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

Macbeth,麦克白2015,马克白(港/台)

主演: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帕迪·康斯戴恩,西恩·哈里斯,杰克·莱诺,伊丽莎白·德比齐,大卫·休里斯,大卫·海曼,罗斯·安德森,詹姆斯·迈克尔·兰金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麦克白》剧照

麦克白 剧照 NO.1麦克白 剧照 NO.2麦克白 剧照 NO.3麦克白 剧照 NO.4麦克白 剧照 NO.5麦克白 剧照 NO.6麦克白 剧照 NO.13麦克白 剧照 NO.14麦克白 剧照 NO.15麦克白 剧照 NO.16麦克白 剧照 NO.17麦克白 剧照 NO.18麦克白 剧照 NO.19麦克白 剧照 NO.20

《麦克白》剧情介绍

麦克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麦克白将军(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是苏格兰国王邓肯(大卫·休里斯 David Thewlis 饰)的表弟,在外抵御外敌平反谋乱,战功赫赫,某日归国途中,遇见了三个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将会加官进爵,此言令麦克白心中蠢蠢欲动。然而,最终将要继承王位的,却是班柯将军(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饰)的儿子。 在妻子(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怂恿之下,麦克白杀死了国王,登上了王座,为了保住王位和弑君的秘密,麦克白的双手沾满了鲜血,班柯将军、麦克德夫夫人(伊丽莎白·德比齐 Elizabeth Debicki 饰)和她的孩子均死在了麦克白的屠刀之下,而麦克白亦在疯狂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肇事者逃逸太阳后裔的保镖罪恶王冠薯唛大贼蛛丝马迹与敌同行红皇后幽灵写手第二季滑行道明太子夫妇:幸福奇迹子夜招魂19层苏普敦秘社北京时间国王之夜百集聊斋之人鬼情缘高举爱相爱相亲灰姑娘家政夫三田园家里蹲吸血姬的苦闷扑克之夜土耳其冰激凌研究院狼人之王风尚合唱团我来自北京之扶兄弟一把当我飞奔向你鸾凤和鸣零之使魔FINAL

《麦克白》长篇影评

 1 ) 悲哀的浪漫史诗

「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 Hover through the fog and filthy air.」片头的战争是寂静中乍现的吵嚷,是无声的杀戮与罪孽中断断续续的爆发。

阴沉的天下是疲惫的人们,脸上涂着蓝色的图腾,身着破破烂烂的不能称为盔甲的东西,挥舞着锈浊的沾满了血迹的利刃。

麦克白就在其中,彼时,他是无所畏惧的忠善的将军。

浓雾中女巫的身影渐渐显现,她们留下短暂的却充斥着魅惑力量的预言,她们对麦克白的指令充耳不闻,只是再次消失于浓雾中。

将军的野心从此种下,他不顾朋友的睿智意见,对王冠的渴望冉冉升起。

他那美丽的爱人,湛蓝的双眼和苍白的皮肤掩盖不住她血淋淋的乌黑的心。

女人对权力的渴望让她宁愿冷酷席卷全身,她的怂恿无疑成为点燃麦克白欲望之火的最后火苗。

从此,幻想与恐惧占据了麦克白。

他似乎什么都不怕,似乎什么都能做,又似乎疑神疑鬼,对那几个赋予他“未来国王”的女巫深深迷信。

他的仁爱与正直无影无踪,他早已忘记最初杀戮的目的。

他曾是平息反叛的忠国之臣,却已然变成令人畏惧厌恶的无情暴君。

他曾经爱得愿为之放弃仅存道德的妻子,去世之后也只换来他的「她终会死去」。

他不是不再爱她,而是利欲的熏臭、权力的罪恶、良心的质疑、狂妄的自大蒙蔽了一切。

敌军将临之时,麦克白坐在偌大王宫中央的王座上,四周空无一人。

这似乎也暗喻了他的处境,被名不副实的权力包裹,却渐渐孑然一身。

这不仅仅是一种孤独,更是无人与之为伍的印证,他已经失败了,他失去了曾拥有的敬仰、忠善、友谊、爱情和本性。

片尾的战争是麦克白一人的抵抗,他在命运来临时不愿相信,却最终在将杀死眼前之人时失去了全部信念。

到了最后,他也忘了他在坚持什么。

甚至说,他想过吗?

