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总结:第一幕:孤儿胖红从小被孤立,心中积怨,变成一只讨人厌的鸟。
第二幕:猪猪入侵鸟岛毁掉胖红的房子,胖红发现猪猪阴谋试图告诫鸟类,然而鸟类不信胖红,直到家园被毁孩子被偷才知道受骗,鸟类求助胖红。
胖红带两个朋友求助传说中的神鹰,却发现神鹰早已退休,失望而归。
第三幕:胖红只好自己带鸟类去轰炸猪猪的城堡,大获全胜还获得神鹰帮助。
胖红被大家接纳,开始学会敞开心扉。
点评:每只鸟都形象生动典型、有趣味、给人深刻印象。
第一幕主角塑造很成功,令人可以完全移情于胖红。
细节做得精致,台词和肢体语言中细碎的小幽默比比皆是,非常热闹。
然而从第二幕猪猪入侵鸟岛开始,胖红的内心戏断了,胖红也变成了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丢失了第一幕里反传统的、可爱的、真实的痞气,失掉了内在与外在之间冲突的胖红变得无趣,在整个第二幕过程中欠缺角色发展变化,故事几乎纯是靠情节驱动。
此外猪猪入侵动机的合理性有些站不住脚,为何猪要吃鸟蛋,猪来鸟类世界的目的究竟是破坏、入侵、还是偷鸟蛋。
或许整个世界观的设定受制于游戏中猪和鸟的对立,因而从故事角度略微显得牵强。
影片明显可以看出一种对历史的隐喻,现代文明对原始文明的侵蚀,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碾压,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掠夺等等。
甚至还有鸟装扮成daft punk造型这种恶搞。
这些隐喻在观影时会有一种“我看懂这个梗了!
”的趣味性,但也仅限于此。
总体是一部动画效果优秀,细节幽默,但故事说得不太合格的影片,热闹完剧情就消散于风中,记忆中只剩下胖红的粗眉毛......
......萌死了啦!
好久没和老公去电影院看电影,突然想看了,就选了点评比较可以的这部。
结果被萌化啦!
......阿红太挫啦,太搞笑啦,对着鸟型立牌一顿暴打,还有那个炸弹黑啊,萌死了,好像熊笨熊,好想抱抱!
绿色猪猪好恶心……好像很多反派都是绿色的,怪兽的体液也都是绿色的,好讨厌!
......其实整个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那群被救回来的蛋蛋孵出的小鸟鸟们!
萌化人啦!!
看完电影立刻跑去汤姆熊抓娃娃啦!
真想把他们一个个都吊上来!!!
啊呀呀
“愤怒的小鸟”曾是我手机上仅有的游戏。
同名电影一出来,我儿子一定要我去看。
周末,他约了另外一个小朋友艾登,我们一起看。
我本不情愿看儿童片。
但陪孩子,不得已。
单身的朋友谁管你看什么,多好!
但每次看这些,总能看到些流行文化的影子,一滴水能看到太阳,也是收获。
回来路上,我跟他们说这片子好像有很多象征呢。
一分析,艾登说:“是啊,还真这么回事呢。
”送走艾登,我意犹未尽,又如同唐僧似的,跟儿子分析,他笑着说:“这儿童片,能不能不要这么分析啊?
”对小朋友来说,分析把小朋友的意境破坏了,也是不大好。
无奈我学过中学语文,连中心思想写作手法都不分析一下,武功岂不废掉了?
