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一門艱深的學問,許多人終其一生都難以參透其中奧妙,只能在跌跌撞撞中摸索,仍舊無法釐清其因果關係。
原因無他,愛情根本不是學術研究的對象。
愛情就是愛情,就是這麼一回事。
它既可以是真善美的純粹映現,也可以纏繞眾多現實因素,就像複雜無解的毛線團,剪不開,理還亂。
於是乎,美國導演奈德‧班森決定將一段愛情故事拆解成兩種不同的視角呈現,各自陳述,卻又.........
她和他两部戏有些不一样,我指的是在大雨夜车里那段,她里,是女方压在男方身上,并主动猜出了他跟别人睡了,他里,是男方在上,并主动承认出轨。
我先看的她,当时女主走进酒吧,女酒保的神情以及和男主擦身而过的戏,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看了他,印证了我的想法。
很喜欢他们热恋时的那几段,甜甜蜜蜜。
她里,让我深刻的还有她爸那句“这是我最好和最坏的时刻”。
总之,双方的家人、朋友真的都好棒。
[剧透预警]上映前后关注过一阵子新闻动态,所以其实对这片子的心态是比较微妙的。
从成果来说,我也宁可把Him当作一部独立的影片,毕竟一美决定接片的时候只有这个剧本。
从Him到Her,本质上来说,主题和格调都不一样了。
Him的切入点原本是挺有意思的。
这些年对女性话题已经挖掘的很充分,DOER这个故事架构也很难再有什么深度,反而是对现下的男性形象缺少关注。
当我们讨论女性主义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隐含话题,即男性的社会形象也不该是一成不变的。
正如女性并非天生“软弱”、“感性”、“适合被保护”,男性也并不是天生“坚强”、“理性”、“善于保护”。
在Conor身上,首先吸引人的就是他的迷茫。
面对失去孩子这样的打击,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也好,妻子的情绪也好,他想做一个符合社会期望值的“男人”,同时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因此他时而暴躁,时而脆弱,他不明白妻子为何出走,又缺少释放自己情绪的出口。
观众都能感受到他对EL的爱是如此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即使出轨也是迷迷糊糊又充满了负罪感,希望受到EL的谴责。
尽管表现方式不同,他也一样因为孩子的离开而痛苦,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而暴躁,这样的Conor是软弱的。
就像大纽约的芸芸众生,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陷入平凡的困境。
影片开头Conor说,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 please have mercy on me. 为什么在这段关系里他如此弱气呢?
话说回来,为什么不能弱气呢?
失去了孩子,母亲的痛苦社会大众都能接受,那么父亲应该如何表现呢?
如果换成父亲在家躺半年,是不是会被社会鄙视?
(我想答案是毫无疑问的)从Him来说,Conor这种陷入困境的城市中产阶级男性的形象很耐人寻味。
既不是英雄、精英,也不是小人物、社会底层人物,具有主流道德观念,想要自立但创业失败,想要处理好家庭关系也不知该从何入手。
正如EL渴望新生,Conor也渴望被爱,被重视,被肯定。
我觉得这样的Conor反而是银幕上比较少见的成年男性形象,恰恰说明了男女之间并没有那么大差别。
父亲的角色也很有意思。
按照社会一般看法,他成功多金,花心薄情,但在父亲的心里究竟是如何感受的呢?
