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两天追完太喜欢这种女性视角的英剧了!
徐徐展开,娓娓道来 阐述一个女孩一生的各种可能主角Ursula是一个只要死亡就会重新开篇的设定,她的每一次重生都在进步,潜意识规避之前犯下的错误,不失为一个爽剧。
当我以为终于交代完从孩童到女性的成长经历,躲避掉遇人不淑的遭遇,后面篇章要迎来完美爱情的时候,狭隘了!
是我狭隘了编剧格局如此之大,让观众潜移默化感受到爱情只是一个女孩的人生点缀,一个女性的前提是一个人,一个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为何说到女就只拘泥于情爱?
甚至重生到后期如同众多老登剧情,找个lover一时欢愉只为激情 或填补心理满足,哈哈无比喜欢英剧中这点黑色幽默这里交代下主角时代背景 ,父亲经历了一战,Ursula长大成人正好经历二战时期中后期篇章开始,Ursula每次重生都选择了成为一位独立女性,在那个时代认知中是多么稀有而少见,但经历过一次又一次错误后她做了她觉得最正确的决定!
我觉得这可以做为那个时代女性意识抬头的标杆。
全剧完全女性视角甚至在她某一次遇到真爱结婚生娃最后带着女儿躲避战乱的剧情里也没有多少男性戏份。
当我想着要怎么结束这个故事的时候,剧情最后又上了一个台阶。
自身的错误可以规避,世界的进程却无法在重生中改变。
历史的书写并不能因此翻篇,女主多次重生也没有挽回最爱的弟弟战死的命运她的life after life会不会是因为没有经历完美人生的执念所以不断开启?
这个困惑我们也不得而知,全剧末尾以Ursula和年老父亲的畅谈一番后毅然跳上了开向远方的列车结束,但此时她的眉头已展开,表情已没有困惑和迷茫,已然与世界和解,无比自洽,坦然的面对自己的人生。
题外话,想到最后父亲的谈话也很有意思,Ursula是他所有孩子里最爱的一个,他说我不能忍受失去你的痛苦想想女主之前死亡这么多次 那每次父亲的痛苦都是不可名状的,那他每次的经历是否也有潜意识?
联系到之前父亲去参战,女主一家经历几次流感几次死亡也没有等来父亲的消息,而最后突破这个关卡的一次她们躲避了流感并且父亲回来了,是否这个爸爸也是无限重生??
那其他人呢?
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是否可能是我们的重生?
宇宙洪荒,历史悠长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一个女性要死去多少次,再重生多少次,才能避开所有伤害"被这句话吸引来的,我以为这部剧会给我一个答案,原来没有,到结局也没有。
或许是导演玩的一个套路,因为就跟现实一样,找不到一个完美答案。
无论重来多少次,无论做多少次改变都微乎其微,因为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女性的弱势、对女性的偏见、男人的傲慢,永远存在,当然世界在变好,和五十年前比,和五百年前比…剧的标签让我以为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的故事,从看第一集开始我就在期待结局,女主孤独终老但有智慧有钱有颜值(我能想到的最好结局),然后剧狠狠打了我一巴掌。
含糊的甩了句:“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现在。
”只能把现在做好?
把握现在?
是这个意思吗?
女主和女儿一起服药赴死时,我意识到,战争是残酷的,对女人来说更是噩梦。
人不是天生就坚强的,是你遇到一件件糟糕事,而你勇敢的跨过它,才积累起来的自信坚强起来的。
是有这样的说法, 灵魂在轮回中, 一次一次的探索各种可能性, 以学习人生的功课, 从中体验生命, 而探索生命的意义.在剧中, Ursula的不断的轮回, 其实基本上就是在描述这样的过程.人生功课, (根据 THE MICHAEL TEACHINGS)有几个对应的阶段和主题: 生存, 规则, 实现, 关系, 大图景/意义.1. 生存 - Ursula刚开始, 在幼年一次次因事故而亡, 所以她在学习如何规避各种危险, 而生存下来, 2. 规则 - Ursula生存下来后, 第二个阶段, 是学习这个社会的规则, 一切潜在的规律, 怎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如何应对各种场景, 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有力量... 3. 实现 - 在了解规则之后, 就是实现, 人生的自我实现. Ursula上大学, 考取学位, 独立自主, 实现自己的价值, 得到体面的工作, 和相对自由的生活.4. 关系 - 在自我实现达成之后, Ursula下一个功课的主题, 是关系. 对弟弟的爱, 对丈夫的爱, 对女儿的爱, 还有参加防空管理队, 对陌生人的爱... 当然, 这些爱都交织各种各样的复杂情感.5. 大图景/意义 - Ursula在某个时间线也许救了弟弟, 也许刺杀了H... 冥冥之中, 她觉察到了, 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时, 她开始探索的是大图景和意义这个主题, 到底这些有怎样的意义, 要如何存在... 最后一个场景, 家里所有人在一起, 其实就在分享, 每个人对这个主题的领悟.真的是很棒的一部片子, 醇厚而回味悠长.
