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痕如诗
Inimi Cicatrizate,受伤的心,少年诗人的心疤(港),心痕如诗(台),Scarred Hearts
导演:拉杜·裘德
主演:谢尔班·帕夫卢,Alex Bogdan,加布里埃尔·斯巴修,伊凡娜·穆拉德诺维奇,亚历山德鲁·波托赛昂,伊林卡·哈特纳,索非亚·尼古拉斯库,Damian Victor Oancea,达娜·沃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德国语言:罗马尼亚语,德语年份:2016
简介:灵感来自罗马尼亚作家马克斯·布雷赫的同名自传式小说。故事发生在1937年,20岁出头的男子伊曼纽因患脊椎骨结核而终日待在黑海沿岸的一家疗养院里,全身打上石膏,动弹不得。在这期间,他与另一位病人索兰芝相爱,这里的病人们虽然身体在慢慢枯萎,但思想不肯屈服,他们谈论文学、哲学与历史,努力活出生命的意义。1939年,这本..详细 >
影片只有在恶化后的第二次手术才开始有趣起来,诗人终于正视生命这个议题,思想从苦难中抽出新芽,前面的纵情享乐简直是傻瓜式的虚度岁月,充满愚昧无知的气味,且乏味无聊。“灰尘掉到了支架上,疲劳无聊的人们继续着他们飞扬跋扈的生活。”另外剧本节奏前期很拖沓。
电影色调很饱满,浓浓的油画感,镜头老偏执的,几乎都是中远景,连角色脸都没怎么看清,更填生命的恍惚感
不喜欢
不会好了,但那些短暂的快乐时光是真的。
一个不起眼的故事,在浓重的油画版的画面包裹下,以及形式感较强的镜头语言画幅比例中,变得别开生面,记忆犹新。
黑海太美 @SIFF
可能是翻译不太好吧,黑屏上加的字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像第一人称又像第三人称看到是根据一个诗人的自传改编还挺期待的,有点失望,没收获到太多东西画面拍的很好看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逐渐被束缚着走向死亡。服化道一流,镜头色调年代感十足。
两分都给灯光 构图 色彩 造型 语言有时候太细碎容易开小差
油画摄影美死了,男主也是——在我一低头的功夫——也死了。如果不看电影,我其实没那么向往恋爱吧。制片是托尼厄德曼的导演啊。
致永远的28岁
多一颗星,给美丽的黑海。
每一帧都很美,都像一张画。男主与病魔作斗争,那么的痛苦,乐观的人也会被时间抹掉耐心。
70/100
一个不太有趣的爱情故事,拉杜裘德也证明了自己拥有布景精美,拍摄令人赏心悦目画面的能力,但可惜这种与当下完全没有联结的故事很难打动我,依然还是碎片化的,单场固定长镜头,但用纯文字断开画面挺影响连贯性
躺在病床上,读书,说笑,调情,做爱,躺在太阳下,躺在海边,躺在冬天,躺在墓园里,墓碑上的癣,笑脸,鸟鸣嘤嘤。
电影的拍摄方式很有苏联电影的意思
非常不像裘德的裘德作品,冒犯感被藏起来了。/文学改编,用黑屏白子插入内心诗意独白的方式保留了文学性/病房里 面对疾病本身、面对病友、面对索兰格(欲望)、爱情(那个在病床上架了两个高角度的镜子以能在平躺时依然能看着别人的脸交流的病友伊莎)、面对死亡(病友的,自己的)内心的波涛汹涌/对于死亡的呈现如此轻,只是最后露出了墓碑
虽然摄影太过广告风,但整体观感还是舒服的,感觉导演应该也是个诗人,影片还是从常规叙事里跳脱了出来。
能理解到政治意图的表达,但却无法感受,诗歌也只是越发苍白了起来,相比其它原创病怏怏地噢因为这就是半只脚踏进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