等。
(新版等出资源我再截图示意拍得多一般吧==)最后,我想回顾一下每个版本中野兽的造型。
几十年了,野兽从来就没有像野兽过。
2017迪士尼版本,我觉得好像马景涛。
2014法国版本,《西游伏牛篇》。
2009澳大利亚版本,小卖店随手买的道具。
1991迪士尼版本,金牛座吉祥物。
1981年捷克版本,雕兄好久不见。
1946年谷克多版本,金角大王。
最后的最后,为什么美女能成为美女呢?
纵观所有的版本,美女除了喝酒喝汤喝水外,从未吃过一口食物。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谷克多告诉你:
将记忆按页翻阅时,大概五六年前开始沉浸在恐怖片的节奏里不可自拔,十二三年前被星爷和英叔的电影迷惑的一惊一乍,十五六年前更是连电影的门槛还未迈进,对那时的记忆甚浅,唯记得有段时间父母常去朋友家打麻将,怕我无聊叔叔家便放碟给我看,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我都老老实实坐在沙发上循环播放。
屁大的孩子被踹一脚能滚十里的年纪尚不知爱情为何物,却已经知道喜欢这个故事。
那是怎样一个小镇,人人认识彼此,早上起来会笑着互相打招呼,美丽的女孩会穿越一个晨曦的阳光走向小镇,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开着芳香的小野花时时微笑,手中的书页崭新如初讲述着有关快乐和幸福的故事。
然后在某一天,自己遇见一个人,生活怦然绽放。
带着甜蜜的忧伤和苦涩,就这样慢慢长大。
就此对童话的印象定格,就此对迪士尼的印象定格。
日后许许多多的童话书都在讲述着有关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有关披荆斩棘跋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和执着,有关稀奇古怪的魔法成为坚贞不渝爱情的考验,有关那个矗立在森林深处却开满玫瑰花的城堡,所有的想象几乎都是为了完美《美女与野兽》里的欢喜。
老妈的纱巾成为仙女摇曳的裙摆,老妈的长裙也变成了与王子约会时的盛装。
虽然一不小心,已在钢筋水泥的陌生世界征途渐远,但我相信,我所走的每一步,都在向着我的王子靠近,没有我的吻,他会一直在柔软舒适的大床上沉睡。
而迪士尼呢?
它是肉肉圆圆的形象,仿佛婴儿的脸颊一按一个小坑般稚嫩可爱;是代表好人一生平安坏人掉进深渊的正义,就像被施了魔法的城堡会在爱情的滋润下重生;是有情人一定可以终成眷属,即便人兽恋也浪漫的脱离了凡尘俗世;是一个做梦的机会,梦里的圆满总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爱情一如贝儿和野兽,爱彼此的品行趣味。
她有点小任性,他会笑着包容;她喜爱读书,他可以陪她阅尽整个世界的视野;他不会温柔不懂绅士,她耐心教导温声柔情;他的古板几乎与世界脱节,她拉着他的手一同面对。
许久以前做过一个梦,梦继续于贝儿和野兽的舞蹈,天空仿佛嘲讽一般出现了许多大字,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城堡瞬间变成了监牢,脚下似乎穿上了充满诱惑的红舞鞋,那舞蹈永不停歇的跳下去。
阳光悄悄的在乌云背后做起了鬼脸,天空被蓝色墨水泼如深渊色,低低的垂视着城堡中的我。
舞蹈还在继续,只是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哭泣,直至哭醒。
贝儿是在小镇人民异样的目光和谈论中出场,她特立独行鲜少与人交际却善良可爱、她美丽大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向往、她穿着蓝色的裙子在暖色调的小镇衬托下清新飞扬,特别是她不断重复的“人们的生活不该就这样”。
这是一个情窦未开的少女对未来的幻想最美好的时刻,她不需要过早知道小林家的豆腐馊了没有,只希望在这茫茫人海寻求到自己的灵魂伴侣。
野兽的名字一直未被提及,虽然有个官方名字叫“亚当”,但他在本片的意义的正是告诉渴望爱情的人们不计外貌真正追求内在美。
卡通化的野兽百变的呆萌也为其增色不少,如今我明白为何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会是《犬夜叉》,它正像是野兽的翻版。
女子的私心莫不希望自己的男人温柔时如毛绒玩具可爱,需要保护时像野兽一样站在自己面前。
我想我像贝儿一样,被某些幻想和固执缠住了,但我也相信,爱情会来给我解开。
虽然我的故事不会在若干年后成为一个古老的传说,但它会是我的奇迹。
因为是经典才会一次次翻拍,时代在进步,翻拍融入新的技术跟生命,这样经典才会延续下去嘛,反正特效实现了我所有幻想中的场景,童话就是要美美美!帅帅帅!
