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计,骚气外露。
在自己齐眉的刘海留一处缺口,像一扇门,曰:我家大门常打开。
给尹心德以指引。
第2计,盛气凌人。
高声宣读爱的信仰,将尹心德引入屋内,然后大声斥呵斥:谁让你进来的?
你给我滚出去!
给尹心德以威慑。
第3计,变化无常。
让尹心德尝完棒子之后,马上给个大枣,伸出不纯洁的友谊之手。
给尹心德以神经病印象。
第4计,不屑一顾。
当尹心德用完全听不懂的歌声征服新剧社其他所有成员时,一直背身看书,憋死都不赞美(所以本剧叫《死之赞美》)!
给尹心德以脸色。
第5计,雪中送炭。
在尹心德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请她吃朝鲜拉面(效果仅次于拉屎没带纸的时候救美人于坑位)。
给尹心德以食粮。
第6计,侧耳倾听。
看尹心德喝酒,听她唠叨,任她埋怨。
等她喝多了,说几句宽心的话,然后带走。
给尹心德以释放。
第7计,装病卧床。
刚刚获得尹心德好感,就开始玩消失,假装身体不适在家修养。
给尹心德以机会。
第8计,显露诗情。
在屋中地上不经意地放一首自己写的小诗,用情颇深,句句揭示:我已经老大不小了,我还在打光棍,我很难过。
给尹心德以感染。
第9计,故作呆痴。
尹心德带着稀饭来看自己,天地间“我”、“稀饭”、“你”,意图如此之明显,就是假装看不懂,还说稀饭不好吃。
给尹心德以情痴印象。
第10计,欲擒故纵。
明明想留尹心德过夜,却声声催她走。
明明知道尹心德找借口说下雨没打伞,却直言直语拆穿。
给尹心德以推感。
第11计,彰显孝心。
明月当头,小路徜徉。
不谈儿女私情,只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给尹心德以孝子印象。
第12计,深藏不露。
明明已经为尹心德所着迷,却很少当面表现出来,宁可在背后看着她偷笑。
给尹心德以矜持印象。
第13计,不卑不亢。
面对日本警察的调查,勇敢承认自己是朝鲜人,不愿多讲日本话。
给尹心德以勇士印象。
第14计,暗显财力。
节衣缩食,把家里邮寄来买寿司的钱拿来补贴排戏,推动巡演。
给尹心德以小开印象。
第15计,目光炯炯。
当尹心德登台演出万分紧张时,陪在她身旁,用自己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盯着她放电。
给尹心德以力量。
不得不说,金佑镇真是情场老手,这才2集,就把尹心德迷得不要不要的,佩服佩服!
第16计,爱屋及乌。
参观完尹心德家的陋室后,称赞她父母和蔼可亲,弟弟活泼,妹妹懂事。
给尹心德以温暖。
第17计,一诺千金。
当热爱舞台的尹心德邀约来看她演出时,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给尹心德以期许。
第18计,推波助澜。
当尹心德决心为自己报仇,朝警察局里扔小石子的时候,称之为闹着玩,然后拿个大石头把玻璃砸了。
给尹心德以示范。
第19计,墙角壁咚。
本来逃跑两颗星就扑通扑通地狂跳,趁机把尹心德壁咚,让她心中小鹿乱撞却无处可逃。
给尹心德以遐想。
第20计,戛然而止。
当空气开始燃烧,尹心德闭上眼睛,观众瞪大瞳孔,全世界都在期待一场湿吻,选择拂袖而去。
给尹心德以克制。
第21计,彻底摊牌。
带剧社全体成员到家里做客,除了证明自己是真的有钱,还展示了自己的老婆。
给尹心德以选择(做我小三,还是远去)。
第22计,束之高阁。
尹心德伤心离去,留下一顶专门为取悦自己而买的帽子,虽然口中和老婆讲会亲手奉还,却始终藏在自己的抽屉里。
给尹心德以位置。
第23计,兑现诺言。
在尹心德公演的那一天,出现在剧场不起眼的角落,直到尹心德看见自己,才作势离开,让尹心德终止演出,狂追自己。
给尹心德以执念。
第24计,做回自己。
子承父业,封笔五年。
尹心德一句“我喜欢你的文字”,重新拾起钢笔,写信,写诗,写文章。
给尹心德以初心。
第25计,保持通信。
