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家买了人行家属院一套旧楼暂住在那里等回迁房盖好老妈的麻将搭子就换成了旧楼附近的人在离旧楼不远处的平房里有个四十多的无业男人总去打麻将听说他前后娶了四个老婆,准确点是除老婆外有过三个固定姘头原配生了一女,第二个姘居多年走了第三个生了个儿子,留下儿子也走了现在女儿跟我年龄相仿,原配给看着儿子,他又搞上一个20左右的女的他家住第二排胡同,小相好安排在第四排胡同吃饭时小相好也过来,一大家子人总是吃加盐巴的挂面,菜很少打麻将时小相好去看着,男人叫她坐在自己膝盖上,会调侃说“叫爸爸”据说小相好看着缺心眼,有点傻我一度被震惊到不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吧。。
姑姑说这个社会的最上层和最下层都是这样的我只活动在巨大的中间层,当然难以接受这种事情“什么样的家庭都有,书上的过去现在都还有”在法院工作了一辈子,姑姑显然已经见怪不怪了又想起做民警的同学提醒我“这个社会什么人都有”只有见过了,才知道他们说的“什么都有”的范围有多大这个电影的写实味道跟《最爱》比起来,显然更得我尊重突然觉得人生只要活久点就更有意思不禁对未来的岁月多了些猎奇的期盼愿导演下一步更顺利!
如果看过导演的采访的话,会发现他仍然是站在男性视角去审视穷苦农村的性和性别问题。
甚至直言不讳地把女人称作一种“资源”。
片中一共就那么几个能给人印象的女性角色:大学生他妈、四川妹子、以及妓女……每个角色都像道具那样被导演摆放使用着。
所以说本片只能叫《光棍儿》,而不是《一个中国农村的性与气质》(人类学笑话)。
如果用评论大电影的管用手法'这部电影同样具备很多出彩之处'充满的人性'暴力'性'血腥'金钱'死亡'唯一被代替的毒品是性情的劳动'杀戮也被朴实替换。
片子写实的找不到一些现代。
亮点是女主角门什么都看不到'漏肉的话估计很多人要吐出来。
片子写朴实生活的时候总会带点新闻'国家领导人的新闻,不知道是想表现国家的领导有方还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女村民跟很多人搞'那些个孩子悲剧'不知道谁是爸爸'还没有妇科病'很假。
死了人唱荤缎子'原生态。
1、故事拍摄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演员都是操着当地口音,没有走样,很本色。
张家口方言有一些入声音,这些是普通话所没有的。
如第17分钟,老杨和村长媳妇年轻时放羊的一段对话。
2、追四川媳妇那段戏发生在万全卫城,历史上很强大的一个城堡,属于长城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3、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曲艺节目为“二人台”,主要在老察哈尔及绥远地区流行,与“二人转”有点相似。
4、一个背景:在张家口地区广大农村存在的被拐卖或者其他原因的四川妇女不少,或者说这种情况的女子主要来自四川;城镇中的妓女主要来自东北。
这样说没有歧视的意思,但是片子可能让四川和东北的同学看起来有点不爽。
5、几个词汇:“黄米”,本意是黍子脱壳后形成的黄色米粒,在张家口地区被磨面后制成年糕,年糕金黄、柔软。
该词引申义是妓女。
与该词相配的动词是“量”,“量黄米”意为嫖妓。
“透”、“抬”,张家口方言(主要在坝上),意为“操”(fuck)。
后者的意思更广,相当于做(do)。
“俏货”,意为傻瓜。
“俏三”,小名,意为傻三。
在北方,离北京150公里的顾家沟,有四个当地村里的老光棍。
一个是因为年轻时家里穷,娶不上媳妇,单身至今,现已步入老年。
一个是同性恋,虽然小时候就娶了 童养媳,但不愿同床。。。
一生只能压抑自己。
一个因为年轻时候打小姨子的主意,导致拜过堂的媳妇带着小姨子就这么永远的走了。
一个因为在干活的时候和女人调情,被打谷机绞断了左手,成了残废。
一个穷人,一个同性恋,一个被遗弃的单身汉,一个残疾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年已老迈的单身光棍身份。
光棍最期望的是什么。。
温存和性,这成为他们在那个贫瘠地方的生活下去可以聊天的谈资,也许是他们夜里盖上被子唯一的念想。
一个中年妇女,她是村长的媳妇,和一个老光棍,老杨,从年轻时就一直有着所谓“婚外恋”的关系,时常在老杨家,或者在田野里,换取一些双方生理很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借老杨筹措一些儿子上大学的费用。
一个借用买卖媳妇的手段来榨取钱财的年轻妇女,自愿被老杨以六千元买来,后来又投村里一个年轻人的怀抱,到最后以父亲去世为由,又来通过性榨取老杨的钱财,害的老杨被女人现在的老公打的头破血流。
