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历史是过去的,我们就是些普通人,不太愿意了解那些久远的事情。
总是有人,愿意追寻历史,从中吸取教训这很正常,也是一种学术研究。
可是吧,总有人喜欢把历史上那些劣迹斑斑地事情人物,扭曲得让人觉得他了不起,只不过是时代的错误。
可是抱歉,都是在这个世道讨生活的,谁是谁非你可以用各种我们听不懂的名词讲述,可是生活水平的标准我们是能了解的。
一个国家,如果他的子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把他的子民,子民濑以繁衍生息的土地,给卖了,这个国家是个什么样的,我们还不能看清么?
甚至清朝流传的“铁杆庄稼”,这是什么意思你们真的了解过么?
清朝那个时候从上到下到底烂到什么程度,你们有去了解过么。
你们总喜欢用影视剧,文字和艺术美化。
可是有的东西再怎么美化,它是遮不住的。
这些年清宫剧太多了,多得我们忘了当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地革命精神。
总有人鼓吹当年大清八旗兵丁的传统有多么高贵,八旗贵胄的风光与传承多么有历史底蕴。
可是我们也不要忘了,我们都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孩子,我们五星红旗它不香么?
毫不客气地说,我们是五星红旗的传承者,每个中华民族的孩子都有着这份精神,它胜过血脉,直入灵魂,传承不熄。
这部剧的摄影灯光在国产剧中算上乘了,剧情娓娓道来,平缓而有力。
题材大胆,少有的以满人为主角的作品,描述的是一个大厦将倾的时代。
良乡是本剧主角,旗人,多尔衮的后代,属于皇亲贵胄,在这前六集里他受到的“特殊待遇”随处可见,饰演者是李现。
他在这部剧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虽然和白客饰演的醇亲王载沣对戏有些发愣,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他和李人俊讨论光绪慈禧那段很好地说明了良乡的国家观念。
杨凯之,原为革命党,侥幸逃脱一命,赴日学习军事,特点就是胆大。
李人俊,袁世凯部下,武卫右军正目军衔。
军人的特性表现的比较明显,看得出来他对袁世凯相当仰慕。
因为只有六集,他们三人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
但按照他们的个人身份和片尾的一些画面,我猜测三人分道扬镳的可能性很大。
良乡是旗人,且是皇亲贵胄,和醇亲王载沣关系很好。
片尾画面中有他和载沣在一起的画面,大概留日军事生活后又投身于清朝体系内。
最后是否背离这个体制不大清楚。
杨凯之和荆州知府女儿朵梅在一起了,片尾有他们两人共处的画面,他后来应该又投身于革命之中。
李人俊是袁世凯的部下,留学后当然回归袁军,可能还会升军衔。
他和良乡、杨凯之的立场是相悖的,尤其是袁世凯后来的操作,三人分手是迟早的事。
在日军事生期间应该是三人关系最好的时候,也是最难忘的一段友情吧。
秋红由春夏饰演,这是她第一个电视剧女主角,表现相当优秀。
但就前六集的剧情而言,她的故事还没有展开,后续发展不详。
看片尾饰演者名单,剧情应该只到辛亥革命前后,往后十年那些爱划船的人名没有出现。
最后谈谈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俞天白。
这个革命者的塑造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从前所少有的,当然这也引来许多玻璃心的争议。
在他们看来,革命者都是存天理灭人欲,个个都是宣传下伟光正的XXX一般。
这部剧塑造的是一个爱说空话,总把浪漫、革命、改变世界放在嘴边的人。
他的行事很莽撞,一开始想着刺杀醇亲王载沣,把朋友杨一帆的妻妹秋红睡了,刺杀时又拉着秋红和她下浑水,两人逃到日本后他对秋红也是爱搭不理的态度。
这个人,吃旅馆女老板的软饭,坑无辜女孩秋红,然后躺着说他的理想如何如何伟大。
除了一张好看的脸,这个角色简直是所有空想革命者的集大成体。
秋红虽然单纯虽然傻,但是架不住人家天资聪明清醒得也很快,看第六集最后她怼俞天白的那一段真是爽啊!
“你就忽悠吧,你就是把天上的鸟忽悠到地上来,我明儿也要去画店上班。
”“不费草不费料,天天给我画大饼,是能吃还是能喝啊,还不是得靠自个儿挣饭,睡觉!
