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认同“穷人就不要生孩子”这样的看法,Alex并不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她虽然没办法给女儿提供稳定的住所,没办法提供优良的教育,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是女儿给了她离开的力量,她所有的勇气来源都是她最棒的女儿。
我不喜欢Alex后来的那个追求者,那个工程师,这个角色的设置仿佛有意把“选择”与“后悔”这样的命题推到了很明显的位置,年轻的Alex选择了尚恩而非更有潜力的工程师,这仿佛在告诫女孩爱情的虚无与盲目。
一个在酒吧读书的忧郁男性仿佛比一个宅男更能吸引人的目光,可结果却是那个骑单车的少年成为了家暴者,而宅男成为了“离异黄金汉”。
我也不喜欢Alex对工程师的利用,虽然那是她在走投无路之下的唯一选择,利用他对自己的喜欢,做的某些交易,可是她却矛盾的说出了“现在的我并不适合约会”。
这个角色的设置太现实了,现实到每一个人碰到和Alex相同的情况都没法拒绝他的帮助。
相比之下Alex的选择更坚强,她更直接和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拒绝,这并不是交易。
当Alex入住到家暴庇护所时,管理员的那番话让我记忆尤深,她说每一个被家暴的女性都至少需要7次才能完全逃离丈夫的控制。
只要他们打电话来,只要他们道歉,女性就会心软,又会回到地狱中。
看的时候我就在想,Alex要经历几次,每次尚恩打电话来我看到的是一次比一次决绝的Alex,我佩服她的头脑清醒,尤其是在妈妈进医院的那天晚上,尚恩说的那些话实在太打动人了,我相信那一刻他说得是真心话,他真心觉得Alex的一切事情都是“我们”应该共同承担的。
想起了工程师和Alex的某次对话,工程师问她“一直都是你一个人照顾妈妈吗”,当时画面闪过的是尚恩出现在每一次妈妈有问题的时刻,那些时刻都是他在陪伴着Alex。
他才是她青春的参与者,也确实是她曾经的依靠者。
也就是这样温柔有悔改之心的尚恩让Alex放松了警惕,又一次带着女儿回到了房车。
第二次离开是彻底的绝望,这一次也让Alex更独立。
可以说Alex用两次就走出了暴力与温柔的梦乡。
Alex妈妈的角色让我想到了《无依之地》,她向往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她是个自由的艺术家,她也是家暴的受害者。
当初她义无反顾的带着Alex离开了那个酗酒的丈夫,年幼的记忆让Alex认为是妈妈的精神疾病才让爸爸离开,直到厨柜的记忆让她想起了曾经惊慌失措的感受,爸爸的家暴让她条件反射的躲到了橱柜,妈妈并不是有病,而是忍无可忍。
那一刻父亲所营造的通情达理仿佛是个笑话,他的百般讨好和刻意逢迎是在悔改吗?
我觉得不是,他可能有那么一刻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父亲,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任何不妥,无论是对Alex的母亲还是对Alex,就像他为尚恩开脱那样,他说“酒精才是敌人,他现在在历经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你不能离开他,他已经去了戒酒会,你还要他怎样”“我已经没办法在为他的人生负责了”Alex说。
Alex的爸爸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挺自己女儿一把,他拒绝在暴力证书上签字,即是否认他自己的罪行,也是在尚恩开脱。
相比之下尚恩比他更有担当,最起码认错的意识更强一些,当他放弃对女儿的全权监护时,当他说他要以更好的面貌出现在女儿面前时,他是爱Alex和女儿的。
豪宅女律师这个角色仿佛是性转版的工程师,是在必要时刻拉Alex一把的天使,但她的存在也是一个对比,有钱人也有有钱人的烦恼,她说的最对的话就是“工作,是唯一值得依靠,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有趣的是,感恩节豪宅那一段剧情似乎是美版的《寄生虫》。