虽然不能朝夕相处,但是可以把思念全部浓缩在信件,把爱留在纸间。
给尹心德以缠绵。
第26计,一毛不拔。
明知道尹心德可能为了改善家庭条件而嫁给有钱人,仍然为了不让她愧疚、有为了钱当小三的感觉,在自己非常有钱的情况下不予经济上的帮扶。
给尹心德以自尊。
第27计,闭口不言。
当尹心德求自己抓着她不放,对她讲“卡机麻”,却三缄其口。
给尹心德以绝望。
男主愚孝,奈何计谋虽多,把妹可以,给尹心德幸福很难。
所以三四集的爱情计时而有长痛不如短痛的决绝,时而有想放手却放不开的纠结。
有的计很妙,有的计很烂。
面对老爹的逼迫、老婆的监督,面对敢爱敢恨主动出击的尹心德,男主一筹莫展,想死的心都有了,看着也是难受。
第28计,心有灵犀。
接到一个没有声音的电话,欲挂之际,叫出尹心德的名字。
给尹心德以慰藉。
第29计,远赴他乡。
得知尹心德将去日本发展后,决定放弃所有,从此相伴。
给尹心德以决心。
第30计,预知困难。
在确定尹心德不需要钱,只想要纯真的爱情后,坦称以后要过穷光蛋的日子。
给尹心德以准备。
第31计,灵魂交流。
和尹心德一起去探讨人生,探讨幸福,探讨生死,最后达成了共赴黄泉的共识。
给尹心德以释然。
第32计,做回自己。
摆脱一切束缚,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自己而活,哪怕只有一天。
给尹心德以自由。
第33计,一起写诗。
拥抱着,停下笔,一人几句,抒发心中的爱意,挥洒最后的才情。
给尹心德以真心。
第34计,一起跳舞。
在甲板上,脱掉鞋,和尹心德翩翩起舞,飘然若仙。
给尹心德以浪漫。
第35计,深情一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亲吻自己深爱的女人。
给尹心德以无悔。
第36计,告别一切。
告别朝鲜,告别世界,告别烦恼,告别无奈,告别艺术,告别生命。
给尹心德以永恒。
后记:看完第一集的开头,就知道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我一直提醒自己放松一点,放松一点,同时也争取把剧评写得调皮一些。
可是看完三四集,情绪就完全down下来了,看完大结局,心情更是忧伤。
我不赞同金佑镇和尹心德的做法,我也可以声嘶力竭地连问十个为什么,但是当我试图去体会他们所遭受和面对的一切,我的心也是痛的。
而我觉得,正是因为能感受到别人的痛,所以我才要好好活着。
我试着去理解金祐镇的死亡。
金祐镇身上的悲剧色彩实在太浓厚了,虽然他是和尹心德一起殉情自杀的,但与尹心德的悲剧是来源于外界不同,他的悲剧来源于他自身,这种悲剧性从他出生开始就伴随他一生。
如果不是文学与尹心德这两束光芒照进他的人生,他的一生可能自始至终都保持灰暗,但这两束仅有的光,也未能将他从悲剧性的一生中拯救出来。
“我不止一次义愤填膺地诅咒自己的命运,在恶魔的包围下,只有那么一次,是她让我找回了内心的平和。
”金祐镇母亲早亡,他从小就生活在父亲专制之下,他不允许金祐镇从事文学事业,要求他继承家业从商,还为他娶了一个他不爱的女子为妻,可以说,金祐镇的人生都是被父亲安排了的,没有一点自由。
去日本留学学习英语使他能够短暂地从父亲那让人喘不过气的压迫中逃离,但是他从未能够真正地摆脱,他用着父亲的钱,并且作为留学的代价,学业结束,他必须回家继承家业。
金祐镇是矛盾的,他热爱文学,渴望通过自己的笔去唤醒沉睡的国民,传播自己的信仰,但他又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地和原生家庭、原生阶级割裂,正如,他是用着他父亲的钱去留学,去支持新剧的演出,他可能也痛恨这样的自己,明明不喜欢,却又不得不接受,他的父亲不喜欢他碰文学,不允许他把文学的书放在书桌上,他就真的不放,可见,他的性格里更多的是逆来顺受,虽有不甘,却也不敢。
