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妈妈,外婆在前面一步三回头地走,孙子在后面不情愿地跟;外婆淋雨买鸡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孙子盖被子,下雨了,天凉了,而自己都被雨淋透了。
外婆总是问孙子想吃什么,做一切孙子喜欢的事……一直以来都是外婆问我们要什么,而我们从来没有说要给予什么。
去了集市,外婆过了很久才回来,之前我就猜到外婆是自己走回来的。
看着外婆拄着拐杖,在汽车扬起的尘土中出现时,心又揪了一下……外婆的手势代表着道歉,这是我从chee-lyong救了孙子之后,他跟人家道歉时也用了这个动作。
外婆什么都没有做错,但是孙子不高兴了,她不停的跟他道歉,外婆啊……人心应该淳朴善良,chee-lyong不计前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了孙子。
最爱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最忽视的人。
他们不在意我们的回报,从来不计较我们对他们的伤害。
这部片子让我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它不仅让我感动,引发我的思考,并且我觉得它很独特。
从头至尾,情节都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心里却是有很多颗雨点打在上面,激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回家的路也许是陡峭的,也许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但是这一段路每天都被老人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什么时候,我们能自己去亲自走一走,量一量?
老人需要我们的关心注意,需要我们的理解支持。
祝全天下所有的外婆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讲述的是不会说话的外婆和外孙相宇之间的故事。
男孩相宇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
妈妈为了工作方便,把小相宇送到外婆家小住。
颠簸的山路,拥挤的公交车,土气的大妈大叔们叽叽喳喳地讨论鸡鸭和白菜……相宇不停地问妈妈:“她聋吗?
她能说话吗?
她可怕吗?
”
现实如他所料——77岁的外婆又老又脏,脸皱得像核桃一样;她的背驮着,几乎成了九十度;最重要的是,她不会说话。
他看到外貌衰老而丑陋,动作迟缓,没见过世面什么都不懂,而且还哑巴的外婆就感到阵阵厌恶。
成佑拒绝叫外婆。
妈妈和外婆在屋里说话,相宇在屋檐下对着外婆仅有的一双破皮鞋撒尿。
进了屋,外婆想要摸摸他,他远远地躲开,说:“她脏。
”
在送走妈妈坐车之后,外婆想要拉着相宇的手一起回家,却被相宇非常嫌弃的拨开,嘴里还骂着“迟钝”,还作势要打她,外婆没有理他,默默地比着手势,让相宇和她回家,相宇又在背后骂着“啥哑巴”,可是外婆却善意地转过身,对他招手,因为怕相宇找不到回家的路。
破旧的房间,四处都是蜘蛛网,仅有的一台电视还是坏掉的,这让长期在城市生活的相宇非常不习惯。
外婆拿出不知道珍藏了多久的零食想要哄相宇开心,然后相宇却对外婆丝毫不理睬,自顾自的玩着手中的游戏机。
乡下的生活实在无聊,相宇又找出了自己的旱冰鞋,于是相宇将溜冰的场所选择到了房间内。
到了晚上,相宇依然在玩游戏机,外婆用扫帚轻轻地将相宇溜冰留下的尘土扫去。
和相宇待的时间长了,这也让外婆萌发了自己的童心,趁着相宇午睡的时候,玩起了相宇的积木。
晚上相宇去大便,相宇不敢自己一个人去,即厌恶外婆在旁边看着自己,又不敢自己一个人独自呆在外面。
他即无礼地对外婆说你看什么看,又用比较弱小的语气说你要去哪儿。
而外婆则没有任何怨言地坐在成佑旁边。
外婆老眼昏花无法把线穿到针里,向相宇求助。
相宇先是假装玩游戏机没看见,在外婆多番请求之后,才皱着眉帮忙。
第二天因为游戏机没电,他缠着外婆给他钱买电池,可外婆没有钱,只能给他看看自己空空如也的钱袋,比划着给相宇道歉。
他竟然用力把外婆推倒在地。
相宇翻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都一无所获,气得他踹碎了外婆反复擦拭干净的陶罐,扔掉了外婆唯一的鞋子。
去挑水的外婆只好光着脚走在山路上。