也害怕孤独,也害怕衰老,也害怕回忆。
在和Conor对话的时候,也笨拙而努力的想要给予他支持与爱。
Him这个作品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是两点:一是“谜团”,观众和Conor站在一起,始终不明白始终在摸索;二是展现出男性的“软弱和孤独”以及他们不知如何逃避或者面对的这种困境。
不是浪漫的英雄垂暮的困境,而是现实的日常的。
基于这两点,Him在文艺片的范畴里即使不是佳作,也是值得推荐的,可以理解当初一美为什么看中这个剧本(即使新手导演的稚嫩感很鲜明)。
然而当剧本延伸出HER,这组影片的主题整个就变成了一对成年男女如何处理感情关系、家庭关系里男女视角如何不同这样的老调重弹。
发散点来说,我相信Ned花了八年时间创作,必然是投入了不少自己的人生感受,而Her是在Jessica建议下再创作,重心转移也是在所难免。
Them就更不用说,连导演自己都承认是mistake. 如果说双版本从创作方式来看勉强也可说带着点大胆和文艺气息,Them纯属为了迎合市场。
看到好多评论都只看了Them也是满遗憾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喜欢Conor这个角色的,也挺喜欢纽约故事背景,喜欢影片的结尾充满诗意。
一美大大很少演这种普通都市人,不知道过了这个村还有没有这个店。
再多说一句就是,打光不错,歌都好听。
Everyone has his or her own way to deal with the grief, sometimes two are better than one, sometimes two eventually split away. 当时很难过一个人经历了胖的离开,感觉熟悉的人没法理解个中情绪,也不想经历因为别人关心问起一遍又一遍重复叙述的假设,我选择退出了所有vx群关闭pyq,至此和朋友聊天再也没有用过表情包,长久以往也就这么习惯下来了。
不是跟男主一样选择彻底得避而不谈,可能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痛苦里,每次想起就会哭,小胖几乎没有在我的梦里出现过,所以我想它还是会重新回来找我。
电影的最后,男主一个人走在回家路上,在河边看了会夜景继续往前走,女主出现在画面里,跟着他走回家。
可能是有了一个新生命?
人生还有那么多个七年,兜兜转转,我还是爱着你的。
Two are better than one.
终于看完了《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两部,先看她,再看他。
译名很好听,看着以为是从男女两个角度来探讨爱情,结果我错了,看完觉得应该叫《丧子之后:他》还有《丧子之后:她》。
好吧,其实我就是对这电影评价不高,本片想法很好,看预告片的时候,我给了它极高的期待,结果情节很是拖沓,点也是零零散散,有时候还玩玩神游,观影感受很差。
可能这正是导演要给我带来的感觉。
在她的时候,我就觉得,电影把女主绝望的心全感染给观众了,看到我觉得人生很没意义(当时还不知道她丧子,却感觉很没意义很压抑),到他的时候,虽然也是压抑,但情节开始被理清,能感受到的是烦躁。
男女视角的不同,在他们车里OOXX体现了出来,我记得在《她》时,是女的主动到男的身上,到《他》的时候,却变成了男的主动压到女的身上。
(应该没记错)这电影啊,看到一半,我都不想知道结局,有种“关我屁事”的feel,就冲着这一点,我给它两颗星。
这部电影竟然有三个版本,从三个角度来看一件爱情的事情,太不可思议了。
很巧,我看的是him版本,是从男人的角度去审视这段爱情。
男主是一个长情郎,为了挽回爱情,什么事都做了。
包括为了实现妻子有外遇的要求,勉为其难地去做……男人可以放下身段和尊严去做所有的一切,真的很不容易,充分说明了他深深的爱意,但是女主一点没有领情,若即若离的,真是让人好无力,爱恨纠缠让整部影片很是压抑,也让整体比较沉闷,几乎看不下去……后来才发现原来他们的孩子夭折了,才导致了感情的岌岌可危,但是就从这部影片,开头我真是没有看出来,一直到两个人的哭诉,才发现孩子的离开对他们的打击有多大,几乎摧毁了一切,因为实在走不出来……记忆就是这样,有时很珍贵,让人想把它整个收藏;但有时又痛彻心扉,让人无所适从,濒临崩溃,又挥之不去……还有最后的跟随,也不明白女主是为了什么,明明相爱就好好在一起,想断又断不了,纠纠缠缠,断断续续,实在是让人受不了……这难道就是外国人的爱情模样,真是让人参不透,还是不要了……没有勇气再去看其他两部……
这个是《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那一版影评的搬运版,唯一不同的是,这一部,打了四星。
因为:第一:叙事清楚;第二:开场一美和劳模姐吃霸王餐和一美独自去追那对吃霸王餐的情侣两段情节的呼应有戳到我;第三:这一部一美戏份多嘛。
--关于写作有一个基本的5W+1H原则(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常常作为小学生作文入门参考手册,在刷完第一遍《他和她的孤独情事》的今日,就让我们借用5W+1H原则来谈一谈这部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1、Who 首先要列出这部电影的适宜观影人群,No.1和No.2都是充分条件,两者合体更佳。
No.1 詹一美或是劳模姐的粉丝,尤其是脑残粉。
楼主作为一只婶婶的沦陷在詹一美的蓝眼睛里的痴女纸,就是在一种脑子里不断闪着“WTF?!!
