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工场出品的动画电影《宝贝老板》(The Boss Baby) 简单地说,故事的主角是一个7岁男孩Tim。
父母给他带来了一个新弟弟后,弟弟俨然一个突如其来的外来成员闯入了Tim的生活,也改变了他原本生活的幸福安宁。
《宝贝老板》最初给人的感觉只是一部题材应景些的商业动画电影罢了——当然,超级超级萌。
但看完之后,我对这部动画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今天就来说说《宝贝老板》的美术风格和想象建构。
《宝贝老板》不只是卖萌那么简单哦《宝贝老板》中使用了不少段落来塑造孩子眼中或脑中的世界;换句话说,也就是对角色想象和心理活动的表达。
影片开头男主角Tim的自述独白概括了一切:“你知道,当时我七岁。
而那时候,你总是依靠你的想象力。
”角色想象表达在很多电影中常常由一种视觉风格方面的符码来承担。
譬如最简单的,在实拍电影里往往会通过调色将想象段落处理为某种独特的影调。
如果所要表达的是角色的美好、温馨的想象,甚至白日梦等等,也常常使用柔焦风格。
动画创作者对影像的控制更加全面深入,在风格上可以做的尝试更多。
《宝贝老板》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宝贝老板》对动画风格的探索可谓大胆,且方式多样。
第一,为了充分表现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想象的情境本身就带有奇观性,如在院子里和父亲的玩耍被想象为与猩猩的对决——
在浴缸里洗澡时想象着在海底世界遇见巨型鲨鱼——
在路边骑自行车被想象成驾驶飞船进行星际航行——
第二,影片会通过对色彩的全面、大幅度的调整,如背景基本上被处理为饱和度较高的单色系,加之场景方面细节的简化,仅保留大体积的轮廓或概貌,让上述这些奇观更加脱离日常语境。
——上面几张动图,背景都是大块的鲜艳颜色。
第三,影片还会干脆使用二维素材放进三维场景中,形成一种类似景片道具的感觉,配合非写实化的造型——如颇具装饰感的树叶形象等——让想象的图景离现实更远。
当然,以上三点其实带有承递关系,均属同一种形式的想象展现。
而整部影片其实贯穿了另一种更为暧昧的想象表述,其在影片的叙事中也承担了完整的线索。
在叙事中,弟弟是坐出租车来到他家的,并且西装革履,戴着大墨镜,提着公文包。
他自称并非普通的婴儿,而是来自“宝贝公司”的必须执行特殊任务的管理层婴儿。
后来展开的所有纠葛都基于这一设定。
一个婴儿,就这么大摇大摆走过来弟弟还带提姆去参观了公司。
但最终,弟弟完成任务后离开了提姆一家,公司把除Tim的记忆之外所有有关弟弟的历史痕迹全都清除掉了。
直到Tim给弟弟写了一封信,让弟弟彻底离开公司,重新回到Tim的家庭,以一个正常的婴儿身份成为Tim的弟弟。
曾经的照片
消除痕迹后替换的照片那么此时,曾经有关弟弟的所有剧情是否仍然为故事中实际发生过的事情?
还是仅仅像遭遇巨鲨或星际航行那样,是Tim的过度丰富的想象?
——这是两种均可说通的解释。
但借助很多细节——如消除弟弟历史痕迹时将两个孩子共存的留念照片修正为Tim独自一人的照片等——可以看出《宝贝老板》似乎更倾向于前者。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故事的魅力有所减损。
原因在于,这使得Tim与弟弟的关系变得太特殊,不再那么典型,不再那么具有代表性。
这个世界观一下子变得没那么真实了。
而如果把故事处理为所有这一切都是Tim的幻想,他通过对弟弟的各种想象最终完成了自我的成长成熟,这或许会更具深意,也更能引起共鸣。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学术趴。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宝贝老板》,可以在学术趴微信后台回复「宝贝老板」试试原文发表于《文艺报》2017年6月19日。
点击阅读原文。
思路还挺新奇,宝贝小老板一出生就与众不同,袜子穿在手上,痱子粉拍在脸上,三角裤差点还没穿上,进了高管层就得心应手了。
一开始进了小男孩家里确实还挺讨人厌的呦,这也是现实中二胎的生活吧。
他们竞争与敌对,愤懑与不甘,可谓是一团乱了。
好在之后结成了同盟,我就知道宝贝小老板一定会成为baby brother!
