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小成本古装剧悄咪咪在腾讯视频上线,并且经过观众自发的口口相传,呈现出一波不小的热度与好口碑。
这部剧就是古装悬疑复仇剧《九义人》。
不得不说,《九义人》就是被剧名耽误的一部好剧。
在该剧开播前,我一看预告,心想,啥“九义人”?
又一看演员表,领衔主演吴倩、胡意旋,心想不会是又一部打着悬疑剧名头的俗套古偶小网剧吧?
剧开播后,本想随便瞄一眼,不好看就立即关闭的,谁料想,这剧片头的古色古香、雅致文艺范,就一下子吸引了我。
更为别致新颖的是,该剧分为上下两阕,上阙(单集)讲述7年前的故事,下阕(双集)讲述7年后的故事。
上阙的故事,讲述烟雨绣楼那些无知单纯少女,被老师吴廉(乔振宇饰演)诱奸或强奸后,有的跳井自杀,有的上吊自杀,更多的则是隐忍沉默、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忍耻回家,悄悄胡乱嫁人完事。
只有一个少女蔺如兰(胡意旋饰演)不甘忍受被诱奸的耻辱,勇敢地站了出来,去衙门状告吴廉奸污,结果因为吴廉有宁国公夫人这个强硬后台,官官相护,又兼他名满天下,声誉极好,因此,如兰告状以失败告终。
恶魔吴廉对如兰采取了一种极为残酷的报复方式——纳如兰为妾。
这对于蔺如兰无异于诛心。
而如兰的父母哥哥原本是站在女儿妹妹一边的,在如兰告状失败后,被吴廉的娘子一番PUA,竟然同意了如兰嫁给吴廉。
这个吴娘子,因为婚前所谓的“失贞”,多年被丈夫轻视凌辱PUA,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为吴廉的帮凶。
如兰与孟宛逃走不成,遂心灰意冷,决心以死明志。
她亲手给自己绣了一件红嫁衣,在出嫁的当天,坠楼自杀。
而下阕的故事,则是如兰的闺蜜好友孟宛(吴倩饰演),苦心筹谋7年,为好友复仇,为所有被吴廉侮辱的女孩报仇申冤。
孟宛聚齐了刘薪、沈牧、柳三娘、黄娇娇、冯大、李春风、觉明这7位身份各异的义士,再加上死去的如兰和她自己,正好凑成“九义人”。
上下阕双线交错并行讲述故事的方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新颖,更是为了不让观众们看得太憋屈,憋出内伤来。
《九义人》编剧之一黄芬分享说,7年前的故事会很虐心,7年后的故事会更燃更爽一点。
如果一直看7年前的故事,真的是太虐太气人了,这样交错进行,相当于一个人头埋进深井里,感觉到快要窒息时,马上被放出来,然后抬头看见天上明媚的太阳,于是可以舒一口大大的闷气。
《九义人》看似是一部古装剧,实则处处在借古讽今。
该剧的原著作者李薄茧,曾说过这部小说,是致敬林奕含女士的。
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童年和少女时代,曾经被她尊敬的课外老师长期诱奸并洗脑,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后来,林奕含写出了那部文笔极美但内容触目惊心的自传体小说《房思琪的乐园》,想着以此来控诉揭露,并且能够让自己走出多年的阴霾。
但是,林奕含终究是没有走出来。
小说出版没多久,林奕含就自杀了。
林奕含自杀那年,我曾经看过她的采访视频,一个多么美丽又有才华的女孩子啊,就这样被一个禽兽老师给毁了!
而那个禽兽老师,在林奕含自杀后,不但继续逍遥法外,而且没有丝毫悔改之意,继续授课招收学生。
因为他是所谓的“名师”。
《九义人》中的吴廉,正是这样一个“名师”。
吴廉,面容俊雅,风度翩翩,一手好绣工“烟雨绣”名满天下。
他是女弟子们人人敬重膜拜的“先生”,是纯真少女心目中最完美的男人。
一张好画皮,加上冠绝天下的好手艺,吴廉虽是一个生意人,在当地的地位却无人能及,更是宁国公夫人府邸的座上嘉宾。
吴廉诱奸女弟子的手段各不相同。
他会根据每个女孩子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或哄骗、或恫吓,对胆小的女孩采取半强硬手段,对天真爱幻想的女孩,则用花言巧语和才华打动其心,比如,对待蔺如兰。
而在诱奸开始之前,吴廉对每个女孩必做的事情就是——贬低她,让她自惭形秽,让她敬畏自己。
每当吴廉看中一个目标,必会以打击这个女孩绣工差起步。
女孩被贬低折损之后,或者暗自哭泣,或者是发愤图强,想着赶紧将技艺练好。
这时,吴廉便会出面,对女孩的绣工指点一二,然后先是试探性地搂抱女孩,如果女孩吓得不敢反抗,就继续下一步,如果女孩试图挣脱,吴廉就继续洗脑,直至女孩放弃心理抵抗,被吴廉奸污。
剧中有个细节,关于吴廉诱奸PUA蔺如兰。
他先是对如兰说,你要想精进绣工绣好鸳鸯,必须懂得男女情爱,将情爱灌注进绣花针才行。
然后又带如兰去看花赏月,还在溶溶月色下,给如兰吹埙(古老的陶土制乐器)。
这样儒雅飘逸的好老师,这样多才多艺的完美男子,哪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不会心动啊。
于是,在半梦半醒之间,在糊里糊涂之中,如兰被吴廉顺理成章地骗上了床。
得手之后,吴廉就对如兰冷冰冰了。
于是,如兰就开始自我洗脑,认为或许是自己不自重,才让老师把持不住,自己不值得老师爱恋。
这样打着“爱”的名义的诱奸,尤其是对未成年少女的诱奸,是非常可怕的。
它的可怕之处在于,这种诱奸不但会摧毁被诱奸少女的心智,让她们陷入自愧自毁的境地,而且在世人的眼里,多半也不认为吴廉这种行为是犯罪是奸污女性,而是认为那些女孩都是你情我愿,怨不得吴廉。
追剧时,从弹幕上那一条条观众评论中也可以看出,这种观念,不但在古代存在,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依然顽固地存在着。
这也就是《九义人》这部剧受到女性观众追捧和热议的最主要原因。
现今,女性的地位的确是大大提高了,然而有许多陈旧偏激的思想,现在依然大有市场。
想想,为什么那些被性骚扰的女性不敢发声,为什么那些被强奸的女性不敢报案,“荡妇羞辱”、舆论的压力、报案时需要一遍遍重复回忆和叙述被侵害时的细节的二次伤害,这些都会令被侮辱女性止步。
《九义人》中的吴廉,正是算准了那些女孩和女孩父母家人的这种心理,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持续多年作恶。
该剧一开始,吴廉就在绣一幅“落梅图”,该剧进行到现在的13集,吴廉的落梅图依然还没有绣完。
当如兰得知了丝绸床单换成麻布床单的秘密后,她愤怒地冲去质问吴廉。
这时的吴廉,正站在那幅落梅图前赏玩。
他指着落梅图上的朵朵梅花,对如兰说:“你看这落梅,每一朵都有它独特的姿态,你们就像这朵朵落梅,每一朵,都是独一无二的。
”
这落梅图看上去美好清雅,而吴廉的这番话语,如果单独拎出来听的话,还以为他是在夸赞女孩们。
但是,当我们得知了吴廉对那些女孩做下的罪恶,尤其是,当我们得知了这幅落梅图背后隐藏的真正秘密时,真的忍不住毛骨悚然,更是恶心至极!