”的情绪中结束观影的。
No.2文艺青年或至少伪文艺青年 看过预告片的筒子应该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come on,N个多小时的片子,讲述一个简单到逆天的故事,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和少的可怜的对话和慢的要死的叙事结构中不睡着又能不骂娘这样的文艺青年必备技能是一定要get的。
2.What 关于电影,我来复述几句废话,这部电影应该是最早上映于2013年9月份的多伦多电影节,导演Ned Benson大人颇为豪迈的拍了三个版本,分别从他、她、他们的视角来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真心超级简单,大致来说,它是酱紫的: 从前有对恋人,各自出身中产富裕之家,然后他们相爱结婚了。
后来他们有了个孩子,somehow,孩子死了,然后女方不能接受,出走跳河了。
女方获救后两人分居,两人几度接洽没能圆满,女方去了巴黎读书,男方破产后接管父亲的饭店,一年后,两人又在初恋的公园一前一后走着,over。
好吧,这么说来,故事好像有点无聊的样子。
3、When+where 鉴于前面已经说过这个三个片子加起来有N个多小时长,所以建议选择一个睡眠充足环境安逸心情良好手头无功课无工作,身边无宿敌无基友无恋人的情况下观看。
因为观影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包括1)入不了戏类:困倦、走神、骂导演、点右上角的×、开始和基友胡侃、莫名愤怒;2)入戏过深类:抑郁、想把him和her的版本重新看一遍试图搞清状况、对爱情失去信心无法摆脱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想法……(相比入不了戏类,这一类副作用较为少见)。
4、why 1)参照who一栏。
2)就楼主个人而言,会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预告片里詹一美的一句话。
他搂着他心爱的姑娘,不经意的说:我只有这么一颗心,请好好待我。
(There's 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 have mercy on me.) 当时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萌点和泪点,忍不住翻来覆去听了无数遍,还自动脑补了詹一美同学念出这句台词的中文矫情版:鲨鲨,我把自己的一颗心好好放在你手上,你可要好好待我……噗…… (其实这句话台词才是驱使我写影评的关键动力啊!!
) 5、How 好了,下面要说的才是重点。
这部电影三部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Him——Her——Them。
Him采用的是男性视角,相对来说客观冷静,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整个故事,詹一美的演绎也比较细腻,能够满足视觉上的观影需求。
Her中是以女方视角讲述故事,补充了him中看不到的细节,女性观众可能更能在观影中产生共鸣,但是只看Him也完全可以get到整个故事,有基友反应先看了Her会对him产生莫名敌意。
Them是三部中最无聊最无聊的视角,说真的我觉得导演剪辑出这个版本完全就是多余的,男女对爱情的不同见解和对同一事件的不同领悟在前两个版本中都已经很清晰的表达了,看them版本的时候我脑海中不断飘过的就是……………………。
6、废话 1)在IMDB上这三部片子的评分都在7.5左右,平均四颗星。
2)男主女主的生活可以说是过的一团糟啊,但是在结尾俩人都基本上拥有了正常的生活,知道这是为什么不?
因为他们都有个好爸爸。
今天《卫报》的头版头条就是世界上1%的人占据了全世界50%的财富,投胎真的好重要哦。
3)关于导演拍三个版本这个事,虽然楼主觉得玩的有点脱,但是拍个him和her的版本还是必要的,很多时候问题都在于女人想了太多而男人根本什么都没有想。
4)詹一美同学在这个片子里的角色叫康纳,看到这个名字我真是又要奸笑了,法鲨同学在《鱼缸》里演的那个勾引小妹妹的帅大叔也叫康纳是不是,你俩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还有就是,虽然劳模姐那么漂亮那么有演技,我还是觉得,詹一美,你真的是和法鲨站在一起最有CP感,那眼神之间电光四射的,行了我啥也不说了。
5)这片子好像国内不会上映了吧。
“等那么久,心都要等碎了,为何你还不来?
”“我已经如此痛苦,如此努力挣扎,就要够着你的手,为何你又转身离去,为何不再多等等?