女主在失去弟弟而崩溃后,又一次遇到特地被父亲找来的心理医生,老先生对女主说:“Amor fati - a love of fate.” 热爱生命,热爱命运。
突然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男主写给女儿的信: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却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For what it’s worth, it’s never too late,Or in my case, too early,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There’s no time limit, stop whenever you want.You can change or stay the same.There’s no rules to this thing.We can make the best or the worst of it.I hope you make the best of it.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I hope you see things that startle you.I hope you feel things you never felt before.I hope you mee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If you find that you are not,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过去我一直理解的是,在人生这个漫长的旅途中,在经历生活时,请充满勇气,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去经历,去体验,并且永远充满勇气,保有勇气,能重新再来。
但今天开始有所不同,我有了新的理解。
老先生说,热爱生命,热爱命运,学着接受。
这两个不同影片的片段各像是半把钥匙,在今天拼成了完整的一把,告诉我生活、人生、命运的真谛。
不管怎么循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甚至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命运,但是当命运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或者说给予了一些我们可能不喜欢、不期待的结果,我们该怎么办?
任何命运都会留下遗憾,不存在没有遗憾的人生,但是你能不能接受遗憾?
如果接受,你就会获得《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的另半把钥匙,你将可以重新开始,勇气一直都在,它像一个唾手可得的摆件,就放在那里,等你将它放到手心,它是你改变自己去影响命运的“钥匙”。
如果无法接受,也许就是沉沦,就是无解热爱命运,试着接受,重拾勇气。
永恒轮回,想起昆德拉的“只活一次,就像从未活过”。
昆德拉书里提到尼采,这部剧也是以此为思想写的。
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唤人沉思且意味不明。
女主认为自己恨这里,自己可以重来并且改变一切,而医生说,“世界有它自己的命运”。
女主成长过程中,那些因为自己选择错误而导致的糟糕结局,都能够通过记忆残留而规避。
她可以通过提前预判,选择自力更生,成为独立冷静的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去避免前面的大部分“成长的灾难”。
但那些因为大环境而引发的灾难,似乎就很难再通过自己的选择去改变了。
即使她在后来直接去德国杀掉了希特勒(不好说这是不是最好的结局),但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她了,不知道这到底属不属于“善终”的一种。
虽然影片最后还是借医生之口说出“热爱生命”这个熟悉的答案,但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答案了。
即使答案很简单,跟随着女主前面一次又一次的挣扎,提心吊胆地担心女主会随时死去,以及她带着残存的记忆不断地挣扎求生,又不断地被困住,“像做项目一样,永远感到前面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在等着她,直到暮年之际都还无法放松”,这样以后,“热爱生命”这个答案就变得无比合理,又无比让人惆怅。
很喜欢姑姑(这个演员总是演些离经叛道的角色)。
想起姑姑说,再来一次,她要当个特工,要当个落难的保加利亚公主的狂热的追求者。
这听上去就像她已经做过的事。