在外婆熟睡的时候,相宇在偷走了外婆的发簪然后跑到镇子里想去卖钱然后换取游戏机电池,但是他寻找了很久,在这个落后的镇子里根本不可能有他游戏机里面用的那种小型电池,外婆醒来发现簪子丢了,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后不得不用汤匙固定头发,在找不到外婆,相宇无助的哭泣,随后被一位老大爷送到回外婆家必经的那条山路,成佑站在路边,偷了簪子的的成佑不好意思回家,外婆拄着拐杖,着急得到处找他,他走在前面,不时回望跟在身后的外婆。
新晾完衣服,然后刚才还晴空万里立刻就开始下起了倾盆大雨,睡在阳台的相宇在等待外婆收衣服无果,而且雨又越下越大的情况下,愤愤地自己跑到雨中收衣服。
他先是只收了自己的三件,然后犹豫了一下,又跑回去收回了外婆的两件衣服。
随后雨就停了。
相宇在晾衣服的时候,努力回忆,一次一次调换位置,希望将衣服晾回原来的位置,不希望被外婆看出来他收过衣服。
外婆询问相宇爱吃什么,相宇在乡下待了很久,想吃肯德基,外婆听不明白,于是他学公鸡的样子给外婆看。
外婆自以为领会了相宇的意思,外婆拿粮食去换了一只鸡,回家的时候下起了大雨,依然是在那条回家必经的蜿蜒山间小路上,外婆淋在大雨中,手里紧紧攥着换回来的一只活鸡。
而一进家门,外婆的第一件事不是给自己换下湿淋淋的衣服,而是去给正在午睡的成佑盖上被子,防止他着凉。
炖好之后撕下鸡腿给成佑,却被成佑嫌弃,他打翻了米饭的饭碗,外婆从地上把撒落的米饭重新装回碗里,然后把一粒一粒散碎的米粒放到自己嘴里,不浪费哪怕一丁点米。
半夜相宇饿了,虽然表面上不满意,但还是把鸡吃了。
第二天,由于冒雨去卖草药买鸡的外婆生病了,早上一直没有起床,相宇开始主动照顾外婆,他给外婆收拾午餐,将家里所有的被子都该到了外婆身上,并把偷走的银簪子重新插回了外婆的头发上。
这天,外婆带着相宇拿着自己种的蔬菜和草药到镇上去卖,他躲在墙角,看到外婆赚钱的辛苦。
外婆不能像其他生意人那样叫卖,只能用手势来招呼过往的行人。
而卖的钱,给相宇买了一双鞋,还带着相宇去餐馆里吃了一碗许久没有吃过的炸酱面,而外婆却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相宇吃,自己只是喝了一杯水。
在随后路过电池专卖店的时候,成佑驻足一会儿,坚定地摇摇头,走开了。
到车站坐车的时候,司机对外婆说,街对面的老人向她问好,由于膝盖受伤,并不能出来和外婆见面,于是外婆便问相宇想吃什么,相宇看到了其它孩子在吃巧克力饼干,于是外婆便捡起了包装纸。
来到了对面老人开的小卖部,看起来二人应该早已认识,并且关系非常好,在坐了一会儿之后,外婆说要给相宇买巧克力饼干,可是老人却怎么都不收钱。
相宇为了能留给女孩海妍更好的印象,而在外婆回到车上的时候,相宇接过了外婆递过来的巧克力饼干,然后却说要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回去,让外婆坐下一班车自己回去。
在相宇到家之后,等了许久都没有见外婆回来,于是到下车的地方等外婆,等了很久之后,才看到外婆佝偻着背慢慢走来。
外婆舍不得花钱,是从镇上一直走着回来的,这让相宇感到非常过意不去,连忙上前接过外婆手中的包袱,还将剩下的一个巧克力饼放进外婆的包袱里。
相宇喜欢上了村里的一个小女孩,但是想要泡妞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看到自己已经很长的头发,于是让外婆帮他剪头发,然而在看到外婆给他剪成锅盖头之后,相宇又非常生气。
相宇将自己的所有玩具全部收集起来,去镇上换了一个布娃娃,准备送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可是在回去的路上又开始调皮,将自己摔了一个大跟头。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相宇一瘸一拐往家里走的时候,一头牛又从身后追了上来,好在被小伙伴及时相救。
在路上,相宇拿出游戏机,却发现里面还放着钱,这是外婆偷偷放好给相宇买电池的钱。
在见到外婆那一瞬间,相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痛哭起来。
而外婆递给了相宇一封信,相宇明白,他要回城里了。
晚上的时候,相宇教外婆写字,因为外婆不会说话,不能打电话,如果想相宇了,只能给相宇写信。
可是外婆年纪太大,根本学不会写字,于是相宇哭着说出了这样的话:“外婆,如果你病了,就发一个空信封,我就会知道是你,我会尽快来,好吗?
”
因为相宇知道,这一走,可能就永远再也见不到了!
