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10年以来,我看过最好的喜剧,不仅演员演技都在线,笑点也很新颖。
最主要的是对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讽刺的很到位,电视剧里的事情就算没真正经历过,也或多或少的听说过。
全剧里我最喜欢的人是欧阳莫菲,我喜欢她的发型,想穿她那样的衣服,最羡慕的还是她那份洒脱,她做了很多我想干却不敢干的事。
我多么希望我有很强的能力,让我的灵魂自由,可以做一个离经叛道的怼人高手。
只可惜这只能是个梦想。
我刚上班的时候就像沙乐乐那样,未经社会毒打,非常的傻白甜。
我当时把自己的职业看的无比神圣,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欧阳莫菲那样有棱有角的星星。
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成了庞小白那样,有点文艺气息的“球”,单位里的挨骂小能手、熬夜写稿写到心灵脆弱不堪的悲催打工人。
身边的同事不是像唐海星那样把领导当爹的卷王,就是金若愚那种八面玲珑、职场经验丰富的“门面当担”。
我好不容易找到的“搭子”就像苏克杰,很死板而且精神状态跟我有的一拼。
最终我大概也会成为胡强那样,上有老下有小的疲惫中年人。
情景喜剧曾风光无限地占据中国人电视的半壁江山,也构建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可近十年由于抄袭成风、尴尬玩梗,没见过太多优秀的作品诞生,甚至没法跟流量明星和烂大街的古偶一较高下。
而此剧反映了当下普通人生存状态,不仅有趣好笑的部分,也没有脱离现实苦涩的内核,剧中的很多“职场事故”是中国独有的。
世界上没有“房租减半,水电全免”还能和最好的朋友住在一起的梦幻公寓,可是有破事太多、挣得太少的真实打工生活。
中国的电视剧要想崛起,就不要脱离实际,镜头要离普通人近一些。
我想一个一周上了六天班的人,不会周日还想在电视上看一群富二代撕来撕去,毕竟他们的烦恼对我们来说太矫情了。
如果把第17、18集和目前大多数国产电影相比,场景和道具都是第一等的,那些盗墓剧、悬疑剧动辄几个亿的投资,真比不过这电视剧的精良程度。
无论从创意上,还是场景设计上,或者是道具制作上,基本可以和奈飞剧的精良程度差不多了,很难想象几十万一集的成本,是怎么做到比几亿成本的国产电影还精良的
风格还是很韦正的,明显可以看出延续了爱5的拍摄模式,非常贴合当下的社会问题。
也很有《爱情公寓》的影子,只是把主要场景从公寓放到了职场。
但问题还是很多:笑点明显牵强了;人物也不够立体(也许需要过程,但单从前两集来看真的没有记忆点,没有内涵);情景喜剧的原则丧失了,各种不同场景频繁出现,很难让人坐住。
总之《破事精英》很难复刻《爱情公寓》的成功了,毕竟这年头情景喜剧的剧本创作真的很难,也真的很佩服韦正的勇气,但离开了汪远,纯原创模式的问题也的确在《破事精英》里显露得更加明显,不过还是有很多情怀元素加在里面,还是怀念爱情公寓的日子,不过人总是要长大的,希望《破事精英》的“精英式叙事风格”能够立住脚跟,让“张伟”真的蜕变成“胡强”,也让情景喜剧日益消沉的中国市场迎来一场中兴。
这剧在一年前被友人按头安利了一次,没看下去。
除了张益达,都是不认识的演员,实在是啃不动。
搞不懂庞小白这样的角色为什么会存在,白花花的肥肚子,油腻腻的头发,遇事就缩到桌子底的行事风格,再加上,毫无变帅的可能性。
沙乐乐,一个走了狗屎运的实习生,每天傻乎乎的笑,努力又认真,完全没被社会毒打过的样子,抱着原则死守到底的一根筋,只会给团队拖后腿,完全不懂随机应变。
金若愚,一个秘书,长得是不错,衣品也完全像个秘书,身材曲线能展示的部分,一丝一毫都不浪费,但她能干啥,会议纪要不做,行政办公不做,每天游走在各种公司八卦中,闲的让人根本看不出她的本职工作是啥。
唐海星,一个被淘汰的销售,每天除了夸夸其谈,就是在夸夸其谈,他的话听上去又大又空,只会赞颂公司,简直就是资本走狗,面对这样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避而远之。
苏克杰,算是这剧里最有职业技能的岗位了,设计师,虽然我常常会把这个岗位跟美工挂钩。
编剧给他加了恐女和喜欢方型的人设,除此之外,也没别的记忆点了。
莫菲,一个IT女,性格乖张,做事跋扈,技术好像有两把刷子,但光有能力没情商的人,存在于职场之中,就是不科学的。
胡强,总算看到张认识的脸了,张益达,是你啊!