这幅落梅图的秘密,正是吴廉奸污案的有力罪证!
因为,落梅图上每朵梅花的花心,都是一位被吴廉强奸女孩的处子血!
一朵梅花,就代表一个受侮辱的女孩!
甚至,吴廉还在每一朵花蕊(处女血)上绣上了女孩的名字!
真的是极品的变态啊!
吴廉该下地狱!
幸亏妙手神偷李春风(李小手)偷出了这份关键的证据,为扳倒吴廉、让吴廉认罪伏法立下了汗马功劳。
期待着早早看到吴廉被“九义人”告倒,被送上断头台的剧情!
最好是对他施以宫刑!
(文/第一滴露珠)
关于吴廉这个角色,当初在创作时就有过颇多的探讨和争论,究竟是做一个标签式的角色,还是做一个真实的人物?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标签化的角色是好做的,纯粹的坏,没有由来,没有理由,做到极致即可。
然而从真实的人物出发,除了天生的反社会性人格之外,一个人的性格,行为逻辑和他的成长环境以及个人经历密不可分,这些是构成他最终走向犯罪道路的因,也是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存在的原因。
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后者,单独用一集的空间去构建吴廉过去的人生。
并非洗白,只是想要探究他恶的根源,也并非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让观众同情这个角色,而是想要客观呈现人物背后的行为逻辑。
这并不意味着吴廉所做的一切“情有可原”,恶便是恶,错既是错,他该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一点毋庸置疑。
有人经历了恶,却能始终保持善念,譬如蔺如兰,有人经历了恶,却让自己成为更大的恶,譬如吴廉。
这是善与恶的选择,也是人物本身的底色决定的,吴廉的选择便足以说明这个人物底色中的偏执和阴暗,就如同他明明知道章家诓骗了他,大可以选择和离,可却又舍不得章家的权势,一面利用章家为自己铺路,一面打压章榕儿让她死心塌地,这才是他人性中真正恶的所在。
在构思番外时,也曾为了是否需要用吴廉来做开场争论不休,平行时空里的九义人们,没有了吴廉,都有了各自全新的命运轨迹。
可吴廉是这一切的起点,是将他们集结在一起的根源,若是想要在平行世界中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便要从根源着手。
吴廉注定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只有当他走向另一条路,只有烟雨绣楼从未存在过,剩下的人才有新生的机会。
最近《九义人》开播,听说是豆瓣友邻作为编剧,特意前去观看。
目前已经追到第十四集。
整个感觉虽然是个小成本剧,没有耀眼的流量也没有豪华的布景,但是整个剧立意深刻,基本功扎实,在最该用心的地方都用足了功夫,一路看下来还是比较令人惊喜的,堪称小成本优秀剧集的典范。
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几个比较亮眼的地方。
1 立意深刻,改编成功,具有现实意义。
《九义人》的优势首先在于选了一个不错的剧本,这是剧集成功的基础。
《九义人》从一个性侵案出发,讲述了一个女子卧薪尝胆布局七年,集结多位义士,为多年前含冤而死的密友翻案复仇的故事。
首先就主题而言,这部剧对于当下古偶盛行的市场可以说是一股清流,而它本身的现实意义也使得它自带讨论点,比如说熟人性侵/贪腐文化等等。
首先说说熟人性侵这件事。
自林奕含字字血泪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开始,带着权利光环的熟人性侵案的特殊性,已经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这是难得的社会进步。
然而始终有些观众还觉得林奕含或者《九义人》中的事件是少数特例。
事实上与大部分人想象不同的是,数据显示,已报备的性侵案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达70%以上。
注意,这还仅仅是已报备的。
也就是说,熟人性侵案本身就是性侵害中的主流犯罪行为。
而在这当中,又有多少是像吴廉那样,利用了自己的权利和光环,对女性伸出毒手呢?
烟雨绣楼中绣女们满怀期待与吴廉合影曾经看过网上的一些分析,说性侵犯往往是惯犯,经过缜密观察谨慎的选择受害者,并在多次经验后熟练的掌控受害者心理,尤其是当这些受害者是年纪很小的女孩子的情况下。
就像《九义人》中烟雨绣楼中的绣女,往往都是十五六岁的闺阁少女。
她们对男女之事知之甚少,对教授他们技艺的吴廉更有纯真的仰慕,这让她们在事先更容易被接近,而在事后的情绪和反应也会更加复杂,往往会被犯罪者加以利用逃脱惩罚。
可以说这类罪犯是非常狡猾的,而大众对于这类犯罪的缺乏了解,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他们犯罪的温床。
熟人性侵案的受害者心理同样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环。
比如剧中女二号如兰,她对于吴廉本来只有仰慕之情,在受害后一度自我欺骗,让自己相信吴廉是爱自己才会强行占有自己的身体。
在发现吴廉和密友也有亲密行为之后,第一反应是不能接受,甚至对密友产生排斥。
这并非部分观众口中的雌竞,而是受害者的自我保护心理,是正常也是非常典型的。
但是活在幸运中的大多数人对此知之甚少。
因此当惨案发生的时候,他们往往发现,受害者远不如自己想象中那样完美,她们会怯懦,会自我欺骗,会软弱,甚至会撒谎。
在这种时候大众的指责和怀疑,极有可能像《九义人》那样,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甚至成为死亡的最后一击。
就像即使是《九义人》的弹幕和评论区,仍然充斥着许多“她们明明是自愿的”“她们当初为什么不反抗”的声音。
人们对于受害者的苛责渊源已久,就好像自古以来对于女性自爱的强调一样。
就好像那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却少有人想过,说到底错的是苍蝇。
综合看来,像《九义人》这种主题的影视作品,还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
2 女性力量和女性情谊是优秀展示大家都知道现在观众喜欢看girls helpl girls, 喜欢女性力量展示,但是低级的讨好和迎合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最终只会遭到观众的唾弃。