”。。。
笑死我了。
每个人一生中总难免遇到几个人渣,秋红的应对方式可以说是当代独立女性的表率了:我可以犯错,但是我知道自己错了就改正。
自己犯的错自己承担,想让我一错再错,没门。
以为上过我的床就能做我的主操纵我的人生,更没门。
你以为你是哪根葱,你不过就是姐找的一只鸭。
你没有真心诚意,姐也可以翻脸无情。
李现和魏大勋演十七岁未免也太勉强了,就当古代人早熟吧。
杨凯之这角色虽然站在zzzq的一方,但实在一看就不是个好鸟。
良乡现在眼看着是个高大上样样都好的主角,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什么反转。
当然,旗人的身份,估计在那个时代很难不是个悲剧。
李人俊还蛮可爱,作为北洋派的代表站在良乡和杨凯之中间,也是个很有趣的设定。
其实并没有觉得前六集特别好看,如果不是因为被下架了,我大概率是根本不会看的。
看的原因纯粹是想知道一下现在有些人的神经已经脆弱到什么地步了。
1833年10月4日,第一次卡洛斯战争爆发;巴斯克 作为收复失地运动传统的”龙兴之脉“为卡洛斯派勤王,此时的卡洛斯派具备了巴斯克民族解放运动的内涵,掩盖了其传统主义的反动,而1876年西班牙自由派的立法者试图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消灭地方主义势力, 反而是一种压迫者的身份波旁王朝实际上同样和同时期的清王朝一样是
官方给出的停播原因是历史虚无主义,其实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历史剧多多少少会有虚构的东西在里面,只是晚清民初离现在不远,加上爱国主义思潮近几年盛行,剧中有一些内容会让一部分人不舒服,上层嗅到了气息,及时叫停了。
从前四集的观感来看,下架的原因除了官方说到的内容,可能还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文明与蛮荒的对比,在前四集里,很明显将西方包括日本作为文明的标志,而国人只要没有接受西方干预的都有一种野蛮人的感觉,比如坐没坐相,没读过书,而接受西方教育的人优越感很足,会让一部分人不舒服。
其次是“美化”日本,至少前四集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我们要向日本人学习。
在历史的某个瞬间,或许是有一部分人对日本抱着学习的态度,但就当下的大环境而言,这种东西不能明说。
就像很多民国谍战局一样,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心中有谱。
至于保皇派与GM派的问题,前四集最明显的地方出现在朱亚文扮演的GM派身上,这个角色举止轻浮放荡,还有一些不尊重女性的迹象,一上来就把女主睡了,还利用她做各种事情,给她说一些大道理,有点职场PUA的感觉,最后把人家骗到了日本。
这个角色在以往的电视剧里一般都是反派人设,但在前四集里与GM派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一些误解。
如果这样的尝试能够过审,我觉得是中国电视剧的突破,不再是好人必须好到底,坏人坏结局的“指导思想”,因为世界上没有圣人,只有特定环境下的人造英雄,但往往这样的人设就会碰到审核问题,除非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小老百姓,可以体现小恶小善,如果给你套了一个敏感的身份,比如GM派,或某党人士,就需要谨慎了,毕竟我国的电视剧有一个审核的大方向,某些特定的东西必须好坏分明,必须立场分明,这是制度问题,很多孩子也是在这种制度下长大的,看到与制度相反的东西时容易反感。
最后想说的是,编剧也是名人,不太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一些傻事,我觉得他是想把人性中的小善与小恶,和立场中的大善与大恶分开。
这一点我很佩服他,但也容易引起一些误解。
无论你的立场是对是错,作为人,一定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
但在我们的制度之下,立场对的一方,必须是善头善尾的,立场错的一方,结局一定是惨的。
身为GM派的朱亚文,他身上有人性中的恶,有大男子主义中的恶,有看不起小地方女人的恶,但他同时打着GM派的标签,需要他展现立场中的大善,这需要很高明的编剧技巧,就前四集来看,还没有体现出来,可惜下架了,也不知道后面的剧情如何发展。
而这也是我佩服编剧的原因,以往这类题材,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给立场对的一方设定一个完美的人设和光辉形象,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我们知道是假的,但也接受了。
而这部剧的编剧给一个立场对的人,扣上一个放荡浪子的人设,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是最近十年国产剧的一个突破,可惜还是下架了。
撇开以上这些剧情之外的东西,这部剧相当不错,就前四集来看,是今年目前为止综合实力前三名的作品。
