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一开始必须得抒发下,这个造型太成功了,我开始不喜欢林嘉欣了,太阴毒变态心理扭曲了,哼我们家奶茶在片子里的造型很棒啊,看起来瘦瘦的,很干练的喔演技越来越棒了,爱死她了,可是怎么找张智霖来演她老公呢,很不搭啊,明显女人比男人要强势啊。
喜欢这部片子里对女人角色的塑造,嗯,我就是特喜欢这种独立强大彪悍的女人,哎呀,奶茶他老公跟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和你离婚?不是因为陌生,是因为,你总认为你能把所有事做好,什么事都不愿意告诉我,一个人默默承受,很独立.妈呀,眼泪都快留下来了,看来这种性格倔强要强凌厉的死孩子并不是孤独的呢现在社会里有好多也得意ING
綁架之最原初意識形態本來在於:施害者與受害者(包括當時人及其家屬)的對立關係,但這種對立關係很明顯不能有力地闡述綁架實質所盛載的權力關係運作。
如果綁架所表示的是純粹的操控與被操控,則我們可以發現電影的基本設置,實是有意解構這種純粹的強弱關係:受害者林曉陽性林嘉欣飾)變成綁架者,最後又顛倒成為了受害者。
除了敵我分明的轉換,我以為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欺騙」。
讓何婉真(劉若英飾)由一個受害者(被綁架兒子的母親),變成一個時而癲狂時而冷靜的反綁架者的力量,是來自欺騙:欺騙警方、欺騙自己兒子已經死了。
綁架這個行為除了演繹施與受的權力關係以外,欺騙明顯是另一重心。
欺騙的意義並不在於,我應否相信交了贖款後肉心安全?
我如何相信你的錢是真的?
這類的機械式疑問;而是在於如果我的愛較少,我的欺騙便顯得更有力量,我可以操控你,因為我不會輸掉甚麼。
然而前段誤綁架的一段戲標示了林曉陽的一個獨特處境:她的愛的重量不遜於何婉真。
那麼綁架所衍生的權力機制便起了變化,這也是林曉陽變成輸家的伏線。
而這個位置的逆轉,則不難解讀出一個復仇脈落:以愛「控」愛。
在此金錢的「魔力」變得次要,局中人慢慢走向癲狂:為了成為這個機制中較強的一方,放棄一切,也就是要拿到操控這場失控遊戲的主權,更重要的是我要你失去摯愛的滋味。
這時甚麼身分都會甩掉,我們彷彿看到人類癲狂的本質,壓倒所有理性感性的認知。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綁架的意義實際上是由兩組的概念築成:「愛」與「放棄」;「信任」與「欺騙」。
然而電影如何從兩位女主角之間,穿起這兩組重要概念,濃縮在個多小時的螢幕之上?
無疑在這個層面的考慮上,電影是薄弱的。
林曉陽與何婉真所標示的,不外乎是幸運與絕望的差別,而不在於人與人、人與綁架之間千絲萬縷,互為拉扯的緊張關係。
則我們不禁要問:何以林曉陽命運如此悲慘,而何婉真雖在短時間內承受了痛失手足、丈夫和兒子的感覺,然而為何編劇便對她有一絲憐憫?
這顯示了一個缺失: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過於簡單化,而作為一部電影,這種粗疏令整個綁架結構的營造停留於一個欠缺力量的層面。
个人评价 人们在为了捍卫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时,完全非理性的疯狂行为.绝境中的人们,谁的对错?一个为了儿子,一个为了男友.也许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错误找了个最好的借口,甚至是神圣性的宣言. 但是你们都被上帝看透了,除此之外失去了那些更宝贵的,也深爱着你们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某种程度上很失败,为爱而失去了一切. 人的潜力好比冰山下藏着的部分,更加庞大,在绝境面前,我希望你们能告诉自己:希望在前方,胜利在拐角. 还有大伙支持着你们,这会是我们更持久的动力.
在周一的晚上抽时间看了这部电影!
感觉很平淡,尤其的是剧情,可以用烂字来形容,可惜了两位好演员的演技,当一想到那些漏洞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是在演戏,而不是在展示一个故事给观众。
作为一部以剧情环环相扣的电影,感觉上不是很紧凑,没有抓住扣点的连接,而有的地方又很刻意去追求那种效果,使得电影的整体性松散。
当一部电影让人很容易的找出他的漏洞时,这部电影在编剧方面无疑的失败的。
我们不是在刻意追求某种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但是至少不应该欺骗观众的智商。
1、电影刚开始那两个绑匪被摔下楼的场景让我对这部电影大打折扣,一根电话线甩起来的居然可以把另外一个人拉下去,这个巧合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2、电影中警察的树造很失败,刘的表现还勉强,其他手下那班子“兄弟伙”太差强人意,一看就是永远做配角的种!
