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看青春片了,特别是描写高中生,初中生的。
一部分是因为怕看了,才发现现在自己有多老了吧;另一部分是因为我的青春时代,虽然表面无恙,但内心,头脑中也是昏暗,纷乱,不堪忍受的,如同陷入了沼泽一般.实在不愿花力气去回想是怎样挣扎上岸的。
《玩酷青春》是冲着拿金马奖的女主角去看的,情节很典型,也很老套;每个镜头单看都是美的,但就是连贯不上,有点太刻意了吧。
与刻意的镜头相比,女主角---青春期孩子他妈的表演,可以说是浑然天成,平静时温润如玉,暴躁时也就如市井泼妇,但一切表现的都是那么自然,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她的家。
这片是耐着性子看完的,因为混乱,对抗的青春是熟悉的,犹如一场噩梦,不想再重复。
看着片中儿子叛逆,和父母吵架,犹如看到当时的自己,渴望长大成人,但实际还掩盖不了自己幼稚虚弱的内心。
突然觉得这样的青春是多么的可笑和渺小。
以前也看过很多青春片,比如《蓝色大门》,它们更多的是对美好青春的一种缅怀,青春当然是美丽的了。
以致,每次看到类似片子,我对导演总有一种“知遇之感”,导演好懂我们呀,这是对渴望长大成人的小孩子的一种“尊敬”。
本片导演比较客观,展现了青春期儿子和母亲的矛盾,冲突,和解。
这里又重新回味了对抗,孩子气,活力的青春,另一方面,头一次体会到了青春期孩子父母,作为中年人,承上启下肩上挑起的家庭重担;作为母亲,爱子心切又恨铁不成钢的纠结内心。
其实,我们的青春也是由一群中年人陪我们度过的,他们有点疲惫,但很爱我们。
2010年首发时光,搬到这边来了。
xuqsd 发布于: 2010-12-15 15:17片名:玩酷青春导演: 孔令晨日期:2010年12月14日,Home我实在有点搞不懂mtime为什么只给这部片子评4.9分,我也在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电影院支持这部片子。
它说的虽然是家长里短,但却是直指人心。
这部片子的画面是相当讲究的。
从镜头语言来看,难以让人想到这还是那个一个月没几天不是雾里雾突的北京城。
白云的流逝,特意用镜头角度演绎的跑酷动作,四合院的静穆,所有的画面都很贴近故事的叙述。
即便是“电视剧”般的叙述桥段,画面也显得相当的干净和不多余。
这部片子有很多引起普通人共鸣的东西。
老一辈艺人的流水落花春去也,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不理解与畏惧,为人父母者的教育与沟通问题,等等,这些东西让我很有感觉,而且片子的演绎确实很好。
我很奇怪,难道大家都看不到这些东西么?
这部片子最大的戏剧冲突当然在于母亲要求儿子考大学,而儿子却更倾向于选择跑酷。
在这个重要戏剧冲突展开的过程中,各个矛盾与情感释放得相当到位。
母亲与班主任的交流,母亲与工作方面的几次交流,母亲去跟踪儿子、去片场揪回儿子,这些情节的分寸掌握得非常好。
这是一位很好的母亲,因为她真实,真实地说明了那些为人父母不可为人道、也无需为人道的育儿养家之苦。
这也是一位留有希望的母亲,因为她正在基于那种爱而面对现实中的这些纷纭而找到披荆斩棘之路。
遗憾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问题都是因为缺少父母们的爱——拜托,只是给钱让他们去造,那不叫爱。
母亲在公司争取留住养家糊口的职务时,这个桥段设计得很好。
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别老是叫狠。
ps. 片子的主题曲和片尾处的credit做得也相当的深得我心,请勿错过。
这部片子相当贴合我们的生活,也相当的及时,但是,我们却玩不起。
人们似乎都知道,青春应该阳光、快乐。
但我们不行,我们要让孩子们考上名牌大学,要让他们屈从于各种各样的潜规则。
我们不能像外国人潇洒地可以让孩子们随时辍学,因为他们玩得起,他们早已脱离了物质生活的束缚,所以他们有资本尝试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我们呢?
我们也许比片子中的吕丽萍稍微有钱一些,但我们害怕的东西很多,我们怕别人的飞短流长,我们怕标新立异,我们有几个人能放心地让孩子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片子的结语很好:即使我支持你,但我还担心你摔断腿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
甚至于导演也玩不起,一群口水就可能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这部片子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就是鼓动孩子们更加骚动。
但只要孩子们还因为有人说“你打了你妈”而怒发冲冠的话,那都是好孩子,都是懂事的孩子。
我们大人要平和地容纳新事物,而孩子们也不要丢掉那些老理儿——那些东西丢掉了,就很难找回来,就好像“邯郸学步”找不回自己的家了。
人们要是能玩得起,包括大环境容许人们去玩,我们想必会开心很多。
The end...ps.这部电影在票房(或许还有口碑?
