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标题,还以为这是关于茶道的电影。
看到片尾,却几乎在片里没看到一点茶的元素,但那带着一些苦涩的清香,却又确实是茶的味道,也是人生的味道。
男盆友很爱这部片,我们新买了投影仪,他急切切地要一起看这部。
但求索了半天都找不到资源(惭愧),最后在看了三遍爷爷和妹妹的可爱互动都卡住没法继续后,他动用了古老的迅雷大法才得逞。
但只是开头都看多少遍都不会厌。
混合着两种声调的背景音乐,带着不可思议的调调,配上满天的樱吹雪,少年的青春快要从屏幕满溢出来。
喜欢的女孩转校了,很快新的春天又来了。
知道喜欢的女孩也喜欢自己擅长的围棋,躁动的小心脏就像装上了自动马达,整个人都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看的版本竟然把围棋翻译成暴走,满头问号)妹妹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只有浅浅几句脑内的思考旁白,听到叔叔一个后空翻摆脱了怨灵,便为了摆脱巨大的自己而锲而不舍地去练习。
也不知爷爷是什么时候发现了这个秘密。
做混音师的叔叔,即使在业界混得也还算不错了,但回到家依然该废则废,和逃学的妹妹、淘气的爷爷一起坐在屋檐下发呆,专程去看望喜欢过的女生,会紧张得手不知该放哪里。
这个场景的构图我超喜欢。
商店的柱子隔开两人,距离时远时近,但怎么也跨不过那条线。
以重归动画界为目标做出小样的妈妈,和爷爷边比划边画稿,终于发表成功,得到工作室的肯定,虽然我看得一脸懵逼。
不知为什么觉得妈妈这个角色的存在感有些稀薄,可能还要再看一遍。
不过这不也是过去现实中传统母亲的样子吗。
支持着一家人活蹦乱跳,默默付出,只是大多数母亲都没有重归时的高光。
突然想起片中的母亲在被催眠时说头脑中蹦出了五彩光线,过度解读的话那不就是她不安分的灵魂么。
有个催眠医师的父亲也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不过回想一下这一家人似乎都不太普通,但日子却仍是平平淡淡,像滤过了三泡的茶。
在似乎过不完的日子里,父亲几乎每天都捏着一瓶酒,那或许也是他的药。
戏里戏外都是一字眉的爷爷,留下的那一本本小动画,翻着翻着眼泪就出来了,但因为不是一个人看,只好挠挠胳膊挠挠腿假装镇定。
为什么我要假装呢,估计旁边那个人也和我一样满眼泪光吧。
对了,还有被助手暴打的漫画家,搞出了“说不定会火”的大山之歌。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除了一家人和土屋安娜之外,各种各样的奇遇配角也无比醒目。
藏在黑帮的棒球高手,被活埋的黑帮,跳上摩托车的高中生,用扫帚阻拦的校工,跳舞跳到别人家还被催眠的怪人…更不用说各种藏在距离的小星星:围棋社的高桥一生、整蛊小初的松山研一、同班女生和荞麦面店的菊池凛子、混音室的武田真治、Cosplay的加濑亮、动画工作室的草剪刚和庵野秀明本明…仔细看就会发现阵容不是一般的豪华。
看完之后爬演职表也是一种乐趣。
看完后打开豆瓣发现我在十五年前标了想看,除了感叹时间飞逝之外,也庆幸是在现在看到,如果是十五年前看,或许没有现在的乐趣吧。
PS:日本网友似乎很多都很喜欢三角尺和大山歌的梗,而大山歌和cosplay的流行警备员也有实体DVD和手办。
真是行动力强的霓虹_φ(・_・
又是一部关于夏天的影片,宁静悠长,怡然自得的夏日,发生在一家六口的身上平淡却又不平凡的事情。
影片的在播放一个又一个生活片段,时光在电影里流淌的真慢。
小津一惯的风格。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而我就是喜欢他的豆腐,干净朴实。
在下着暴雨的天气里,男孩终于有机会和女孩下了一次围棋,两人奔跑着追着校车,在车门即将合上的那一刻,男孩把仅有的一把伞扔给了已经上车的女孩,自己奔跑在滂沱的大雨之中。
可是他却那么兴奋,好像全世界的快乐都是为他。
青春年少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每一份感情都如此干净真挚,每一次经历都值得被铭记。
这一幕,深深打动我。
