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写过了短评,但篇幅太短不足以表达我对这部剧的喜爱。
缘起:很偶然点开这部剧,看到琉璃瓦的名字还觉得挺有意思的,想随意看看,所以一开始我是2倍速点开这部剧,并且是跳着看的。
但是看着看着发现信息量挺大,不但调回了1倍速,而且还一集一集认真看,整部剧篇幅不长,34集。
感受:这部剧带给我的不仅是轻松愉悦的感觉,更多的是感动。
令我感动的不是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痴心等待,因为我看到现实中大多的青梅竹马恐怕是像吴欢和林诗音那样的结局。
主要令我感动是友情、亲情、爱情和师生情,还有角色们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友情:剧中描述的友情很多,挑几段我觉得挺美好,同时也让我感到比较真实的友情:1.小雪和林诗音的友情。
小雪和林诗音是从小在一起的朋友,小雪个性比较汉子,诗音比较小女生,爱闹小别扭。
所以她们俩之间比较合拍,处的好挺正常。
小雪陪诗音回老家,诗音这也不喜欢,那也嫌弃,虽然心中还是挂念外婆,但是觉得老家很土,不希望自己也沾染的这样的气息被城里人嘲笑,她太在意外表,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似乎有一些失去自我,有一些拉不下脸来。
所以外婆叫她做什么都不情愿。
小雪完全没有这样的偏见,帮外婆喂鸡,帮着诗音弥补和外婆之间的感情。
小雪帮助了她,小雪的友情也让诗音看到了什么是正确的,该做的事。
这样的情节很真实,让我想到了初中时的自己,也是觉得自己很时髦,回老家总觉得这里也土,那里也不方便,总爱闹别扭。
如果那时候我身边有一个小雪,让我看清自己的内心该多好。
小雪真是三观很正的孩子,诗音不理小雪,正好唐娅转班过来,小雪毫无芥蒂的给了唐娅友情,诗音吃醋了。
转头就去和另一群人玩在一起。
虽然剧情需要,另一群人刚好和吴欢有过节,诗音没有帮着吴欢说话,最后自己也被人抹黑了,但小雪还是相信诗音,最后两个人的和好也很符合她们的性格,诗音拉不下脸来,小雪主动和好。
诗音对小雪虽有依赖,但更多的是无私的帮助和爱护,例如她长大后很操心小雪的感情,多次撮合她与素年,在小雪回国做手术的时候应该都是她在照顾小雪,还为小雪介绍工作,略有一些理想化但也比较符合实际。
2.素年和张琦的友情 素年和张祁是好哥们,根据张祁说,小时候他去外地,素年还老缠着他妈妈问张祁什么时候回来,说明素年和张祁感情从小就很好。
而张祁能记得这么清楚也说明他与素年之间的感情没有因为长大了而消逝。
所以虽然他也喜欢小雪,但是他确又是最用力撮合素年与小雪的人,因为他也喜欢素年。
3.东哥、晋宁、张玲的友谊 他们是同事,更是好姐妹。
在东哥怀疑自己得癌症的时候,她们陪东哥一起去做检查,这样的情谊很让人感动(只是有点不现实,这都是上班时间呢。。。
)4.郑津和邵华 描写他俩的友谊不多,我注意到的就是在郑津最悲痛,没有上班的时候,邵华说,以后他的活都给我吧。
5.张祁和小雪的友情先让我哭一会,不知道为啥我特别希望张祁能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话说这份感情有一点像《请回答1988》,区别就是女主对男二有没有过喜欢。
在这部剧里女主的塑造是一心只对男一好,但我觉得在这点的处理上《请回答1988》更加真实。
其实张祁和小雪这两个人是胡同五人组里的主心骨,因为有他俩,琉璃胡同五人组才有团魂。
张祁连接吴欢小雪和素年,小雪链接素年,张祁和诗音。
张祁和小雪是臭味相投,从小就在一起,三观也挺相合的。
这里面唯一看的让我会笑的就是张祁的那张贫嘴,他和小雪斗嘴和林诗音斗嘴都像极了中学的男生同学,贱兮兮,说出来的话让人喷饭。
但张祁的三观很正,他的内心是细腻的,他一直记得小雪的梦想,是想出去看看。