不如小孩看鸟,我们看人,权当另一场游戏。
首先我们说说“愤怒”。
这片子里的红鸟,和周围一团和气的小鸟不协调。
该鸟性暴烈,易怒。
我们知道气大伤脾,但有时候也暗中把义愤视为正义感化身。
怒气的坏处和好处,基本上三七开。
美国文化要人不可含怒到日落。
愤怒是病,必须摁倒,治疗,这叫愤怒管理—— 愤怒管理不是儿童影片中的段子,而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心理治疗。
压力也是,人们千方百计要避免压力。
最近Kelly McGonigal(和游戏研究者JaneMcGonigal是双胞胎)通过TED演讲,说明压力其实也有积极作用。
人多活一些年,总可化荒谬为传奇。
很多过去被视为负能量的东西,你熬一熬,它又成正能量了。
我准备端个小板凳,坐等酒精被去妖魔化的一天。
和我们欣赏斗酒诗百篇的酒文化不同,西方人往往视酒精为洪水猛兽。
关键是喝酒的人空腹喝酒,不吃菜。
汉堡包啃啃就没了,色拉不下饭,不像我们就着吵花生米甚至黄豆,都能喝上个把小时。
他们抱个酒瓶,没人劝也没人拉,估计是借助什么古怪的内在激励,把自己喝得天昏地暗。
当然这是题外话,暂且按下不表。
这片子里还能看出文明的冲突,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比较牵强,是试图从黄瓜里提取阳光。
不过一部片子出来,怎么扯是我们自己的事。
信不信是你的事。
有评论者称电影是伊斯兰教入侵欧洲的寓言。
片中的入侵者是绿色小猪。
绿色是穆斯林的颜色,为首的留着伊斯兰教的胡子,甚至还有人看到了星月标志。
而三只小鸟,颜色就好比是德国国旗。
大家总结:片子反映默克尔政府开门迎接难民,引狼入室。
这种解读不无道理。
但如果只是简单讽刺伊斯兰,不得了,不知道又要发生多少抗议和袭击了。
结果没有这样,为什么?
游戏的设计者和导演,巧妙地将一些寓言元素给拆解了,比如发动自杀式袭击的是复仇的小鸟,而在颜色、形象上更能接近极端穆斯林的,反而是被“自杀式袭击”攻击的猪。
这巧妙的形象分拆,使得极端分子也无话可说。
这是导演聪明的地方,大赞。
愤怒的小鸟游戏走红得让人傻眼,不过也非毫无来由:它调动了人内心中颠覆和野蛮的一面,同时又不过是小鸟打肥猪,看起来呆萌而无辜。
我家猫天天被愤怒的反舌鸟们攻击得要死,要是愤怒的小鸟的游戏和电影里,猪换成猫,可能更写实,但这就成了俗称的“你认真你就输了”。
片中的雄鹰(Mighty Eagle)象征美国。
里根曾说美国如山巅之城,城在山上,光芒远远都能看到,无可掩饰。
电影里老鹰也住山巅,昔日威风凛凛,基本上是座山雕。
当年哪里不平哪里有它,如今它大腹便便,小便频繁,飞翔不得。
难怪川普们要借用民众对于里根式山巅之城的缅怀,要“让美国重新伟大起来”。
法官鸟是故作姿态的美国左派精英,处处宣扬包容。
结果包容到自己的蛋全被人偷走。
这是和欧洲接受移民的情况是一致的。
如果比喻到此结束吧,此片在思想上又是极右的,排外的,非但政治上不正确,票房上更会受影响。
怎么办?
