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我爱你

New York,纽约我爱你,我爱纽约,New York, je t'aime

主演:海登·克里斯滕森,娜塔莉·波特曼,奥兰多·布鲁姆,克里斯蒂娜·里奇,李美琪,伊桑·霍克,克里斯·库珀,罗宾·怀特,安东·叶利钦,奥莉薇·瑟尔比,布莱德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俄语,依地语,粤语,法语,闽南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纽约,我爱你》剧照

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1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2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3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4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5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6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13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14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15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16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17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18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19纽约,我爱你 剧照 NO.20

《纽约,我爱你》剧情介绍

纽约,我爱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数不尽的摩天大楼,看不完的车水马龙,这里便是不可思议的纽约。怀揣各种梦想的人们,来自不同地域,处于不同境遇,他们巧遇在街头的小酒馆,邂逅在街角的路灯下,因为好奇而交谈,因为寂寞而吸引,在那个充满巧合的城市,演泽着别样的风情与不同浪漫。 本片由12个小短片混剪而成,是继《巴黎我爱你》之后的第二部“爱情城市”系列电影。十二位导演用自己独特的视角重新造访这座城市,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对于纽约的原创性看法。制片埃曼纽班毕伊表示此系列电影还将继续推出,2010年他们的目标锁定里约热内卢和上海两座城市。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逃狱者没有心跳的少女夺命来电40岁开始破门而入乡愁鲛人传说之人间情海墘新路美女试爆场帕顿·奥斯瓦尔特:尖叫有理种菜女神灰姑娘的故事3白宫风云第五季王牌大保镖人生双行线绅士大盗夫妻之间惜花芷性和死亡101驯龙战怒火12小时我的童年谁做主恶魔之子往事如烟逆风追爱黑色邮差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七季全民战争陈真之困兽犹斗家产

《纽约,我爱你》长篇影评

 1 ) 爱情不是生离死别才感人。

称得上世界范围内最牛逼的几个导演一起创作这么个电影,这几个导演的组合就像纵贯线组合一样,或许是可以说纵贯线像他们一样,总之12个人的思维交汇在一起,创造了不平凡但又平静的都市爱情。

没有生离死别,没有曲折离奇。

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交汇在一起。

陌生人交汇在一起,可能是过客,也可能擦出火花。

似乎爱情就是这样,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这是怎么也阻拦不了的事情。

姜文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国内的演员,对于他的导演作品我也只是浅薄的看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说不出最喜欢里面的那一段,似乎那一段都是那么的动人,男人是调情圣手,女人不是性爱狂人,我喜欢那个画家,我喜欢他那写着故事的眼神,我喜欢穿便装的舒淇,我喜欢那淡淡的一吻,胜过所有蛋逼的誓言。

不需要什么誓言,或许就是一夜情。

那也很美好。

爱情谁也不懂,别跟我说你鸡巴懂了爱情。

回去干自己吧!

或许有时候它就是一个眼神的交互,有时候是一个依靠,有时候是一句我爱你。

或许有时候它什么也不是。

你瞧,这狗屁爱情。

真他妈的够麻烦的。

期待《上海我爱你》。

不会演电影的导演不是好演员。

再见。

 2 ) 小人物有小梦想

1、幸好拿掉了Scarlet Johnson执导的《These Vagabond Shoes》,整体水平甩《巴黎,我爱你》几条街。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巴黎,我爱你》有那么多的扇子?

不能说他们装,只能说我对法国没有爱,对欧洲文艺片缺乏同情,18段故事,亮点寥寥可数,我内心黑暗,感触最深的是张曼玉前夫拍的美国女演员和法国毒品贩子的微妙情素。

相比较而言,《纽约,我爱你》的十个故事没有低于七十分的,有人说画面太华丽,我倒有一种风行水上的感觉。

2、姜文的气质和路数向来与我不合,所以他拍的那个纽约版的《天下无贼》在我看来差不多可以算十个故事中的垫底之作,不过有海灯法师(Hayden Christensen)和花房姑娘助阵,而且连Andy Garcia都会用中文说thank you, fuck, off key,这个冷笑话一点都不闷。

3、同志故事的缺席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巴黎,我爱你》有Gus Van Sant的马海区-爱不需要言语。

作为文化大熔炉的纽约,同志话题应该是绕不过去的。

不过印象中好象听春花提过,现任纽约市长对同志态度不甚友好,作风保守,手段强硬,相比之下,还是LA对同志还有吸引力。

4、买来DVD看第二遍,欣喜之情淡了些。

细细回想,我还就是吃岩井俊二和安东尼•明格拉这一套。

我的top4是:《Camille》(作曲家与导演助理),《炼金术•陌生人》(两段点烟),《紫罗兰之爱》(女歌唱家和残疾侍者)和《海滩》(老年夫妻在结婚纪念日看海)。

5、虽然是废话,我还是要说:舒淇上嘴唇真厚;Ethan Hawk从文艺青年变成了文艺中老年。

6、好电影一定要有好剧本支撑。

老年夫妇看海和点烟的台词写绝了!

7、你知道《海滩》里的两个老戏骨多大吗?

Eli Wallach83岁。

Cloris Leachman93岁!