知道小雪喜欢素年,就尽力撮合他俩。
如果剧里没有素年,可能他俩已经在一起了。
在真实的生活中,如果小雪出国了,张祁也出国了,我觉得他俩是很有可能在一起的。
可惜青春偶像剧还是需要比较纯粹的爱情。
路人,不追星,唯一可能就是对林一有好感。
(因为我就喜欢这种高高瘦瘦又白净的男生) 刚追平了更新,想说其实还不错,算是一部合格的青春群像剧。
林一呢,虽说还是这种校园男神和学霸的人设,但我还是能看下去,毕竟我是青春剧的忠实观众,而且也就喜欢他这种贴心又很细节的男生,一听说邵雪要出国不会做饭,自己立马去学了煮面,还教她。
还有就是邵雪被妈妈骂,他偷偷带她出去吹气球、踩气球出气.....家人们,那个唯美的场景我真的磕到了!!
陈钰琪呢,乍看年龄有点不合适,但看着看着就顺眼了,她演的最打动我的就是跟妈妈大吵一架的哭戏,台词不仅有代入,那种生气的感觉也跟我一毛一样。
最像的是,明明是自己大声囔囔,下一秒眼泪就不自觉地落下来了,最后把这段变得更真实的是,素年来找她,一边带着耳机听歌,一边带着略微沙哑的哭腔说自己在生妈妈的气,不想出去,这段真的是好哭,但又让人忍不住想笑(对不起 其他人也不错,张祁是个钢铁大直男,邵雪他爸也是哈哈哈,这俩人笑死我了,邵雪妈不就涂了个口红吗,至于嘛,没见过世面的亚子。
晋宁阿姨的人设也非常好,就是那种人美心善的大美女,而且她也太有福气了吧,想要郑津同款老公啊啊啊 最后想说一句,这本来就是一部胡同里的群像剧嘛,大部分就是在说胡同里的这群人,没有所谓的那么强的情节,但就感受这平平淡淡的大院生活不好吗?
感觉有些人看剧,要是没个狗血抓马的故事线都看不了了,我就想,这种不狗血,不糟心,街坊邻居和睦相处,男女主双向奔赴有糖磕不好嘛
看这剧最初只是出于颜值喜好和对小甜剧的追捧,校服到婚纱的故事很吸引我,原因可能就是每个女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吧而这种剧恰好是梦中的样子,换句话就是在戏里找点儿安慰。
看了几集之后我觉得更打动我的是那种青春回忆的共鸣感,胡同生活、发小青春和邻里情感都让我记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同样是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充满烟火气的情节和情感让我狠狠代入 从小一辈的故事说起,自己像邵雪他们那般年龄的时候也和他们一样,总是想要努力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这可能不是胡同孩子的专有,相信很多人都做过像他们一样的傻事,总是搞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想要证明些什么,就像剧中人一样“成长的第一步是自食其力”,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孩子了会像他们一样想尽办法达到目的还不想被长辈发现,追求莫名的仪式感。
比如“拿菜只掰外面的菜叶子”“拿锅想要用完后原封不动的还回去不被发现”,看着是挺精明的,但不过是自作聪明的欲盖弥彰,结局往往都和邵雪一样“自食其果”,尤其是在有张祁这样一个损友在身边的时候事情的曝光率成倍上涨,回家免不了是一顿说教和收拾,看着就是满脑子的回忆。
还有那些年被考试支配的恐惧,永远在临时抱佛脚的我就像张祁一样,考试早上还在背书,说实话很多年前“天涯若比邻”就是我的人生悲剧,不知道是脑子的问题还是怎样我总是记成“天涯比若邻”,明知两个中有一个是错的,总是把错的记成正版,简直就是悲剧hhhh。
