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第24部动画长片《夏日友晴天》在上周末登陆国内院线,目前票房4700万+,猫眼预测总票房会在8200万左右,这个成绩跟去年8月上映的《1/2的魔法》7000万票房相差无几。
票房成绩不佳,一方面是由于该片已于6月18日上线Disney+,网上有免费资源,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口碑也不尽如人意,目前豆瓣评分7.3,评价人数47000+,在皮克斯作品序列里排名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是《赛车总动员3》,7.0分,评价人数45000+)。
可以说不论票房还是口碑,皆输。
2020年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于很多行业都带来了极大打击,而其中一个受冲击明显的即是电影业。
病毒改变了人们几十甚至上百年来的生活习惯,严格的防疫措施也让无数的影院接二连三的停业甚至倒闭。
于2020年3月6日登陆北美院线的《1/2的魔法》是皮克斯疫情后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在全北美5000家影院只有135家正常营业的情况下,该片虽仍是周冠,但创下了历史最低记录,最终全球票房定格在1.4亿美元,远低于成本2亿美元,同时也是皮克斯历史上票房最低的院线影片。
受此影响,原定于2020年11月20日上映的《心灵奇旅》,最终决定在北美撤销院线发行,而选择在圣诞夜上线Disney+,只要是订阅会员(6.99美元/月),皆可免费观看。
随之在2021年3月9日,Disney+宣布全球会员总数突破一亿,其会员规模仅次于网飞。
再回过头来看,《夏日友晴天》在北美继续选择放弃院线而在流媒体平台上线,似乎是个“正确”的决定。
毕竟在无法保证营收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流媒体,对于迪士尼来说才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选择。
截至目前,《夏日友晴天》在全球除北美外的票房收入为2700万美元,离成本1.5亿美元相差甚远。
如果说票房方面的失利情有可原或者说迪士尼也志不在此,那单从艺术的角度而言,《夏日友晴天 Luca》是部好片吗?
答案依旧是否定的。
2D手绘原稿
3D技术转制本片故事设定在意大利的一个海滨小镇里维埃拉,导演正是成长于此的意大利人,他曾执导过备受好评的皮克斯动画短片《月神》,同时也是《冰川时代》、《美食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的美术设计。
这部影片是他执导的首部动画长片作品。
如果说《寻梦环游记 Coco》的成功在于讲述了一个有关梦想和亲情的感人故事,且同时让人领略到墨西哥民俗及异域风情,那么试图照搬套路再打造出一个意大利版的《Coco》,《Luca》显然失败了。
成片堆砌着意面、Vespa摩托车、Gelato冰淇淋,以及地中海小镇的蓝天、美景等一堆经典元素,却让人看完印象寡淡,近乎无趣。
问题出在哪儿呢?
故事,故事,第一位的永远都是故事。
回想一下你最喜欢的皮克斯作品,不管是《玩具总动员》、《瓦力》还是《飞屋环游记》,感动你的是画面的精良、技术的完备、场景调度的流畅吗?
NO,真正感动人心的还是作品讲述的故事,主人公内在流动的情感和最终传达出来的价值观。
那么《夏日友晴天》究竟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是描绘主人公卢卡跟好友阿贝托的感人友情,还是宣扬与小镇女孩朱莉亚一起参加“铁人三项”比赛的体育精神,抑或探讨“海怪”与人类之间的身份认同问题,或者就单纯是个意大利海滨小镇的消夏风景口水片?
列出来这么多线头,就意味着制作团队一个方向也没有讲好。
黄金时代的皮克斯,之所以能创造出那么多经典甚至封神的动画作品,核心在于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讲述出一个个看似简单但又回味深沉的故事,同时俘获成人与儿童两个世界。
以《飞屋环游记》为例,该片的主线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儿童冒险之旅,但内核却是一个讲述失落、悲痛与重生、令人感动的成长故事。
而《夏日友晴天》并没有想清楚故事的落脚点,结果就是各种元素的大乱炖,最终不知所云。
也许这跟导演处女作有着很大关系,毕竟美术出身的他有能力把控画面,但掌控不好故事,不过背后显露出的更多是团队和公司的整体问题。
在2006年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皮克斯之后,它就很难再只顾品质不顾其他,更重要的是被誉为工作室顶梁柱的“皮氏六剑客”在收购后各奔东西,无法再保证作品的持续高质量输出,新人又后继乏力,正如今日吉卜力面临的难题。
如果说在《玩具总动员3》之后皮克斯的“黄金年代”已经终结,但它好歹还保持着每年一部的节奏稳定产出,时不时也会有像《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心灵奇旅》这样“回光返照”的好片出现,算是基本护住了门面。
但疫情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现在的皮克斯需要思考的是更加棘手的问题,以后的片子是不是都上不了院线,甚至连付费点播的资格都没有?