《九义人》这部剧可以说做了一个很不错的示范。
孟宛祭拜死去密友蔺如兰《九义人》当中出现的女性角色,是非常丰富和丰满的。
可以看到女子当中既有嬷嬷这样已成伥鬼助纣为虐者,也有三娘这样虽堕风尘却心性高洁有现代女子风范者,有如兰这样个性刚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者,也有孟宛这样隐忍克制但内心亦藏侠骨柔情者,有孟宛的母亲那样虽然平时懦弱狭隘但是在母爱层面仍可以说呕心沥血堪称伟大的,也可以看到丝线黄这样精明能干不失良心的女性实业企业家。
而绣楼中面目模糊的女子群像,她们的反应虽然很多时候令人失望,但也是正常人能够理解的。
因为女性的“懦弱”其实源于从古至今的生存困境,这种现实的展示更能引起观众的反思。
总的来说,对于女性形象,编剧并没有一味讴歌赞美,而是对她们的困境给予了同情,对于缺陷给予了宽容,同时也直视她们身上的闪光点。
我认为这是女性观众期待的剧集,也给其他想迎合这股社会风潮的影视分做了一个好的示范,因为它贴合现实而高于现实,真正具有正向的引导意义。
3 细节用心《九义人》当中有很多值得称道的用心设计。
比如孟宛编灯笼这个贯穿全剧的细节。
《九义人》点题在一个义字。
所谓义,是情义,更是道义。
当九位义士一个个入局,便如同篾片终于编织成了灯笼,照亮夜行路,驱散黑暗。
又比如剧集设置七年前和七年后双线并进,单集为七年前,双数为七年后,这种时间线设置别出心裁,也丰富了观剧体验。
而且剧集设置还不仅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时间划分,在剧情和人物出场上,往往也都做到了七年前后遥相呼应,用心可嘉。
再提一下剧组的服化道。
举个例子,剧中出场最多的烟雨绣到底是怎样没人知道。
但是既然在剧中有那么高的地位,至少要让观众看着像个样子。
这一点《九义人》也用足了心。
剧中有许多烟雨绣的特写镜头,即使是外行也能看出细致清雅,很像是那么回事,我后来才得知剧组有请苏绣传人做刺绣指导,不知道这戏绣品是租来还是自己绣的,总之这份诚意值得点赞,可以说做到了把钱花在刀刃上。
剧中国公夫人用来行贿的烟雨绣袍子,虽然只惊鸿一瞥,但确实秀丽雅致,清贵难言4 人设丰满,演员到位《九义人》当中的主角团,包括贩夫走卒,市井勾栏之徒,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烟雨绣楼的性侵案产生了关联,并在最后集结成正义之师。
复仇的故事人人都爱看,但是一不小心就会沦为纯粹的爽剧,正义一方很容易纸片化,反派则经常莫名降智。
而当正反派的对抗不够激烈,复仇的“爽”感其实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九义人》当中,主角团人设相当丰满。
每个义士入局的理由充分,同时个性鲜明,没有假大空的感觉,全都是充满人间烟火的小人物。
反派智商在线,行为动机合理,几次反扑也足见水准。
而演员阵容中虽然没有非常当红的流量,但是几乎都是演技派。
尤其是几位曾经偶像剧出身的演员,在这部剧里的表现可以说叫人眼前一亮。
比如李佳航和海陆,他们在这部剧里饰演的分别是落拓瘸子捕快和中年绣庄女老板,在观剧过程中,你基本完全想不起来他们以前演的角色,表演真实自然。
我想这样的剧集和角色,即使没有很大的ip和流量,对当下的影视剧市场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也希望这样的剧能得到更多鼓励。
《九義人》劇情主線非常清晰:煙雨繡樓吳廉以教授繡藝為名,肆意玩弄蹂躪繡樓中的少女,多年來受害者無數。
受害者因為名聲與清白不敢發聲,或是自盡,或是滿身狼藉離開繡樓,吳廉獸行始終未曾停止。
七年前,藺如蘭狀告吳廉奸汙,她多方收集證人證物想要討回公道,可惜求告無門,最後背負滿身汙名而死。
七年後,女主孟宛作為如蘭的好閨蜜,也是受害者,步步為營,苦心織網,並集結了數位為吳廉所害的義人入局,最終一步步扳倒了吳廉,為所有受害者報仇。
社會的偏見與強權的壓迫《九義人》的開頭就是一個繡樓中的學徒丁茹墜井而亡,她受到了吳廉的戕害,又發現了自己懷孕,最終走投無路。
女主孟宛在被吳廉奸汙後,也曾想要投繯自盡。
藺如蘭在事後則是不斷給自己洗腦,先生是愛慕我的,我也是心悅先生的。
柳三娘也是一位受害者,她憑借自己的智慧砸傷吳廉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可是當她站在公堂上做證時,只因為她的身份是妓女,她的話就沒有人願意相信。
吳廉的妻子因為婚前失貞,自覺羞愧,對吳廉事事順從,甚至助紂為虐。
女性的貞潔就像一座大山,壓得所有女孩子喘不過氣來。
在封建社會尤為嚴重。
明明女子是受害者,卻一個個沈默不敢言,家人出於保護孩子的心理也不敢去討公道。
丁茹的父母明知女兒枉死,卻遠走他鄉,不願女兒死後被人議論,他們說「只願她來世生做男兒身。
」孟宛的母親在發現女兒懷孕後,馬上安排了墮胎藥,並苦心想把女兒嫁給娘家侄子。
田小玲的父母則是連夜變賣家產,帶著女兒搬家。
當藺如蘭敲響堂鼓,站在公堂之上,狀告吳廉,我非常欣賞她的勇敢無畏。
可是她卻被認為是誣告,人們認為是她主動勾引吳廉,就連原本堅定支持她的父母兄長也不再相信她,而她一心想要保護的其他學徒則給了她最沈重的一擊。
那些受害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清白聲譽,在公堂上否認了藺如蘭的話。
多麽諷刺。
受害者小心翼翼裹著自己的傷疤,裝作什麽都沒有發生過,還要幫加害者掩飾。
而加害者輕松脫身,繼續逍遙法外。
錯明明不在女性本身,卻最終由她們來承受一切。
吳廉也是強權父權的受害者,他作為男子喜愛繡花不為父親接受,不幸的童年和病態的心理導致他欺壓更弱者。
小人物的覺醒與反抗最近這些年,真的難得在國產古裝劇里看到普通人了,《九義人》算是一個例外。
在這部劇里我看到了捕快、妓女、商人、鏢師、盜賊、商人等等角色,每一個都刻畫得有血有肉,他們沒有什麽主角光壞,經歷一個比一個慘。
上位者一句話就可以輕松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吳廉雖然是一個繡匠,但是身後有國公府和知府衙門兩大靠山。
所以藺如蘭求告無門,哪怕最終假意嫁吳廉為妾以死做局想要以命換命,最終也是失敗了。
藺如蘭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她的死悄無聲息。
知府說「死的不是一個小妾」,國公夫人說「死得真是不合時宜」。
上位者不會把普通人的悲歡生死當回事,他們只在意吳廉帶來的利益。