其实整个片子还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那就是《阳光清洗》,差不多的工作差不多的人设,相比之下Alex面对的困难可能更多一些。
母亲这个角色让Alex有了更多的勇气去成为自己更想成为的人,就像她自己说的,母亲这个角色是她勇气的来源,她在为自己寻找出路,她在成长,她在倾身奔向光明。
Alex和母亲在看“棉花糖”
写给朋友的话也是写给自己的话,希望自己永远有勇气为自己努力。
这部剧本身讲的是摆脱家庭暴力,但细细看下来却看到了好多关于原生家庭关于自我成长的场景。
看剧的同时,我也跟着女主成长了一次。
刚刚想要发布评论,却说我字数太短了。
想想曾经我好喜欢写东西,大概是因为脑子里想的东西太多啦,但这么多年了,我连一次影评都没写过。
居中Alex总是一股干劲的去面对生活,这一点确实让我十分敬佩,但我知道,她因为她的女儿,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动力。
最终她对她女儿的爱,也成功的将她救赎。
我承认我缺乏执行力,因为我没有她那样的一个“女儿”,我没有特别爱的人。
曾经有一个朋友,很爱很爱,每次去见她或是为她做任何事情都让我十分激动,但后来我们慢慢走远了,我好像就也失去了变好的动力。
看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我的动力在哪里,最后那一刻Alex带着麦蒂去登山,麦蒂的小羊书包就一直在我眼前晃。
我突然觉得也许我也应该拥有自己的小羊。
我决定啦,这两天就给自己买一个小羊,陪我睡觉。
不对,两个小羊,还有一个我要随时带在身上。
所以这部剧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向Alex那样不卑不亢,努力的面对生活。
从无到有,分毫都是活命的本钱,但Alex也愿意为女儿的冰淇淋支付昂贵的6美元(似乎是当时一半的财产)。
Alex很不容易,有着疯疯癫癫情绪并不稳定的好妈妈,也有着一直说要愿意帮助,约在最后一刻对女人救命时刻说出“I can’t do that”;也有心戒酒想要一个完整幸福家庭Sean,确实为了保护Alex驱赶Alex她爹,那一刻很帅。
Alex要离职后也不断回想过两人幸福的化学元素,所以Alex途中和Alex kiss sex都在情理之中。
但Alex也是幸福的人,但这幸福好运必须要基于Alex本身是一个努力上进正直的人,她愿意勤恳的帮助Regina,感恩节那天帮她清理洗手间,愿意帮助生了三胎又怀了一胎的母亲免费整理超额的任务…但,在最后一集,Alex不断了结在这里所有的情感,唯独Nate。
这位Mr. Kind需要一个了断,愿Alex能在出发之前走在Nate面前,我没有Sean在一起,此刻站在这里,是想证明若没有你当初的帮助,自己现在也不会站在这里。
学会感恩,懂得上进,this fucking life would still give you surprises
2022.1.2 跨了个年完结撒花。
其实除了Alex的力量真的激励着我之外,最后一集结束我得到的最大的启示,竟然和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是一致的:烦恼来源无非两点,一是 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二是非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Alex的妈妈 是我妈的极端版本。
我妈没有妄想症,也不靠不断的换男人活着,衣食无忧,爱我,照顾我,帮我照顾我的孩子和家庭,有时母爱高于自私。
但我妈从我姥姥那继承的toxic relationship代际创伤依然延续到我这里。
没有情绪教育,无法控制情绪,但倒是对其他人充满控制欲,低自尊水平,所以自尊心极高,对待女儿往往看成另一个需要竞争的女人,有时自私高于母爱。
可Alex只因为自己的妈妈没有放弃过自己,就可以压制自己对她的愤怒,即使她无法为自己负责更无法帮助同样homeless的自己。
即使Alex谁都指望不上,只能抱着孩子睡在渡轮大厅的地板上,可有这样的爹妈是她的原罪么?
她活该承受这样的原生家庭这样的天命么?