在老杨被打后,躲去同村同时老光棍的六软家里,发现六软是个同性恋,对他又抠又摸,还差点被爆了菊花而年轻时候因为调情而出事故的梁大头,时不时来到年轻时的请人家,获取一些暂时的温情,冒着被情人儿子痛打的危险。。。
大多数时候,他们四个是坐在田间地头,看着夕阳,互相打趣,说些年轻时候和女人相关的故事言语中,我感觉不到丝毫的幽默,虽然他们漫不经心的语气表情和当下的荤笑话显得很适宜,但能感觉到的只有苦涩,悲哀。
村里的唯一一个有些姿色的村长媳妇,成了徘徊于众多老光棍之间的宠儿。
光棍们获取性的需要,女人获取钱财的需要。
陡然间,来了一个被自愿卖来的年轻妇女,平衡被打破了。
老杨想要,年轻的俏三也想要。
在年轻妇女走后,村长媳妇才找回了往日的优越感。
有人问我为什么看非诚勿扰,我说很真实。
真实,因为它把男人和女人的欲望和虚伪表现的如此直观,把社会现实表现的如此明了。
现实就是女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资源,特别是有些姿色的女人(不能说漂亮,漂亮是仁者见仁的事),成为了一种按照原始秩序被分配和自我分配的一种资源。
什么是原始秩序,就象狮群,大猩猩群一样,总是按照严格的等级划分。
一个贪官可以有几十个情妇,一个社会底层的底层的农民,一辈子打光棍。
农村的要嫁给县里的,县里的要嫁给城里的,城里的要嫁给国外的,即使不能“越级”,也要嫁给同级里被认可为最好的。
而获取这种社会资源成为很多人一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问社会底层,中产阶级,或者大多数人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时候什么。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娶个漂亮贤惠的媳妇。
女人成为社会资源中最激励人心的刺激。
而女人自己也在积极的自我分配着。
嫁给自以为的上层阶级成为一种委婉美好的借口。
受不了一辈子的穷,要为下一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为老去的父母创造一个好的养老环境,等等,都掩饰不了个人的欲望。
如果父母的期望是不想你结婚,你就不会结婚呢?
如果他们只是期望你生活的幸福呢?
是不是个人在幸福的定义上加上了自己欲望的符号呢,这种幸福一定要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
孝心不是欲望的借口。
在追逐欲望的同时,在放弃自我的同时,自己的人性也就一点一点泯灭了。
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只感觉生活中除了空虚就是无聊的原因。
不管女性还是男性,都不应是社会的资源,文化的资源,而是价值的创造者。
农村的人们,他们用赤裸裸的行动和语言,放大了社会里种种问题,显得那样自然,无拘无束。
性,成为了一个原始但积极的生活动力。
男人为了性出去打工,攒钱,女人为了性,积极美化自己,抬高价值,然后就达成了一个交换的条件。
资源的获取方式只有交换,当人性沦为资源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只有交换,性也就成为了交换的核心。
性,似乎成了这个小村庄一直以来运转下去的动力,在大部分社会中,同一种方式,换了语言于暗号,换了交换的条件和形式。
可性,依旧是资源,已久是资源交换的核心。
很欣赏导演没有带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眼光去拍这部影片,从而留有更多的余地给他人予以价值思考。
我们需要这样的影片,去关注看似跟我们不相干的群体。
这个世界有70多亿人口。
但每个群体都占有一部分人口。
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其他群里,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我们认识的那几十个,几百个人,仅此而已。
世界之大,便跟你我毫无关系。
那么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只存在于媒体之中。
你的世界永远局限在你自己当中,你所考虑的所有事,人,都是跟自己利益相关当,其他的事,无暇顾及,这样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很多时候听别人说这句话,总是喜欢形容那些看似奇怪的人。
