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二战题材,导演克里斯蒂安·卡西雍( Christian Carion)的切入点比较独特,在展现法国乡间甜美醉人的景色与德国纳粹的惨无人道时,他选择了Hans和Max这对父子作为主线,二人在各自途中遇到的种种角色,以不同的视点拼接出了一个战火中的故事。
也许正因如此,略低于平均水平的114分钟片长却显得有些冗长乏味。
掉队的英国军官,在自家酒窖睡过头的农夫,带领村民逃亡的村长,以及形形色色的平民百姓们,克里斯蒂安·卡西雍似乎意图用多个不同角度来呈现这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中这个悲伤的故事。
也正因如此,《随心所欲的五月》在叙事的架构上不免显得有些顾此失彼。
但值得一提的似乎,《随心所欲的五月》并没有彻底的 绝望。
即使路边不时有乡村老师不忍孩子们直视的尸体,虽然德国纳粹的坦克杀气腾腾的碾过金黄色麦浪,我们从电影中还是会能够看到一丝丝充满人性的闪光。
法国人特有的幽默和浪漫在这中环境中恰如其分的显示出了它强大的力量。
虽然每一次枪声响起都代表着生命的又一次结束,但正如最终历经千难万险父子二人最终团聚的那一刹那,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我们才能体会到电影的真挚——只有作为人类的一员才能感受到人类的顽强和伟大。
《随心所欲的五月》有幸请来了杰出的莫里康尼为其谱写配乐,在那微风中徐徐飘动的树叶和麦浪里,流淌的是乡愁,是思念,也是生存下去的信念。
战争带给人的教训似乎永远都不够深刻,也许这正是战争题材不断地被搬上大银幕的原因。
对于当下生活的人们,这些我们在大银幕上经常能看到的一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作为人类的个体,作为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的一份子,希望我们再也不会见证这种悲剧的发生。
<图片1>
上次进电影院还是去年的上海电影节。
看了两部,全五星,佳片率100%。
今年排片表一出就对照着自己的班表和课表开始规划,抢票时理所当然的理想和现实有落差,但这部《随心所欲的五月》就让我看完后意外地如获至宝。
我的选择选择它完全是被海报和二战的故事吸引。
二战片我向来情有独钟,且不说经典到爆的Saving Private Ryan, Pearl Harbor, The Pianist, The Thin Red Line等等,近两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 Inglourious Basterds和The Monuments Men。
这三部片的共同点是角度新颖,不是一个劲儿的战争场景贯穿始终,而是把许多受二战影响的小人物推到前沿,让我看到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无能为力。
这部电影也是同样。
别致地将镜头聚焦到大迁徙的人群中,佐以Ennio Morricone孤高沉寂又剑拔弩张的配乐,让我看得数次不由自主地捂住口鼻。
总是在家看电影,都快忘了大银幕和立体环绕声的威力了,所以我想若不是在影院的环境中让自己犹如置身法国乡间,估计也不会如此激动地回来码字力荐。
Hans的选择男主角Hans、英国士兵和酒窖owner组成的三人组觥筹交错的那幕着实美好,德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友谊渐渐萌芽,却被一发子弹瞬间消灭。
他孤身踏上千里寻子的道路,我看着一望无际的草甸,内心也是崩溃的。
然而父爱让他选择去相信,跑进每所途径的学校寻找儿子书写在黑板上的留言。
看着孩子的字体和稚气的表达,影院里传来吸鼻子的声音。
Suzanne的选择Suzanne在桥上那停顿三秒后的抉择让全场静默,可我却又好像听到了所有人的心跳。
想着她这个毅然回头的举动将给她的生活带去无比巨大的变化,被她的爱、勇气和决心深深打动。
导演Christian Carion的选择原本最最期待的父子重逢镜头,被导演处理得异常冷静。
确实,全片都能感到他在抑制煽情,加入不少笑料让人苦中作乐。
现在想想,其实片尾的真实历史黑白照就已经够慑人了,没必要做作。
不然不就和片中抓俘虏拍纪录片以期占领情景再现的残酷摄影师一样了么。
最后,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掌握一两门外语是能救命的。
期待下一周的片子
“随心所欲的五月”一个看似轻松的名字,却隐含着战争的残酷。
在战争中,平静而自由的生活却那么的遥不可及!