对上唯唯诺诺、对下诺诺唯唯的破事部经理,这样的人当经理,部门员工应该很惨吧,对上扛不住,对下护不住。
这几个月,还是跟那位友人吃饭,又打开了《破事精英》,直到被友人盯了半天,才发现自己含着筷子在傻笑。
《破事精英》上线的第一个阶段,一共10集。
由于是单元剧的原因,与所有情景喜剧一样每一集的质量并不相同,既有非常优秀的段落,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桥段。
但总体来说,《破事精英》是一部制作精良,有思想内涵,敢于揭露与批判的优秀的喜剧作品,无论从创意还是立意上都值得肯定 。
但事与愿违,《破事精英》的热度与评价并没有达到主创与忠实观众的预期。
在讨论区中有一个问题是:“破事精英不火的原因是什么?
”我希望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来分析《破事精英》的问题与不足。
《破事精英》不火的客观原因有很多,市场、演员知名度与宣传热度、网络单平台与vip播出策略等等。
但这些并不是《破事精英》剧本身的问题。
造成评价如此褒贬不一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前几集的情感定位与情景喜剧的目标观众的心理预期落差过大;二、作为喜剧中最为核心的人物塑造不够夸张,没有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
先说第一点:《破事精英》作为一部情景喜剧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对《破事精英》抱有期待的观众也都是为了欢笑与开心点开了剧集,结果收到的情感反馈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角色的同情与感动。
这种压抑感与观众观看前的心理预期形成了剧烈的心理落差。
这就好比你去一家川菜馆满怀期待的吃上一顿麻辣盛宴的时候,结果端上来都是港式小甜点,虽然都是美味,但你会不会掀桌子骂娘?
来看看前四集《破事精英》的主题与戏眼:第一集主题是中年职场人的无奈与艰辛,戏眼是胡强与母亲电话的那场戏;第二集相对来说比较放松,主题是被盯盯乐监管中职场中的不自由,戏眼应该算是小婉的激励了;第三集主题是职场的心理问题,戏眼是若愚与小白的自白;第四集,主题是绩效制度的扭曲与变形,戏眼有两处,一处是拿报纸抗议,一处是胡强与万主管的谈话。
这就是观众第一天收看《破事精英》的体验,主题压抑沉重,最精彩的戏大部分是泪点与虐点,喜剧这样的开头能够怨观众心理抗拒给出负面评价么?
我相信除去小部分先天带有偏见与恶意的观众外,大部分给低分的观众都是因为没有在前几集中寻找到快乐,愤然关上视频,给出负面评价,他们也不会再关心后面的创新与精彩。
我理解韦导希望在这样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中尽快塑造出这种真实、压抑、无奈的职场环境,让观众尽快代入到社畜所工作的环境,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但这样的开局,也在一定程度上赶走了轻度喜剧观众。
用荒诞喜剧的方式演绎现实主义题裁,不必开局就揭露批判,让观众轻松的融入戏剧与人物,随后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导演与编剧的思想。
就如同《破事精英》经过6-9集的轻松的喜剧氛围后,第十集沉重的氛围与主题反倒更容易给观众启迪与思考。
回到川菜馆,在食客吃了几道地道川菜,大呼过瘾后,再端上来精心烹制的小甜点,食客不但会欣然接受这不一样的风味,而且会惊叹餐馆的厨艺高超。
我认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讽刺喜剧,应当在喜剧的氛围中品位悲伤,而不应该在悲剧的氛围中堆砌笑料。
再说第二点:《破事精英》中的人物设定为了营造职场的残酷,在喜剧的夸张性上做了一定程度的牺牲。
除了唐海星以外,其它人物的心理与行为都缺少不合理性与夸张性。
《破事精英》里角色的人物性格也都有其特点与缺点,但为了职场的真实性,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必须得符合职场的规则与逻辑。
这就使得他们的性格弱点要么不疼不痒,要么努力隐藏。
这样,就显得人物的共性有余(社畜),个性不足。
至第十集,七个主要人物,只有唐海星,金若愚,小陪三个人物让我眼前一亮。