外婆也控制不住,偷偷抹了抹眼泪。
在要走的头一天晚上,相宇为外婆穿了许多针,他害怕在他走了之后,外婆再也不能穿上针,而这是他唯一能为外婆做的事情。
第二天,妈妈来了,在等车的时候,外婆只是静静地看着相宇,而相宇也木讷的站在一旁,没有任何的言语,用妈妈的话来说,相宇害羞了。
临上车之前,相宇递给外婆一张他最喜欢的明信片。
外婆一直在瞧着车窗,但是相宇还是无动于衷,一直到车发动,相宇才跑到车后窗,做着外婆经常做的动作,用手在自己的胸前画着圈,这个动作表达的意思应该有很多,比如“我爱你”,“我会想你的”,“你要注意身体”等等。
在影片的最后,奶奶反复看着相宇留给她的画册,然后默默地拄着拐杖,回到了自己的破旧的家。
下午看了《外婆的家》,电影最后字幕上有一行字是“献给天下所有的外婆”。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妈妈因为生活艰难,将儿子送回外婆家过暑假。
而这个年轻的妈妈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自己山里的家。
外婆不能说话,弯腰驼背,拄着拐棍走在山路上。
两个月的时间,外孙对外婆的感情由拒绝到接近,到依依不舍,所有情愫在细节中蕴藏。
汽车慢慢开走了,外孙跑到车的后窗跟自己的外婆招手,而外婆踽踽而行返回家中,外孙留下的卡片,背后幼稚的图画和文字,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我没有足够的能力评论这部电影,只是想到了自己的外婆和许多往事。
和许多朋友不一样,我祖父辈的亲人大部分都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那一辈的亲人,我只见过外婆,而她如今也还活着,即使身体大不如前,但每次返家,第一个想见的还是她。
这种习惯大概出来上高中的时候就养成了,每次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外婆家。
那是十年前了吧,她的身体比现在好很多,每次都是跟我讲许多家长里短。
外婆姊妹九个,排行老四,我有三个姨姥姥,五个舅姥姥。
然后表舅表姨加起来大约有二十几个,人多事杂,说起来就停不下来。
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婆家度过。
父亲这边没有老人照顾我,母亲是长女,我是外婆那边儿最大的小孩,所以表弟表妹们出生之前我是独享一家人的关照的。
我还记得小舅结婚的时候,小舅长我十四岁,他结婚的时候我已经上一年级了。
他结婚前夜,母亲、表姨都在张罗着帮忙,晚饭时候,外婆坚持要把养了很多年的那只鹅宰掉,说是要感谢这些帮忙的亲戚朋友。
那只鹅不是纯白色的,翅膀上都大片的黑灰色羽毛,除了下蛋,还会看家,一直是外婆钟爱的。
平时的鹅蛋也大部分给我吃了,她自己却舍不得。
那个时侯电视机还没有电视机。
五舅老爷家买了彩电,外婆每天晚饭后去他家看电视剧,印象最深的是《渴望》。
外婆家到五舅老爷家也就一百多米的路,一个窄窄的小巷子,路过四户人家的大门就到了。
五舅老爷跟邻居在正屋打麻将,五舅姥姥跟姥姥还有三舅姥姥在里屋看电视。
经常是他们看着,我就睡着了。
然后看完电视剧,外婆就背我回家,月亮好的时候,外婆手电筒都不用,我现在还能想起月光投下来,路边的树枝在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冬天的时候天黑的早,学校离外婆家比我自己家近,我就一直住在外婆家。
特别是考初中前期,学校了添加了晚自习,每天外婆给我留门。
因为外婆邻居有个同学跟我同路,都是他看我进门再回自己的家。
他只大我三岁,却大我一辈,我管他叫舅舅。
表弟小我三岁,后来也到外婆家住。
我们三个睡一个炕,我在最里面,表弟在中间。
还是升学前夕,母亲说要给我加营养,买了很多鸡蛋给外婆,说一起吃。
每天早上表弟还没有醒的时候,外婆就会先把我叫醒,让我吃完鸡蛋再跟表弟一起吃正常的早饭。
那个时侯还不明白,后来才大约知道,外婆对于子女看的都很公平,不想谁沾了谁的光,尽管现在看来这是好小的一件事。
上大学走的时候,外婆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一双袜子给我,说:“这是你小舅结婚的时候我买的。
”想想那个时候,小舅结婚已经十年过去,姥姥还放着一双袜子给我。
那种袜子如今很难买到了,质量很好也很舒服,大学的时候晾在外面,不知道是不是被风吹走了,现在想想还有点遗憾。
大二暑假回家,发现表弟被传销组织骗走了。
全家集合在一起想办法,外婆在一边本来只是难过,可突然之间就哭起来。
我跑过去安慰,她总是往坏的方面想,猜是不是表弟被人杀了之类。
我赶紧电话广州的同学,大舅和舅妈日夜兼程过去,万般巧合把表弟弄了回来。
外婆这才放心。
那是我第一次见外婆掉眼泪。
算是家族病史吧,外婆有高血压,胃里也不太好。
每年冬天血脂稠的时候都需要打吊瓶冲血管。
去年买了一台血压仪给她,可以随时在家自己测量血压的那种。
后来听妈妈说,她会叫邻居过去都一起用,还很骄傲地说是外甥买的之类的话。
我一直都觉得外婆做的馒头和粥是最好吃的,到现在都是。
去年十一,二姨姥姥身体不适,我蹬三轮车带姥姥去看她的姐姐。
路上我买了牛奶和水果,外婆却坚持在一个食品店停下,买了一些点心和麻花,说,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我知道姥姥的脾气,这也不是跟我见外。
两个老人家见面也没有什么喜悦或者惊奇,只是那么平淡地说话,各自的子女、儿媳、孙辈,还有共同认识的人里面谁又没了之类。