我一度很奇怪,既然他这么苦恼,为什么他不反抗,但后来我能理解了,一方面从小受到儒家思想教育的他,是难以背弃孝道的,有的时候正是因为懂得太多,负担才愈重,一方面从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可能也没有信心,脱离了父亲的经济支持,他靠自己能走多远。
是尹心德,帮他把那些父亲不允许看的书搬到书桌上,还说那是重要的东西。
我以为,是这一刻,他的心第一次为眼前的这个女人动摇。
即使之前他也以她的歌喉为美,但那还单纯地停留在欣赏美的阶段。
尹心德和他很不一样。
她明媚如春日的阳光,她的活力与热情能够轻而易举地感染周围人,更重要的是她为自己歌唱,她喜欢唱歌,她就独自来到日本学习唱歌,她当然也有她的生活之苦,家境清寒,一家四口都等着她学成归去唱歌赚钱养家,但是这不妨碍她在台上纵情歌唱,因为这是她喜欢的事业。
金祐镇做不到的,她能做到。
尹心德第一次见到金祐镇,金祐镇在窗台边念着有岛武郎的《爱是恣意夺取》,尹心德不认同,她反驳,爱应该是无私奉献才对。
两人在日本分别之时,听说了有岛武郎的死讯,尹心德又说,她不能理解为爱而死。
两次,金祐镇都保持了沉默。
剧中多次出现有岛武郎,可见作者也觉得金祐镇和有岛武郎很像,金祐镇出生虽晚于有岛武郎,但两人都身处同一动荡年代,出生于旧社会,却受到新思潮的冲击,都关心社会主义事业,却囿于自身资产阶级的出身,有岛武郎爱上了有夫之妇,身为有妇之夫的金祐镇爱上了妻子以外的女子,皆不为世俗所容,但有岛武郎比金祐镇幸运的一点大概是,有岛武郎可以随心所欲地书写,金祐镇却只能麻木地在案头签字文件。
我想正如尹心德不懂有岛武郎,她也未必真的懂金祐镇,但她理解他的理想,愿意支持他,这对于长期处在被父亲压抑下的金祐镇而言,就是莫大的慰藉。
况且尹心德与传统韩国女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她有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任何人之下,她有掌握自己命运的魄力。
本身逆来顺受的金祐镇很难不为这种魄力吸引。
“你现在活着吗?
”“没有,但是在等待着死,为了真正地活着。
”金祐镇对待人生中的一切几乎都是消极的,即使是在剧团受危挺身而出之时,他那种无畏生死的感觉也更像是因为其早已心死所以无谓生死,多活一日也罢,少活一天也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所以随时死去都没有关系。
电视剧最后为金祐镇和尹心德结伴赴死铺垫了理由,尹心德全心全意地赚钱供弟妹学习,却因为身陷钱色交易的流言蜚语,被弟妹怀疑,心灰意冷,之后又被侵略者官员以家人性命相逼要求卖唱卖身,不知所措。
而金祐镇净身出户没多久,最终还是屈服于孝道,决定放弃文学回归家族,向往的生活还没真正开始就戛然而止,未来又是一片见不到底的痛苦深渊。
尹心德觉得很累,她想休息,又怕自己思念金祐镇,金祐镇就对尹心德说,不用担心,到我的身边休息吧。
金祐镇的口吻极其自然,仿佛一段再普通不过的情话,我想金祐镇的心里早就埋下了死亡的种子,他一定不止一次地想过自杀,尹心德的话不过是一个契机,所以明明说着如此沉重的话,表情却是一如既往的淡然,甚至连尹心德都有点意外,他会这么不假思索。
二人虽对死亡达成了共识,但尹心德死是为了从她厌倦的生活中逃离,金祐镇选择死却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希望此生,可以有一次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那将成为他人生的结束。
是的,在他活着的时候,因为没有自由,他觉得自己不过是行尸走肉,活不是活,他终于可以死了,是为了真正地活着。
所以,或许在旁人眼中,二人是殉情,但我却以为,金祐镇更像是殉道,殉理想,他以积极的死亡代替消极的生存,通过肉体的彻底消亡,达到灵魂的完全自由,是一种自我的实现与完成。
他死亡的那一刻,是他此生唯一真正活着的瞬间。
这样的死亡,才值得金祐镇去赞美。
爱情,真的那么重要吗?