导演的切入点很独特,以一对儿德国父子在大逃亡中各自的遭遇为主线,在浓重的舒伯特钢琴曲中,缓缓拉开序幕,镜头如行云流水,视角的把握非常到位,让人唏嘘战争残酷之余还领略了一回法国乡村美景。
看似平淡,却是史诗般的回味无穷……悠扬低沉的配乐述说着无尽的痛苦希望和思念。
特别是最后小女孩突然发现走失的小男孩那一场,以及最后小男孩牵着两人的手走向远方,字幕配的老照片,让我们对那个年代的人们无比敬畏。
虽然电影没有激烈的情节,但充满了人性。
就像是在看“天堂影院”时,好像很平淡,但看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特别是法国小女孩的表演太精彩了。
在那微风中徐徐飘动的树叶和麦浪里,流淌的是乡愁,是思念,也是生存下去的信念。
战争带给人的教训似乎永远都不够深刻,也许这正是战争题材不断地被搬上大银幕的原因。
对于当下生活的人们,这些我们在大银幕上经常能看到的一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作为人类的个体,作为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的一份子,希望我们再也不会见证这种悲剧的发生。
随心所欲的五月,二战题材电影。
舒缓的音乐,明丽的色彩,展现的却是真实的黑暗。
哪里有什么随心所欲,只有一条无可奈何的逃亡之路。
被迫的离开,人去楼空。
微风吹过麦田,一望无际的草甸。
喝酒,跳舞。
自行车,碎花裙,无忧无虑孩童的朗诵声。
这场逃亡,并不都是窒息的回忆。
沿途留下的只言片语,都是不见不散的约定和信念。
影片的最后,一束金色的光从黑暗中打出,三个人在阳光中慢慢走远。
温暖,是阳光般的希望。
战争才开始,故事并没有结束,他们仍在逃亡的路上,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往哪里走才是安全的。
但亲人爱人身边就是故乡,爱是归宿。
自己要走的路,自己选择。
一旦做出选择,就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吧。
活下来,走下去,随心所欲,自有归属。
战争题材拍成了文艺片的样子,是属于法国人的浪漫吧。
配乐值满分。
非常浪漫的电影,为什么不是满星。
影片的最后深深的打动我。
本片没有《郭刻尔克》的激战镜头,没有《辛特勒名单》的感动情怀,没有《美丽人生》的喜剧性悲伤。
只有很浪漫而随心所欲的感觉。
一个生活在法国的德国人父亲。
在遭遇二战爆发,被认为是间谍入狱。
战争正式打响,趁乱被放逐。
遇到一个死剩的法国军官。
父亲为寻回被教师照顾的儿子。
和官军一起回到城镇。
城镇的居民为逃脱战争跟随市长逃亡别处。
只剩下一个酒鬼。
官军和父亲合作杀死两个德国兵后发现儿子在黑板留下的文字。
后继续前往。
酒鬼被德军杀害~居民在草原上遭到空炸。
儿子和教师失散,在平原发现将死的德国士兵,士兵临死给予其证件。
法国军官继续去当他的兵,父亲独自继续寻找他的儿子,终于在平原墓地上奇迹般重聚。
为克保命,父亲拿着证件冒充德国士兵前往救赎,遇见擦肩而过的教师。
教师华丽一个转身跟随。
我很少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总觉得战争片无非是充斥着硝烟、民族尊严和政治立场的纪录片。
兰儿这部片子的片名吸引了我。
故事很简单,两条线。
1、法国小农庄搬迁路上的事2、德国籍男主出狱后寻找儿子MAX路上的事。
这是一个以逃亡开始,以逃亡结束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男主、MAX、女教师怎么样了,谁也不知道。
但即便如此,还是要继续走下去的,带着爱和向往。
一些小细节:1、当听说要搬迁的时候,酒窖男不想好酒留给德国人,想要自己多喝点,便醉的不省人事,醒来时整个庄园的人都走了。
战争年代的小偏执竟如此可爱,大难临头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的安全,敬情怀。
2、逃亡的路上,面对未知和恐惧,一整个庄园的人竟在晚上开启了party模式,喝酒跳舞,敬情怀。
3、苏格兰军官三天没睡觉来到庄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倒了一杯啤酒、路过小镇的小卖部也只拿了一瓶啤酒。
真想给啤酒颁个诺贝尔奖。
4、苏格兰军官、德国籍反动派、法国平民,在一个被遗弃的庄园一起喝酒。
哈哈,战争算什么,酒窖男:我有故事和酒,约吗?
于是酒窖男把一只苏格兰风笛交给了苏格兰军官,很可惜,酒后三巡的军官并没有演奏。
5、市长让女教师去探路,一开始表情凝重的她骑着脚踏车,忽然间可能事看到了小动物和美景,她笑了,整个色调和配乐都变欢快了。
真的是很容易自娱自乐的法国人,真的浪漫。
6、女教师发现前方有法国平民遭到空袭留下的尸体,她飞奔回去让大部队换条路走,又让小朋友们排好队一起背课文。
当背诵声伴随着那些可怕的镜头出现时,我真的看到了随心所欲的五月,一个在孩子们眼中无忧无虑又随心所欲的五月。
7、墙上留下的信息是战乱年代留给自己也留给对方的希望。
8、苏格兰军官找到了自己的大部队,他没有出卖男主,并安慰,鼓励男主。
国籍和政治立场都不是事儿,我只看到了一别不知何时再见的友情。
9、市长很自责自己打劫了商铺,安慰自己说挂历上写了五月就该随心所欲不是吗?
对平民来说,政治立场跟我有关系吗?
