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看抗日题材,之前最喜欢的是亮剑,狼毒花,雪豹,看这部完全是为演员看的,演员值一颗星,杨烁,演过生死线,最近的刀客家族也不错,于荣光,黄俊鹏演过狼毒花,还有林永健,颜丹晨等演技实力派,还有压轴的钟汉良。
看第一二集觉得剧情很乱,镜头切换太快,搞不懂在演什么,沈小姐太作,很讨厌,后来继续看,百度了一下常德保卫战的历史,这才懂得。
以前的抗战剧都是讲共产党如何抗日,一直没有一部描写国军如何作战的,虎贲军精锐八千人,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壮烈,题材很好,值两颗星。
还有就是演员台词,武器,战争场面什么的了,看了何平安说的那句一开始只是自己想吃饱饭,后来就想让所有人吃饱饭很打动我,沈小姐后来越演我越懂得她不能大喜大悲,她的淡定,她与何平安的默契,她好像宁静!
喜欢马潇和雷大虎,很萌。。。
讨厌刘世铭,他还是适合演刀客那种混蛋样,演文人看着五大三粗的,五官没有文人气息,声音太有磁性,剧情给两颗星,情节紧扣,不管是真是假,都拍得很真实,值得看!
感觉剧本还是不够严密,德岭失守前的剧情都还蛮紧凑精彩的。
仅觉得男主外挂开得蛮厉害,柳芬脸实在太干净皮肤太细致妆容太整齐。。。
某人还是很帅啊。。。
他只要脸上有肉,怎么弄都还是帅啊,涂这么黑有什么影响。。。
沈湘菱至少演员挺大气。
德岭失守后就变的很缓慢,就当是为了给男主一些表现心理状态的戏吧。
放灾民进城,明知有奸细混入,还不紧惕,屡屡放任灾民被煽动,为什么不把煽动的几个人揪出来,就算不是奸细,这种煽动的人也应该好好查处一下吧。
而且弹药库这种重要地方,居然也没重兵把守。
关系生死存亡的沈家粮仓,也没提高紧惕防人抢粮。
沈湘菱看似霸气胸有成竹掌控大局,但就22集来说,我实在没看出她对抢粮的灾民那般说辞能有啥震慑力和说服力,还有让灾民练枪才能吃饭是什么逻辑,就不怕这些刁民练好了本事更容易来抢你吗。
然后发泄一下,狗汉奸最可恶!!!!!!
23集,刘世铭这种人,就是只会说我为她做了这么多。
实际上他到底做过啥?
一个只说不做,一个只做不说,他有啥可愤愤不平沈湘菱不选他的,呵呵。
28集,就想说,折腾半天去找到疫苗,结果还是没能带回去嘛?
其他人都死了,何平安身上却是恰好没疫苗配方,后来那些中毒的人咋办的?
这不白折腾这么多吗。。。。
好吧,我不能用上帝视角看剧。。。
不过我也真够迟钝的,看到现在,才发现,其实何平安是个圣父属性啊。。。。
圣父里面又自带天煞孤星体质,又还开着逆天的外挂……这神奇的属性,都不知道该说好还是不好了。。。
乔榛拿假城防图去救小猴子,是怎么想的。。。
当时何平安已经投诚了日本人,靠的就是脑中的城防图啊,你现在又拿个城防图去,不是告诉日本人何平安已经没用了可以杀了吗。。。
虽然日本人本来也打算杀他了。。。
---全部看完,觉得剧本结构上还是有点松散不够紧凑,有些回忆部分穿插有点多。
悲壮有,但觉得导演还是有点流于表面。。。
汗虎贲的将士都很帅,因为浩然正气。
虎贲各个将领塑造的都挺好,刘世铭海东升到了最后也算有了转变自我升华了一把。
倒是主角何平安,外挂开太大,其实不是特别好塑造,把握不好可能会英雄主义脸谱化,觉得某人还算是不错。
还有,想说这剧男女主的感情戏部分也不算少,不算少是指比我想象中的革命戏多一点,不过也不算多太多,就想说,某人谈情说爱已经太驾轻就熟了,以至于,我对感情戏部分不是很有激情啊。。。。
没有激情是说这个部分对他挑战不大。。。
看来看去,私心说,我还是更爱看他演武侠!!