临分别的时候,外婆对二姨姥姥说过段时间我再来看你。
可是我知道,要是母亲或者舅舅们不送姥姥过来,她自己已经不能走这么远的路了,即使那只是骑车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
我们长大了,外婆也老了。
所以,电影中的外婆跟那个开杂货铺的朋友说话的时候,另一位老人“死之前再见一面”的说法,让我很动容,这才是生命的大智慧吧。
电影中的外婆拿了母亲带过来的补品去看另一位独居的老人,那位老人也感叹,我没事,就是老了。
他们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生命的尊重,是我这一辈子都要去学习的。
我很庆幸我有自己的外婆,每半个月都会跟她打电话——即使每次她都怕我花太多的电话费而匆匆挂机——有她在,我的心里就很踏实。
我从来不敢想,要是哪一天外婆没了,我们这些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她还在等着我带一个姑娘回去,给她生一个重外孙,可是,这真的可能要让她失望了。
刚刚在明珠台看了这部戏,好像有魔力一样,一开始看的一分钟里,我的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
我没有从头开始看,切入点正好看到小男孩拒绝外婆水煮鸡腿那个情节。
哭得一塌糊涂。
于是,眼泪和抽泣陪伴我走到了字幕出现的一刻。
很感动,好像很久没看过那么感动的电影了吧。
我跟大头说,我一定看不下去的,因为不忍心看,明知道自己会很丢脸地号啕大哭,可是,我还是希望看到孙子能够明白外婆的无怨付出,而深感惭愧,于是我强忍泪水,一直坚持到最后。
导演选角的功力真是令人折服,如果外婆的角色是一个健康而且又点像传统韩剧里那些唠叨而且带有刻薄嘴脸的老太太,估计就没有这样的催泪弹效果了。
她总是卷缩着身子,身形并不是嶙峋类的,也正因为她这个身形,更凸现她亲切的形象。
白到有点发银的头发散乱地飘在农村灰尘夹杂的空气里,有点迷蒙的眼神,是经历了很多,看破了很多,还是从未经历太多,未被污染的淳朴心情?
我偏向后者的思考角度,在那个没有太多物质诱惑的小乡下,婆婆从出生到老去,用了整整八十多年的时间,对着同一个环境,同一种人,她的世界里,可能没有太多纷扰,却更显珍贵。
我还未老,不能彻底了解老人家的心情,面对这么一个无礼的小孙子,她显然并没有考虑过太多,即使被唤作“白痴”,她也不觉得是什么侮辱,因为她的世界里,只有亲情,只有亲人。
这么样的婆婆,我实在是打从心底里喜欢,不是因为她外表可怜,也不是因为同情,更不是替她不值,只是喜欢,喜欢她的重情。
说太多外婆了,忽略了小孙子,他的表演也是很到位的,我从头到尾就不感觉他可恶,因为我们身边不就是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吗?
回想起来,我自己小时候,也是那样的横蛮着。
我甚至觉得很多都市的孩子,是不可能像小男孩一样,最后还懂得教外婆写信,还懂得给外婆盖被子,我甚至认为,那只是导演一厢情愿地把这个小霸王的世界美化了。
曾经有人痛恨那些一take过,没有删减的长镜头,影片的最后,一直把外婆从山脚下陡峭石头路一磕一磕驻着拐杖走回家的情景,用了一个电影学院学生惯用的长镜头表现出来,我也曾经不喜欢这种所谓的偷懒模式,可是,当我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到,很多影片的深刻含义,并不是用什么technique就可以分析清楚的,我们的感情,才是带动所有影片感情回旋的重要枢纽。
我只是记得,我希望那个镜头不要停止,就好像,我们对亲人付出的爱一样,不可以停止。
就是那么一幕,我知道了把爱带回家,深藏心坎的珍贵。
我又写了一篇不像影评的影评,被感情左右的人,是永远无法理性分析一切的。
我亲爱的外婆,我爱你!
在电脑特技和暴力横行的电影市场里,关于外婆的故事可以算是一种另类,并且有点像童话故事。
但是,在电影里童话是可以存在的。
《爱,回家》这部片子娓娓讲述平凡、朴素、单纯的生活,没有虚构的痕迹,同时也不陷入幼稚的煽情,它奉献的是爽朗的笑声和温馨的感动,这就是该片所追求的效果。
李贞香导演意在拍摄能充分体现生命意义的电影。
该片仅88分钟,故事简单,不太多的对白,却令人感动。
其实,观众亦预知男孩最后必然被外婆感化,但导演拍得毫不煽情,亦不大放催泪弹,反而拍出真实的细节感,如做家乡鸡、等巴士、剪头发、穿针线等朴素的情节,让新时代的都市人看到刻苦的纯朴、真情,实在令不少观众感动。
九十分鐘的戲內對白不夠百句,場景亦只得數個地方,但沒有冷場。
鄉間的婆婆已老得不能說話,但仍然費盡心思來討好她的城市小霸王孫兒。
這位城市小霸王真是頑皮,對著七十多歲的婆婆也要作弄,但婆婆還是百般遷就,深愛著他。
《愛.回家》的節奏比較慢,但又不會另人覺得沉悶,看完後還令人有「唔夠喉」的感覺。
全片只得八十多分鐘,如果導演能在片末加多點筆墨、詳細點來說離別那幕會更好。
這片導演李廷香是韓國少有的女性導演,她的第一部片是《愛情倒後鏡》,愛看韓片的朋友相信已看過了,而《愛.回家》是她的第二部電影。
《愛.回家》在韓國非常受歡迎,更在韓國大鐘獎連奪數個大獎和被譽為韓國一百大經典的第二位,票房到現時仍是2002年之冠。
而這片最令多人談論的地方,亦是導演最厲害的地方,便是婆婆這個角色在戲內一句對白也沒有,但仍然能令觀眾印象深刻,尤其是她用手在胸前打圈那個動作。
筆者在網上看見不少戲迷在談論這個動作的意思,有人說是「對不起」的意思,但筆者反而覺得應該是「我愛你」或「我想念你」的意思,你又有何看法呢?