8、《男保姆》里黑人爸爸的舞跳得真棒,明明白白是力与美的结合,可有人觉得那是卑微的挣扎。

9、《钻石》中印度珠宝商和犹太女经纪人“借发传情”的故事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才瞧出端倪。

看懂这个故事要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还得配合暂停键和退格键:第47街是纽约的钻石大街,这里生活着两个不同的种群,印度裔的珠宝商和犹太裔的珠宝经纪人,因为生意的原因他们经常打交道,各自坚守宗教信仰,又略懂对方的语言;印度素食主义者除了不吃肉类外,也不吃大蒜和洋葱,犹太教则规定不准吃猪肉和虾;哈西德派犹太妇女在新婚前需要剃光头发。

10、在我看来,命题作文很无趣,只要有爱就好,管他是巴黎、纽约还是上海。

 3 ) 纽约,爱上你的欲望和无间

即使《纽约,我爱你》不如之前的《巴黎,我爱你》,我还是认为这是部好片!

12个故事,零零散散,但也很微妙的构造了带有点文艺的大城小爱。

N年前当我还刚刚学会打酱油的时候国内有部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北京人在纽约》,开篇句话很经典:如果你爱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

《纽约,我爱你》,倒像是再一次印证那句话。

我真的发现以后类似于这种大锅饭的电影别在看之前查演员有谁,看的过程中陆陆续续见到熟面孔也会兴奋不已。

娜塔丽·波特曼,奥兰多·布鲁姆,克里斯蒂娜·里奇,希亚·拉博夫,Maggie Q,伊桑·霍克,布莱德利·库珀,舒淇。。。

在这之前没想过会有这么多大牌出现,起初就单纯的认为这部电影就是让12部导演交下课堂作业这么简单,演员就找点2线的或是新人。

这次演员的演技确实让个别导演失色不少。

开场是姜文同学的作业,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起初觉得还可以,但等看完整部电影回头再想想,反而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不过海登·克里斯滕森用英文说的崔健《花房姑娘》歌词还真是个亮点。

我觉得对于姜文而言,他演得比拍的好。

第二个故事有点宗教色彩了(巧合的是《巴黎,我爱你》里面第二个故事也是有关于宗教),波特曼的光头造型很抢镜,另外在《贫民窟百万富翁》里面扮演那个警长的那位哥真的是实力派,发现他跟《2012》里面那个科学家长的还真像啊。

第三个故事是岩井俊二导的,我很喜欢这一节,故事很可爱,重复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爱情模式,却不乏创意。

布鲁姆的房间贴满了漫画《死亡笔记》海报,再加上电脑屏幕上的日本动漫,布鲁姆就成了典型宅男!

再加上最后里奇那张萝莉脸,我只能说:岩二,你太搞了!

第四个故事应该算是有2段,虽然出现在电影的不同时间,但彼此也有联系。

这2段太少儿不宜了,伊桑·霍克宝刀未老啊,10多年前在《爱在黎明破晓前》中的搭讪功夫如今不见半点退减,不同的是,谈话内容越发露骨,早已不是当年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的青涩,现在就连在街边别人借下火点烟都能扯到one night stand,Maggie Q也不是盖的,直接挑明自己就是妓女,并且递上名片,欢迎光临。。。

看来纽约的街边不是随便站的,除非你想有艳遇或者被艳遇。

第五个故事就像现代版的灰姑娘,结局很有意思,到最后才发现灰的却是王子。

奥莉薇·瑟尔比真的是相当相当相当有味道啊第六个故事镜头剪辑很奇怪,还有电车上窗外的Chrysler Building晃的厉害,也晃的恰到好处!

纽约也该如镜头中的那样,浮躁!

第七个故事里面希亚·拉博夫演的太棒了,我一直觉得他很有潜力,不是看过《变形金刚》之后认为,而是他另外一部片子《果岭之争》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第八个片段是波特曼身为编剧和导演,已经很不错了,这段其实挺伤感的,特别是男主角在喷泉那回答2位女士的时候,我觉得那哥们都快哭了。

肤色问题不仅仅是在纽约,全美都存在这个问题,虽然美国是拥有多种族国家,但人们看待这种问题依然取不下心中那副“有色眼镜”。

很多人说没怎么看懂这节,纷纷猜测男主角是那个小女孩的什么人,我就说一句吧:奥巴马的父母就一个是黑人,一个是白人。

白加黑可以是黑,当然也可以是白!

第九个故事就看看舒淇就行了。

剧情老套。

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第十个故事吧,老夫老妻在大街上走着,虽然口中一直在吵架,但彼此守候在对方身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就感觉真爱可以让两人不是在时间里慢慢老去,而是让时间从两人身边疾驰而过。

张爱玲这样说过: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

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第十一个故事很简短,也有那么小小浪漫,估计能感动感动小女生。

最后一个故事很巧,收尾收的很好!!!

没有它电影就真的散了。

很多人说《纽约,我爱你》没能体现完纽约的文化,比如黑人文化,时尚文化都没拍出来。。。

请注意,这不是纪录片!!

谢谢!!

