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听专业课老师提到了《身为人母》这部电影,出于好奇,于是找来看了。
片名叫《身为人母》,而确实影片中是提到了三类不同的母亲。
第一类是女主角Sarah(要说一下的是,Sarah的扮演者是《铁达尼号》的Rose,她演Rose时漂亮多了),她厌倦家庭主妇的生活,会对带小孩觉得不耐烦,对目前的婚姻也不满,内心渴望爱情。
第二类是男主角的妻子Kathy,她感性,工作能力强,很疼爱小孩,但常常会忽略丈夫,会不断要求丈夫考取律师资格证。
最后一类我觉得就应该是影片中恋童癖者Ronnie的妈妈,她区别于前两类母亲是在于她是个恋童癖者的妈妈,颇具代表性,年纪很大却还一直保护自己的孩子,想要伤害她的孩子的那些人,她会和他们拼命,她总会对儿子说“be a good boy”。
而除了有三个形象鲜明的母亲外,也有三个形象鲜明的男性。
第一个当然是男主角Brad了,一个被迫在家带孩子的男人,主要负责挣钱的妻子让他常常觉得失落,他不愿意按照妻子的安排去考律师资格证,他不喜欢当律师,他在怀念并渴求着少年时代的热情和刺激。
第二个是我全片最讨厌的人物Larry,他不愿意接受现实,总是通过伤害Ronnie的形式来获得自我满足,会辱骂妻子,脾气暴躁还有点小心眼,总在找存在感。
而第三个是我觉得这部电影中最特别的存在——恋童癖者Ronnie,他患有恋童癖并因此而坐过牢,他受所有知情者的排挤,事实上他的本质并不坏,也有一直遵循妈妈教的”be a good boy”,可是他内心的欲望总还是无法平息。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那么矛盾,他们不停在现实和理想中徘徊,在道德和欲望中挣扎。
各自有家庭的Sarah和Brad出于各自的需求和欲望走到了一起,Sarah以为找到了婚姻和家庭中没有的爱情和激情,Brad觉得这使他像是从新回到了少年时代的激情岁月。
Larry喜欢做警察却因曾经误杀小孩而与警察绝缘,于是死死地咬住Ronnie,这样使他觉得满足并找到了存在感。
Ronnie的妈妈为了使Ronnie过上常人的生活而给他安排相亲,Ronnie也为了母亲开心而去尽量尝试,但这都是幻影。
最后,Sarah和Brad在快要私奔的前突然醒悟过来,Sarah发现最重要的其实是自己的女儿,Brad发现其实他并不是真的爱Sarah,他爱的是刺激的感觉,不过是和他向往踩滑板一样。
Larry终于发现自己的行为多过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自欺欺人,于是去向Ronnie道歉。
最惨的就是Ronnie了,母亲去世,爱他的人没了而排挤他、厌恶他的人还那么多,于是精神崩溃的他割下来自己的生殖器。
除了上面的情节,这部电影还有许多地方安排得很用心,例如Sarah参加“读书交流会”,讨论《包法利夫人》时每个女人的表情和Sarah说的话。
还有最让人吃惊的一幕——Ronnie在相亲女人的车上自慰,那时的Ronnie已经精神失控,“不要把这件事说出来去,不然我杀了你。
”边说这句话Ronnie手中的动作不停,表情狰狞,那一刻真正感受到了一个精神病人的变态。
电影最后把一切都放在同一个晚上,Sarah和Brad的醒悟、Larry的道歉、Ronnie的崩溃,总觉得是种像童话形式的结尾,那就当然是少不了像童话故事结束时的旁白了。
其实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都不陌生,这部电影里面的元素和内容看似很多,但其实切入点很小,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能听到的那些八卦闲聊和看到的新闻,我们不是总会像电影里的那堆家庭主妇那样吗,“XXX和XXX搞到一块了。
”、“XXX不是有老公的吗?
”......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住宅小区八卦新闻的背后故事”,当然也可以是“人的扭曲心理大揭露”......我没有想到《身为人母》这部电影能把那么多的阴暗的元素混在一起,网络色情、婚外恋、恋童癖、猥琐的性欲、语言暴力、自残等等。
电影揭开了许多当下社会里的人的阴暗面和变态,小到只敢意淫的家庭主妇,大到恋童癖者和精神病患者,这些与犯罪无关,它们是压抑在人心中的表露或不表露的扭曲心理,看电影时我突然想起了《失恋33天》里王小贱的一句话“现在谁还没个怪癖啊。
在这个世界,这个年代,你要是不得个忧郁症什么的,你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
”,人类作为会思考、有七情六欲的复杂物种,处在大斗争环境下还不能有个阴暗的小心思?