这里太搞笑啦哈哈哈哈😂
有了金马桶却拿不到纸哈哈哈
happy ending
我是个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的人,但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时其实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看电影的唯一原因是爸爸帮我下载了《宝贝老板2》,然后正好BBC在放这部《宝贝老板1》,我就看了。
从海报上看,画风就是普通3D,不是我喜欢的。
主角又是个男婴,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应该是那种很闹很乱很吵的动画片 --- 典型的给熊孩子们看的动画片。
结果意外得好看,最后听到小男孩对男婴说”我要把所有的爱都给你“时,竟然眼泪都流出来了 --- 我可是连平时看爱情电影都不流泪的人。
很难预料到这两个熊孩子做主角的动画电影,竟然会如此感人。
动画片刚开头,给人感觉是小男孩主角想象力特别丰富,所以刚看到小老板男婴时,我一直在想”估计又是男主角脑补出来的,其实丫就是个正常的婴儿”。
最后当然也仍然不知是真是假,但即使整个故事都是男主角幻想出来的,那也是个脑洞大开又感人值得看的故事。
而且我觉得这动画片又找回了梦工厂已经在逐渐失去的“梦想精神” -- 小孩子们幼稚的想象,并不是应该扼杀的东西,而是帮助他们勇敢面对真实生活的重要动力。
其实我自己也是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厚脸皮地承认一下,即使我后来长大了,也经常会幻想自己是特工(特别是旅游时找不到路时,一幻想自己是伯恩,就马上变勇敢、反应也变灵敏了);疫情时期在家办公,长时间待家里提不起劲,有一天就自己在家化了妆坐在办公桌前,感觉自己瞬间化身白领丽人,马上振奋起来,工作效率马上提高;更别提我在少女时代无数冒着粉红泡泡的睡前故事了(全是我自己在头脑里编的,那时候荷尔蒙分泌旺盛,即使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谈恋爱,睡觉前都会幻想自己在各种浪漫场景里);同时还有一件事情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就是我经常会幻想自己是个小女孩 -- 这其实已经不是“幻想”了,而是我内心世界就住着一个小女孩。
即使我也经历了很多成人世界的痛苦,我还是会时时记得擦亮内心那颗如水晶般透明的少女心 --- 就像时时擦一盏灯,尽量让它保持明亮纯净吧!
所以,我很意外地在这部动画片里找到了成人世界里找不到的共鸣 --- 幻想的力量。
成人世界总是非常鄙视幻想,而把数据和事实视为神明;但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又充满了各种欺骗。
我自己是个会计 --- 在我的职业世界里,更是如此。
如果被问到这么多年我保持不抑郁的秘密来自哪里,我想承认,其实就是来源于一颗童心 -- 就是这颗童心,让我对很多事情可以一笑了之、假装自己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即使这个世界不是童话,我还是可以像在童话里一样生活着 -- 坚持真善美,用心体会美好;即使我也曾经非常痛苦、甚至想过自杀。
那个想自杀的夜晚,最后我坐在书桌前,拿起画笔,涂上五彩缤纷,耳边放着舒缓的音乐。
那一刻,我又找回了与童心的链接,我又找回了那个用干净的眼神静静地看着这世界的小女孩,我拉着她的手说“不要哭,我们一步一步地慢慢走”。
所有图片和视频在微博上。
看完影片再读可能会更好,有泄漏部分台词和场景。
撰写这篇长文章,完全是因为视频发不了、且长微博字数限制。
分享和发布无能,就只能写长文了!
2017年美国动画电影《宝贝老板 The Boss Baby》原创影评 孩子和成人的和解 by 隽永剧评(Kilualavender隽)【那些似曾相识】(1). 电影一开始的宝宝流水线生产,与华纳公司2016年出品的《逗鸟外传:萌宝满天飞 Storks》有相似的设计感,但在细节方面还是体现了有区分度的可爱与暖萌。
两部动画电影都在宝宝的量产过程中注重了种族和性别的相近数量。
在配送宝娃的方式上,也都属于上门服务、送货到家,一个是通过鹳鸟、一个则是运用出租。
(Pic) 2017 DreamWorks《The Boss Baby》(Pic) 2016 Warner《Storks》(2). 电影初始父母为Tim弹唱的歌词摘选 — "Blackbird singing in the dead of night, take these broken wings and learn to fly. All your life you were only waiting for this moment to arise. "《Blackbird 黑鸟》这首歌最早是由英国老牌摇滚乐队 甲壳虫 /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贝司手兼歌手 Paul McCartney 所作词演唱并收录在他1968年发行的专辑中的,据他自称暗示了1968年春天美国较为紧张的种族关系。
这首歌里用了 "dead of night ",暗示了死寂般的夜晚,所以这段歌词中“折翼的翅膀”,和“你一生所等待的时刻” 等歌词也就有了更形象的象征意义。
Paul 还曾在不同的场合对这首歌的创作进行过解释和定义,比如在英语的俗语中 bird 意为女孩,所以 blackbird 也暗指黑人女孩。
而现代不同的音乐人对这首歌也有不同的释义,比如这首歌纯粹可以作为一首浪漫的爱情歌去解读和理解,等等。
这首《黑鸟》电影中被唱了三次,每一次的心境都不同。
第一次是父母弹唱陪伴着Tim入睡的歌谣,这首歌那时是专属于他一个人的童谣。
所以即使歌词灰暗,但因为气氛柔美,也充满了励志和治愈的力量。
第二次是Tim想要揭露宝宝的真相却以失败而告终并惹恼了父母被禁闭,于是他意志消沉地想象自己和玩偶被家人放逐、关闭在牢房里的挣扎,但隔壁父母却在给宝宝唱着这本属于他一个人的歌谣。