翠花,上德州。
德州和联邦在一些政策上的对立,也成了片中的隐喻,让排外的信息峰回路转。
就好比你分明看到前面的人在打右灯,结果他却向左转了。
在你即将看到排外信息的时候,亲近外来者的信息来了。
这和红鸟、和猪有关。
住在德州我们知道,这里的政治势力比较右,比较保守。
一般说到美国移民问题的时候,和墨西哥交界的德克萨斯都跑不了。
为了打擦边球,捉弄下德州,又不过分得罪,mess with Texas, 导演再一次分拆象征:让红脖子“德州人”一分为二,颜色归小鸟这边(红鸟是主角),但是外在行为行动归绿猪这边。
猪甚至带来了牛仔帽,和牛仔一样呼喊。
德州灵魂在小鸟这边抗拒外来移民,身子在猪这边,成为移民本身。
红脖子“红鸟”,也是外来者,最终却"融入主流",被鸟村其他公民接受了。
这片子你说它排外吧,它可以说它宣扬宽容。
你说它宣扬宽容吧,它又让你看到反对外敌的入侵。
总之,愤怒的小鸟里的象征是圆滚滚的,不是扁平的。
它不是简单类比,像做叫花子鸡那样,用泥巴裹一裹,囫囵地烧熟,出来还大体上看得出原先的形状,而是拆散了,煮熟了,又加了各种大料。
人们吃起来口感不大一样。
这样更有嚼头。
解读越开放,越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越能让人各取所需,一个作品就越有味道。
这象征给人的感觉,容我借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描述一下:象征它是一只肥肥的雄鹰,屁股在洞口,脑子在山头。
它是一头绿绿的小猪,颜色在这头,心思在那头。
它是一群生猛的牛仔,红脖接的是鸟头,“Yeehaw”的是猪头。
它是一只愤怒的小鸟,自杀的在这头,炸药在那头。
判断一个事物到底火不火?
我有一个小依据,那便是是不是有人自发的去编撰和这个事物相关的段子或鸡汤,并且自来水般的大量转发。
就像那些年流传过的大量短句,“人生就像玩愤怒的小鸟,当你失败的时候,总有几只猪在嘲笑你”这句话曾经也疯狂的席卷过QQ空间、微博等社交媒体,至今仍然偶尔能刷到。
从这个小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几年,游戏《愤怒的小鸟》是真的异常红火,然而如今同名电影的传播度却只能称之为不温不火,至少在我的朋友圈,竟没有一个晒票根的。
造成这样的局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电影出现的时间太尴尬了,离这款游戏覆盖率最鼎盛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三四年,人们的热情几乎消耗殆尽。
然后这个间隔时间又没有长到足够让人们可以把偶尔想起这款游戏的情绪称之为怀念,营销上也实在无法包装为情怀。
人们常说七年之痒,十年磨一剑,十二年一轮回。
同学会也得至少过了五年,才能激发人们真正感怀过往物是人非呢?
三四年这个时间概念着实是有些尴尬,就像一个刚上完大学的小年轻,至少也得让他在社会上碰上一年壁,他才会无比的怀缅校园吧。
以时下热门的概念来评说《愤怒的小鸟》,这部电影无疑也是一部正经的IP孵化电影,只不过大众对这个曾经异常红火的IP热情已不再,也远远未达到念念不忘有回响的程度,就像友达之上恋爱未满,这他妈就有点尴尬了。
就电影来讲,《愤怒的小鸟》也确实中规中矩,画风、笑点、以及后半段的剧情设置都几乎完美的衔接住了游戏的风格。
但问题是这个电影的故事实在简单幼稚了些。
前半段讲小岛上几只出格的小鸟格格不入的愤怒,中间一段讲佯装好邻居实则居心叵测的外来者猪猪大队如何骗取信任如何盗窃鸟蛋?
最后一段则讲愤怒的小鸟如何带领岛民直捣黄龙完璧归赵?
好玩也确实好玩,但直接上手操作的游戏尚且那么容易厌倦,这个电影也谈不上有多吸引人。
看完电影,我也只想编撰一两个句子来过度解读: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英雄从来都不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而是那些愤怒的出头鸟。
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许多时候理智与情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倒不如多一些傲慢与愤怒。
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有人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有人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我对《愤怒的小鸟》,还是有爱的。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movie-s
四五年前的爆款游戏加上经典又烂俗的剧情,竟然碰撞出了这部可以说及格的爆米花游戏电影。
同朋友说起当年一起玩过的愤怒的小鸟要被搬上大银幕,大家面面相觑都是满满的疑惑,虽然这款游戏有着还算美观可爱的画面,有趣的音效,还有那勉强称得上的物理抛物线,但它依旧只是一款操作简单毫无剧情用来消磨时光的游戏,着实不懂这近两个小时的影片会呈现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效果。
影片由愤怒的小鸟游戏开发商Rovio公司和索尼公司合作出品,并由迪士尼的资深动画师Clay Kaytis和来自索尼的Fergal Reilly共同执导,讲述了一个如同世外桃源的岛屿上,住着一群不会飞却激萌可爱热情好客的小鸟,而脾气暴躁的胖红十分不合群,受到同类的忽视甚至歧视,他被要求去上愤怒管理课却意外结识了飞镖黄恰克和炸弹黑等朋友,而绿猪们的到来打破了小岛原有的平静,当所有人都在热情的招待这些狡黠的绿猪时胖红却大胆的提出“这些猪不太对劲!