这三个当中也只有唐海星一个角色的人设让我感觉出彩的,金若愚靠的是表演,小陪靠的是变装与情怀。
这种不很夸张的人设确实会让剧更真实,自然,但也让这群本就不出名的演员更难将角色带出圈,形成话题。
其实,我所提出所谓的建议是建立在迎合观众,迎合市场的基础上提出的。
但我始终还是相信导演在创作中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刻意去迎合观众,迎合市场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韦导也是这么做的。
随着剧情的深入,《破事精英》也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幽默,我相信传统的轻喜剧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快乐,我也相信观众对《破事精英》的评价也会越来越高。
============================ 今天《破事精英》第二阶段结束了,至18集止。
我要推翻我之前关于人物的说法。
部分人物的个性与内核在第二阶段里都进行了很好的呈现。
十二、十三集的欧阳莫非、十三集的苏克杰、十七集的沙乐乐。
经过了前期的磨合与过渡之后,演员们也用其优秀的演技很好的诠释了人物。
这里着重说一下十三集的欧阳莫非,前期剧情让这个人物有些流于表面,很难让观众对角色产生认同感。
但经历了十二集的爆发,十三集电梯内的情感变化,让观众重新认识了欧阳莫非这个复杂多变的人物,成果在十三集的精彩演绎也一扫前期演技不佳的口碑,成功的将傲娇、暴躁、内心柔弱敏感的欧阳莫非塑造了出来。
这些角色的高光都来的太晚,很多观众没有等到人物展开就迫不及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当今这个第一集恨不得看到所有搞笑的包袱,介绍完所有角色人设的精神快餐时代,是过于慢热了。
再来谈一谈我对第二阶段八集的印象。
总体来说,有震撼,有惊喜,有感动,也有遗憾。
其中十四集的搞笑,十八集的艺术性与震撼程度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这两集在我所有看过电视剧单元集里也是拔尖的存在。
第十一集、第十二集、第十三集、第十六集、第十七集也达到了不错的水准,剧情连贯,也能给人启迪与思考。
唯一遗憾的是第十五集,个人不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也没看明白这集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
总体来说第二阶段的质量要远好于第一阶段,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喜剧元素不太够。
除了爆笑的第十四集,相对轻松的十六、十七集,其它集的主题都太过沉重,让人感慨有余,欢笑不足。
在没有了角色介绍与背景介绍的压力下,希望《破事精英》第二季能开个好头,让好剧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1. 2022最好看的一部国产剧,非常良心,每个角色的名字、性格都是雕琢过的,人设从一而终,全员演技在线。
2. 李佳航毫无偶像包袱,同龄的塘主等人还在硬凹高富帅人设,李佳航饰演的胡强已经是妥妥的一个中年男人了。
尤其是最后一集,那凌乱的衣服(裤子腰带夹不住衬衫),像极了我身边那些为工作奔波的社畜们。
3. 成果饰演的欧阳莫非扮相不适合她,她长得有点小家碧玉,比较适合诸葛大力的妆发。
而且吧,作为女程序员现身说法一下,我身边的妹子们还真没有一个像欧阳莫非的!
4. 唐海星和金秘书都非常出彩,尤其是唐海星的妄想症人设,从头到尾,太好笑了。
金秘书每集好几套衣服不重样,真的好好看呀。
5. 这部剧最喜欢的还是Lisa榕,榕榕兔十几年了都没变样呀!
狗腿子兰尼演的也非常好,明明穿西装时不说话,挺帅一个人,个子还很高,一张口就让人觉得是个狗腿子,我可太喜欢了!
6. 剧里的职场生活都好贴近现实,年底突击花钱、年会中的各项流程、15%的裁员行动,真的离我们好近好近。
当然,有一点我觉得有点假,就是公司的电梯永远不会那么空!
7. 真心希望这部剧的每一位演员都能够大火,导演能够产出更多优良的剧本。
自从爱情公寓事件后,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黑起了韦正,但韦正仍旧带着这部新作走来了,而这部剧到底怎么样呢?
韦正能否翻身?