他真的想要做国王吗?

还是仅仅的对权力的野心呢?

他以垂头跪地的姿势死去,最后换来的只有战士们对他曾有的伟大的一句哀念。

然后他以那样屈辱的样子,永恒地跪在那么多人前。

他视为草芥的战士,甚至没有一个回头看一眼他的,这终究是一个悲剧。

那曾经令他兴奋的女巫们,再次无所表示的离去了,她们像是恶魔般短暂地带来令人沉沦的欲,却终将收回陷入囹圄之人的生命。

一片血红,他的短暂的国王,也是这样混沌与血腥。

而最后的孩子,手持长剑,向着更加纯红的望不见前路的远方奔去,他如预言般登上王位,但等待他的,也是又一片暴虐的血与火罢了。

本片从头到尾没有一点晴光,永恒地笼罩在阴沉的氛围中的,是一句句诗歌一样的话语,这是一个史诗,是从开始就注定悲哀的浪漫的史诗。

-2024 03 02观看

 2 ) 可怜的麦克白

对于第一次接触麦克白的我来说,看得实在费力。

情节其实很简单,麦克白平叛之后获得国王邓肯青睐,在三个女巫的预言下,在麦克白夫人的怂恿下,麦克白弑君并嫁祸他人,然后自立为王。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麦克白杀死了预言中子孙将要为王的班柯,并且杀死了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子女。

麦克白的暴行引发了人民的反抗。

麦克德夫带领英格兰的军队回来杀死了麦克白。

而在此之前,麦克白夫人由于惊恐自己的所作所为,限于精神错乱而死。

片子拍的偏向舞台剧,出现了大段的个人独白,包括麦克白和他夫人的个人show time。

在舞台上可能更适合一些,作为大屏幕作品,只会让片子显得沉闷。

不过,好歹这也是我了解莎士比亚悲剧四部曲的途径之一,给个三星意思一下。

 3 ) 莎翁

人活与追求 死于欲望 权力的欲望王位窥窃后代猜想让麦克白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他的确当上了国王 却受到内心极度恐惧和疑虑的折磨 他是一个可悲的国王,为保住王位他实行暴政,滥杀无辜,成为疯狂残忍的暴君。

麦克白心里住着两个人,一方面,他“跃跃欲试的野心”,“不顾一切地驱着他”去“冒颠踬的危险”。

另一方面,就如他自己所说:“他到这儿本有两重的信任,第一,我是他的亲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绝对不能干这样的事;第二,我是他的主人,应当保障他身体的安全,怎么可以自己持刀行刺。

即使他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完成野心的伟大的人, 可是女巫的预言使麦克白内心的隐秘的权力欲望浮出水面,再加上麦克白夫人的怂恿,被懦夫总是会激起愤怒的manhood。

倘若他没有遇见女巫 没有将遇见女巫的事情告诉他夫人,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或许即使没有女巫预言,麦克白心中也必定会有那种念头。

所以当女巫们隐去之后,他才说“我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

他叫她们再多留一会儿,显然是他心里已经潜伏了做君王的念头,所以想从女巫口中多了解一些有关它的信息。

莎翁一句简单的话,便生动地表现了麦克白潜意识的流动过程。

所谓在其位,谋其职 若他依旧是那个英勇的护国英雄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随之而来的必定依旧是爱戴与尊重,可是欲望让他成为了千古暴君,没有人会缅怀他,得不到的东西真的不能强求,更不能以背弃道义的方式。

但与常人不同的是,麦克白对自己的欲望可能会带来的罪恶始终是非常清醒的,他之所以依然在不顾罪恶去实现自己的欲望,是因为权欲的力量实在太强,并且又不断受到外在力量的催化,就像野心勃勃的麦克白夫人从一开始收到麦克白遇见女巫的来信后就以懦弱不断煽动其心中的火焰,因而他说:“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

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

麦克白追求的幻灭,是人的追求的悲剧,麦克白的悲剧,是人存在的悲剧。

麦亮白从他的追求中得到的只是一种悲剧性的意识——人生的无意义。

 4 ) 一个奇异而华丽的梦境

一端到底的极致讲究,简单却大气的精致画面和构图,让全片湿雾流动水气迷漫的苏格兰壮阔自然风光显现出古典史诗的气质。

莎翁原著的长句典雅台词,加演员静中暴发出的以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为特写的细致演绎,使整部影片在格调上自我孤立。