七年後,孟宛苦心布局,也是讓吳廉身後的靠山主動放棄了他,又犧牲了兩名同伴,才得以功成。
這部劇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就是九義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所為並非全然為公義。
藺如蘭是第一個站出來的人,她相信世間有公道,她一路尋找證據告官,失敗後想過離鄉遠走,最後更是以死做局,她說「我是不會認輸的。
」她是先行者也是殉道者。
孟宛為人沈著冷靜,在藺如蘭站出來之前,她沒有想過要狀告吳廉,但是在如蘭死後走上了相同的路。
劉薪作為捕快因為幫如蘭遞狀紙得罪吳廉,被打斷一條腿,被陷害入獄,更是與心愛之人就此錯過。
他因為斷腿之仇入局。
柳三娘是最初站出來為如蘭做證的人,七年後入局則是因為曾經的恩人為吳廉所害神誌失常。
她是最灑脫不羈的人,完全掙脫了世俗的眼光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還有鏢師馮大因如蘭的救命之恩入局,黃記繡莊掌櫃黃嬌嬌因商業競爭入局,盜賊李春風因青梅竹馬的愛人入局,田小玲因李春風之死入局。
唯有曾經的捕快後來的皇城司都頭沈牧是真正坦蕩無私的少年,只為了自己心中堅守的正義。
他代表了純粹的理想。
《九義人》這部劇刻畫得非常好,九義人一個個都是普通人,他們勇於反抗強權,但是又有著各自的局限性。
他們全力促成了吳廉被審判而非動用私刑,但是他們憎恨和報復的對象也只有吳廉,沒有吳廉的保護傘。
故事的最後,吳廉被判杖刑三十,流放西北終身不得赦。
而對吳廉身後兩大保護傘的處罰,則是微乎其微。
國公夫人只是被太後下旨不輕不重地說了幾句「雖受奸人蒙蔽,然知錯能改,望日後不再犯。
」包庇惡行的知府則是因為玩忽職守被貶官。
這個結局可以說是非常現實了。
總的來說,《九義人》這部劇雖然有一些瑕疵和爭議,但還是很高興有這樣的劇出現。
眾人一心,殊途同歸,為正義堅持到底。
雖然有些時候,善良正義被認為是魯莽天真,勇敢無畏被認為是意氣用事,但還是希望有更多人站出來反抗不公,讓正義得以伸張,讓世間更多美好。
手艺人吴某,是圈内顶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颜值在线,尽管年纪稍微大了些,但依然风度翩翩,令不少迷妹为之疯狂。
然而,表面上德艺双馨的他,实则是个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
利用自己名人光环,他对无数年轻女性进行PUA,连哄带骗以谈恋爱为名实施奸污,不断对这些女性进行洗脑。
不要误会,这不是娱乐圈的陈年大瓜,而是一部剧中的情节。
不卖关子,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由吴倩、李佳航、乔振宇、胡意旋主演新剧——《九义人》
该剧根据李薄茧的同名豆瓣阅读连载小说改编,被一些人称之为剧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和古装版《不完美受害人》。
到底是不是这样,为了方便理解,我先结合剧集前10集的内容,给大家讲一讲该剧的设定和部分剧情。
故事围绕着颇负盛名的烟雨绣楼展开。
绣楼的主人名叫吴廉,是刺绣领域的大神,出自他手的绣品乃皇家贡品,有权有势的宁国公夫人是他背后的靠山。
他的烟雨绣楼,是生产刺绣和培养学员的地方,不少人家的女孩,都会来这里学习刺绣。
由于绣工一流,再加上仪表不凡,吴廉成为女孩们的偶像,每当他一出现,大家都激动得小鹿乱撞,充满了崇拜和爱慕。
然而,她们并不知道,这个吴廉其实是一个人渣,只要是来到烟雨绣楼的女孩,被他看上了,就免不了遭受他的奸污和迫害。
这些女孩涉世未深,根本不懂人心险恶,而针对这些女孩,吴廉的手段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贬低你的绣艺,打压你的自信,让你陷入惶恐和自责。
第二步,借教导的名义私下指导你,明明有意动手动脚,却让你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看他用心的点拨,夸你独一无二有天赋,你会感激涕零,下定决心更加努力,以得到他的认可。
第三步,他会夸赞你的美丽,表现出对你的好感,说你缺乏绣艺进步上关键的一环——情感,然后连哄带骗外加强行地和你发生关系。
每当占有一个女孩后,他都会将女孩的床单从丝绸换成麻布。
如果你被他迷惑,分不清对他是喜欢还是仰慕,他就会制造恋爱的幻觉,假装真心实意待你,把你糊弄过去。
如果你痛不欲生,跑过去“闹”,他就会直接翻脸,用各种手段逼你放弃,把苦果打碎在肚子里。
有一个遭到侵犯的女孩怀了孕,最后竟然被他逼到跳井自杀。
蔺如兰和好友孟宛也是在烟雨绣楼学习刺绣的女孩。
她们都被吴廉侵犯,区别在于,孟宛深知吴廉是个畜生,但性格柔顺,一直都选择隐忍。
蔺如兰则比较单纯,沉迷在吴廉所编制的梦幻当中,还以为吴廉真心爱自己,哪一天会迎娶自己。
直到女孩跳井事件发生后,蔺如兰才渐渐看清吴廉的真面目,得知自己和所有受害者都只是吴廉的玩物。
为自己,也为所有受害者,正义而又莽撞的她决定哪怕赌上自己的名节,也要状告吴廉,让吴廉得到应有的惩罚。
可想而知,这当中的困难有多大。
首先,没有人愿意出来作证,跳井女孩的父亲嫌丢人,只希望尽快息事宁人,其他女孩担心名节被毁也不敢出头。
接着,有人出来作证了也没用,吴廉会利用大众心理倒打一耙。
比如,他污蔑蔺如兰主动勾引,还装作很大度,表示愿意纳蔺如兰进门做小。
比如,由于愿意作证的刘三女之前的身份是家妓,风尘女子说自己被奸污,吃瓜群众只觉得这是诬陷。
见状,吴廉又表现了一把痛心棘手:你在绣楼的时候绣艺很出众,为何如今如此糟蹋自己。
之后,由于蔺如兰不肯嫁给吴廉平息风波,担心吴廉名誉被毁的宁国公夫人,令官府的人以调查为名逼退蔺如兰。
他们不仅故意让蔺如兰详细说出种种不堪的细节,还跟着描述动手动脚,甚至逼迫蔺如兰当众脱衣检查身体。
若不是正直的小捕快沈牧出手相救,蔺如兰不知道还要经历多么大的羞辱。
蔺如兰并没有因此被吓退,在沈牧的建议下,她决定找讼师帮自己打官司。
然而,讼师们要么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怕帮她会坏了自己的名声,要么图谋不轨,要么已经被吴廉收买。
到了最后,不肯放弃的蔺如兰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声名狼藉。
最终,为了自证清白,她做了和跳井女孩同样的选择——自杀。
蔺如兰的死,给孟宛带来巨大的打击。
她要为蔺如兰报仇,要为所有受害者讨回公道,可蔺如兰的遭遇告诉她,扳倒吴廉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必须要自己强大起来才行。