演员:一开始其实只有李佳航进入了角色,其他演员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尤其是成果,总感觉不太适合,但好在后期都有提升,如果要给它们排个序的话,我想应该是以下的顺序A级 让人共情 李佳航(胡强)B级 渐入佳境 张一铎(唐海星)、李汶凡(庞小白)、屠画(金若愚C级 有待提升 成果(欧阳莫菲)、刘中秋(苏克杰)、孙艺文(沙乐乐)其中也有一些是因为角色原因,加上还是新人,让角色缺少了一些生动。
选角4星
剧情:1~4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无聊,一星聚集地的几集5集之后渐入佳境,有各种现实反思如:癌症患者、画饼、绩效、流量小生…,但最大的问题是笑点不算多,就算有有的也很尬,整体更偏向魔幻现实主义。
看得出来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当然,有一些剧集确实有些乱,但这部剧的用心程度是可以肯定的,尤其是美术方面,歌舞也插穿的不错,还有互动集的表现也很优秀(特别是大结局)。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主线穿插,但是过少。
剧情4星
热度:抖音官方账号热度很高,最高点赞有100多万,平均下来,每一条也有十几万,也频上热搜,可中期热度下降,直到大结局热度才上来,而且各平台传播不够广泛,还因为爱情公寓被骂,加上导演乱发表评论,被黑严重热度5星
总结:4.5星,低开高走,演技过关,有笑有泪,适合下饭
标🌟的为本人认为最精彩的剧集第1集:为滞销产品寻找新出路第2集:激励师和子乔的皮包公司女老板回归!
第3集:职场“职业病”(更倾向于心理疾病)第4集:刻在骨子里的形式主义和拍不完的马屁第5集:(互动剧)虚拟伴侣🌟🌟🌟第6集:职场跳槽第7集:刻在骨子里的形式主义和拍不到的马屁第8集:穿戴版的测谎仪,小黑的黑科技回归!
第9集:职场交友第10集:吸人血的资本和割不完的韭菜(有《爱5》中众人受到网络暴力的影子)🌟🌟🌟🌟🌟🌟第11集:职场骚扰(最后引蛇出洞的手段有《爱5》的影子),《爱2》渣男理查德回归!
🌟🌟🌟🌟第12集:你爱锅,锅爱你,我们一起来甩锅第13集:公司形象最大,莫菲竟是幕后BOSS!
第14集:大数据云时代,垃圾广告都给我退!
退!
退!
🌟🌟🌟🌟🌟第15集:都是老阴阳人了,结尾有反转第16集:去你妈的娱乐圈!
🌟🌟🌟第17集:密室逃脱永远的神!
🌟🌟第18集:越看越心酸,打工人,打工魂(荒诞却能让人共鸣落泪🌟🌟🌟🌟第19集:虚假的朋友圈网红名媛第20集:职场潜台词第21集:拒绝刻板印象第22集:报复性消费第23集:公司年会(这集片尾剧比正剧都好看!
第24集:公司裁员不管怎么,《破事精英》都是国内一部优秀的职场剧,编剧敢写,导演敢拍,演员敢演。
很多故事扎心但却真实,揭露了当代年轻人职场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职场问题,也讲述现代人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现象(其中,第10集和第11集的剧情近乎封神,只可惜青年演员的演技欠佳,演技没能撑起剧情除此之外,韦正作为《爱情公寓》的导演,在本剧中埋下了数不清的彩蛋,包括但不局限于“丽诗趣苑”“青烟墓园”“吴玉蒜”等,这些都是导演送给“爱粉”的礼物,也算是对于《爱情公寓》的情感的延续。
最后,感谢导演韦正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被冠有“抄袭”的中国职场情景剧。
向我们证明了中国人也能讲好中国故事!
感谢导演!
期待《破事精英》第二季!
0629,深夜更新 ,看完十八集颇为感慨,自己也是个夜游神,只不过不用早起所以睡眠基本还是够的,但是过劳死依旧在我身边时有发生。
我们身体的代偿机制,不到山穷水尽都很难直接感受到危机。
那个午夜十二点以后才会触发的警示结局很喜欢,健康无价,早醒早保命。
十六集大尺度讽刺流量艺人,还用论文抄袭当杀手锏,还一开场就把韦歪自己“撞死了”。
记得之前第十集有评论说,韦正揭露营销号不算勇,有本事揭露抄袭,我就服。
果然还是真拍了,这属于预判了吗?