很多人对这部剧的质疑可能在于此,为了爱情而选择殉情,爱情真的比生命还重要吗?
但与其说佑镇和心德是为了爱情而自杀,更应该说是为了自由而自杀,只是刚好他俩相爱,刚好都想死去,于是便一起赴死了。
具体的历史背景不太清楚,但仅从剧情中也能看出男女主生活中的挣扎。
佑镇虽是首富之子,但一生都被父亲一一安排,让他结婚他便结婚了,让他去日本留学便去留学了,让他继承家业便继承家业了,甚至当父亲发现他在工作之余还在写文章时,还命令他不能再写,而他真正爱的人,也因为他已婚的身份不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这是违背世俗伦理的,他的灵魂在经受这所有后仿佛被禁锢了,让他透不过气。
而另一边的心德则过得更糟糕,她是家里的老大,一家的吃穿用度都靠她一人,弟弟妹妹想去美国留学,父母却并没有因为家境窘迫而让他们放弃,反而让心德一人背负重担赚钱供他们去留学。
好不容易遇到了善良慷慨的老师愿意资助她,却被莫名袭来的流言蜚语将她羞辱得体无完肤,连歌唱家的工作都因此受到严重打击,而压弯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在这样情境之下她最后的选择,是作为临时歌手在总督府给日本人唱歌,并以她家人的性命作为要挟逼迫她答应,虽然不知道在总督府给日本人唱歌究竟是多么耻辱的事,但猜测应该和做汉奸差不多概念吧?
两人的爱情是如此沉重,当时的社会及家人逼迫得他们进退两难,他们如果放弃一切在一起,家人的生命则会受到威胁,如果他们选择不在一起,那他们则要回到原来的生活中,而那将使他们失去自由、梦想和清白,被永远的锁在这漫长而黑暗的牢笼之中。
于是,人生的重压将他们推向了那唯一的自由之地——死亡。
凄美的爱情之所以称为凄美,正是因为太过凄惨,爱而不得,却又难以忘怀。
如果当年他们分手之后再也没有见面,一切是否会不一样呢?
以下为观影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的观后感,所以逻辑可能有些混乱,一会儿想剧情一会儿想自己,只是想记录一下我的心路历程。
突然觉得我很像心德,总是说着最理智的话,却比谁都要感性、冲动,然后独自地、默默地、长久地,承受着痛苦。
得知有岛武郎和情人自杀的消息,她不理解为什么会为爱情自杀,然而她最后终究也是殉情了。
我现在看着这部剧,想着为何要为爱情自杀,明明这世界还有那么多的美好可以去体验,人生又不应该只有爱情。
那我的人生又将通往何处?
我明明也是极其感性的人啊。
真的很害怕爱上一个人,可又觉得,不轰轰烈烈爱一场好无趣。
我该不会也有个悲剧的人生结局吧……即使她以为自己已经理智地回归了现实生活,依然会在五年后再因为看见那个人而失去理智抛下一切奔向他。
小心翼翼而热情主动的她真的总会让我想起自己。
想探听他的消息,都要去问其他的朋友,忍不住主动去找他,却又害怕冒犯,略显尴尬和局促。
“我现在对站上舞台这件事,已经不再紧张了。
不过……看见你令我很紧张,因为你正看着我,而且我怕你会一走了之,我以为下定决心忘掉,我就能忘了你,我也以为自己已经忘了。
但是,我看见站在观众席后方的你,我便明白了。
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你。
”好可怕的一段话。
“既然无法忘记就算了吧。
我也会那样做。
”你无法对她负责又怎么可以去爱她。
倒不如不给一点希望好。
我好期待一场这样热烈的爱,又好害怕一场这样悲伤的爱。
依然感到庆幸,我生活在这个年代,在这个家庭,有这样的父母。
虽然,或许未来我也会遇到难以挣脱的困境,真不知我能否熬过去呢?