可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因为你们所考虑的,所能看到的,都只有跟自己利益相关的人或事。
美国《综艺》杂志影评 作者JONATHAN HOLLANDSingle Man (China)这是一部以中国农村老光棍儿性苦闷为背景的社会现实题材电影。
貌似简单的故事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触目惊心,但至始至终真实得让你如同身临其境。
这部大范围使用原生态演员的导演处女作,时时刻刻闪现出的温情、人性及痛苦,极具渗透力并且充满了亮点和幽默。
鲜活朴实、直接坦诚的特性,使这个活力四射的电影在众多沉闷的电影中着实成为了国际电影节中西班牙观众们的一个意外的惊喜,它是绝对的富有观众缘的大众情人。
老杨,梁大头,顾林和六软经常在阳坡坡闲聊着辉煌的过去............ ... ...年轻导演的冷静态度使得全片触目惊心的事件没有任何价值褒贬或道德评判,活生生的生活娓娓道来:时而安静,时而忧伤,时而豪放不羁,传统的民间的粗犷的小荤曲,吸引着观众炙热的心跳。
不看绝不会相信,光棍儿老杨的无穷表演魅力,可以媲美任何明星并且使得他们的矫揉造作的表演不堪一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性的光辉是来自底层的中国农民。
本片表达出了作者对他们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引发着对祖祖辈辈光棍儿现象深刻的思考:据估计中国将在2020年男女数字差距超过4千万。
美国综艺杂志 原文链接http://www.variety.com/review/VE1117943771.html?categoryid=31&cs=1#ixzz11f4LlTvV
很多人觉得这篇暴漏了农村生活的丑恶,相反,我却觉得这就是生活,没什么丑恶不丑恶的。
无关城乡差距问题,我不愿用城里的生活比这丑恶一百倍来反驳。
因为这是生活,你能用城乡来给生活贴标签么!人常说饮食男女,贫穷,温饱,男女,性。
在一个平静贫穷的山村,在当下真实的中国,这就是主题。
也许是出身的缘故,我习惯性的关注描述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的作品 ,找寻父辈们生存过的印记。
一群小人物,在各怀鬼胎,心照不宣中演绎着各自的或悲或喜的生活,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欲望。
无可否认,性确实是人类的生活刺激点,在这点上,它的重要性不逊于传宗接代。
很喜欢在一群小人物小背景小环境下,突然电视或者广播出现官方播报,或是新闻联播里的胡总,或是申奥成功,总是让人有一种荒诞的不真实感和无力,仿佛在你最入戏的时候,给你一击,说醒醒吧,这里是中国。
另,毛爷爷的农村包围城市相信在短期之内仍是屡试不爽的箴言,这个短期仍旧还有几百年。
无论是中国的各色乡土电影在各大电影节饱受欢迎,还是匹克、美特斯邦威的逆袭成功,都还是预示着这句话的生命力。
绝对完胜张艺谋,这是一种渴望,每一个人的渴望。
虽然有点丛林,但是绝对是励志的,健康的,向上的,他们是善良的,但是建立在狮子和羊生活在一起的羊圈里,为了生存的邪恶还是存在的,这就像我们吃猪肉,吃狗肉,吃三文鱼,捕鲸一样的感觉。
他们沉淀了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再里面,这种普世情怀才是可以向世界输出的价值观,那就是即使再如此资源贫瘠的地方,我们中国人还是能这样和谐的生活着,而且还都怀揣着一种让人感觉向上的渴望,我被感动了。
这才是中华文明可以用来向世界输出和炫耀的东西,这是在教我们如何在丛林法则下保留住自己人性的一点光辉。
有这点光辉的存在,如果2012来了,那么统治世界的又会是我们中国人,因为在丛林中,我们还是人。
结尾处的那段CCTV的东西是现实,但是这些都没用,这些只能用来毁灭世界,而不是持续发展。
就像有个教授过:“世界上的昆虫如果全灭绝了,那么人类也必将灭绝。
但是如果人类灭绝了,世界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就是针对GDP世界说的。
我其实也很恍惚,我不知道我到底熟不熟这个地方。
张家口此地话混着晋蒙京几个区域的音儿,过个十里八村的,话音儿就不大一样了,不过还是能听懂的多。
乡音里藏着思维方式也藏着行事逻辑,听着后一句压着前一句的话,顺的仿佛我都能接上茬,没一句透着假,透着割裂,我就知道,这故事,是真的。
十三个县里头,万全算离市区近的,班儿车也就一个钟头,按理说在整个张家口不算啥穷乡僻壤的。
当然,搁全国,估计整个张家口都算穷乡僻壤。
所以我也一直纳闷的是,你说四川妹子家那边是要有多穷,居然还能卖到我们这边儿来?
