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演员的功力极佳,还是我因寂寞而极易感情泛滥,总之,看这部影片时,代入感极强。
本是冲着猎奇去看的,可还没看到一半就被这爱意浓浓的温馨四口之家感动得一塌糊涂,自然就很期待后面的剧情,such a nice family究竟会喝什么样的恐怖、鬼怪之事扯上关系。
心里也禁不住暗暗地肯定,一定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安然无恙的,因为这个家里,丈夫勇敢、有责任心且深爱家人,妻子温柔、美丽、富有同情心,而两个孩子更是天真无邪纯洁如天使,他们看上去是那么温柔、那么快乐、那么善良,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深爱,这么nice的一群人、一个家应该生活在温暖、安全的世界,与任何黑暗、邪恶绝缘的。
看着这么一家人我就是觉得欢喜得很,心里温暖的很。
所以,但中途剧情大反转时,顾不得考虑何不合理、俗不俗套,首当其冲的是揪心、是悲催、是泪奔,紧接着以控诉之势从心里冲出好一连串why?why?why!!!然后紧追剧情、一探究竟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这部电影的评论大有冰火两重天之势,但,纵然有近一半的人对这部电影嗤之以鼻、恶评相加,可我就是这样近乎完美地被这部电影吸引并逐渐套牢。
若评论起电影,我基本上是个外行,略有一丁点大众化的鉴赏眼力罢了,关于技巧、关于手法、关于创新与否等专业范畴、理论范畴及一切其它稍微深入,层次内的,一概评论不出个一二三来。
所以,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以情胜人、引人入胜。
男主彼得辞职回到了家里陪妻女,但不知道她们其实早已死去。
枪杀他们的是住他们对面的杰克和他同伙。
这电影开头到中间部分就是一步步让观众认为彼得就是杀掉妻女的凶手。
到最后才交代凶手另有其人。
当时彼得跟杀手缠斗时候莉比开枪误伤了彼得。
后来彼得被人们认定为凶手。
他自己也有了幻想的一个身份“威廉”。
还好电影最后杰克跟他一起的一个被对方开枪打死一个被烧死。
彼得跟金发女逃出来火场后又回到了火场跟两个女儿和莉比依依不舍的道别。
结局也算圆满。
因为看到别的推荐实在闲得无聊就下下来打算看,刚好又赶上半夜睡不着,结果以为至少被归为惊悚类型或许会high一下,结果看完之后直接就无语了。
这部电影教育了我们选择新家位置之前还要考量周围邻居是否家庭幸福,否则一个不小心摊上个雇佣路痴杀手杀自己老婆的变态邻居就会悲催的遭遇灭门惨案。
.其次,如果你有点文笔,那么至少在整个故事结束的时候,你可以混到个畅销作家当当。
好吧,其实准确来说杀手不算是路痴,只是两家作为对门,杀手叔叔是要多么的左右不分才能造就整部电影的故事啊PS:不过母女三人是真心的美啊。
算起来也算是最没有法力的鬼了。
看到好多骂声,忍不住登陆来说两句。
首先,那些说别人觉得电影好就听不得别人说差的人,我倒是觉得是你们觉得电影差就听不得别人说好。
你不能自己觉得不好就硬要说评论5星的人有问题啊,确实,哪里都有水军和五毛党,但是电影的好坏是观众自己感觉的,每个人看电影确实都是见仁见智,有人打5分,有人就觉得只值2分,但是你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为真理来硬说“以正视听”之类,并不是觉得好的人就都视听不正的。
其次,说说电影,这部电影之前就挺期待的,我一向爱看悬疑类的。
今天看了之后也没觉得失望,而且我挺喜欢的。
期间还有两处很动容的泛了点泪光。
我觉得这得看你是从哪个角度去看这部电影了,与其说水军误导人,不如说电影被翻译成的名字坑人。
如果都按《梦宅诡影》这个名字把这个电影当成恐怖片去看,可能所有人都失望。
但是,我看完电影之后,觉得它被翻译成的这个恶俗的名字真是误导人了。
它的本名——《Dream House》才更加贴切整部电影的感觉以这个感觉来看,我觉得它真的挺好的。
跟我以前看完《灵异孤儿院》之后的感觉有些相似,就是有悬疑,但又不至于吓坏人,最后又觉得很感动的那种感觉。
有人说电影像《禁闭岛》《人鬼情未了》什么的,为什么非得跟别的比呢??