)上的惨败可能在于其文艺气质决定了其受众面的狭窄。
抢着去看Avata的那些视效快餐一族肯定不会鸟这个;而那些想亲近文艺片的人未必有那个时间、金钱或心力去体会这类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这个电影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演员是吕丽萍,这个母亲演的很到位,如果你是一个80后甚至是90年左右的人,相信你们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吧!
当高考要来临时,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变的更加严格,然后对这个社会接触很早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监禁。
“除了学习,睡觉,吃饭,拉屎,剩下的时间,你全都给我去搞学习去。
”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吧。
于是,自认为早熟的我们就有了反叛心理,你管我那么严干什么?
我自己的事情自己搞,用不着你来管!
自己去搞自己认为很正确的那一套,家长干涉就是侵犯自己的自由权。
我们这一代,怎么说呢,懂的太多了,不像原来的小孩子那么单纯了。
又跑题了汗看这部电影,我看的是里面的母亲,因为我曾经是个孩子,被父母教育过,所以我认为我有了里面孩子的经历,可是我没当过家长,我不明白家长的想法,吕丽萍让我感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虽然你的家长不是清洁工,不是酒店服务人员。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你从来不会知道家长的难处,因为父母从来不会在你的面前为难,当然是要在你懂事的前提下!!
有自己的爱好是好的,但是你不是在古代,你是在一个白驹过隙的现代,你没有那资本和条件去爱好,人要现实。
你现在可以靠父母的抚养,可是当你长大成人之后呢?
你靠什么养活自己?
要有谋生的手段,你才能在现代的社会里爱好你的爱好去!
我感觉这个片子,上高中的人看最有意义,可是,我怀疑他们真的能看的懂吗?
他们能明白电影要表达的意思吗?
或许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的明白吧!
吕丽萍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马影后。
没感觉到她多么出彩的演技。
只能说,她演的很好。
一个下岗、生活紧蹙的单身妈妈,面对张扬青春,要自我选择的儿子,她的语言和表达都是贫瘠的。
能做的,只是寻求办法。
何志鹏的酷走表演,真成了一大亮点。
那么恣意的躯体攀爬、跳跃、穿梭,像是魔术般让我应接不暇。
只是影片想表达的太多了。
还是应该突出故事本身何志鹏母子在高考前夕的冲突,以及被衬这种冲突的生活情态母子缺乏沟通、难以沟通、父母的冲突、生活的紧蹙。
现在,整部片子就像是块碎步拼起来的披肩,虽然什么颜色都有,却都蒙蒙不清晰。
是因为缺少生活平淡的力量你们感受不到好与不好不再赘述只希望说烂片的给我个理由说服我谢谢
刚刚看过印度电影《三个傻子》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地看了这个国产电影《玩酷青春》,结果发现这是个很难受很诡异的事情。
《三个傻子》之中提到的父母无需过多干涉孩子,应让他们“爱干什么便干什么”,这明明让我颇感认同,但《玩酷青春》里表现的母亲为孩子“走正道”、忙学业而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又不得不让人深受感动。
这是一个比较扎实的国产电影,但也就是如此而已了,至于其他的所谓永不褪色的主题,诸如亲情、梦想、青春之类,主题倒是没褪色,只是表现视角、叙事方式也毫无新意——大概,要不是吕丽萍的出色表演(这让她获得了本届金马影后),这个电影就真的只剩下诚意了。
吕丽萍饰演的人物,就是那样一个很普遍、平凡的母亲,似乎有我们许多人母亲的影子。
这个母亲对亲人有着深沉的爱和期望,一旦谁、包括这个亲人自己对这种爱和期望有所损伤,她几乎会像一个受伤的野兽一样拼命挣扎、歇斯底里——自然,这种母爱让人觉得有些沉重,这种沉重也压抑了青春时期的许多幻想和萌动,这些都是为我们所熟知、也最容易让我们有所感慨的。
于是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情况,我在很多长辈面前都是被表扬的例子,因为在他们看来,我很“听话”,懂得体会父母的心思,从不和他们顶嘴、不和他们争论,所以不会让他们担心操心。
只是很多时候,我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心里隐藏着一丝酸楚。
我因为这个“听话”,又让自己委屈了多少呢?
