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罗安
主演:贾小军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简介:“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国史、方志、家谱,这些典籍资料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中国影像方志》将以局部折射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中华文明演进和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深刻解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讲述生动传奇的地方故事,展示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领略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纪录当下中华民族为全面建..详细 >
旁引和地图真是对强迫症来说一本满足。调色更好一些就好了,有的真的看得眼花。赤壁,因火而名,伴水而生,三国文化,早已融入这一方水土,烙进这里人民的血脉之中。何其豪迈。
不知道能拍成多少集,至少目前出的六集还算可圈可点。太多的地方志纪录片把焦点集中在大热的地方,既拍不出新鲜感也无法满足求知的欲望。这部纪录片着眼于一个个不为人知却深藏不露的县城,让人耳目一新。地名记,历史记,美食记等可看,创业记等等皆是高功颂德
当旅游指南看嘻嘻嘻旅游指南就算了吧,各小县城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人在旁解说加上自己的兴趣,过去只会觉得很无聊。看了十几期,后面的视频因为未知原因在B站下架了,正好也没有要看完的想法。对这个系列最大的感触是“处处不平凡”。
搜地方志搜到了这一部纪录片作品。看似很宏大,要为全国的县区拍摄纪录片,还有专题网站,立刻找到家乡的一集来看。越看越失望,内容空洞无物,充满意识形态和激昂高亢,全是红色人物红色历史红色红色还是红色。摄影摆拍严重,流于形式,全靠慢吞吞的废话支撑起一集的长度。缺乏丝毫的职业精神和对厚重历史的敬畏,称不上是地方志纪录片。其实这倒是我的问题,一个喧闹浮躁的时代,能期待什么历史知识满满,踏实稳重的佳作呢,谁有功夫去专门看一遍小破县城的地方志,采访挖掘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地方史,即便做出这样的节目,也没有人有兴趣。
浙江安吉,贵州黎平,河南灵宝,广西宁明,湖北赤壁,四川富顺。
衡山
拍的内容很新,甚至牵扯到人工智能,让人一度以为是2022年以后拍的。每集40分钟,内容结构倒是通用模版,纪录倾向也是比较正面的,就像给一个地方立了一块新时代的“纪录碑”,有些话语官方味道很重,让人怀疑有中宣部的参与和经费。着重看了去过的家乡周边的几个县份:曲靖、罗平、宣威、鲁甸、会泽等。了解了很多之前没有关注的信息,对于粗略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人物、景观、资源、历史还是有所帮助的。PS:该片专门成立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学术顾问有二,之一“高翔”是现任中国社科院院长(2016-17年是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之二“冀祥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所长助理(研究员),2018年卸任小组办公室主任。
今天晚上无意中调到科教频道,就被吸引住了。拍的非常好看,有条有理,从时间上地理上把一个县市的来历说的清楚明白,非常喜欢~
为了了解家乡文化,偶然在央视看到了这部片子。以影像的方式书写地方志,确实很新颖。看介绍是准备制作2300多集,现在已经更新到了600多集。挺有趣的方式,但通过短短的30分钟去讲述一个县城的古往今来,还是很困难的,分为引言、地名记、红色记、风俗记、当代记、后记等模块,展现一方历史文化。如果能再深入一点就好了,去拍一拍县城老街和百姓实际生活,可能篇幅所限吧。想看县城生活照而不是写真。
新疆的几集不错 适合旅游前看
108集,我大隆肥终于了有了姓名,开森。央视爸爸没有忘记我们。话说滩头和小沙江真的是隆肥之光,不像县城,灯红酒绿没有历史。hiahiahia。
绝对是非常好的记录片!