《魔戒》中的玩偶想要给予安慰地施展魔法却无力自救。
同样的一首歌因为心境和情形的变化,便有了无力跳脱沮丧与背弃的哀怨。
第三次是Tim对 Boss Baby冲口说出伤人的话之后,Tim说你要是不出生、不来到我们身边就好了。
这句最直白的抱怨以最彻底的残忍方式否定了Boss Baby存在和工作的意义,之后Tim在父母远离的飞机场独自一人蜷缩轻唱。
这首歌的曲调和音色便带有了自责和自愧的伤感。
(3). 《The Boss Baby》的动画名称也制作得很有特色,有一个娃娃头和领带的轮廓。
Boss里有一个小娃娃的头部轮廓和一撮小卷毛,Baby里有一条象征成年上班族的男士领带。
这样直观又有些矛盾的组合似乎预示了成人和孩子、工作和家庭之间非抵触的兼容性。
片名的主语是Baby,而定语是Boss,似乎也预示了制作人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小娃身份上的偏重。
(4). Boss Baby上升管理层的装扮物之一就是白领上班族必备的身份象征,手表。
而手表的刻盘上都是小小的奶瓶,并且还贴心地调整到早晨9点的黄金上班时间。
这款手表与劳力士 Rolex 的经典款式Datejust 相近。
Rolex Datejust 41 Two-Tone Watches Hands-On(5). Timothy床头柜上的巫师闹钟,原型是《指环王 The Lord of the Rings》中的甘道夫 Gandalf,他还说了一句经典的台词 "Has that little dwarf made you blue? Then I shall cast upon him a great curse! He shall not pass! Expose his dark magic!" (6). 宝宝聚会的那天,众宝宝登场的方式,有恐怖片《The Baby》或恐怖娃娃之类的近视感。
(7). 如果要细细挖掘的话,这部动画电影中还有很多场景有似曾相识之感,比如,模仿《钢铁侠》、《驱魔人》、《加勒比海盗》、卷福、Julia Child、《The Matrix》、猫王 Elvis;恶搞 Mary Poppins,《Honeymoon in Vegas》、《Raiders Of The Lost Ark》;讽刺失身饮料长岛冰茶Long Island Icetea 等等。
【那些台词对话】这部动画电影其实并不轻松,带着成人世界的残酷和现实,有着符合成人笑点和痛点的黑色冷幽默,比如,父母照看孩子过程中的辛酸和痛苦,很多父母(尤其是女性)因为孩子而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
那些总是努力想要做到最好的父母,反而有时更会处于奔溃的边缘和危险。
孩子们有多少能读懂并承受未来将至的残酷?
所以某些场景,我反正是一点都笑不出来,也看得心惊肉跳的。
这部动画电影中其实有相当多,即使听在成人耳里也十分惊颤的台词:(1). "You know who else wears diapers? Astronauts and Nascar Drivers, that's who. "这句道破真相的反讽台词告诉大家: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的表象、道具、和掩饰来全面判断一个人的内涵、属性、甚至本质。
因为裹着尿布,所以就认定是什么都不懂的宝宝吗?
那宇航员和赛车手也同样裹着尿布。
裹着宝宝外皮和因为生理而穿戴尿布,内里则有可能是极具欺骗性的世故且势利的成人。
(2). "Exactly! You are old! It's time to make way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t's the way of the world. You would never ask your parents for an old toy. Everyone wants the hot, new thing. Oh yeah, do the math, kid. There's only so much love to go around. It's like these beads. You used to have all your parents' love, all their time, all their attention. You had all the beads. But then I came along. Babies take up a lot of time. They need a lot of attention. They get all the love. Look, the numbers just don't add up. There's not enough love for the two of us, not enough beads to go around.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there's no place for Tim. Tim doesn't fit anymore. So keep quiet and stay out of my way, or there's gonna be cutbacks. "Tim:" You can't be fired from your own family?! "这段有关父母爱的对话在第一个视频中出现过。
类似的主题在野岛的日剧《GOLD》中以更为残酷的方式、通过女王的嘴向母亲们揭露过。
爱,和世上所有珍贵的有形或无形物质一样,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尤其在孩子们幼小且单纯的世界里。
因为爱是人性的产物,所以一定会带有人类的普遍性、特殊性、向阳性、和劣根性。
从俗世里产生的爱大凡逃脱不了被算计的命运,所以那就是为什么最初懵懂时那份毫无心机、不求回报的纯爱是如此得珍贵。
父母爱是不求回报的吗?