我不相信他们!
”,而当大家发现绿猪是偷蛋贼时剧情开始反转,胖红带领小鸟们“愤怒” 起来抗击绿猪夺回被偷走的蛋!
果真是俗不可耐啊!
整个故事一气呵成,虽然剧情俗套毫无新意,但整体呈现较为出色,笑点密集却不显赘余,而原版游戏的内核也在最后的“鸟猪”大战中得以体现,小鸟们用弹弓向猪城堡发起攻击,每只小鸟则是代入游戏设定具有自己鲜明的角色特点及战斗能力,有攻击时变身愤怒火球的胖红,有自带加速属性的恰克,更有爆炸威力所向披靡的炸弹黑等,相信四五年前这款游戏火爆之时大家一定对这些卡通形象及其技能印象深刻,而正是这种游戏情怀形成了他独特的观影群,加上影片中一只只激萌的小鸟或是绿猪更让观众大呼可爱,也正是整部影片的动画加特效设计将观影人群再次扩大,目前来看这无疑是成功的。
影片关于人性的诠释比较到位,即使与先前很多影片所传达出的极为相似,但仍不能忽视这一亮点。
在每个文明社会,都会有不合群的人,他们小时候就被视而不见,被同伴欺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不善于交际,但他们往往在努力的改变自己尽管结果并不理想,就是这样的人却可以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质疑并成为一个领导者,将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这可以说是一种天赋,被他人排挤为什么要选择自卑,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与众不同又有什么不好,在当下随波逐流的社会风气中,意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性是多么难能可贵。
而在目前强大的社会压力甚至一些不公平待遇下,又有多少人可以大胆发声,不要一味妥协一味软弱,是时候愤怒了!
毫无剧情的游戏就这样变成了一部寓教于乐的电影,从手机到银幕的跨越,不得不说:愤怒的小鸟,你赢了!
<图片1>
看这个电影让我感觉我好想回到了小学暑假看马达加斯加的那个下午,整个人沉浸在蠢萌的鸟里,几乎忽略了时间的流逝。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当时有点困,不过我倒是保持清醒看完全剧的,感谢边上那个熊孩子,丫说话声比较小,还在可以忽略的范围之内。
时间的关系买的是国语的票,感觉还是不错嘛,什么五十度绿的都给翻译出来了,不够那个小丑鸟说东北腔让我感觉略违和啊,你们啥时候见过那么瘦那么矮的东北银啊?
难道丫不应该像小岳岳一样来一句地道的京腔——【泥这是弄啥嘞!
】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吗?
故事嘛,挺可爱所以没啥好说的,就是这个人名的翻译啊!
主角竟然叫胖红!
胖红!
虽然他真是胖也是红但你们都不觉得违和吗?
翻译组你们没看过炊事班的故事吗?
为什么要把洪班长的名字放进来?
他们明明一点都不像!
不像!
我爱海苔眉毛!
一提起粗眉毛我脑海中就浮现两个外国演员——柯基啊不对是科林和李大佩,尤其是这个胖红!
那委屈的小表情!
那浓密的大眉毛!
我全程都忍不住带入了科林法瑞尔那浓密的大眉毛和委屈的小表情23333333333,听到后来炸弹和小黄叫他胖红的时候我还迷茫了一下:诶?