(喂
(文转自编剧贾东岩老师)人往往在刀横脖项的一刻才真正了解的自己的性格。
七十年前,中华民族的脖子上就横着一把刀。
是生是死,是战是降?
考验民族性格的时刻到了。
1943年冬,日军精锐第十一军在湘西土匪引路下攻袭常德。
薛岳意图请君入瓮,重演天炉战术的辉煌,然而意图却被日军提前识破。
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困守孤城迎战。
风寒如刀,空气里凝着湿冷。
火药点燃了那个冬天。
调阅描述那段往事的史卷,顿时炮火声怒吼声厮杀声充斥在整个时空。
我的手指开始无意识的敲击着,那一时间,似乎不是我来写常德保卫战的故事,而是被裹在历史之棺里的无数灵魂试图寄宿于我,想要张口呐喊。
可是不行,我把书本合上了。
一瞬间,耳边的喧嚣停止了。
我回归冷静,告诉制片人,这样是写不了的。
政治门槛、历史门槛、戏剧门槛,一个个门槛横在眼前。
众所周知,国民党五十七师的八千虎贲子弟用生命成就了常德一战的辉煌。
而由于蒋介石在湖南地区绝佳的排共政策,光明正确的共产党人在这场大战里遗憾的缺席了。
再说历史,常德之战的动机因果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连战果都有不同说法。
这到底是场胜仗还是败仗?
日军主动撤出常德,是被迫之举,还是早有预谋?
身临此战的预十师参谋长葛先才有个大胆的推测:日军的真实意图并非是打开西南门户,夺取洞庭粮仓,而是要以常德为饵,将国军的机动力量消灭在平原上!
最难的还是戏剧门槛。
将观众早知结局且不足二十天的沙场血战变成一个几十集的曲折故事,谈何容易?
我们要表达什么?
难道只是告诉人,这段历史值得纪念吗?
更何况常德地区已经有大量饱含感情的讴歌之作。
放眼望去,山重水复。
艺术总监李洋老师决定披荆斩棘:“我们从小人物写起,写小人物在战争时代的人物状态。
”因为他这一句话,历史终于对我们打开了后门。
出版于民国四十年的《常德抗日血战史》中,我读到了戴九峰的故事。
戴九峰,安徽绩溪人,时任常德县长。
在常德保卫战时,坚持不退,率二百余名警察协助守城。
如果说虎贲们是最无愧天职的民国好军人,那戴九峰就是百姓最理想的民国好县长。
一个画面浮现了:余程万写下《保卫常德文告》,通告全军“我们要有最大牺牲的精神,和日寇战至最后的一个人,最后的一颗子弹。
即使我们虎贲全体将士为这个神圣的使命而牺牲了,常德也是要存在的。
”他向全军昭示必死的决心。
戴九峰沉吟着,拿起毛笔,在告示上加了一句:“把握时机,争取前途吧——”他搁下笔,向着余程万说:“还是给兄弟们留个生的希望吧。
”这是历史上真实出现的文告,字里行间却透出执笔者内心的矛盾。
我宁可相信这文告是两人合写,最后一笔是由戴九峰加上去的。
就因为戴九峰的这一笔,历史变得不再遥远,故事中的人物变得有了烟火味,终于伸手可触。
那么主人公是戴九峰吗?
不,他文气,浮沉宦海老于世故,主人公不会是他,而是一个更年轻,更灵动,更有鲜活血液的人。
宰相起于州牧,将军起于行伍。
落实了戴九峰,我把目光投向了他的身后。
这时,就隐约看见了一个人。
那是在二百名警察中间,他不特别高,也不特别壮,隐藏在黑衣的丛林里,毫不显眼,是最普通警察的一员。
更真切的感觉是,他在隐藏着他的光芒。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索性先叫他何平安。
一个乱世里随处可见毫不显眼的名字,又隐藏着一份愿望。
所有英雄的故事,都是和他自身命运对抗的故事。
在此必须感激恩师刘和平先生对我的告诫:“戏不是编剧想出来的,戏是编剧找出来的。
”我开始翻阅常德的地方史志,在每一寸乡土里寻找这个英雄的命运。
常德保卫战的九年前,即1934年,贺龙曾经率工农红军兵困常德。
那也是一次围城!
