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一部好的电影,我的观念是能够让人思考的,我的分是十分。
不说电影好坏,就如海报所言,见仁见智,不多问,只言我的感受。
观看前需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观影体验是,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和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
抛出的观点很多,先理性的描述生死,生死的本质都是黑暗,母胎孕育,合眼死亡都是在无光状态。
由生到死的这段时间,就如之前所说:黑白之间都是深深浅浅的灰,人性最真实的灰。
这是人性最隐晦的东西。
无法摆在桌面谈。
影片很多隐喻,鱼,困在缸里,猛兽,困在铁笼里,人,困在虚妄里,情,被困在的执念里。
而这一切,就好比提起过的,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它的意义于我而言无非两层,生存和寻找,一个是物质,生活琐碎。
一个是精神,探索活真正的意义,这种意义,并没有答案,是内心对虚妄的向往。
动物被困,因为人的欲望,人被困,皆因起念,起念便有烦恼,自然落入这个角斗场。
电影台词:什么是家呢!
出生的地方,房子,还是父母住的地方。
发现到了一定年纪,人对家的概念愈发炙热,对落叶归根越加认同,到也不是我接受不来这样的属性,而是觉得,正如所说,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呢?
去过的每一处,见过的每个人,都是一次偶然,由生到死,皆是过程。
再一个,影片两次提到的,你生下来,不是跟随你的父母。
或许有违很多人的伦理观,事实是它确实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去完成的事。
再有,就是去面对接受内心,认识内心的本质。
整个影片强调的都是,去接受内心的本质,接受才能救赎。
为什么说,两眼相对能够治愈,因为此刻你内心躲闪的东西就是最真实的。
生活的方式,只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没有丑恶,成长的过程,或许就是不停发现自身的问题,然后去改正它。
好比水火,如果两者融合,火的燃烧必有介质,水吞噬火的过程必也要受其灼热。
两两相抵,自是融得。
你觉得有意义的事,纵然无趣,也便是有意义,做就好。
一生之中,不要太计较,留有遗憾,或许才是完美,凡事尽善尽美,皮筋绷太紧,稻草和雪花,瞬间之事。
放下执念,和所有事情和解,那就是自我救赎。
假作真时真亦假,自古如此,佛学总是强调天机不可泄露,看透事物的本质不去拆穿,确是周全。
难分真真假假有多少,不想迷迷糊糊活到老。
人活着真正的意义就在路上。
太阳升起,农夫耕田,乌鸦鸣叫,我还活着。
“为什么?
” “什么为什么?
““带着一只龙虾从拉萨开车去明岛灯塔,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我们将对龙虾做无害化处理。
”“啊,什么是无害化处理?
” 她不屑一顾的脸,突然紧张了起来,双手撑住了审讯室的双面玻璃,好像是像想起来某个下午,自己对男人的质问。
“为什么你非要去海里?
”“你知道你在海里尝试自杀了吗?
”那个男人是谁?
这大概不重要。
反正这个世界上没有有一个人是真正的个体,但是又全部都自以为是,赋予自己独特意义,或者是抄袭伪造了自己的独特意义。
当她继续上路,撞进了更多人的人生,每个人都在遇到自己的“偶然”,简直就像是一次次薛定谔盒子的打开,造出了多维宇宙:“只是出去几天的离家少年永远的留在了云南”,“意外怀孕的少女选择了不要杀人“,”不存在的灯塔在某些人眼里出现,但是他却不屑一顾“,”想去探望奶奶的年轻喇嘛接受了奶奶check out,check in去了下个旅店“,”骑白马的士兵等待未知的老师,直到他自己准备好了。
“所有人埋头于执念中,活在自己的人生,也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就继续在路上。
因为哪怕按下了esc键,恐怕也只能进入下个关卡。
不知道这一场2个小时的大梦,是否是模仿了唐卡。
展现了一些密语。
如果我可以做到,希望自己能清醒地、客观地、不害怕地,继续旅行。
有一个问题是:上影院或者剧场,你想看的是别人的故事,还是想透过这些投射看到自己?
如果你把“认识自己”视为人生重大的功课,那么你真应该去看看这部叫《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的电影。
电影里有句台词: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活的这么沮丧?