”遭遇来自生命的暴击,总有人会率先复苏,着手创建新生活。
而另一些则迟迟缓不过来劲儿,被缠蔓的水草困在原地,挣扎也没有用。
面对这种剧变,原本步调一致的两个人开始变得不再一致,更为危险的二次伤害由此产生。
我是先看了 him 再看的 her ,不得不说顺序选得很对。
看到一美一步步去靠近,去试图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试图重建些什么。
影片的一开头他就说:我只有一颗心,对我仁慈点吧。
而女友说:Shut up!
随后献上甜蜜的吻。
而后来呢,不再有甜蜜的吻,而只有Shut up!
让人心疼他。
也忍不住有点埋怨,他妻子为何,为何就不能够稍微柔软一些,不那么抗拒他。
人们总容易陷在自己的立场里,只记得自己关注的那一部分,时刻感知自己在付出,在被伤害、被消耗。
却没料到别人也是一样。
就像片头的场景,一美记得的是:他们在饭店吃饭。
逃单。
一路狂奔。
到草地上接吻。
一美说对我仁慈点。
同一事件,妻子记得的是:草地。
萤火虫。
接吻。
妻子说我们要去租一辆车,漫无目的开,一美说我会想些不正经的。
所以后来一美会在自己饭馆运营的最后一晚,狂追那两个逃单的年轻小男女,又在追到后并不收钱,只摆摆手往回走。
他是在追年轻时候的自己,在追年轻时候,美好的爱情。
而妻子呢,她和小侄子去外面捉萤火虫,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夏夜,想起被随口说起的那个愿望。
想起那次车震,她伏在他身上,他帮她穿内衣,他们一起跳舞。
在离家出走很久之后,一直对一美非常抗拒的她这次主动去找了一美,随便聊一聊,然后说走吧,就现在,我们去租一辆车!
一美则完全摸不着头脑。
即便是这个事件他们的记忆也不一样。
一美记得他穿着白衬衫,和她谈到了自己的父亲,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解开安全带。
她再一次吸引了自己,他把她压在身下。
难耐的情欲。
然后他想要说话,她说别——就像多年前的那个夏夜。
可他还是开口坦白:我和别人睡了。
(就是为此刻,him 和 her 并不在同一时刻开端。
him为饭馆的账单发愁,被店员欢快的音乐激怒。
回到家里依然充满柔情地对待自己的妻子。
求欢被拒。
妻子一本正经劝他去出轨。
而在her的版本里,这些都不存在,妻子一开始就跳了河。
)妻子呢,她记忆中的一美穿着黑衬衫。
自己一直在煽情,寻找过去的回忆。
听过去听过的欢快的歌,吃过去吃过的辣条。
没说几句话,她很快解开了安全带。
她抚摸他的耳垂,跨坐到他身上,解开他的裤子——一如多年前的那个夏夜。
然后她感觉到他的抗拒,她说:你和别人睡了?
他说是你让我去和别人睡的——他像个混蛋那样狡辩——你消失了,是你离开了我。
一美说他的妻子在雨夜离开了他。
妻子的版本是在雨中下车,步入空寂的地铁口哭泣,而他并没有追上来。
一美耿耿于怀的是——自己被要破产的饭馆折磨、被丧子之痛折磨、被那个席卷了他老妈财产发达之后又抛弃了他们的老爸折磨(他认为是折磨),仍然满腔柔情来对她好,照顾她,几乎每一步都迁就她——为何她还要离开自己?
为何她还如此厌恶自己?
而妻子不能释怀的是——自己痛得几乎无法呼吸,他却在仅仅遭遇噩梦半个小时之后,就去吃了午餐。
当晚他居然照常睡觉。
excuse me?
他说他一直陪在她身边,我们却可以想象得到,多少个夜晚,她辗转反侧,他却酣睡不醒。
我们彼此相拥,却又如隔万里。
就是这样的吧。
人生而孤独。
也生而自私。
自己不小心做错的那些事,都是事出有因,都情有可原。
而对方就不同,犯下的错总是低级、严重,完全可以避免并且不可饶恕。
我们早已经习惯了一边为自己开脱,一边放大对方的过错。
一边要求原谅自己,一边苛责对方——我已倾尽全力,为何你不多做一点?