不尽然。
只有那些超越了血缘、不受孩子身心健康状况变化的爱才是某种程度上真正不求回报的爱。
但,再多的爱经历了时光和身心的折磨最终都会慢慢地削减。
所以,爱是要用来珍惜的,不是用来利用、甚至考验的,因为有些爱经不起折磨和测试。
当爱成为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时,那么爱在争夺爱的战争和谈判里就是一份筹码。
任何能博取爱和关注的手段和策略等(比如,可爱的外表、讨喜的表情等)都是有需求的人们为追求拥有爱这一资源之人的想方设法、无所不用。
当父母只有一个孩子时,那个孩子就是掌握资源的人。
当父母拥有许多个孩子时,父母便位于爱的施舍位置。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比你优秀很多、或者需要你的照顾、需要你忍让、需要你放弃,那时的你也许会变得更宽容博爱、也许会嫉妒难耐、也许会更加倍努力地去夺取父母的爱、也许会自卑、会愤怒、会失落、会不停地对比。。。
所以爱能成为孩子为所欲为的后台、爱也能成为父母管束并刺激孩子的武器,端看你是如何运用的。
所以大多数的独生子女都曾是那个硝烟都不曾燃起的战场上明确的王,地位不会被丝毫地威胁、动摇、甚至打破。
而当这些独生子女开始有了自己的二胎之后,TA们所执掌的父母爱又会成为TA们的剑盾。
所以,请善用以爱为名的那把刀刃。
(3). “Dear Boss Baby, I don’t usually write very much. But now I know that memos are very important things. Even though I never went to business schools, I did learn to share in kindergarten. And if there isn’t enough love for the two of us, 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all of mine.”一句话来说,这就是这部动画给出的答案,即 孩子的治愈力与成人的和解力。
无私不是妥协也不是折中。
无私是博爱的精髓,也是和谐的核心。
孩子和成人,在身心上都各有所长和所短。
所以,退一步,海天辽阔。
退一步,你或许能看到更宽广的天界地域。
【那些深想后觉】(1). 这部动画将小大人宝宝的脸部表情刻画得很生动。
配音与脸部表情又配合得恰如其分!
配音无疑为角色的个性加分增色!
在宝宝聚餐这一幕里,虽然几个宝宝的形象和声音都十分可爱,且兼顾了美国三大族裔。
但如果要深究的话,还是有点点潜移默化的种族定型思维在其中的,比如白人的两极分化,白人要不就是善于发号施令的领导人类型、要不就是有点秀逗的傻白缺类型,俗称 White Trash。
而非洲裔的三个宝宝象征了非裔的多子现象,个性擅长搞笑捣糨糊打酱油。
亚裔的宝宝没有非裔个性突出抢眼,但也没有白人那么强势或傻缺,属于中规中矩的听话顺从者类型。
这些对于种族形象的固定思维在美剧《迷失 Lost》里就被批判得尤其多。
(2). 虽然动画电影一向要考虑到观看群众的主体,比如对家庭和孩子的影响,但是如今诸多的动画电影其实成人倾向非常显著。
除非真的坚持贯彻傻白甜的风格,否则大多数的欧美动画电影都是在用搞笑的风格揭露成人甚至孩童世界的暗黑心理。
只不过孩子们大多被多彩的画风、侵袭耳朵的声效、刺激眼球的视觉效果所吸引,能真正超越表象去深度思考动画情节和对话以及深层含义的孩子毕竟只是极少数。
那些在动画制作人眼里认为对孩子们安全的影片,等有一天经历了成人世界洗礼后的孩子褪去单纯后再回头看时,可能就不会像小时候那样能笑得那么开怀过瘾、没心没肺了吧?!
所以,对于策划和制作动画的成年人来说,你们的担子远比你们所要在动画里展现的要深重得多。
如果缺失了那些思考上的深重,就可能会致使观看影片的孩子们过早地脱离童稚的清新。
(3). 孩子是单纯的,但有时也正因为单纯所以才更伤人、但有时也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决,扫却成人惯常的思维模式中那些在孩子眼里看似不必要的烦恼。
(4). 电影的最后一幕Tim的女儿长大了,她的妹妹也要出生了。
比起妹妹,她其实更想要匹马,然后舅舅就撒了她一身的绿钞,随即女儿便笑开了去抓钱。
孩子诚实却又势利的表现,无疑又讽刺又刺眼。
笑过之后,你的心中是否还会留下一些难掩的悲凉呢?