再极端一点,会不会有天步蓝天工作室的后尘,干脆关门大吉?
放眼明年,皮克斯将有两部新片问世,分别是华裔导演石之予执导的《青春变形计》和《玩具总动员》衍生片《光年》,也全部都是新人导演的处女作,或许他们才握有问题的答案。
luca带给我的东西,不像soul将人生的意义娓娓到来让人泪流满面得去感受当下,不像coco让人感受到西方家庭如何看待亲人的离去与用独特的方式寄予哀思,luca非常特别非常好,甚至我有点说不出它哪里好。
luca像夏天的窗帘上掉下来的一只小虫子,带你轻轻地在它眼中的世界穿行,和最好的朋友在夏天意大利的小镇吃冰淇淋,爬过屋顶用天文望眼镜看银河系,在好朋友家的树上数天上的凤尾鱼,为了一切想做想知道的事情去努力去玩。
Luca故事逻辑非常简单甚至有点单薄,但它讲出来的方式却是非常细腻,好像戳到了我的心里。
每一帧都有一些非常细碎又非常珍重难以言说的东西,所以Luca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和你讲大道理,只带你领略它的眼里认为好的东西。
比如勇敢的去想去的地方,带着好奇心去做想做的事,也许会有困难,但也许也有遇到好人帮你。
有些人不会接纳平凡而独特的你,但是有些人会,而你一定会找到这样的好人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你也许会犯错,事情也许会变得不可控制,但可能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严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会成长,爱你的人会包容你,你会得到你想要的,即使暂时没有得到,你的内心也是充满了幸福和安全感。
This quote from Luca's mom is one of my favorites from the movie:Some people, they'll never accept him,” she says. “But some will. And he seems to know how to find the good ones.I think this is true for victims of all types of discrimination. Racism, sexism and other types of discrimination still exist in many aspects of our lives. Committed bigots will hold on to their positions, no matter how many facts are presented to them. However, if because of those bigots, we choose to only interact with people who look or think like us, we'll miss out many good people, and will have much less fun. I think this is what the "staying in the sea"/"moving to deeper sea" mataphor tries to teach us. When Alberto chose to disclose his true identity to Giulia, Luca panicked and decided to hide who he truly is. More than that, he drew the line by betraying Alberta, and pretend that he's different. This is such a good depiction of Luca's identity crisis. When being his true self might mean losing some people he valued, he is too scared and had to hide things. This reminds me of the dilemma that kids from lower-income communities faces. When they move up the social ladder, they are also losing connection with their family and old friends. In those two different worlds, they may have two different characters, the friends from their new circle might see their old self as unsuitable, and their home community might see them as a betrayer. I also think of people with invisible disabilities. For them, it's often times a hard choice whether to disclose their need for accommodations at work/with friends. If they do, they might face stigma attached to disability; if they don't,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 and live in constant worry of being found out.In the end, Luca and Alberto reveal to the entire town that they are sea monsters. Seeing this, Giulia's dad, who had expressed his hate towards sea monsters, took a surprise move and sided with Alberto. If he hadn't known Alberto, his opinion may not be that easily changed. I believe similar things can happen in real life: when their loved ones become victims of discrimination, people could have more emphathy and more motivation to fight against the unfairness. Also, when the society become more tolerant, more people will have the courage to claim their true identities, just like in the movie, we found out that some of the humans are actually sea monsters who didn't want to let others know.I always like stories of underdogs. Like the story of Nike's founding. And like this one. They remind me that success can happen in most unexpected ways. That's why people who believe too much in perfectionism/ableism/elitism often see outcomes that surprise them.Just a few more words about friendship.Like Giulia, I could be just "too much": getting over-excited about things, sometimes in an akward way. So I really apprecia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Giulia and Luca. It is nice to have friends who understand or even share our "less decent" aspects of characters.