她没办法,但也不是天经地义的。
父母本可以做的够好。
但是最后,她做到了一个女儿所有该做的努力,可依然妈妈有自己的选择,跳不出的自作自受的命运。
她似乎成长到可以做到“妈妈的课题,是妈妈的课题,即使是妈妈,也是另一个人自己的课题。
” 她从6岁开始就被迫开始照顾的妈妈,终于她可以做到为自己而活了。
整个剧比起她脱离虐待她的男人,我更加感到振奋的是她脱离虐待她的母亲和父亲,即使母亲还算是爱她的。
我们相似点那么多,所以我为之振奋。
我们都是mom、都写作、都在最好的年华当了妈、都要在当妈以后继续去读书、都有一个很难搞的妈。
区别是,我有近乎完美的爱我尊重我如同我的大地的丈夫,有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和还算殷实的家庭现状。
一切的儿时创伤,都从未成为我们停止脚步的理由。
再难,我们是mom。
我们不会复制延续任何悲剧和灾难,我们有力量改变现状,停止代际创伤,为我们自己和孩子创造美丽的明天。
我们可以做到。
我们都是最好的妈妈。
我们为我们是妈妈感到骄傲,我们也为我们的amazing kids如此的amazing 和如此的爱我们感到骄傲。
得到的能量完全超出我看剧之前的想象了。
最后愿我们国家的政府救助援助体系有朝一日真的可以像发达国家看齐—————2021.12.31在看目前感受很多 还没完结 目前的感受是。
我一以贯之的:。
永远相信自己看似无根据的“直觉”,都是大脑后台精确测算的结论。
觉得不对的东西,就不要贪心。
只要觉得不对就远离,人生真的不会差到哪去。
选择太重要了 无论人还是事情。
这是一部缓缓看完非常温暖的独立女性剧集。
没有女主卖惨的描绘,反而让剧情显得真实,因为现实世界真的没有那么多同情和好命,不幸的命运只有靠自己翻身。
女主没有责难和要求他人做什么,这个他人包括自己的丈夫和父亲,而是始终朝着心中的方向在前行,一步步在靠近,不做任何无用的情绪发泄。
最后那集,女主希望父亲出庭作证丈夫精神暴力时,父亲拒绝了,换做旁人一定会震惊,进而暴怒,可想而知后续的画面两个人将陷入无休止的彼此责难中,而女主没有选择如此,而是一再用坚定的眼神和态度去恳请父亲做出事实证词。
反而在面对家庭律师提出14天期限与7天后学校报道冲突时,显示出手足无措的绝望情感,而女儿的一句问题又让女主变得坚强,回到仁爱和慈母状态。
我看到的是女主始终在努力,清醒独立的判断驱动着她前进,当然她也有逃避的时候,当她向房东提出自己要接受社会补助支付房费时,她背对房东,不敢直视房东听闻后拒绝时的神情。
但她仍旧恪守本分,没有无理由地要求她人怜悯她的过错,而是给出自己的承诺,用坚定和真诚感化他人,用行动博得他人更多信任。
当价值女佣老板提出无理要求克扣工资时,女主也会反抗,但又不会周旋于此,立马投身到建立自己客户事上了。
她没有和睦的家庭,没有宽裕的家庭收入,没有稳定体贴的丈夫,但我有和睦的父母,我有尚可的中产收入,我有稳定爱我的丈夫,然而我还要有很多要求,我希望他人配合我,并且有充足理由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这就是自我认知偏差,信息差异理论认为,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个体拥有更多关注自己的信息,而对比较对象的信息相对比较缺乏,这就造成了比较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而且个体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表现等的评价表现出宽容,即对自我评价容易偏高,而对他人的表现容易严苛和丢失细节,即对他人评价容易偏低。
这让我意识到在夫妻相处中,要维持健康和睦的家庭关系,我们应当秉持的理念是我愿意也认可我付出比对方多,而不是我们俩付出必须是对等的,因为自我认知偏差的存在,几乎不可能存在对等的付出。
剧里面被家暴到快被掐死的女人,依然回到了丈夫身边。
救助站的站长说,这些女人离开的尝试平均是七次,她自己当年,试了十次。
Alex也在艰难地独立之路中,依然有一段时间跟丈夫短暂地和好。
回想起大学的时候,跟一个自私愚蠢又有一些恶毒的男朋友前前后后分手了12次才真正分手,之后我又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完全走出那种被欺负的愤恨以及严重分离焦虑。
那次恋爱我之前也在日记里写过,当时很多人骂我,说我有问题,我都承认。
都说恋爱可以让人认清自己,我想那次恋爱是世界第一次把我的残缺映照到自己面前。
之后的这十年来,我都不时回忆起那时的自己,分析自己,反省自己,为什么会让自己走到那步田地。
看到女主的经历我突然意识到了大家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我们都异常地孤独。
这种泥沼一般的糟糕关系,必然是有一定量的奖励,而糟糕的部分只是间歇性地发生,而孤独感却像一直扎在皮肤上的针,每时每刻都在刺痛。
那就要一直面临一个选择题——是独自对抗世界更痛,还是忍受糟糕的关系更痛。
剧中的女性,还有我,都在其间摇摆,痛苦会让人麻木,急切地渴望得到救治,目光短浅,只想着赶快止痛就好了。
我还记得当时每一次分手后一个人寝室里强撑着,努力熬着,这个时候只要男生求和好的短信一发过来,我就好像溺水的人抓到一根稻草一样。
最大的难题是,这么糟糕对待你的那个人,却已经是世界上对你最好的,最能依靠的那个人了。
除了那个人之外,世界上的其他部分似乎更残酷冷漠。
但我依然希望在这种关系里反复的女孩子不要自责,不要因此而自我厌恶。
我已经原谅当初的自己了。
精神独立比经济独立难多了,即便是如今30岁的自己,也没有做到精神独立,辞职很容易,分手却比登天还难。
我依然很惭愧地呆在舒适圈里,不敢出来。
MAID评分怎么也值得一个8.8(改编自Stephanie Land同名自传书MAID)电视剧里的Alex流离失所的时候,有一位男性朋友(印象中是IT行业?