这就是那个黑衣小警察何平安的命运:曾经的攻城者,如今必须守住这座城!
他的信息一点点的涌现:他是个受伤而被迫留下的共产党人。
他九年来无时无刻不想着战友们重夺常德。
他照顾着不属于他的妻儿。
他有着小警察的标准特征,三分世故,三分干练,三分调皮,还有一分天真。
有点像我心目中的南霁云。
在睢阳城外满身创痕,满衣沧桑,却还能大笑的南八。
他该是个满怀心酸,蒙着尘垢,却从没放弃希望,笑起来像个太阳的男人。
禅宗无门关有句:“若是个汉,不顾危亡,单刀直入,八臂哪吒拦他不住。
”“剑刃上行,冰棱上走,不涉阶梯,悬崖放手。
”追着藏在警察群中何平安的身影,不知不觉间,三道“门槛”竟已在身后了。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道:“一位妇人说:这当然是场正义的战争,可是我的儿子在战争中死了。
”这句话是高一时读到的,十几年过去,仍旧萦绕不散。
受此影响,我始终无法歌颂一场战争,哪怕是一场拥有正义之名的战争。
我充满困惑,向李洋老师求教。
曾经操刀多部经典抗战剧的李洋老师感慨:“世界上最好的战争片,内涵都是反战的。
但是抗战剧这个名词,让我们的战争剧更多在关注战争的正当性,缺少了对战争的反思。
如果将我们的抗战剧视角提升为二战剧,或者就能注入更多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战争是人类最大的灾难。
日军挑起的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最惨重的灾难。
它的伤害范围之广,伤害时间之长,远超洪水,远超火山,远超地震。
这是人祸,人心之祸会像瘟疫一样蔓延,至今不绝。
处于战争汪洋中的常德,就像是载满形形色色人群的铁达尼克号。
它注定要沉没在那个苦难的时代。
我终于知道我该描写什么了。
写出常德沉没的时刻里,那些生命所发出的声音。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声音。
战争无法毁灭爱情,即使生命消逝,爱情依然不会消失。
正如铁达尼克沉没,杰克永眠海底,但海洋之心依然闪耀。
正如,再汹涌的浪涛也吞噬不了月亮的照影。
海豚跃出海面,身形就像是一弯弦月。
或许海豚真的在模仿月亮。
所以《勇士之城》的真实定位,是灾难爱情片。
于是何平安的对面,出现了皎如明月,冷如新月的沈湘菱。
爱情的天敌似乎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太少,难以酝酿发酵,时间太长,又容易稀释淡忘。
空间太近,呼吸会困难;空间太远,交流会困难。
剧作的难题也是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勇士之城》决定采用封闭的时间和封闭的空间。
时间是战争的短暂20天,掐头去尾;空间是常德地区,绝不越界。
规范严格的创作边界就像是密封的坛子,有助于故事和人物的酿造。
黑云压城城欲摧。
石破天惊逗秋雨。
战争已迫在眉睫,故事却因一场意外的寒雨而开始……大半年的时光,我和我的团队与虎贲将士们一起开始了这场战争,写下了这个另类的战争片。
何平安是个可悲的角色。
他不是超人,他只是卷入虎贲激流里的一滴水。
他试图和虎贲一起对抗这场灭顶之灾,但到头来,他没能拯救德山,没能拯救战友,也没能拯救危城,甚至不能拯救自己。
他也没能过瘾的杀死敌酋或逼降对手。
真实参与常德会战的酋首里,主将横山勇1952年卒于狱中,而参谋三笠宫崇仁亲王则已届百岁,身体康健。
他作为原型人物在影视剧中死了很多次,但事实上却成为侵华战争的活化石,曾数次为侵华战争做公开道歉。
余程万将军在常德会战后即被逮捕,为了把这点写进戏里,我们不细在结尾用了倒笔。
何平安所完成的小小奇迹,仅是让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性命平安,活着捱过城破的四天。
他仅仅证明:男人用生命创造历史,女人用生命延续历史。
所幸,路途再崎岖,我们依然把这个信念带到了故事的终点。
影视创作无疑是一场博弈,弃子争先的时候不少。
角色们的命运就在这博弈间波涛起伏,他们在纸外的命运比纸上更凶险。
有些初衷像何平安,坚守到最后一刻;有些念头像雷大虎,半路上壮烈牺牲。
死了又何妨?
