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爱情片吧,剧中人人都发表了对于爱情的见解。
然而夹杂着亲情的爱情却又那样的错综复杂。
对于耀辉的所作所为,我觉得更多的是打着爱情名义的自私自利和为所欲为。
他是任性又固执的,是自私又是无知的。
也许在那个刚刚觉醒的年代,对于新思想有着疯魔一样的追逐。
读了一些解放思想批判旧社会礼制的书,现实生活中若是被旧社会的礼制所束缚,就要使劲全身的气力去对抗,而不管何为伦理道德。
这样的认为自己是新思想的人,不仅有耀辉,也有晚晴。
他们的所作所为便是以新思想的书籍为行为指南,而不顾任何后果,就像是一个遵照教科书行事的书呆子一般,不依据现实情况做选择。
耀辉每一次对大哥的怒吼,每一次的质问,在我看来都是荒唐可笑。
与三嫂偷情后却又信誓旦旦做不到大哥的要求,也是如此的虚伪。
然而他为什么会得到很多人的谅解呢?
那也只是因为他比大哥弱,弱就有理,再加上大哥的强势,所以,他的无耻的行为在大哥强势态度的对比下变得楚楚可怜起来,而且他表现得很真,把内心的一切想法都付出行动,所以他赢得大部分观众的怜悯和支持,而对他违背伦理的行为缺少解读。
耀辉对于亲情,没有隐忍和爱。
他爱他自己更胜过大哥大嫂,他妄为到不顾伦理而追求自己的嫂子而又美其名曰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他不像大哥,至少做事是有原则和底线的,虽然看起来霸道非常。
耀华说得没错,秀禾是结了婚了的,而耀辉还依然觊觎着秀禾,那就是抢。
这里补充一句,那也是无廉耻的。
耀辉在发现自己爱上秀禾的时候,心里是不敢确定的,于是又赶紧想着与娴雅订婚,一边口上还说爱着娴雅。
这种行为百分百渣男是也。
依靠大哥大嫂抚养大,嘴上说着报答,明知道与秀禾的牵扯会伤害到大家,却又总是有意无意去做。
一边又以娴雅为倾吐的对象,却又不去体察娴雅的感情。
这样的耀辉,在整个剧中,就是渣一样的存在。
是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包括耀华和大太太,秀禾和晚晴,耀华娶二太太是为了传宗接代,大太太帮自己的丈夫迎娶三太太也是为了自己的地位,秀禾为了报恩而选择步入荣家大门,在耀华给他机会做选择时依然是为了所谓的报恩又选择正式嫁给耀华。
晚晴为了自己所谓的新思想一泄为快选择抵制大伯批判大妈。
剧中的晚晴对于耀华耀辉和秀禾的感情牵扯的过度干涉就是多管闲事的存在。
在剧中的人物,大部分的价值观都存在缺陷。
看的只是谁的爱更自私更无耻一些罢了。
大太太对于丈夫的爱,不惜以秀禾为牺牲品,就像耀华所说的,不要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的丈夫值得自己毫无保留地去爱就认为别人也是。
然而大太太对丈夫自私的爱建立在旧社会的思想上。
她本身也是个牺牲品,无可厚非。
姥爷呢?
他霸道且大男人主义,然而做事是有底线和原则的。
对于秀禾,他给过她选择的机会,他不勉强她。
但是秀禾做出选择后,他觉得可以勉强她一些了,毕竟耀华是旧社会思想,他勉强她说她爱他,他大男人主义地为她安排一些事。
对二太太,他更多的是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尊重她的。
然而二太太是风花雪月的女子,她的爱是自私又世俗的,必须建立在金钱至上。
她的贪婪与世俗是耀华从内心深处与她产生距离的原因。
在没有知道二太太出轨前,他对她是慷慨的,也是自私的。
秀禾呢,她原以为自己能够为了报答大太太和她一生都站在同一条战斗壕里,然而时间越长,经历越多,眼界开阔之后,最后仅仅也只是以为荣家生个孩子就作为全部的报答了。
与小叔子偷情,并也美其名曰女性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应该不顾伦理道德吗?