一乡人知一乡事儿,还是说点我知道的。
光棍儿这事儿挺普遍的,城市里是姑娘多找不到老公,农村是小伙多找不到老婆,娶妻娶低,都这样。
早年间日子也不大宽裕,一家生四五个小伙子,都能找到媳妇,在农村就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了。
我问我爸,一个村大约有多少光棍,他说,至少得有五分之一。
我又问他,买媳妇不?
他说,买啊,一般都是四川的,不过都过不好,没几天就跑了。
我问,为啥跑啊。
他说,光棍儿啊,一个人惯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花钱也扣扣缩缩,过不下去呗。
我到觉得不光是这样,我很知道这地方的人。
我见过的上点岁数的乡下男人大多是仗义,实诚,对人好,莽。
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没什么耐性,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混的好的大多是早年间去北京昌平沙河一带贩煤的,从大同买上煤,原价买原价卖,在地磅上做手脚,差不多重量上翻翻,单位买煤不在乎,但是也欠账不给,得拿着几万去给单位领到,最后能拿到款的60%以上就赚。
我敢说,是因为现在人家改进了,这一套过时了,新玩法怎么样,我也不是很清楚,但终归一句话,不违法是挣不着钱的,能挣着的都得靠狠。
穷乡僻壤出刁民,老实人没有办法办事情,就连卖个西瓜不都是嘛。
再有就是有矿的,张家口是山区,金矿,银矿,磷矿,铅锌矿都有,靠山吃山,有的是家里兄弟多也横的主儿,垄断一个乡里的金矿我也是知道的。
别小看这样的人家,是真富,资产上亿的也有。
有的是,比如是新进发现这山上有矿的,矿算村里的,村里按人头,一人两万的股子,这总共算个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
大家都能赚点。
这地界的人,不勤劳,不能受,真要劲儿的地方就不行了,真正下矿井的,都是外地人,山西陕西的侉子们多。
村里人拿着股子,干嘛呢?
赌。
大姑娘小媳妇,没有不会的,麻将,牌九,推蛋蛋儿。
记得光棍里有场推牌九的戏,可能大家看了过是寻常扫一眼,本地人才知道,勾勒地有多真。
你以为真是乱搞为了供个大学生?切,不赌不嫖也许能多供几个大学生也说不定。
我说了,这地界的人,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差不多过得去就得,也不攒钱置买,奔好日子去,也许他们看来拿着钱,赌两把,搞搞女人才算好日子。
光棍的好处是说也说不完吧。
贴补三农,各地可能都差不多。
我看新闻,知道江苏的补助是贴补项目,折腾个大棚补多少,折腾个养殖补多少。
这个破地方,按人头算,一人补多少。
能拿这钱再生钱的,差不多就是折腾了小买卖,或者,赌赢了?
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年一收,真心指望种地过踏实日子的,可能也是妄想。
光棍儿们不贫不富过得去的日子,三个饱一个倒,不攒钱没儿女,有个相好的,其实倒是神仙一样的日子。
屋里头一本没皮的书,是讲主席为啥是真命天子,林彪的命相的杂志。
再不济的男人,政治都是离不了的春药。
别拿道德说事儿,这儿的人一点都不是没道德,也不是没礼数。
张家口的县名,有崇礼也有尚义。
就算你来翘我家媳妇,我也让你进屋坐坐。
大规矩大面上都差不了太多,光棍儿搁哪儿也是边缘人,乱搞有也得偷偷摸摸,村里站街唠嗑的大妈,就是道德督察。
小村子里,闲话基本上就是宣判。
我想,可能再往前推,这也有一个能够自洽的道德体系,后来呢,先是“红”的一番洗礼,再是“市场”的现实教育,旧的道德打破了,新的要么是一本严肃伟光正的虚伪,要么是理解也理解不了,怎么追也赶不上趟的尴尬。
我看很多人说,宽容些不要评价,光棍里是和你的世界迥然不同的一个世界,不要同情也不要责骂,要尊重。
谢谢。
可是,这世界不允许有什么不同,这村庄只有尴尬着尴尬着被纳入主流的评判体系,改变或者消亡,其实端倪已露,不是吗?