纵死犹闻侠骨香。
疏、失和伤、肿,是到达终点的代价。
故事最终定名为《勇士之城》。
编剧是弓,剧本是箭。
瞄准的靶心是观众的心。
箭射出去了,弓已经没法再改变它的方向。
《勇士之城》开机发布会时,我曾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是勇士”。
这句话里,首先是指国民革命军57师的将士们。
对于虎贲的荣耀,我们没有歪曲一笔。
剧中他们个个是英雄好汉,没有一个懦夫。
其实,这句话里也赠给我们的剧作团队。
感谢他们。
感谢李文强、张帆等战友为勇士之城所付出的每个昼夜。
孟子认为勇有三重境界。
北宫黝之勇是锻炼自己的勇力,磨练身体,不受任何屈辱,即使面对君王,也敢于反击。
孟施舍之勇是保持自己的勇气,不求必胜,但求无所畏惧。
曾子之勇则是锻炼勇志,恪守义理。
违背义理时,面对稚弱也退让;遵从义理时,纵千万人吾往矣。
一箪食,一豆羹,何平安就这样渡过了漫长的九年,不改其乐,亦不改其志,直至生命最灿烂的一刻。
希望我们能恪守义理,怀着勇志,面对漫长人生和纷杂喧嚷,守住“梦想”这方寸孤城。
接下来谈谈女一号沈湘菱吧剧中的沈湘菱被网友吐槽表情一直没有变化其实并不是没有变化,而是以清冷为主,微变的是表情关于她的表情,我有话要说根据剧情交代,沈湘菱本人身世多舛,命途坎坷。
她是沈家庶出长女,而且母亲早故,虽然是沈家粮行的主事,但其实只是一个管家罢了,沈怀德让他把佛像交出时,她其实并没有反抗之力,她的主事考的只有自己的能力和他父亲后来吐露的对她母亲的愧疚,其余其实她一无所有。
并且,沈湘菱患有遗传性心脏病,所以在很小的年纪就要做到不喜不悲,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悲哀。
这个人物是本身的感情带有纠结的色彩,但整体上其实很简单。
性情早熟,才智过人,命途多舛十二个字而已除此之外,她只是个女人关于她的性情和才智,我会和命途一同挖掘沈湘菱的真正情感的突出表现就是她的发病其实在她出场,我们能感到这是一个强势而又霸道,却又懂得运用利益的一个人,因为毕竟商场沉浮十数年,她开始是个优秀的商人。
她用五百块大洋来敲开大门,用佛像作抵押,不仅是因为她急于进城,更重要的是她了解人性,她了解像何平安这种小人物是很狡猾的,如果她没有直接拿出一件重宝,何平安只会愈发地抬高价格,所以这个女人很聪明。
而后她在听闻何平安私开城门被抓时去牢中讨要佛像,她一开始企图吓住何平安,因为在乱世,她有钱有粮,有很多张嘴都靠她吃饭,她一直被放在高处对待。
但她没有想到何平安的“油盐不进”。
何平安以砸佛像为筹码,取得了何沈二人对局的完全胜利。
但沈湘菱早于别人先察觉到了何平安的不简单,她在刘世铭去之前,就已经猜得到何平安的计划了,所以她也用曾经的感情去找寻一个突破口。
这里还要引出一件事:沈湘菱和刘世铭的三次传书,三次都是因为何平安,这是不是为了后来的刘世铭的妒火中烧埋下伏笔呢?
是的。
第一次沈湘菱托周四给刘世铭带了一封信,要他救何平安,于是有了菜市口的精彩戏码;第二次是刘世铭怀疑何平安是共产党,而沈湘菱将半根烟转交给刘世铭,要他放了何平安;第三次则是沈湘菱上门找刘世铭,还是因为何平安。
刘世铭这个人是一个小男人,他会去伤害,而不是成全。
沈湘菱为什么要找刘世铭?