无需有像《纽约黑帮》里面的暴力美学,也无需有《时尚女魔头》里面的普拉达,爱马仕。

还是那句话,心态放平和,多寻找电影中出彩的细节。

 4 ) I love this city

爱上一座城市可能是因为两种不同的原因,一种是因为爱在这座城市生活,一种是因为爱上旅途中的它。

不论是哪一种爱,都是对这座城市的一种解读。

New York,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而充满诱惑。

这里是世界最繁华的地方,是最核心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或许不都是世界的精英,但大多数还是。

电影通过数个小故事,解读这座城市,从各色各样不同的人之中找寻城市的故事,喜欢里面一个人说的话:我喜欢纽约,就是因为他有来自各色各样不同地方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这是座包容的城市,也是座充满奇遇的城市,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想要的物品,想要的爱,想要的工作,想要的生活;你也可以在这里失去很多,失去童真,失去最珍贵的爱,失去心底善良的良知,失去最初的信念……

 5 ) 在城市中互相取暖

繼『巴黎我愛你』之後,另一部以城市為主題的『紐約我愛你』,一樣藉由幾個在城市角落發生的故事,巧妙串連起整座城市的歡喜哀愁。

我喜歡幾款以紅心為背景的海報,無論是眾人的紐約身影,自由女神像火炬上的點綴,或是高聳大樓夜晚的風景,都為原本看來迅速冷漠,高高在上的紐約城,增添了幾許繽紛氣息。

在偌大的城市裡,什麼都可能發生,每一個擦肩而過的瞬間,每一次驚鴻一瞥的偶遇,每一場不在預料中的約會,似乎都在試探著人們的底限,究竟要不要將手上的緣分之線交到另一個人手上?

在眼神交換的剎那,該維持柔軟初心,還是該武裝防備?

沒有標準答案,一切取決於那一瞬間的抉擇。

停下來,結果可能是紅心,也可能是暗影,然而,這世間所有的緣分都需要冒險精神,偶爾脫離一成不變的安全區,換個方式看待習以為常的城市,也換個方式看待始終如一的自己,這何嘗不是件好事!

  電影中的『紐約』像是莫測高深的棒球投手,摸不準它的球路,每一球都是變化球,而站在打擊位置的紐約人,只有在揮棒而出的那一刻才知道該跑向何方,雖然不確定是否能到達最好的位置?

但願意參與其中,願意把每一刻都當成最精采的球去打,人生一定也不會只在原地打轉。

城市裡,每一個孤單煩躁的靈魂,都可能找到傾聽者,在聆聽與被聆聽之間,相互取暖。

常有人說城市疏離冰冷,我卻認為城市本身始終維持恆溫,是人們的感知改變了它的溫度,所以『紐約』究竟冷不冷?

也由紐約人決定。

每一個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都可能在某個時刻產生交集,一句問候,一個善意的舉動,就能讓紐約千變萬化,人的互動產生的溫度,才是紐約之所以令人念念不忘的關鍵。

幾年前曾去過紐約一次,當時對紐約的印象一點都不特別,雖名為時尚之都,卻沒有讓我看到層次分明的時尚感,紐約人身上千篇一律的黑,如同人們臉上如出一轍的冷淡,那是莫名的高傲與慣性的疏離混雜出的優越感,在我看來有些乏味,因為質感未必與清冷畫上等號,不屑改變的背後可能是既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只有那樣最好。

街上總是川流不息的車潮與此起彼落的喇叭聲,不耐的司機,倉皇的行人,提醒你一刻都不能慢,彷彿看到台北常見的畫面,充滿壓迫感,緊掐著我的神經,明明是去度假旅行,卻一點都輕鬆不起來,才待一天,我就想離開。

『紐約我愛你』卻讓我看見了紐約的另一面,不像『欲望城市』流動的情欲,也不似『我的藍莓夜』深沉的憂傷。

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或者說,電影拍出了紐約的溫度,而那溫度與以往對紐約的印象形成強烈對比,紐約人也比記憶中可愛許多。

幾段故事交織出紐約的多種風貌,我特別喜歡電影中的幾個畫面:素未謀面,只在電話中交流的落魄音樂人與老闆助理,當門終於打開的瞬間,女孩拿下蓋在臉上的書,彷彿揭開他想像的面紗,不但對他親切微笑,還願意幫他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磚頭巨著,好讓他專心創作。

女孩不止聲音甜美,更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溫柔,兩人相視而笑的那一刻,我感覺心也被紐約融化了。

能心意相通的人應該有著相近的頻率,所謂相由心生,樣貌不只天生,還加上後天養成的氣質,以及心的溫度。

一個願意傾聽,並體貼他人的女孩,在男孩心裡已有了美麗的輪廓。

原本拒絕畫家幫她素描的東方女孩舒淇,改變心意以後,畫家卻過世了。

她拿著畫家未完成的畫,在女孩空白的眼睛處,貼上自己眼睛的照片,頃刻間,那幅畫突然靈動了起來,畫家的靈感加上女孩的心意,彌補了未完成的遺憾。

只要有心,一切都來得及!