德国人也好法国人也好,能让我活下去就好。
他们只想活下去而已啊。
这是一部没有任何政治立场,且画面细腻配乐无懈可击的文艺片。
睡吧宝贝,明天会怎么样谁知道呢,至少我们还活着,先好好睡一觉吧。
晚安,MAX。
《随心所欲的五月》有幸请来了杰出的莫里康尼为其谱写配乐,在那微风中徐徐飘动的树叶和麦浪里,流淌的是乡愁,是思念,也是生存下去的信念。
战争带给人的教训似乎永远都不够深刻,也许这正是战争题材不断地被搬上大银幕的原因。
对于当下生活的人们,这些我们在大银幕上经常能看到的一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作为人类的个体,作为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的一份子,希望我们再也不会见证这种悲剧的发生。
《随心所欲的五月》并没有彻底的 绝望。
即使路边不时有乡村老师不忍孩子们直视的尸体,虽然德国纳粹的坦克杀气腾腾的碾过金黄色麦浪,我们从电影中还是会能够看到一丝丝充满人性的闪光。
法国人特有的幽默和浪漫在这中环境中恰如其分的显示出了它强大的力量。
虽然每一次枪声响起都代表着生命的又一次结束,但正如最终历经千难万险父子二人最终团聚的那一刹那,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我们才能体会到电影的真挚——只有作为人类的一员才能感受到人类的顽强和伟大。
讲述的是1940年,德国军队侵略法国,法国村庄的农民向海岸边迁移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让人安慰,小男孩和爸爸,以及关心照顾他的老师一起生活了。
这部电影里有很多打动人的地方,比如英国军官的善良,小男孩爸爸是反战派的德国人,他对待法国人和英国人很好的态度,小男孩的老师一直悉心照顾他,市长带领大家迁移的责任心等等。
推荐观看。
4-战争背景,田园生活,法国电影总给人以惊喜,细腻悠长的生活画面,引发观影者的思考。
戰爭帶給人的教訓似乎永遠都不夠深刻,也許這正是戰爭題材不斷地被搬上大銀幕的原因。對於當下生活的人們,這些我們在大銀幕上經常能看到的一切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並沒有那麼遙遠。作為人類的個體,作為這個並不美好的世界裡的一份子,希望我們再也不會見證這種悲劇的發生。
纳粹德国的空军轰炸平民,而德国装甲师却给平民扔巧克力。一名德军步兵被同伴遗弃并惨死在路边。英国军官的英勇就义。墙上,黑板上,所有能写字的地方都写满了给家人的信息。这些小细节都十分耐人寻味。
优秀编剧该有的样子。故事非常干净。
战争带给人的教训似乎永远都不够深刻,也许这正是战争题材不断地被搬上大银幕的原因。对于当下生活的人们,这些我们在大银幕上经常能看到的一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作为人类的个体,作为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的一份子,希望我们再也不会见证这种悲剧的发生。
就电影本身而言,通过小人物来展现战争的残酷是比较到位的,但观影感稍沉重,如果不是影展,大概我不会选看吧?!
以前的感情绵长,因为战乱是快刀。现在的年代和平,感情反而变单薄。
无法随心所欲的世界。
这辈子都不懂为什么有人希望战争发生
逃难,回乡,难言对错。父子情深纵感人,身份特殊可活命。
画面还是能看的,其他就很一般,电影为什么起这个题目呢
……
三星半
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在德军的闪电攻势下,有800万法国人向南逃亡,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也有1000万乌克兰人向西逃亡,野心家发动的战争,对平民们造成了空前的劫难。德国空军的斯图卡轰炸机对逃难中的平民车队进行扫射,目的是故意制造道路混乱,让盟军无法有效地向北进行增援,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进行屠杀也可以瓦解法国人的斗志。德军一面在进行中给孩子们扔巧克力,一面又肆意屠杀放下武器投降的法国外籍军团战士,表现出人性被荒谬的战争所扭曲。影片结尾,苏格兰战士吹奏起一战时国民警卫队士兵留下的风笛,然后猛然拨枪打死了滥杀无辜的德国导演,用自己的生命表示绝不向侵略者屈服,血债必须血偿!
普通 只能说普通…就觉得女主真的很温柔 那种不轻言悲伤的温柔 用自己的方式包裹着容易受伤的灵魂
喜欢结局。苏姗妮看到马克思的之后周围的景象仿佛凝固了一样,她毅然决然的扭头快步走到马克思身边,三人一起通过检查,又一起走向远方。她真是位好老师
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地方,
我就是喜欢藏酒的那个伙计!那么可爱!所以,请不要用战争去毁掉像他一样可爱的人。
温情脉脉的电影情节很简单德军入侵,村庄的人逃难一个普通德国人在法国找孩子没有壮烈的场景轰炸时,人死在路边,另一群逃难者路过老师集中孩子背书,以免他们看到路边的死人德军坦克碾压青色的麦田,留下一道道梗逃难的人还喂着鸭被迫抢夺食物也曾在路上开party浪漫的苦难法语电影自然和服装的色彩搭配很和谐,融为一体
平平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