有人说这部剧就是infj的一生,要相信自己的直觉。
很有道理。
某种游离,预知,焦虑而带点神经质,深沉而充满哲思的感觉。
这部剧的配色、配乐,剧情,女主的长相,她的暗栗色长发,在我看来都很infj。
因为各种感觉而好爱这部剧。
这部剧的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
首先是男性角色。
哥哥Marcus以自我为中心,歧视女性,代表了男权社会中男性恶的部分。
小天使弟弟Teddy善良体贴。
代表了男性中美好的部分。
最小的弟弟Jimmy戏份不多,代表了男性中的芸芸众生。
无论哪一次轮回,Teddy都英年早逝,而Marcus却身居要职,说明在战争的大环境下,即使有重生大法,有些人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也隐喻了在男权社会的体制下,男性群体中美好的部分总会消逝,只有恶的部分最终能掌握大权。
再看女性角色,妈妈是通过婚姻获得体面生活的女性,表现为保守,道德感强。
姑姑是自力更生的高知独立女性,表现为自由不羁,随心所欲。
剧中两类女性相互不认可,而这种冲突却不发生在男性角色中,表达了婚姻制度将女性分化成了家庭妇女和独立女性两大类,使之三观相互对立,最终女性无法团结一致争夺社会核心权力的现实。
姐姐Pamela的戏份也不多,她跟Jimmy相似,在剧中都是作为家庭边缘人而存在,但作为女主Ursula的对比,姐姐更像是如果女主循规蹈矩会过的人生。
剧中爸爸的角色是一个富有的银行家,一个幸存的一战老兵,一个靠谱的老公和老爹。
这个角色对比的不是作为女主兄弟,而是女主遇见的各色男友。
女主爸爸的存在再次表明,女性如果要结婚,千万不要在垃圾堆里找对象,至少要找一个真正的精英。
总而言之,这部剧的角色多少都代表了一种社会人格。
女主每一次的重生,都像是开启一条IF线,我们既看到了个人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也看到个人的力量对于社会是多么渺小。
只要社会结构不改变,战争依旧,男权依旧,女性的生存永远危机重重,男性的人性之美终究会被人性之恶所主宰。
1,看起来是平行宇宙和轮回的结合。
但女主一直被困在同一套剧本里来回是不是也太悲哀了。
2,女主生活在一个超幸福的家庭,富有且和睦。
在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还能找到这么多人给她爱,带领她成长。
这让这部剧的现实反馈与反思力度弱了很多。
3,就算有这么棒的投胎开局,女孩要长大,一生要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和危险,一个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活着果然辛苦。
不过剧情里大部分陷阱都是女性独有,我觉得巧合痕迹过重,也让很多人觉得这部剧女权,其实它主要想讲的道理还是好好活着。
4,编剧非常信任心理学,给到的最终救赎也是心理学在倡导的,享受你现有的生活。
5,女主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死法,独立或回归家庭或复仇的人生其实也并不差,所以为什么轮回永不终止呢?
6,这个故事的确琐碎平淡,要不是有轮回这种大招就在欧美剧里沉没了。
我觉得第二本就讲普通人生活的故事拍不出来,这部剧都有人觉得平淡,没有轮回的第二本就更甚了。
7,隔壁韩剧解放日志也是琐碎日常,独白反思和心理突破都差不多多,怎么就这么受欢迎?
一来韩剧拍的是现代社会的日常,我们代入感强,而且亚洲人民本来就内敛反思过重,而欧美的受众与主流思潮都不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剧在欧美变为了女权剧。
8,反抗命运的方法是主动出击并尽可能给对方一巴掌。
不要隐忍,不要退缩,不要顺从。
这些剧情导向的确很欧美。
同时也能让观众很爽。
羡慕她有这么棒的父亲,姑姑,心理医生和弟弟,羡慕她可以尽情打扮尽情学习尽情跳舞。
就算是百年后的我们,也还在争取着这一切。
如此深刻的重生题材看完让人久久无法平静,满脑子千头万绪的想法,夹杂着理解和困惑一时间很难屡清思路,正如那句名言,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思索良久,写下自己的感悟,以表敬佩。
第一个问题问问自己:你认为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
人的归途只有一条 —— 死亡,无论你如何努力避免,人的一生中有无数个危险的瞬间能夺走你的生命,正如姑姑伊兹所说:“世界是危险的。
”无论乌苏拉从婴儿期起无数次的重生躲避死亡,延长寿命,可以说人生有无数中可能,但死亡才是唯一的归途,听起来非常真实和残忍,但是这是没人能改变的人生规律。
我接受死亡是归途,所以看到无数次的殊途同归,居然觉得更加的坦然,不用纠结,不用挣扎,该来的总会来,有无数次的可能让它来,我们最终谁也躲不过。
第二个问题接着追问,所以如果说,你追求的是过程呢?