难道评价一个人也要拿他与各个人比较之后再说不如这个不如那个的来贬低一番么还有人说电影太早抖落了包袱,我觉得电影的本名就不是恐怖片的感觉,他中部就交代了悬疑可能就是为了突出后部分的情感。
不过就算电影真的是最后再抖的包袱,估计又有人说它模仿《第六感》或者《小岛惊魂》之类的搞意外结局玩悬念了,就好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样不管怎样你都觉得他模仿别的。
总之,就把它当做一部叫《Dream House》的电影来看,别管是恐怖还是什么类型,投入进去,最后觉得有悬疑有恍然大悟又有感动,就算是部不错的电影。
悬疑的地方是房子以前杀了全家的杀人犯在哪,为什么盯着他们一家,到后来知道男主就是杀人犯之后又猜谁是真的凶手;恍然大悟的是虽然猜到不是男主杀的,一度以为是女主,反正总归想不到是倒霉的被杀错了人,继而深感遗憾;感动的是男主对妻子和女儿深深的爱,以及他们在一起的温情与回到现实破败的房子和孤单一人形成的对比和强烈反差,让我鼻子发酸。
反正我觉得不错,就算不到5星,也值4星了。
用不着跟个专家似的跟各个电影对比分析好像多懂似的吧,看电影犯不着这么累:)
梦宅,豆瓣这么多差评让人心寒。
首先大陆的翻译和营销不懂剧情,为了吸引票房乃至点击率胡乱翻译,加海报。
最后导致吸引过来的受众很多抱着看血腥恐怖的心态来的,有些不认真看剧情,就乱评分。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几年前看的,当时给我的感受很大,以至于回忆温情片一下子就想到它了。
这次是二刷了,比第一次,多了更多细节。
阴阳两隔,比莉却还是在最后关头帮彼得引开了杀手,她不是幻象,只是其他人看不见。
相比于其他惊悚片,这是对灵异,更温情的解释吧♡
我大致整理了一种可能的剧情走向:整部片子真实的人物,即存在于真实第一世界的,只有两个,推理悬疑作家皮特和他的心理女医师。
如果把作家皮特所在世界成为第一世界,那么首先便进入了作家皮特的幻想小说世界————第二世界。
开场,英俊体面的离职编辑离开繁华现代的工作环境,其实是精神病患者皮特因证据不足指控失效而离开精神病院的场景交错,那些开香槟庆祝的各色白领工作人员其实就是精神病院的各个医患,注意到皮特整理办公室时忘记收起放置于办公桌上的家人相片,而这恰恰是影片中段皮特折回精神病院寻找真相时在308房间找到的相片吻合。
所以,也就是说,办公室其实恰恰是后来精神病院的皮特所住的308号房间。
直到在大厦门口皮特遇到的貌似是编辑皮特恩师人物的白发女士,给他一张地址名片亦是为后续埋下伏笔。
随后,在家门前皮特与打电话的妻子会和便是与第三世界的情节故事相交接,接下去幸福的一家四口生活既是第三世界,即皮特美好幻想世界的延续,也是第二世界,即皮特从精神病院出院后回到老宅的生活开始。
门廊的水仙花,女邻居的欲言又止,男邻居的恶目以对,警察的无动于衷以及妻子利比始终没有露面与女邻居安的碰面,这些疑点皆是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相碰撞的结果。
在第二第三世界的不断相撞中,关键人物皮特周旋于第三世界温暖的家庭,乖巧的女儿,体贴但隐瞒的妻子和第二世界破旧的老宅,邻居安的担忧与不安以及安的丈夫蠢蠢欲动的伺机灭口!