还有考试前万年不变的一根油条+2个鸡蛋,简直就是噩梦一样的存在,从刚开始的封建迷信要不得到后来说001也是一根油条+2个鸡蛋的配置,自己当年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想反抗过我妈,但结局就是毫无用处,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受到过折磨还有小伙伴之间的熟悉整蛊,想想当时虽然会恼羞成怒的闹一下,但现在回忆起来倍感亲切,那段难忘又珍贵的时光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借这剧回忆了一波还挺温馨的。
共鸣感最强烈的还是属家庭片段,邵雪的妈妈简直和我妈如出一辙,强势、嘴上不饶人,小时候臭丫头这样的话我也是听到耳朵起茧子,每天叨叨叨个没完,但说到底都是嘴硬心软的表现,只要撒个娇、哄一哄就好了。
每次看见邵雪哄母亲、还有父女俩打配合在东歌面前蒙混过关哄她开心的时候,总是会将自己也代入其中,脑子里飘来几个字:这不就是我家么曾经我也问过父母为什么没在自己面前秀过恩爱,我爸的回答是“那能让你看见么”哈哈哈哈,现在想来估计我爸也是那种独处时才会说“吾妻东歌”这样肉麻话的男子吧!
那些父母不为人知的小情调就这样摆在我眼前了。
还有郑素年和他们一家就是典型的父母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和我这种倒霉孩子口中的“别人家父母”,曾经我也当面和发小聊过小时候的嫉妒,他的回答简直和郑素年如出一辙“我还羡慕你呢,父母关注都在你身上,不像我在家里就是个多余的”,这就是郑素年说的,自己就是个意外吧!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事情是羡慕不来的。
现在看着剧中的邻里情感还是会倍感亲切,我家以前的一些老邻居即使拆迁了也保持着联系,这就是当年老人们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吧那时候真的像剧中一样家家户户、邻里邻居之间谁家有点儿什么事情大家都是集体总动员,互相帮忙、一起庆祝,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心里暖暖的,毕竟当年我也是个吃过“百家饭”的孩子,对那种情感有着很深的记忆,当剧中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时仿佛有种穿越的感受,那是我忘不掉的青春,是人生永远无法割舍的“烟火”岁月。
这剧真的值得强推一波那段时光是每个人都回味、珍藏的记忆
一部好的剧总是能引人共鸣,轻易的勾起人心底深处的感情,昔有琉璃瓦不止是一部讲述青春期少年少女的故事,还有弄堂里家长里短左邻右舍之间相处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爱情观的传递。
成年人的世界被生活切割成了几部分,一份分给孩子,一份分给配偶,一份交付于工作,还有一部分给邻居给亲戚给同事等各种社会关系的维护,留给自己的那一丁点儿只剩下很少很少,基本上没人能看得到,就像晋宁阿姨一直置放于儿子房间里的磁带,虽然曾经不停的转动着悲欢离合,但是最后还是只能归于某个角落里静静面对岁月的流逝。
很幸运,琉璃瓦胡同里的三对夫妻都是幸福恩爱的。
他们都是把爱情与柴米油盐融合,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所以家庭很幸福温馨,让人向往。
主要还是归功于他们都都有共同的事业与爱好,文修院里的工作比较枯燥,没有爱好很难支撑,但是他们干了几十年,早就能静下心来打磨自己手中的物品就像打磨自己的生活,并且从中找到无限乐趣。
也许他们没有浪漫的细胞,但是总是能从朝夕相伴到日子里挖掘许多的惊喜。
林师傅邵师傅工作时候面对外人都很认真严肃,到了自己的妻子前面算是释放了自己天性,如同孩童一般在妻子面前耍宝,偶尔的斗嘴啦,表演啦装腔作势啦都是感情的调剂。