前段时间采访刑满释放人员,聊起监狱里受得苦和罪都已经云淡风轻,但说起回归社会所要面对的歧视和对子女的仕途影响,却会无限惆怅。
此人之前也是执法者,也在一线岗位上抛头颅洒热血,挽救过百姓生命,接过锦旗。
也因为犯过错误,前途尽毁伏法赎罪。
虽然他罪有应得,但出狱后依旧有很多被他帮助的群众去看望他为他接风,写给他的感谢信都一大堆。
这一切都说明他不是一个扁平的人,是一个有功有过,服刑后等待新生的人。
也是因此想到有些人影评时说剧中塑造人物扁平抽象浮夸,但自己的立场却也黑白二元、拿着前尘往事扣帽子。
自己若思想丰满立体,也不会二极管般的极端吧。
0626,更新,看了十一集,这集是职场性骚扰和公司繁琐流程的双线平行推进,这种结构让观感上会好很多,不至于太压抑也互相有些呼应。
并且两条线在结尾都迎来了爽快的爆发,骚扰者咎由自取被暴击、胡强撕碎流程手册不再脱了裤子放屁。
这集时长五十多分钟赶上两集长度,这让整个故事叙事没有太赶,这就是网剧的好处,时长为内容服务,而不是刻板的固定时长带来的注水或仓促完结。
上一集抨击营销号的时候,可能还有主创输出自己演员立场的私心,所以用被网暴演员自杀作为事例,而不是挖掘劣迹艺人的违法事实大快人心。
但拒绝网暴本身是极有必要的,每个人只输出一点恶语伤害,打到一个人身上就是千刀万剐。
平时一句恶语就能让人郁闷半天,更何况铺天盖地的辱骂带来的毁灭效果。
而第十一集中关于职场性骚扰问题,这就没什么好质疑的,我很赞同剧中不断提醒的话:一定要看到证据,一定要提高警惕时刻捕捉证据。
看到片尾舞蹈的时候忍不住也落泪了,我认识的几位女性朋友都在职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因为没有留下证据申诉无门,甚至有患上严重心理疾病抑郁的。
所以哪怕钓鱼执法也要想办法留下证据,惩治这些人渣用不着太讲流程。
看一些影评,之前一直说《破事》表演浮夸内容肤浅,就十一集这一点也很难这样草率的下定义吧。
这样的主题还肤浅吗?
△0621,更新看到第十集,依旧喜爱每集片尾小剧场,不过本体剧情稍微进入了平缓期。
按照情景喜剧的创作规律,前几集群戏后开始分组分角色展开单元故事了。
从第八集因为谎言斗气的小白和阿杰在第九集和好,故事思路结构没问题,就是两人和好的过程少了点惊喜。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就和真话帽大家说的那些完全可以预期的谎言,有些太顺拐。
喜剧其实很怕被观众摸清套路,看下去会逐渐失去笑意。
人物性格和背景秘密可以藏的更深展开的更多样一些。
而且按照人物的性格行为逻辑要更统一一些。
比如莫菲这个角色,她的叛逆属性有些飘忽不定,而且她对工作的态度也不定性,导致虽然她言语台词很酷,但她的行为总体逻辑越来越和其他同事趋同(就算讲融合也需要完成她性格变化的过程)。
除了让她程序员的身份来维修或当黑客整蛊外,有时候会变成推进叙事的工具人。
喜剧角色的性格突出能快速让观众记住,但如果过度扁平也容易被标签化,幻想自己是董事长私生子并十分笃信这其实算很有特色,但爱董事长爱公司到不管不顾二十四小时轮班却有些夸张过度了,主要是从观众很难出现共鸣感只剩“看戏”了。
角色的无私已经超出凡人后,他做为人的一面就有些立不住了。
比如之前布置奖杯🏆自传书架,都是为了让董事长来看到,与懂事长吃饭极度紧张都是合理心理。
但逐渐发展到,董事长看不到,我也无私到底的做事,除非又增加了让其笃信自己就是继承人的新证据,要不然看起来会越发往妄想症发展。
一旦观众的新鲜感过去,就会觉得人物假或闹了。
以上的吐槽也是个人观点,是希望未来喜剧创作可以改善的。