只是用慢镜和混剪加灰蒙蒙的气氛制造的意识流太风格化。

太意识流了。

全片是弥漫在整个画面上半部分的湿雾,加之结尾那长达十几分钟的血红的火天,还有那神出鬼没又喃喃自语的三个女巫,再加男主动辄与自己灵魂对话的神癫状态,使影片笼罩在一种诡异又神秘的氛围中。

没看过原著,不知原著的气氛几何。

但也觉得影片的场景和这种气氛很协调,有一种莫名的优雅。

就改编的剧本来看,是一个因一个预言成功又因之毁灭的故事。

很形象,很深刻。

有许多人有做坏事的想法,冲动,和鲁莽,但却因为自身的胆怯和懦弱无法承受做过之后灵魂的谴责。

于是终致疯癫。

如果这样的人叫麦克白,有许多的麦克白呢。

虽然本片过度的风格化,因这种突出的风格化有点曲高和寡,甚至过犹不及。

但却也因此有一个以一贯之的特色。

而且是一种优雅的特色。

虽然风格不等于创新。

但风格优于庸众。

而在呈现古典英剧的气质上,不如以前看的一些老电影更地道。

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似乎是生活的火热色彩。

也说不清楚。

整体像一个奇异而华丽的梦境。

 5 ) 英雄呓语的现代诠释

勇武、刚猛、冷酷、高傲……麦克白无疑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具男子气概的主人公,也是最为经典的悲剧英雄。

传统评论常将麦克白归作“性格悲剧”的典型,认为他的败亡源自鲁莽与权力欲(性欲)。

库泽尔的《麦克白》则另辟蹊径,借用独特的电影语言深入挖掘主人公的心理世界。

这也使全片的结构发生了些许变化,使麦克白之外的其他角色不免有些受限。

此版最大的改动是加入了麦克白的子嗣。

开场即是麦克白女儿的葬礼,夫妇俩悲痛万分。

第一幕为全片定下了灰暗阴郁的基调,此后无论是城堡盛宴还是继位大典都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

原著中只提到麦克白夫人barren,并没有出现麦克白的子女。

本片加入了麦克白幼子战死沙场的情节。

这不仅铺垫了麦克白之后对班科父子的嫉妒,更增添了麦克白弑君的理由。

当麦克白摇摆不定时,他死去的幼子出现在他眼前,递给他匕首,仿佛催促父亲为自己复仇。

另一方面,丧子的悲痛也挫伤了英雄紧绷的神经,似乎为之后的癫狂行径埋下伏笔。

这一设置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麦克白夫人对此无动于衷,仿佛这儿子并不存在,若仔细推敲,这还是有些疑问的。

影片大量运用闪回切镜表现麦克白的内心世界,辅以漫天大雾,着重渲染了麦克白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法斯宾德的表演非常精彩,眼角一滴泪水简直神来之笔。

麦克白夫人的表现中规中矩。

第一段独白是全剧里最能体现麦克白夫人果敢坚强的段落,也应当是全片的小高潮。

之前观看1979版时,我对朱迪丹奇的"hold, hold"印象尤为深刻。

歌迪亚似乎缺少那种狂放的爆发力。

原文中前半部分麦克白夫人比麦克白更为果敢冷酷。

两人角色在弑君后逐渐反转。

歌迪亚之后的部分虽然表现较好,前半段却似乎没有那么强势。

麦克白夫人的戏份也有删减。

梦游的段落被删,无法呼应"macbeth shall sleep no more"。

这也降低了麦克白夫人的角色厚度,使她沦为男主人公的附庸。

班科、麦克达夫、马科姆与邓肯国王的台词遭到大幅删减,几乎沦为龙套。

邓肯国王的"righteous"毫无体现,马科姆被麦克白轻易吓跑,麦克达夫沦为一介斗士。

本来十分期待的"birnam wood come to Dunsinane"大场面被一团火焰替代。

最终决战时,麦克达夫几乎落败,仅靠预言牵制了麦克白的注意力。

麦克达夫妻子同儿子的对话更是删的一句不剩。

配角们的形象略显干瘪,成为了主人公的陪衬。

本片的台词几乎全部采用莎翁原著,服饰装束极为考究,音响配乐大气磅礴,苏格兰高地风光更是美不胜收。

相比莎翁原著,编剧加入了很多独特的诠释。

例如全片结尾,班科的小儿子、未来国王fleance取走了麦克白的宝剑,是否略微暗示fleance继承了些许麦克白的勇武?麦克达夫与全军在结尾欢呼"hail to the king of Scotland",是否也是对前国王麦克白英勇战死致敬?