林师傅会在吃饭前对着夫人作揖再三礼让请夫人先用,三言两语就让夫人忙碌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
邵师傅会在妻子难过时一直陪伴在身边,各种做小伏低缓解妻子精神压力,在妻子教育孩子的时候从不插嘴,只是担心妻子身体不要被气坏了,不帮腔但是一直陪伴着,留给她足够的尊重与体贴。
郑师傅更是把自己老婆十年如一日的当作公主宠着,那个时代的母亲很少有不会做饭的,晋宁阿姨就不会,家里都是郑师傅各种忙活,偶尔心血来潮做一顿不好吃的饭,郑师傅也不会舍得苛责地评价。
妻子偶尔涂个口红他以为是上火了,只是默默的一次又一次给她炖冰糖雪梨汤喝。
他们之间的爱情都是在细水流长岁月里相互扶持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相互理解下自然而然发生的,日子过得比冰糖炖雪梨还要甜。
这三个孩子何其有幸,生在这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中。
邵雪一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她把晋宁阿姨当作偶像,总想出国去留学,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晋宁阿姨对儿子说:想飞的人只有飞出去看到外面的精彩之后再回来才是心甘情愿的。
所以她就是那只曾经飞出去的燕子,在外面那片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地飞翔过再心甘情愿地回到这一方小院中,这里有她的留恋的人与事,这里是她选择的最终归宿,所以她回来后是快乐的并且这份快乐一直存在。
三个家庭相处的对手戏总是看得人会心一笑,家庭氛围充满了温馨,从那些日常琐碎的事情中窥见,从烟火气息里一点点传递出来,几句台词几分默契,几个眼神几许恩爱。
在过年这个阖家团圆之际追这部剧真的会加深这种幸福感,好多人终其一生追求的不过夫妻恩爱,儿女懂事,家庭美满,所以还是挺推荐这部剧的,让这个冬天被温暖拥抱。
用几天时间追完了,大部分是1.5倍,最后几集3.0倍。
感觉没中不足的是为什么要把素年妈妈写死,难道是为了证明吴欢妈妈的诅咒灵?
剧情后面乔木的戏少了。
最后没给张祁和诗音安排在一起有点遗憾。
吴欢的结局有点勉强,一个高中生几年时间当了物流公司经理,不太现实。
诗音考上大学还和吴欢搞对象也不太现实。
女主角三十多了演一个17岁的高中生,相貌性格都符合角色,但是为了演少女,崩崩哒哒的一点不稳重,戏演的有点过
补充: 我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说剧情和布景的问题,也确实有很大问题,不然怎么连6分都拿不到呢?
其次对于演员我没有什么意见,所以那些披着路人皮的演员粉丝别给我进来找茬。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开分5.8,可真有你的,粉丝还不自觉点帮你家割割解解刷分?
是不是真爱啊?
跟我吵有什么用呢?
能提到9分吗?
很蓝的啦!
真应了那句又糊又烂,除了剧播时买几点水军和热搜还能干啥?
笑死我了家人们,粉丝口中的上乘佳作怎么就不敢开分呢?
脸上挂不住是吧?
以下原贴:任何ky杠精引战辱骂的贴一律拉黑删除处理,高贵的纯路人们或喜欢或欣赏也罢,自己找个地儿慢慢看去,别搁这当现世宝上蹿下跳,影视剧评还不准说个人观感了?
真是捂嘴控评一条龙服务啊,您家主子多高贵呀,大过年的要不您拿个牌位供起来?
晨昏定省,日日烧香磕头可好?
重申一遍,没看过小说,非原著党,那些阅读理解负分的叉出去。
①关于剧情: 无聊就是原罪,抓不住观众的眼球,是你该反思的事,别乱扣S盆子。
导演挺自信的哈,几个小孩弄好几条线,你搁这致敬毕导呢?
你有那个能力拍好多线并进吗?