无论是身体的残疾,还是心理生来的胆怯,或者因部分镜头与Call Me by Your Name太相似,而将这部电影被热议为最LGBT的皮克斯作品,Luca一直在提醒我们要善于接纳别人,并勇敢骄傲的做自己。
这个过程很艰难,比如是否敢于展示自己,是否愿意向一个有刻板印象的社群解释,并让他们理解接纳自己等等。
不过所有的一切都源自最初的那个——是否接受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豆瓣上不少网友说这是个sad story,但我觉得里面三个性格独立的主人公最终在收获了一个美好夏季的友谊后,并没有因任何一位的不舍而改变既定在心理那个最渴望、最真实的方向,彼此成全对方朝着最忠于内心的方向,这或许更是一种成熟的友谊。
毕竟年纪大了,更明白“一辈子的朋友”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那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陪你走过一段时间后,各奔东西,之后他们和你一样,在下一个阶段又会有新的朋友。
所以朋友本不该是拴住不放的,而应该是留在回忆里的,那不意味着不再联系的失去,反而可以是温存着的美好。
当然,一部电影看完,若不同的人能获得不同的感受,这无疑是一部好作,就这一点来说,似乎皮克斯从来没让人失望。
PS:电影最后打在屏幕上的字幕很打动我: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Alberto Surace. Patricia Ann Buchholz Willrett (1974-2020).And all the friends who pulled us out of the water and helped us find our way.所以无论过去还是将来Be proud & 共勉。
iWay @ HK2021.07.02
这是讲述呼召(观念)的电影,尤其是这种“令人费解”的转折结局:好友阿贝托为了让卢卡能够去学校,而将摩托车换成一张火车票。
所谓呼召就是“领人到宽阔之处,进入更深广的自由。
它使人不受限于天赋等内外因素,单在与呼召者的关系中前行,并抵达他所预备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是抵达他自身。
”根据男主的前一个异梦(男主骑着摩托车从地面飞到天上,找到巨大的鱼(耶稣)但又从空中落下。
表达帕斯卡这段话:“由于一个人,一切都丧失了,上帝与我们的联系断了,又由于一个人,联系又恢复了”(帕斯卡认为“人是从他原先拥有的较美好天性堕落到类似于动物的可悲境况的,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他的不幸是一个失位的国王的不幸,他的伟大是对曾经是一个国王的伟大的追思和认识。
”)表明电影中的大海是堕落败坏的世界。
和后一个异象(通过望远镜看星星,幻想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意味着这是比“骑着摩托车环游世界”更自由。
因此人就可以顺从灵的带领、借着灵的能力,在世界之罪中如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活出自由生命。
),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最后的结局。
在朋友的帮助下(放弃摩托车为代价)离开小岛去更辽阔的世界(坐着火车去往远方)。
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的时,人们才会依靠上帝。
皮克斯导演 彼特 道格特说,“作为人类,我们是相互交织的社交动物,……基督信仰使人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这种联系的重要性。
”在观影中,注意到比较不合理的地方:破烂的二手摩托车、生锈的自行车。
(对物质主义者的讽刺?
)在电影中的卢卡和好友都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
他们来到岛上的小镇马上就看到崭新的红色摩托车,但他们还是相信只要有破烂的摩托车,就能带着他们两人去环游世界。
这里表现他们实在很愚蠢。
(观众可能会思考:这辆摩托车真的有长途行驶的可能吗?
)在他们赢得比赛,不出所料发生在电影结尾里;摩托车载着三个人,从卖摩托车的店开到家里,就突然开不动,为了让观众都注意到摩托车坏了,零件都掉出来了。
(联想到《雄狮少年》,师傅和徒弟们一起坐在摩托车的搞笑画面。
)
阿贝托发现他们的“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阿贝托一边看着坏了的摩托车,一边看着好友走过去的方向。
他知道就算他们有决心去环游世界,但这类繁琐的事还是会经常发生:必须不断的修理摩托车。
一旦摩托车突然停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或者昂贵的油,他们就不得不疯狂地重新寻找工作。
他们甚至会因此更不自由。
因为“工作和自由之间的矛盾即便算不上什么严格概念,也的确牢牢地束缚住了他们,让他们不得动弹。
”在电影的自行车比赛,男主卢卡和对手“恶霸老大”的自行车设备,还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生锈的自行车的速度快过 专业的公路车。
(这个情节是证明了【把自己“真正的”人生计划留给致富之后的将来的人】是错误的?