莎士比亚受时代思想局限,在剧本最后对马尔科姆的正统身份大加褒扬,同时强调了麦克白的“traitor,tyranny”身份。

可本片显然将麦克白当作第一主角。

观众大多时候跟随着主人公的视角体验整个故事,还时常有幸瞥见主人公纷繁复杂的心象。

这也使观众视角更为贴近主人公。

通过编剧的设置,观众也可以做另一重解读:麦克白为国王忠心死战,甚至牺牲了唯一的儿子,国王却将王位传给了才干威望不如麦克白的马尔科姆。

遭受双重打击的麦克白这才在妻子的挑唆下走上疯狂之路,深陷罪与罚的折磨。

若从这个角度观影,那麦克白弑君也许不全是野心的驱使,也是巨大悲痛与嫉妒影响下的激情犯罪。

这无疑是相当大胆的解读。

莎翁若是在世,不知会如何品评呢?

ps:本片似乎将三名女巫化为四人,同时删除了hecate,也许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请了解的朋友赐教。

 6 ) 旧文 |《麦克白》(2015):山之上,国有殇

  “殇”这个字,本意有二:其一是说未及成年、即告夭亡,其二则是特指为国而死、牺牲捐躯。

此二意自来没有混用的。

但在 2015 年版本的《麦克白》中,你却分明看得见二者殊途同归。

这么说不仅是指,在影片开始后不久,主人公便将一群“乳臭未干”的“娃娃兵”送上战场,并近乎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全军覆没;更是指这些男孩被有意识地拿来,与开场时麦克白不幸夭亡的稚子等量齐观:如出一辙的葬礼、似曾相识的哀悼,在电影开始后不到十五分钟内重复上演……这些有意为之的主题再现,当然不能不引起观影者的注意。

而在我看来,正是这些在战争中过早死去、因而恰可以“殇”命名的孩童,让该版《麦克白》在展现出沉郁苍凉、气象磅礴的美学风格之外,又为这部创作于四百年前的阴暗原著,注入了一抹源自当下的殷红血色和暗含锋芒的现实讽喻,从而使影片成了我心中莎剧改编电影的又一成功范例。

  不客气地说,“莎士比亚”这个名字就像一道诅咒,绝对足以使“文学经典VS电影改编”这片本已局势复杂的战场,瞬间陷入剑拔弩张的紧张境地:文字与影像、戏剧与电影、古典与现代、精英与通俗,还有所谓的“原意”与“新意”,这些“纠缠的夙孽”在这一刻悉数复活。

对此,各家从来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相比之下,改编者能否在保留一分字面诗意的同时,见前人之所未见,言前人之所未言,进而开掘出作品在当下语境中的阐释空间与生命活力,则无疑是我个人最看重的质素。

倘若具体到《麦克白》,那么在见识了那么多对性格与命运的沉思、对王权与情欲的检点、对苏格兰历史与詹姆士时代的考据,甚至穿越时代与文化界限的演绎后,2015年的这一版又将作出怎样的开拓?

——这一回,评论家和导演倒是口径一致,一再表示本片最大的创见,便是引入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将麦克白诠释为一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受害者,从而深化了对悲剧主人公的体认和理解。

  但是,在阅片完毕后,我对这一流传甚广的说法却感到几分意犹未尽。

历史地来看,以 PTSD 这一现代知识,为麦克白深邃晦暗的内心戏码提供某种学理上的支撑,这无疑延续了莎剧研究中精神分析一派的传统。

然而,考虑到俄狄浦斯情结业已成为了某种大众神话式的陈词滥调,我们是否也应意识到,一种理论(尤其经典理论)在开启一方天地的同时,也极有可能造成一种新的遮蔽?