终于,在卧薪尝胆的七年之后,孟宛成为集胆识、智慧和权力于一身的徐员外大娘子,开始了她的行动。
想要对付吴廉,必须先斩断他的“两条腿”。
一条是宁国公夫人,是她的存在,让吴廉获得了声望,可以活在皇亲国戚的荫蔽之下。
另外一条是京城掌管海运的头头赵寅,吴廉正是通过与他勾结走私皇家贡品,获得了巨额财富。
在前十集的剧情里,孟宛不仅成功获取了宁国公夫人的信任,同时促使了赵寅和吴廉的反目,距离毁掉吴廉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这样的手段,自然不是仅凭孟宛一个人就做到的。
参与复仇的总共有八人,加上蔺如兰,组成了剧名中的“九义人”。
这些人中,除了孟宛,还有前文中提到刘三女、沈牧,以及曾帮蔺如兰递状子的捕头刘薪,被蔺如兰救过的黑风寨二当家的冯大等等。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义人”,不妨就到追剧中去慢慢发现吧,我在这里就不更多透露了。
就剧集前十集的内容来讲,个人观感,作为女性题材剧,这部《九义人》首先是值得肯定的,很贴合时代,同时又有着不少的诚意和创新。
以往聚焦女性议题的影视作品,往往更多是时装剧,以女性独立为卖点,做的是消费女性、制造对立的流量剧。
相比之下,《九义人》别出心裁地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了古代,剧中的男性角色也并没有群体性地负面化处理。
“九义人”中的男性,如前文提到沈牧、刘薪、冯大,尽管都有着自己的小缺点和认知不足,但也都是心向正义的人。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九义人》还采用了章回体的叙事结构,每两集为一回,分为上下阕。
上阙为七年前,以蔺如兰状告吴廉的艰难苦痛为主线,下阙为七年后,以孟宛组建的复仇者联盟为摧毁吴廉为脉络。
这样的结构设计是很大胆的,稍有不妥就会令观众摸不到头脑而失去耐性。
在这方面,本剧的分寸把握应该说还不错,每一集都留下了一定的悬念,上下阕彼此关联,并没有构成理解剧情的障碍。
把七年前和七年后分开来看,七年前的故事更具有现实意义,七年后的故事则有点偏向于于爽文。
在七年前的时间线中,剧集中刻画最好的,大概是受害女性遭到的重重外界伤害。
不明真相的群众,想当然的指指点点,不关注少女的被害,只想着少女“不清白了”:
坏人总是能够颠倒黑白,把脏水往受害女性上泼,偏偏暴民们就吃这一套。
他们主动为坏人说话,觉得坏人“又帅又有钱”,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做,一定是女性为了利益而勾引:
家人那边,即便是心疼女儿,也害怕被口水淹死,选择忍气吞声:
所有人都劝受害者认命,大家都认为抗争有意义,真相有意义,只觉得什么都改变不了,讨回公道了又能怎样:
还有那些同样身为女性,却无法对女性的苦难共情,反而糟践起受害者的人:
如此种种,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我们都看到过不少,也都会有深深的共鸣。
正是在这样情况下,一腔孤勇的抗争才更加艰难,也更加可贵。
相比七年前故事的这种厚重底色,七年后的爽文模式,就多少有些不耐看了,显得有些简单粗暴。
仿佛摇身一变,孟宛就强大到可以运筹帷幄了,但仔细一看,计谋又好像没有多大说服力,有些地方靠的完全是靠配角的降智来实现的。
就比如在获得宁国公夫人信任的过程中,孟宛算计了一个女人,用一张赝品《天寿图》骗到了对方,导致对方舍弃了自己手中的真品。
我有点搞不懂,明明这画是要送给太后的,就算你智商再低,也应该会谨慎一点,找个专家鉴定下能有多难,怎么别人表演一顿你就信了?
除此之外,剧集还有一些方面的处理,我觉得也多少有些不妥。
一个是喜剧元素的使用,作为女性被害的沉重题材,喜剧情节不是不能有,但应该谨慎一些比较好。
剧中很多喜剧部分是由刘薪和冯大来完成的,我在看的时候,时不时会有点出戏,感觉情绪被中断了,议题的严肃性也无形中被消解了不少。
另外一个是人设,整体来说剧集的人设是有些潦草的。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蔺如兰。
她纯真、率性、正义、勇敢是没有错,可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对于一心向她的孟宛,她总是一言不合就甩脸子,连甩了好几集。
孟宛时没有提前让她知道吴廉是人渣,但初衷是为了保护她,在她决定报官后,孟宛也一直在设法帮助她。
可蔺如兰是怎么做的呢,无论孟宛干什么,她都是一个态度,恶语相向,这种状况持续了好久。
类似的,关于蔺如兰的心理刻画,剧集也有些流于表面。
她被吴廉所害,这一点没有争议,但剧中没有太多情节去描写她被害过程中的心灵撕扯。
吴廉抱起她要发生关系时,她只有一句话+一滴泪:先生放我下来,先生可是心悦于我。
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下,人的脑袋会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整个人会懵掉,可这在剧集中并没有被充分体现出来。
之后,她问起吴廉这件事,吴廉给她安心丸,陪她玩浪漫,她的眼神里,给人的错觉像是带有某种甜蜜。
作为一个受害者,努力说服自己是遭遇了爱情的纠结与反复,在蔺如兰身上表现得并不明显。
唯一的反思,只出现在知道吴廉是人渣后的台词里,她说自己慌了,对吴廉只是学生对老师的仰慕,还怀疑是不是自己太不自重,才自食其果。
这样的操作,多少有点为了输出观点而忽视了故事和叙事。
也正是因为类似的这种操作,蔺如兰的觉醒显得有些简单粗暴,缺乏一个足够的过程,仿佛知道吴廉是败类后立马就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这就会让有些观众产生疑惑,是不是同样的行为,假设吴廉不是人渣,她就不会认为有问题?
事实上,想清楚这些,对于古代背景下的懵懂少女而言是过于苛刻的,但处理得不够好的确暴露了剧集中的一些不足。
总的来说,这部剧在我看来其实并不具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那种深入,也没有像《不完美受害人》那样呈现出了真实反复的自我拉扯。
但即便如此,作为一部有表达的剧,它也是值得鼓励和观看的。
我非常乐见这样的一部剧出现,同时我也真心希望,这种题材可以走得更深更远,人物和逻辑可以做得更加扎实一些。
对于这部剧,你有什么想法?