很多人厌恶二太太与大伟媾和怀了孩子后的不知廉耻,却不想秀禾也是如此的。
只是看比谁能够表现出一副诚实面孔来,比谁更道貌岸然,比谁更绿茶婊罢了,当然二太太在这方面只能对秀禾望其项背了。
追求真理,追逐内心的需要,我想这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然而就像权利与义务并存一样,我们对爱的追求,皆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公认的道德与法律之上,否则就是妄为,就是无耻。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若人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内心的需求,那么社会将迎来灾难,乱伦、杀人越货,打劫强奸,都也不过是追求内心的需求,无论是邪恶还是欲望。
生而为人,年龄渐长,都不得不接受更多的无可奈何、遗憾。
相见不如怀念,也有另一番凄美。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有一二如意事的惊喜。
人间正道是沧桑,坦然接受后,或许会迎来柳暗花明。
倒数第二集,以古沛帆为代表的新时代年轻人们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将女性从封建礼教中解救出来,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女性爱情,爱情是最伟大的东西,只有爱情的力量才能给她们勇气……我对此真的,嗤之以鼻。
能真正把女性解放出来的,从来就不是爱情,而是平等的权利,在当时,就是一个能像男人一样利用自己的才干去做一项工作的机会,一个独立于男人存在的机会。
古沛帆那样的人,口口声声说和封建势力作斗争,慷慨激昂,头头是道。
可是在容耀辉发酒疯质问他时,却也只敢畏畏缩缩躲在女友身后,大气不敢哼一声。
他们把爱情奉为神明,却正在用一种极端对抗另一种极端。
如果这样,那也只是时代的悲惨。
他们真正让我恶心的,是把高尚的爱情挂在嘴边,遇到困难却呆若木鸡,躲在“吃人的礼教”后面,继续用激进的高谈阔论麻痹自己。
他们用看上去“事事关己”的态度批判一切,却在变化来临时祈祷“事不关己”。
可笑至极。
我知道这是一部反封建的片子,但我还是觉得李少红三观不正,每个人物都很扭曲。
周迅和黄磊前面明明可以在一起的,不管是在成亲前阻止,还是老爷第一次发现他们情愫的时候就坦白。
偏偏要选择偷情,不管是新社会还是旧社会,婚内出轨都是最错误的选择。
黄磊这个角色就是渣男,还不如老爷,前面懦弱逃避,表面说着爱女友,背地里暗恋小嫂子,女友跑了也不追。
大哥对他那么好,他口口声声说不能不能背叛大哥,结果还是给大哥带了绿帽子。
周迅的人设崩的太快了。
前面老实善良、一心只想报恩。
去了城里突然就变了,思想解放的也太快了。
老爷虽然对大太太二太太很残忍,但至少符合那个时代的礼教道德,至少他没有对不起黄磊和周迅吧,结果被自己最爱的人和亲弟弟背叛。
那个时代是很愚昧,但造成这个悲剧的一群没良心的人,一个三观不正的编剧,而不是那个时代。
故事是讲有思想有灵气的女孩秀禾,嫁给家大业大但没有孩子的48岁的容老板做第三房姨太太, 虽然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喜欢着自己,但是她却与容老板的弟弟耀辉发生了爱情。
容老板的弟弟耀辉受过高等教育,性格很随和人也长的帅气。
耀辉被秀禾身上的那股灵气所吸引,实际上在面对秀禾的时候他是处于同情和怜惜,他不忍心看着封建婚姻制度捆绑住秀禾的青春和自由,当时那种情况好像只有他自己能解救秀禾,一方面处于尊敬像父亲一样的大哥和大嫂,另一方面处于对秀禾的责任感,左右为难的他显得有点矛盾和懦弱,于是他娶了娴雅为妻。
最后秀禾为容家生下了孩子,自己也送了命,然而孩子却是耀辉的......
