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的一部片子,因为心爱的人而进入到了一个自己不熟识的领域,而后却因为信仰在这个领域中风生水起,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剧情很不错,宣扬甘地精神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的笑点和泪点,这样的一部让观众跟随镜头或笑或悲的电影,应当算的上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我发现印度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般都会很迷人的那种,尽管我知道这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是依然对印度这个国度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这部电影的笑点还真是层出不穷,混迹于黑帮的这帮大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根本不会使用常规的手段去处理他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是问题一定可以被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想其他办法解决,总之是可以被解决掉的。
比如:那段去用N部电话反复拨打热线的方法,比如让老人的孩子为他去办理一个生日Party,只要是准备做的事情那就一定回去找方法让它达成,不管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发送礼物也好,使用了暴力也罢,总之是事情完美的解决掉了,就和他脑袋中想的那样。
这部电影最大的泪点,我觉得应该是姆纳因为冲动的原因打了电路佬一巴掌之后,想电路佬道歉那一段了,看的真是泪眼纷飞的感觉,那段含着泪的回忆一段段的话语从姆纳最终说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眼睛里也是热热麻麻的感觉,想起了山鸡带着一拨人从台湾回来救陈浩南的那段戏份了,不言中的一段经历却让外人看的心潮澎湃,眼泪横飞。
甘地精神贯穿了整部电影,不是单纯的喊口号去膜拜这样一个人,因为肉体已经不再了,应该更多的是去了解和学习这样一种精神,终于在这样的感悟下,蚂蚁吞大象似的一点点的感化到了所有的人,最后的那段婚礼变成了感悟所有人的一个见证了。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原因不想去做一件事情,既然不想去做那么首先大脑就会被说服,然后就会找到一万种不想去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这个时候姆纳的声音就变成了一种鼓励,这种鼓励让人从那种与大脑不断进行消极交流的状态中,转换到了一种积极的交流中。
姆纳因为要去参加现场的对话,而去图书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去了解甘地,从极不情愿到越来越有浓厚兴趣的这个过程,真的是很让人感动,一个人因为爱情的魔力居然可以做到这部地步,而且居然还是只听声音没有见到过人的这样一个梦中情人,为了爱情而进入到的一个不一样的领域,进而升华了自己,是不是有种佛语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样子?
男主角就是这样一货,为了追心上人,学习甘地生平,直至潜移默化的学到了甘地思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最终成为影响孟买的有文化的“流氓”。
以前只在课本了解过甘地,只知道“非暴力,不合作”这么个口号。
但是这部电影输出了“甘地思想”,切实的让我了解了它,几乎每个事件编剧都按照甘地视角进行了表达,原来甘地是这样的精神领袖,甘地方式可以触动人的羞愧心和良心。
爱情引导男主角走向甘地思想,甘地思想又引导男主角寻回爱情,相辅相成,这就是故事的主线。
有爱情,有人性,轻松幽默又感人至深。
好片好片!
ps,“笨哈勒笨哈勒笨...啦啦啦啦啦啦啦啦”,这歌巨好听。
朋友力荐,所以找来看一看,不过也就一般般,没有第一部《黑帮大佬医生梦》感觉好。
黑道大哥信奉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最后成功抱得美人归。
印度美女不错。
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作用实际可没宣传的那么大。
当年印度谋求独立时,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只是诸多抗英运动中的一支,而最终为什么甘地得以成功,恰恰是因为甘地所反对的暴力革命者的威胁,而且,英殖民政府本身又不够暴力——如果甘地面对的希特勒,甘地早就被人道消灭了,哪还还能有四次坐牢的机会?
或者这也可以认为是英殖民政府非暴力的失败?
——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印度最终的失败结局,才选择与反对者中采取温和手段的甘地妥协,以谋取其最大的利益,而这也使得印度的独立实际上并不是彻底的。
固然,甘地是伟大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理念就是最正确的,甘地的成功,表面上看来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成功,但实际上,这一成功的基础仍是有赖于暴力革命的力量。
为什么甘地后来越来越受到吹捧呢,很简单,统治者总是不希望民众们拿起来武器来暴力革命的。
另外,再顺便说一句,甘地十三岁就娶了老婆,真是个令人羡慕的家伙!