说几个我印象较深,剧情很离谱的情节:林诗音邵雪回农村那段戏演员演技就离谱,不知道从哪拉来的演员,程序化的念台词流几滴泪配上假大空的剧情真给我原地尬住,离别催泪的悲情戏码我也看过不少,就数你最离谱。
为了赶剧情速度连逻辑都不要了,非典那段剧情拍的,导演你自己相信吗?
可能在导演看来区区非典还不如一次食堂群体食物中毒吧,我就眼看着那个女n号傅乔木在大学里被隔离,那个男配来看她,你们那一排排学生不戴口罩是想干什么?
任由外界人员接触学校里被隔离的学生,隔离隔了个寂寞是吧?
认真学习的镜头没几个,女主的衣服倒换得勤快,要么在看电视吃零食,要么就和男主男二出去浪;有一段是女配擦了指甲油被老师训,那我倒想问问男主呢?
他那锅盖头班主任怎么就能忍了,刘海快盖住眼睛了看不见呐?
女主数学考试背面的大题一道不写,数学老师居然听男主的建议再给一次机会,咋滴真就那么公正无私呗?
你问问其他同学答不答应就完了。
这里还有水军来洗,实属剧情都没看明白就来硬洗。
②关于布景: 导演你告诉我街道是怎么做到字面意义上的一尘不染?
北京冬天外面的温度怎能允许你们穿得那样薄?
胡同乍一看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关键一拉到近景就露馅,我是在看情景舞台剧吗?
说的是父母辈从上世纪开始就干着故宫文物修复师的工作,结果硬是完全避开了年代感,从父母的打扮我丝毫感受不到时代变迁在他们身上的影响。
③关于演员: 不要求你们用北京口音了,你也不能给我整个东北大碴子味儿啊,差点以为你们去北大荒开垦了。
林一的演技让我梦回顾未易,得,你也就这样了,祝你一辈子演高冷学霸。
陈钰琪,只要对她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
《昔有琉璃瓦》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史,相信每个有心人都能在这部剧中找到2002年以后的记忆,怀念每一段温暖的回忆。
第4集《过年》,飞奔着走街串巷,在烟火缭绕的市井采买大包小包的年货。
这段记忆离我有多远了呢?
记不清了。
现在已经好久都没看到拦街福(本地特色过年限定集市),好久好久没有在充满好吃的味道的大街上抓紧时间采买,好久好久好久没有和邻居小伙伴在楼下放炮。
第5集《回乡》,永远的祖孙情。
奶奶永远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却局促不知道怎么插话、不知道怎么回到小时候抱着小孙女时的亲密。
车子往往已经开出了好远,却也舍不得少看一看。
好想好想奶奶啊,可惜已经没有机会再和您说一声新年好了。
第6集《非典》,感觉真是照进现实。
医护人员奔赴前线,是多少家庭舍不得又不得不舍得的心酸,是多少人不畏赴死的决心。
这部剧用白描的手法去展现几个高中生的疫情世界,生活化寥寥几笔反而一切尽在不言中。
总的来说,《昔有琉璃瓦》是一部有笑有泪的生活摄像头。
有几家性格各异但都爱子爱女如命的家长,夫妻各有各的恩爱,亲子关系各有各的温馨;有在生活上紧密贴合、在工作上并肩同行的同事,几个人站在那里就是一副胡同一家亲画面;有从小玩到大的亲密铁瓷,你可以欺负我,但绝对不可以欺负他(她);还有一些平凡但绝对不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嘴硬心软的老师、搞笑不停在助攻的小店老板、热心肠的居委会阿姨等等等等。
剧情搞笑中感人、感人中搞笑,每天晚上都看的一脸姨母笑但是眼泪都还没擦干净。
特别适合在2022年这个疫情+奥运+我们,这个平平淡淡又值得珍藏的过年和家人一起看呀
一个大院里上演的喜怒哀乐,仿佛是一个世界的缩影。
琉璃巷里的故事讲述的是青春岁月中最为美好的回忆,打动人的不一定是那些青春活力的面孔,还有弄堂里邻居间温情脉脉的互相帮衬。