人的一生是无数次有意无意的选择组成的,行将踏错就可能毁了一生,或者直接死亡,那么看过乌苏拉一遍一遍的重生,你可能也会暗暗提醒自己,小时候防意外死亡,长大防被失败的婚姻,错误的恋人,尽量走正确的路,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即使如此,面对不可抗力,还是很无助的,比如瘟疫,比如战争。
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乌苏拉有一世的错误的婚姻,从懵懂的怀孕后,就走向了一系列错误的选择,最后被家暴至死,对于每个女人来说,可以说是最可怕没有之一了!!
第三个问题也许会再追问,那我们到底该怎么过?
这部剧没法直接告诉你如果过好自己的一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但通过一次次的重生模拟,也启发了很多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一方面乌苏拉对于自己无能为力改变很多事而郁闷,最终甚至住院治疗,非常痛苦。
人在历史洪流下,其实是非常渺小的,你能改变和阻止的事情非常非常有限,明明知道有危险发生却无能为力去改变的无力感折磨着乌苏拉,我相信也会折磨着面临类似困境的每个人。
乌苏拉曾说What if(如果可以)是最美的词汇,它不但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新的失望。
我突然意识到,无知居然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另一方面,因为乌苏拉带着前世的回忆和经验,她对过去和未来都有认知,但能做的很少,徒增了痛苦和折磨,所以在片尾她跟心理医生的一段对话,应该就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重要的是当下,过好当下,就很不错了。
我认同死是归途,所以正在学会放过自己;但我也会认真的生活,珍惜当下就挺好。
如此深刻的重生剧,有幸遇到你。
在这之前我觉得《重启人生》颠覆了重生这个设定和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看了《生命不息》后,我觉得这种感悟又上升到了一个哲学层面。
其实对影片中的衔尾之蛇不太理解,直到最后一次,心理医生说意思是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当下,“what if”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在前面乌苏拉因为害怕未来可能发生的灾祸,所以一直下意识地去阻止悲剧发生,亦或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比如她的弟弟泰迪去世,但这都并没有让乌苏拉更幸福。
在最后一世,乌苏拉对泰迪的死亡也坦然面对,这才让她能够在爸爸的生日上说出希望自己能在活一次。
在此之前,乌苏拉一直想逃离这个世界,认为世界是残酷的,不值得留恋的,自己是一具尸体。
可是简单的一句“活在当下”,乌苏拉用了十几世的代价才明白,那我如何能够有这样的心态呢?
是不是要开始读尼采了?
在最后一集的后半段才理解我认为的这部剧的核心主旨。
另外有一点让我从第一集开始就非常在意。
乌苏拉的每一世,就像是历史中女性对命运的反抗。
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一样,最开始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乌苏拉首先要确保自己活下来,她对抗难产、自然(溺水)、瘟疫;接着她有了社交需求,她需要体验爱情,所以她被强奸,被迫堕胎,后来谨慎了一些,想要有一个伴侣和自己迎接不可知的未来,除了因为从小的教导,还有男性女性在社会和力量上的差距,但依附于他人就会一而再地降低身份地位和自我认同感,让乌苏拉在阴暗的房子里像枯萎的菟丝子;所以她再次重生产生了尊重需要,她摆脱家庭成为了一位职业女性,渴望获得价值认同;最后,她有了自我实现需求,她意识到这个畸形世界需要有人做出改变,她去德国深造、定居、枪杀希特勒,都是祈望自己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最后才发现,世界是不会变的(想起牯岭街中小明说的话),任何人都不能妄图改变它,所以只能改变自己,接受命运,享受当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是多么困难,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觉醒,意识到自己真正所想所要,而不是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里面的妈妈和小姑,是两个极端的例子,妈妈循规蹈矩,虽然得到的已经很多了,但她却说自己并不想在活一次,因为她的精神支柱泰迪去世了,她只看到了自己失去的,忽略了自己得到的。