主角不是叫科林吗?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配音你这个工作是怎么做的嘛!
啊,这个胖胖的小鸟好可爱啊,我忍不住想玩玩那个游戏了。
还有科林真的超可爱的,我看完这个动画片都忍不住要被科林圈粉了,虽然我也只看过科林的两三部电影可是这个相似度实在是2333333333333所以翻译组的工作人员,下次干活麻烦走点心好吗?
不要欺负洪班长,洪班长很萌还没有对象,他和科林差很多好吗?
今天中午去看的,还行,值票价了吧。
剧情很简单,就是在胖红的带领,飞镖,炸弹的协助,以及所有鸟类的团结下从绿猪那里夺回了蛋,攻克了外族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有防范意识吧。
3D效果没有想象中的好,倒是配乐不错。
比较喜欢开party那段,很有feel,画面不错。
台词中的哼唧,洪荒之力让我有点穿越到花千骨,当然幽默元素也多,不然就听不到那么多小孩子的笑声了,但是于我还好了,然后影片最后有一点小感人。
《愤怒的小鸟》讲了一个典型的好莱坞英雄主义故事:鸟主角Red本是个讨人嫌的鸟岛居民,性格易怒,冲犯客户8,被法官判入“愤怒管理”课程学习。
在“无限包容小组”的潜移默化中,他和另外两只易怒的小鸟Bomb、Chuck成了好朋友,结果带领全岛鸟民共同抵御猪群外侵,成了鸟族英雄。
从剧情来看,一个开始为反面角色的人物,故事是如何急转直上的,全靠“有一天,一个绿猪带领的舰队上岛了”这个情节突变。
而对Red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改造,则通过敌人绿猪的对比、偶像神鹰的侏儒表现,一步一步烘托出了Red的英雄形象,在最后鸟猪大战中,Red的英雄主义更是发出了爆炸式的光芒。
——嗯,好莱坞拯救世界的梦想,什么动物都适用。
所以单看电影情节,简单粗暴直线条,非常适合孩子。
不过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却是英雄主义之外的另一个隐形主题——“愤怒”。
Red的“愤怒”,如何在故事中从有害行为变成了有益行为,这是有趣的转变。
愤怒的小鸟历经三次转折:第一次愤怒,在故事开始。
Red送蛋糕迟到,耽误了客户的派对,却把错归在客户身上,并以暴力相加。
他不负责任,伤害他人,甚至在法庭上理直气壮的辩论,认为都是别人造成的。
第二次愤怒,Red有了变化。
他虽然毫不负责地把迎宾小鸟打烂,但当看到主人Chuck的悲伤反应时,他感到了自责。
这时你发现他已经有自省了,对自己的愤怒有了反思。
到第三次,Red对猪群的谎言入侵行为感到愤怒,但没有人相信他。
他没有用情绪解决问题,而是做了两件事:一是联合Bomb和Chuck去找证据;二是找神鹰寻求帮助。
而在这一阶段,Red的愤怒又细化到了好多情绪点:找到神鹰后,他对神鹰无能的表现很失望,本应愤怒,却转变想法,觉得自己变强最重要。
在准备和猪群战斗前,Red把集体愤怒情绪变成了一种动力,令鸟民们有信心击败庞大的敌人。
而最后和绿猪决战时,他差点被绿猪激怒,却平静下来问自己:“愤怒能解决问题吗?