而这余味,就如袅袅升起的茶的热气。
一位看起来疯疯癫癫的老爷爷,有一双看透人世的眼睛,有一颗充满爱和好奇的心。
很像《大鱼》里面那位把人世灰暗的事情都变成童话的父亲。
爷爷去世后,在爷爷的屋里,发现了爷爷为每一位家人留下的漫画,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更是无尽的爱与不舍。
电影里,不断出现青山,无尽的稻田,幽僻的木屋,天空变换的云彩,空荡的电车,以及茶,一幕幕勾勒出宁静的夏日。
即使在死亡面前,依然不动声色。
一群富有艺术的思想的人们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思想多么疯狂,生活依旧平静。
思想可以无限放到,一直散发到宇宙中去。
茶的味道,天然,醇厚,浅浅自若,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平静。
今年五一到处人山人海,无票,拥堵,自己宅在家看完了这部慢节奏电影。
影片超过2小时,而且开篇有些荒诞的想象,需要耐心看。
取景地令人心旷神怡,日本是怎么做到有山有水有农田的同时,还能有路有店有城铁。
作物生长的整整齐齐,没有一块裸露的土地,田间的沥青小路也有公交来来往往,乡间的房子干净整洁,像是有人精心打理日常维护着,与城市并无太大区别,坐在院子里发呆,整个人都清静了。
尤其喜欢黄毛跳舞的小河岸,水流清澈,微风和煦,目之所及皆是绿色。
一家五口居住在乡下,父亲应该是使用催眠术的治疗师?
母亲是动画从业者,儿子高一,女儿小学,爷爷是画师,更是个老顽童,有些浪漫和童趣在身上,小叔借住在这里疗养情伤。
故事的最后,小叔走出了失恋阴影重回岗位,妈妈实现了家庭事业兼顾,儿子鼓起勇气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弥补了先前错过的遗憾,女儿终于练成了单杠后翻。
爷爷用画笔默默为位家庭成员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安详的离世,离开时嘴角还挂着笑意。
一个关于亲情和成长的故事,平淡温暖,适合一个人耐心细细品味。
不理解头盖骨上大便的回忆,黑帮和cosplay那条线的意义,以及出轨下属暴打老板的情节。
另外,早些年对艺术界从业者的刻板印象是从何而来,瓜壳头加粗框眼镜,花里胡哨的衬衫搭配领结或围巾,举手投足之间还有一些娘炮。
审美无能。
三浦友和演一个敦厚而有些刻板拘谨的父亲,已经一副中年人的样子了啊。
不知山口百慧现在是何等模样!
这片里有许多小点子,看得出来很用心,但是表现出来,效果不是太好。
节奏太拖沓了,现在是越来越怀疑了,难道日本人看的东西都是这么慢节奏的吗?
真是慢得让人受不了。
然后就是特技做得太差了,感觉还是胶片拼贴而不用电脑动画。
铁路里,COSPLAY的人上车,一个人给他们拍照,那拍照的人的姿势很搞笑,像是把全国人的拍照姿势都收集在一起那种,拿模做样的。
舅舅也很好笑,因为他说了那个用后空翻驱鬼的故事,所以妹妹天天练习后空翻。
这电影的特效似乎很粗糙,无论是“大我”还是“大向日葵”什么的似乎还是胶片剪贴做起来的特效,而不是电脑特技。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要这样粗糙的效果呢?
还是预算不够?
这里稍微露一脸的明星好象很多,在观摩妈妈的动画时好象还有草剪(就是SMAP里面那个,模仿过十二女子乐坊的)露一小脸,做播放员。
星期天的早晨,舅舅、哥哥和妹妹并排睡着,妹妹起床去翻后空翻,舅舅起床独自去桥上散步,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去见旧日恋人——恋人已经结婚了,自己开代销店,丈夫在巴西画画——的确如泡泡所说:全家没有一个人有正经职业。
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日本经济的文,说日本经济虽然经历“失去的十年”但使经济结构得到良化,金融体系也经过乱相而重组,一句话: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经济开始好转?