其实有些复杂。
一方面沈湘菱恨刘世铭当年的负心,但其实沈湘菱是一种对往事的不想提起的心情,她因为当年的事瞧不起刘世铭,对,就是瞧不起。
不要忘记沈刘二人一直有一句话贯穿了始终:刘世铭,敢不敢?
沈湘菱开始其实把自己的未来都交到了刘世铭的手上,当时的她很天真,也有着笑颜,但就是刘世铭的辜负,让沈湘菱彻底死了心,刘世铭也说过,沈湘菱这五年,没有对任何一个男人动过心。
其实沈湘菱对过去的美好还是很追忆的,但也仅仅是追忆,沈湘菱这种女人,一旦转过身去就绝不会回头。
我们可以看出沈湘菱的人生转折,看出她的执拗,也看出她的坚持。
而她找到刘世铭,并不像网友所说的勾引,而是暗示。
她的确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商人,运用人的感情是她的拿手好戏。
对于刘世铭,沈湘菱是在暗示他,那是回忆,可以做的了朋友,但回不到过去。
只不过沈湘菱没有想到的是刘世铭那样的执拗,没有拔出泥潭,而是更深得陷入过去的回忆之中,看不清当下。
其实沈湘菱就像是刘世铭的一场梦,他放不下,醒不过来,这不能不说是沈湘菱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吧。
回到沈湘菱本身的发病。
她第一次发病是在棠德百姓抢粮的时候,她第一次让我们看见了这个好像无所不能的出色的商人,是有着她无力的一面的,她的狠,其实只是为了自保,她也只是为了活下去;她第二次发病是在车上。
她让何平安帮忙找沈学文的时候,百姓把她的车当成是县政府的车,来砸车,沈湘菱受到了惊吓,发病。
而后来何平安提出帮她找弟弟,她却逞强说不需要可怜。
其实从本质看,沈湘菱不过就是一个女人,一个也需要人依靠的女人,只是她因为身世而多了那个时代很多女人都没有的一分独立、一分钢骨,就是因为如此,何平安才能恰好走进沈湘菱的心里。
而在逃难的板车上,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沈湘菱调侃何平安:原来你也知道疼啊?
注意,这是沈湘菱的调侃。
沈湘菱这个人在之前给人的感觉是高傲清冷,可是她主动调侃何平安,就是何平安走到她心里的第一步,因为此时的沈湘菱已经有了几分当年学生时代的活力,因为何平安。
而后来沈湘菱则开始陷入了纠结之中。
何平安是共产党,她不怪他,她还救他;但当她知道是何平安杀了她大哥的时候,其实她给何平安的也不是恨,她的恨给了命运,她恨命运捉弄,所以她深深迷惘。
不得已,她把何平安拉入病毒中,但我们能说她坏吗?当然不能。
沈湘菱是个可怜的女人。
她在经历了一段感情失败的五年之后才深爱上一个男人,竟然是她的杀兄仇人,这种无奈的恨明显被放大了,她自己都不明白她对何平安究竟是什么感情了。
所以我说她可怜,因为她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未来。
我想将余鹏程说给何平安的一句话安放到沈湘菱身上:你是个勇士,能够跨越自己!
沈湘菱跨越了自己,她正视了她对何平安的感情,而在她身染病毒的时候,她才向我们展示了沈湘菱这个人物的真正魅力。
她安慰医院的病人,稳定了后方,帮他们建立了信心,让他们看见了希望;后来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她不再强势的处理这些事件,而是示之以弱,帮着稳定了军心。
一个将随时与死神并肩的女人,却能够有心去处理影响大局的事情,怎能不令人钦佩!
真的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平常面对这个女人不简单有一句话叫做:战争让女人走开在棠德巷战时,这个女人依旧能保持冷静,想到用绳子拖住坦克,并且能让身边的人冷静,怎么能说这个女人一无是处呢?
恰恰相反,她令人赞叹!
勇士之城,城中皆为勇士!