不得不感叹荣信达黄金时期的黄金组合,导演编剧演员,服化道和声指美指,所有人都是高手,出招稳准狠又不露声色。
高手云集之下才出得来这部里程碑式的电视剧:没有一句台词、一帧镜头被浪费,大到剧本小到景别都在铺陈氛围,开篇不过五分钟就奠定了奇诡沉郁的基调,凄凉甚至癫狂,极致到近鬼近妖。
所以我说李少红的风格像奶酪,爱的人爱死它,不爱的人得绕道儿。
爱奶酪这件事到底需要些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所谓“门槛儿”略高,门槛儿都过了,爱的应该就是真爱了。
不爱奶酪这件事呢,简简单单,没啥理由。
我对不爱奶酪的人们尊重也理解,但我想指出,其中部分人大概是在跟风拒绝,道听途说奶酪不好,于是尝都没尝过就拒绝了奶酪。
不管爱不爱奶酪,我们都至少要承认,在咱们这个出品望去一片正气凛然的影视圈,少有人敢特立独行,做出来的作品锋利又冒邪气儿,仿佛鲁迅与爱伦坡相结合。
而创作团队手上有金刚钻,活儿能真做出来的,就更少。
螃蟹好不好吃先放一边儿,我们得认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个勇敢的人。
真的,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个类型片,一个标签就把人拍死在爱情或者国情里,看个戏因为伦理问题吵成一锅糊粥。
更有甚者,我得奉劝您,别一句“鬼片”就否定一切,认为这部剧在艺术上的追求与努力,是在和爆米花恐怖片儿对标。
我想,拍摄《橘子红了》的过程,或许像民国骚客写杂文,平淡了容易变流水账,激昂了却很容易落入鸳鸯蝴蝶派的窠臼。
想拿捏好分寸,外人看来容易,内里却实在是很考修为的功夫。
充满电影质感的日常琐碎,像是英国女作家们擅长的小说,你一言我一语,岁月就安静地过去,一切都貌似平静无波。
可平静无波下是从开局就在涌动的暗潮,细水长流里早有冷峻的险峰,异军突起,呼之欲出:那是命运与时代作弄下的人心,是莎翁《奥赛罗》一般不可逃脱的古典悲剧内核。
一腔热血、稚拙天真的古沛帆和宛晴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辉和娴雅。
被现实磨去锋芒,梦想无奈而必然地破灭的荣耀辉和娴雅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华和美菱。
而做了“吃人礼教”的帮凶,害人害己,可恨可悲的荣耀华和美菱们,多少年前,也都是年华正好,正澎湃扬帆的少年少女。
新与旧不断迭代,也不断碰撞,世事如一个可怕的漩涡,饕餮一样吸入多少无辜的人,却不过不断重复着自我———这样一个可怖的变化着的深渊里,又有多少个不知名的“秀禾”呢?
橘子红了,年年岁岁的红,旧的正落在地里残腐,新的又一轮红日一样在枝头上升起。
这春去秋来,正好像一代代旧的人们老去,一代代新的人们降生,所有人都在盼望着改变,希冀着不同,然而所有人都在同一条无奈的、看得见悲剧终点的路上,被命运推搡着,磕磕绊绊地前行。
几天前偶尔看到某电视台在播《橘子红了》,就忍不住零零散散花了三天时间,又在网上完整看了一遍。
那时的黄磊还有那样一张清澈稚嫩的脸,周迅还带着一点婴儿肥,生涩与灵性恰如她所扮演秀和。
那一年的我也才上初中,一晃十几年竟然就这样过去了。
看着黄磊闪闪亮着的眸子,我突然懂得了,所谓年轻,原来是一种“当局者迷”的体验,你身在其中的时候永远不会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只有当自己不再年轻时,回忆起来才能真正明白是什么感觉。
不得不说,十几岁时,我从未看懂过这样一部连续剧。
在美好的容颜与甜蜜的话语下,我相信了耀辉和秀禾之间的爱情,不懂大妈的苦与甜,完全不能够欣赏耀华的骄傲与无奈;我甚至听信了婉晴的那些关于青春与自由的言论,以为真实的人生应该如她所说那般,把出离的勇气看得至高无上。
十几年后的自己,重新看待这一切时,竟然收获了那么多不同的体验。
我开始不由自主的喜欢寇世勋所扮演的容耀华,在有他的剧情里我完全无法移开自己的视线,尽管他离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那么遥远,他是那么的老,那么的霸道,固执,自负,当他有重要的生意需要处理时,女人完全不值一提,当他铿锵有力对耀辉灌输那些封建社会男权思想的时候,我只觉得他可笑,但并不会反感。
因为那些冷冰冰的男权听起来如此偏执,偏执的像个孩子。
女人对待孩子或者孩子气的男人,都是同样的不由自主平生出包容与怜爱吧。
可是当那一日他发觉了自己的不孕,他所有旧有的自负与傲慢也即刻烟消云散,甚至立即变成了内疚与自卑,他开始明白自己错怪了大太太,也耽误了三太太。
虽然他尽能力的想要去弥补,但又不得不顾及封建社会下的家族颜面,与曾经的那个魔咒般的预言。
这一刻他所作的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的善良。
是的,他从来都是一个善良的人,即使是他以往的自负,他所苦意经营的一切,为的都不过是那个时代下最能体现男性价值的东西:家族的财富与荣耀。
而耀辉和秀禾都做了些什么呢?