工程师?
收入颇丰,品德很好,对小孩很热心)一直非常想帮助她,并且想追求她。
男性朋友借给她一辆车的时候问能不能和她约会,她立马表示如果借车给她的条件是约会的话,那还是不需要车了。
后来借住在他家的时候,真真正正是对他心动了,这个时候对方提出能不能约会一次,Alex很苦涩地回复说:“我们坐在浪漫的餐厅里,我喝着你买单的酒,盘里是你买单的食物,我还借助在你家,我以什么样的姿态坐在你对面?
”她在家暴救助所的女性们,以及做家政服务员时的一位女性雇主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女儿的抚养权,并申请贷款追求学业没有自证清白,没有太多情感戏,甚至可以说没有男主角,女性帮助女性,自己帮助自己我就想看这样的女性故事,我也相信中国比这动人的故事多得多,请拍这样的女性力量吧,拜托了
一口气看完,还不错。
Alex的情况在北美并非独一无二,具有相当普遍性。
原生家庭有错,无论是Sean还是Alex,而他们又都复制了父母的生活。
Alex五岁时母亲带她逃出父亲的暴力,Sean9岁开始酗酒而他母亲自始至终是个瘾君子。
Alex并没有责怪父母的错,她深爱母亲,痛恨父亲对母亲的暴行,无论母亲如何神经质都在试图帮助母亲,连对父亲的恨意也源于其对母亲的伤害。
Alex的生活一团糟,piece of shit, 幸亏她还有个女儿,女儿的存在一次次唤醒她的自我,并立誓为了女儿战斗到底。
前9集都觉得这个姑娘怎么可以坚持下去的,这样的人生,也许一了百了对她更好,直到最后一集,Sean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不再阻挠她带孩子奔赴新生活,读大学,Alex也终于可以在阳光下,开着400块的车,road trip9个小时,去Montana,读大学,让一切重新开始,一直憋着的气才算能够吐出来。
虽然还会有各样的未知,各种困难等着自己,Alex总可以确定,一切都向好,为了孩子,冲向云端。
是的 我也仿佛看到了Shameless 里面Fiona附体 共同点包括:1. 穷 2.原生家庭创伤 3.倔强的想自强 4.漂亮于是 5.有时候和男性关系因为缺乏其他方式而变成一种默认的应对机制 (压力大心情不好时候即使知道不明智 但也会用sex找答案)长得好像都觉得有点像感觉很有点贫困夫妻百事哀 双方原生家庭创伤造成的死循环的无奈Alex大部分还是在挣脱 想挣脱 做出了太多的努力 但是她缺失有几个不明智的选择1. 任性 结果把对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弄没了 缺乏有长期策略的想法2. 妈妈住院震惊状态下回到默认应对机制 明知道不行却还是和前夫过夜 把自己其他出路堵死 还是一样看不到未来看不到长期的应急3. 用房东的小亭子坐生日派对 这个 我们都猜到了肯定会出大错的结局另外 吐槽的就是这三岁的女儿 简直也太乖巧太完美了吧 因为家有三岁星人而且身边聚集其他三岁星人以及家长 我能理解因为剧情需要所有小朋友需要乖巧 Alex的人设也是天生和孩子有一套 但是从我们这些水深火热的家长来看 Alex是太成功的不太真实的妈妈了 再另外 三岁孩子 如果第一次和马亲密接触 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亲近开心的 亲身经历一群三岁星人和马一起玩耍 一开始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怯生生 还有的小朋友不想接近突然发现我关注的点好奇怪 非常好看的故事 非常高明的制作 母女两人一同出演是亮点 背后主题揭示的深刻 前面几集女主演技感觉非常清新 后面几集发现 其实女主表情还是相对单一 还是妈妈更厉害 姜还是老的辣呀#高分美剧推荐[话题]#
结构、节奏都非常完整。
听说看了这部剧,能改掉女性的拖延症。
是一部选材优秀的女性题材的剧。
女主、女主妈、女主前男友都有成长,完成自我救赎,甚至给我一种,女主性格如此,是因为她6岁开始照顾被家暴,且离家出走的妈妈,前男友如此,是因为他12岁开始酗酒,高中辍学打工,,否则他的弟弟就会挨饿。
由此可以往前推,女主的妈妈如此,肯定也是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女主的爸爸、前男友的爸妈都各有原因……而女主努力在做的,包括前男友意识到的,就是不能再给女儿带来坏的影响。
大的轮廓上没什么问题,甚至非常奶思,但小的细节上,又让人感官不是那么的舒适,或许是中西方文化认知不同,站在我的角度来说,女主品行有点割裂,饿晕都没去吃雇主即将扔掉的苹果,却在雇主不在家的时候,喝人家酒,穿人家衣服,泡人家浴缸,还约男人到雇主家??