http://www.yiklung.net/blog/archives/2002/10/15/66/
又重温了这部电影,依然感动地泪流满面。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年纪大了不能说话的外婆,一个暑假寄养在乡村外婆家的城市小男孩,各种温馨的,催泪的调皮捣蛋的场景,让我对这部电影印象很深。
电影中有一段是小孩子要吃零食,要吃肯德基,可是乡下根本没有肯德基,外婆不知道小孩子笔划的肯德基是不是自己印象中的土鸡,就下山到城镇上为外孙子买鸡,回来的时候大雨倾盆,外婆连雨具都没有,佝偻着腰一手提着鸡,一手扶着石头上山。
外孙看到外婆做出来的根本不是市场上卖的肯德基的炸鸡,而是水煮的土鸡就开始闹起来了:“我说的是肯德基,不是这个鸡,我要吃肯德基,肯德基!
”说着还把碗扔到了地上,背过身去和外婆怄气。
外婆口不能言,想比划些什么又忍住了,目光看着外孙的后脑勺,眼神里藏了些困窘,愧疚,无奈以及不知所措。
当时在想这小孩子也太不懂事了,外婆这么大年纪了,下山一趟都很不容易,更何况为了外孙想吃一顿鸡,不知花掉了她多少积蓄。
可是,我们小时候又何尝没干过这些伤害老人的事情,嫌弃老人做饭不好吃,做事慢吞吞,同她说话总是讲不清楚,我们也曾埋怨过。
这一幕,特别的有共鸣,小孩子无意间说出的话是最伤人的。
外孙在外婆那里只度过了一个暑假,后来小孩子懂得了老人的心意,慢慢迁就,慢慢适应,有个场景非常感动,老人眼神不好,不能很快穿针引线,外孙就在旁边默默给外婆递穿好线的针,这个场景非常和睦。
分别的时候,外孙教会外婆几行字,说:“外婆你不会打电话,要是你想我,就给我写信。
我看到信就会过来看你。
”外婆点点头一个人缓缓地,沉默地走向一个人的回家之路,背影十分令人想哭。
这是一部好电影,里面外婆的扮演者全程一句话都没有,可是眼神表达了太多内容,非常有戏。
我看到了天底下的外婆对于外孙的关心,疼爱与包容。
我也想起我的外婆了。
高中时候和班上同学看的,今天因为推荐同学,再看了一遍,基本已经忘了高中看的时候的感觉,也许当时在太多同学的面前没哭吧,或者是当时还没能理解这么多。
外婆是08年3月份出车祸死的,当时的我是不知道我外婆走没有走,只是静静的躺在那里,反正现在对当时的记忆也就是泪人一个。
记得小时候外婆有那么一点重男轻女,每次我过生日活着过节都安排的特别丰富,我妈嫌我外婆太惯着我,我小时候的第一辆车是外婆给的,第一个摇摇床也是外婆给的,外婆还去给别人买过熊的皮来给我织成帽子,怕我冬天的时候冻着......记得在我6岁生日的时候,瞒着我妈给我买了一架钢琴(我妈后来给我说,那架钢琴8万块,外婆是省下多少钱给我买的啊),也开启了我的音乐之路。
每次我最想去的就是外婆家,在那里我可以肆无忌惮的玩。
每次我和外婆外公三个人吃饭,外婆可以做一桌子的菜,具体多少我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就是每家人过年的时候请客人的那种“一桌子的菜”还不带重样的,每次外婆笑嘻嘻的看着我吃,特别高兴,我现在都还记得外婆看我吃饭的样子,结果就是每次都是拉了肚子,我妈来接我,无奈的叫我外婆下次少弄一点。
小时候在外婆家都是我最好的童年回忆,小时候也最期待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直到08年的那场车祸带走了外婆,之后再也没有了那种“拉肚子”的待遇,也没有为了一个生日礼物可以提前激动一个月。
小时候外婆就经常给我说“多吃点哈,以后要长的高高帅帅的”如果外婆还在,现在能看见已经长到185的我该有多高兴。
对外婆的爱,不加半点杂质,无论我在哪儿,外婆的爱都是永远不能替代的
很久没有这样哭过了。
也很久没有电影可以这样可以这样打动人。
这个夏天很浮躁。
电脑上疯狂地看一些所谓披上高科技外衣的大片,没有搭子去电影院,就在家里看枪版。
早就下了这部电影,不敢看。
担心自己哭的像个小孩。
坐完火车,又坐汽车,再走不知道有多少拐弯的弯弯的山路,妈妈领着7岁的Sang-woo去外婆家。
作为单身母亲的她为了方便找工作暂时把sang-woo留在那里。
Sang-woo第一次看到的自己的外婆。
他真的不敢相信是自己外婆一个佝偻着身体,很肮脏,满头白发,不能说话,甚至也听不太清的老太婆。
而这样一个老太太多年来一直生活在这个山村,住一间小小的破破木房子,没有床。
只有一双鞋,总是那么几件衣服。
sang-woo一开始就从打心底里的排斥这个老太太。
脏,甚至愚蠢。
住在这样的环境,和这样的外婆生活在一起。
Sang-woo心中是很不痛快,挑三拣四,这不顺眼那不顺心,甚至用恶毒的语言辱骂外婆,也讨厌想玩他玩具的乡村邻居,捉弄一个被牛追的少年,他讨厌周围的一切,他自己一个人玩自己的。
sang-woo有一个游戏机,整天和它作伴,终于游戏机没电了。
他需要电池。
他想外婆要钱,可是外婆没有。