秀禾无疑是导演和编剧着意塑造的浑身闪光的主要人物,她穿着叶锦添特别制作的奢侈品级别的精致戏服,捻着她的纤纤三寸金莲,在剧中美好的飘来又飘去。
她善良,这样的善良体现在她对于身边所有人的不需回报的爱,她对于耀华和大太太的用生命来报答的感恩之心,更是当她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耀辉的谎言与懦弱时,所表现出的承受与担当的勇气。
秀禾也曾天真的相信,有了决心与自由,她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女人,新时代的新女性,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女人。
“我已经在城里为你找好了工作”耀辉说。
“去了城里然后呢?
又怎样呢?
你要把我从这里带走,带到你的女朋友身边?
”秀禾说。
独立,对秀禾而言是一个空洞的字眼,它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仅仅意味着从一个男人身边离开,去奔赴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她懵懂的明白了一半,却没有参透真相。
所以剧情的结尾,秀禾死了,伴随着新生命的诞生,秀禾走了。
这对于秀禾看似是最好的结局,对于编剧与导演看似是最合情理的说法。
死了,一切就得到了升华,女性宽容的慈祥的善良的博爱的光环环绕着这个死去的女人,她就得到了某种神化。
就好像那个被嫌弃的松子,就好像芳汀,我们很难去琢磨作者书写这样的人物时心中包含的感情是否是悲伤,因为那些神化的结局明明又带着那么点歌颂和赞扬。
“很遗憾这女人最后是这样的结局,但这是一个应该被赞扬与歌颂的一生”。
也正是古往今来有这么多的艺术作品冥冥中传递的这样的价值观,那么多的女人唱着悲歌,带着感动了自己的泪水仍然这样活着。
而耀辉呢?
那年轻的外表,纯真的笑容,眼眸中闪着光的叫做青春与爱情的悸动,是这样的诱人,这样的能够迷惑人。
他出身名门,即将继承哥哥的庞大家业;年轻有为,知书达理又不迂腐,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新运动;他颇有文艺气息,会和自己的女朋友通信诉相思,也会为心中另一个喜欢的女孩种下一片又一片的花圃;他是那么的温柔又美好,满足了女人所有关于爱的幻想,当这样的他眼含爱意的看着你,你要如何拒绝?