”他想到“不能”,就用谈判转移了绿猪的注意力,最后成功打败了它。
当大家都把功劳给神鹰时,Red本应愤怒的,也没有愤怒,而是平静地回到住处,没想到却成了大家公认的英雄。
好莱坞的本事就是把一种情绪从头说到尾。
单单“愤怒”这一点人格特征,就可以让主角复杂起来。
故事中Red对自己愤怒情绪的管理和转化有目共睹,从开始一个鲁莽、不负责任、满口谎言的坏小鸟,变成了一个有勇气、敢批判、敢担当的正义英雄。
他把愤怒化成了批判精神,也用真正的智慧解决了愤怒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愤怒”这条隐线的讲述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将拟人化的“小鸟”打回人形,我们不单可以在Red身上看到自己的写照,作为一个母亲,观影过程中我也联想到了孩子愤怒情绪管理的问题。
我的女儿两周多时进入了一个易怒期。
她看见东西会砸,容易对人发脾气。
凡是不顺应她的行为,她会无所顾忌地表示反抗——这和故事开始时的Red很像,不由分说地愤怒——而孩子愤怒的结果就是同样激怒大人,我们总是本能地反应:“不许砸!
听到没有!
”——当然了,她根本不会听进去。
我惯用的方法是声东击西。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愤怒时,转移她的注意力。
比如她把小熊扔在地上了,我去拿芭比娃娃,让她练习搭配衣服。
她喝美素的奶粉吐出来,我换合生元,给她换换口味。
她生气地砸书了,我会带她到户外转转。
转移愤怒的情绪,用新的东西让孩子愉悦。
第二种方法是用同理心向孩子解释。
其实在《愤怒的小鸟》里,Red在“无限包容小组”里学习的就是同理心。
他原本意识不到自己发泄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伤害,但当他看到朋友受伤的反应时,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
在亲子教育中也是如此。
当女儿习惯性地砸东西时,我会问她,如果妈妈这样把你扔在地上,你会疼吗?
她说疼。
我说,那你把小熊扔到地上疼不疼?
她立马会感到小熊也疼,就赶紧把玩具捡起来安抚。
同样的,当我知道她在幼儿园调皮捣蛋时,我会问她,如果那个小朋友对你做同样的事,你生不生气?
她想了想,点点头。
那她就明白了自己做事的尺度。
第三种方法是我在看电影后意识到的,解决愤怒情绪的根本方法,是给予足够的爱。
在《愤怒的小鸟》里,Red的愤怒情绪来自于幼时被反复质疑,吸收了太多的负面能量。
比如他被人嘲笑“海苔眉毛”,被人嘲笑是个孤儿,种种受欺凌的感觉,都让他变得易怒。
愤怒让他学会保护自己。
他从小到大都没什么朋友,愤怒一直在变相地保护他,直到他进了“无限包容小组”,感到了老师的爱和同学的友谊。
当他第一次主动邀请Bomb和Chuck玩耍被拒绝时,他是很失落 的。
当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不恰当的行为会带来怎样不好的结果。
在无限包容小组学习的一段时间里,Red慢慢得到感化。
而当绿猪入侵时,他和自己的小鸟朋友们联合起来,他获得了信任和勇气,才真正将愤怒转化为正义的力量,做出了更有意义的事。
在这过程中你会发现,群体行为(从个体到小组到整个族群)化解了Red的孤独;在群体行为中产生的爱,以包容、信任和鼓励的方式,最好地化解了愤怒。
所以当Red的朋友们看到小岛上塑起神鹰雕像为他忿忿不平时,他却不再愤怒。
因为他在这一事件中感到了自己的力量,感到了友谊的力量、被整个族群信任的力量。
他不再质疑自己,也不再迁怒他人,自信和被他人信任,真正解除了他的心头锁——愤怒。
而应用到我们的亲子教育中,也是同样的,值得推敲。
首先要分析孩子易怒的情绪从何而来,是否单单发脾气,还是有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大人的愤怒常常来自于委屈、不被认可。
如果站在这个立场为愤怒的孩子想想,作为父母也应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给了他们足够的信任?
当他们提出某个建议时,我们是不是习惯性地说“不准”,先否定他们的提议,然后强制执行我们的?
当他们犯下错误时,我们是不是不由分说地先责怪他们,而不听他们解释背后的原因?