长期生活在山村的外婆只能靠种一些蔬菜,晒一些草干,去集市上换钱。
sang-woo恶骂外婆,甚至偷了外婆的发簪去换电池。
小山村的小卖部没有他需要的纽扣电池。
而且他还迷路了。
在回外婆家的山路上,遇到了来找寻他的外婆,他发现外婆没有发簪只好靠勺子来扎头发。
sang-woo想吃肯德基。
外婆不知道什么是肯德基,以为就是普通的鸡肉。
外婆拿了晒的草干,走老远的山路换鸡。
回来的路上,外婆淋了场大雨。
sang-woo发现做外的鸡肉不是炸鸡,又哭又闹。
sang-woo在乡村开始适应了,他开始和小伙伴一起玩。
一次一个人在土坡,,摔疼了,从口袋里摸出了外婆用彩纸包好游戏机,里面夹着钱。
外婆不知道这个黑色的会发出怪叫小盒子有什么用,只是知道外孙很喜欢。
孩子渐渐懂事,明白外婆对自己良苦用心。
最后,sang-woo要走了。
走的前一天晚上, sang-woo把还所有的针都穿上足够长的线。
他教外婆写“我想你”“我病了”。
他对外婆说:“如果你想我了,就寄一张空白信片过来,我会尽快赶过来看你的。
” 外婆77岁,不能直起腰。
行走需要拄拐杖,只有一双鞋。
在sang-woo因为外婆没钱给他买电池,而扔了她的鞋子作为报复后,就一直光脚走山路。
不懂事的sang-woo很讨厌外婆,外婆倒是事事逆来顺受,面对外孙的歧视与欺负,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他,虽然不能说话,表情也相当木然。
外婆不会说话,面对sang-woo的责骂总是用手在胸口打圈。
开始一直不解这个手势的含义。
后来,看到sang-woo用这个手势向被他捉弄过的少年道歉时,才明白。
我早已泣不成声。
影片结尾。
sang-woo要回去了。
在车站,外婆,妈妈,sang-woo等回去的公车。
外婆想向sang-woo表达些什么,sang-woo扭捏在一旁,不敢搭理外婆。
临走前,sang-woo给了外婆一张卡片,上面画的是他最喜欢的机器人。
车子就要驶动,外婆走到窗边吃力的直起身,然后敲车窗,向和sang-woo告别。
sang-woo不敢看自己的外婆。
也许是内疚,也许是自责,也许更多是不舍。
车子开走了。
外婆也回去了。
sang-woo跑到车厢后面,向外婆一直坐着一个手势。
手臂在胸口划圈。
“外婆,对不起。
” 外婆已经转身走了,看不见sang-woo的道歉了。
最后的画面定格的是,外婆的背影。
苍老的,佝偻的,孤独的,背影。
其实,善良的外婆心里一直都没有责怪过sang-woo。
外婆深知自己这个乡下老太婆被自己的外孙看不起,她处处都在为sang-woo着想。
和天底下每一个外婆一样,sang-woo的外婆疼爱自己的外孙。
去镇上赶集的时候,把卖南瓜的钱给sang-woo买鞋子,下饭馆吃面,自己则在一旁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回家前给孩子买巧克力饼,是用自己晒得草干和杂货店的老奶奶换的。
而自己为了省钱,宁可从乡镇走回山村。
这个就是,外婆。
每一个老人都会有的品质。
勤俭,善良。
哭着看完整部电影的。
因为,我想到了外婆 我的外婆年纪也很大,也是一个人居住。
外婆搬过很多次家。
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居住在天一阁街道的家。
很小的时候很喜欢去外婆家,那个时候,是在一楼,不大,采光也一般,但是很温暖。
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便在那。
外婆不会责骂我。
即使我很调皮。
我喜欢外婆做的菜。
我喜欢外婆腌制的咸下饭。
印象最深的一次。
我和隔壁的小孩一起去附近商店门口捉蚱蜢。
外婆以为我去了公园,她担心我去河边玩耍。
后来,外婆的邻居找到了我。
他们说,你的外婆到处找你,找了好久。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事情。
考完高考,外婆说,去上海那边读书吧。
你姐姐,舅舅都在那。
上海也近的,周末愿意的话还可以回家。
大学去上学。
离开的前一天,我在外婆家。
外婆悄悄塞给我五百块。
“外婆的钱也不多。
这些你留着路上花就作为路餐吧。
” 离开家的时候,并不觉得什么。
可知真正想家的时候却感觉怅然若失,翻开包什么都不缺,只是那一份路餐的钱也就花光了。
除了回忆,我什么都没有了。
最珍贵的回忆。
我明白,其实我不是不愿意离家乡,我只是不舍家乡给我的一些羁绊:童年的羁绊,外婆的家的羁绊,外婆的羁绊。
谁都会骂我笨,谁都会笑我笨。
可外婆就是不会,从来没有过永不会。
我只是我不想那么长时间的离开外婆,我只是不想那么长时间的让外婆挂念。
我只是害怕外婆说:“北方天气冷的,不要着凉啊。
”;我只是害怕外婆说:“一个人在外面要注意身体,吃得好一些。
”我只是害怕外婆说:“好好读书啊。
要为自己争口气!