我想不到的是,导演会那么早的预告真相,再一次踏进医院的皮特,红衣的黑人女孩异样的眼神和以及皮特面对她是习惯性的顺从(那句知道了是不是很别扭)已经慢慢揭示真相,然后,医生老头循序渐进的,不急不缓的,一一揭开5年前疑点重重的凶杀案,最最关键的,他将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皮特合二为一了。
接下来,考研丹尼尔演技的时刻到了,如何在两个世界切换身份,寻找真相,救赎真爱,并且一切以一种相当隐忍,坚定,不动神色而又温情无奈的情绪进行,平心而论,抛开四平八稳换汤不换药的凶案布置,克雷格演的不算坏。
这其中穿插一段皮特寻求权威女医师帮助的场景,恰恰是白发女医师那一句“peter,you're ill ”揭示了此刻第一世界的作家皮特限于创作瓶颈,精神压力巨大的痛苦而向其心理医师寻求帮助的显现。
接下来一笔带过,因为实在是编剧偷懒了,一切很顺理成章一切很皆大欢喜,第二世界的皮特勇于面对已经死亡的第三世界的妻女,并勇于向妻子质问真相真凶,然后在安的丈夫终于等不及下凶手的时候,在第三世界妻子和第二世界邻居安的帮助下,脱离险境。
最终,恶有恶报,善使得衷。
结尾,都市行色匆匆的作家皮特在第一世界看到自己的畅销小说dream house大获成功。
真相披露过早,温情有余惊悚不足,即便有丹尼尔的腹肌好身材和浴缸戏水戏码也挽救不了剧情上平铺直叙缺乏高潮的硬伤。
娜奥米沃茨不功不过,好在实力,演起此种角色但求不用力过猛。
薇兹生活中就是丹尼尔的妻子,夫妻档出场,是否也在提醒各位,形式吃紧经济低势,大家皆勒紧裤带做人拼命揽钱?
现在很多人都关注心理学,关注自身。
来看看这部电影吧,也许不能和经典悬疑片比较,有自身的不足。
但也不是很差,有些情感部分还是打动我了,和亲人告别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当一个人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后,男主角出现了短暂的失忆,并且内心逃避这段过去,希望给自己一个新名字,新的身份,爱人还是好好的的在家里等他回来。
关于生活的打击:对于一些人来说,生命真的可以很脆弱,可能很小的的压力就会患上精神病。
我看过一个学生刚上大学一个学期因为在寝室和同学相处不好,第二学期就出现了幻听,再见他时他就不能上学了,最后听说他连大小便都失禁了,一个好心人救了他,不然这个孩子就冻死在路边了。
这个事情过了很多年,可我一直挥之不去。
真希望他还能好好的来上学。
男主角亲历了家人的死亡,自身启动了自我保护,我想他不愿回忆起那段历史可以说是自我保护,才让他活了五年,如果换作普通人真是够死几次了。
精神失常也是必然的。
(2)比莉和孩子们是鬼魂吗?
依然从心理学来看,当沃德说出比莉是鬼时,孩子们的伤口出现了,他们死了。
其实沃德心里的冲突,接受了孩子死了的现实,孩子的影像也消失了。
关于梦:我们每天都在做梦,睡觉时无意识思维仍然活动,生活的各个碎片存在无意识中,在梦里无意识把这些记忆碎片任意提取,构成了我们的梦。
我们思考的内容存在于梦中。
所以沃德心中的挣扎,加上精神错乱,孩子们的影像一直存在,而当他的自我保护渐渐消失时(他迫切的想知道凶手,哪怕那个人是他自己),他的梦中人也真的死亡了,而他妻子的挣扎正是他自己内心挣扎的反应。
(3)最后是他在火场和亲人告别,我们爱的人都希望他们能上天堂。
心理学有种治疗方式叫空凳子,加上凳子是你要与之说话的人对着凳子,说出心中的话。
沃德在心中也和自己的家人进行了一次告别。
对于人类的情感,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诠释的很好,反应了沃德内心从抵抗到接受的心路历程。
我总觉得世界是残忍的,不残忍的是童话。
我总觉得每个人是孤独的,至少最终是孤独的。
以上两点本片都表达了。
我相信了。
这部片子分数这么低,应该一部分原因是海报和电影名字惹的祸。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鬼片,所以觉得很老土,不愿意给高分。
我也是被恐怖的感觉吸引来看这部片的,看完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
这是一个温馨伤感的故事,在悬疑惊悚的环境下慢慢铺开来,并不让人觉得突兀。
一开始,我以为和house相关的不是闹鬼,就是闹神,内容也表现得和想象差不多。
在主人公的不懈努力查证下,发现这是幻觉。
再到面对现实,回到现实,挖掘真相。
一切都很自然流畅,也与鬼无关。
虽然我很重口味,但是我愿意给这部片多点分,毕竟能让人感动又不腻味的电影不多。
以为是鬼片,一直不敢看,同事中午拉着一起看的,前面惊悚、中间反转、结局温馨看了前三十分钟,以为男主一家被变态杀手给盯上了,没想到中间反转男主精神分裂杀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看到精神病院里那些被男主臆想成杂志社同事的病友几乎断定他就是凶手,结局再次反转,又上演一出人鬼情未了,孩子也都在,满满的感动好多评论说看到前面就猜到了结局,我是真猜不出来,还有那个笨蛋凶手真是蠢的可以,杀人这种事也能搞错,连家里有几口人都不弄清楚吗,这也太随便了吧,就这样葬送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把男主逼成了精神病,好在结局挺温馨的,没有那种让人窒息的沉重感,最后女主太美!