什么是变态,我觉得都是相对而言的,既然是相对比下才有所谓变态的想法、行为和人,那么是不是,其实变态才是常态。
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Ronnie最后在Larry面前脱下裤子说“现在你满意了?
”,Ronnie是整部电影悲剧色彩最浓、最突兀的存在,想想他这句话到底包含了多少的绝望和乞求,尽管是21世纪的今天,总是在说着开放、和谐的社会和世界,其实仍旧没有多宽容。
总会有排挤精神病、同性恋、有犯罪史的人等等,还有各种的歧视。
但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无可厚非的,只能说现在逐渐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路还很长,就如反复申明艾滋病是不会因为拥抱、一起吃饭、亲吻而传染,但是能真的不介意的人,我相信是少数。
“我们不能改变未来,但未来总会有新的故事,它会在某事某地开始。
”这是电影里复杂的故事结束后的童话式结尾旁白。
8.9分 绝对的杰作。
Todd Field对敏感题材、边缘人物的处理以及留出的共情空间可谓登峰造极。
对伦理评判的探讨更是深刻,本片其实就提出了:无法控制时犯下的罪过是不是应该被宽恕?
为追逐激情和自我而背弃忠贞是不是应该被宽宥?
以《包法利》为引提出,勇敢追逐人生的欲望是不是比安于现状的沉沦更高贵?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共情与性关系或友谊的建立是不是只是一种应激反应,不该“被信任”?
等等一系列问题。
有些问题很难表达,却在你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只是探讨,没有答案。
令人陶醉的节奏,以及他一贯有些旁观意味的叙事方法,配上这么一个精彩纷呈的本子,无数有趣的设定,首先确保了这不是一部枯燥的电影。
给我的第一观感甚至是>>>《Tár》的。
恋童癖Ronnie的章节拍的尤其出色。
最妙的段落是游泳池的亮相,你的立场在短短五分钟间反复跳转:Todd故意塑造出一种侵犯的暗示,而真正的行为却只是纯洁;人们的激烈反应与Ronnie的茫然无措;都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所有孩子出水一段的调度令人震颤。
相亲一段的窒息气氛那么浓郁。
结尾Ronnie丧母崩溃自宫看得我几乎是泪崩,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温斯莱特的part及她的表演也很优秀,但她的角色更趋近于电影的节拍器,真正圆满的角色是帕特里夏的家庭。
过失杀人的老警察与Ronnie母亲的对手戏实在是妙笔(互相指责伤害然而都没有任何正确的立场,只是为了推卸自己的担子…)极其优秀的群戏,连Ronnie的妈妈都是神级表演。
/在马上看完的时候得到Todd息影的消息,不知所言…
为啥?
最近女权的视频看多了,有点敏感,请见谅。
似以为little children跟初为人母不是一个意思,看了影片之后觉得little children更接近电影的中心思想。
说错了身为人母。
难道身为人母和little children是一个意思,难以理解逻辑无法自洽向大家求助?