3、看完后觉得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在讲“爱”的伟大。
母爱、延伸出夫妻之爱、友爱,但是在用绑架这样严肃而可怕的事情串联起整个事件时总是让人感到相当的好笑。
精心策划的绑架案居然从一开始就出错,这让很多人觉得林嘉欣前前后后都只是个傻子。
4、如果在配乐上在给人以紧张、窒息的音乐我想会对电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多方面去衬托的。。。。。。。
片子打出刘若英全裸出镜的噱头,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这类演员在这方面是不可能有什么突破的。
成功的电影,宣传和营销手段很关键,但是别用这些下三烂的炒作手段。
幸福的一家人抱在一起,镜头拉远,画面淡出,我盯着黑黑的屏幕感动得泪流满面。
哦,其实我没哭,因为我正纳闷这场景看着怎么就这么眼熟呢。
我真的不是不喜欢大团圆结局,不过也不能不管前面怎么铺垫,逻辑合不合理,最后全来这一套吧,何况连场景手法都搞得完全一样……OMG,我的港式家庭大团圆。
其实有时候该死人就得死人。
你瞧瞧人家张兆辉为了剧情死得多么义无反顾,多么大义凛然。
最后连死不瞑目的脸都没露一下。
片名有点忽悠人的嫌疑。
一说《连环XXX》总会让人们想到高智商犯罪。
可是其实片子里没有精妙的计中计和将计就计,而实际上是意外+意外+意外+意外——绑架林嘉欣弟弟的绑匪的死是意外,林嘉欣绑错人是意外,智叔的死是意外,最后林嘉欣死还是意外。
或许“连环意外”更贴切。
ps:看到听到过很多人不喜欢林嘉欣的国语。
其实我自己还是挺喜欢的。
至少我觉得《男人四十》里的胡彩蓝就应该用这种懒懒的语气说话。
唉,她也30了,老了老了。
blog原文链接:http://sakinijino.com/archives/738
我总是不太明白,明明是同样一部香港电影,到了内地就要换个名字重装上阵,《连环局》并不比《绑架》这个片名更有多少深度,反而《绑架》这个片名更为直接得反应了这部电影全部行为,如果你还想探究这些绑架行为背后所蕴涵的人文深度、社会深度,那这部电影所提供的信息简直一望便见底,显得有些可笑。
就好象明明一部《黑社会》偏偏要改成《龙城岁月》,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无聊得很。
至于审查局的剪刀,更是罄竹难书了。
并不否认,去看这部电影是冲着刘若英和林嘉欣去的,这两位美女在我看来都是美得相当干净,精致的五官背后透露着一股知性的美,林嘉欣在片中一头的银发显得冷酷而乖戾,而另一个看点则是在影片拍摄之时便传出刘若英在片中有全裸演出的镜头,而事实上这个噱头也仅仅只是噱头而已,什么时候连刘若英也要靠脱了博眼球的话,电影圈也太没有操守了。
在影片中,刘若英的母亲形象明显要比林嘉欣显得真实可感,饱满丰富许多,如果说林嘉欣的逻辑仅仅只是因为警方曾经的失误,如今为了心爱的人的医药费而对社会进行的一次报复的话,这样的因果联系实在是过于的简单而草率,而相比刘若英的母亲形象而言,母性是其全部行为的原动力,并且其转变的过程也更为丝丝入扣,有迹可循。
尤其是几次爆发性的演出,情绪掌控拿捏得恰倒好处,在这方面,我们《生日快乐》当中已经有所见识,前一秒还若无其事,在下一秒,眼泪夺眶而出,这样的感染力,在当今的女演员中,着实并不多见。
电影最大的失败,就是在编剧上的失败,整部电影看来,我们在感官上与精神上几乎一无所获,这种警匪类型电影,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前前面漫长的铺垫之后,在结尾给我一个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而到最后,竟然是做恶者,惨死当场,母亲在临自杀前的最后一秒,母子团聚,这般大团圆的皆大欢喜,实在令人无话可说,而前面的整个故事更是漏洞百出,令人一头雾水,整部电影看下来,充斥着各种编局人为硬塞进去的意外偶然性,电影一开头,林嘉欣的弟弟被绑架,在天台,两个绑匪莫名其妙得推搡,结果观众用脚指头都能猜出两人一定会从楼上跌下去摔死,于是林嘉欣便在这样的不可知的因素下无端的对警察怀恨在心,在这之后,两个小孩子在厕所游戏式的互换身份下,刘若英的小孩就这样莫名其妙得被绑架,而张兆辉扮演的智叔又在发现小孩被绑架的地点之后被人在意外的情况下杀死,难道他们不知道绑架与杀人之间的轻重吗?