【那些英语单词】这部电影的英语用语并不算复杂,但还是可以学到一些的。
不完整的整理如下:(1). Fit 一般的意思是适合、匹配,可作为名词或动词使用。
但是当你说 have / throw a fit 的时候,这个词组的意思就是 非常生气 (to be very angry, to show great anger)的意思了。
其他类似的用法有:"Also, have fits or a conniption fit ; take or throw a fit ; have kittens. Become extremely upset. For example, She'll have a fit when she sees Anne wearing the same dress, or Mom had a conniption fit when she heard about the broken mirror, or Don't take a fit-the car's not really damaged, or Jill was having kittens over the spoiled cake. One can also give someone a fit or fits , as in His dithering about punctuation is enough to give me fits. Fit and fits, along with conniption fit, have been used in hyperbolic expressions to denote a bout of hysterics since the 1830s; throw a fit was first recorded in 1906, and have a fit in 1924; have kittens, alluding to being so upset as to bear kittens, also dates from about 1900." (2). Bud 是 Buddy 伙计的缩写,类似的还有 Hon for Honey 宝贝,Hubby for Husband 丈夫的昵称,Yum for Yummy 好吃 的省略称法等。
(3). T-Rex 是霸王龙的简称,正式学名是Tyrannosaurus Rex。
Tyrannosaurus(暴龙),美式音标 [tɪˌrænə'sɔrəs],英式读法 [tɪˌrænə'sɔ:rəs];Rex 在拉丁文中是 王 King 的意思。
(4). Nautical adj. 海上的,航海的; 船舶的; 海员的,水手的;如果作为时尚方面的用词时就暗指水手服或有航海风格或标识的服装。
(5). Racket 作为名词除了有球拍的意思外,作为名词和动词还有 吵闹 的意思。
比如,这么吵是怎么回事?
What’s all the racket? (6). Choo-choo train,北美家庭哄喂孩子吃饭时常用的象声词(7). Bummer,倒霉的情绪,令人不愉快的经历或时间,在美国人的口语中经常出现。
例句: "You lost your wallet? Bummer!"(你丢了钱包?
好倒霉啊!
带有失望和同情等较为强烈的情绪); "The party was a real bummer."( 这个聚会真是太令人失望和心烦了)。
(8). Ticklish 怕痒的,常作为形容词和副词,也可以作为名词。
Tickle Spot 怕痒的地方,类似的用法还有 Weak Spot(弱点,虚弱的地方);Tender Spot(心软的地方),在《权力的游戏 Game of Thrones》中,这句小恶魔 Tyrion 的台词我一直记得 — "I have a tender spot in my heart for cripples, bastards, and broken things."(9). Hotshot,炙手可得的红人;成绩斐然、前途无量的高人、能人。
类似的用法还有,Big Shot 大人物,权贵。
Hotshot在各个专业的领域里也有专门的用法和意思,比如在摔跤里的hotshot是指一种扔法的样式。
(10). Dawg,是口语化的狗,也可以引申为 狗日的。
(11). Jaywalk, 动词,乱穿马路;Jaywalking,名词。
(12). 奶嘴的不同称呼 = Binky / Binki = Papish = Nuk-nuk = Boo-boo (bu:) = Bo-bo /Mo Mo = Bah-bah = Chupie = Hushie-Baby = Tootsie, goes by many names,在补充一个 Pacifier / Paci(橡皮奶头),Chupon,Sucker(有一些贬低的意思,不常用),Plug ,Mute Button(这个用法非常有爱!