” 我只是不希望外婆这个年纪了还要为我操心。
对不起,外婆。
在石家庄的时候常常给外婆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的外婆“中气十足”的回答,心里才感到安慰。
电话里外婆会说,放心吧,外婆好着呢。
外婆还等着你赚来钱给外婆花呢 外婆喜欢一个人住。
可是那个老人不愿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我知道,是外婆知道年纪大了不愿意连累自己的子女。
我们知道,我们都知道。
一个人买菜,烧饭。
外婆一个人,乐观,开朗,健康,自导自演的生活。
只是我们不了解外婆的孤独罢了。
可是真的了解了那又怎么样,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家庭,我们也要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奔波的。
如果我们过得不好,那么长辈又怎么会开心的。
Sang-woo并没有说过喜欢外婆的,可是他却不知自己的心早已和这个讨厌的老人系在了一起。
从城里回来,Sang-woo等来好几辆公车都没有等到外婆,外婆是走来的。
sang-woo担心的说:“怎么这么久?
”然后接过了外婆的包袱。
外婆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最后一块巧克力派放进了外婆的包裹里;sang-woo发现外婆在给他包裹的的游戏机里塞了钱,他哭得好难过,为自己不懂事,以及外婆对他的关爱;摔伤后的sang-woo看到了来找他的外婆,他哭得好厉害,外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心疼的caqusang-woo的眼泪,只是心疼的抚摸sang-woo的伤口。
妈妈把Sang-woo接走了。
Sang-woo要回城里了。
Sang-woo通过后车窗看到外婆独自离去的背影。
Sang-woo哭得好伤心。
“外婆,对不起。
” “傻孩子,外婆怎么又会去怪自己的外孙呢?
” 把外婆的陶瓷夜壶踢碎了,外婆就去遥远的茅房解决;把外婆的银簪子偷了,外婆就用勺子来扎头发;把外婆的鞋子扔了,外婆就光着脚走。
傻孩子,外婆真的爱你,不管多么淘气,不管多么的让外婆生气,可是外婆心里,你永远是最让外婆疼爱的孩子。
“外婆再见。。。。
” 车子还是越驶越远了。
外婆也回家了。
外婆的家并不远,就在那头,绕过崎岖的山路,还要再踏过一些不平整的石阶梯。
那间不大,却温暖美好的小屋子。
那就是外婆的家。
寻找适合扮演乡村老祖母的演员曾是剧组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
剧本中的那位老祖母平生没有踏出过山野一步,闭塞却淳朴。
剧组曾经在全国进行海选,却始终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一天,导演李廷香突然预感到,也许他们去到真正的乡野在当地就可以找到那位老祖母。
在这种预感感召下,剧组来到了拍摄现场。
然而,大家又开始争议——到底什么样的老人才是剧本中描绘的形象?