一、关于播出平台《人生若只如初见》片头赫然打着“上海文化发展基金 市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剧中很多情节也是发生在上海,不明白为何首播卫视不是东方卫视,而爱奇艺最早的定档是7月8日,推后匹配芒果台的档期,但18日开播前一小时仓促换挡,不管是什么原因,爱奇艺是有些等不住了,一度放出6集但继而下线。
二、关于主创导演王伟年龄不大,但《白夜追凶》和《隐秘而伟大》两部高口碑剧奠定了他的地位,演员团队也有《隐秘而伟大》中的很多原班人马,对于这样的的清末民国初的剧,大可以相信他的品质。
六集看完,李现、春夏、朱亚文、魏大勋、周游的演技也是相当在线,表演的人物形象很有代入感。
三、服化道制作精良剧中不管是清末官员制服和家属旗服都很华丽,同时杨凯之等革命者的布衣和湖北乡下场景又质朴简陋,道具很有层次感。
上海作为当时的十里洋场,有奢华的一面,这也是民国剧成型的时代滤镜。
作为比较考究的年代剧,清庭的文件,竖版书籍、白话文中夹杂一些文言表述,都有很强的时代观影体验。
四、真实人物和虚构创作剧中有很强的历史依托,直接出现了八国联军侵华、唐才常起义败露被张之洞逮捕杀害、陈公辅学校演讲及海外革命运动,载沣赴德国递道歉书,清末公费派遣留学生赴日等真实历史事件。
但剧中满清贵族后裔、革命党人、袁世凯小站人物,初期革命家和逃婚女青年都应该是基于多个人物虚构的角色,由于和如今执政党的某些历史人物有了关联,可能就有过审的麻烦。
五、早期革命者俞天白前六集给我最深刻的角色影响其实就是俞天白,作为早期革命者,他可能并不知道中国将要何处去,但一心想要搞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他可能有中国早期革命者的一些不太光彩的行为,用新思想蛊惑年轻学生,骗小姑娘,在海外到处播种。
俞天白不仅有思想认识上的局限,连画画和搞化学实验做炸弹这样的技能都是学到皮毛,有“引刀成一快”的精神,但精心准备的刺杀炸弹居然做成哑炮。
俞天白可能集合了康大圣、孙大炮早期革命等的一些问题局限,但他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毕竟在剧中,也是他通过新思潮把女一秋红连哄带骗拖入革命道路的。
六、褒贬问题剧中是点出了清末复杂的政治格局,八国联军驻兵北京,皇帝被垂帘听政,东南互保,连李成儒扮演的满清旗人一边在支持革命党,又一边在巴结醇亲王。
张之洞代表的汉族地方势力,对革命党也是用“执硬币”抓阄般的处罚镇压。
李现饰演的良乡作为多尔衮的后裔,基本已经是处于推恩令之下,日子比刘备好一点的状态,满清失去了武力传统,连旗人的礼仪也逐渐淡忘了。
好不容易“冷锅冒热烟”获得留日机会,也是京城过惯了好日子的贵族不愿意出去看世界。
载沣因为洋人汽车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就直接讽刺了满清的这种强弩之末的窘迫之境。
“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良乡的海外求学未必是满清的解药。
因为留日学生中,也是夹杂着清末各种势力的代表。
当然上帝视角来看,清末留日留美留欧的学生,很多都成为了满清的掘墓人。
七、革命党、立宪派、北洋系前六集只是故事的起点,杨凯之应该是代表革命党,良乡代表立宪派、李人骏作为袁世凯的门生当然是北洋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各个派系的挽救和斗争,如今看来很短暂和无足轻重,很少有长篇电视剧来重现这一历史阶段。
《人生若只如初见》算是填补这一空白的代表作,由于民国史至今没有官方钦定的版本,可能就有审核的问题。
不过编剧中既有江奇涛这样的军旅剧老手,也有张勇这样的民国偶像剧能手,应该播出不是问题。
最后说一下春夏扮演的秋红,真实历史中能直接用的原型应该不多,这是大女主偶像剧的商业标配,是市场的需求。
春夏在文艺电影《踏雪寻梅》崭露头角,随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播出,可能有望跻身一线女星地位。
看了最初预告片中踏雪走向故宫的场景就特别想看,但是看了流出的六集算是明白这部剧为啥胎死腹中了。
先不说主角母亲尊贵旗人硬摆谱多让人不适。
就拿主角原型良弼来说,你把主角塑造的那么伟光正,和良弼这个保皇党完全冲突啊。
就先不说这多不尊重历史。
怕是以后看过这部剧的人都觉得良弼是烈士,彭家珍是恐怖分子了。
而且我要实名惠怼高赞短评,什么历史虚无主义。
既然你要拍就好好拍,别搞伟光正那一套,真实呈现主角的局限性,还有他的缺点还有他的政治主张。
拿良弼当主角也行,让革命派的男二和保皇党的男一最后慢慢决裂,炸死男一,也不失为一部好剧(当然投资方应该不舍的这么炸死男李现)。
走向共和确实是好剧,不过许多看过这部剧的人,一口咬定教科书都是胡诌,把李鸿章捧上天了。
如果这部剧顺顺利利播完,把李现当良弼,应该也会有不少良弼粉吧。
这六集也是够颠倒黑白了,就是旗人优秀呗,而一群p民却想着闹革命。
历史不是几个标志性事件和几个标志性人物形象组成。
什么时候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成了历史虚无主义?