更关键的是,在看似科学、理性、客观的表象之下, PTSD之成为流行语汇或通俗常识,不正联系着一个远为深刻的反恐(战争)语境?

故此,当我们选择大谈PTSD时,实质上同时回避了对哪些话题的谈论,未始不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那么同理,当法斯宾德版的麦克白被轻易贴上了一个 PTSD患者的标签之时,是否有什么东西,为我们视而不见?

  以我之见,“殇”之一线在片中的一以贯之,实际上异常清晰地指点着麦克白的心理症结:那可不是什么普通士兵(如从阿富汗归来的美国大兵)的战后创伤,而分明是一份亲手将年轻的无辜生命打造成战争兵器的负罪之感。

想想那位被麦克白亲自“武装”、并自此“阴魂不散”的少年兵士吧!

——在高度风格化的慢镜之下,他被麦克白从地上拽起、推向前方,继而惨遭割喉的一组画面,精准地对位于战场上女巫的初现。

接下来,导演更别出心裁地让以下独白,在主人公收葬他(们)时幽然而起:“这种神奇的启示不会是凶兆,可是也不像是吉兆……假如它是吉兆,为什么那句话会在我脑中引起可怖的印象,使我毛发悚然,使我的心全然失去常态,卜卜地跳个不住呢?

”——这难道不足以表明,在内心深处,业已获封考特领主的麦克白,深知此刻的地位与尊荣,无不来自脚下儿男的英年横死?

恐惧不安,其来有自!

  故此,麦克白必然要以葬礼安抚阵亡。

所谓“国殇”,其实质便是以国家之名为杀戮赋义,将厉鬼收编为英灵,把暴毙点化成崇高。

然而,直视过深渊的麦克白毕竟知道,一场仪式并不能将罪行真正埋葬;后者如一片断刃嵌在骨中,于弑君之夜潜回营帐。

在此,导演安排少年士兵的亡魂递上(回赠?

)凶器,不能不说是洞悉了人性的幽微——杀人者的焦虑,只有在又一次的杀人中才能释放;“无名之罪”的焦灼,唯有在“谋朝篡位”的罪名下才可暂得安息。

当僭主向女巫乞灵,群鬼中又是同一亡魂叫他顽强、残忍;因凡母所生,皆难害其身。

彼时,麦克白与其说如蒙大赦,毋宁说如见至亲,一副“还是你对我好”的表情,又怎会料到那预言中的圈套?

……直到真相大白,“愿那告诉我这样的话的舌头永受咒诅”,镜头才又一次打回少年冷酷的脸庞——原来一切引诱怂恿,都只是鬼魂复仇的伎俩;所有诓骗教唆,不过是为血债血偿!

所有踩着白骨的居高位者都该记着:  We but teach bloody instructions, which, being taught, return to plague the inventor!

  从这个角度出发,或许就能解释何以原作中的经典段落——麦克白弑君后的疯狂呓语,在片中竟被大幅度删减:照影片的推演,弑君其实远非“原罪”,反倒成了“原罪”的延续,甚至只是某种转喻而已。

同样的,歌蒂亚版的麦克白夫人不洗手(这或许会叫许多观众失望),改擦凶器。

但考虑到那是少年亡灵的回赠,那么她想拭去的究竟是哪桩罪行,就不免引人深思。

  不过,倘或回到“殇”的视点,那么更有趣的区别或许是,彼时的麦克白夫人虽精神恍惚,却并非原剧所写的梦游;相反,她亦真亦幻地回到当初那座小礼拜堂内(在本片中,几乎所有有关麦克白夫人的场景都笼罩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与神秘色彩),对空无中“想象出来的孩子”(导演语)忏悔落泪。

如果说在莎士比亚笔下,梦游、洗手的情节,构成了对前情中那一句“一点点的水就可以替我们泯除痕迹,不是很容易的事吗”的回应;那么 2015 版电影中的这番情节,所指涉的自然是她此前对恶灵的召唤:“来,注视着人类恶念的魔鬼们!

解除我的女性的柔弱,用最凶恶的残忍自顶至踵贯注在我的全身……进入我的妇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水当作胆汁吧!