脂肪未施的舒淇有一股淡淡的哀愁,像是有故事的人,即使某一頁令人感傷落淚,還是想翻到下一頁,看看陽光下女孩燦爛的笑顏,那是一種不樣板的美麗,讓人心懷希望,相信只要往前走,仍有無限可能。

  咖啡店內,拿著攝影機的女子和一旁寫作的男子,原本無任何交集,兩人只是偷偷注視對方,之後女子暫時離座,男子竟跑到咖啡店外,拿自己塗鴉的筆記本對著攝影機,這個看似突兀的舉動,忽然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攝影機記錄的是每一刻的變化,而這一刻男子想成為女子鏡頭下的風景,沒有透過言語,那畫面卻充滿了緣分的意謂,或許伊森霍克也不知道為何自己要那樣?

但愛,可能就藏身在這小小的莫名其妙之中。

  電影中有兩個我喜歡的背影畫面:年華老去的法國女歌手回到紐約,住在一個粉絲開設的旅館中,年輕卻行動不便的男服務生,總是用憂鬱的雙眼凝視女歌手,兩人的年齡差距極大,卻有著似曾相識的哀傷,我第一次感覺年老和年輕都是如此寂寞,原來各自的寂寞並不因年齡而有所差距。

直到兩人並肩坐下,一同喝著紅酒,一起凝視窗外,沒有太多言語,背影終於有了暖意。

就像瞬息萬變的紐約,從青春到蒼老,也許始終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寂寞。

我突然想起一段歌詞:『最輝煌時總是最滄桑,最明亮時總是最迷惘,最美麗是總是最淡薄,最繁華時總是最悲涼。

』說的或許就是這種不明所以,但確實存在的感受,讓人總是想逃,最後卻仍不由自主的想靠近,一種近似迷戀的氛圍,一如紐約之於許多人的情懷。

  一對年邁夫妻在紐約街頭漫步,應該說是慢步,老先生根本走不快,途中,兩人犀利的對話呈顯出婚姻生活中對彼此的透徹了解,原來他們已經在一起63年了,看似吵吵鬧鬧,互相嫌棄,然而這當中卻有著年輕夫妻沒有的默契。

每年結婚紀念日,兩人都要走一樣的路,一起去看海,剛才一路喋喋不休的老太太突然溫柔地倚著老先生的肩,像年輕時一樣甜蜜,兩個人的背影看來好溫暖,那種不管你走到哪裡?

我都跟在你身邊的情意,讓我深受感動!

不知道還能在一起多久?

不知道哪一天只剩一個人來看海?

原來能朝夕相依,天天鬥嘴,就是婚姻中最幸福的事。

有伴的感覺,真好!

十一位導演拍出紐約多變的風貌,雖然每個故事皆各自獨立,卻又在不同篇章中巧妙串連,感覺比『巴黎我愛你』更具巧思。

唯一的共通點是,每一個故事紛紛彰顯出紐約深處的情感底蘊:無論是陌生人的相遇,或是與身邊人的相處,都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溫柔在故事中緩緩流動,反應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肢體語言,即便是伊森霍克與MaggieQ調情的情色話語,也在情慾流轉間呈顯出一種介於情與性之間的浪漫。

而最終決定城市風貌的仍是人們的性情,電影中每個看似怪卡的人,都有一種想與人連結的渴望,疏離,或許只是習慣。

換個角度,換個方式,來自世界各地的紐約人,也能將紐約融合成全新樣貌:可以容納一個人孤獨的空間,也給予兩個人互相取暖的可能,這是紐約同時存在的驕傲與溫情,也讓看完電影的我,重新喜歡上這個遙遠卻深具魅力的城市。

我相信,能讓人取暖的城市,一定有難能可貴的美麗,在每一個轉身的片刻,等待與你神奇相遇!

 6 ) 《纽约.我爱你》吃喝拉撒讲纽约

继《巴黎.我爱你》之后,制片人埃曼纽尔.邦比再次召集众多导演联合拍摄了《纽约.我爱你》。

短片集的形式当然不是新鲜的商业噱头,第二部曲需独具匠心,就要找出更加闪亮的靓点,让观众采撷到暗自会心的细节。

不在乎多花哨的映前宣传,依然能引来观众的注意力,跟第一部的成功有关系之外,再谈恐怕依旧是抓住了观者对故事内容的好奇,还有就是霸道的明星号召力。

知道《纽约.我爱你》的时候,想过,作为“爱之城”系列,也许下一站就是北京、新德里。

不对!

要在生活中杂糅物质与精神,上海或孟买可能更合适。

让人这样联想并不难,当影片结束,看到《上海.我爱你》成为第三站,就真的有一丝意料之中的欣喜与期待了。

很容易在“巴黎”与“纽约”的故事中,比较两部影片的整体水平,制作上会有高低之分,但故事内容上各具特色。

我的感悟是,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文化元素与色调,寄托情感的不同溶合方式,结果在回味时,我能脱离之前的印象,感受同样精彩的城市光影了。

我喜欢摆上长桌,应接不暇的风味美食,同样,也喜欢饭盒里包上的鸡蛋、白饭、煎带鱼之类的简单菜肴。

姜文拍摄的那段邂逅中偷钱包的小插曲有点意思,不过更喜欢他放置的那段背景音乐,早知他跟崔健的交情不一般,没想到他会把《花房姑娘》嵌在画面里,最初听上去的一种错觉与疑惑,最后竟然在海登.克里斯滕森重拾照片中找到了汇流的焦点,现在想想这种玄的东西还不赖。