)。。。
不同的家庭对奶嘴有不同的爱称和简称。
(13). D.O.B. = Date of Birth 生日 (14). Wizzie,巫师 Wizard 的缩写;也可以作为智齿 Wisdom Tooth/Teeth 的爱称。
谢谢阅读。
版权归 隽永剧评 所有。
夸张手法充满戏剧性从小孩的视角来看待另一个小孩,用第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二孩来了后家里的变化顶摄拍摄哥哥一个人睡觉,孤单又可怜在寻找证据的过程中,节奏变快,音乐变得欢快父母眼中的世界与孩子眼中的世界进行对比,孩子眼中是天大的事情,而在父母眼中却只是在玩耍婴儿把手搭在小孩手上时明明很开心却装作不在乎的样子自己想象的世界原本有一家三口,后面变成只有自己一人,再后来变成与婴儿一起,表示他已经把他当做是一家人了出租车送来,又以出租车送走世界上有足够的爱给每个人分享
《宝贝老板》电影,和笑笑看了几遍,可能是因为影片中小婴儿的样子很治愈,婴儿,圆乎乎的脸,圆乎乎的眼,圆乎乎的头部和身子,可爱,萌,激发了心中的柔软。
谁都有天然的爱意,面对初生的孩子。
这电影讲二胎,讲爱,兄弟爱、家庭爱,我对电影有一些精神分析。
宝贝老板来自上面——生产宝宝的公司,宝宝下线时需要做测试,坐在传输带上,用羽毛轻拂他们的身体,咯咯笑的被传送到家庭去,变成父母的孩子,不笑的进入则另一个通道,被穿上制服,坐在格子的工作间,变成正式的工作人员。
这场景很有意思,会痒暗喻家庭是情感开放的地方,而工作需要情感隔离,工作体现的是工具性一面,要用理性掌控情绪。
家人,用感情连在一起,不笑,无感,不适合进入家里。
宝贝老板就不会笑,他严肃、进取,有很好的自我管理力。
被上司派到天普顿的家里完成重要任务,完成就可以晋升,进入上层,管理部门,拥有单独的办公室。
七岁的天普顿在窗前看,看到一辆出租车,一个全套职业装备的小婴儿下了车,迈着小短腿过来了。
天普顿飞奔下楼,爸爸妈妈正好进门,抱着刚出生的小BABY,告诉天普顿是他的弟弟。
天普顿知道小BABY来路不明,有意试探,他们在餐桌前暗暗角力,小BABA十分厉害和机智。
天普顿想在父母面前戳穿他,可是,弟弟善于伪装,父母只能看到小婴儿的样子。
婴儿整天哭,一不合意就大声哭闹, 父母日夜不能休息,天普顿受到冷落,心生恨意。
以前只有他一个孩子,睡觉前父母温柔的陪伴,唱几首歌讲个故事,现在被弟弟累得没精力。
天普顿说 “婴儿会召开会议,用哭声谋求关注,掌控整个家里 ”。
小婴儿就是如此,稍不如意就哭闹,让全世界为他服务,他是至高无上的神,不能质疑。
这就是人本来的样子,不如意就发泄情绪,通过情绪施加压力。
有两种基本能力保留下来,于女人是哭泣,于男人是发怒,哭和怒是情绪的表达,对正面意义,但是用于情感勒索就带有婴儿的意味,有些原始。
有的人四五十岁哭起来像个孩子,抽抽噎噎,充满委屈,潜台词是 “你对我不让付,不照顾 ”,退行到母婴模式。
还有人暴怒,不合意就暴怒,像婴儿那样要求无条件满足,对他人很小的错表现出极大的失落,想用愤怒掌控一切。
婴儿的伎俩很好用,常常能达到互相控制。
还有隐藏的模式,比如讨好和撒娇,把自己放低位置,把对方推到高位,以让他为自己做到一些事。
曾经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欧美女人很少撒娇,鲜有娇气,这可能和发展阶段有关,到俄狄浦斯期人就少了孩子气。
从小尊重让人有独立主体。
东亚文化重男轻女,女人处于劣势,造成女人停留在幼儿期。
问题不是残余,而是停滞,因为没被满足,缺乏空间,不能展开自己,造成成长停滞。
这是件悲哀的事,因为人格发展不足,会在后面的角色中带来问题。
天普顿和宝贝老板展开竞争,竞争父母的爱,就像雏鸟啄伤兄弟,父母的资源有限,个体都想用于自己。
兄妹之间有竞争关系,在竞争关系中,他们会着重发展某些能力,弱化某些能力,像长在一个盆里的植物,用互相弥合的形状活下去。
竞争使某些能力得到增长,某些受压制。
原生家庭提供养分,也造成限制,人在独立之后仍要完善自己,这是一生的课题。
宝贝老板告诉天普顿自己的使命,他对家庭生活不感兴趣,只要完成任务就离开这里,回到天上,那时他会晋升到管理部门,有单独的办公室,还有一个独立马桶,金光闪闪,是身份的象征。
他们结成合作关系。
在飞机上混到头等舱,天普顿害怕飞机起飞,做为一个小孩子他第一次单独坐飞机,宝贝老板握住他的手,给他支持。
飞机正常行驶后,天普顿时开始做游戏,宝贝老板在严肃的读报纸。
孩子的世界不和成人在一起,孩子活在当下,在即时的快乐里,成人则思考这些事那些事。
成人的心很拥挤,容不下无用的东西。
天普顿邀请宝贝老板一起玩,这让他很局促,天普顿同情的问:“你没有父母和童年,不遗憾吗?
” 宝贝老板说 “ 没有得到过就无所谓失去 ”,这话真悲凉啊。
童年,我只是路过,并不代表得到过,谁像爱孩子那样爱过我,温柔和爱,于我是个传说。
很多人是一个人长大的,爱这个东西太奢侈了,以至于多说被认为矫情,虚弱,不干正事。
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做,哪儿有心思谈爱呢。
没有被爱的人怎会有爱的能力呢?