”当然还有那句令其夫自愧不如的狂言:“我曾经哺乳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它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它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它的脑袋砸碎……”无疑,在导演眼中,丧子(“殇”的另一种形式)构成了麦克白夫人残忍的源头——虽然这未必就是本片的独创,2006年萨姆沃辛顿主演的时装版电影《麦克白》便已作如此演绎;但 2015 版的亮点在于,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份残忍的“底线”,那是麦克杜夫的孩子被活活烧死的时刻——歌蒂亚的泪水说明了一切,所以她当然要向一个孩子忏悔,因为只有这些被无辜残害的年幼生命,才有资格审判。

  当那片乱云飞渡、鬼祟出没的高地化为一片火海,这部黑暗、阴惨,甚至连名字也因暴戾不祥而为人讳之不及的“苏格兰剧”,终于落下了其沉重的幕掩;然而,那却并不意味着悲剧的结束——君不见,先王的儿子马尔康,与班柯的儿子弗里恩斯,这两个曾从麦克白手中奇迹般地逃出生天的孩子,业已举起了父辈的宝剑,并一头扎进那片曾吞噬过万千儿郎的血雾之中!

——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2012年 BBC专题片《揭秘莎士比亚》中,杰瑞米艾恩斯在解说《亨利四世》与《亨利五世》时,脚下那片十字架林立的一战阵亡者墓园;想起了2014年在京上演的话剧《麦克白后传(原名“邓西嫩”)》中,那显然是来自阿富汗或伊拉克战争的幢幢阴影……或许,这才是 2015 版的《麦克白》所试图告诉我们的:  依然有无数的孩子,在被一次次人为地卷入战争的漩涡与死亡的深渊。

比起历史上的什么英雄豪强之登高跌重、王侯将相之身死人手,那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

 7 ) 是想象力差的人的福音

整部剧给我极大的视觉震撼,雪山、城堡、黄色雾里立着的三位女巫、以及最后战场的一片血红色。

麦克白野心的外在表现,马狂躁起来,像要脱缰,蛮有表现力麦克白夫人,那种unsexed的魅力,展现了女性的能力(当然剧中是作恶方面对于我这种喜欢看戏剧,但是想象能力差的人,简直是打开另一扇门。

发现麦克白,除了对话,人物还能有视觉上的影响。

看电影,不是看戏剧,也不是看莎翁的书。

本来是不同的媒介,各有各的趣味。

 8 ) my loyal lord

Ay,my good lord.可是那个时候就是城堡呀,就是城墙呀,就是铠甲呀,就是争夺呀,就是要战斗,就是要厮杀,穿上你的战袍,骑上你的马,血迹斑斑在雾气厚重又缭绕的山间束起你的裤脚,拉扯你的长袍,还有风在吹。

画面很辽阔很深远,my lord,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

hail,king of scotland.刀光剑影,黄土漫漫,广袤无垠下尘土飞扬,天空艳红色。

 9 ) 不管我们如何凝望莎士比亚他都不会回答我们

2020.02.12,// 五星 //。

庸俗如我果然至多能看莎士比亚剧作改编的电影😂 如果允许辩解的话,也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戏剧界搞创新搞解构搞得群魔乱舞,让我实在失去了看剧的兴趣,毕竟是莎士比亚,我还是喜欢平衡一些的演绎。