那些认为只要能挣钱同于最大的自由和对幸福的单纯追逐,不计一切满足欲望和本能,只想着在眼前尽最大的机会去谋取私利的人。
他们就像输掉比赛,然后又被两位手下抛弃的“恶霸老大”一样不幸。
也许这也是阿贝托认识到,就算花费时间和钱,去拥有崭新的自行车也无法拥有真正的自由。
这意味着不自由。
“环游世界已经变成了过程的辛劳,而不再是人的目的。
”纪伯伦谈到自由:“当你们的白天并非无忧无虑,你们的黑夜并非没有希望和悲伤,你们才是真正自由的。
”正如法国小说《物》描述物质主义者的悲惨:“一切都在证明他们的错误,首先是生活本身。
他们想享受人生,可时时处处要享受都离不开财产。
他们想保持自由和纯真,可是时间流逝,他们却两手空空。
其他人最后倒是明白了钱才是根本,可他们根本就没有钱。
”
绝对没有过度解读,我当场看完电影就是这么觉得的!而且觉得很明显,主要是想到了两个点:最后外婆说“有的人能接受,有的人不能接受,但luca总是能找到好的人(接受他的人)”勇敢地被雨淋,露出海怪的形象就相当于“出柜”发现“海怪”的形象被暴露后,很多人也并没有觉得特别在意这件事,但是也有一些人会很激烈地说“他们甚至都不算人”,也就像现在社会也有很多人接受lgbt者,也有一些厌恶和不接受lgbt者的人,所以转折之所以在常规剧情中来看,显得特别突兀,可是如果影射到lgbt群体来看,就不会觉得特别突兀。
因为可能群众本身就是接受海怪的。
可能有些观众觉得,有些人看出lgbt隐喻是因为觉得两男主有逾越友情的成分,觉得他们“腐眼看人基”,但我觉得这部片的lgbt隐喻的部分是在它“海怪”的设计上,而不是两男主的感情上。
有人还说这部片可能隐喻的“包容不同种族”,但是我的朋友认为这部片隐喻lgbt更合理,因为lgbt者可以伪装成“正常人”,就像海怪在陆地上融入众人,遇到一些特定的东西(水)才会显现出来,而不同种族的人没办法伪装。
人鱼也能享受意大利的美好夏日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不仅如此,当人鱼沐浴在地中海的烈日下时,竟然真的变成了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模样。
不像小美人鱼中需要用声音换取三天的人类样貌,更不会像原著那样黑暗地化为泡沫,本片的两个小主角来到人类世界后反而更为如鱼得水,这可比很多童话还要更为童话呢。
当然,迪士尼的新小美人鱼即将面世,同样关于人鱼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新瓶装旧酒,能有一些新意。
王子:我是拒绝的
《夏日友晴天》虽然将很多诸如党同伐异,家庭束缚与个人实现,新文化浪潮冲击与旧观念的革新等等庞大的母题融入到剧本中,不过因为有着童话的属性,所以这些本身十分沉重的话题就被充分稀释。
比如世代以猎杀海怪为生的小镇,在见到海怪后几乎立刻就接纳了海怪的存在,大家牵着手唱歌跳舞。
比如对孩子处处限制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安全后也立刻默许了孩子的探险,甚至允许孩子去往更遥远(也更危险)的地方。
这在现实中也许很难发生,哪怕真的有这样的转折也会经历痛苦而漫长的阵痛与磨合,然而这毕竟是童话,人们看童话电影可是要逃避现实,而不是找罪受的。
其实,我在想这个意大利小镇的人们是不是真的厌恶海怪,抑或这只是一种镇上人们聊以为乐的小镇文化,因为大家不认为海怪真实存在,所以就尽可以耀武扬威,并以此举办种种活动,而当海怪的存在被证实后,这种带着歧视与恶意的“小镇文化”自然无法维系。
这大概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小镇上人们态度的快速反转。
但是当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这个故事时,其中的内涵就全然不同了。
(以下皆为口胡)《夏日友晴天》,有点像一部隐喻文化征服的作品。
电影里的两个种族,人类这方代表了丰富的文化和强大的实力,人鱼这一边除了天生的游泳天赋之外,无论在文化领域还是实力的领域都是远不及人类的。
实力不如人,自然就是要躲着走,大部分的人鱼都会在看到人类船开过时远远躲开,哪怕那并不是一艘渔船,这里可以推测出鱼人之前是吃过大亏的。
但是文化不如人,这可就没有解决之法了,卢卡一家平时每天过活还没什么关系,但当他搜集到了人类无意落下的物品时,无论是闹钟还是纸牌这种最普通的工业制品,他就被完全迷住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弱势方对文化强势者的羡慕,但是进入对方种族的地界在鱼人社会里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于是景仰人类文明的卢卡和阿尔贝托,其实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种族的背叛者。
而经历重重磨难,两人不管是选择接受现有的人类生活状态,还是选择继续去大城市更为深入地与人类的文化交融,影片中出现的这几个鱼人,显然已经开心地融入到了一个新文明的语境之中。
甚至,结尾彩蛋里的卢卡叔叔,孤独地身居海底,谁也说不上是不是一种嘲讽。
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媾本来也无可厚非,世界上无数次地有强大文明侵占弱小文明,或是弱势文明主动依附强大文明的例子,只不过就像我之前所言,因为这是童话,所以它把所有鲜血淋漓,或是万难的融合之痛,轻描淡写地略过了。
前两周的《身在高地》里,来到美国的南美的人们花费数代岁月,大部分人依然只能在自己的聚集区里生活,种族与文化所分割的群体在长时间的接触后其实仍会存有芥蒂与偏见。
而影片中人鱼文明如此快速的被人类文明接纳,真的是难以想象的轻省,因为现实中,也许会有卢卡这样积极的依附者,却少有这么大度的接纳之人。
不过如我所言,我们看动画本身也不是追求真实感的,所以这点细节与想法,如果抱着放松的心态,倒也不必思考过深。