点赞、关注、留言、分享下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沼泽
九盏灯,三条命,七年隐忍挣扎,日夜辛苦筹谋。
终抵不过一句“官家口谕”,敌不过太后的一道懿旨。
“九义人”最后的胜利靠的不是众人之力,靠的不是天理公道,甚至不是民心所向,而是一道旨意,一句上意。
就像孟宛将吴廉罪行藏在献给太后的寿礼中时说的话一样:“这是一场赌博。
” 之前的努力与付出抵不过一次赌博,敌不过对上意的揣度。
试想如果太后要保朝廷脸面,输的必然是九义人,吴廉罪行累累却再次逍遥法外。
这样的结局让自下而上的抗争变成了笑话,九义人的胜利不过是幸运,是巧合。
这样的结局让我如何相信正义的到来是必然,恶人的伏法是天理。
我想看的不是天子一怒的威能,也不是太后一念的概率。
我想看的是蚍蜉也能撼树,螳臂亦能当车。
我想看的不是上位者一句话决定的结局,而是小人物拼尽全力换来的胜利,即便这胜利代价沉重,即便这胜利不圆满,但这才能让我相信,即便身处黑暗,普通人也能撕开一道裂缝得见天光。
如兰的失败是上位者的包庇,孟宛七年后的胜利是更高的上位者的仁慈。
二十四集的标题是“众义人举灯破长夜”。
我想问,这长夜是众义人破的吗?
我想问,这结局想告诉我的是什么?
如果打破僵局的是任何一个被吴廉迫害过的,最终勇敢站出来的女孩,而不是一道姗姗来迟的圣旨,我都不会如此难受。
即便落了俗套,这样的结局也更有意义。
即使现实的确更加让人无奈,在影视剧中我却更愿意相信也更愿意看到蚍蜉也能撼树,螳臂亦能当车。
前23集的立意被这潦草的24集创的一点不剩。
即便这是一部用心之作,也是国产剧中难得的一股清流。
这样的结局我实在接受无能。
吴廉握着如兰的手时,如兰的本能是不舒服的,但她没敢往龌龊的方面想,觉得是自己多心了,如果她受过现代的性骚扰知识科普(当然我们现代也也好不到哪去,谈性色变的家长比比皆是,几百年了,性教育还是不被重视),以她的性格,一定是第一时间甩开吴廉的手,大骂他孟浪,然后避开他,绝不会坐以待毙,从自我怀疑到自我欺骗,一步步地被吴廉带进沟里。
绣楼的秀女们几乎都是如此,吴廉的夫人,当初也是被哄骗着失去了第一次,她们把性骚扰误认为是爱,等明白过来,为时已晚。
只有柳三娘,出身风尘,见多识广,一眼就看穿了吴廉的那些小把戏,甚至还反过来戏弄了一把吴廉,但她的智勇,却是以牺牲名声为代价的,若不是出身青楼,她又怎么会知道这些。
那些闺女们的父母,恨不得把自己女儿养在真空中,他们何尝不是在默许纵容这个社会对女人的教养方式。
奇了怪了,这些父母都是真空里长大的吗,都不教女儿保护自己的常识吗。
他们宁愿自己女儿不幸遇到坏人被伤害,或者心存侥幸女儿在顺利嫁出去之前一直维持一个好名声和清白的身体,也不愿意打破社会对女人的教养潜规则。
部分男人眼里的女人,只分两种:圣母和荡妇。
要么是从一而终,要么是人尽可夫,两头都不占的,得消灭掉,怎么消灭,辱骂、排挤,拉拢某些女人一起辱骂、排挤。
他们如此害怕女人醒来拥有了智慧和辨别能力,发现了他们强大外表下的脆弱灵魂。
吴廉从来没招惹过有经验的女人,比如他夫人,比如漂亮风情的寡妇黄掌柜,吴廉就是正儿八经和她搞商业交易,没有非分之想,还比如识破他本质后的柳三娘,柳三娘被他囚禁时,我还担心过她会被吴廉伤害,毕竟吴廉有前科,田小玲就是被他强迫的,结果吴廉也没有,他就单纯囚禁柳三娘。
再比如蔺如兰,嫁给吴廉作妾,照理他可以和如兰发生点什么,但他没有,他表现得很生气,如兰主动示好,他才肯亲近。
写到这里,突然得出一个结论,吴廉搞不好真如某些网友分析的那样,那方面自卑,所以才喜欢玩弄处女,他讨厌如兰,或许是因为如兰那么明显的厌恶,刺痛了他的神经。
扯远了。
感觉一直以来,社会似乎总是刻意把女人养成一副天真纯洁的模样,没有人觉得男人去了解性是羞耻的,甚至是鼓励的,男人乱搞,也许会被正直的人唾弃,但绝不会对他产生骨子里的鄙夷,一旦男人回头重新做人,他立刻会得到普遍的谅解甚至赞扬。
但女人不行,一个女人没到成熟的年纪就懂太多,是不被喜爱的,是不纯洁的,哪怕她没有和男人发生过实质性的关系。
很多时候周围环境也不会让她提前懂,那么多纯爱偶像剧,在前面等着呢。
柳三娘是清白之身吗?
这是我百度搜索柳三娘弹出来的一个搜索词条,我当时就哑然了,柳三娘清不清白不是问题,但有人关心她清不清白就是问题了,你会经常去猜测某个男人是否是清白之身吗?