在刘若英与林嘉欣的对峙过程过,停车场忽然冲出来的汽车一下将林嘉欣撞死,这样的安排更是令人瞠目结舌,顺便说一下,这里的特技效果做得是我见过最假的。
而在结尾,刘若英和他孩子的冲锋,其机缘实在是太过牵强了,这么多意外的偶然因素才能把一个故事说圆说通,编剧的糟糕也实在可想而知了,往深了说,或许这是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在无常的宿命中展现人生真正的大悲剧,很显然,这部电影并未承载这样的命题。
最早看罗志良的电影是张国荣主演的《异度空间》,惊悚气氛把握得颇为纯熟,而在之后的《救命》中尽管在吓人的力度上有所减弱,然而结局上还是颇为出人意料。
到现在的这部转向更为现实题材的警匪片上,在糟糕的编局之下,似乎一切看上去都显得如此费解,绑架得令人费解,警察的行为令人费解,刘若英对于警察的抗拒令人费解,刘若英与张智霖的婚姻令人费解,林嘉欣的帽捉老鼠式的交赎金令人费解,总之这部电影除了两个美人,缺乏任何让人看上去顺畅的逻辑,前几天,经过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张贴的海报,不禁感慨,我们的电影院都被一些什么电影霸占着银幕。
突如其来的绑架案,开头就制造紧张气氛,让人比较难以一下子掌握剧情。
一心想理解剧情,居然没发现变换了造型的林嘉欣。
导演用痛失亲人来铺垫三年后的绑架,但还是让人决定说服力不大。
也许人性善恶的天平只需一点力就能偏转。
但林嘉欣做恶事不像恶人却得恶终,让人的思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刘若英一开始就表现的过于难以接近,而且性格过于偏激。
独立不是坏事,但独立到偏执就不好了。
这也让她在得知儿子被绑架后表现出更甚于林嘉欣的歇斯底里。
林嘉欣如老手般的绑架来的没有根据,只是因为三年前弟弟被绑架就练就了一身绑架好手的功夫有些说不过去,而绑架的起因究竟是因为对警察的不满,还是只是求财交代的不够明白,也许二者兼而有之,但从她的表现上二者都很模糊。
刘若英更是一开始就是怨妇嘴脸,即使在得知被绑的是自己的儿子之前,也是一个丝毫看不出专业的警察。
而最后她的种种行为更是令人发指,只能说完全丧失了理智。
最后林嘉欣被撞死的电脑合成痕迹明显,除此之外剧情的硬伤不断,就不一一赘述了。
林嘉欣改变形象后变得和以往大不相同,的确有了绑匪的味道,但我想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她的清纯模样。
刘若英一直是知性形象,这次也是很有突破,两人的演技都还不错,只可惜剧本不济。
应该算是一部比较典型的香港警匪片。
剧情,感觉只能算是一般,感觉又是一部标准量化的产品,品质可以保证,但要想从中得到什么惊喜,也是不容易的。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最大的卖点,也是最吸引我去观看原因,就是片中两个女人之间的较量。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虽然少了一个女人,但是两个女人之间针尖对麦芒式的针锋相对,再加上一帮男人陪衬,戏还是有些看头的。
两位女主角都是我十分喜欢的,这也是我观看此片最重要的原因。
刘若英在电影中扮演高级督察何宛真,是一个面对绑架案冷静沉稳的女警,而当自己的儿子被绑架时却变得崩溃而疯狂。
林嘉欣扮演舞蹈教师林晓阳,是上一场绑架案的受害者,又是这一场绑架案的施害者,而且又是一位为了筹钱给自己丈夫治病而奋不顾身的妻子。
这是两个女人为爱疯狂。
两个复杂的角色给了这两位演技派的女演员以很大发挥空间。
可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这也是我觉得本片不多的看点之一。
警匪片向来以男性为主角,而像这种不但让女性担当主角,而且正反两面都由女性主打,确实不多见,这可以算是本片特色,男女性视角不同,表现出的感觉自然有所不同。
本片处理得也还算可以。
只可惜这样也许可以大有作为的特色,却被整体比较平庸的剧情给拉低分数,实在是这种类型的影片拍得太多了,想拍出特色真的很难了。
刘若英、林嘉欣影片中表现可以打高分。
在我看来一个演员在一部戏中可以表现得如何,有很大程度是要看对手的表现,所谓水涨船高,对手之间互相促进,才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比如《无间道》中的刘德华、梁朝伟,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本片的两位女主演也很不错。
片中其他配角印象不深,只觉得那个智叔和张智霖扮演的刘若英的丈夫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挺深,也给本片增色了!