(口胡结束)影片的最后,卢卡和阿尔贝托这两个“一夏的朋友”还是走向了分手,卢卡奔赴人类的学府,要在母亲口中“更危险”的世界里探索更多科学的奥秘。
(不过这是动画,想来卢卡也最终可以被全世界接受吧)
阿尔贝托则留在小镇,跟从戴妮娜的父亲,成为一位靠海生活的渔夫。
两种选择就是两种梦想,这肯定无可厚非,只是我突然想到了新华字典里面的那个例句。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销售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在夏日的童话里,或许他们还真的都能获得美好的未来。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微博:影探探长作者:钱老板转载请注明出处这是皮克斯的第24部长片。
众所周知,皮克斯最不缺的,最引以为豪的,便是创作团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这次依旧也不例外。
片子的构架,基于一个神奇的设定—— 生活在海里的"海怪",登上陆地后就会化为人形,说话行事与人类无异。
但如果沾到了水,便会立马现出原形。
本片片名所说的主角,卢卡(Luca),就是这样一只小海怪。
他和父母以及奶奶,生活在意大利一个岛镇附近的海域。
作为一个乖孩子,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听妈妈的话,去牧鱼,然后吃饭,睡觉。
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单调枯燥。
他很想上岸,看看那海面之上的世界。
但父母——主要是母亲,却对此事格外反对。
在母亲的描述里,岸上如地狱,因为人类都是些专好杀鱼的穷凶极恶之徒。
虽然心里还是不免想着上岸看看,但囿于母亲的三令五申,也只得作罢。
只是正值年少叛逆时期,心里的火总归是难以熄灭。
有时候海上的渔船会落下一些东西,卢卡还是会跑去悄悄收集起来。
正是在这个时候,卢卡遇见了艾伯托(Alberto)。
也是一只海怪,不过独来独往,热情大方。
在他的怂恿下——也许用"强制性帮忙"来形容更为恰当,卢卡成功上了岸。
对卢卡来说,岸上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蓝天白云,绿草青山,哪有母亲所说的一点凶险的样子。
很快,卢卡就把母亲的告诫丢在了脑后边,有空便去找艾伯托玩。
两人每天设计各种想象中的摩托车,然后疯狂飙车,冲进海里,玩得不亦乐乎。
此外,两人还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拥有一辆伟士牌摩托。
在他们的想象力,只要坐上这款摩托,就能想去哪就去哪。
开着它上九天揽月都行。
只可惜好景不长。
卢卡常常偷偷去岸上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为表惩罚,母亲决定送卢卡去他叔叔所在的深海里呆上一段时间。
说白了就是关禁闭。
为了逃离,卢卡听从了艾伯托的建议,决定与他一起跑到人类的小镇上去。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在那儿,他们认识了茱莉亚。
一个活泼可爱,热爱天文学的小女孩。
两人寄宿在茱莉亚家里,一边帮忙捕鱼,一边准备和她一起参加镇上的"XX杯"比赛,因为拿到奖金后,就能买下他们心目中的伟士牌摩托车。
而问题在于,他们必须得时刻隐藏自己的身份。
在这个大家都对海怪非常害怕和厌恶的小镇上......
照例,先说说本片的优点(以下部分涉及剧透)。
最该夸的,当然还是本片营造出来的透心凉,心飞扬的感觉。
画风清爽可爱,色彩搭配明亮。
清澈湛蓝的大海,海边五颜六色的楼房,朋友间无忧无虑玩耍的故事......不妨说,这就是一部专属于炎炎夏日的电影。
如果能在大银幕上欣赏这些绝美景色,绝对是今夏一大快事。
其次,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片,基本素质还是强。
该搞笑的部分还是一如既往地搞笑,感人的地方也还是会让人哭得一塌糊涂。
当看到卢卡为了救下艾伯托,奋力冲进雨中,变形金刚般一点点露出原形的时候,没几个人能忍住不泪崩。
其实早在2011年的时候,导演就拍过一部和本片在画风和主题上非常类似的短片。
短片中,小男孩的父亲和爷爷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
他们以各自的规则要求和规训着小男孩,直到小男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
而本片片名虽然叫《夏日友晴天》,整个故事其实也就是卢卡如何找到自我的过程。
刚上岸时,他所有世界观都是由艾伯托塑造的。
甚至包括梦想。
而去了岛上之后,他通过书本了解到了这个世界比他想象得更为壮阔。
他想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想去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
他诞生了自己的梦想。
其实,如果换了其它别的动画工作室,有这些优点,片子怎么也得8分保底了。
然而这是皮克斯。
人们心中"出产必精品"的动画届白月光。
如果放在这个标准下来看,《夏日友晴天》就算不上多令人满意了。
不说远的,就拿上一部《心灵奇旅》来比,其对于灵魂世界的脑洞刻画让人印象深刻。
而本片的海怪设定虽然也很惊艳,但相比之下就逊色了不少。
且大部分戏份,实际上还是卢卡艾伯托作为人类时发生的事情。
另一方面,本片的故事实在是太过于简单了一点。
其实本片有好几个地方是非常值得深挖的。
比如卢卡背叛艾伯托的黑暗时刻——当艾伯托为了证明人们害怕海怪而现出真身时,卢卡因为害怕自己会被赶回海里,竟然也跟着人们骂了一句,"海怪!