其实,我想说这段故事并没有太多姜文的感觉,反倒是伊万.阿达勒拍摄的那个有关米歇尔俱乐部中米歇尔小姐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王启明(姜文饰)与阿春。

抽烟借火是最自然的搭讪方式,两个同在异乡求生存的外来者,互相吐露着心中的郁闷,无法融入到城市中的格格不入感,让陌生人找到了相互靠近的理由。

看完这一节,我的一厢情愿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这同时也说明了问题,有关爱情与孤独的故事,这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共享着。

喜欢岩井俊二与奥兰多.布鲁姆的搭配,虽然用黄头发蓝眼睛讲述纽约年轻人的故事,但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到岩井俊二的导演风格,躲在“他”看不见“她”的地方注视“他”,有时是信,有时是电话,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声音缓缓地织成了与生活有关的浪漫爱情传说。

娜塔莉.波特曼是我期待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漂亮个性的脸蛋,不需要背景,光看她这个人的举止谈笑就能填满5分钟的胶片格了。

小妮子剃了光头也不难看,唯独有一个镜头,要责怪化妆师,在公园等情郎的时候,假发貌似没戴好,看着有点别扭。

说到具体故事,真是不好一一列举,12位导演自然会呈现12种各色各异的爱情与生活。

伊桑.霍克跟MaggieQ在黑夜的街道上演绎了一段傻小子搭错女人的尴尬。

又是一大串的台词,乞求女人与其共渡浪漫一夜,也向黑夜剖开内心的寂寞与空虚。

布莱德利.库珀的演出任务相对轻松惬意,不需要背长长的句子,只要游走在街道与回忆的幻境中,把观者带入到他的香艳情事里,然后再把观者带出来,最后为女主人公打开出租车门,两人做最后的浪漫长吻就可以了。

有点MV的感觉,而且是叙述故事的,比较考究的MV。

而法国女明星入住旅馆的那部分要诠释落寞与死亡,可以说是十分精致唯美的。

白色婚纱与红色血渍,整齐的实景与飘渺的幻影,那位帅气而忧郁的服务生,掉下窗外的、残疾的身影是画的意境。

至于唐人街的故事,只觉得舒淇看起来挺舒服的,她好像又变好看了一些。

把小孩子拉进来说孤独与责任的故事,不质疑它的真实意图,生活除了爱情也有责任。

小女孩的爸爸练的那个功夫可能是巴西柔术,我是不懂功夫的,所知的全部信息也是来自海十的教导,当然我在这里不会纠结于它的名称。

只想说,听完教育课,犒赏一段优美的表演,这段编排得很人性化。

电影中,最幸运的应该是那个傻傻的小伙子。

娶到洗涤用品店老板的千金,靠得不仅仅是运气,更重要的是颗真诚的心。

安东尼.尤金饰演的这个年轻人在现代可是个香饽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必须用诚心练就,若成了,说不定就有意外的奖品砸到头上。

最后两位老人一路唱响的爱情老歌,这曲是电影最有深度的总结。

三条腿的老爷爷追赶着“越来越年轻”的老奶奶,两个人生气了,又和好了。

面向海面,相互依偎的画面,我想那是婚姻与爱最好的注解。

《纽约.我爱你》,撇开火辣的大都会色彩,我们不说迷醉于夜生活的纽约,这次要讲讲纽约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我想这是整部剧的中心。

所以看完电影,会有一种忽略地域特色,也无所谓的感觉。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全剧虽然用忧郁的色彩掩饰了纽约城张扬的面貌,喧嚣与繁华也经过沉淀彰显凝重,但依然可以捕捉到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第五大道等等标志性的影子。

这样看来,纽约的天空除了飞舞着花花绿绿的美元,地上跑着的还有匆匆忙忙的出租车,这儿也是吃喝拉撒、生活的地方。

生活在此的人,不管怎样,他们心底里一定有个声音,《纽约.我爱你》。

 7 ) 从纽约,我爱你到北京,我爱你

刚看了纽约,我爱你,十几个导演拍的温情小故事的串联,做成纽约这个世界之都的文艺汇演。

黑人白人华人,老年人青年人小孩子,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都在纽约这个微妙的空间中。

不同的导演风格差异很大,表现出来的纽约意象也各不相同,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的书法或者作文大赛,虽然良莠不齐,端地是一盘好菜。

纽约,巴黎,这样的城市总是让人有讲不完的故事,而每个人的故事也不一样。

中国类似的城市也有很多,北京,上海,成都,香港,拉萨,杭州,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性格。

我想起第一次来北京的那个秋天,第一次意识到古都的秋比南方的秋更早更凉,想起第一次走在先农坛的废墟上,想起那个园子里的莺莺燕燕。

每个北京人和对北京有感情的人都可以写一篇北京,我爱你,比如下面我随手涂抹的小故事:1. 小甲是个专门以骗人为生的外地人。

他总是在北航北语一带的人行道上跪坐在地上,用粉笔在自己面前写上编好的悲惨事迹,比如来北京考试没有钱,父母遇车祸无钱治疗,需要车票回家等等。

他的收益很低,没有什么人相信他。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路过,把自己的零花钱都掏出来给他坐车回家。