小女初长成,天地混不惧﹣蔺如兰七年隐深闺,不敢渡忘川﹣孟宛宝钗赠英雄,薪火燃烛灯﹣刘薪汪洋一片叶,浮沉天地间﹣刘三娘少年乘风去,归来正当时﹣沈牧谁言草莽汉,不食人间情﹣冯大门前拜嫘祖,屋中敬财神﹣黄娇娇嗟仕途叵测,叹账本难清﹣李春风不堪世事扰,山中寻清心﹣田小玲
如兰小天使赚足了我的眼泪😭😭为这人世间的不公 总有人要站出来
(给后浪电影写的稿,请勿转载。
)在小说《九义人》的最后,作者写道:谨以此文致敬林奕含女士。
此言一出,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也就昭然若揭:这是一首写给受戕害女性的挽歌。
作者进一步想象,如果当时有人能挺身而出,也许一切便都不同了。
小说很短,仅有两万余字,像一个框架,可以填充进更多内容。
于是我们看到这部电视剧里,有更多的观念传递出来,比如PUA,比如完美受害人,比如女性独立等等。
这样的一部剧,成了如今扎堆儿谈情说爱的古装剧里的一股清流。
一 改编让动机更加强烈电视剧对小说的改动很大。
最大的改动,就是蔺如兰与孟宛的关系。
在小说里,两人相识却并不相知,更加没有姐妹般的深情。
而孟宛之所以帮如兰复仇,首先是因为如兰在被知府问及可有人证时,没有供出她的名字,保住了她的名节。
其次是感佩如兰的勇敢与正直。
但说实话,这个动机不够强烈。
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因此苦心孤诣谋划七年来复仇。
于是电视剧给了孟宛一个动机:两个人本来情同姐妹,但孟宛却辜负了如兰;而如兰的死,让她心如刀割。
这样的动机,就足够强烈了。
要知道,情感永远比理念更容易打动一个人,被打动的不仅仅是主人公,也包括观众。
这样的改编也进一步塑造了如兰和孟宛的形象,一个勇敢、激烈,一个理性、隐忍。
电视剧中还有一处改动也很合理,就是把吴廉的靠山,从王妃改成了宁国公夫人。
小说里,吴廉最大的靠山是王妃,而王妃之所以肯做吴廉的靠山是因为喜欢他的烟雨绣。
王妃保吴廉的动机,同样不够强烈。
对王妃来说,吴廉不过是一个“服装设计师”,他倒台了对王妃影响不大,没道理去帮忙遮掩对方的丑事。
但在电视剧里,吴廉与宁国公夫人的关系,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早已外强中干的宁国公府,全靠吴廉的烟雨绣巴结太后。
因此一旦吴廉倒台,宁国公府也会遭受巨大影响。
两人是一损俱损的关系,让宁国公夫人有了保护吴廉的强烈动机。
还有一处改动也很精彩,就是电视剧原创了一个小说中没有的人物柳三娘。
这个人物的出场让如兰不再像小说里那样孤军作战,让如兰的故事不那么凄凉。
同时柳三娘的歌女家妓身份,也为观念的表达提供了舞台。
有一处改动不能不提,那就是牺牲。
和小说里只有如兰一人牺牲不同,在电视剧里,有更多的人舍生取义。
这个改变,增加了“义人”这两个字的分量。
柳三娘自然是九义人之一,之后出场的捕快沈牧也是九义人之一。
沈牧同样也是电视剧原创的人物。
和小说中的义人不同,电视剧里的义人,都与如兰有着更深的羁绊。
如兰像一盏灯,点亮了这些人。
在电视剧里,灯笼也成了一个意象。
这正应了小说里的那句话:“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
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
”当然,电视剧也有忠实于原著的地方,比如找来“天涯四美”之一的乔振宇扮演吴廉。
小说里这样描述吴廉:“他四十来岁,一张皎白脸孔,水墨画似的眉眼,衣袖下露出的十指纤长柔润。
”就问你,像不像?
二 女性的多重困境相比于小说,这部电视剧更进一步展示了女性的多重困境。
剧中女性的第一重困境是被吴廉PUA。
在与如兰的交谈中,柳三娘把吴廉侵害绣女的手段梳理了出来。
首先是贬损和冷落,把他看中的绣女贬得一无是处,让她们产生自卑和自我厌弃情绪。
接下来手把手教导针线活,让绣女产生强烈依赖,然后在这样的气氛中实施侵害。
再然后是捧杀,吴廉当众夸赞被侵害绣女,这让她自觉与众不同,渐渐分不清与吴廉的关系,是权力的压迫还是情爱。
最后,被侵害的绣女像是麻布床单一样被抛弃,而这些被抛弃的女子,碍于贞洁名声不敢声张。
靠着这套PUA手段,再配上乔振宇那张脸,吴廉无往而不利——除了挨柳三娘一记闷棍。
剧中女性的第二重困境是“完美受害人”陷阱。
所谓完美受害人,是指人们希望一个受害人没有任何可以被人诟病或者攻击的地方,这样才有资格占据道德制高点。
这种希望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一些受害人明明是受害者的身份,却因为自己行为或身份的不完美,反而引来骂声,无法为自己伸冤。
而这种所谓的“不完美”,又往往来自于误解、偏见以及古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以至于整个社会将道德审判,凌驾于是非判断之上。
这种气氛弥漫在整个社会当中,这也就是除了如兰和柳三娘之外,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认吴廉的原因。
所以当如兰击鼓鸣冤之后,反倒被吴廉倒打一耙,污蔑如兰是为了学习烟雨绣而勾引自己。
一边倒的道德攻击,更是让如兰一家在城中难以立足。
不完美的受害人自然还有柳三娘。
她的问题出在了身份上,她是一名歌妓。
“一个妓女的话怎能当真?
”围观的人群里有几个面目可憎的男人在大放厥词——这伙人像是古代的“键盘侠”,肆意挥舞着道德大棒。
他们对于柳三娘的污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荡妇羞辱”。
在人格上进行贬损,把柳三娘变成一个不可靠的证人。
而剧中女性面临的最大困境,始终还是男权社会下的礼教压迫——用程颐的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也是被侵害的绣女们不敢声张的原因,她们要生存,要嫁人,不能给家族抹黑,所以她们只能忍气吞声。
即便是受害人的父母,都选择了妥协与退让。
而如兰,也被这窒息的气氛逼上了绝路。
三 让不嫁成为一种权利但终究会有人站出来反抗,将这窒息的铁皮屋顶掀开,发出一声呐喊,比如如兰,比如柳三娘,比如孟宛。
在她们决定反抗的那一刻,便是她们女性意识觉醒的时刻。
因为她们不仅是为自己反抗,更是为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反抗,所以她们是英雄,是义人。
电视剧中的觉醒更进一步,孟宛与柳三娘不仅仅在反抗来自男权的压迫,同时也开始思考作为女性的价值。
当如兰对孟宛诉说自己理想中的丈夫形象时,孟宛给出了不想嫁人的回答——既然男人可以终生不娶,女子为何不能终生不嫁?
对孟宛来说,吴廉已经毁掉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全部憧憬,而手中的针线,又给了她安身立命的本钱。
只有经济独立才能够人格独立。
同样喊出独立宣言的还有柳三娘,她决定不依附于任何男人,只为自己而活。
当她的恩客告诉她在这样的世道下,女子身如浮萍生存艰难时,柳三娘回答说:那是你不知道浮萍的韧性。
和孟宛与柳三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吴廉的妻子章蓉儿。
封建礼教真的就像是枷锁一样,一道道第捆在她身上,甚至一度吞噬了她的良知,让她对吴廉伏低做小甚至为虎作伥。
这样的表达算是把现代观念强加于古代女性吗?
并不是!
在现实历史中,即便是身处封建枷锁最为坚固的明清两朝,女性也从未放弃对独立自主的争取。
比如明清时期活跃于珠三角地区的自梳女。
TVB曾有一部电视剧《守业者》,里面就讲到了自梳女的故事。
顾名思义,自梳女就是自己给自己梳头的女人。
这意味着她们不需要有一个男人替她们把长发盘起,自梳女们以姐妹相称,组建“姑婆堂”,相互扶持。
那么这项习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经济独立!
明朝中后期,中国的民间商业蓬勃发展,而在中国南方,则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纺织女工。
然后女人们发现,自己居然可以不依靠娘家或夫家,就能够独立生存了,那还听命父母之命委屈自己嫁人干什么?