据说很贴原著,本人没看过原著小说,但是从一帧帧画面里看出导演是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人物形象刻画得尤其细腻,镜头从每一张笑脸上扫过,纸片人注入了灵魂,一个个不同性格的角色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邵雪,剧中作为‘团宠’的存在,性格明媚个性张扬,活泼又俏皮。
平时总是大大咧咧,脑子缺根弦,爱吃爱玩,做事丢三落四,成绩也一般。
按理说这样的女孩现实中遍地都是,但是她热情善良,像一团火似的炽热,带给身边的人无限温暖与快乐,所以尽管有些小缺点,大院里的人也都喜欢她。
郑素年,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又听话又自律还长得帅,不止老师喜欢,大院里所有家长都用他来教育自家孩子。
他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懂,明明都是同龄人,他隐形中成了几人中间不可缺少的大哥。
他敏感又敏锐,能轻易察觉到别人心事感知别人的情绪变化,每每什么事还没发生他脑子里已经有了应对方案,所以院里的伙伴们对他除了朋友之谊还有对待哥哥的崇拜与依赖。
张祁是个标准的青春期叛逆性子,个性跳脱,常规的思维模式无法推断,总是想一出是一出,怼天怼地怼师长,又爱出一些离经叛道的点子。
但是他为了朋友什么都可以去做,带着小雪去堵欺负素年的班霸,陪着小雪去偷考试卷等等。
平时看着挺容易犯二,但是正是这洒脱的性子加上敏捷的思维,天赋得以发掘,你以为他很二很皮可能会走弯路,其实他看得比谁都要通透。
诗音是一个娇惯着长大的公主,一开始身上带了些公主毛病,骄傲,爱臭美,怕被说土,颜控,看不上生活在农村的奶奶跟姑姑,也嫌弃长得一般但是家境贫寒的吴欢,但是她没有坏心,人也单纯,活脱脱一个校园里天之骄女形象。
好在她的故事线很完整,在友情的帮助下解开心结,走出童年阴影,与奶奶达成和解,这一幕现实中每天都在不同的角落上演,但是他们不一定能走出来,所以诗音很幸运,最后跟奶奶拥抱那一幕催人泪下。
吴欢,成熟得让人心疼,典型的穷人孩子早当家形象。
母亲身体不好促使他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还要照顾性格偏激又执拗的母亲,端饭送药,担起了本应一个成年人才该担起的责任。
很多八零后的朋友都会感同身受吧,那个年代里身边的同桌、隔壁班一起放学回家的伙伴,一起走着走着就没了影子。
还有书呆子思远哥,御姐范儿十足知性学姐傅乔木。
总之这是一部素材很丰富的青春群像剧,每一个形象都很鲜活,每一段故事都很温暖,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有的只是生活中点点滴滴带来的幸福与感动。
作为一个常年陷在现偶剧里的人来说,看了太多天降vs竹马,然后竹马惨败的设定,所以在wb看到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字眼时火速点了进来,而且还是我的路好林一担当男主角,DNA真的很难不动啊!
有着赏心悦目的颜值加分,那看剧的时候自然是要好好磕糖了。
剧中有几个关于邵雪x素年的互动片段真的让我印象深刻,青春时的暖心陪伴、朦胧感情,一把子戳中我的回忆,胰岛素直线上升!
第一个片段是在几个孩子跑到修复院罗爷爷那里时,接下奥运宣传画任务的邵雪想让素年帮自己润色一下,画面切到纸上的时候,那画工确实不忍直视,素年的表情和“只能重画”的台词也戳中我的笑点,但是他还是一脸宠溺的看着邵雪在院子里玩,自己乖乖帮她画画。
后来在画完回家后,素年还贴心的帮邵雪准备了发卡,用来让她哄妈妈开心(因为一开始几个熊孩子用了景泰蓝吃火锅!