影片导演罗志良曾执导过的电影《枪王》我十分喜欢,尤其里面紧张激烈的枪战,还有那清脆激越的枪声,至今回忆起来,还让人感觉到痛快淋漓。
可是本片没有任何枪战场面,着力点都在对峙双方的斗智斗勇之上,可能这样比较真实,毕竟火光四溅的枪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经常上演的。
不过对于我这样比较热衷于枪战片的观众来说,这不得不算是一个遗憾。
故事情节经不起细细推敲,比如林晓阳,突然之间被车撞死还真是够“意外”,像个蓄谋已久的谋杀。
而何婉真她儿子也够蹊跷,那机器人玩具早不动晚不动偏偏就在何婉真绝望到要自杀的关键时刻动起来。
不过,两大女主演的表演也足以弥补剧情上的不足了。
林嘉欣的身份由初始的受害人转变为之后的绑架者,我本以为她的绑架是出于对警察的报复,结果却只是怀着单纯的目的为给老公筹钱治病。
那她弟弟先前被绑架的那件事,也许就是提醒了她如何筹到钱的唯一方式。
一头银发代表艺术家的气质,当然也暗示这女子内心的非同一般。
只是在身为绑架者的过程中,内心竟仍保持着女子温婉的善良。
只要钱,不许伤到人。
智叔被“请君入瓮”到绑架窝点,被尼泊尔人杀害,她竟会那样的痛哭流涕甚至冲动的反过来杀死尼泊尔人。
她眼中的那一点绝望,已经应了电影里的话:回不去了。
其实她早就回不去了。
当她在冷静理智充满智慧的着手准备绑架时,那种眼神表情,已经预示了这个结果。
林嘉欣潜在的爆发力早有所见,之前的《救命》、《怪物》等等电影里她所塑造起来的角色,都足够令人惊叹。
看她的笑容甜美得如花似玉般灿烂,人物角色却个个有着很不一般的心理性格,赋予她一句话:“天使笑容,魔鬼心肠”应不为过了。
我一直都很欣赏林嘉欣的表演,倒不是她饰演的那些外表和内心反差极大的女人令人觉得畅快淋漓,而是在和众多同样出色的女演员,如李心洁、舒淇、刘若英飙戏的过程中,她显得一点都不逊色,甚至是大放异彩。
她总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神采,不一样的惊喜。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正适合她。
奶茶的表演,也一向可圈可点。
之前她文艺片演的多,饰演的角色大多是内心敏感细腻才华横溢的女子,这次扮演了一个果敢独立的警察,倒也算是突破。
最后的二十分钟,奶茶让我惊讶。
一个几乎已经失去儿子的母亲,会发生怎样巨大的转变,爆发出怎样巨大的能量,看刘若英,一应皆晓。
如果说之前何婉真他老公说她如何独立不需要男人依靠我还没有深刻感悟,那这最后二十分钟的戏我可以看到她是多么淋漓尽致的诠释了一个母亲的坚强、果断、独立、绝望和希望。
只是,这些充满褒义的词语,在这部电影里,何婉真的行动中,毫无办法的被蒙上了略显灰暗的色彩。
孩子被绑架,正常的司法程序对此无可奈何,只有靠自己不顾一切甚至不择手段的采取行动。
母亲对孩子的舐犊情深,在刘若英的表演中散发出极大的光辉。
她可以歇斯底里的近乎发狂,可以完全不在意自己做的事极端到会有怎样的结果,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回孩子,无论用怎样的方法。
人都是自私的,尤其在面对自己的所爱时。
其实,最后如果何婉真真的开枪自杀,而同时孩子救了出来的话,充满悲剧的结局应会显得更为震撼,也会使电影升华的高度更高一些。
如现在这般的happu ending,在有点免不了的生搬硬造之嫌外,也有些委屈了死的有点莫明其妙的林晓阳和她将病死的老公。
没有什么标题能更好地概括这部电影的内容,除了“为了爱,不惜一切代价”。
导演罗嘉良最擅长拍惊悚悬疑片,这次的《连环局》看似转型,其实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诡异。