当他们没法做好一件事感到沮丧时,我们是不是也用同样的怀疑施加给他们,让他们自暴自弃?
……种种生活的细节,其实都是孩子们愤怒的原因。
正如在《愤怒的小鸟》中,Red回忆过去想到的那些小细节一样。
其实有很多是环境和周围人的负面评价造成的,只是当时没有人引导,他将这些负面情绪变成了愤怒。
当我们发现不为人知的细节、真正洞察愤怒背后的原因后,我们便不应再简单粗暴地把易怒的小孩定义成“坏小孩”。
而每一个容易发脾气的孩子都有可能像Red那样,把愤怒转化为批判精神和勇气,真正地施展自己的力量。
转变的可能性倚靠的是什么?
绝非孩子的自觉意识,而是由环境(教育)带来的影响——例如父母与孩子一起互动游戏,和他们一起玩,鼓励他们完成不自信的事;帮助孩子融入群体社交空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发挥的作用,对自己建立更强的信心。
这些都是给予爱的方法。
《愤怒的小鸟》教会了我什么呢?
——用爱去化解愤怒,愤怒也可能是积极的。
“上次在影院笑出眼泪,还是三年前的《疯狂原始人》。
”众所周知,《愤怒的小鸟》是一款由Rovio公司开发的手游。
基于其“易于上手,难于精通”的高水平游戏品质,《愤怒的小鸟》不仅吸引了全球全年龄段的手游玩家,母公司Rovio还顺势扩大其影响,先后推出了《愤怒的小鸟》里约版,太空版,星战版,以及《愤怒的小鸟卡丁车》,《捣蛋猪》与52集动画短片等游戏衍生作品。
自2014年以来,Rovio公司利润已经开始不断下滑,距离《愤怒的小鸟》第一款游戏发布也过去了7年时间,这时出现的《愤怒的小鸟》动画电影,难免给人留下一种炒冷饭的嫌疑。
电影版《愤怒的小鸟》由索尼影业出品,由参与制作《冰雪奇缘》,《天降美食》等影片的克雷卡提斯与《丛林大反攻》主创费格尔雷利联合执导。
上映首周便登顶北美周票房,成功终结了《美国队长3》周票房三连冠之梦。
一部改编电影能有如此成绩,说实话也没使我的期待值增加多少,影片本身质量如何,还得看了才知道。
不出所料,电影版《愤怒的小鸟》有一个简单到略显低龄的故事。
影片深度还原了手游《愤怒的小鸟》的各种角色设计,手机中2D画风的小鸟们首次出现在立体的大银幕中,不仅一眼就能让人认出红黄黑,影片的角色造型还更加生动具有亲和力,实属难能可贵。
虽然故事简单到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穿插在整部影片中的各种现代元素可不是一次就能认全,从《闪灵》到《创世纪》,从“快银”附体到结尾的回归型彩蛋,鸟们的思想与表现不断迸发出新,小朋友能看出热闹非凡,年长一点儿的观众可能就会应接不暇,甚至完全招架不住。
不得不说好莱坞的动画制作实力确实雄厚,起初一个没有具体情节的手游作品,改编成动画电影之后不仅角色形象丰满,具体细节到位,由小鸟们引发的笑料也同样威力十足。
个人尤其喜欢片中小鸟们畅想无敌神鹰时的情节,曾给鸟以无数梦想与动力的无敌神鹰,这位传说中的英雄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小鸟与观众的面前。
遥想上次在影院笑出眼泪,还是三年前的《疯狂原始人》。
在影片后半段出现了益智手游《捣蛋猪》的诸多元素,已经在游戏中初具雏形的猪与鸟们,恐怕还将在电影领域引出另一系列具有双阵营世界观的影视作品,比如不久以后的《魔兽》与《刺客信条》。
本来还担心是一个用ID来圈钱的电影,然而开场看了一分钟就感觉值回票价了。
画面效果算不上顶级但绝对精良,故事没有引人入胜但也算完整。
全片萌点密集,笑点不断。
最后决战时感觉有点像小鸟版的X战警😂有快银有自爆,各种天赋技能乱飞。。。
总之,萌到了,笑到了,值了。
不知道原版如何,但我看的国语配音很是不错,这个电影算是我见过埋伏中文梗最多的一部了,既然是中文梗当然还是国语说出来最有效果。
咳咳,如果你想严肃认真地去看一个深刻且直击人性的故事,然后通过对电影的感悟来升华一下自己,那还是慎入。
但如果你只是想在520这个别人家的节日里也感受一下快乐,那果断自己去把此电影刷了。
当然,快乐是短暂的,影片结束灯一亮又是一万点伤害。。。。
为了不去理会那一群不知廉耻当众手拉手走出影厅的人,我决定留下来看看片尾有没有彩蛋,然而空荡荡的影厅内突然出现了两个扫地大爷,凝眉瞪眼的想把我逼走,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深深地恶意😒
闹哄哄乱哄哄,看得头晕。看了各种影评分析关于暗讽穆斯林,默克尔,人民群众的智慧简直是无穷!
