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在一片荒芜土地上,工作人员将一根根带有编号的红色木桩订入泥土中。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其实是个乱葬岗。
100年前。
一种致命流感病毒席卷全世界,感染上亿人。
公共场所逐一关闭,医院人满为患,甚至连停尸房都爆满。
乱葬岗如同警示,告知人们:流感所带来的破坏究竟有多大。
无疑,在当下这样一个特殊时刻。
这部纪录片来的恰是时候——《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2020)
从鼠疫、霍乱,到今天的非典、禽流感……从西班牙流感再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的传播和预防从来都是世界性问题。
与病毒作斗争是人类常态。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当历史照进现实,太多似曾相识让我们反思,太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派爷相信——更好了解过去,才能更好赢得未来。
当提及下一次流感发生时问题不在于是否会发生而是何时发生
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多说一句,别嫌派爷啰嗦。
大部分流感病毒都来自动物。
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科研人员在单峰骆驼中发现了MERS病毒。
2013年,中国禽流感;
2017年,印度猪流感。
因为这些都是全新的前所未见的病毒,而且变种无穷无尽。
面对这猝不及防的病毒攻击。
人体无法抵挡感染,所以更为致命。
目前已知事实是:病毒从野生动物传播给家畜再传播给人。
例如:一种野鸟产生新病毒,使家禽感染,人类食用感染家禽,成为流行病毒患者。
其中,犹以蝙蝠最为出名。
高死亡率,引发恐慌,难治疗,高传染。
是流感病毒的四大特征。
而高传染性,无疑是流感带给人类的最大威胁。
同时,流行病毒传播非常快。
如果处理不当。
只要一个人,一个宿主。
就能导致疫情大规模爆发。
以纽约为例。
每天有超过三千个商业航班往返纽约各个机场。
如果有一名病毒感染者抵达纽约,疫情就可能悄无声息地开始扩散。
传播途径简单粗暴:咳嗽,打喷嚏,甚至呼吸。
仅需要借助空气。
短短几周,一座城市便会沦陷。
高传染性带来高死亡率。
1918年,一战末期。
西班牙流感病毒席卷全世界。
战场归家的士兵,将病毒传播全世界。
一场全球疫情大爆发。
尽管那时的人口流动跟现在相比不值一提。
但为期18个月的疫情。
死亡人数触目惊心。
大约5000万到1亿人。
超过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总和。
要知道,当时的全球人口也不过才18亿。
即使在科技发达的当下,疫情同样比战争更残酷。
去年九月开始的美国流感。
是近10年来美国遭受的最严重流感之一,造成近7000人死亡,超过1300万人感染。
纪录片中,有专家曾估算:以现在的人口流动水平,一个病毒两周便可攻陷一个大型城市,一个月就可以传遍全国,两个月感染全球。
流感危害之所以如此之大。
除了可怕流感病毒外,还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愚昧和无知。
一定程度而言,正是人类对流感的不重视,助长了流感的全面爆发。
当新型流感来临时,大部分人心态常常是:无所谓。
将其当做普通季节性流感。
一方面,没人向他们解释流感危害。
另一方面,无所谓导致轻视。
患者甚至缺乏自我检测。
印度人认为如果得了咳嗽,只要吃点蜂蜜、柠檬和姜黄,就能药到病除。
因此患病初期,很多人没有就诊意识。
而实际上,咳嗽正是流感最常见症状之一。
当医生建议将其收入医院进行观察时。
病人的回答反而是——不是只用做检查吗为什么要住院
有些患者,即使确诊。
也往往选择忽视。
在他们眼中:工作比生命还重要。
他们依然如往常一样上班。
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消耗自己健康,同时进一步散播疾病。
此种行为——既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和他人的不负责任。
无知和轻视的代价显而易见。
2019年,俄克拉荷马州70人死于流感。
真相令人惋惜!
其实,只要稍微重视一下。
养成良好的用手习惯,或者病人早点来医院。
这些悲剧便可以避免。
对流感不重视的仅仅是普通民众吗?