又是神奇的一天,导演李廷香在乡间小路上偶遇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她瞬间确定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老祖母”。
这个平生都没有踏出山野的老人名叫金艺芬。
开始老人表示无论如何都无法胜任,终在导演的一再劝说下同意出演女主角。
令人惊喜的是,金艺芬老人不仅在多番磨合后表演渐入佳境,还在片场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多番帮剧组人员指出穿帮镜头。
由于拍片时刚好赶上农收时节,为了保证金艺芬老人的拍片进度,剧组人员主动下地帮老人收割。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大家的感情亲如家人。
当影片杀青,剧组准备离开乡野时,金艺芬老人显得依依不舍。
李廷香导演表示,“其实我们的到来‘破坏’了老人原本平静如水的生活,现在老人已经适应了和大家相濡以沫的热闹生活,我们却要离开了,这是蛮残忍的一件事。
” 热情的群众演员 除了饰演祖母的金艺芬老人,剧组还召集了一大批当地热情的村民充当临时演员。
大家虽然没有表演经验,却都跃跃欲试,尽力达到导演的要求。
此外,饰演男主角的俞成浩第一次在乡下呆这么长的时间,除了演戏外最喜欢的就是体验乡村的孩童生活。
当地有一种形如蜥蜴的虫子,孩子们经常捉来玩耍。
顽皮的俞成浩也时不时捉一些这样的小虫子吓唬剧组里的阿姨,因此可以时常听到工作现场传来的尖叫声。
这片评分高的吓人,我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个情感本身激起了太多人的回忆。平心而论,影像化的表达并不好,甚至缺陷很多,大部分只是零散的细节和片段,缺乏一以贯之的主线,情感转折也并没有很好的铺垫和推进,看起来倒像是完成任务式地按部就班。
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种生活,所以感受不是很深,可是类似题材,我更喜欢马俪文的我们俩,不明白为什么这棒子的片这个分会这么高
颇有侯孝贤电影的风范,细腻如水,把外婆和孙子的关系的微妙变化娓娓道来,真实自然,感人至深。
这部电影完全证实了,台词并不是一个电影必不可少的,最后祖孙告别车子开动那一瞬间眼泪直接出来了,前面所有剧情就等这一瞬间的爆发吧,小孩虽然有点混,但很真实,这小孩演的也不错!
从自私到懂事,从嫌弃到不舍,从任性到成长。外婆,如果你病了就发个空信,我就会知道是你,我会尽快来,好吗。大爱无言,亲情的伟大化解一切。
细节和意象的处理非常完美。关于贫穷与亲情,我又不是全然无话可说,只是,从未觉得是一件值得说道的事情
海蒂命题 场景调度和镜头设计非常简洁但是有效 功底很扎实 ....我怎么感觉自己这说话越来越像乐夏一帮摇滚傍身一叶障目的乐评文艺工作者 在零星碎片的认知里不断暴露着自己视野的狭隘 故步自封的死循环画地为牢并奉若公理 美其名曰 这是一种观点这是一种态度 扭头就双标着认知范畴之外甚至挂着鄙视链 抓着一个片面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哗众取宠 额 我还没到那份儿上吧 因为我没众可以取 嗯 面对无知承认无知走出无知 虽然矫枉过正不可取 但作为起手威胁式有效 当然这又成了另一个故事 它叫做狼来了 ..
真的不好意思,也许和我接受的教育不同,我实在接受不了这个小逼娃娃,任性妄为。
好刻意的“摆拍”,一堆毫无剧情推进作用的情节堆砌,感动不了一点。
以一个真实的阿婆生活环境为背景拟出一个虚拟的煽情的婆孙暑假故事。总体还行,就是有些片段刻意煽情,比如,坐公交车回来那段,外孙不愿和外婆同行,明明外婆可以坐下一班公交车回家,后来竟然步行回来。镜头始终在外婆佝偻的背影上,日常的劳作也就成了影片最煽情的画面。总怕阿婆身体撑不住!
真的好讨厌这种小孩。凭什么让别人一直用爱去包容你啊。生活习惯不同,经济上有落差这些都ok的,但是没教养没礼貌素质差蛮横这些不用惯着你啊???
在生活中,你看到一个不会表达的人,就会猜想她有什么样的故事。学生时代的我,肯定会觉得韩国电影除了让你哭,什么也没有,但顺着导演的思路去看,看她如何构建一个大多数时候没有人会关心的人的故事,用几句台词,几个动作,就可以让观众联想起生活中的画面。这样的电影或许刻意,但并不廉价。
一股毕业作业的气息 刻意不说教却变成了一种说教
一直没敢看 最后还是下决心看了 外婆 看了实在是难过,刚开始的时候 简直就像把那个小孩的头拧下来,但是后来有一个哭点就是因为那个孩子,人类的感情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吧。
希望中国尽早拍出此类片子,并在末尾打上:献给天下所有婆婆
一老一小演技了得,总的来说就是拍一个小2B和他老外婆的乡村生活。
感动的点在于饰演奶奶的老演员看起来就沧桑得让人充满同情与回忆。故事的转变还是有点过于戏剧化。不过不失为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影片。
只有我会觉得这丫就是个有人生没人教的熊孩子么(⊙_⊙)?这是讲熊孩子是如何在善良的外婆的感化下改邪归正的故事,神烦。。。这是年龄小,还教得过来的。教育,不是一味纵容孩子溺爱孩子,该批评批评该责罚责罚,你看他妈那样子,就知道小时候没被感化过来
外婆对女儿孙子的溺爱,以及孙子迷之调子高和“我tm就是个傻子”的行为,无知平庸的恶,欺软怕硬,攀比心理等等描写,强行配入欢快调皮的配乐,和暧黄色调电影配色,营造一种“空虚”的温暖,角选的不多不少,但本质只是很普通很尴尬很无语的东西,价值观变成了无底限的用所谓的“爱”来“感化”对方,在双方情况不平等的情况下让对方走进了必然展现恶的情况,跟《狗镇》很像,但这部直接创造了一个乌托邦世界,显得很假又好笑了就。
按孟中的话讲就是封闭空间叙事技巧,死前再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