另外,在就业形势上,以往“终生雇佣制、工龄薪酬制”的雇佣制度已经改变,据统计,不就业、不读书也不打零工的人员就有40万——这将改变社会收入贫富差异。
《茶之味》必定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但是那种寂寥悠远,宁静淡泊的味道,可能也是时下日本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写照。
电影中出现的大多是自由职业者:动画师、心理怪异的漫画家和他的凶暴女助手,混音师,以及混音师在河边遇见的舞蹈家,心理催眠师,动画COSPLAY者……这部片集中的都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正经职业!
”电影中经常出现他们一家人傻忽忽地坐在门廊前喝茶,什么话都不说,各人有各人的忧虑和轻松……那感觉很不错。
因为爷爷活着时候,妹妹没有翻过去,而且她都是偷偷跑到山上去翻的,是被爷爷悄悄跟踪,才发现的,爷爷也没有点破,直到爷爷去世后,他的画才袒露了美好的愿望——这里,真的很感动。
看了其他人的观感,也大多在这里“感动”起来^0^
被初恋狠狠打动既然故事是从家里的长子,春野的奔跑开始,我也就从他开始说起。
春野喜欢的女孩坐火车走了,春野徒劳的在田间追着,他很后悔从来没有跟她说过话。
春野想,如果他有机会表白的话,也许会不一样吧。
一想到这些就使他更加悔恨。
随后的几件小事更让他对异性失去了兴趣,但是当他坐在教室里第一次看到转校生铃石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春天来了。
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
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也是第一次。
他所爱的人也爱他,想必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当其境的人,却好象是千载难逢的巧合。
——张爱玲,《半生缘》 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感觉,恋爱时的两个人会为了共同喜欢一首歌,一本书,一个人,在上学时甚至是因为有一样的解题思路而狂喜而而雀跃而兴高采烈,仿佛两个人就此打下了相伴一生的基础。
当春野知道铃石喜欢他所擅长的围棋时,狂喜的他觉得他突然获得了无穷的力量,那力量足以征服整个世界。
可是内向的他并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只是和以前一样远远的默默的关注着她。
就算是误打误撞而被拉入铃石先他加入的围棋社,他也没和铃石有过任何交流,两个同班同学却形同陌路,春野深深的埋藏着自己的感情。
直到那个雨天,围棋社其他同学走了,只剩铃石一个人在摆弄棋子,春野走进来才发现这里没有其他人,他转身拉门就要走……想象一下,一个早就在心里喜欢对方到不行的人,有自己最擅长的优势,面对屋子里只有意中人这样的局面,仍然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要离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还好铃石大大方方地叫住了他,请他一起下一盘棋。
两个人慢慢的下着棋子,春野下了有八、九个子了,不经意似的慢慢说道:“…嗯…我…我的理想其实就是能和你这样每天下棋…”两个人都还在继续下棋,过了一会儿,铃石也慢慢的说,“那我们明天还下…”春野咧开嘴笑着说,“好…”这样的平淡的对话,听来却比各种的山盟海誓要美丽;又像于无声处听惊雷,让人惊心动魄。
接下来的一幕,是我看过描写初恋最美的镜头:雨中两个人打着一把伞,春野把铃石送到车站,在车门关上的一瞬间,春野突然把伞从门缝扔给了车上的铃石…那种突然,就像刚才突然的表白,带着冒失的真心诚意,格外动人。
铃石看着雨中的春野身形渐渐被车抛得远去,他一边向她挥手,一边脸上露出开心之极的笑容…这就是最美的初恋,就像春天的草,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出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长得那么快那么茂盛,那样的有生命力。
这里没有任何心机和利益,只有幸福的付出和幸福的承受,太美了。