于是自梳女应运而生。
在《九义人》中,刺绣的技能,也给了如兰和孟宛这些绣女,终生不嫁的可能性。
独自养活自己的能力,让她们能够摆脱对他人的依附,选择自己想要人生。
通过抗争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选择,这或许就是《九义人》字里行间想要传达的观念。
只不过,无论是小说里的蔺如兰,还是现实中的林奕含,都无法在生前看到她们想要的那个结果。
而在小说里,作者也无力给出一个酣畅淋漓的爽文结尾。
在小说的最后,作者言道:“请原谅我无法给出一个更痛快圆满的结局。
”但是电视剧,给出了观众想要的那个更加痛快的结局。
吴廉不会像小说里那样不明不白死在狱中,不会因为走私而被判刑,不会被乱刃分尸在街头,更不会逍遥法外。
他只能以奸污的罪名被审判,只能是这个罪名,必须是这个罪名,才会让人感到痛快。
电视剧甚至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假如一切都没有发生会如何。
在这版结局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即便他们素不相识——甚至连吴廉都治愈了自己的童年阴影。
这结局太美,美到不真实。
就像电视剧结尾的那句诗:“惟愿此梦不复醒,哪怕今世不复见”。
好看!
如兰刚出来的时候我以为她是单纯恋爱脑,结果后面她一个人孤身一人,坚信世间尚有正义,坚持上告。
这一路太过艰难,她找了所有能找的人,做了所有能做的事,走了所有能走的路,最后却陷入一场死局。
但她以身做局,请君入瓮。
从高高的绣楼上坠落尘土之中。
她有爱她的家人,对她好的朋友。
她明明聪慧善良,勇敢坚毅。
可这样好的女孩,却到死求不到一个正义。
七年时间,她的朋友们各自努力,种下的善因结出了果。
一个一个,从不同的地方来,为了同一件事情——翻案。
机关算尽,反复筹谋,却无法算无遗策。
有人牺牲了生命,却自认死得其所。
又有新的证人,带来转机。
各方之间,博弈,斗法,下注。
终于尘冤昭雪。
剧情精彩复杂,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情感经历,人格背景。
主角团没有金手指,他们会牺牲,会被算计,正因如此,她们的胜利才难能可贵。
惨胜。
七年光阴,三人性命。
其中曲折艰辛可以想见。
女主选择放弃已有的,好不容易得来的爱情,安稳,去拼一条翻案血路。
真的很勇敢坚决。
好在天理昭彰。
剧里所有的人都没有金手指,所有的人物动线都能和人物的成长经历和性格对应。
所有人都有缺点,都会出错,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她们需要小心谨慎,步步筹谋,承担风险。
但即便如此她们也义无反顾。
逻辑非常严谨不出戏。
这也说明了这不过是一群普通人的故事。
而你我也都是普通人。
新瓶装旧酒,把一个现代故事巧妙嵌入到古代叙事中去,还好是万恶的旧社会,封建社会,背景放在当代估计没法过审了。女主都快说服我了但还是无功而返,师太说你私心多还是公义多,你无畏惧别人就无畏惧吗,编剧没有偷懒,而且探讨地还很深刻。反派为什么要搞舞女的袁家主,为什么要搞刘捕快,自己都搞定的事情,搞那么多人树敌。女主台词太像李念了。
简单的复仇剧情无聊,哪有悬疑,故弄玄虚罢了,流水账,看不进去
把25集剧缩减成3集,可能还能看。
豆瓣作者作品改编,剧本还真是不那么一般!
七年隐深闺,不敢渡忘川 孟宛宝钗赠英雄,薪火燃烛灯 刘薪汪洋一片叶,浮沉天地间 柳三娘少年乘风去,归来正当时 沈牧谁言草莽汉,不识人间情 冯大门前拜螺祖,屋中敬财神 黄娇娇蹉仕途叵测,谈账本难清 李春风不堪世事忧,山中寻清心 田小玲/觉明小女初长成,天地混不惧 蔺如兰如果真的是那如梦一般的结局真的就太圆满了😭
看这种剧就是拧巴,把一个现代化的故事套进古代背景去,然后哪哪都难受。
后面没有注水的话可以四星,19集完全没有必要,哪怕是因果论的说法也解释不通,咋滴还想让观众共情拥有悲惨童年的吴廉吗?最后有些草率收场了,第25集又是注水的一集,完全可以取名叫彩蛋之类的并且不并入正剧中。吴倩的台词真的救了命了。女二人设真好。
暗讽王一博?
就喜欢看女性复仇的爽剧!吴廉这人是情感pua大师怎么了,女子联合起来照样智斗这个渣渣,一集比一集爽,赶快更新后面的!
借古喻今,多少自媒体的反转例子,人很容易被掌握的部分信息误导,掌握信息宣传是何等重要,话说回来,吴倩的演技还是不错的,服化道和灯光也是精致,整体好评。
前面四分之三都写得很漂亮,后面四分之一是仓促粗糙了一些,创作层面确实是有遗憾的。可我依然非常、非常欣赏这个故事,因为我始终觉得,大家行走江湖,对父母也好,对爱人也好,对朋友也好,最重要的就是讲义气。有情有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我这几年很难看进去一部剧,希望是我没耐心了,而不是有些剧除了高的立意什么也不剩了节奏一会快一会慢,我觉得比较怪异的是柳三娘那一段,还巧逢疯马秀这个敏感话题,女子向下的自由从来不是自由这点却在剧里没被纠正。弃了,有时间再看吧
虚高,有些桥段很刻意
挺好的想法和底子,可是节奏出了大问题,可惜了。
如兰死后,剧情就开始无限拖沓,一改之前的节奏,丧失了兴致~
虽不是非常精良,却也是尽力做到好了。感人至深。
影楼风格。
用了十几个顿饭的时间看完,据说是从一个没太多细节的短篇故事改编过来的,能拍成这样,不容易。除了最后一集实在太拉胯,整个铺陈不疾不徐,挺有章法,没有辱没题材。今年复仇题材影视作品尤其多,中外差别在于,无论美国韩国基本都是法外复仇,而国产作品只能是体制内复仇,这极大影响了表达锐度,因为这种分别决定着问题如何归因,是个体还是系统。所以又容易理解,为什么结尾那么拉胯,因为主创一方面想制造更深的无力感,一方面又只能在法内寻求解决方案,那么最后,也只好把青天大老爷请出来,然后万事大吉。前24集里,沈牧这个角色的作用之一,就是当其他人试图使用法外手段时,他会暂时作为官府化身,站出来阻止,而在番外篇里,沈牧成了侠客,一个真正的法外义士。这段幻想里的身份转换,或许藏着一些主创未说尽的话。
这是最近唯一一部看得下去的剧。那个云之羽和什么骄阳伴我简直烂到恶心,粉丝经济真的好挣,还每天上热搜,真的有演技吗?那班人我的天
原著在豆瓣、编剧在豆瓣,故事内核非常有特点,整体上就很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