像宝贝老板,大部分情感是隔离的。
只追求现实的目标,心不能柔软、脆弱。
他是一个小大人,这世上小大人太多,就好像没长好的果子催熟了,嚼起来生涩。
后来宝贝老板有了爱,在他为救天普顿的父母奋不顾身的那一刻,爱就来了,只是他不知道罢了。
完成任务后他回到上面顺利的晋升,高高的办公椅,金色的马桶,一个团队的人供他差遣。
他拥有一切,心却孤独了。
人可不可以以在没有情感的状况下活?
除非他的心麻木了,宝贝老板体会到什么是爱,知道真心的在乎自己是什么样的,现在他有些空虚和落寞。
天普顿来信了,这封催泪的信这样写的:“我在学校学会了分享,也知道了备忘录是有多么重要了,我希望你回到我身边,如果父母的爱不够分,我可以把我所有的爱全都给你。
” 天普顿准备好了,相比于独占父母,更希望奉献自己,得到一个弟弟,用爱连在一起。
爱像水,独占会发臭,流动是它的本质,通过流动滋养彼此,能收也能付,收和付一样幸福。
宝贝老板迅速跳下椅子,脱下制服,变成真正的宝宝朝传送带奔去,羽毛拂过的时候他没笑,因为不痒,不怕挠,可是人怎会不怕痒,痒是心中的脆弱,每个人都有的,只是没被找到罢了。
天普顿告诉过他的脚会痒,于是他把脚伸到羽毛前,这回他咯咯的笑了,被选入家庭的通道带下去,天普顿的父母带来了弟弟。
两个孩子狡黠的笑了,他们知道彼此是谁,只是大人蒙在骨里。
他们一起长大,爱让他们永不分离。
宝贝老板的形象真的太可爱了吧!
心理反而是成熟的男人的性格,并且有自己的工作,处理事情事情上,他很直接且可以说是无情。
他的思想也以商业头脑为主,以商业利益为大,但在与哥哥的工作合作中,他也能渐渐体会生活和工作,家庭和商业利益之间的不同。
而哥哥,看起来像成长了的小孩更多,然而心里更天真浪漫,充满着想象力;他懂得人与人的情感,懂得家庭,懂得生活,懂得爱,比起宝贝老板来说,他可以称之为一位浪漫主义者!
这故事讲的其实是七岁小男孩有一个刚出生的弟弟,弟弟虽然有先天疾病,但生龙活虎,和哥哥玩在一起。
哥哥幻想中的神秘奶baby formula其实是弟弟每天要吃的药,因此只有弟弟一个人能吃(坏人也想要奶)。
后来弟弟病情恶化(奶被坏人抢走,弟弟开始胡言乱语,不能再给哥哥回应)。
最终弟弟去世,家中一切回忆都被伤心欲绝的父母抹去(小精灵抬走了一切东西,仅留下壁纸,假如this is merely imagination,为何不把整个房间变回原样呢?
)。
后来父母又领养了一个男孩,哥哥的幻想中,这就是弟弟回来了。
为啥是领养?
因为在哥哥后来的日子里,妈妈的肚子没有变大过(开场讲睡前故事那里妈妈肚子是大的),而爸妈都穿着正常衣服抱着小孩。
弟弟穿着boss服从出租车上走下来是啥意思?