6.7,个人并不十分认可甘地主义,别说在异国他乡,即使是现在甚至当时的印度都行不通,二来影片本身包括主角的黑帮大佬身份看完全篇也没看出来,除了随时能掏出一把手枪外,大佬手下只有一个小弟,小弟与她的感情简直比女主都要深厚,这没来由的情感和之后失败后打包回乡下、坏人的觉悟等感觉都是凭空而来的,太多且明显的YY和想当然,或者说主角光环、剧情需要等较牵强的地方,让我们这些吃瓜看片群众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当然如果作为纯粹一部不需要思考的喜剧的话这部片还是可以的,尤其女主和新娘很漂亮,但是目前的评分明显高了不止一点,另外好奇豆瓣的电影分数计算原理和投高分给这部的人的想法~
作为一个邻近国家的旁观者,国人可能无法深刻的理解甘地精神。
事实上,即使是鸡毛蒜皮的浅尝辄止,甘地精神依旧是人们无法逾越的障碍。
国人始终无法认同非暴力不反抗。
这可能是我们国家和印度最深的隔阂。
回想起我们和印度人的恩怨始末,这是一个站在我们的角度无法理解的民族,而甘地精神或许是这个民族某种特性被放大化之后的替身。
究竟甘地精神会给印度这个民族带来什么?
我想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中,或许能找到传说中的原因。
《黑帮大佬和平梦》是一部欢快且经典的印度电影,本片聚焦的就是被大家熟知的甘地精神。
一个黑帮大哥有着一种孩童般的可爱,当然,这种可爱更多的时候是会用暴力去表达。
然而这个大哥却意外地喜欢上了一个电台主持人。
为了讨心爱的人欢心,黑帮大哥开始打造自己的新形象,一个极度崇拜甘地的人。
于是,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开始了。
黑帮大哥在用自己的冒牌身份不断地展示着甘地精神,渐渐的,他自己慢慢理解甘地,慢慢的认同甘地,直到有一天,他虽然发现自己之前所接受的甘地精神源于自己的想象,然而他却从心底里开始真的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了。
于是,黑帮大佬真正的变成了一个爱好和平的理想斗士。
这里使用的理想斗士这个词语,确实是看上去很奇怪,不过也能理解,毕竟我们都不是印度人,无法从印度人的角度去看待这部电影,然而我们却可以从自己的角度,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衡量本片所阐述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印度人本身所寄托的精神信仰之间,究竟有没有特殊的关联。
本片用生活中的小事情来阐述了甘地精神对于印度人的开解作用。
而这样的小事情本身会让观众有一种感觉,没错,就是同理心。
正因为有了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观众才能更加贴近的去感悟甘地精神。
然而将甘地精神放大呢?
如果上升到印度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呢?
很显然,这样的甘地精神并不能彻底的帮助印度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度。
作为英属殖民地,印度人对于英国人的情感很奇特,这一点就如同我们香港的那些废青一样,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却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特殊情感,而对于让自己站起来的却心怀不满。
这种情感很让人费解,然而他们却一直笃信。
印度人至今都参加英联邦运动会,且一致认为是甘地精神促成的印度完成了独立。
这一点也很奇特,任何学习过近代世界史的人都会明白,为什么英国会在二战后放弃对印度的管辖权而让印度独立,原因并不来源于甘地精神,而是源于英国的衰落。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经历了二战之后,对于美国的崛起显现出来一种无能为力的态势,之前的雅尔塔三巨头已经是英国最后的辉煌,自此以后,他逐渐的成为了美国的附庸,自己在没有能力从英伦三岛之外构建自己的霸权主义。
正是因为英国的国力衰弱,印度才有了独立的契机,而印度之所以独立,不过是给了英国一个借坡下驴的机会,一方面,英国赢得了国际舆论,而另一方面,国际舆论也给了英国某种程度上的挽尊。
因此,甘地精神才有了形成的契机,这其中的原因或许是被印度人不愿意接受的,然而在近代,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实在无法解释甘地精神在印度的成就为什么不能引领马丁路德金完成在美国为黑人的指引。
可见,非暴力不反抗精神的实质并不能帮助印度在国家层面上取得任何的实质性的利益,而这个恰恰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赞赏印度的地方。
为什么大家都担心中国崛起,却从不在意印度崛起。
原因就在此,印度人自己将自己困囿了起来,口口声声的说着甘地精神,然而实际当中却无法在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当今社会真正解决自己的贫困。
这种精神有什么用?
留存于生活当中与鸡毛蒜皮的事情做斗争?
甘地精神不失为一种精神,然而精神的实质并没有为印度普通人带来一系列的福利待遇,像本片一样,一个黑帮大佬被感化的例子看上去鼓舞人心,然而这个大佬的背后,却是一系列犯罪事实。
想想看,当我们被坏人向善的故事所感动,谁还会去在乎那些被坏人曾经欺辱过的普通人,他们有机会用甘地精神感化自己感化别人吗?