原以为你会多做一点的呢。
专门为him写一段:觉得男主角一夜情那一段还挺真实的,尤其是事后那一脸生无可恋的fucked up表情把我看笑了。
人性那么复杂,总有防线溃守的时候,除了痛恨自己软弱也没什么办法,生活还得继续。
关于双视角印象最深的是车里那段。
女方带着爱意的一句话就男方没有get到,只觉得你现在才想起我全身湿透?
没办法,爱是爱,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在同一频道却也常常发生。
---在很安静的夜晚看的,先看的him再看her,觉得并不沉闷,反而有些地方很有意思。
演员表演的细节捕捉的到位。
中译版本的电影名很不错,孤独情事。
这其实是个很成熟又真实的关于爱情和生活的故事,毫无疑问这是相爱的一对,但是由一个悲剧加一点点中年危机,他们相爱却并不感觉被爱,或者说知道爱的存在,但这并不能让他们好受一点。
尤其是面对不幸,两人表达悲伤的方式并不同,想挽救,想好好谈谈,似乎也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情感甚至找不到对接点。
结尾很有意思,两个人的记忆里都是对方说我爱你,自己说I know。
最后的最后,她在他身后说Hey,他转身,就真的能抛开过去重新开始了吗?
我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但是只要希望在,爱在,愿每对有情人都有勇气跟生活搏一把。
说起来这种双视角电影的创意真的不错,再加上男女主角的演技扎实,背景音好评起码也得有四星的。
只是个人不喜欢them的剪辑,看完him和her的可以不看。
詹姆斯属于外放型演技,感染力超强,杰西卡有一点冷感,这种搭配挺带感,这种不在同一层面上的沟通障碍莫名给故事可信感233。
背靠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美国电影行业也走在世界电影工业和电影艺术的最前沿。
中国人其实不太能理解“最前沿”这个概念。
远的且不说,毕竟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们一直处在一个“追赶别人”的历史进程里。
我们的目标总是别人已经实现了的现实,比如建成工业国,比如人人住上大豪斯、开上小轿车。
你知道你想要的东西长什么样,你也知道长这样的东西挺好。
你需要做的就只是去做出来而已。
我们管这个叫“摸着鹰酱过河”。
而“最前沿”的意思是,当你已经站在世界之巅,你已经体会过了好东西,但你还得思考:有没有更好的东西?
TBC
男女对同一事物的记忆果然会有偏差,性别问题无法跨越。Him版本其实挺无趣的,看看一美就好。
窝在沙发上看的。看了一半太闷睡着了。刚看过split差点忘记一美的脸也适合这种片啊简直全能。再看看her再说,这一部真的没什么意义
只记住了片尾曲
面无表情的流泪是什么情况
两套剧本两个视角是为了表达两种观点,但是影片反而让一种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的情绪成为主导,以至于要浪费三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把一个故事补全。这部里男主追逃单情侣一段挺有趣,在 Them 里也没保留,好像不太能理解导演在想什么。
同一件事,男女的记忆点是不同的。。。
男性视角,事情的经过更加清晰。同一段流水账的对白,仅是因为视角的不同看了三遍,想想也是醉了。这样拍最大的作用无非在说一件事,他眼中有个她,她眼中有个他,因为期许的不一样,所以看见的不一样。
感觉看错了顺序//三部不同视角的同一电影 仿佛提供了题面 答案和答案详解
脆弱敏感 看起来真眼熟 :)
哭成了傻逼。
James McAvoy真好。看着他,心都暖了。
七年也许是夫妻之间一个永远无法忽略的点,只不过剧本略显无力,绞尽脑汁想要造出金句的时候,也许忽略了所谓爱情的创伤究竟是什么?
两个闲人没事秀什么恩爱
本来看完They还感叹了一下小哥终于不用再演受了,碰上劳模姐气场也能撑得住……结果看完Him发现这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典型,拼命努力地生活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受伤的心,偶尔荒唐的举动来发泄那无处安放的郁结……【心疼……
太压抑了…有时候男人和女人在回忆爱情时会优化自己的表现。
一般
?????????这拍了个啥?想拍文艺没拍出来 想拍失落情绪没到
美国人花钱拍这些东西中年忧郁不如给我捐款(以及杰西卡这部里面长得好像谈论她在加州狂野性爱经历的冷酷白女,我恐慌发作
生活小品/劳模姐演技动人/一美眼镜动人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