随便扣大帽子的人真的懂这些概念吗?
还是因为没有象他们那样狭隘地看待历史而成了民族罪人?
辩证地看待几个概念:1.保皇党你以为保皇党只保封建皇权?
不否认几千年封建统治对人思想禁锢之顽固造就大批不思变革坚定地维护传统封建体制之人。
但另一方面以康有为为首的一大批保皇党保的是君主立宪资本主义改革路子你知道吗?
学英国政体,日本明治维新是前车之鉴,希望避免暴力革命带来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
熟悉法国大革命的应该也知道革命推翻皇权后并没有顺利地建立健康的共和体制,在动乱和屠杀中迎来拿破仑复辟皇权。
中国同样,辛亥革命的意义小学生都会背,就不赘述了。
但若把它放到更长的时间线里它也是中国进入伪共和、真僭主政治的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时期的开端。
在此不是要洗白保皇党,仅仅辩证地说明他们的立场和观点,认为保皇党只有封建保守反动形象的,不妨把历史课本里大加赞颂的搞百日维新的康有为翻出来看看,他也是坚定地要帮溥仪复辟的保皇党。
2. 革命党革命党的正面意义也不赘述,是中国人都知道。
但革命党只有孙文黄兴宋教仁领导的理想崇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仁人志士吗?
理想崇高是一方面,但真正控制了革命成果、决定了国走向国民命运的不是孙文,而是打着革命旗号闹革命(也确实是推翻清廷的中坚力量)、以革命者自居的机会主义者袁世凯、段祺瑞及各派系军阀。
这说明革命党的成分并不纯粹,说起革命党就是光荣的热血的崇高的,你要把从事实上左右着历史的这部分人往哪儿放?
主观上从革命党剔除?
抨击日本人篡改历史很起劲儿,到了咱们这儿也要搞这一套了吗?
3. “清朝余孽”一个王朝内忧外患气数将尽之际统治阶层自己也不会毫无察觉,除非是头脑空空的傻子。
晚清统治层也短暂地折腾着维新变革,因各种原因失败,但不能不说必须作出改变的观念在八旗内部是有拥趸的,若历史剧中表现了这样一个人物,有什么好奇怪的。
在那种酝酿着变革甚至颠覆的年代,各种思想、观点、立场和价值观应该是爆发涌现的,反倒是只有一副面孔一种动作一个声音才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亵渎不是吗?
不知道现在看历史剧的人希望从中看到什么。
想要培养爱国情操、升华精神尤其要教育青少年的去看长津湖、金刚川、觉醒年代就好了;想看年代氛围的也一大堆清宫剧、民国剧可选择;想从历史作品中了解时代观念,学习经验和教训的反而没得选。
害怕影视作品呈现多元观点的人总是说有了这个先河以后洗白日本侵华战争就指日可待了,这种没有任何依据和经验全凭臆造的观点一再被提上台面。
依个人粗浅的认知不知道历史是否证实过这样的观点,只大抵能判断,在历史证实它之前,我们因多样性而幸福的生活、自由表达但遵守底线的权利已然被扼杀,只剩一群知识、经验和思想都空白的人天天喊着口号搞着纠察。
最后引用卢梭一段话,说明什么叫出自人类思想但被历史不断证明的观点:“我不愿意居住在一个新建立的共和国里,不论她有多么好的法律,因为我担心不按当时的需要而成立的政府不适合新的公民,或者说公民还不适合新的政府。
因此,这个国家几乎在她诞生之时便有发生动乱或被摧毁之余。
”—1754年《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这部剧能上线就是对那些为国牺牲的革命者们极大的侮辱,首先,良乡的原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保皇派爱新觉罗.栽弼,一个沾满了革命者们鲜血的刽子手,这是容不得洗白的。
还有,如果这部剧能继续上线的话,是不是就能连慈禧汪精卫等一样可以洗白?
这样下去会对看此剧的未成年人灌输怎样的思想?
所以,必须永久下架!!
全员演技不拉垮,在这特别表扬吴越和李现,吴越哭戏绝了,完全被她情绪感染,李现台词真的太好了,比之前进步很大,眼神也很到位。
还有剧的画质我也很喜欢,历史的厚重感但是却不枯燥,反正会继续追剧。
导演运镜也很吸引人,期待以后的剧情。
清末那段历史挺感兴趣的,看预告里面台词也很吸引人,爱国青年奋发图强,新思想萌动,后续还会发生什么精彩故事,迫不及待要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