你什么都不缺,应该过得很快乐才对。
没有了战争、饥饿、贫穷,甚至连种族偏见和性向的禁忌也在消失,我们这代人被推到一个处境:失去了用于自保的外在借口,于是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寻找答案。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只困在鱼缸里的龙虾,渴望回家,渴望寻找到引路的灯塔。
她(窦靖童饰演)代表的是一些受困却勇敢前行的灵魂——他们完全敞开内心深处的执迷、破碎和黑暗。
因为这样的裸露必然带来疼痛,所以勇敢才是那么稀少却重要的品质。
电影里使用了大量的比喻。
比如说,神秘的五彩神虾被擦去外壳上的染色,还原成平常无奇龙虾的样貌。
它其实是在说,我们都应该卸下身上的面具和盔甲,做回真实的自己。
哪怕那个真实的自己不够好,我们也要去接受。
这些年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人生无法跳过任何功课,也没有捷径。
不逃开,诚实勇敢的面对是让自己进步最快的方法。
更大的勇气,不是跌倒后假装不疼。
而是你要求自己直视那个破烂的伤口,深挖它,清洁它,最后它才能被修复。
执迷与无执,破碎与完整,黑暗与光明,也许我们要得到后者必须先在前者上吃够苦头。
又也许前者和后者本就一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包装极丑但里面很美的礼物。
她走了一大圈抵达明岛灯塔,才知道那里并没有物理上真实存在的灯塔。
缘起于一场毫无计划的相遇,这的确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但人生其实没有任何遇见是偶然的,也没有什么经历是白费的。
她在一路上遇到了多次开示,也许她就是为了要遇见这些开示才有了最初和龙虾的遇见。
这些开示是:一项突如其来的困难;一位智者(宗萨仁波切饰演)的嬉皮;一名流浪者(央吉玛饰演)对家的定义;一个老人(田壮壮饰演)对死亡和一个少女对新生的态度,还有自然界的风雪和彩虹。
你收到这些开示了吗?
她在电影尾声说出一句藏地格言:当弟子准备好了,老师自然会出现。
是的,我们只能接受我们能负载的信息。
除非我们进化成更好的人,否则有些通道是不会向我们打开的。
真正的明灯一直都在我们心里,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启。
影片刚开始的感觉很吸引我,看着看着我开始跟不上逻辑,脑子有点晕,有点凌乱,想要努力抓住开始的情节却发现无法回去,理不顺其中的逻辑了,有点不适; 渐渐地,我开始困乏,想睡觉;再渐渐地,我又似乎明白了点什么,醒过来一点; 最后看到女孩依然在展示龙虾的大厅里,我恍然大悟。
观影完后我愣了一会,似乎被冲击到了一些,这一切的一切,不正像我们大脑里的念头吗,凌乱,无序,找不着边际,跳跃,散乱,焦虑。
多么难受,也许观影过程中的一些不适感也正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迷乱吧。
记得王志文演的一个场景里,除了他和女孩走在轨道上,其他的人物都是不动的。
是啊,这一切,不正像我们的梦境吗,不太合理的存在着。
想起一段话才感受到一些稳定,清醒和光明。
当我失去我的心,回来。
当我回来,我在此刻。
当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
看电影前瞄了一眼豆瓣的评分,怪惨烈的。
带着好奇,夹杂着不高的期望值,断断续续看下去了。
看完后觉得这部电影更像是“修心教学合辑”,融合了古今中外大德的修心窍诀开示。
比如说片中突然来了段英文部分,“If you lose your mind, come back.And when you’re back you’re here.And when you’re hereYou’re out there.” (出自 the Sun Camp)军训、摇摆地充气人、苏格兰笛声……片尾骑着白马的teacher也是cosplay或者说致敬创巴仁波切吗?