好吧,我只看了电影了解说没有看电影本身。
你在抖音上看了一个叫虫虫电影传人的解说过来的。
人人都有绝望,唯绝望的长相各不相同:恋童癖的无奈,弱势老公的叹息,女心理学家的忧郁……这大约是真实而各不相干的生活。
尽管可以疯狂,可以偷情,有充分的理由和丰富的机会选择出轨,但最终还得回到正常的轨道,湖涂一点比明白更好,至少你不会受到那么困扰,被那么多无趣击打,时刻想要逃离。
在人生的最低谷,生活不再那么吝啬,偶尔还会露出点灿烂笑容和温情,陌生成仇的路人,却也可以救人性命;运动场上卖命的奔跑,却可以挽回日渐消失的尊严,童真和无邪,击碎你的自私……纵生活是一块破布,却仍然可以发挥它的功用,大不了用它擦擦桌子。
阳光和游泳池,肉欲和神交,都未必可以挽救失败的婚姻。
导演想说的道理或许是:出轨无法挽救不了爱情,纵欲解决不了问题,那不妨,我们回到过去,换一个方式,换一个姿势,继续跟生活一起穷折腾,终会有那么一片天空属于你。
老子在道德经常强调,任何事情大约都有两面,且两面可以互相转化。
有趣和无趣就是这样的一对矛盾,它们常常转化,将消极和积极弄得模棱两可。
即使生活是婊子,你也得活下去。
这才是真理。
我喜欢那些呈现中年人生活和情感苦闷的影片,《身为人母》的故事很容易就吸引我,尽管这类情节司空见惯。
影片改编自美国同名畅销小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穿插的第三人称画外音,极富文学魅力,纯粹的画外音,抽离故事的超脱叙述。
影片的最后男主角和女主角相约私奔,但男主角去相约的路上,看到街边几个小孩在玩滑板,于是他就在旁边看,忘了私奔的事儿,然后那些小孩让他也试试,他试着跳跃台阶,结果摔晕了过去,被送进医院。
这个桥段太棒了。
这就是Little children 。
我觉得“身为人母”这译名不好,某种意义上曲解了这部电影。
给“一个推荐”,因为这是一部可以让人耐住性子看下去的文艺片,而且是关于心理分析的。
一个“家庭主男”,并不想像小孩子一样每天去图书馆看书准备司法考试;一个事业型母亲,照顾着“两个孩子”,但在家庭出现危机时,却又向自己的母亲求助;一个高级白领,明明有妻子,却像一个小孩般沉迷于色情网站;一个文学博士背景的母亲,每天照顾着孩子,却向往自由;一个性变态,被母亲过度地照顾,像个长大大的孩子;一个错杀了孩子的警察,像个偏执狂一样地骚扰着性变态……看上去,故事的主体是偷情,但其实重点是在刻画每个人各自所遇到的问题跟状态。
很有味道的一部片子,结果很意外,哈哈。
9.12.7上写于一教
you couldn't change the past, but the future could be a different story.这是电影结尾说的。
看这个电影,有些压抑。
人生充满了偶然,有惊喜,但更多是无奈。
像那个怀有浪漫情怀的女人,像那个郁郁不得志的男人。
像那个因为犯错就被所有人防备的变态,像那个想要守护正义却一再犯错的警察。
下面,我想说一下偷情这件事情。
这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就算两情相悦又怎样,因为人,HUMAN NATURE是很多面的。
不仅有对爱的渴望,还有很多,比如负罪感,愧疚感,责任等等。
而是抛弃既有的去大胆追寻,还是维持原状?一夜温存后要面对的问题开始层出不穷,考验人的心理。
这种浪漫是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的。
而往往浪漫的怀想也经不起现实的推敲。
生活是现实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包法利夫人那样,而那样的女人又会被人批评为道德沦丧者,而事实上,她只不过一厢情愿的要追求一种理想的爱情罢了。
就像sarah, 得到了prime king的touch,还想要他的心,他的人,欲望没有止境。
她嫉妒他美丽的妻子,所以就要私奔。
真的很疯狂,而他竟然答应了。
生活中总是充满偶然,她因为女孩跑失的惶恐而想要回家,而他则因为滑板受伤而想到妻子。
浪漫主义竟然如此经不起推敲,就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很偶然,今天走在路上,我忽然想到廊桥遗梦,以前有朋友问我,如果你是斯特里普,你怎么选择,那是我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去想这个事,因为那种中年女人的心境很难体会,今天我就想,我肯定不会走的,因为有家,有孩子,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可能是过了两年,我心态忽然不同了。