即便娴雅这样聪慧的女孩,对于明知已不复曾经的耀辉,最终也只能选择了相信与接受。
如果撒旦的苹果能够化成实体,他一定就长成耀辉的模样。
我们迷恋着他的一切以至于看不见他身上那致命的缺陷,他是一个空想家,可恶的空想家,害死人的空想家。
他要启发秀禾的女性精神,却活活把她推进了明知不合适的婚姻;他要带领秀禾追求自由与独立,甚至都接受了秀禾的身体,却在临阵前选择了放弃与遗忘;当他知道秀禾怀了他的骨肉,他冒着大雨不分日夜的奔回家,想要带着秀禾离开,最终却选择了谎言与背叛。
正是他的犹豫不决,他那飘忽不定忽有忽又没有的激情,他许下的那么多美好却没能实现的诺言,最终造成了秀禾的悲剧。
我曾以为这是一部歌颂自由爱情的文艺句,此刻看来,不如说,他所嘲笑的正是所谓爱情。
近来周公子的小脸曝光率很高,从《红高粱》到《撒娇女人》到《早更女友》,电视电影的屏幕都占得满满的。
还记得很多年前《李米的猜想》,周公子把一个女人的等待刻画到疯狂。
又想到12年前的《橘子红了》,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呆在有爸妈在的家里守着长虹牌老电视一集一集的追完了这个剧,印象里整个画面是灰色的细腻,言辞是纯净的华丽,黄磊叔叔还是安安静静的文艺美男子,具体情节倒是忘了许多,于是现在重新找了来,再看看这橘子,是怎样的红。
李少红导的戏都较之女性视角,譬如《大明宫词》,语言如诗,格调唯美,让人在一个早知道结局的故事里揪心,直至走到悲伤的尽头。
有句玩笑的话说,红着红着就黄了,黄着黄着就绿了。
用来概括这部剧,单以老爷为中心来讲,到是很合适。
三个女人凑一块,围了一个老男人,有的为了挽回,有的为了报复,有的为了偿还另一个女人的所谓恩情。
原本就是出荒唐的闹剧,而长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所有的荒唐又都变得合了情理。
在我看来,整个故事里,老爷倒是最坦诚的,他坦诚的谋杀了三个女人的爱情。
大妈用她慈爱的表象守护着她的破碎幻觉,嫣红是得不到又恨过了头,大伟是一个仅有爱情的傻瓜,宛晴和沛凡是两个旁白,娴雅是一剂催化剂,而耀辉则是一个矛盾又痛苦的空想家,终究,过于理智的秀禾用死亡终结了这场无休止的哀怨,成全了一个旧家族可怜又可笑的荣耀。
突然想到琼瑶阿姨的调调,说起来,这就是一个破碎的我,要怎样去拯救一个破碎的你。
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以爱之名,好像所有的对错就都可以没那么绝对。
总有不该爱的人,隐忍到自己都觉得无趣。
有些话,说与不说都是无果,就搁在那里,假装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就像以为你是因为下雨才不来,就像那句藏了整夜的情话,终究在心里筑成了坟,安安静静,绝口不提。
剧中大妈说:从有情到幸福还有很长的路。
而这条路,年轻的我们总是不知道如何去走,总要把最好的纯粹消磨殆尽,才懂得幸福的方向已然经过在那里。
所以才有后来时时在忏悔,我们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一旦错过就不再。
自古追求感情的人那么多,而真正得到幸福的那么少,做过的梦都不算了,帷幕拉上时有苍凉的声音唱:春去春又回来,花落花又开。
每一阕都是无奈的啜泣声。
时光会为每一个人见证,不论爱与不爱,或者都与某一些幸福无关了。
从年少无畏到成熟谨慎,感情牵扯上太多的附加值,来不及心动,又从头喜欢,岁月已经可以用上余生来计算,那么月老老先生,你就不要再拿我的红线去织秋裤了吧。
爱是一场误会,痛是一种修为。
就用剥开一个橘子的时间,原谅所有的不对。
晚安,梦想。
PS:背景音乐,张学友《时间有泪》。
秀禾,一个可怜的女人。
为了生活她嫁给了比自己大30岁的男人,却意外喜欢上了自己的小叔子。
面对责任,道义,爱情。
她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在现实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选择,是选择自己的爱情还是会跟秀禾一样选择留在大夫人的身边?