“When the student is ready, the teacher will show up.”祈愿我们都能在旅行中做好准备,遇见真正的老师。
从电影内容上看,真的蛮任性的。
容易曲高和寡,不够接地气。
特别演出夏仲DJKR曾这样说过:“Touch ground”,Touch and Go! 然而,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一直紧紧的绕着“Touch the mind”团团转,但是没有“Go!”...失去了电影该有的、悄然流淌并滋润他人心田的力量。
也许是我的偏差投射,整部电影演技最自然的就属夏仲,因为DJKR没有自我。
很多演出让我笃定正在看戏,加上各种“您好”、“不好意思”、“麻烦您”冗赘的台词和不够自然的收音,有些场景倍感尴尬,着实不自在。
无论如何,感谢这么卖力的开示。
愿见者得益。
也愿今后此类创作更易渗入人心,平凡的心。
疫情之后没进过电影院。
去看只是因为宗萨钦哲,他能参演绝对会有些东西,即使表述得未必让大众接受。
结果也如我所想,他那一小段我认为最精彩。
对窦靖童本不抱希望,网评说她除了唱歌,其它时候都演得很尬。
我觉得虽无惊喜,但也算本色得到位。
全片把旅行、回忆、梦境融合在一起,观之如入幻境,这种风格以及这种对人生的迷茫探寻并不少见,可这个命题太大,容易显得无处着力。
起承转合间如果不是穿插着一些仁波切的开示和古老的格言,恐怕真会显得有些单薄。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片子适合无病呻吟的文青看,其实凡人如你我即使被世事磨砺多年,如果愿意放下心中成见,也有可能把自己带入这场幻境体验一番。
如果有所悟自然不错,如果看不懂那就看不懂吧,就如宗萨钦哲在剧中说的,“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很好。
很多人都不知道,可他们假装知道。
”
导演和投资者们,有钱去做做慈善也比拍这电影强。
剧情不知所谓,不看作品简介根本不知道它要讲述什么东西,主角演技稀烂,全程一张懵逼脸,都不知道她要表达什么,这部电影可以那个追梦演艺圈有的一拼了,可能这就是艺术的所谓高雅,恕我们欣赏不来。
创新是好事,但也要根据实际出发,而不是凭空想象就来的。
隐喻分析部分:龙虾身上的色彩是他人画的,主角身上的光芒也是他人给的,从主角的黑白视角看去,身上所谓的光彩是不存在的——这是电影的核心隐喻。
第二个隐喻是色彩隐喻——世界黑白➡️失去自我;随着救赎之路的展开,世界逐渐有了颜色——佛额头的金色、褪去龙虾壳的颜色反而让自己获得了颜色、最终放归大海终于恢复了色彩。
第三大隐喻(象征)是旅途,这部分见仁见智:放出老虎、动物➡️放出心中猛虎、开始迈出步伐;旅馆与假发匠➡️丢掉身份、简化自己;修车➡️走进他人的生活;虾死时的小镇➡️他人的目光与自我为何“被杀死”同行女孩➡️爱与同伴;不存在的灯塔与知道灯塔的老人➡️心中的真与少数的同路人。
我为什么推崇:给五星稍高,但是我想说整部影片最精彩的在于1⃣️整体性:即便到最后结局也没有打破电影整体的朦胧气质。
2⃣️主动探讨心理问题,以及用画面描述心理问题的场景。
3⃣️先锋艺术需要有人尝试。
4⃣️窦靖童的音乐感真的太好了。
通宵后,回到家放下东西 吃了顿早餐还坚持着跑了出去一个人坐在影厅里看完了这部电影。
(想说排片真的好少。。
唉算了想象之中T T 电影一开始 仿佛就像进入了梦境,像是梦与现实的来回切换 一个被生活压迫的喘不过气有轻生念头 却又相信虾相信了神 想带着去明洞灯塔的她 中途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好像有的能理解他 有的却只执己见 到最后遇到了说根本没有灯塔的老人 。
其实看到4/2之二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另一个人真的是朋友吗 。
越往下看越怀疑 应该是另一个人格吧 两个人格在互相的撕扯 甚至脑袋里想法也在互相努力试图说服对方 其实后来也还是没弄清楚 这个(外表男性?
)的人格存在 是只是在表达理念 想法的冲撞 还是说了点别的 性别障碍?
跨性别?
我这个脑子还不足以两个小时让我弄清楚哈哈哈,还准备接下来再二刷三刷几回吧 说完这个跟剧情有关的,作为童童的粉丝我就要开始抒发彩虹屁了!!!