前脚备胎送车的时候,女主表示,如果附加条件是和备胎约会,那车她就不要了,备胎赶紧否认,不用约会也送你车。
后脚女主住进备胎家,虽没明确表达,但她的幻想,两人各自进门前的回眸,以及她妈妈在作出判断“你肯定喜欢他”时,女主并没有对此反驳,可以推断出,这个阶段她是喜欢备胎的。
但紧接着,就出现了女主妈被骗钱的情节,女主和前男友去处理这件事,备胎打电话关心,女主答应待会儿回家,却因妈妈的过激行为受到刺激,然后就被前男友回家了,到这里都还算能说得过去,但后面女主突然吻前男友,还在前男友一遍遍询问“这是你想要的吗?
你想这么做吗?
”的时候,一声声答应“yes,yes,yes”然后顺理成章的啪了。
另外一边,备胎在家里乖巧的替她看娃。
备胎破防把她赶出来,女主火速住回前男友家,又坚决否认两人复合。
说她不接受备胎帮助吧,她接受了人家的车,说她要和前男友分手吧,她嘴上说分手,但和人家啪啪啪…… 她任劳任怨,同事要偷拿客户的东西,她不参与,但同时,她又利用低价优势抢老板订单,还用老板的吸尘器去打扫,并且找老板换滤芯,缺钱了,开始给前男友做饭,开始给好脸色?
离谱的是,她妈妈才刚丢了房子,她就在烦恼,她妈妈是个大麻烦,还是前男友安抚她,会和她一起照顾妈妈。
别人想的都是,会有办法,而她想的是,她是麻烦大麻烦…… 我看全剧最大的麻烦就是女主本尊。
包括她申请大学,她完全可以跟瑞吉娜说一声,可以借一下你的电脑吗,而不是趁别人睡觉偷偷用,别人进来的时候再赶紧伪装。
明知道前男友是共同抚养人,还在没有搞定前男友的情况下,提前申请夏季入学,如果不是前男友临阵发挥工具人属性,助力她完成大女主人设,她这个大学都读不了,还会背负上贷款。
这个性格真的讨厌到,无法通过看演员那张美丽的脸来宽容她…… 看完整部剧,我又不禁反思,或许我的固有认知,觉得主角就该是好的,善的,没有原则性瑕疵的,而现实是人无完人,西方的影视剧更能接受主角的缺点和瑕疵。
还有一点,让我有所思考,具体情节忘记了,大致是女主接到瑞吉娜电话,瑞吉娜提供出一份要女主上门打扫,并帮忙看孩子的工作,这样女主就能让女儿继续在岛上的幼儿园上学。
在我看来,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仅仅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在女主成长道路上,非常小,不足以改变任何路线的小事,语言上鼓励一下就好的那种,前男友却用上了“你做到了!
值得庆祝!