他回到自己的租住屋里,为今天的好运气欣喜不已。

第二天他又跪在那里,正好看见小姑娘的母亲拖着她边走边训斥她偷了父母的钱。

小姑娘一扭头正好看见小甲,小甲低下了自己的眼睛。

2.王大爷的唯一爱好就是在南锣鼓巷自家院子的门口听戏喝茶。

偶尔路过的小文艺青年会端着相机拍他,他觉得很扰民。

他的儿子失踪了,有一个弱智的孙子。

有一天他发现自家的院子门口用石灰涂上了“拆”的字样,他很愤怒,去街道居委会和其他的老头老太太们联合起来反对。

居委会的头儿告诉了他们每平米的补偿金额高达数万元。

王大爷很高兴,他觉得孙子终于有着落了。

3. 小刚是北京的“蚁族”,与七八个人一起租住在方庄的一套三室一厅里。

他的房间是个6平米的储藏间,没有窗户。

每次打电话回东北老家,他都告诉父母自己混得很好,已经买了房子。

有一天,他母亲来北京看他。

他到了公司,向自己最要好的同事开口,说借房子住几天。

同事很爽快地把钥匙给了他。

小刚到西站接站,接到公司电话说他被裁员了。

他看着手上的钥匙,母亲走出了车站,高兴地向他挥手。

4. 沈非是个画家,住在798。

在798租金还很便宜的时候,他有个不错的空间,吃住工作都在里面,他最大的得意是曾经向美国客人卖出了自己的一幅画,卖了500美金。

他有一个女朋友,是个民办学校的学生,学橱窗设计。

后来798租金涨了,他没有办法再租下去,就到了草场地,后来又到了北皋。

他的画还是卖不出去。

女朋友跟他分手了,嫁了一个外地修车的。

他又回到798,在陶瓷三街的路口甩卖他的画。

5. 乔琪是个女白领,每天开着马3从望京到金宝街上班。

这一天外国元首来访,长安街戒严,东二环特别堵,103.9怎么安慰也没有用。

她着急地按喇叭,结果被后面一车追尾了。

宝马车车主下车,风度翩翩,和颜悦色,乔琪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俩人决定私了,交换了电话号码和保险公司,并约定了一顿晚餐。

车流畅通了,宝马男很有风度地让乔琪先走。

宝马男回到车里,拿出手机,拨了个号码。

“老婆,我不回来吃晚饭了。

”6. 小雨到人艺看《茶馆》,票卖光了,但她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人艺门口等黄牛。

一个老头掏出一张票,问有没有人要。

小雨冲上去,说我要。

老头审视地看了看她,以原价卖给了她。

小雨很高兴,进场之后,发现座位就在老头旁边。

他们攀谈了起来,老头说,这张票是给过去的一个同事买的,可是他生病来不了了。

小雨看着老头,觉得他很眼熟。

戏落幕,小雨发现老头的脸上挂着泪痕。

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了《茶馆》老版演员xxx去世的消息,以及这位演员和昨晚那个老头年轻时候的剧照。

剩下的请大家自行发挥想象……不知道《北京,我爱你》什么时候能拍出来。

*********我是更新的分界线*******************干脆把四年前的《巴黎,我爱你》也看完了,原来这个都市文艺系列的第一部是根据巴黎的分区来拍的,16个导演,每个导演一个区,真真活色生香。

不过巴黎的各区之间差别太大,我们北京除了几个老城区之外就没那么有性格,当然还是朝阳的姑娘海淀的汉(这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纽约是目前离我最近的城市却没去过,巴黎第二远,只待过短短几天,一个人在各区乱跑,当时不觉得,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如海明威说的,人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一次巴黎。

那个美国游客的“巴黎爱上了我”的故事,也正是如我一般的心境。

北京是待了多年的地方,却离我最远,只能在想象中重拾记忆。

前两天写了北京,我爱你的六个故事,本来是乱涂乱画,豆瓣和博客的回复鼓励却不少,大部分说不够温馨。

于是我决心把这些日常生活的点滴写完,并试试看把这些遗珠串成完整的项链。

7. 阿军是转业兵,开得一手好车。

退役之后他不想回家乡,于是到顺峰做了一名代客泊车的服务员。

每天他从地下室步行去上班,请他泊车的大部分是开着自动挡的贵妇,他穿着大一号的酒店制服,没有一个人正眼看他,全都是哼一声,一串钥匙丢在他手里,有时还掉在地上他要去拣。

一天,北京沙尘暴,天都是黄的。

来了一批客人,其中有个姑娘开着Smart,请他泊车。

姑娘穿着美丽却不奢侈,带着口罩。

很有礼貌,钥匙交给他也是轻轻放手里。

阿军很诧异,抬头看姑娘。

泊车时另外一家酒店跟他抢共用车位,阿军拿出当年军车漂移的本事,一个漂亮的180°掉头刷一声停进车位。

客人都看呆了。

姑娘冲他一笑,说,“你有QQ号么?

”阿军听不清。

姑娘摘下口罩,冲他大喊:“你有QQ号吗!