《异度空间》《救命》可谓惊悚悬疑片的代表作,可是《连环局》依旧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罗导的风格。
首先给人以冲击的是林嘉欣(几乎要成为罗嘉良的御用演员,是罗导的两部代表作《异度空间》《救命》的女主角。
)的一头白发。
而影片开头的那段轮椅舞更是充满了诡异的色彩。
而之后的情节更是扣人心弦。
很少有以女性为主角的犯罪片,而且是几乎没有男性只有女性的动作片。
两位女主角的斗法并不那些男演员差。
舞蹈老师林嘉欣为了给丈夫治病,铤而走险绑架富商郭涛的儿子。
为了摆脱警察的追踪,她命令督察刘若英和富商郭涛在交赎金之前,当着众人面,在洗衣房中,脱光衣服。
正当富商郭涛准备交赎金之前,督察刘若英却意外发现被绑架的不是郭涛的儿子,而是自己的骨肉。
在悲痛过后,她开始寻子之旅。
为了爱,不惜一切代价。
她忘记了自己是一名警察。
她为了凑赎金,摆脱警局的监控,甚至试过去偷,甚至想去绑架其他小孩,也试过跪下来求别人借。
为了孩子,母亲的角色占据了警察的位置。
当林嘉欣的绑架和刘若英的解救都陷入僵局时,一位警探大胆猜测老友林嘉欣正是这起绑架案的元凶。
当刘若英得知林嘉欣正是绑匪,救子心切的她绑架了林嘉欣的丈夫。
为了刺激林嘉欣,她违背了警察的职业道德,摧残林嘉欣的丈夫。
最终林嘉欣意外死亡,她的丈夫也已死去。
林嘉欣临终前说是刘若英逼死了自己的儿子。
刘若英误以为儿子已死,准备在广场上饮弹自杀,却意外发现儿子还活着。
一家三口在影片最后得以团聚。
很欣赏两位女主角在片中的突破。
林嘉欣在《怪物》中,已经让人赞叹,在这部影片中更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刘若英一贯以温柔知性形象示人,这次的动作都很是干练,男人婆的形象新鲜而且自然。
片尾的歌曲很应时应景,可惜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还望各位帮帮忙。
其实知不知道名字并不重要,合乎影片就好。
回顾这部影片,林嘉欣为了对丈夫的爱,去绑架别人。
刘若英为了对儿子的爱,去偷公家财产,去跪下借钱,去绑架别人。
在爱的面前,一切都是无力的,一切也都是无理的。
两个女人为了爱,与其说是不惜一切代价,倒不如说是疯了。
片中有点令人倒胃口的就是商业片中永远不可避免的“电影广告”。
索尼爱立信的手机总是频频露脸。
不过导演处理得还好,不至于让观众厌倦,否则就会落得《命运呼叫转移》的下场。
看得有些吐血
其实很像韩国的《七天》
结局不喜欢
依然是带有个人风格的罗志良出品,女人的疯狂看来要更胜男人一筹啊。刘若英和林嘉欣的表演很到位,尤其是刘,要从绝对冷静演到绝对歇斯底里,感情很强烈,可以的。p.s. 在出差,一个半星期看不到儿子的情况下,真不适合看这部片子啊!
最抢眼的是张兆辉。
朋友都说这篇傻帽的可以,可我觉得还凑合
HBT-TV~~~ 喜欢林嘉欣的头发!
小麗麗強烈推薦的..奶茶真帥..
一直很钟意刘若英!
每个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以绑架开始,以绑架结束,一个警察为了报复走上了绑架的道路,但不管怎样,她的良心让她最终没有害死那个无辜的孩子。
难看
林嘉欣颠覆之作,刘若英演技还是不错的,只是剧情有点脑残。。。
这算报复?三年前的意外,三年后的绑架,林晓阳要不是惯犯,怎么能策划的那么谨密,只是绑错孩子,是一大失误!
巧合太多,不真实。刘若英演技越发好了,林嘉欣依旧没什么突破。可惜
那个结局我不喜欢~~
没诚意。
一般般,看过就忘的片子。
林嘉欣很美
刘若英的非文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