野兽比人类可爱十万倍。
……哄小孩呢这是?!
又臭又长,看的过程中几次想要离场,坚持到最后一刻完全是为了买票钱。结尾的团聚好ridiculous, 谁去给Gaston收尸?屈臣氏小姐长了张显嫩的少女脸,但演技完全负分。
没有意义的翻拍,至少歌唱的好点行么
为什么英美演员唱歌都这么好?连Emma Thompson阿姨和万磁王老先生都能唱,屈臣氏小姐也不错,然后都唱成这样了还能坚守阵地不转型影视歌三栖巨星?让大幂幂和晓明明怎么活?
迪士尼经典之作,音乐动听,舞台唯美。
音乐还是好听的
看得出,屈臣氏小姐和贝儿都是新世相资深用户....
1.全世界都喜欢这样的人设:面冷心热内心孩子气的男主,勇敢上进独立善良的女主。2.追求女文青最好的方法:这一屋子的书都是你的了。3.泪点是男主放女主走,以及最后所有仆人都不再有意识,定格成家具(৹ᵒ̴̶᷄﹏ᵒ̴̶᷅৹) (女主是里面演技最尬的…好喜欢男主呀…
場景服裝還原了美麗,然而還原不了愛情。群戲看得我昏昏欲睡…花了太多篇幅唱歌跳舞,沒有給貝兒和野獸足夠的空間,感情變化顯得跟突兀,最後那句我愛你簡直尷尬,怎麽突然就愛了…前面把你從狼群裏救出來,放你回家救爸爸,你還面無表情呀…兩個主角的情緒表現都不太到位,配角們還出彩一點。
浓浓的英伦风情,改编比预期好。旁边小情侣看到最后就直接吻上了,确实是很花好月圆啊。我又要一人我饮酒醉了。
这片子最赞的就是一群老戏骨的配音和他们配音的物件的动画效果了。。。再加上原封不动的动画歌曲,那么请问,这玩意拍个真人版是为啥!又看不到大表哥真容!摔!
精致的画面和特效,赫敏也漂漂亮亮的挤出了小沟壑,一切都很美好。反正小金人以后有的是机会,沉浸在童话世界里的机会反而不多,弃LLL太正常了。不过,法国王子的城堡里有黑人歌唱家、拉丁裔混血女佣,完全不是剧情需要而出现的G…… 迪斯尼完美展示政治正确在好莱坞的的强大统治地位。
除了真人演技比较差以外基本和动画片一毛一样。屈臣氏小姐看起来不爱读书也不练唱歌跳舞也没有爱上野兽王子,一直走来走去不知道要干嘛。野兽还是可爱的,但是大表哥本人有一种色情狂的气质变回人类之后看起来好不舒服。
在乙女题材泛滥并且设定惊奇的当下重新反省到自己现在口味已经变得那么猎奇了也,还是住魔法城堡有趣啊……
缺乏一种天真的梦幻感。
所有人在金碧辉煌的场景里又唱又跳自嗨到不行,知道我全程冷漠脸吗?
太一般了!什么鬼。完全浪费了大表哥的英伦气质,以及荷尔蒙爆棚的卢克.伊万斯(刚看完他《无人生还》)还有众戏骨伊万·麦克格雷格、伊恩·麦克莱恩、艾玛·汤普森。完全在捧艾玛·沃森,可是真地撑不起角色,只有穿那黄金蓬蓬裙好看。。。故事改编一般,特效和配乐中规中矩,整体很平。只有带儿子看
配角都比主角好玩啊~~感觉配这个角色,艾玛不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