”8. 夏夏是天上人间的小姐,来北京两年了。

这个名字当然不是她本名。

她有一个小本,记着客人的名字和电话。

一天出台,把客人带到东四环的酒店。

客人喝多了,俩人因为嫖资起了争夺。

夏夏狂怒中随手抄起花瓶,把客人砸昏了过去,头破血流。

夏夏清醒过来,不敢去碰他,生怕他死了。

夏夏指甲涂满虹蔻丹的手拿出小本,发着抖给本子上比较相熟的客人打电话。

凌晨五点,没有一个电话是通的,不是关机就是空号,或者不在服务区。

夏夏愣愣地走出酒店,天亮了,映着街上上班行人的自行车和羽绒服。

夏夏看着北京初升的太阳。

9. 叶子刚从外地来北京上大学,夏天的傍晚去五道口逛逛。

她把自行车停在雕光门口,上了二楼。

雕光人满为患,服务员问她能不能和别人合用一张四人桌。

桌上是个亚洲男生,尝试跟她沟通却发现男生不会说中文。

叶子的英文是中国人典型的哑巴英文,只好拿起雕光的留言本,边比划边写。

原来英语也不是男生的母语,他应该是中亚人,在北语念语言。

两人结结巴巴地交流,昏暗的台灯映出他们的笑容。

他们并肩走出雕光。

10. 刘大妈从外地来看儿子儿媳,他们住在天通苑。

白天儿子儿媳都上班,刘大妈倍感寂寞,只能去家乐福买菜打发时间。

一天家乐福打出“排骨特价一块一斤每人限买一斤”的招牌,队排了好几里地。

她排着队和身边的一位胡大爷聊了起来,发现他也是从外地来看女儿的。

他们发现彼此竟住在一个小区。

他们聊得很高兴,相约第二天一起早起打太极,参加小区的合唱活动。

刘大妈最近高兴了起来,脸上寂寞的神情也没有了。

过了一段时间,胡大爷一天碰见刘大妈,说家乡拆迁,得回去处理事情了。

刘大妈怅然若失。

11. 小虎是密云农民,近年来度假的人增多,他家也开了个农家乐卖虹鳟鱼。

竞争激烈,一个周末客人们逐渐到来,他和邻家的小张为争客人吵得不可开交。

不知怎么的把客人惹着了,客人大骂现在的农民没素质。

小虎和小张立刻结成联盟,把客人骂了个没头没脑。

客人们丢下一句国骂开车走了。

小虎和小张相视一笑,说:“哥们儿,晚上喝酒去?

”12. 冬日。

天安门的傍晚,长安街玉兰灯亮了起来,寒风瑟瑟。

一对外地三线城市打扮的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场闲逛。

女的絮絮叨叨跟儿子说,你看北京多好啊,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北京的大学,留在这里啊。

广场另一角,一对外地打工青年正准备去北京站坐火车回家乡。

男的恨恨地说,北京什么玩意儿啊,再也不回来了,就在家乡种几亩果园,有吃有穿,比北京好多了。

女青年欲言又止,帮他整理衣领。

这一幕被一个手持DV的中年妇女录了下来。

中年妇女开车路过灯火初上的天上人间、长城饭店和Rolling Stone。

中年妇女停车,看见五号线天通苑北站里,人潮汹涌的人群往外挤。

中年妇女跟小雨说,戏看得怎么样啊,怎么没跟叶子一起去。

叶子是中年妇女的外甥女,来看姑姑。

中年妇女回家听老公在饭桌上说,今天单位同事去密云,结果跟农家乐吵一大架。

中年妇女给宝马男打电话,说白律师啊,我家二大爷在南锣鼓巷的房子要拆迁,你看看怎么要补偿合算一些。

中年妇女去798上班的路上,蹲在地上翻看沈非的画。

中年妇女单位的路由器坏了,小刚来修。

中年妇女在798的一个艺术中心,与自己的老板一起看剪好的DV片段。

12段故事,12段北京。

温馨吧温馨吧温馨吧……原文地址:http://www.wangxiaoxin.net

 8 ) 不是每个爱纽约的人都能成为姜文和艾未未的

比起,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可是差远了。

少了那些小情调,只剩下赤裸裸的情欲了。

只是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一年的我,是多么喜欢与热爱摄影机里出现的每一个场景呢?

姜文的花房姑娘,在外国人的嘴里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要知道,在纽约城市的多少个角落,花房姑娘被多少次悄悄的播放过。

娜塔莉的导演技巧还是一般,只是,剧本实在太蹊跷。

不过我喜欢老太太的话, that`s why I like New York , Cause people are from everywhere else.携手在一起的老太太老爷爷多不容易呀。

我看到镜头下的每个角落,从我也身处过的125街到中国城。

不知道姜文在纽约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在纽约的北京人是多,可是不仅仅是北京人。