最可怜的还是大夫人,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为了他那了不起的自尊,娶了一个又一个,没想到到最后只有大夫人才是真心对他的那个人
2016.12.08曾经一直想寻找一种主义,然后踏实放心地按照它来生活,后来发现现实的复杂性根本不允许,于是就心甘情愿地堕入虚无里去了。
如今呢,我想重新出发,去面对难解的一切。
生活于我如谜一样美。
面对选择,我愿意尊重任何一种。
抑或选择跟从所爱的人,有恩于自己的人,放弃一己之私。
因为我们短暂的一生,能够真正拥有的只有他们。
我们知道无法无视他人,单单为自己而活。
与他人的连结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深刻。
但若是,为了原则,为了理想,为了信仰,放弃一切旁的也在所不惜,那更是需要勇气,更令人钦佩。
也许恩人、爱人,会受伤,会不解,但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能够达成谅解,能够获得最完满的幸福。
虽然,想实现这一点太难。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作假自欺,不可以放弃内心的执念,不可以被外界的风雨颠沛屈服,不可以忘记自己所见所信,哪怕至亲至爱的人也来反驳怀疑。
只有一代又一代人,风雨兼程地奔着它而去,历史才会在我们踏过的路途之上,滚滚地前进下去。
我们也就不白作了那尘埃。
不可不做梦。
--2017.01.07最近在读福柯,对于先前的观感产生了巨大的颠覆。
但是每一种观点都是重要的,所以仍保留上文,做以下补充说明。
原以为剧中讲述可以归结为生活的复杂性,伦理道德和追求自由解放之间的巨大冲突。
由于我们对善良的敏感,感同身受地认同主人公不去破坏恩情和手足之情,对于爱情遥遥相望正如对解放的未来遥遥相望。
求而不得,其苦其恨,可想而知。
然而福柯给予了我们重要的提醒:一切并不复杂,甚至简单到透明——伦理道德这些所谓真理都是社会历史的建构,都是权力的作弄。
尤其是剧中典型的父权制家庭中,丈夫对妻子的权力,兄长对弟弟的权力,金主大太太对被收买的三房姨太太的权力,都是整个权力系统最小的毛细组织。
当我们谈论反封建的宏大叙事时,最容易忽略,最难以抵抗的其实是这些封建家庭的细节,隐藏在亲情和恩情之下的支配和控制。
悲剧——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更大程度上是由被权力支配者的怯懦不清醒所酿成的,服从的一方比控制的一方更有力地巩固了权力的存在。
也许福柯连“梦”的合理性都否定了吧,总之真正的自由对现世难得很。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扭曲悖谬的时代里。
一方面是人文理性的深厚积淀以及后现代性的巨大批判反思,另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无比盲目恶性竞争的世俗生活方式。
我们坐拥前人的思想遗产,却比任何时候都远离自由。
我们崇拜的,也是我们厌弃的。
图景这般明了,我们却这般无所作为。
这部剧对于人性深刻地刻画真的可以,编剧非常非常优秀!
我最爱这种人性的刻画了。
小时候不敢看,也不愿意看(寇世勋与归亚蕾分别饰演过周迅的父亲与母亲,而且都是那种护幼崽的狠人角色),所以小时候觉得这部剧违和感很强,总有乱l的恶意感。
昨天熬夜一晚上被吸引了,居然快进看完了,现在几乎没有这样能吸引我的国产剧。
很少能看到拍出人性深刻的电视剧,能这样完整讲完故事的,对女性的同情,远远超越了众多影视剧里对女性恶意已经多的让人麻木到熟视无睹的地步了。
秀禾的命运是注定的,和她个人关系没有那么大,任何一个出生在一个悲惨底层家庭的女孩,能有什么资本底气去追寻所谓的精神自由幸福?
什么自信啊勇气啊,都是先完成生存问题才有资格谈的,她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能解决,死亡其实是解脱。
剧中充斥着繁殖最重要的思维,女性完全是男性生育的工具,看似是阶级问题,本质依旧是男女不平等压迫。
还有,真的讨厌给女性洗脑“爱情最重要”。
剧中二太太如果能再进步些,她是最有能力冲出藩篱的,可惜啊即使能够为自己争取利益,把自己需求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爱情男人看得过于重要了。