我好像还想说点什么,我也不知道了。
田秀幺婆十四岁从山里嫁过来,成了我远房幺爷爷的第二个老婆。
那时候,幺爷爷还在镇上的供销社工作呢。
幺爷爷长期在外工作,于是田秀婆成了我们村的二丫头。
我知道田秀幺婆和我们前面院子的江跛子有一腿。
江跛子,年轻时在我们村也算个人物。
那时候,村里有一条船,从嘉陵江的支流一口气跑到重庆,把土特产拉出去,把盐巴肥皂之类的日常用品拉进来。
江跛子就是这条船的舵手,带着十几个青壮好汉。
江跛子的腿是在外面和别人争女人,打架打断的,医得不好,然后走路就一跛一跛的了。
小时候放学后,我的任务就是在河边放牛。
有时候,江跛子和幺婆也去,秋冬季节,不能下河游泳,我只能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发呆,仰望河两岸青山挡住的窄小的天空,或者透过清澈见底的河水看那些游鱼追逐。
而她们则在远处的大石头上聊天,有时候一起钻进茂密的灌木林,然后过很久出来。
据说二叔就是江跛子的孩子。
幺爷爷退休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个孩子进供销社的,幺爷爷想安排老幺去,但田秀幺婆不让,非要安排二叔去。
他们还为这事情打架。
我去年回家,村里过河的渡船现在给江跛子掌管,我在河对岸叫了很久,才看见他慢慢的一拐一拐从窝棚里走下来。
见面时,我吃了一惊,老得太多了,门牙掉了一颗,头发全部白了,长短不齐。
人也瘦了好多,似乎摆渡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便叫他过来休息,我自己去摇。
当然幺婆的情人不止这一个。
据我知道的还有一个叫彭老汉的。
彭老汉是一个江湖艺人,没有自己的家。
他曾经有一个十几个人的剧团,能表演一些杂技,还有魔术什么的,平常走村串寨的演出。
我想起一个他表演过的魔术节目。
就是拿一个海绵球,要人含在嘴里,然后又拿出一个,说从这人的P眼打过去,就叫人吐出球来,变成两个。
那次他找的人是我二哥,还没等他说要开始打,我二哥马上把球吐出来,并大声喊说“嘴里面本来就有两个球”。
我记得他表情马上尴尬得不行。
然后就在那儿找各种理由圆场。
我和我二哥对视着偷偷笑,心理暗爽得不行。
彭老汉有时候会在幺婆家一住下就是好几个月。
闲来无事,就到我们家来串门聊天。
他很喜欢和我吹牛,讲他经历的一些故事。
他还教过我拉二胡呢。
我家有一把二胡,我自己琢磨着乱拉,就只能拉个东方红啊,南泥湾之类的曲子,他给我拉了一把二泉映月。
拉得可真叫好啊。
我现在还能记得他拉这曲子的神情,几分悲凉,几分豪迈。
是的,豪迈。
从九五年过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听说他没有弄剧团了,不知道做什么去了。
妈一次聊天的时候给我说,幺婆的老幺,是他的。
买瓜那段,无语了
重口味
究竟好在哪里了?镜头感极差,拍个“原生态农村”然后就人文关怀了?在镜头下还奢望原生态吗?
看这样的电影总会让人突然间陷入恐慌。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既定的世界之中。倘若环境的平衡被打破,以往的生存经验将一文不值。而你自以为的胜利,在击败所有对手之后,却变成孤立无援的残酷写照。所谓弱肉强食,即是如此
华北农村荤段子夹杂重口味脏话,老年人买媳妇、嫖娼、搞基破事儿层出不穷的生猛电影真让我有点吃不消……只能形容它荒诞绝望又黑色幽默吧
老杨你这辈子值了。
除了‘透你娘’这句以外没啥新内容
比美姐更生猛,现在还能看到这样的独立电影实在可贵。猜测郝杰一定把剧组其他人都逼疯了才能拍出这片。
靠,这片子怎么通过审核的?!
欣赏不能
比乡村爱情式幽默好一点
方言脏话的现实
重口味啊……人老了真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
说这片好的都她妈疯了
晃眼
量黄米
英文字幕也是亮点!
就….真的毫无艺术性好难看。
卑微的生猛,心酸的滑稽。有一些导演从他一开始拍电影就能找到自己的语言和节奏,郝杰就是这种人。
那个黄土坡的外景,不用布置,演员穿上60年代的服装就是60年代的戏,穿上80年代的服装就是80年代的戏;感觉都是非专业演员,但表演起来非常的自然;亮点是结尾的台词:爱往东的不朝西,爱操屁股不日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