更现实了吧。
另外,这个电影还让我想到了另一部,美国美人。
我觉得剧本写的很现实主义,就是有一种无奈和荒谬在里头,而编剧并非是对人生抱悲观态度,事实上,还有一种喜剧式的嘲讽在里头。
You couldn't change the past,but the future could be a diferent story,and it has start somewhere...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未来总会有新的故事,它会在某时某地开始…” 据说有人从这句话里看到了希望,对不起,我没看出来,我看到的是彻头彻尾的悲凉……不要以为只有当rose在冰冷的海里大声呼唤jack的时候,旁边在放个沉船这就是悲剧了,真的悲剧是现实中的,离你那么近那么近,就像那只随风摇弋的秋千,机械的,漫无目的地。
当青春不在,梦想不在,你是感慨蹉跎的人生,还是抱怨自己的无力。
当brad被滑板震醒了酝酿已久的私奔梦,当Sarah被孩子的走失击退了出走的勇气,甚至当恋童男为了to be a good boy,阉掉了自己那活儿的时候,你除了感慨,难道就不觉得悲凉……是的,他们做得对,“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未来。
他们本着牺牲小我服从社会的精神,摒弃了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真是我们好公民的典型。
”天,他们放弃了激情,放弃了梦想……当你还是个little child的时候,你的眼睛还不是现在这种颜色,你的微笑也没有现在这样苦涩,你可以为了一句我爱你毫不犹豫地私奔,你可以为了梦想那样执著,执著……然而随着长大一切都变了,你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残酷,你只是整个世界的一枚小零件,你得像整个世界一样运行,你得工作挣钱养家娶妻生子,然后跟邻居们聊聊家长里短,或是一边痛骂包法利夫人查莱斯夫人淫荡,一边算计什么时候该和老公做爱,最后看着儿女们成长,看着自己老去。
残酷,但这就是人生,悟出来之前你是个little child 悟出来之后你可能已经身为人母(父)了,既然如此,那么赶紧地,回家亲亲你已经入睡的孩子或是还未入睡的伴侣。
至于偷情,算了……我知道你们不是玩弄感情,是你们早他妈就玩不动了或者是生活把我们都给玩了……
当在生活中多一些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所谓的成人也许就会像电影中的这一有夫之妇和一个有妇之夫,涌现新的愿景。
接近于自己的爱好,或接近他人而带来的新的生活滋味。
men终于从球场的经历渐渐相信他能做到他之前不敢的,不会的,不能想象的事;women会因为一场相识而顺应理解到作为一个家庭主妇但并不能湮灭停顿在习惯生活里的“渴望“,在触摸自己去爱和被爱的感受之时,那是一个多么灿烂的感情。
可惜,他们在发现和感受到这一切的时候,已经被他们的过去重重加锁,婚姻,小孩,社区,人际关系,而解锁的可能是要来一场私奔。
问题是,这场私奔念头会由这逃不开的世界来评判,甚至会奖罚它是否理由充分,准备是否完整。
于是当然了,在巨大的现实已经形就的套索里,men因为去验证自己的勇气从滑板车的摔落从而知道自己并不能按想像那样成为超人;而women也终于感受到”给子女爱“是一个成人为自己做任何事也不可不顾及的部分。
在各自前往私奔的路上,就一霎,他们各自得到了一个看似大彻大悟的过程。
如果电影按片名那样,想说一个所谓的成人也其实是孩子的故事,那么继续的深入后,是不是人都要去悲哀人一生都一路带着天真?
人要到什么时候才是绝对的确信得到了“该”或“不该”的思考,对眼下的生活也清晰到能透现自己的想要所在的困境和所要的解决。
一个人的过去一旦像一把锁,就真的是一把锁了。
一个人没有长大也就成为一辈子里的锁了,除非你继续长大否则就要陷入注定的天真,但何时才算?
照电影里描述变态的老处男的日子那样,毁于过去并沿去将来,所以“智慧的长大”是那么无奈的、花上一辈子也完成不了的事。
即使真等长大了,谁又会,谁又敢在某个夜晚与你决意私奔。
勇气可以由一个滑板车摔坏,情感可以用一个绝对正确的理由打消坚持,所谓生活的“大彻大悟”总会能找一个视点能把它描述得像那么回事。
而若把私奔的对象不局限在爱情上,去比照一个人想实现的什么事业梦,或是自己想要做的最渴望的事,你有时只能感觉荒谬的是你只能在并不全部了解自己要不要,并不充分的认识现有的处境时出发,而这时候,真该出发么?