小姑一生桀骜不驯,有才华有想法,她大笑着说出想再活一次,因为她的每次选择都没有违背自己的内心或者遵循他人的规训。
第四集后半程一直在哭前半程一次次重开我没什么感受,甚至觉得有点无聊,可一次次叠加,一次次看见在生命终点飘落的雪,我也变得和ursula一样 焦虑着 等待着,waiting for something happens,expecting she can change it,save herself,save teddy,have a good death,but life after life she tried so many times ,each time do better than last time,but still failed,ultimately gave up and accepted it,我忿忿不平 我不甘,why can't she just change the history,avoid a war,反正她已经篡改过历史,她的历史,他人的历史,她已经在ted小时候救过他一次,为什么不能再救他一次,世界的历史为什么不能改变我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现实,现实生活中没有重开,我前所未有的powerless,我只能委屈 不甘,然后接受,the world is the world,我需要活在当下,我只能拥有当下,但我现在还做不到很喜欢lzzie重生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痛苦女主的穿搭真的很英式 有一番风味
没有死前的记忆,只有直觉。心理医生太棒了,感觉这么多影视这部的心理医生才是最靠谱的。第三集女主倒地喊弟弟的名字有被感动,而且女主真的喊的最多次的就是弟弟的名字。就算一直循环,但是毫不无聊。很多角色都很棒,剧情也棒。按照评论区的话,真的就应该载入教科书级别的影视
要记得的重要的事情,是记得说出来爱你
庸俗的存在主义鸡汤…
贼无聊
谁不想有一个Izzie这样的小姑呢。“哪怕是为了再看一次看小熊蹒跚学步,我也愿意再来一次”对哲学和心理学的讨论拔高了立意,活着的意义就是活在当下。淡淡的,像做了一个心灵马杀鸡。
感觉是日本那个重生的西方版。但演技剧情结构都不是很喜欢。说是成长故事,没觉着。
【推荐】“我在世间轮回,经历女生经历的一切,经历人类经历的一切……”
重复来去的流水账。照这个拍法活多少回也没用。
或许每个人都有过如这部剧一般能重来一次修正错误臻求完美的幻想吧,虽然我们的维度里时间永不可逆,但能代入幻想一次再抽离旁观一次,或许那脑海里“或许的”,会变成遗憾里的憧憬,烛照不完美的当下,来看清楚当下已是命运做出的最好抉择。// PS. 最近比较愤青比较丧,看一眼爱优腾的电视剧界面只剩心如死灰,再看着同样大环境下国外不断推出的不拘一格的好剧好电影,满心是羡慕嫉妒——我快分不清正确与荒谬的界线了,我总以为活着不能仅仅是活着,我总以为这世界不管发生什么事,本该多线并行的,怎能堂而皇之变成如今这副一意孤行的模样呢?我是错了吗?看来我该暂别一段时间互联网,走出门做两次核酸,然后到附近的山顶透透气了。。
还行
一开始我在开玩笑想,这不得杀了元首才能出轮回啊,结果还真鲨了,并且竟然又轮了一次。。。一开始以为是重生爽剧的我真是肤浅了。。。
女主演的很不错,所有的微表情
活在当下,活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至少这一世不后悔,以及珍惜身边爱你的人
一个女人得重生多少次才能避开那些让自己不幸死亡(出生、溺水、车祸、强奸、堕胎、家暴、流感、战争)的时刻?女主独立自主、自然老死的那一生最美,姑姑太飒了。
比我看过的所有纪录片都无趣只是把女性可能经历的事全部安在一个人身上 毫无意义 且无聊 再给我一个机会我选择没有看过……
淚目了。過去和未來都無法掌控,我們能擁有的只有此刻,跟所愛之人一定要盡力說出愛,以及在時代環境下個人無法轉移命運的車輪。ps:喜歡姑姑喜歡姐姐.
女主每一次的死亡都放佛是一次女性的困境,特別是第三集她被JQ被家暴,被丈夫追上門死去,都是如此的窒息,前面小時候的死亡遭遇會感到惋惜,但是這段裡的死亡卻像一種解脫。還有第四集對親人死去的無法釋懷,一次又一次的預感想要去挽救他們,因為想要走出這樣的困境真的沒有答案,還好女主最後尋找到了自己的答案。Life is an adventure, an endurance race, or an obstacle course, It depends on your choices.
空洞苍白。想透过生死轮回讲述生命的意义,有野心却力有不逮
看了两集就受不了了,爱吊味太冲了,还以为是女权剧,果然看之前应该先了解主创性别的
失望,也就能得个题材分,女主对前一世有预感无记忆是剧情推进的底层逻辑,比携带记忆转生随机事件更多,但随机不代表无逻辑,越要呈现自然的随机感导演就越要加强手中对线的控制,要将线以不断连的原则控制得更无感,而不是随机剪断线又随机连回来,这种跟着剧本表面逻辑走毫无控制的行为一律称为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