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卢
Peterloo,彼得卢:血染曼彻斯特(港),彼得卢:人民之声(台),彼铁卢
导演:迈克·李
主演:玛克辛·皮克,罗里·金尼尔,蒂姆·麦克纳尼,戴维·鲍姆伯,里奥·比尔,尼克·迈瑞莱格伦,菲利普·杰克森,皮尔斯·奎格利,阿拉斯塔尔·麦肯泽,卡尔·约翰逊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该片故事发生在英国关键历史时期,彼时英国军队攻击一大批曼彻斯特要求议会改革的抗议者,导致15人死亡,几百人受伤,引起全英震惊。英国《卫报》也受此次事件影响而诞生。亚马逊负责本片北美发行。详细 >
7.7/10 一个完美的开头,一个尚可的结尾,一段掌控力爆棚的高潮,和长达两个小时昏昏欲睡高度重复的群像。构图和光线板正传统,仿佛看到了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油画。Hear Hear,迈克李完美还原了英国政治氛围。开心的看到迈克李选取一组家庭作为个像以支撑群像,但却用力不足,轻描淡写。高度重复的演讲鼓掌演讲鼓掌消磨了耐心,草原戏视觉效果非常惬意。可以说迈克李上交了一份无功无过的标准答案,但确实不足够亮眼不足以叫好。其实若没有历史剧的预期性,对于影片是一种解脱。演员演技加分和细节都不错,可惜在了节奏和叙事。
只能说是我欣赏不来吧。屠杀后带来了什么变革完全没有展现,感觉前面轰轰烈烈地铺陈了很多,只是引来一场屠杀,这个因果关系不大对吧?
能耐着性子看完的人不容易啊。从头到尾的演讲,长篇大论,2个半小时啊,难怪看的人不多了。
3.5 可能是麦克李脑残粉期待太高,所以觉得略有失望。找不到又一年和维拉德雷克的智慧,剩下的只是基本水准的历史大片发挥。调度和摄影都赞,特别是最后的屠杀,但是过于工整,大段的文本也难觅意义,可能是转型之作,但绝不是创作巅峰。
这电影拍的简直耿直。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前两个小时讲筹备集会,各种人聚堆扯淡。我已经多少年没有在电影院睡着过了,这部电影成功的把我催眠了一小时。后30分钟讲集会,连续20分钟的混乱场景,看的人异常烦躁,最后结尾也是不了了之。这电影整体简直拍的像部纪录片……
生于waterloo死于peterloo 唏嘘……
两点七五星 稳
迈克李拍了个肯洛奇该拍的题材,而且竟然还拍得很不错。油画般的画面质感水平依旧,最后彼铁卢爆发的调度更是惊艳。美中不足的话,虽说事无巨细的描写并不是什么错,但十分钟就来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观众怎样看都会疲了吧……
各个精良的部分却拼不出一个优秀的整体。都说结尾部分赞,但和电影圣雄甘地的屠杀比,简直就是小学没毕业。导演有责任有担当,可没有驾驭这个题材的功力。
#Wisconsin Film Festival# 我的第一部迈克·李。剧作扎实,历史感厚重。导演为重现历史进行了大量细节刻画,为追求客观而尽量隐藏了主观因素。最后一场屠杀戏调度十分惊人。影片全程浓重的英音,遗憾有不少台词没有听懂...
视角细腻而高远,叙事力量很强大
拉黑Mike Leigh
以众生视角讲述变革前夜的方方面面,结尾的镇压段落震撼。大概只是个人不太受得了文本如此多的电影
稳
电影博物馆,近8分这是属于那类吃力又不讨好的作品,故事的讲述风格(接近史实还原)不免让人昏昏欲睡,但美术组的卓越贡献,服道化的兢兢业业,硬是重现了气势磅礴的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起云涌。最后对于广场集会和镇压的场面描摹让人佩服。
好厉害的油画质感。对事件推进中的各个阶级的面貌都做了比较详尽的展现,当然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地小丑化嘲讽。铺垫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的屠杀高潮震撼悲怆,但是最让人难过的还是那个国王享乐人民上坟的结局。演说情节实在太多了真的非常疲惫,最值得玩味的是hunter演讲的时候下面远一点的群众其实根本听不清他说什么。
21/7/15
大段大段的台词轰炸,最后的大屠杀拍得极为震撼,然而整体上来看还是略显枯燥。
有太多想要说,又有太多不能说。别人二百年前的历史,至今还正在某处轮回,甚至被诽谤。我很惭愧,我也只是看看,写一点无关痛痒的字而已
英国宪政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民主史上最厚重的一笔,后人享受到的民主与自由都是由前人的无数次流血牺牲换来的。士兵幸存于滑铁卢战役,却惨死于彼得卢屠杀,最后半个小时的广场屠杀震撼人心。可惜全片节奏把握得不好,前面剧情过于冗长和沉闷,精简在两个小时内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