以后让看《影像志》成为一种看天气预报的既视感,每当想起《影像志》的音乐就会浮想联翩,以后每到一个地方你都不那么陌生,因为《影像志》已经提前为你走遍了整个中国。不是旅游宣传片,有历史溯源,有文明探源,有现代人文,记录当下为明天记史。
很荣幸参与到这部宏大的纪录片制作,前两个星期刚刚执行拍摄完成马山县。做这样的纪录片太不容易了,需要把一个县的历史到当代在短时间内吃透才拍出那40分钟。
涨知识!了解了很多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总感觉40分钟里呈现的内容还是少;拍摄角度侧重点,是各个角度现代化的县市发展。按照顺序集数来看会有不同的新鲜感,看多了会发现文化相融的类似处,还是很有意思的。
93
已经拍到80多集了,体例尚洽
方志是中国区域地理研究的优良传统。以影像方式记录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与传统文字记录的地方志相比更为直观,更易于传播。中国共有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目前已经拍到400余部。
晚上踩椭圆机看的,可以追。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旁引和地图真是对强迫症来说一本满足。调色更好一些就好了,有的真的看得眼花。赤壁,因火而名,伴水而生,三国文化,早已融入这一方水土,烙进这里人民的血脉之中。何其豪迈。
不知道能拍成多少集,至少目前出的六集还算可圈可点。太多的地方志纪录片把焦点集中在大热的地方,既拍不出新鲜感也无法满足求知的欲望。这部纪录片着眼于一个个不为人知却深藏不露的县城,让人耳目一新。地名记,历史记,美食记等可看,创业记等等皆是高功颂德
当旅游指南看嘻嘻嘻旅游指南就算了吧,各小县城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人在旁解说加上自己的兴趣,过去只会觉得很无聊。看了十几期,后面的视频因为未知原因在B站下架了,正好也没有要看完的想法。对这个系列最大的感触是“处处不平凡”。
搜地方志搜到了这一部纪录片作品。看似很宏大,要为全国的县区拍摄纪录片,还有专题网站,立刻找到家乡的一集来看。越看越失望,内容空洞无物,充满意识形态和激昂高亢,全是红色人物红色历史红色红色还是红色。摄影摆拍严重,流于形式,全靠慢吞吞的废话支撑起一集的长度。缺乏丝毫的职业精神和对厚重历史的敬畏,称不上是地方志纪录片。其实这倒是我的问题,一个喧闹浮躁的时代,能期待什么历史知识满满,踏实稳重的佳作呢,谁有功夫去专门看一遍小破县城的地方志,采访挖掘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地方史,即便做出这样的节目,也没有人有兴趣。
浙江安吉,贵州黎平,河南灵宝,广西宁明,湖北赤壁,四川富顺。
衡山
拍的内容很新,甚至牵扯到人工智能,让人一度以为是2022年以后拍的。每集40分钟,内容结构倒是通用模版,纪录倾向也是比较正面的,就像给一个地方立了一块新时代的“纪录碑”,有些话语官方味道很重,让人怀疑有中宣部的参与和经费。着重看了去过的家乡周边的几个县份:曲靖、罗平、宣威、鲁甸、会泽等。了解了很多之前没有关注的信息,对于粗略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人物、景观、资源、历史还是有所帮助的。PS:该片专门成立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学术顾问有二,之一“高翔”是现任中国社科院院长(2016-17年是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之二“冀祥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所长助理(研究员),2018年卸任小组办公室主任。
今天晚上无意中调到科教频道,就被吸引住了。拍的非常好看,有条有理,从时间上地理上把一个县市的来历说的清楚明白,非常喜欢~
为了了解家乡文化,偶然在央视看到了这部片子。以影像的方式书写地方志,确实很新颖。看介绍是准备制作2300多集,现在已经更新到了600多集。挺有趣的方式,但通过短短的30分钟去讲述一个县城的古往今来,还是很困难的,分为引言、地名记、红色记、风俗记、当代记、后记等模块,展现一方历史文化。如果能再深入一点就好了,去拍一拍县城老街和百姓实际生活,可能篇幅所限吧。想看县城生活照而不是写真。
新疆的几集不错 适合旅游前看
108集,我大隆肥终于了有了姓名,开森。央视爸爸没有忘记我们。话说滩头和小沙江真的是隆肥之光,不像县城,灯红酒绿没有历史。hiahiahia。
绝对是非常好的记录片!
以后让看《影像志》成为一种看天气预报的既视感,每当想起《影像志》的音乐就会浮想联翩,以后每到一个地方你都不那么陌生,因为《影像志》已经提前为你走遍了整个中国。不是旅游宣传片,有历史溯源,有文明探源,有现代人文,记录当下为明天记史。
很荣幸参与到这部宏大的纪录片制作,前两个星期刚刚执行拍摄完成马山县。做这样的纪录片太不容易了,需要把一个县的历史到当代在短时间内吃透才拍出那40分钟。
涨知识!了解了很多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总感觉40分钟里呈现的内容还是少;拍摄角度侧重点,是各个角度现代化的县市发展。按照顺序集数来看会有不同的新鲜感,看多了会发现文化相融的类似处,还是很有意思的。
93
已经拍到80多集了,体例尚洽
方志是中国区域地理研究的优良传统。以影像方式记录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与传统文字记录的地方志相比更为直观,更易于传播。中国共有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目前已经拍到400余部。
晚上踩椭圆机看的,可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