其实不尽然。
有些医生也存在相关问题。
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医生需要换上防护服时,有流感病人急需插管。
有位医生回答——我会选择先救他们的命而不是先换衣服
对这位医生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
派爷由衷敬佩。
但有一说一,这样做是错误的。
出发点是好的,但却会帮倒忙。
听起来不近人情,但话糙理不糙。
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如果你连自己都没保护好。
谈何去救护他人。
另一方面,医生作为高压职业,也天然成为了病毒易感人群。
常常叮嘱病人多休息,但他们却做不到。
经常一值班就是72小时,期间不能回家,吃住在医院,累了只能在办公室休息一会。
种种数据表明:面对新病毒,由于休息不足和职业暴露等诸多原因,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很高。
2014年到2016年的西非疫情中,有超过600名医护人员感染,其中过半数死亡。
73年前。
作家加缪在《鼠疫》中写到: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
知耻而后勇,学然后知不足。
以上种种,是教训,也是经验。
在历史观照下,我们以史为鉴。
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重视问题,从自身防护做起。
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相信在民众、医生和政府三者的有机配合下。
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能赢!
预防总是这样该值得特别关注了!
流行病毒不同于人与人接触才能才能的埃博拉我特别赞同!
这次的肺炎病毒真的无与伦比的迅速蔓延比之03年的非典进阶了恐怖多了!
现在交通运输之发达造就了病毒的扩散之快速!
听到一丝丝风声第四天就严重到封城的肺炎警示来了!
不知道下次是怎样!
03年的非典很严重但没这么可怕记得那时候上学感冒了全班就我一个班主任老师带去检查是否是非典!
很警觉因为那时候我们县城根本没有一例!
医生们特别谨慎!
查完不是我还停课在家!
现在的肺炎医生们护士们作战一线的工作者们完全是用生命换生命的奔跑!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恐怖很无奈!
累的心猝者医护工作的比比皆是!
下午还跟家人讨论对于医学还是很大一部分是怀着治病救人的信念去学去这个岗位的!
医护工作者特别值得尊重!
流行病的预防显得尤其之重!
一种流行到后面是有疫苗可架不住往后病毒的变异就像这次并不是动物直接传染给人,而是人吃了它开始的,那么就是个别人类想的口腹之欲惹的祸!
特朗普消减卫生预算20%,美国的乡村医院面临关闭,部分人反对疫苗接种原因是会造成副作用和自闭症,但该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who认为反疫苗是健康卫生领域的重大威胁。
一家旧金山的私人科研机构正在研究少接种高效的疫苗,并获得了盖茨基金会的资助。
涉及到的中东印度Ebola 美国麻疹 印度猪流感。
流行病必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爆发,这是人类无法逃避,终究要面对的事情。
在1918年,人类爆发了一场致命大流感。
当时全球10多亿人口,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5000万-1亿人。
如今,全球总人口已经超过70亿,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有 10亿例季节性流感病例,高达65万人死亡。
1918年飞机还没有普及,如今飞机已然成为最便利的交通工具,一旦爆发大疫情,人类必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这种灾难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远大于一场战争。
纪录片开头向我们揭露了上述信息,让人不寒而栗。
面对这样的现状与未来,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应该做些什么?
片子给出了积极肯定的答案,人类绝不会选择坐以待毙!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刚果、或印度、或埃及。
有大城市医治流感的医生,也有乡村社区的医生,有开发新疫苗的科学家,有研究流感病毒的博士,有义不容辞前往埃博拉传染病区的医护人员,有特殊病原体项目总监,有无私帮助美国边境滞留安置人员的志愿者,有捕获野生动物检测病毒的团队。
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不同扮演着妻子、丈夫、孩子的母亲、父亲。
他们或许信仰上帝耶稣,或许信仰真主安拉,又或许没有信仰。
他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出声音,这些声音有着共同目标——抑制流感的大爆发,为人类抵抗流感的肆虐而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个声音虽然很小,但他们每个人的付出似水滴汇成一股股溪流,涌向大海。
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这些困难来自于内部的无奈,比如资金缺乏导致科研无法继续;医院持续赤字而难以维持;医生长时间得不到休息、积劳成疾而不得不选择离开医院……困难也来自于外因的干扰,如反对注射疫苗的民众,阻碍医务人员的武装分子等等。
但是,每个参与战斗的人们,都在做最大的坚持,为下一个成功而不懈努力。
在医疗相对发达的美国,都能看到致力于推动预防流感大爆发,在各领域奋斗的人们。
那么我们国家呢?