最后一句,拜托,拜托,各位导演们,不要再让任何一个外国人说中文,或者,广东话了。

“走了,我操,不靠谱。

 9 ) 关于 纽约我爱你

《巴黎,我爱你》的制片人埃曼纽尔·邦比再次召集强大阵容,邀各地明星、导演以短片集的形式,共同书写一封给纽约的情书——《纽约,我爱你》。

日前正式曝光的预告片将这12支短片混剪在一起,纽约风情小露端倪。

这也是对观众眼力的考验,走马观花的众明星看你究竟能数出几位来。

  每个城市都是一首诗,《纽约,我爱你》让“大苹果”纽约退下了它一贯繁忙而不可亲近的面纱,触摸到它内在的柔软触感。

12位导演——包括斯嘉丽·约翰逊、娜塔丽·波特曼、姜文、岩井俊二、因《勇往直前》勇夺金熊奖的费斯·阿金、曾执导《回归》的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季风婚宴》的导演米拉·奈尔等人——每人以5分钟的篇幅,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感受纽约、讲述一个人类共同的话题——“爱”。

  短片演员阵容更是星光耀眼:希亚·拉博夫 、奥兰多·布鲁姆 、克里斯蒂娜·里奇 、伊桑·霍克、娜塔丽·波特曼、凯文·贝肯、舒淇等等,在浪漫而充满诗意的纽约,他们相遇邂逅。

爱情在悄悄发生,寂寞被疏解,语言的隔阂已经不再重要,爱渲染了一切美丽。

  《纽约,我爱你》唯一令人遗憾的是导演安东尼·明格拉的去世,他的好友谢加·凯普尔接手他的故事完成了短片最后的拍摄。

斯嘉丽·约翰逊的导演处女则最为受人瞩目,她用一个孤独外乡人(凯文·贝肯 饰)的视角来感受纽约,黑白色的影像简约而诗意。

  “城市短片”系列下一站将来到中国,主题将是“上海,我爱你”,着实让人惊喜。

  《纽约,我爱你》将于2009年2月13日全美公映。

 10 ) new york,i love you 电影原声

budos band 的“up from south” “TIBWF” “origin of man”崔健的花房姑娘 Radiohead 的 no surprise zhouxuan的tian ya ge nuhila plitmann 的un bouqet des violetlesMr.c the slideman 的cha cha slideMichael Rosa orchestra 的the way you look tonightthe neshoma orchestra的klezmer wedding dance medleySimon & Garfunkel的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 Phoenix --《1901》

《纽约,我爱你》短评

最喜欢两个点烟的故事。

7分钟前
  • 庚金少女
  • 推荐

听说还要拍上海的,这些个小情调。。。真作孽。

12分钟前
  • 小庄
  • 较差

拖拖拉拉看了一天才把12个故事全部看完,第一个就是姜文拍的,反复看了四遍,故事一般,老崔的《花房姑娘》一出来,我还是震了。。。 最喜欢Brett Ratner 导演的那个小正太和女演员的故事。。。非常好玩的故事

17分钟前
  • 刘文二
  • 推荐

老头老太的故事挺有趣的,都是日常的东西,但很真切。

18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故事不错,纽约貌似表现地不够。

22分钟前
  • 树里啦
  • 还行

挺乱的。很明显没有巴黎我爱你那么惊艳。文艺倒是挺文艺的,就是文艺得有点儿无聊了。真的很一般。

23分钟前
  • 肉一
  • 还行

作为小品来看还好,虽然片段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就是剧情都有些刻意,但看看大导小作、各大名角(尤其是Ethan Hawke和那个印度帅哥)还是挺好的。

27分钟前
  • 庄常飞
  • 推荐

脸盲症的末日

29分钟前
  • 夏至花开
  • 较差

上海我爱你 一定要有土方车

34分钟前
  • 想被丧尸咬一口
  • 较差

唉。大家争着表现民族大融合,纽约就这特点么?白瞎

36分钟前
  • KQ9527
  • 较差

有谁全看懂了?咱就不能拍出个能人明白点的电影?同时插入性的,你看看人家真爱至上

41分钟前
  • 大头的小头梦
  • 较差

烂片啊就是大烂片

43分钟前
  • 疯疯🥯
  • 较差

虽然有波特曼,可是还是不如巴黎我爱你好看,城市文化差异,选择的导演类型还是前作更加有艺术味

44分钟前
  • Carf
  • 还行

我最爱一夜情男女见面那段 还有女演员在酒店的 还有还有 老夫妻那对我也爱

47分钟前
  • roro520121
  • 力荐

感觉没有《巴黎,我爱你》那么的让人有感觉…Natalie Portman导演的作品还是很温馨的…还有那个宅男的故事…

49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推荐

姜导好样的!~

54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同样是命题作文,如果说巴黎是一首曲意动人的抒情文艺小诗,每一步都像踏在云上,顺势醉倒在塞纳河的柔波里。那么纽约则是一出小品剧,附以生活化,用它的快节奏叙述自己的特立独行。可惜这部的短片放置的实在是散,哗啦一松手就收不住声,结尾趋于平淡,对纽约爱的还不够啊

55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关于那个老歌唱家的故事,,我怎么觉得那坡脚的侍者是她儿子。。

57分钟前
  • 夏虫
  • 推荐

No surprises出现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我的电话在响 觉得比巴黎我爱你好玩多了 我是那么的不待见法国

1小时前
  • 小肚子✨
  • 推荐

最喜欢紫罗兰那段,是关于梦想的故事。

1小时前
  • 甘露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