喜剧创作极为不易,但经验和惯性会让创作失去敏感,过于依赖段子台词会让剧情割裂等等。
希望后面的剧集会有新乐趣吧。
以下是第一次的原文:0619开播看到第六集,最喜欢的就是每集片尾奋力巧思的小剧场,片尾字幕往往会被很多人跳过去不看。
然而做为主创工作人员看片尾字幕却往往是最有仪式感的事情。
那些没日没夜的紧张工作出的成果也希望最后能让观众看到,让自己的亲朋好友看到让自己的爱人孩子看到。
记得小时候看车成龙电影就会被片尾的花絮吸引,反复看的时候也会看到演职人员名单,还发现了竟然有茶水这样的工种。
目前看到的六集,每集的片尾都有不同的内容和音乐,第五集互动集还埋了好几个独立彩蛋和三个结局。
导演一直说不是《爱情公寓》外传,结果各种联动彩蛋密集爆炸,老观众可以秒懂,这可能对于新观众会看的一头雾水。
看到很多人继续说该剧抄袭《it狂人》《庶务二课》等剧的说法,《爱情公寓》前四季的确有很多剧情照搬的问题,这些主创自己也承认了,网友也把原剧对比视频拿出来了。
爱5的时候也有用了老番茄创意道歉改掉画面素材的。
如果有抄袭,希望可以拿出证据来,而不是因为觉得有就说一定有。
开播前导演说前两集节奏慢希望大家不要着急弃剧多看几集会发现有惊喜。
开篇节奏和叙事问题是导演的老问题了,既然后面的故事可以讲得有趣,开篇其实也是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大多数电影电视都是开头前几集最抓眼球。
造成这样原因不只有所谓的要介绍登场人物,梳理人物关系等等,主要还是被之前情景喜剧的开局固定套路给框住了,但实际上推翻一些开局套路,让人物更有趣的登场故事更好的展开是一定有不同方案的。
用每集片尾小剧场的态度去尝试会找到答案的。
我个人观感也是从第二集尾巴大家一起设计留下实习生乐乐反转才开始变得有趣。
之后第六集莫菲用遥控器逗两人对碎纸机表白也有点意思。
关于第五集互动剧的尝试蛮好,就是故事有些老套,而且为了讨好男性有些用力过猛了。
第三个结局让我想到了《电影少女》结局小爱重生后与男主拥抱的场面,但男主为了留住小爱也是拼尽全力,这里的七天陪伴最后老胡爱的发狂总觉得因为细节不足导致有些刻意煽情。
李佳航的表演还是很有煽动力的,整个这故事最佳的反而是爱5的联动彩蛋,所以当最后两人起舞的是张伟和大力的时候就一点不违和了。
《隐形守护者》为什么感动很多人,其中互动的情感选择有更多的细节和可信度。
还是和开头两集慢热一样的问题,其实既然播出平台已经是网络,既然单集时长已经自由,其实是不是情景喜剧也不重要,是不是每集就讲单元故事也不重要。
为什么爱5伟大cp能能出圈,因为两人反差极大的恋情发酵跨越了几十集终于修成正果,于是当用快进省略的去看第五集那段与陪伴情感故事其实是远不够的。
主创也耍了个鸡贼,用之前呼声很高cp的演员来演,老观众可以将角色脑补成张伟和大力,所以缺少细节的情感也就没那么突兀了。
最后,看到一些对这部剧谩骂攻击的话,强调自己笑点很高,觉得剧目一无是处糟糕透顶。
也许主创的确在创作喜剧遇到了瓶颈,谐音梗密集到了工资扣完要倒贴的程度,但想要讲好故事的态度还是有的。
每当看到这些戾气有些重的评论就想起了剧中那些对下属破口大骂的各种上司人事部经理,其实没必要发那么大火🔥,不看就好了。
就像开除员工,或者被员工跳槽一样。
哭泣自由,盯盯更快乐,猜猜谁有病,绩效为王……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一部喜剧除了抛梗之外总要讨论一些现实问题。
相比于爱情公寓的搞笑与无厘头,破事精英没有最好的朋友在身边,最爱的人在对面,显得更加现实。
万兽公司,一个个打工人不就是社畜吗!
哭泣自由和猜猜谁有病讲的不就是成年人的无奈,成年人的崩溃瞬间吗!