"
因为这个黑暗时刻,随后导演引入了"艾伯托自父亲离开后独自生活多年"的背景设定,让艾伯托这个角色瞬间丰满生动了许多。
包括中间对于茱莉亚的嫉妒,和茱莉亚父亲一起捕鱼的戏份,都有了凭据可依。
在遇见卢卡之前,艾伯托已经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了可能几年之久。
卢卡的到来,让他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然而卢卡却抛弃了他,和他父亲当年一样。
这个背叛是极其黑暗且让人心碎的。
因为是燃起来的希望又被掐灭。
然而导演马上就用一场非常简单的道歉戏化解了这个矛盾,并迅速将其转到了比赛上。
紧接着艾伯托便出现在了比赛场中,与卢卡和好如初。
艾伯托的心路历程,被导演省略了。
艾伯托一个人在房间里经过了多少纠结和犹豫?
在看到下雨之后心急如焚,因为担心卢卡现形而最终决定不计前嫌前去送伞的过程。
但导演并没有拍这些。
他的处理,是把焦点放在了卢卡的身上,其余的人则全做工具化处理。
这当然不是不可以。
但,既然心血来潮丰富了艾伯托的角色背景,那么这样的处理,似乎就显得过于简单,甚至于有些突兀了。
更不用说最后的"突然强行合家欢"式结尾。
当卢卡和艾伯托在最后的比赛中意外露出真身之后,小镇上的居民们竟然全都马上就接受了。
看到这里时,我当时心里直接就喊了一声:WTF?
电影的基本冲突不就立在他们不能在小镇上露面上吗?
片子中间也一直在渲染这个小镇上人们对于海怪的害怕和深恶痛绝。
结果导演最后来了个强行洗白。
仿佛此前的铺垫全都成了笑话。
作为一部普通的给孩子看的动画片来说,这样处理没问题。
然而还是那句话:作为皮克斯,这样过于简化的处理绝对有失水准。
最后,关于这部片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争论。
很多人认为本片借"海怪"这一设定,隐喻了LGBT人群的处境。
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就我个人的观感来说,尽管两个男孩间的感情并不能用爱情来形容。
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同意前者的观点。
两处最好的例证。
戏内的——片中的最后,有两位一直隐藏在人群中生活的"海怪"也现出了真身。
这是两位老奶奶,而非一男一女。
戏外的——有网友发现,在意大利语版本中,为卢卡配音的演员名叫艾伯托,为艾伯托配音的演员名叫卢卡。
要说这是巧合,那未免也太勉强了点。
而如果是故意为之,那就很难让人不会联想到《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都是发生在夏天的意大利小镇上的故事。
意大利版演职员表当然,如果你完全没感觉到这点,也完全不影响你欣赏这部动画。
导演本就故意将其处理得非常隐晦和泛化,你可以理解成LGBT元素,也可以理解成边缘人或者少数群体。
况且片中的核心——"做自己"这一话题,几乎适用于所有人。
这也算是皮克斯动画非常重要的魅力之一了。
小孩们看是一回事,大人们看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不属于皮克斯的精品之作。
但瑕不掩瑜,美好的画风,温馨的故事,也都非常值得一看,特别是在这炎炎夏日。
当然,如果能在大银幕上看,效果绝对是最好的,也是超值的。
只是,好像希望不是很大了。
文/钱老板
看之前还想,海怪的设定为什么纷纷理解为LGBTQ隐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渴望外面世界的成长故事,当年《小美人鱼》怎么没这个待遇?
看完觉得,确实这样理解最恰当。
出水即变人的设定把海怪和其他人的区别降到了最小。
甚至很多时候把他们看作LGBTQ群体反而更顺畅。
比如他们作为海怪,明明被抓起来就会被杀,为什么还非要回去扶一把朋友?