其实本片导演也受到了群众们对于其大玩视觉特效的指责,虽然我倒是蛮喜欢的。

影片在梦幻和现实中的穿梭,印证了命运与意志之间的张力,呼应的是莎士比亚的主题,视觉特效我还觉得挺应景的。

男主是惊喜,不愧是英国本土练出来的演员,莎剧的台词功底极佳,难以想象是从X战警前传这样的电影里走出来的(前传跟三部曲两码事),和玛利亚的演绎相得益彰。

不管我们如何凝望莎士比亚他都不会回答我们。

所以爱咋拍咋拍吧😂 谁的孩子谁抱回家就好。

 10 ) 悲剧之前的狂怒

个人认为法鲨在当年的表现之中比小李子更值得一座小金人;这部影片压抑而愤懑,填满了对麦克白暴怒篡权之前心中所有的欲望。

整体好评,但是细节有些做的不够。

世界不能没有麦克白来告诫人们压抑心中的邪念,就像宗教不能没有对地狱的描述来劝人向善。

痛苦的本质来源于不公,也来源于世间一切邪恶。

只有对自己的邪念和欲望有足够的压制,人才能摆脱痛苦的轮回。

《麦克白》短评

费劲,不灵

3分钟前
  • feifeiRun
  • 较差

我就想知道 那些给四五星 评论的头头是道的人 台词到底听懂了多少 一步连台词都听不懂的好电影 也是煎熬 画面再美 抵不过语言的鸿沟-_-#

5分钟前
  • 浅 川
  • 较差

观影好心情被尴尬的领导讲话和破锣般的贴片广告炸裂了。

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导演要打屁股。剧本研读太不仔细。感觉美剧看多了吧?不是血就是搞。也就几个高速镜头可看

14分钟前
  • 上海贝多芬
  • 较差

虽然摄影和调色很赞,尤其战争场面的超慢镜头特别印象深刻…但莎翁那些充斥华丽辞藻的英式文言实在晦涩难懂,即使这次配上了靠谱的中文字幕,还是觉得放在NTlive的那种舞台表演里更好接受PS.玛丽昂的王后好美呀

19分钟前
  • 七夕夜_半步
  • 还行

麦克白的up和down都被拍的同样depressing。预言真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东西。

22分钟前
  • RayonVert
  • 推荐

我真的听不懂古英语

23分钟前
  • 五乱子
  • 较差

近几年看过的莎翁剧里最喜欢的,不仅仅是各种腥红,还有滚动的压抑和神还原的台词。的确有很多舞台剧的痕迹,然而这本是人间一出悲剧,该深究的毕竟是欲念如何摧毁了本来需要的自持

2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摄影牛逼的玩脱了,视觉美学大扫荡,风格化改编一个人类都知道的故事还是有优势的,也可以弥补旁白的疯癫,可惜法鲨和马良都没特别出彩。几乎全程古文whisper的口条太考验英语听译水平了,#戛纳电影节#我旁边一美国孩子一个劲儿的问这尼玛说的什么,笑死个人。三星半。

28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什么鬼,居然把《洗洗睡吧》拍成了电影。

31分钟前
  • 寒狐居士
  • 还行

这么好的字幕是照着书来的吗?

36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还不如王的盛宴呢。。噩梦。。噩梦。。。。

38分钟前
  • 独自退场
  • 较差

拍的太闷了,台词文艺到让人头疼,几次看到失去意识了,我是真欣赏不了这种片子

43分钟前
  • liujing1000
  • 很差

改编好极了,视听语言堪称绝伦

47分钟前
  • 4cats
  • 推荐

大量内心独白将内心的欲望和沉沦完全展现,构图精美的镜头和气势磅礴的配乐更近一步将缠绕在灵魂深处的荆棘勾勒出来,贪婪催生罪恶,罪恶滋生恐惧,恐惧孕育贪婪,犹如无解死循环,谓之命运。从容大气,内敛压抑,但却沉闷缓慢,明显发力过猛,过犹不及。难以好评。

48分钟前
  • 萝卜特别圆
  • 还行

问题不在于弑君。因为,假如是王敦,虽然也血腥,但却不会是个悲剧了。之所以是悲剧,因为,麦克白的良知,导致了他的疯狂和自我毁灭。相反,如果是没有良知的坏人,结局会不同,他们夺取了王座,从此过上了滋润的日子。所以啊,道德和地狱,都是给好人准备的,坏人水会相信这些鬼话呢?中国有句俗话,防君子不防小人,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世界的真理,总是细思恐极的。

50分钟前
  • 太初有道
  • 力荐

画风绝美

55分钟前
  • Eire
  • 还行

我女神独白好棒

58分钟前
  • CeBerg
  • 还行

3.5,大片前艺术性练刀。还有火烧树林

1小时前
  • Enid
  • 推荐

极端写意的视听留下了极端的叙事风格,即尽力保证角色的演出,大段舌尖上流淌般丝滑润爽的莎翁十四行诗式台词倾泻而出,充足的语言时间还是最起码半数保证了戏剧原作原本的超验性,拒绝改编、只是用电影当做戏剧场面调度手段其中一种的态度,与奥利弗和奥胖是站在一起的。

1小时前
  • 给艾德林的诗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