沈湘菱也是,她是隐藏在深处的大勇,是一个女人用柔弱的身躯装载的勇气但最让我触动的却是结尾,在她明知道何平安去赴死的情况下,已然能够面对,这并不是一个小女人,而是一个很“大”的女人。
她所代表的一直是希望。
从开始的散出别人生的希望,到后来成为男人们抵御外敌的希望,最后成为整个民族的希望,她所承载之重,让人感叹。
平安哥哥满足了我对男人所有的想象,不俱生死,是为勇,应对机敏,是为智,舍己为人,是为义,为国为民,是为忠,更重要的是,这些美德兼备,外加超强武力值加持的他,并不是生硬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而是朴实粗糙,幽默狡黠,甚至痞里痞气的小人物,他的假不正经举重若轻,化骨绵柔,他的狡猾伎俩幽默可爱,情趣无限。
他外糙内细外焦里嫩,对待女人体贴温柔,铁娘子在他面前也不自觉沦为小绵羊,也别怪雷大萌调侃,平安哥哥就是有这种魔力。
当他飞起一脚踹在沈老三身上,威胁道你这种人我见一次打一次的时候,一种跟着这样的男人,死也值了的踏实感在我心底油然而生,那一刻开始,我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
这是多么高能的一个男人啊!正人君子,他能用正气感染你,无耻小人,他能用武力解决你,地痞无赖,他能用气势震慑,纠纠武夫,他能用技能征服你,弱小女子,他能用柔情融化你,凶残敌人,他能用英勇消灭你。
他浑身上下散发着的男性荷尔蒙,形成巨大的磁场,让你不由自主被他吸引,为他沉沦。
而最最最最无法抗拒的是,他还长了钟汉良的脸钟汉良的真身啊!!!!!
对比了一触即发,十月围城,勇士之城三部小哇男主的民国抗战正剧:一触即发最好看,情节紧凑,人物双生,设定和表演都佳。
32集也不拖沓。
其次是十月围城,剧本视角好,民国浮生绘,对小哇个人角色丰富度来说是非常大的突破,但60集太拖沓了,而且后20集很憋屈看的。
最后是勇士之城,只有最后一集最好看,能让人感受到了时代的热血。
但这部剧最大的问题是,爱情线非常不好,男女主的感情递进全靠大段台词,啰嗦刻意,就连在墙上画画的桥段也刻意,如果不是小哇和王力可演技好,这条线简直灾难。
而且女主反复跳反,一会信任男主,一会不信任,然后一会又告诉观众是在布局,编剧解说加说教的味儿太重。
客观来说,拍的好战争场景不代表会拍爱情。
我看了编剧初心的那篇文章,编剧想拍出战火与爱情的凄美,想法很好,但这种全怼脸拍和脱离了战争线的剪辑法,实在太直男了,完全没有情绪的留白。
所以弹幕很多人说一看到爱情线就跳过,相比真实的烽火常德保卫战,里面每一个牺牲的血性军人,这爱情来的突兀,存在且多余,而且对主人公的成长和精神崛起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同样的爱情线处理,血色湘西可以说是典范了,穗穗和石三怒,爱情,家族仇恨到国家大义,从个人小我到家国大我,这种伴随着人物的成长和精神意识的觉醒,这才是观众想看的烽火与爱情。
同样这部剧讲的也是湖南的事儿。
综上,勇士之城8分实在是过誉了,7到7.5才是客观分数。
<题记>他躺在病床上,皱了皱眉,缓缓地睁开双眼:“好长的一场梦…”<正文>花了整整九年的时间去忘记自己,那个曾经枪不离手、坐着睡觉的自己,那个曾经跟着贺龙、领着共产党冲锋陷阵的自己,那个曾经背着所有人的希望被迫一个人活下来的自己。
这九年,他活着,如同死去。
谁都不想天天提着脑袋在鲜血淋漓中奔走;谁都不愿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死前抓着自己的手说“你要好好活着”。
可在那样的烽火岁月里,你怎么想都不重要,当鬼子驾着飞机开着坦克逼着你的民族走向绝望时,就像何平安对前来救他的余大哥回答的那样,“难道我就不管了么?