看作出柜了只会被奚落和暴力赶走,但是不会致死,剧情会自然很多……这几天在看《姿态》的情况下,我甚至可以脑补出这样一套故事:被发现性取向赶出家门的男孩被变装皇后家族收养,后又因为想融入主流社会,跟偶遇的一个常年混迹江湖的前辈离家出走,两人开始想方设法融入传统白人社区,并在一个女性朋友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感觉也没什么维和之处。
重点:我只是说海怪这个背景设定很契合LGBTQ+的隐喻,没说两个小男孩之间是爱情。
包括代换的这套故事里,也只说了他们是前后辈的关系。
感觉他们之间更像友情,也可以说是兄弟。
甚至那段嫉妒的剧情,让我想到《怪诞小镇》中的两位Grankle Stan.两个人之间确实没什么暧昧……其实看完之后更多会想一个问题:这个社会,我并不熟知的所谓大多数人,他们到底更容易接受海怪还是LGBTQ群体。
整部电影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不适的地方,正是镇民们对海怪的接纳。
我第一反应是,把他们看作同志群体,这里反而更自然些。
同为人类,总要比海怪,比这些被悬赏被天然判处死刑的生物,更让人容易接受吧?
但是进行这样的角色代换之后,我更难受了。
太轻描淡写了,这个接纳的过程太简单了……突然就发现,以这种畏畏缩缩的方式去隐喻LGBTQ群体,不仅是胆怯,更是懒惰,也可能是黔驴技穷。
说回电影吧。
我发现我没法去说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成长嘛?
不,两个孩子都没什么变化,他们本来就是自信勇敢的小天使,只是对外部环境是否能够接纳自己存疑。
他们也没有做过什么“不接受真实的自己”的事情。
毕竟他们本来就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以海怪的姿态出现在人类小镇上。
他们躲避的不是自我,而是危险。
何况谁又能说,在岸上的另一种姿态就不属于他们自我的一部分呢?
友情嘛?
不,他们其实也没有遭遇过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危机,矛盾的消融和后来高潮处的接纳一样,过分简单,温情到不像皮克斯而像迪士尼,让我想起《疯狂动物城》里朱迪向尼克道歉的片段。
那场争端看似由嫉妒引发,其实只是两人有一个根本的意见分歧,即,人类真的可能接纳海怪吗?
而一直自信满满,自以为对人类十分了解的Alberto,恰恰是思维被禁锢的那个。
整部电影唯一完成度较高的主题表达可能正在这里:或许我们应该像纯净的Luca一样,对人类的宽容和博爱有更多一点的信心?
说实话,对于这句话,我只能用问号结尾,而非句号。
而抛去内核,只看这个故事和画面呢?
我觉得很僵硬,或者说正是从两位少年走进人类小镇开始变得僵硬的。
没有了自然动人的情感支撑,后半部分就是在走剧情而已。
意大利夏日风情沦为高饱和的明丽背景,但是已然失去那种热烈又朴素的气质。
别说和cmbyn相比(单纯比较场景与氛围的打造),取景在意大利的电影恐怕大多比这部好,也并没有感到动画的形式为夏日的打造有何益处。
对我来说,除却结尾处,那幻梦愿景式的“异类”接纳场景,给我带来的五味杂陈,前半段两人自制电动车的冒险故事,才是这部电影最后可以称得上动人之处。
只有在那里,我才从这部电影中切实感受到了,夏天的气息。
夏日友晴天,豆瓣评分7.3的片子,真后悔带小朋友看。
从头到尾,我都在恐惧中,恐惧小朋友模仿,模仿离家出走,不要命,模仿他们从高处跳下来,快速骑车下坡等等等等。
小朋友看到他们在屋顶上走眼睛都亮了。
我在教小孩惜命,这片子教小朋友骑车冲下又长又陡的坡再飞起来摔进满是礁石的大海里,怕死的“好孩子”要被教“走开,缩头龟”!
如果小朋友真能分辨这是戏剧的夸大,现实生活中真的可能会死,那就不会有那么多在楼外面走来走去的小朋友了!
甚至这片子还在传达,为了自由和朋友,命不重要的意志。
本可以顺利逃脱保命的海怪,居然为了扶起只是摔倒的人类的朋友放弃逃跑?
拿命去扶人?
人家爸爸就在旁边,她又是人类,根本没危险,需要你俩用命去扶?
为什么没有当机立断的中途关掉?
因为我在等着片子打这主角的脸,等着他父母如天神降临救他于水火。
如我期待的,他们当众暴露了海怪的身份,我以为的最好结局是,主角拉起朋友直接冲入大海里险之又险的救回了他们自己的小命。
可结果是人们轻易接受了海怪,放过了海怪,这根本不符合片子的背景,不符合逻辑,常识。
小镇捕捉海怪的雕塑图腾赏金都是笑话吗?