如果要说这部影片的缺陷 那就是那极其低俗的中文片名翻译影片其实有深度 不是向外而是向内心理上的深度 或许作为心理学科的教学片也不为过 抛开了盗梦的花哨、禁闭岛的复杂 留下的是纯粹的心理表述 深深的扎到每个有过类似情感经历的观众的心里 而回忆 特别是对失去的恋人、爱人、家人的回忆谁又不曾有过呢 当你发现这一切只是“鬼”或主角的幻觉时 不由的开始思考 回忆影片的每一个场景 每一句台词 为何男主角会幻化出这些虚无的剧情 其实都是内心情感与回忆的强烈写照 给我印象深刻的影片基本都会拿回忆(或永远失去)做文章 如泰坦尼克最后的梦境 这个杀手不太冷最后的那盆花 盗梦中的层层回忆电梯 此片则几乎全篇都是赤裸裸的用幻觉混合回忆来表现主人公挣扎于过去与现实的精神折磨以及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之情 最后楼梯一幕相信你一定和男主一样的依依不舍 此时的你已完全融入了导演安排的剧情及情感 难道这不算是一部佳片么
看的是国语配音版,一不惊悚二不恐怖,原本以为的悬疑到中场就被有意露底,之后就是意外的小温情,正片开始前的三五分钟是即将上映的七八部片子糟烂预告片,1月份的低成本恐怖片扎堆
神秘的华裔大姐
在我国能过审和引进的恐怖片能惊悚和精彩到哪里去 = = 中途就把谜底揭开了,亮点在于影片剧情之外-------这是007和瑞切尔·薇兹 的定情片。
为什么大家的分数这么低啊
真不好意思说自己看过,估计演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演过
剧本可圈可点,将[禁闭岛]式心理惊悚与[人鬼情未了]式温情鬼片两种世界观嫁接融合,附带致敬[闪灵]。主要毛病在于谢里丹丢失了终剪权导致成片质量下降。007与薇兹因本片结婚,糯米戏份比酱油多一点。ps:特别修订了中字,已传至subhd,完美匹配1:30:49蓝光版,之前的字幕高潮后多了一截。(8.0/10)
给差评的人都去屎!!!!!!!!
阵容不错 但是搞什么飞机 一开始就猜出来了 没意思!
much better than expected-。-
今年是特别流行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种类型片还是怎样啊。
毫无惊喜,也没有尖叫。
破字幕、破版本,声画不同步。
我都不好意思说这是谢里丹的作品!谁要去影院围观就真傻逼了!这样吧,故事进展到一半便可猜中结局,玩精神分裂和无辜主人公假想被迫害,老套路磨得连片尾曲都甚觉难听。
关于假想症的想法很好,但故事稍显欠缺。
真夫妻出镜啊
温情的禁闭岛 小女儿很可爱 另外Jack真让我感到很莫名其妙
丹尼尔,蕾切尔,娜奥米三人一人一星。电影本身就算了。蕾切尔实在太美了,太妹了,太美了!《梦宅》这译名多好,非得叫什么#梦宅诡影#,诡影你妹啊!
三里屯美嘉。6号厅4排11座。
怎么说呢,好费解啊,就是对门大叔想杀自己老婆结果祸害了别人全家的故事么=。=。。。不过话说回来,Daniel Craig好矍铄呢~❤
上影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