”可以说,那个被紧紧封锁在角落里的何平安是被鬼子逼出来的,即使知道自己终究什么也改变不了,即使已饱尝过一个人活着的痛苦和自责,即使怕,可他不能任由自己的同胞被践踏,不能任由鬼子肆意猖獗地屠杀,就算是看得到的结局,他和他们都要让鬼子知道,“这就是中国人”。
他将汉奸烙印刻在了腰间,他说“如果带不回援军,我就是汉奸。
”他能经得住多大的诋毁,就能承担起多少赞美,抹不去的是烙印,更是那颗勇敢的心,正如他的爱情那般,至死不渝。
他确实爱上了湘菱,那个眼神里透着执着、性格坚忍内心柔软的女子,只是那个年代的爱情没有什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没有什么比翼双飞相濡以沫,只要对方活着,就已是浪漫。
他赴死前的那一句“男人打仗,就是为了女人和孩子好好活着”,朴素却真实的令人心酸。
结局处,我静静地看着画面中的土堆,看着湘菱望向井口时无助的眼神,看着于师长心痛的长叹,以为自己没明白,其实是不想明白。
何平安,我敬爱的勇士,你终究是醒了。
你死去,却如同活着。
"勇士之城"还原了不为所有人知的常德会战,视角独特全面展现国军正面抗日的英勇形象而且是少有的城市巷战阵地战,配角演员阵容强大唐国强、林永健、杨光荣等,男女主角的感情戏很不错"默契与信任"而且安排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主角做到勿喜勿悲很有意思(编剧太狗血了太无良了人是有感情的)。
剧中台词大部分都还不错很煽情,可惜这剧乃有很多瑕疵如里面的男主角无敌太强了(和"雪豹"文章一副德性若真如此抗战就不会打八年了),战争特技效果太一般般,总体讲仍然无法超越"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过应该算一部好剧赚取一大把观众的眼泪,比"雪豹"好一大截和陈宝国演的川军的剧相当。
今天刚好是高考的日子,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参加高考前复习的情况。
所有科目中,我最喜欢的是历史,而在中国历史潮流中,最不喜欢的是近代史,那段历史太屈辱,太悲痛。
往往在查看相关历史书籍时都会将其跳开,不想去了解。
但是,当下的我们也只能从一些书籍和电视剧中去了解些微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
《勇士之城》是至今为止给我感触最深感觉最真实也是让我看得最心酸的一部抗战剧。
真实的常德会战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形,当今的人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我们都知道,会比电视剧里更加惨烈,更加灰暗,也更加可怖。
这一切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只能透过书籍,通过电视剧去了解当时的细微末节。
何平安、柳芬、雷大虎……这些只是电视剧里的名字,却一个个印在了观剧人的心里。
看着剧中那些挣扎在生死边缘却勇敢地直面敌人的士兵们,生活在恐惧中却带着一丝期盼的百姓们,他们似乎看不到希望,但却又拥有着希望。
这部剧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在于演员的演绎,这是一部完全没有偶像包装的抗战剧。
给我的感觉,它就是一部抗战剧,而不是披着抗战的外衣,实则带着偶像内核的电视剧,那样的剧我也看过很多(只是开头),只能微微一叹,默默地不再关注。
剧中何平安的果敢,坚定,聪敏;沈湘菱的坚强,勇敢;于鹏程的智慧;雷大虎的率直……这些人物都塑造得很真实,形象立体。
能够感受到那就是曾今生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为了我们今天能够安宁地行走在蓝天地下而抛撒了热血的勇士们。
《勇士之城》最真实的表现在他的战争场面,从电视剧的开篇,战争场面就穿插在剧情的发展中,这也是让我感受到这部剧的诚意的地方。
抗战不是儿戏,所以抗战剧至少要反映出战场的情况,不是嘴里说说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真正的战场不应该只是在主角们的口中。
《勇士》的战场很残酷,很真实。
也使我感觉到,我们真的很幸运,不用经历过残忍的战争。
但看着那样的战争场面,那一帧帧惨烈却又直击人心间的画面,我知道我要感恩。
德岭之战,应该会是这部剧我最不忍回看的地方,一个个勇士都倒下了,离开了,留下何平安一个人,无法想象,他要怎样继续走下去…… 电视剧还没有看完,但它已经给了我太多惊喜,经常听到人说要“以史为镜”,《勇士之城》让我知道了那一段历史,让我有了兴趣主动地去了解那段历史.