真的有熬不过去的坎儿吧?
我未来的人生究竟会怎样呢?
至少在这个故事里,如果是我,我也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选择吧。
我们绝望着煎熬,我们快乐着死去。
每次看一些文学作品,就会感到恐惧。
害怕面对我未知的人生,害怕陷入未知的困境。
我常在想,我会不会也有一天选择主动走向死亡,无论是想要逃避或是休息,我究竟会在怎样的困境之中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那样的预感。
我是个怯懦的人,既害怕死亡,也害怕这糟糕的世界。
总有一天,会分出个胜负吧,我真害怕这场battle的到来。
最后,在死前的最后一刻,他们终于不用顾及任何地亲吻上彼此。
你现在活着吗?
不,但是我正盼望着死亡为了能真正活着。
结束了,没有想象中那样的悲壮,也没有想象中那样哭得不能自已。
一点一点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也逐渐理解了他们的选择,我也和他们一样,不为这结局悲伤。
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尹心德终于可以休息了,金佑禛也终于可以成为自己真正活着了。
最重要的是,水仙和水山,他们永远留在了彼此身边。
"还以为 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浪漫至死不渝第一集刚开头,我认为男女主是悲惨的,但真正结局的时候,这种想法却改变了。
浪漫至死。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们依然在一起,携手步入一个新的地方,没有现实的压力,只有他们二人。
这便是我希望也是我理解的结局。
"死,是为了真正地活着""有多相爱就会有多痛苦吧,因为是不能爱上的那个人"一直认为心真是悲惨不幸的那个。
上天安排了二人相遇,"灵魂的相遇并非偶然",同样,二人的相爱也并非偶然。
因有岛武郎的诗结缘,他为她的歌声吸引,她为他的思想吸引,也逐渐被他影响,热爱并乐意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自己也许不为人知的奉献,这也许也注定了心真后来断然拒绝日本政府的邀请。
他因为她的一句话"我喜欢你的文字"而继续了写作,也为了她和自己压抑许久的家庭决裂。
后来的二人,因彼此而加深了本身就已不幸的命运。
"有多相爱就有多痛苦吧"我一直认为,他们的命运,在那个时代,是注定的。
"我激烈地听到了对自己命运的诅咒"在这恶魔般的包围中是她给了我心灵的安慰"
在遇到她之前,他的眼神里满是忧郁。
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则是一心逼他继承家业,甚至娶素未谋面的女人为妻,内心对于写作对于文学的热爱长期被压制。
直到遇到了她,她会下雨天跑到家里来探望并亲手煮粥给他喝,她会彻夜独自在警察局外等待着情况未卜的他。
她的坚强 乐观照亮了他的世界,也激励了他重拾写作,也赋予了他勇气,与他的家庭,与这个社会,对抗着。
"因为是不能爱上的那个人"生不逢时,死之咏赞。
如果换个时代,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遇到她以后,他的眼里便有了光,也有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两个灵魂的重逢同样并非偶然
死的赞美 (2018)8.62018 / 韩国 / 剧情 爱情 传记 / 朴秀真 / 李钟硕 申惠善时代的绝美悲剧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集,但是把各种情绪都归类的很好
死的赞美 (2018)8.62018 / 韩国 / 剧情 爱情 传记 / 朴秀真 / 李钟硕 申惠善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迫不得已,不论何时都要为自己而活男主在外留学时答应家里,学业结束后回家继承家业完成父亲所想按照父亲的安排生活女主在外留学为了学成归来维系一家的生活情况本该按部就班的两人因为男主写的舞台剧相遇当男主意识到女主能够理解并懂得自己心中所想时已经被女主所吸引女主想告白男主时男主却带舞台剧友们一同回到自己家乡,女主这时才得知男主的家庭情况,晚饭后女主留下被男主夸奖的帽子与纸条暗自离开五年后女主是名小有名气的歌唱家,男主按照家里所希望的管理公司男主无意中在报纸中看到女主即将开展音乐会,想起之前说如果开音乐会会到场的约定决定前去男主在音乐会角落里默默关注并准备离开却被女主看见,女主激动的追出写到这时我想:五年未见却依然记得当年的约定赴约是种什么样的执念呢?