成年人同样也有情感需求。
盯盯(钉钉)更快乐,是打工人一天24小时随时被老板call,甚至更奇葩的对员工的一些隐私进行监控,绩效为王,吐槽的不正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奇葩考核标准和琐事,忙着应付各种各样的琐事,走各种各样的形式,如突击花钱里,花了多少钱都能成为部门的考核标准,结果到最后该忙的正事一件都没有解决,在走形式,走流程之中,工作效率被无限降低,生命被无意义的事浪费。
对这些问题,破事精英并没有给出个标准的解决问题的答案,哪怕是面对最后一集的裁员,同样用一种搞笑戏谑的方式回应,强行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信息,只是为了利用公司的违法行为换取一个和大公司平等谈判,留下一个名额,却改变不了其他人面临裁员的现状…… 我们无法指望一部影视作品的能量可以大到改善职场环境,00后也真的无法整顿职场,但至少每一个打工人面临职场不公正,请勇敢说不,勇敢拿起法律武器。
除了工作,每一个打工人还有家庭。
在国产喜剧日渐式微,各种烂片层出不穷的当下,至少破事精英让我们相信流量不是好片的必须品,让我们相信情景喜剧还活着!
中国真的缺少sitcom 尽管因为爱情公寓不太好评价韦正 但看到他还在这条路上坚持还是挺感动的 破事的用心还是能看到 比如第五集的互动剧集 挺牛的 但是普通剧情有点太压抑了 职场人应该都懂的 虽然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但是这个悲不能过于频繁拿到台面上来说 普通职场人只想远路现实生活打开sitcom放松一下 结果看到的全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射 压抑得要命
看完第一集,不错,想追下去
不好看
7/10·属于很有想法但做得粗糙,很有观点但讲得直白,大多系扣都做得很好,但到了解扣,又时不时出现让人尴尬的春晚小品式“讲道理”,还有连续出现多次的“一切都是莫菲的幕后操作”,多了就腻了,但整季也不乏几次漂亮的解扣,这让人对其多了些期待
不管有些人怎么喷 我觉得挺好看的
剧情引起了我的生理不适。这个墨菲的人设真是迷惑又烦人!!!
韦正是一个有想法的导演,当你总觉得他没有新点子的时候他总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这部作品也可以看出来他在极力想要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不知道第二季他还能不能想出更多新鲜的点子。
还行吧,不过有一集就是游戏的那个,虽然看过这个类似的故事,但还是看哭了
第五集科技炸裂,刷了十几遍,还有一个线路没刷到。目前每一集,泪中带笑,对摆烂的生活我们仍然爱的深沉、爱的厚重。中年无力,却仍勉力向前的姿势,虽然苟且,却打动了我们自己。感谢韦正抚慰我们的中年。
【喜剧也是一层保护伞】继承爱5血统的职场情景喜剧,一如既往体现了韦正对社会多棱镜的思考,依靠喜剧的外衣,很多尖刻的问题可以在这里相对不受限地输出,但掀开欢乐的外套,内核是深度且符合喜剧本质的,也就是讽刺。7个演员都演技在线,成果还是掉书袋了一些,缺乏立体感,颇遗憾。
延续了爱五的风格,在当前情景喜剧市场里算是佼佼者了,每部剧的片尾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很亮眼。 看到评论里有说抄it狂人和爱5的,首先爱5本来就是韦正编剧,来看破事精英我相信大部分都是冲着这个风格来的,所以延续风格这没什么不对,并且能看出导演也很克制。其次抄IT狂人真是张口就来,只是借鉴了个编外办公室的设定,这也算抄袭?那以后办公室里有程序员的剧都不要拍了。
男主演技尴尬!
虽然有某英剧的影子,内容却是大陆现实
喜剧很难。三星半鼓励。
谁能懂,当看到海星真的牵了一匹马走出来的时候,我泪奔了。以为只是普通的喜剧,万万没想到,刻烟吸肺了。一集一个主题,前一秒还笑得捶床,下一秒就忍不住哇得一声哭出来,每一集片尾剧(不叫片尾曲)都不一样,可以说相当用心了,让人根本移不开眼。胡强这个怂怂的经理很难让人不喜欢,如果是我,我也宁愿跟着这个面对上级怂、没有啥大本事但却很有担当又爱护手下的领导。没想过情景喜剧会是这样的,又悲伤又感动又奇妙,脑洞也够大,很多剧情我看都觉得很扎心,社畜看应该更感同身受吧,绝对是诚意满满的良心之作。
为“正义”发声
看过it狂人的都沉默了……而且抄袭了也能这么难笑啊
一二是不是一气儿拍的?第5集神了
首先!真的不好看,作为情景喜剧不好笑就是致命点。其次,导演你值得😅👊☺️🐶😜
第一次看这类喜剧,前面氛围感抓得很好,后续节奏略有不足,难受的是几乎每集结尾都要来一个喜剧式悲剧收场,会让人觉得一下子看剧的心就down了下来…这种观感和节奏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