常德保卫战,八千虎贲全部阵亡。
这无关于党派之差,全部都是热血男儿保家卫国。
每次在其他电视剧上说起常德,都会想起这段浴血拼搏的历史。
这部剧拍的也很好,从常德城的小人物何平安的视角去开始这段故事,见证了一段段恩怨情仇。
最后的最后在家国大义面前,所有人都放下私仇。
当看到三青团,土匪都一起抗战,保卫常德的时候,热泪盈眶,久久无法平复心情。
抗战片拍成这样才不算辱没了过去那段历史。
保家卫国不论政党,不论职业。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点不错。
剧中还有很多熟面孔,林永健,钟汉良,于荣光,,,好像之前看《黎明之前》,谭中恕和刘新杰就是常德保卫战从死人堆里被人救出来的(≧▽≦),联系上之后看的更加兴奋了。
最后还要夸一夸韩磊大叔的主题曲《勇敢的心》,后来偶然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差点没感动的哭出来。
对酒当歌,英雄不问出处。
勇敢的心,义无反顾,,,好棒好棒。
拍得还可以,战争场面整个抗战的剧情也还行,本来准备打三星的,直到我听到了女主他爹临终前的台词,果断弃剧 编剧的三观炸裂了吧????要求女主把已经落魄的家族重新振兴,还要女主把弟弟抚养成人,然后等弟弟大了再把家业给弟弟,并且还要求弟弟继承家业以前女主不结婚????所以女儿就是个工具人呗?这种反人类言论,请问编剧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好好拍抗战片不行?非得整这些有的没的!
看那些评论就知道了,因为小哇全部都看完了。真的好感人好感人!!顿时一个小女生花痴形象出现在我面前。但凡有点逻辑的人我觉得都看不下去把。演的什么啊。他何平安又不是孙悟空。吓死人了
除了钟汉良的颜还有什么啊,怎么就7.6分了。
还可以,很燃!
看了几集,还可以。先给个三星。等我看完整部再来全面评价吧。 角色塑造的都很丰满,有血有肉。钟汉良,林永健,于荣光,黄俊鹏,杨烁,都属于演技派的,按时下的话讲,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个性(萌点)。另外,此类影片在国产抗日剧中蛮少见的。让人耳目一新。
陪爸妈看的,看得一肚子火,好像所有的人都没脑子,主角光环只限于活命,一个任务没完成,活着回来然后就被称为英雄,总是被抓,然后靠嘴脱险,剧情来来回回就这些,做任务,失败,被抓,有任务,去做,失败,被抓,百姓只会喊我要粮食,放出何平安,没有其它作用。
墨迹
22集放弃了,剧情牵强附会。人设也不好。
剧里好像是第一场战争戏,那么多战士死了,看着真的很难过。跟我爸爸一起看的,我们都很喜欢,了不起的先辈们!没想过钟汉良会接这样的剧,挺不错
此抗战剧,重现了1943常德保卫战的历史,勇士们值得我们致敬!!!
竟然和我老婆看完了,故事情节有点弱,现在想不起来了。
看到那么高的评分,结果越来越失望。这种战争场面还叫好?主角开挂也太神勇了吧?国共在战场上的作用只是没有明显偏颇,但是关键时刻都需要红星引导……
评分刷的吧……
原来打鬼子国民党也参加的,被科普了!
不错,嘿嘿
男二演得感觉很奇怪,后面的剧情走向有些牵强
男主光环过大,爱情戏份过重,白搭了那么多好演员之前亮剑的口碑。。。看不下去
非常不错的抗战剧,以小人物何平安的角度来解释棠德战争,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让人看的热血沸腾,心惊胆战。向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致敬。钟汉良一个香港人演绎红色正剧,也惟妙惟肖,神态,动作恰到好处,不得不赞叹他演绎精湛…
三集弃
一开始还以为女主很强悍,结果第一集就给老爹骂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