我也想走自己选择的路,只是为了不出现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局面,我已经先把他们的选择当成了自己的选择。
要说我的心中没有一丝遗憾,那是不真实的。
只是随着阅历和认识的增加,自己也看到:很多时候,像吕丽萍扮演的典型中国母亲那种忧虑和担心甚至是歇斯底里其实不是没有缘由的,中国的就业状况是怎样?
社会福利状况、救助机制状况是怎样?
大家都清楚。
可以想象,如果她的孩子真的不上大学、之后跑酷摔坏胳膊摔断腿的,以后日子会过成什么样。
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就是这样残酷,上大学吧不一定就有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可是不上这个大学呢?
牺牲自己的兴趣屈就现实吧,现实不一定就垂青于你,可是坚持兴趣逆现实而动呢?
……其实,典型的中国母亲们,她们的愁苦不是杞人忧天,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状况的一种直观的看见和焦虑。
说到底,也许沉重的不是母爱,而是现实。
爱恨纠缠的两代关系——影片《跑酷青春主题分析》影片《跑酷青春》虽然是埋藏在跑酷的包装之下一个简单而老套的故事,影片中的母亲是当代中国大部分母亲的缩影,而恰恰是这种以强制手段“为孩子好”的做法与90后觉醒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影片在于揭示这种尖锐普遍矛盾,最终是亲情跑掉了的青春期的叛逆和任性,击败误会和鸿沟。
影片中何志鹏和母亲的矛盾,这是两代人观念的碰撞,也是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先从片子本身而言,这种家庭争吵其实是上一代教育体制下的悲剧,如果拿《卡拉是条狗》来比喻,影片中的何志鹏可以看做是被高考所束缚在铁笼中“卡拉”,面对理想和现实的抉择显得无能为力;而母亲则可以看做是迫于生活无奈被社会无情压榨的小人物“老二”。
导演刻意将何志鹏和母亲置于框架构图之中,何志鹏的出现总是在狭窄闭塞的空间之中,如:窗内、四合院。
他渴望自由,有自己的理想最求,但却被这狭小的空间所束缚,尤其是得知母亲身患绝症后,他被牢牢地禁锢在窗框之中,他努力试着挣脱,却显得徒劳;母亲也常常伴随何志鹏在四合院内,四合院同样可以理解为社会的铁笼,他们被这一切牢牢摁住,他们努力想要冲破牢笼,高考也就成为了打开铁笼的钥匙,母亲的工作地点也是在狭窄黑暗的厕所内,母亲在狭小的空间中亮出了她的身份,即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厕所内昏黄暗淡的灯光也隐喻了小人物矛盾的内心,以及悲惨的遭遇。
正是小人物内心渴望突破这悲惨遭遇强烈悸动,于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成了那一辈没考上人的终身信仰,而且他们一直认为这种信仰的值得终身守候的,因为上大学等于好生活,他们之所以没有过上好生活就是因为没有考上大学。
片中运用了很多细节来表现没上大学人的生存现状,比如一个女人在月薪1100的情况下养三口人的生活艰辛,小方一大把年纪了仍带个兔耳罩为逗人乐辛苦排练……生活虽然是困苦的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是充满希望的,影片通过音乐来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悸动,何志鹏唱出来青春飞扬,动感十足,就是他们的玩酷队的队歌,在充满活力的音乐中,他对生活还是充满这向往,青春活力的音乐也与惨淡的生活画面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击,也是他内心的强烈冲击。
而当小方在屋内独自一人唱着二人转时,看似荒诞幽默,却把小人的悲剧命运表现的淋漓精致。
是悲惨的现实使以母亲为代表的这类人把高考理解为社会底层的救命稻草。
面对亲情与理想的抉择,何志鹏最终还是踏入了高考的牢笼。
在理想和现实面前,谁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理想,但面对现实的残酷又必须硬生生地放弃理想,影片中的何志鹏正是困在了理想和亲情两难的抉择。
当和母亲争吵后,画面一直处于灰暗的状态,画面的灰暗也很好地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可以说选择高考是被亲情所逼迫的,所以导演采用了灰暗的画面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这也与之前参加跑酷时明亮的画面构成对比,两者既是视觉的强烈对比,更是情感的强烈冲击。
但美中不足的是导演采用了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影片为了揭示理想与亲情间的尖锐普遍矛盾,但却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是一种妥协。