相比较她的姘头(演员有些像香川照之)其实看得最清楚,人无法要求太多的东西,选择了某些就要放弃某些。
不过嫣红这个角色已经超越很多被压抑到扭曲麻木不仁已经毫无趋利避害本能的女性了,这个角色有繁漪与雪姨的感觉。
可惜了,她明明有能力的,能在商场周旋谈判签订合同,却没有自己当家做主把男人踩下去而不是依靠男人谋生的理念。
果然是选择远远大于能力,环境远远大于个人。
娴雅如果能离开黄磊饰演的未婚夫再也不回头就好了,可惜了,这么好的姑娘,最后还是回归了婚姻的樊笼。
这个演员真有气质,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无敌县令里面那个向皇帝复仇的女孩就是她。
这部剧里女性对于女性,并没有现代剧里人为制造的雌竞,没有女性对女性的恶意攻击,相反,她们之间是互相有同情的,只是大家的能力只能做到如此了。
这就是没有实权的后果。
看到嫣红跟菀晴小姐斗气跳绳,真的会会心一笑,这是没有被束缚的释放天性女性的模样。
怀孕的嫣红看到秀禾吐的惨样,会主动给她倒水。
这些细节真的很好。
男性方面,我发现黄磊的角色与张爱玲笔下的沈世钧如出一辙,没什么好谈的,年轻男性嘴上再怎么喊口号反父权,最终都会成为他们口中曾经反对的人们,然后作为新一代的压迫者,作为食物链顶端去压迫女性与其他年轻一代的男性。
这就是所谓的“长大后理解了父母”真相。
本来男性就不是食物链最底层,被压迫的程度也不是最深的。
他们对于秀禾的同情,看起来甚至有些可笑。
真正最底层,是秀禾这种,什么勇气啊自信啊追求自由,对于被压迫最深的人而言,都是口号而已。
这也是这部剧最大缺点,虽然刻画了女性的困境,对秀禾这个底层女子的命运充满同情,但是它只敢在父权制度的范围内提出反抗,只敢借侄小姐之口继续赞美父权“对于女人最重要的是爱情”。
可惜了,感觉李少红不应该仅限于此。
关于剧中阴森缥缈不似人间气象的音乐,我觉得是对的,你以为的人间对于被压迫最底层的主人公秀禾而言就是阴间:寒冷刺骨,潮湿狰狞,鬼泣森森,就对了。
血淋淋的结局,年轻女人用自我的血肉孕育新生命给老一辈掌权者,为掌权者延续生的希望,自己却为此付出生命。
最后再赞美秀禾懂事听话为他人考虑,这些夸赞人的美德,都是奴隶主夸赞奴隶好吃好用的,再看这些词,果然如同结局一样血淋淋的,沾着人血人命呢。
这部剧当年造成轰动,收视率飙红是应该的,编剧真的优秀,对人性的理解深刻,演员真的优秀,导演确实拍得好。
然而最大的讽刺是悲惨秀禾的衣服成为了后来中国新娘的标准服装,不,不是讽刺,是所有人都心照不宣但没有人会戳破的心思,底层,女人,生育,男人,婚姻,这里面复杂的暗潮涌动,就像剧中天阴雨湿的气氛一样,诡异与不可说。
但是总有人是被压迫在最底层的,秀禾服,仿佛是祭品上祭台的必需品,一股子血腥味与阴森之气,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吃人,吃女人。
寇大哥和归亚蕾不愧是老戏骨,太出彩了。
在b站重温这部剧,最后两集的时候看哭了,每个人都有时代赋予的无奈与悲哀。但是,弹幕里却一直在讨论弟弟是不是渣男,大哥是不是直男癌,大太太是不是自私,秀荷是不是出轨兼小三……太多人用现代的甚至是自以为的三观评价人物的好坏,真如小学生一样觉得世界只有黑与白。也许这就是现在电视剧脸谱化的原因吧,更多人只能接受毫无瑕疵的伟光正主角,忘记了自己也不曾是完人。
风格好像和大明宫词很像
黄磊不错
这造型多适合演恐怖片啊~~据说这片子里有林申?哪个路人甲是啊~~
初中的时候看的,节奏太慢,受不了,那时也没看懂,现在剧情也记不得了
慢!!!
黄磊!
当时年纪较小- -陪着老妈看的- -基本忘记是悲剧吧还是一个大叔老牛吃嫩草的故事?!
我喜欢
我的妈呀 不敢苟同三观 周迅那会真好看
这部必须打一星
黄磊后来说最后一场戏周迅怀着他的孩子,还没开拍两人就坐在那里流泪了,拍完心脏很难受去棚外抽烟,周迅也出来抽烟,黄磊看着她,觉得把这辈子都过完了。
小时候看的,整个氛围不错,李少红的代表作,很好看印象最深是新娘如洞房,那个时候的周迅,很稚嫩,和演他丈夫的形成强烈对比,为什么要和这么老的男人入洞房
最不喜欢的题材。
#柒捌捌〇看电视剧#1、配乐;2、服化美;3、周迅&黄磊
现在的周迅不比当年
为了服装看了几集,受不了,不想再看,太神了。
为什么大家觉得好呢,李少红硬生生把它拍成了惊悚片,可能是我太喜欢原著的缘故。
忒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