之后男主与女主一直有报喜不报忧的书信往来男主家里不让他追求自己爱好的文学女主家里要她为了弟弟妹妹的学费以及家里的生活开销嫁人女主去见了男主并把家里事情与男主相说,想要男主劝说女主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然而男主不能,因为他们俩现在都处于两难的境界女主接收到唱片行的签约后被一富商所看好,在得知女主家里条件严苛的情况下愿意帮助女主支付弟弟的学费只需偶尔唱歌给富商听,这对女主来说不免是个与未婚夫取消婚约的机会女主感激富商后与未婚夫沟通,未婚夫同意解除婚约但是由于女主是个小有名气的歌唱家,各大报纸早已刊登两人订婚消息女主弟弟在学院听到女主与富商的流言蜚语,以为自家姐姐钱来的不干净,女主弟弟妹妹与女主对峙,质问钱的来源,然而女主对外面一切的流言蜚语并不知情女主从弟弟妹妹只言片语中得知外部流言,不可置信自己辛辛苦苦抛弃一切为了维系家里开销的自家家人居然不相信自己此时总督府来人把女主带走并要求女主做总督府客座歌手,用唱歌来改造国人观念并支付相应费用女主的爱国情怀不愿答应做客座歌手,但家里人得知后除了弟弟妹妹,父母亲都希望女主答应就此维持家里生计,因为流言四起后女主工作也丢失了男主父亲无意中发现男主一直在写作并与女主联系见面,一气之下把男主所有信件与文学相关剧本全烧了男主在与父亲交谈下表明态度想要活的像自己,但是父亲不但不理解反而让男主按照自己安排的路走下去,各执己见的两人不了了之男女主心里的苦闷无处可说,到曾经一起读书的国家与之前的老友相见,做了许多以前做过的事情此时的两人既轻松又开心,毕竟两人拥有着心灵上的契合,精神上的共鸣后面的悲伤已不想再说,唯独片尾让我记忆犹新:你现在活着吗不 但我正盼望着死亡为了能真正活着
小红书看到这剧很虐,来看看。
给三星完全是冲着这文艺感满满的画风和颜值高的男女主。
老规矩先说演员,女主很有气质,非常适合这种有年代感的裙子,二硕也是演技代表了,没啥演技的毛病。
整部剧画风也很清新,有种淡淡的忧伤。
如果真的要说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那就是女主唱歌片段,假唱的有点太明显了,只动嘴,没有面部的动作。
因为笔者学过声乐,知道到一些地方是不可能那么平静唱完的,所以有些出戏。
但毕竟不是真的音乐家,所以有情可原。
但是要吐槽的就是剧情了,总感觉三观不正,而且有点故意牵强。
男主取了个自己不爱的女人,并且出轨女主,这对原配妻子公平吗?
你可能要说那个时代他们家那种背景,只能这样。
但我始终无法认同这种行为,即使男主是有不得已。
女主悔婚和被舆论伤害那里,总感觉有点刻意了。
企业家资助弟弟上学,给企业家唱歌挑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不是摆明了给女主名声找事吗?
而且就这么巧??