影片并没有带给观众多少华丽的镜头,但恰恰被影片的本身所感动。
也能看出导演对社会,对世界的深入思考。
看着看着死机了,网速的问题,所以很遗憾不能一次性看完了,但整体感觉还是不错。
片子最大突破就是大改以往电影的广告植入为直接运用广告的拍摄方法来表达一些,高频剪切,rap,特写……某些片段单独看还真以为是运动品牌的广告呢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片子的主题本身了,何志鹏和母亲的矛盾初一看是两代人观念的碰撞,其实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这并不是个新命题。
先从片子本身而言,这种家庭争吵其实是上一代教育体制下的悲剧。
因为恢复高考,人人变有了人上人和人下人的划分。
于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成了那一辈没考上人的终身信仰,而且他们一直认为这种信仰的值得终身守候的,因为上大学=好生活,他们之所以没有过上好生活就是因为没有考上大学。
9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活了,文化市场也繁荣起来,这就注定了90后们比他们的父辈能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至少在思想上更加独立,一部分人称之为自我。
所以,在更多90后眼里,文凭不代表一切,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剩余一切,于是就有了矛盾,出了争执。
片中运用了很多细节来表现没上大学人的生存现状,比如一个女人在月薪1000的情况下养三口人的生活艰辛,小叔大把年纪了仍带个兔耳罩为逗人乐辛苦排练……最近看很多片子让人比较蒙了,不知道到底该务实还是务虚。
三个傻瓜告诉了我们真我之于生命的重要,而现实不是电影,一时半会看不到结局,一切选择似乎成了一场不知收场的豪赌。
总之青春不应该挥霍吧,相信自己,社会上对90后或多或少有些偏见,不管怎样,这部片子能够大胆站出来,去探讨这个问题,其本身已经是一种进步。
90后应该有90后自己的姿态,不是自我而是对真我义无反顾的追求。
真我是自己找的,不靠父母,也靠不得父母,找到了就要坚持下去……高考是个节点,它浓缩了两代人两个立场观点的交锋,也是很多人都会面对的问题,但从个人角度看它仅仅是每个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点,给生命一个机会去思考去追问去质疑。
只是有人从大流了,有人被父母和谐了,有人放弃了。
这个世界上,人们往往放弃的是思考,而对于梦想则选择搁置,不同的是有人搁置十年,有人搁置一生……
一个母亲为家为儿子所作的牺牲已经不用再多说了,相信天下多数父母都可以做到。
缺少沟通,信息资源的不平等,无法让含辛茹苦的母亲理解儿子。
一直有这种说法:“中国人缺少专业精神……”母亲被下岗,其实也该退休了,且不说她的退休金,社保,为什么要让日本人说了算?
还要从当事人到领导一起乞求……这样的事情以后应该不少发生。
我们的企业给员工提供了什么保障让他们专业?养肥了再杀掉,又有多少所谓的民族品牌卖给了曾经的侵略者们,能做主的人,有多少能为一线的员工着想?
不多说了,也许社会残酷,逼着有机会的先捞一把。
向蜘蛛侠学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1、这个故事我赶脚就是在说明北京娃就算随便高考前复习个俩三月也能上大学。
2、神马都要回归主旋律。
3、吕丽萍演技很给力。
4、考上大学就一定找的到好工作?
不过北京现在租房便宜,一个月才77,工作不好找也无所谓了。
5、晚上我就做梦跟我妈吵架了!
蛋疼!
梦里我气死了。
我可是一孝顺娃啊!
摔。
6、这电影是我无聊在我姐姐家看的,CCTV 6。
这也足以说明我有多无聊
吕丽萍 表演不错=。= 这货是在火车上无聊看的
拍给中学生看的
看过
很感动,怪不得能拿奖
吕丽萍得奖是应该的
国产片能有这样的表现 相当不错 给吕丽萍加一星
不可以评0星吗?
吕丽萍怎么和孙海英一样 神神叨叨的 不过曾哥演的还挺好
无比穿越 到底是在拍哪个年代?蓝色港湾 NIKEPRO 法拉利 九十年代 晕
不知道为什么吕丽萍拿了个奖
是因为吕丽萍拿到金马影后才让我想起来看这部电影的,吕丽萍确实演技不错。
北京的童鞋也太好考大学了,吕丽萍演过这类角色太多,金马影后,没太多惊艳~
演员演技都很棒,想起了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跳舞、游戏、足球。母爱伟大
中国式感动,高三的朋友看看
伟大的妈妈需要理解,青春的孩子也要理解,他们都是对的!~
在坑爹的已经沦为春秋的航空管制一个半小时的晚饭点不提供晚饭不说连小零食也没有的东航的飞机上的唯一乐趣。
纪实片
挺感人
因为看到吕丽萍拿了金马影后而去看的,无聊死了,天啊,比两集电视剧还不如。我真的要怀疑金马奖评委了!
就这还影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