我觉得应该不是我想多了,政治隐喻真的很强。绿色的,卷曲络腮大胡子的猪,拥有很多炸弹和强大的生殖优势(本应多子的鸟,却一家一子,生育率很低)。小鸟们强制和平,排斥愤怒和纷争,一味傻白甜,且非常害怕暴露自己对异族的歧视。而猪们利用这一点,酝酿了一场阴谋。
除了故事本来就低龄外,其它都还不错。致敬了《闪灵》。
5/10。适合儿童观看,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是鸟的形象一点也不萌!
(5.0)比低幼还低一些,比较接近弱智的程度了。
一点也不好笑 给小孩子看的 把游戏里的元素引用很多构思不错给一星
有闪灵梗和X战警梗
果然拍不出好东西来啊。。。剧情低幼无聊,还不停的掺水
里约大冒险即视感。讲真,全程音效实在太闹了,基本安静不了一分钟,冷漠型人格受不住啊(˶‾᷄ ⁻̫ ‾᷅˵)
挺好玩的,隐喻的也不错
不要说什么政治,个人觉得还是疯狂动物城好看
我控制不住體内的洪荒之力!
一群不会飞的鸟加上英雄迟暮的鹰挑战有谋无勇的🐷
看的过程没别的,就是好笑,非常好笑~有媒体说这片子暗指欧洲难民危机这就太勉强了,毕竟原游戏就是这样的设定。小鸟们都很可爱,小黄大黑都有萌点,不过剧情就没啥了,好多转换也挺生硬的,就当放松个心情吧~
不算烂,但也没笑几次,唯一觉得搞笑的可能是老鹰撒尿那段,剩下的越往后觉得越闹腾。以后那么多游戏改编的大电影,估计也都是这个套路吧。
大胡子,绿皮,猪。。。咳咳,故事太低幼而且很俗套。弹弓原来是绿皮猪送给小鸟的啊,小鸟拿自己当炮弹这个设定出来的太晚!应该早点抛出来的!在DB没拿500分!两星拿好91
美式爆米花电影的外壳里空洞洞的,反派不够反,人物也没成长,怀旧形式大于内容。PS.cos快银的那段倒是让我会心一笑
看完后还蛮惊喜的,尽管里面的设置与笑料还是免不了模式化,比如神转折与冷笑话。但能将一个简单的手游改编成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而且里面的角色都能和游戏相关联,这已经算是不小的成功。恰克就是快银吧,胖红这样的角色其实现实中也有,就是那些用外表风情云淡来掩饰自己复杂内心的人。
老套的剧情,异常萌的一群毛绒玩具加上鲜艳亮丽的色彩,不懂同样的剧情对真人和动画的要求差距怎么大,适合带小孩子看看
大胡子绿猪。。。渡海难民。。。偷蛋。。。这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