片子里的主角是一家人,不光是春野,还有行为怪异的爷爷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遗物,一本他手绘的全家成员的画册;爸爸是个尽职爱家的催眠心理医生;妈妈是个有才华有担当的漫画作家;小有名气的做音乐的叔叔心里还是装着已嫁作人妻的前女友;怪异性格讨人嫌的舅舅五音不全却对音乐始终怀有理想;因为听了叔叔的鬼故事从此幻想身边有个巨大的自己,而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幻象消失的执着的小妹妹……我就不一一讲述了。
风趣,幽默的茶之味,充满了浓浓的情感,谢谢你,导演石井克人,这么有爱。
以春野一目送电车开始,懵懂的爱情在少年的心理萌发,迟到的表白让人心理颇为惋惜,而这就是电影里第一个结,随之,导演开始泡茶,淡淡的茶逐渐四散开来,幸子的巨大幻想,叔叔的扯淡故事,一个又一个不算故事的故事连接在一起,朴实平淡,好似午后坐在木质走道上无所事事的眺望远方。
影片中出现很多次大家静静的坐在那里,不知道在看什么,也确实什么都不必做,手中无茶,却也觉得口有余香。
毫无笑点的故事也能让我笑得开怀,我看到春野一为了喜爱的女生冒出的傻气,看到了爷爷为了喜欢的工作而有些神经质,幸子也总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叔叔问,今天放假么,幸子平静的说不是啊,然后叔叔稍显尴尬的看看妈妈,大家开始喝茶……这种感觉就好像是湿润的海风一般,悄无声息的浸透了人们疲惫的心,很多奇怪的小角色,也给影片增加不少有趣的细节,河边跳舞的人,全身是血的纹身男,黑帮的傻大哥,棒球怪人,真是日本特有的荒诞,却丝毫不觉得做作,就像是茶本身,我不禁想到采茶,晒茶的忙碌景致,每一股淡淡清香的背后却也藏着那么多美妙的分分秒秒,如若品茶,请尽情的想象……当爷爷死后全家翻看画册,幸子的后空翻让人心中一震,实在是美的不一样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好电影,是一部难得的不做作的、让人感到舒服的电影,不管是里面的家庭之爱、初恋、童真、怪爷爷、友爱、遗憾、导演对乡村田野的热爱….还是其他的什么,那些奇思妙想和天马行空都打动了我们,并且没有那些让我们感到腻烦的说教,煽情,或是刻奇,正是因为这种天然的毫无杂志的呈现,才使得这部影片是如此干净和富有诚意。
也就是大家都在说的舒服、悠闲的意境,换在城市背景都不会有这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所以我反对目前影评第二的观点,发影评是为了针对这一种思考模式。
因为我反对对这部片子采用所谓的逻辑分析——这难道是什么很高级的能力吗?
这种还原方法把这部片子拆解得四分五裂,破坏掉它原有的气质,同时也把其他不进行经验解读的观众一律打为“没看懂”,这种排斥性的、理性暴力的做法,大概这就是懂王吧。
不要被这种做题家思维毒害顺便毒害其他观众了,看个什么东西一定要回答出经验上合理的所以然,无疑是被做题思维pua了。
一部电影不是一定要映射和批判社会现实才算是没白拍才算是有价值,心里没有那份自然天地的人自然看什么电影都这样了,白瞎两个半小时摄影师拍得那么好的景。
同理作为观众也并不是非要得出这种关于批判和隐喻拆解的结论才算是看懂才算是没白看,放弃做题是学会去看的第一步。
(ps小池健真的让我惊喜,一搜导演本人还是小池健导演的red line的美术…算是好朋友互相帮忙了,感觉大家拍得也挺开心)
一家子奇奇怪怪的人,遇上一些更奇奇怪怪的人,比如那个舞蹈家,那两个演变刑金刚的。。。
这样一堆神神经经的人组成了“茶之味”这部电影。
故事很平淡,简单的讲述了每个人的经历,如同白描。
虽然都是神经不怎么正常的人,但每个人却也神经得可爱。
执着练习反单杠的小女孩,喜欢上新转来的女生的小男孩,行为古怪的老爷爷,尤其那个在大蛋头上拉屎的小男孩,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这一家人貌似都不怎么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多的时候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胡思乱想着,或者用一些古古怪怪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感,有那么点儿的压抑。