想来印度人的甘地精神,多少带着点自欺欺人。
……你好,再见
其实看这个片子前对甘地认识的不多,倒是长了见识。
剧中的剧情还是有些老套的,音乐倒是我喜欢的类型。
非暴力对抗这个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本是以暴力拆迁为职业的黑道大哥,由于要追求广播电台的女主播,临时拼凑出智囊班子,来回答女主播的答题节目,以绝对优势胜出后将与女主播见面并同台主持节目。
为了迎合女主播对甘地的信仰价值,黑道大哥临时抱佛脚,来到甘地纪念馆恶补学习材料。
长时间浏览材料后,竟然产生幻觉,误以为甘地显灵,指导解决各种疑难杂题。
不仅顺利骗过女主播,让女主播以为自己是学校教师,还为女主播赡养的孤寡老人们讲解甘地思想。
正当博得女主播暧昧的同时,手下小弟竟然听从另一位大哥的指派,强取豪夺了女主播和孤寡老人们居住的小楼。
随即两位大哥翻脸,但是,为了不制造暴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黑道大哥遵循着甘地的教导,展开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抗议活动。
最终讨回了小楼,也让女主播再次倾心自己,并且发扬光大甘地思想。
影片是导演拉库马·希拉尼续2003年的卖座影片《黑帮大佬医生梦》后,于2006年出品的又一卖座新片。
再次以极恶之人的价值观念改造过程为最大看点,这一次以圣雄甘地为执导思想,让观众们在幽默逗趣的氛围中观赏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演变同时,映射出印度社会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被人遗忘的甘地主义,没人赡养的孤单老人,迷信思想,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落后陋习,都急切的需要被纯净的思想来洗涤净化。
导演极其巧妙的把观众们喜欢关注的元素,爱情、亲情、歌舞、恶势力混杂在一起,讲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旋律故事,可见用心良苦立意深刻。
既然提到甘地,就再来对这样的悲剧性人物说上两句。
为国家赢取主权不惜牺牲一切的国父,竟然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这一直是个令人纠结的历史片段。
从影片的对白中可以看出,印度人是乐观的,他们不觉得那是件坏事,反而是件让甘地赢取巨大荣誉的机遇。
以甘地命名的街道,各种画像雕塑和钱币头像,都是令人无法企及的崇高荣誉。
其实,这只是小人物对甘地幽默的解读方式,甘地的所作所为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些个俗物而奋斗的。
当然,人生时常需要乐观思维,但是,过于乐观会产生幻觉而认不清事实,从而让自己生活在具有欺骗性的倾向当中,而地球是很危险的,印度人应该早早的回去火星做阳光大男孩,才是最适宜的生存策略。
喜欢看印度喜剧,因为它简单,总有让我捧腹大笑的开始,也因为它深刻,总有让我以泪洗面的结局。
《黑道大哥再出击》是一部让我笑着哭,哭着笑的电影。
印度电影非常的理想主义,像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童话故事。
黑道大哥通过收音机节目爱上了女主播,执着地相信并追求这份爱情。
我不看颜值,我爱你是因为你的灵魂。
电影里的六位老人不是拖油瓶,而是六个开心果,他们说“我们可以抱怨到死,也可以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比如开飞机、成为歌唱家、和在死之前再婚。
想一想在我们体弱多病的老年,谁还会谈梦想?
黑道大哥的小弟开挂一般为大哥解决一切困难,抓教授答题、假扮学生、专职摩托车司机载去任何地方,最重要的是能帮大哥追女孩。
在这样一个透明的世界里,面对的问题也得到了简化。
黑道大哥在需要时,国父甘地就会出现在他身旁指导他解决所有困难。
甘地告诉他诚实不说谎话,用爱非暴力感化他人,“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他打”。
黑道大哥在甘地的指导下帮助了打进电台热线的普通人,包括炒股票花光了父亲所有积蓄想要跳楼的男子,两年没拿到养老金被逼必须靠贿赂拿到钱的退休教师,以及因为岳父听信算命人谣言认定自己克夫但深爱未婚夫的女子。
这些问题放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遇到的,甘地告诉我们诚实和勇气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有困难时及时出现的甘地实际上黑道大哥的想象,敌人用巧妙的方法让黑道大哥自己证明了甘地并不存在,告诉市民他是一个疯子。
坚信甘地存在的大哥心理防线被击溃,但他没有一跌不起,而是继续坚持甘地主义,最终赢得了人生。
虽然我对以爱克敌是否真的在用爱而非逼迫存在质疑,但是完全认同对真善美的信仰,即使知道是梦,也总有人选择相信。
怕的不是你做不到,而是连相信的勇气都没有。
也许我们的国力比印度强一点,但我很羡慕印度。
至少印度人在抨击现实的时候,有一个甘地精神可以缅怀,可我们呢?
至少看了这部电影,一些人由甘地主义而充满了力量,我们看完《孔子》会吗?
也许有人会认为非暴力很傻,也许有人会说印度的独立不是由于非暴力而是由于暴力,也许印度的暴力、腐败、落后一点没有因为甘地而发生改变……但是,60年前的确有一个印度人用血肉和生命实践了自己“非暴力”的信仰,他的主义还在影响着一些人,不论多少。
可我们呢?