总感觉为了虐而虐了。
所以就这个剧情来讲,感觉不是那么说得通,而且有些牵强。
总感觉是结局既定了,加一些情节让之看起来合理。
不知道原型是什么样,总之感觉这个不太合道德,就感觉没那么美了。
到俩人在一起前,感觉剧情走向都是很完美的,但是突然就逻辑不顺了。
感觉相比于《周生如故》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来讲,我感觉是没有剩余两部情节说得通的,因为剩余两部虽贬褒不一,但是起码没有违背婚姻伦理的地方。
所以感觉这部剧并不能有更高的分,给三星只是冲着演员和画风。
李钟硕,这三个字是活招牌,他让我了解男人之间的友谊,他让看到一双读懂人心的眼睛,让我第一次了解原来大佬都利用媒体控制娱乐走向,让我打开脑洞游走在漫画和真实世界,让我知道即使生活被梦境剧透,也要努力改变。
冲着这个活招牌我来看了这部剧,无意间提前知道了全部剧情,无意间了解到韩国的历史,才发现,原来在那个动乱年代,每个国家都那么相似,每个国家的国民也都很相似。
徐志摩、林徽因、三毛、张爱玲、顾城、李叔同......几乎每个人的感情都是被道德所唾弃的,可偏偏这些为当下人不耻的爱情成就了他们的一生。
如果你站在当下时代端正的三观里去看这部剧,那不如不看,因为在现在看来,这是文人的精神出轨,不值得赞扬,更不值得倡导,按网上的说法就是带坏小朋友,可这段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剧真的不能这么去理解。
那个年代不是太平盛世,没有所谓的安居乐业,不止是家国动荡,人心也是动荡的,一边反抗着封建礼教,一边适应着封建礼教,一边渴望国家独立,一边臣服于他国,几乎每个文人都是分裂的,正如金祐镇心怀国家,一心想为国家斗争,向往自由和爱情,可他为了家人只能适应传统的礼教观念,听从父命,和没有感情的女子成婚、从此弃文,这和我们国家“父为子纲”如出一辙。
当家国不随心愿,零星的爱情才显得尤为珍贵。
金祐镇绝不是唯一一个如此可怜的真实人物。
对于爱国者而言,国家受煎熬就是自己受煎熬,看着其他人在为国家的独立而奋斗,会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愧疚到尘埃里,这是情怀,也是信念。
当金祐镇压下深深的爱国之情和对文字热爱,每天犹如傀儡般活着,这个时候出现的尹心悳就是他生命里的救赎,是他的灵魂,能理解他心中的热血,能分担他的情绪,能和他一起为国家执着,成了他们彼此的希望。
而金祐镇与父亲、妻子,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如两个世界般难以相容。
他们只是在同一个屋檐下各自孤单着,没有血肉,没有灵魂。
两个前卫的人为了家人各自去适应传统,是煎熬,也是迷失,从此没有人懂金祐镇的文字,没有人懂尹心悳的歌声。
文人之间的爱情,不只是情欲,更是灵魂的契合。
金祐镇无法为国家独立而努力,尹心悳无法用国语在自己的国家唱古典歌曲,还要被迫接受一切。
我想,他们一同坠海殉情,其实不只是为爱殉情,也是为信念殉情,为理想也为国家的信念。
我既为那个时代的文人所动容,也想说,于我而言,宁愿平淡一生。
因为宏伟的理想和完美的爱情,我承受不起任何一个的失败,还不如从未拥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理想,从未拥有无法割舍的爱情。
以日治时期朝鲜为背景的电影,还是真实人物事件,就有了想要看的欲望。
男女主都是非常隐忍、深沉、内敛的角色,莫名很喜欢这种性格。
不晓得殉情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感觉这两个人只是相约赴死而已,逼死他们的不是不能在一起,而是不能写作和要为日本人唱歌。
与其说他们之间有多爱,不如说精神、人生没有出口时找到的一个出口罢了,这就是所谓的爱吗?
怎么觉得更是相依为命的无奈(或者说无法选择)更多一些。
凄美是凄美的。
我把这短剧连起来当作电影看,表演上总觉得人物活泛劲儿就很现代韩国人,时代感差强人意。
而且总觉得男主女主,特别是男主应该总是有一丝悲伤贯穿始终的,即使是笑也最好是有悲伤的情绪在。
但钟硕有时候笑得太天真烂漫了会有点出戏(笑出二硕感)噗。
“天真”应该不属于男主和女主。
-- 偶然在韩国的网站(나무위키)上看到了李钟硕名字的中文其实应该是李钟奭(shi四声),为什么明明有正确的汉字不用翻译直接可以用,却用了“硕”呢,音也不一样,是因为“奭”太生僻了吗?
评论中有人说本剧名字的翻译问题,确实是“死的赞美”不用翻译直接用,那奭奭要不要改回本名呢?
噗 另外,二硕的各个剧妆发都不带变的,单看剧照完全不晓得是哪个剧,得看女主是谁,本色出演吗?
关于一起赴死的合意是如何形成的?
这部剧当然角色都被逼到了极限,一蹴而就。
但真的殉情了的人对殉情这件事的合意是如何形成的还挺好奇。
是不是也要经过各种试探?