邵雪被禁足又偷跑了出来)。
素年这种面上嫌弃但是又会陪着她闹,帮她处理麻烦的竹马我真的实名羡慕了!
第二个片段是在素年因为和学姐说话被同班级喜欢学姐的庄大大盯上,说实话,校园时期的喜欢和吃醋真的幼稚得可爱,就比如庄大大气不过女神和素年有接触就在素年的书上乱画。
这件事被邵雪和张祁知道,两人立志要替“哥们”找回场子,但有趣的事情总是不会朝着想象中的那样发展。
张祁去了学校门口,邵雪和庄大大都去了北门的小卖部,得知情况的素年立马跑过去,上去就把庄大大按住了,眼圈发红的说“你可以欺负我,但不能欺负她”,这段我真的原地尖叫了好久,素年简直男友力爆棚啊!
怎么这么帅!
强烈建议反复观看这段!
最后邵雪拿着吃的回来后的画面也真的是巨好笑了,不过这场乌龙却把素年的心意诈了出来,年少的喜欢,默默的陪伴,互相不允许对方受欺负,双向奔赴的设定我姨母笑停不下来!
第三个片段也是来自一个小乌龙,但是却让我笑意更甚,因为这次我确定了邵雪的心意哈哈哈哈。
张祁和邵雪被居委会李大妈抓住去社区服务,发现门锁之后就打算翻墙进入,好巧不巧的就看见素年和上次的学姐在说说笑笑,吃醋又生气的邵雪直接摔了下去,在素年赶过来的时候还傲娇不要素年管,但是!!
素年一个公主抱就给抱走了哈哈哈,两人之间流动的小氛围别提有多上头了。
互相奔赴的青梅竹马绝对实锤了!
第四个片段则是因为小迷糊邵雪没有做数学试卷后面的几个大题,决定去学校偷试卷的冒险想法。
以她和张祁的本事,想都不用想这个冒险想法的结局会是什么样,但是全能素年再次救场,把邵雪他们成功带出来之后,还去请求了数学老师让邵雪重新做那个大题,暖心行为真的鲨我。
后面他和张祁在聊喜欢是什么的时候,“想见她,想靠近她,想她的眼里都是你”的台词配上他的认真表情,真的让人觉得这辈子有这么一个青梅竹马也太幸福了啊!
后来忍不住还去看了很多预告片段,从校服到婚纱,从两小无猜到执子之手,即便历经了跨国还能把这份爱意坚持下来,我真的破防,但这剧也算是治愈了我常年受竹马be的伤害。
最后,邵雪x素年,请你们把这份双向奔赴的情感,青梅竹马的幸运给我继续下去!!
说实话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正儿八经的群像剧了,5个家庭各有各的故事,导演很会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街道、游戏厅、网吧等等的道具街景都能引起我们这一代的回忆,虽然说的是千禧年间的事情,但每个家庭发生的故事却那么的接地气。
不论是亲情还是对每个家庭的描绘刻画都让我很有共鸣感,我们都可以从5小只的家庭里找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或是因为打电动忘记了时间或是被母亲用鸡毛掸子追着到处跑,每一幕可以说都是小时候我经历过,记忆深刻的事情。
首先先来说一下我很有回忆的考试早晨的片段 张祁复习错了考试的内容,所以考试的时候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不知道当你看到这个画面是否回想起自己上学时候,后排那些天天疯玩但考试上课就瞌睡虫的同学呢?
诗音母亲帮诗音梳头,说着“女孩子干什么都要漂亮”,那几帧的亲情戏份真的很有我妈对我妹的feel说到对我?
那必定少不了“一根油条+俩鸡蛋”,可以说这个搭配是小时候全国统一的考试早餐,每次只要一考试,家里老妈必定会准备这些,老一代的思维总是说象征着100分,每每想起那些早上,我都是和小雪一样,不相信这些“旁门歪道”,不耐烦的胡塞两口就去考试了。
就光考试内容这么一小个片段简单但是接地气的刻画了五个家庭。
除了考试之外,可能给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小雪得知自己要有弟弟妹妹之后的小迷茫吧?