他们回头扶小女孩放弃逃跑的结局应该是被一群人关进了笼子,从此到死都受尽折磨再无自由,他的父母为了救他也被拖累,他们悔不当初。
女孩的父亲再孔武有力,如何能抵抗大众的意志。
可因为海怪被轻易接受这个意外,被狠狠打脸的只有父母,因为根本没有生命危险啊,那一切担心就只是束缚,所以父母只能肯定孩子离家出走和玩命的行为,并小心翼翼的道歉,之前为了孩子的安全做的一切都变成了笑话,最可笑的变成了母亲的那句:“你知道我是爱你的吗?
”这样的片子,凭什么能得7.3分?
就凭它逻辑不通吗?
从看到它的名字就被它吸引,惦念了这么久,结果被创的这么惨…
就真的不行,而且幼稚的价值观让《伴我同行》显得像神一样的存在。当然一大堆人要拍pixar的彩虹屁。
这个反叛-脱离-融入-误会与消除误会也太套路了。小镇塑造真的不错,逃亡的过程完成了一次追捕奇观,好好看。这种和故事结合的美术,确实更合胃口
6.9 皮克斯大概有些怕了,宁愿保守做出普通的片,也不敢做更多的尝试,从这部可以看出合家欢,阳光向上的大方向限制了皮克斯多少可能性,小镇居民对海怪的接受……太轻易了,如果说以往皮克斯主角破解难题(无论是外还是内)是高等数学,这一部的破题就像是1+1=2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是多么与众不同,请相信,总有人愿意接纳你。
可能cmbyn让大家印象深刻所以提及意大利 夏日俩小男孩就很有基情?我倒是觉得是友谊。画面真的很美,即使剧情一般但是很难舍得打低分诶
这个故事就是设置在矛盾上的,但是影片却一直避免矛盾,转移矛盾,淡化矛盾。当海怪变成人类走上地面,他们自己是不是海怪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电影讲述的是人的友谊,海怪的友谊,人类的竞争。而且当我们跟随两位海怪踏入人类的小镇,海怪们却早已明白人间各种逻辑和种种人情世故,更加充分证明,海怪的设置根本不必要,也更不必存在。海怪的设定其实质也就是以“套娃”的逻辑,将几个“普通”级别的故事连接在一起。既然所有桥段都似曾相识,那么电影中的情感不过是浮于表面。另外还有必要再说一点,海怪的设定的另一个作用也就是传达电影价值观的管窥蠡测,和电影制作方对于金钱的渴求,为了讨好所谓弱势群体,电影把价值观的标准和判定置于水火不容的地步。所展现出来的阵营划分,人人自危,欲盖弥彰的瑕疵,让我感到有些许恐怖……
要是‘接受’能像动画中一样简单就好了
《夏日友晴天》分明是关于爱与勇气的颂歌,相比《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更类似于《断背山》或《莫里斯》,当卢卡为救艾贝托冲入雨中,直接泪崩,那分明是恩尼斯和克莱夫不曾有的勇气。带着爱勇敢地奔向远方,创造者能写出这样非大团圆的结局更需要勇气。
【C】有一种剧本还没打磨完就匆匆制作的感觉……几个情感转变的点实在太糙了,人物写的也较为功能(爸爸的断臂本以为会有个什么故事,结果提一嘴就没了),最后只能当成小腐剧来看还有点趣味,三人海滩对峙我全程脑补“深柜0装直男骗婚抛弃忠犬1”这样的剧情。配乐好听。
多少给宫崎骏致敬了吧
中规中矩吧,画风很可爱。就是现在看动画片老爱哭是什么毛病😂
小龙人卢卡历险记
我是非常喜欢中文译名了《夏日友晴天》,在看预告片的时候就脑补了很多剧情;但今天看了成片,我觉得好俗啊这剧情,不管是基情还是友情我都看得没有什么味道,80分钟看下来,我甚至找不到我看冰雪奇缘时的那种激动的感觉。。。嗨
好傻啊这个好好笑 腐眼看人基的那个九敏这三角恋真的把人笑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真是熟悉套路的走心演绎,有数个可以仔细回味的瞬间
结尾结的匆忙而潦草,作为皮克斯+迪士尼又一部代表国家文化的电影,比起《CoCo》来说差了太多,几乎没有任何特色文化体现,要不是电影中人们说话捏手和吃意大利面,你很难看出电影和意大利文化有什么关联。种族间的矛盾写的不值一提,三位主要角色的友谊也显得凌乱。唯一有意思的是那只猫的名字叫马基雅维利
十年前赛车总动员2被大家说是进入中年危机,如今老皮怕是半只脚进棺材了吧。
那个带你走进新世界的无比珍贵的朋友,也只能陪你这一段路
只能少数族裔和LGBT才能看懂才会觉得这是真的为同志和少数族裔发声的电影,没人应该因为是蓝色海怪而被处死。
配音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