意思是弟弟先天不足在医院呆了很久,被医生送回来,suitcase里其实是弟弟的药(片子里证明就是神奇奶瓶),而弟弟的boss服实际上是医院给新生儿的病号服,因为最后一个镜头里,成年哥哥的小孩在医院看到自己的妹妹,也是穿着boss服的……不错,盗梦空间。
2017美国动画片《宝贝老板1》,又名《娃娃老板》,全球累计票房5.27亿美元,定级PG,豆瓣评分7.6,时光网评分7.1。
时隔4年重温二刷本片,仍然让我从头笑到尾,一半个小时开心观感始终在线。
“小大人”的电影版释义。
《玩具总动员》+《爱宠大机密》+《未来的未来》的混合体。
本片的构思很像《爱宠大机密》,小大人卧底于人类社会,人前人后两个样,展现不为大人所知的孩童世界。
一群小大人在道路上横冲直撞,妥妥的《玩具总动员》中的相同桥段。
老大老二争宠夺爱的二胎题材让我想到了《未来的未来》。
梦工厂出品,必属精品。
梦工厂又一部爆笑之作,胜在“以小博大”的新奇构思上,爆笑连连,笑点密集,从头笑到尾,节奏明快,全程无尿点,完全无冷场。
婴儿的外表,成人的老道,这巨大的反差,想想就会令人发笑,是本片的新颖创意。
小大人不断口出金句,各种人生格言和心灵鸡汤从婴儿外表的小大人嘴中说出,不笑都难。
再加上老大老二争宠夺爱上演二胎争霸战,更是增加了剧情的戏剧冲突。
本片是一部老幼皆宜的全年龄段家庭动画片,任何年龄的观众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感悟。
结局可想而知,兄弟俩冰释前嫌,小大人获得家庭温暖,一家四口和谐美满,合家欢大团圆,充满着欢笑、感动和亲情。
本片上映后,趁热打铁推出了好几个季的电视剧集《宝贝老板:重围商界》,IP热度一直在线,在2021年推出电影续集。
《宝贝老板》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全篇都很欢乐,同时也反应了现实的二胎问题。
《宝贝老板》说的是小男孩提姆和婴儿弟弟的故事,提姆是一个普通的幸福三口之家的孩子,但是这位婴儿弟弟却是另一个世界(宝贝公司)的高管,提姆发现他的新婴儿弟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无辜单纯,正相反,他的弟弟其实是酷宝公司的总裁,智力超群。
不仅穿西服拎公文箱,还能像成年人那样说话,并且口オ不俗。
家庭新成员的加入,令提姆十分不爽,因为,他感觉弟弟的到来抢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本想向父母告发婴儿弟弟的秘密身份,却受到拦。
最后俩人因为自己的目的达成共识暂时的和平共处。
影片轻松搞笑,看完却引人深思。
对于二胎家庭来说,应该怎么平衡父母对孩子们的爱。
让成人看完影片也会深思,也告诉小朋友应该如何分享爱。
这是一部成人小朋友都适合看的影片。
屎尿屁,猫才在饼图上占辣么一点点你骗谁
这不是梦工厂的水平。
是真烂,梦工厂从当年脑洞大开直逼奥斯卡到如今低幼恶俗二流摆尾。
非常套路,但这一回我站狗狗
两星半,又不可爱又不萌,太低幼
故事发展的简单大条真是到了惊人的地步,但是所有这些剧情上的粗暴好像在贱兮兮的小baby身上都变得合理起来。
评论区清一色吐槽低幼化,我还是挺意外的。显然,主角是一个七岁半的小男孩和一个会说话的婴儿,整条故事线梳理下来是极为清晰的两人互帮互助、各取所需、彼此成全。小男孩的出发点是属于小孩子的天真视角,但婴儿的出发点是成人眼中所谓的社会利益交换,更何况婴儿在机场能主动示弱也是出于它在生理层面上的极限,这更是赤裸裸的有效交际原则。其次,纵然隔三差五穿插五光十色的漫画以展现小男孩丰富的想象力是有些低龄向,但小男孩在慌乱中学会骑车和在飞机上给予婴儿一个童年这两处难道不也是取材于成人社会?另外,关于育儿的疲惫、关于KPI的困扰、关于拥有与失去、关于爱与孤独等,这些小孩子才懒得去考虑呢。而把本片粗暴归为二胎宣传,无异于买椟还珠。
想象部分有创新,人设也是新的。
独生子女与二胎的故事.......
这种错位安置幼儿的念头让我觉得恶心
狗菊花、呕吐物、异装癖零智商的打手、猫王梗…在如今卖萌风吹不停的动画界,本片显得十分恶趣味,况且baby的配音还是亚历克·鲍德温,真是又贱又搞笑,分分钟穿越到SNL的节奏。PS:没引进内地可能是因广电认为太低俗了,呵呵。
宝宝工厂那段开头,算是近几年最萌的
disgusting.
看过没有标记 反正还是挺烦人的
没能挽救我对小孩的深刻厌恶。
说实话挺扯挺幼稚的,可我竟从后半段一直哭到结尾。说好的轻松娱乐呢。。。不知道是因为父母对tim的好、还是tim和baby的兄弟情、还是看着baby黯然的背影对大人世界的失望与无奈。总之后半段就完完全全刚刚好地戳中泪点,止都止不住。也可能是最近太累太低落了,看到什么都能让我哭一发。
happy ending谁不喜欢呢!
boss baby好萌啊~~~再高的位置如果失去了生活得意义一切都索然无趣。论单身子女应该如何正确的对待小弟弟小妹妹教科书搬的示范。
睡着3次看了4遍才看完,无比弱智,全篇恶意卖萌。什么玩意,就这么骗孩子吗?你弟弟的来历其实这么酷?现在不是鼓励父母有啥说啥吗?不就爸爸不戴套操了妈妈体内射精才有了弟弟吗?
还是有一些萌点的。威廉和本特利真的好像故事里的兄弟俩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