我小时候刚有妹妹的时候也有这么一个困扰,因为又有了一个孩子要照顾,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偏袒就会被分走一半,这是每个多子家庭的孩子都会遇到的事情,这段写的非常温馨和感人,从邵雪一开始的不理解和闷闷不乐;想开大家还是会继续喜欢她,还会有个弟弟妹妹来喜欢她,便欢天喜地回家的想要当姐姐;得知母亲体检未通过自己当不成姐姐的失望、母亲的伤心,说实话小雪抱着哭泣母亲的画面我眼角微微酸了一下。
好家伙,一波三折的治愈剧情,这波预判还是失误了。
还有一个非常应景的片段——过年,因为这些年的疫情,看起五小只走亲访友的反而更加怀念当初过年的那种喜庆感。
送年货,邵雪母亲强行收红包说上大学在给小雪的场景越看越熟悉,这不正是小时候老妈被我压岁钱收走的理由吗!
还有几个小伙伴之间打赌熬到12点,通宵打麻将,凌晨放炮等等,想想以前过年也是这样开心,还是很怀念的。
和冬天最搭配还得是暖剧,可以说《昔有琉璃瓦》很好的把握了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的各种经历,不论台词还是画面,都用非常接地气的方法来演绎小时候那种和父母、小伙伴之间的温情和治愈,很有共鸣感的一部剧。
哎。毫无代入感。女主感觉没演好。。男主有些模式化。
背景设定很棒。故事线没有太吸引我的内容。林一的演绎还是和之前的作品一样。没有突破。
文宗主?
前面挺好看的,后面就越开越不行,但女主你的演技啊,咋还能退步呢,赵敏不是演的还可以嘛……
题材感觉还是很新颖的,文物修复的相关设定没看过,带着好奇心来看看。林一和陈钰琪这两人我都蛮喜欢的,之前看预告感觉笑点挺多的,私心希望,这是一部轻松解压的小甜剧。
景布的太新了,但是目前还算及格。
情景剧背景,无聊的剧本,演员演技也不怎么在线,烂片一部。
呃…不如做成情景剧…
前面不错 最后几集拉胯 女主演技不太行 专业院校的竟然还没男主一个体育生演技自然 看到最后五个主演 我比较喜欢男一男二女二
“你长得真好看,你咋这么不懂事呢!大冷天的谁不冷啊,后面排队去”哈哈哈哈,张祁怼的真好,不管你谁就是得好好排队!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从校服到婚纱,一个喜欢故宫,想按下静止键,一个想出国闯荡,看看更大的世界,是你的终归还是你的。新冠时期看非典,恍如隔世,期待HE
佈景假到無fuck說,男主辣眼睛,除了面癱歪嘴邪笑你還會什麼?不會演戲就不要再來拉低演員的水平線了。女二男二都比你們男女主演得好
父母辈的爱情各有各的相处特点,但都好动人好可爱。小辈的颜值也很养眼。但是10+集以后,男女主感情戏越来越多以后直接弃剧。女主所有表演都仰头瞪眼的组合套件到底和谁学的,真是靠一己之力劝退观众。男主演戏也是千篇一律的木。
剧情太无聊了,而且想塑造其乐融融的气氛没必要这么硬……
期待陈钰琪昔有琉璃瓦邵雪
好干净的胡同,好老气的青春。
笑不活了,可能爸妈永远不知道平静的桌子下面藏着的是什么,邵雪几个用脚一起勾着锅,这操作绝了(os:吃个火锅是真难啊
好看好看。
配置和请回答1988挺像啊,不过这人物塑造的和普通偶像剧没啥区别。
普通青春爱情剧,涉及一点文物修复胡同里的一群发小,一起长大吵架斗嘴幼稚好笑,贫嘴男二贡献不少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