看了这么多今年准备“申奥”的影片,这部《身为人母》(Little Children)应该是最出色的。
这部影片应该算是一部不可思议的杰作,它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长大成人,成年人应该背负的责任,无论婚姻的背叛还是社会上各种无法解决的问题。
人在平淡的生活中会对激情产生很美好的幻想。
Kate Winslet饰演的Sarah是一位已经结婚生子的文学硕士,日复一日的家庭主妇生活让她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厌倦。
因为高学历的背景,她与其她主妇并无太多交流,看起来格格不入。
Patrick Wilson饰演的Brad在他的青年阶段从未体验过被关注的感觉,失业在家,考了两年律师资格证未果,主要任务是在家里照看孩子,他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要继续靠妻子养家糊口,一方面要继续考试,而且还要长期忍受夫妻之间没有亲密举动的生活。
Sarah的老公也是一个值得推敲的人物,作为一个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偶然迷上了色情网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整日对着电脑手淫,最糟糕的是还被妻子发现了。
不想深入探讨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不过他的所作所为还是可以理解的,生活上工作上的压力的确会让一个人“变态”。
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男女主人公开始了违背道德的恋爱,或者说没有爱,只有恋,彼此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抑或是激情,抑或是反抗,也可能只是纯粹的欲望。
影片的一个给我深刻印象的片断是Sarah被邀请参加一个大概是社区的文学讨论社团,对《包法利夫人》的讨论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Sarah一面认为肯定包法利夫人这个人物,一面担忧自己的未来,她脑海中反复出现与Brad缠绵的画面,这个时候的她内心是不安的,她担心自己最终是否也如宝法利夫人一样。
影片的另一个线索是围绕小区中的一个恋童癖展开的,顺便说一句,美国的影视剧对这个话题始终是比较关注的,而我们国家却很少在影视作品中提及,我觉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关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不要总是逃避。
这个叫Ronald的恋童癖在小区内就是过街老鼠,酷夏的某一天,人们都选择了在露天泳池避暑,而Ronald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当大家发现他也在泳池里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同时逃上岸,父母保护着孩子,孩子惊恐的不知所措霎那间,熙攘吵闹的游泳池变得异常宁静。
这时候保安进来要求Ronald离开,Ronald离开之前说了句很经典的话“我只是想凉快一下而已”。
还有Ronald的母亲,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即便是儿子有如此不堪劣迹,她依然没有放弃他,而是一直希望并期待着他能改变。
我也希望他能改变,但是,有些事情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变了。
在一次母亲为他安排的相亲中他不可救药的“重操旧业”,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母亲在一次保护他的时候心脏病发,临终前写给Ronald一封信,信中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做个好孩子”。
影片的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Sarah和Brad计划的私奔终于在双方理智占领情感的状况下破产,意料之外的是Ronald为了答应母亲做个好孩子而阉割了自己。
关于表演,我不是专业人士说不好,但是Kate Winslet这位30岁之前就获得过四次奥斯卡提名的女演员的确足够出色,没有任何表雕刻的成分,一切自然而然。
其他几位主演的人物刻画也十分丰满,每个人物都足够你分析一阵的了。
剧本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剧本一般都会收获好的成绩。
个人认为本片与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美人》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反映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内部的矛盾,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人们在激情过后的平淡生活。
Little Children,我们翻译成“身为人母”,也算是扣题了。
影片结尾的时候,真是女儿的短暂失踪让Sarah彻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成年人需要激情,而孩子只需要一个温暖稳定的家。
于2月22日
现实题材还是受欢迎的
太平淡的生活需要激情。
心境描写很到位,但是太闷了,跟这水帘洞般的回南天一样闷…
啰嗦
we are all child.
凯特温斯莱特
“也许这是我们最好的结局”这名字翻译的。。。
男女主都那么恶心还真不容易。一颗星给恋童癖,一颗星给他妈妈
《萝丝的生活》
凯特和帕特里克只值零星,凯特和詹妮弗颜值加一星,别的故事加一星,男主凭什么有詹妮弗这样的老婆还找凯特出轨减一星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什么垃圾电影 看得我想杀了全世界的恋童癖
烂
婚姻有多少挣扎?责任有多少需要考虑?你牺牲得起什么?
这是一个充满清教和极端保守主义的地方,到处是平凡的邪恶。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到一套说辞,坚持着自己的正义与幸福。电影试图站在每个人的角度为他们开脱,再以戏剧化收场,充满惺惺作态、虚伪和不真实。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未来总会有新的故事,它会在某时某地开始…”You couldn't change the past,but the future could be a diferent story,and it has start somewhere...
好
醒悟的太快了
非常流畅
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