这部电影是我的社会学老师强行安利给我们的,笑着笑着哭,哭着哭着笑就是我的整个观影历程。
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是能带给人感悟的,能让大家从中学到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个人意见)。
不同于一般的印度歌舞片,这部搞笑中带着哲理的片子,对我有着意义重大的说教。
我是一个能自己解决,即使撒谎,也不愿让父母对我失望的学生。
可能你认为学生时代是很轻松,没有需要撒谎的地方。
但我的生活中,学习过程和结果,往往是结果会被人更看重。
我一直认为期望是失望的恶性循环,所以知道父母对我还有期望,不想让他们失望,就因为结果对父母撒了谎。
一个谎言需要靠九十九个谎言去支撑,所以一般的谎言都会被揭穿。
结局只会让父母更加失望,只是时间的长短,看了这部电影,不是说马上就收获了勇气去说出自己的谎言,而是感悟到了与其靠说谎去弥补还不如面对,担起这份责任,勇敢承担后果,踏踏实实做人。
从前的我真的很不喜欢老实这个词,在当今社会,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去不好的意思。
怎样的人生才是好的呢,我周围的有钱人想变成贵族绅士,但真正的贵族绅士会欺辱穷人,对不如自己的人不屑一顾,会落井下石,会欺软怕硬吗?
真正有钱了就是贵族绅士,就能获得尊敬,朋友和爱吗?
在这个人人都是金钱奴隶的社会,真的贫穷夫妻会百事哀吗?
真的有钱才能娶到老婆吗?
是真的,这这个社会,有钱人有权人才能获得尊重,美女才会嫁得好。
不能当时代英雄,就老实的适应社会。
感悟没用,做实事的才是硬道理(后面的吐槽大家可以不用理会)
我讨厌说教!
载歌载舞神马的最欢乐了~~
很不错的电影,只是这个译名着实让我汗了一把……最近挺喜欢看印度电影的,片中特有的印度歌舞很得我心~
不错的剧情 并巧妙利用甘地主义将全片拔高到一定高度 节奏适中但剧情有些拖沓 表达元素太多而无法突出具体一个点 则无亮点 平平
三星半,概念如同宣教片,剧情设计非常出色,把甘地非暴力精神做了大众娱乐化呈现。但印度电影实在太啰嗦了,这种电影砍掉半个小时都会更好
可视作一部缅怀甘地的影片, 视角比较独特,嬉笑、严肃相交融的节奏, 歌舞很应景。 两个女主很漂亮。黑道大哥为爱逆转的励志感人故事。
誠實的生活就是對得起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印度电影的笑点总是在1小时候后才开始。之前太拖沓了。片子本身也太冗长
故事本身没有面临更残酷的事实,比如真正的死亡,而死亡也并没有发生,所有被劝说的对象都阻止了自己即将犯下的错误。喜剧并不是说非得要挽救一切,但是照搬甘地,等于是借用非暴力来解决一切问题,不说理论性,直说现实,也是并非百分百的。炒股票输了70多万卢比那个,如是欠了黑社会的钱,我们都知道还不了钱的结果。
作为曾经的甘地粉,看的时候还是很感慨,历史当然没有这么简单纯真,甘地坚持到最后的非暴力究竟对错几分,印巴分治的坎终究跳不过,他再怎么非暴力依然会深深伤害一些人,最后让自己丧门。最后的彩蛋笑死了。
相比男主 我更喜欢男主的弟弟 ╮(╯▽╰)╭ 电影死命宣传的甘地思想 我只想抠鼻屎 ==|||||||
片子立意确实不错,但说实话,并不像其他印度影片那么感人,有时候觉得是情节铺垫不够。另外,男主感觉年纪过大,跟男配换换可能更好。
有小爱,也有大爱
很不错的一部片子,因为心爱的人而进入到了一个自己不熟识的领域,而后却因为信仰在这个领域中风生水起,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剧情很不错,宣扬甘地精神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的笑点和泪点,这样的一部让观众跟随镜头或笑或悲的电影,应当算的上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没想到 印度片 这么好看~+1星 女猪脚 实在好看
甘地精神很有基督教的味道,但不幸的是,但凡伟大的精神,最后真的都变成宗教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其宗教化的必然前奏。
为什么印度电影都要两个小时以上?好看,好笑,感动,只是,这不怎么现实。如果事情都能这样解决就好了。
喜感好强!我觉得坏老头好可爱,哈哈,特别是照相的时候!
有点低幼了吧,评分居然这么高~
真是一部有爱的电影啊,满好玩的,风格就和宁浩类似吧,不过很积极,不错。话说我还满喜欢里面的电路佬,真是太有情有意了,对姆纳好的没话说了。印度人就爱歌舞剧,但是我是觉得歌太长了点,看的有点失去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