一个人得好处就是可以放肆的花痴尖叫 哈哈哈哈 当1:1的童童面对镜头看着观众时 简直就是女友视角啊!!!
哈哈哈在电影里面的一些小动作 还有被吓到的一些反应真的都又可爱又搞笑 童童真的有一种自带氛围感的气质 所以请求余生多多拍电影吧!!
顺便还能多为电影写很多歌了:)
音乐、摄影其实都审美高级的,sorry,找不到其他恰如其分的词了。
更不用谈所有的宗教隐喻。
最初,因为对宗萨的好奇,找了来看的,竟然陪我走过了一段旅程。
太阳升起,乌鸦鸣叫,我还活着呢!
当我失去我的心,回来,当我回来,我在此刻,当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
评分只有4.9,想看郝岩冰怎么评价这个片子。
李孟桥处女长片。放飞自我,用力过猛。《听见她说》的《失眠人的梦》成了脱缰野马。
人人向往快乐园。人人迷路快乐园。
奔着宗萨钦哲仁波切去 结果很惊喜
密集的知识点,要记笔记的节奏!然后我眼花了么?站在山顶的老师是大司徒or创巴rpq??!最后莲师七句的加持力……绝绝子!!!
包场独享让我的观影体验平静且舒适,奇幻之旅未必完全理解,但我愿意相信。
一種新型的類型片:x國特色主義靈修片。(絕對是)代表作來說完全值得更高的分數⋯
画面引起舒适 配乐也是(但真的睡着一会
如果是聚焦于内心的挣扎和救赎,就不需要这么多累赘的旅行部分,看起来像是凑时长的。当然,旅行是这部片重要部分,可两者的连接相对割裂。部分镜头很喜欢,导演很会玩。
九点半看到十一点半,最后的歌给我整精神了
在29岁的最后一天看了《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布达拉宫,五彩虾的隐喻,泳池里的挣扎,自言自语,双重人格,刀片,黑白影像,水中的波光。看到窦靖童饰演的角色在台上唱歌唱到突然哽咽,无法继续唱时,画面切掉,在下一个画面出现前,我突然鼻酸,而接下来出现的画面,是银幕里的人正在隐忍流泪。
现实与梦幻
有两个优点 画面拍得很好看 窦靖童长在我的审美上
那我走。。
有钱就可以这样随便对待一部电影吗?????扔一堆猎奇的元素进去以为就可以假装超现实主义包装一个毫无内容的故事吗??我本来在纠结是一星还是两星,看完Q&A我想给负星。有很多有才华有能力有韧性的电影人,如果你不能认真对待,请你不要占用资源,谢谢。还有,如果不知道bipolar是什么意思,查好字典再起名吧,造成歧义消费到躁郁症患者真的不ok。(本来是窦靖童粉,看完要脱粉了)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虽然看到了寻找自己的路遇到的人和事,但依旧看到了尴尬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不管你是谁要寻找什么 不用刻意去做些什么证明 就像那句台词 你拉个屎都是有意义的 ,人年纪大了发现真的不会天马行空的想象了有时候做做梦也不错
谁说一定要面面俱到才配打五星?
看完明白了不能跟着别人评论走,很喜欢,所以偏要打五星。简直中国的穿越大吉岭,不同生活形态的碰撞,荒诞无序的虚实结合,反而平实地讲好了一个“朝圣”或“自我救赎”的故事。视听都有多处惊艳,节奏也很棒!
2.5,乱七八糟
#IFFR# 有钱人秀朋友圈之作 一种形式上矫揉造作且毫无必要的虚张声势 黑白画面彩色点染每一帧都是硬凹出来的杂志大片风文艺腔调 碎片式剪辑本该是混沌梦境的真实写照 却在全然摒弃逻辑之后成了导演驾驭完整叙事能力不足的有力佐证 西藏的神秘主义色彩被打造成在地性奇观化、意象艰涩化与人物神棍化的表达 在唱歌的几分几秒感受到窦靖童的魅力之后 剩下的时间只有贺开朗之问: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
公路片,比较有趣的是路上当地人的呈现。童童太好看了,挺自然的,可以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