虽然话不多,但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导演用有点儿幻想童话色彩的手法表现了出来,相当的可爱。
不过这部电影最让我抓狂的是:在二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俺愣是一直没搞明白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完全看不出来什么“中心思想”,看不出来贯穿所有小故事的“红线”在哪里。
看的时候总想着:快了,快了,导演马上就会把谜底揭开,俺作为观众就马上会恍然大悟了。
可是等呀等呀等呀等,等到结束了也没出现恍然大悟的感觉。
感觉像被扔在了半空,上部得,下不去的,又如东西卡在喉咙,咽不下去吐不出来的,蛮难受的。
不过也许这就是电影想要的效果吧。
一直在考虑电影的题目“茶之味”。
茶本来就是淡淡的,需要慢慢来品,慢慢来回味的。
所以电影也不可能像烈酒一样,让人喝了,醉了,醒了,完了吧。
嗯,俺再慢慢品品吧。
无聊中夹杂着奇怪的幽默。
一家6口的心事:哥哥-爱情的火车妹妹-前上翻的大我母亲-出轨父亲-心理技巧叔叔-鸡蛋上屎爷爷-老年痴呆棒球黑帮河边舞者
看了3遍才看完,中途总想着,这到底说的啥?
却在几次想放弃的时候被那些浅小的片段给打动了。
那雨中不停挥舞的双手和被雨水打湿却欢乐的脸庞,那在画纸上终于翻跃上单杠的小小而坚韧的身子,于是眼睛突然就湿润了。
生活多平淡丫,但感动与温馨并没有远离我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不经意的出现。
在相武纱季、寺岛进、土屋安娜、加濑亮、中岛朋子、武田真治、和久井映见、草剪刚一干人等眼花缭乱的酱油瓶晃过后,我被治愈撩。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树木希林奶奶最强大,就只拍了2张照片也打到酱油。
十分慵懒的典型慢节奏日剧/ 蝉声不断是很适合夏日收看的 但是却十分催眠 由于没有过多交代背景 所看的皆零散和琐碎事 /或许更贴切的名字应该叫春野家的二三事 一家人不用太多言语上的交流便能略解彼此内心 作为灵魂人物的爷爷更是为了一家四口(不知何解少了二舅)作了连环画绘本 场面温馨且感动/ 巨物幻想穿插并贯穿始终 或许是为了表达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整体氛围是令人放松的 后勁不是那么强烈 也不能说浪费了两小时 只是需要一个更匹配的心情才能让这套放松剧目发挥本身的作用 /有一首廣東歌一直萦绕我脑海 在我用心感受这部戏时 大雄-侧田version 这版的编曲也是温柔舒服的 作为BGM 来说莫名地很配衬
哭了。 一遍难懂 。很飞。
爷爷为小孙女画的那本画集看得我都快流泪了
淡淡的 就很漂亮 sorry我 我看不懂也看不下去 开始四分钟我就看睡了!
小姑娘的幻想特别可爱。
实在太缓慢,慢的我快睡着了减一星....= =
什么东西
爷爷给家人画的书,这里很感人。看起来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啊,其实也是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彼此的。但电影的节奏太慢,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春野一像有甲亢,因为坐月子剪了短发的哺乳期妇女,不像青春期的男孩…看起来总让我觉得是一个激素脸水牛背的猥琐生物在对着土屋安娜自慰 超ex超不适
2.25
平淡如水的家庭生活
看不进
比较特殊的作品
这就是日本的文艺片么?好怪,不过宁静、夏日、慵懒什么的,还是能感觉到一点点
最近看个日影就有浅野忠信和寺岛进,这部俩都齐了...小女孩可爱死了!简直日本的韦斯安德森嘛!
也许很好看吧 …但是不大喜欢 小萝莉挺可爱的
Quirky and unpredictable. 人不怪一点就真的是白活了。幻想比任何药都来得强劲,大脑里的生活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后空翻的女孩和下棋的男孩,太可爱了~~~ #AFA
怪诞且无聊,画面还是可以保持日本清新电影的水准
額頭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