就跟确定恋爱关系前的试探一样,因为没法把握另一个人到底怎么想的,投入程度如何?
所以现实中就会有些殉情只有一个人挂了的情况。
这就很尴尬了。
对于文艺片我一直都比较偏爱,大多时候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喜欢这些影视剧所表达的纯真,更是喜欢那种情结。
这部名叫《死之赞咏》一个只有3个小时的独幕剧,转换成电视剧的时长是三集,在剧集一开始就揭示了悲剧的结局。
它特殊的时代环境,整个片子的基调如同剧名一样悲惨压抑。
只有三集却刻骨铭心的《死之咏赞》,在我看来女主很唯美也很优雅。
初识还是明亮开向朝阳的列车,最后在登上轮船时两人都用了各自喜爱的化名——金水山 尹水仙。
在甲板上一曲舞毕,深情的相吻,一同奔赴漆黑的深海。
而整部剧的画面也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的沉静与美丽。
这短短三个小时的独幕剧演绎了金祐镇和尹心悳的一生。
好像就如台词中说的那样:“人的青春就是这样流走的。
”(确实很值得李钟硕零片酬出演)确认过眼神,每一帧都是悲伤。
演员日语完全不用心,房屋,时间对不上,看着很别扭。除此之外,完全是一个变异版玛丽苏剧
男主的情绪没有这么浓烈,不知道是演技问题,还是男主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有误,我觉得反而女主演的更为出色。
有点无聊。
作为剧,剧情还是略弱了,不能算上上乘。但故事的原型、背后想要传递的立意、以及带给观众的思考还是值得推荐的。跟他们比起来,我们确实生活在更好的时代了。
3.5吧 卡司和ost很棒,但是情节..毕竟迷你剧。
“你还活在这人间吗”“不,而我殷切地渴望死亡,为了真切地活着”
嗯,婚外恋啊。
为什么总是看不下去李钟硕的剧。。。这种题材明明是我最爱,但是拍的真的很一般。
类似题材的片子很多,但这部拍摄很精致简洁,女主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还是看进去了。
“在荒漠的旷野奔跑的人生,你要去何方,孤独的世界。荒漠的苦海,你要去找何物?满是泪水的这世界,我死了就能了断。寻找幸福的人生,寻找你,太空虚。微笑的花儿,哭泣的鸟儿,命运都相同。热衷于生活的可怜人生,你是在刀片上挥舞的人……”好悲伤啊……女主好漂亮,属于耐看型的,衣服也好漂亮,男主的演技稍微差点,他们的服装好时尚。中日韩的父母都是一样窒息,家庭环境也是一样窒息。
死之咏赞
1910年,韩国被日本占领,1949年,回归后内战分裂成南韩和北朝鲜,这个剧集的背景就是国家丧失主权,男女主在日本留学的故事,一味地要求儿女走自己规划出来的路线,最后永远失去儿子,何必呢,最让人窒息的还是女主的父母,吸血的蛀虫,还要用女主的婚姻换取保障,动不动就道德绑架……
短剧欣赏,最喜欢第二集回家见妻子后那一幕,莫名觉得虐的爽
男女主装造倒是很适合 剧情就一言难尽了
申惠善成名以后演戏气场都不一样了 另一位不说了永远一个表情一个调调
女主的演技男主的颜都差点意思,剧本身也太单一
火花碰撞还是不够,李钟硕怪会选片的,穿西装真的帅。
还行
所以说,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消亡了,这个国家才会真正走向灭亡。当那些热血的年轻人在舞台上高喊着这片土地上十年前还拥有自由的时候,他们的国家还在。而当一个国家开始禁锢各种艺术的发展,甚至开始企图掌控艺术的话语权的时候,这片虚假的繁荣也是终将会消散的。【李钟硕读诗太他妈性感了吧,这谁招架得住啊我的天】
三星半吧,好久没看二硕的剧了,他演技是更成熟了的,觉得以后会成为真正的演技派。独幕剧时长有限觉得两个人的感情进展略快,后面时代下来自家庭和政府的压迫很到位,与其说死是为了体现与坚贞的爱情,不如说是为了对时代和家庭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