”这样的言辞。
本来是觉得,这也太夸张了,但很快就想到,或许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时候,都只能遇见这样小小的进步,小进步也是进步,也值得庆贺,我们为此发自内心的开心,由此产生自信,用热情和信心推动前行,而不是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完成目标前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你本就应该做到的,甚至会因你进步的速度太慢而遭到负面的评价,在走到目标点之前的一切,都不值得庆贺。
由此,慢慢丧失掉热情。?。
很好看,很合适给女性看。告诉你要学习,要工作,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而去依靠男人,男性很多时候并不是平等地看待自己的女朋友,认为只要出了钱提供住所就可以。而不是只要肉体的暴力才叫暴力,精神方面也一样的。正视你自己,重视你自己,你值得更好的,活下去
糟糕的剧本设定和女主bitch的表现让我觉得她是个事b
受虐型观剧。感受最深的两点:如果自身阶级、性别等因素就决定了本身有更大概率遭受风险/伤害/变故,怎么责怪女主角也无助于直视困境并找到出路;抗风险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政府。
D
看哭了好几次,为反抗,为软弱,为成长,为出走,也为那些充满力量互相扶持的女性们。
。。。
多么迷人的复杂性!Alex在寻求独立与寻求社会帮助之间游走 总是坚定偶尔脆弱有时困窘 从未放弃过疗愈自我疗愈他人 母亲有种未曾与现实接轨过的天真浪漫自由 总在同一棵树上吊死让人恨铁不成钢 但这并不能阻挡她为孙女留下的壁画中爱意的蔓生 Sean帮助Alex解决问题的态度诚恳 酗酒成瘾情绪暴力 却在最后关头选择放弃女儿监护权 成全自己“父亲”的体面 父亲看似愧疚忏悔 却是关键时刻牺牲女儿利益以维护男权同盟的伪君子 男二为Alex付出但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企图……正是这样一种所有角色都在灰色地带的语境 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视角以观看 在阴差阳错的交汇中触及现实的裂隙 在细节中催生观照社会的立场
所以永远要向前看,不要回头
我觉得不咋样,家暴没有明显凸出,她人生走到这一步也是自己的选择吧。比如男二在抛橄榄枝的时候,为啥要和前任滚床单呢?
为什么会有个喜剧的标签?Nick转型的蛮亮眼,btw很喜欢女主的耳饰。25岁花一样的年纪,却有一个家暴倾向的男友(老公?)、一位精神状态经常不在线的艺术家母亲和已婚的前家暴父亲,出入贫困庇护所和求职中心,以清洁工赚取几十美元为生,一般人早就放弃了吧。不知道国内有没有为遭受家暴的女性提供帮助的机构。孩子,emm
· 真的很想给这样一个故事高分,但,后面太拉垮了。说实话,女主这种“我弱我穷我很可怜”的人物设置到了后期就是很难看的下去。睁着大眼睛努力演戏的风格一开始还能蒙人,后来就疲乏了。· 弃剧。
本来这种题材真的很小众,但是网飞拍得很流畅,中间5-6的剧情转折有点突兀有点小bug,只能感叹漂亮国的女性权益制度还是很健全的,这在国内只能靠微博喊一喊了,且无法分辨真实性。
三星半。丧。因为在不健康的家庭长大,不知道怎么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所以周而复始过上父辈的生活。想从沼泽脱身,可有时竟然会怀念虚假的安全感。
女主演技太差,扣一颗星
垃圾。
有些弹幕和豆瓣评论太真好笑了,真实体现了很多人压根不懂什么是情感虐待什么是PUA,亲生父亲很好?丈夫清醒的时候其实挺好的?全剧最可怕的一幕,就是丈夫逼Alex坐下和生父一起吃饭,那一幕是父权和夫权对女性的全面压迫。
看了四集有点看不下去了。又是掉进了一个挺已知的漩涡里面。看到有人写,这是真实版的shameless fiona,或许吧。但是shameless嬉笑怒骂间人情冷暖都包裹了。这么长的篇幅想说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故事,就有点不太想看下去了。看到女主角请tinder date去工作的别墅date的桥段就知道会出什么事,套路了,就不想看下去了。2021流行的美强惨,很不对我的胃口,都美强了,还惨,就是套路,消费观众。
女主真心别扭 整部剧最不靠谱的就是她自己 还摆出一副受害者的嘴脸真心恶心 网飞他妈的都拍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垃圾 今年看完最后悔的一部剧
剧情本来就温吞,女主的演技更是毁了这部剧,演得这么僵硬也是少见,说来讽刺,我本来是因为喜欢女主的颜值才看的,结果活生生被她劝退
zzzq病的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