在大力发展GDP经济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在医疗、科研等事业领域,投入足够的资金?
发布政令的有关当局,是不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对抗下一轮的流行病爆发?
所有的措施是不是都已经制定完善?
正逢武汉新冠状病毒大爆发之际,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
武汉新型肺炎来势凶猛,最新科普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非常及时,强烈推荐:
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一切,现在和未来都是历史的延续和投射,了解历史就能洞悉当下和未来。
人来到这个世界,哲学上叫“抛掷”——为什么来,生命有何意义?
答案五花八门,这个尼采都没整明白的高深问题,我们凡夫俗子就不要浪费脑细胞了,用古人的话来说,既来之,则安之。
反正,每个人都有三样事情无可避免:死亡、纳税、流行病。
14世纪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9世纪的霍乱致死数千万人,霍乱被描绘成死神的形象:
20世纪初臭名昭著的“西班牙流感”肆虐全球,感染了6亿人,导致5000万人死亡。
当时全球人口才12亿,也就是说,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感染了“西班牙流感”。
美军堪萨斯州的野战医院住满了“西班牙流感”的患者:
全球平均每年都会增加5种新型病毒——面对包括武汉新型肺炎在内的流行病,不必害怕,怕也没用,如《流行病》揭示的一样:
正确认识流行病(传染病),是战而胜之的基础。
《流行病》片头回顾西班牙流感,仅在美国,西班牙流感就夺去了50万人的生命:
动物带来的全新病毒威胁着人类社会:
全球各地的科学精英都在试图研制一种能够对抗所有新型病毒的通用疫苗,虽然进展缓慢,但这一领域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追踪流感病毒的科学家发现,近年来很多恐怖的病毒都喝蝙蝠有关:
居然有“美食家”网友发布吃蝙蝠的图片,看着都渗人,怎么吃得下去,真的好无语:
要知道,蝙蝠是新型病毒的集大成者:
人类是万物之灵,火箭才能上天,但科学、理性都有其边界,并非无所不能。
《流行病》就像及时雨,去除瘟疫的迷雾,最终切断病毒感染人类的路径。
纪录片拍的形散神不散。
第二集,同是对疫苗的态度,有人避恐不及,有人趋之若鹜,有人抗议,有人丧命,只能说很多发达国家的人是被爱的有持无恐,在爱与自由的名义下,可以任性示威。
在非洲,医生在被丧心病狂的军阀击毙,在美国,有人要对倡导疫苗的医生发出死亡警告,而移民们对送疫苗的医务工作者感恩不尽,还有人梦想作出广谱的流感疫苗。
如果不是新冠病毒,也许看这样的片子是无法有深切体会的。
喜欢第三集里,医生们各自生平的口述,他们是天使也是凡人,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驱动他们的是信仰和爱。
很有人情味。
这点比那种歌功颂德式宣传更合我意。
推荐一部“知识型”纪录片,讲述“流感病毒”,看后受益匪浅。
美国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作品类型:纪录片故事概述:认知“流感病毒”上映时间:2020年上映,共6集,已完结
一部关于“流行病学”的纪录片,真实、感人,或许正是由于“真实再现”,所以不少画面令人“潸然泪下”,感谢那些为了人类未来奋战在第一线的人们,你们是真英雄。
进入本剧,共六集,内容不多讲,因为基本上就这些(“流感”的面对、预防、后续措施...),关键是(剧中提及)几个重要信息,值得仔细思考。
1,第一集第三章---答案在年轻与大胆中
这句话怎样理解?
其一,研究“流行病学”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为什么?
因为“年轻”代表了“希望”、“创新”与“勇气”。
其二,相对于老一辈医学家,如今年轻人拥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先进科技手段,拥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漫长研究”中。
其三,面对“病毒的侵袭”,医护人员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胆识,缺一不可。
2,第二集第一章---人祸退散
此话怎讲?
1,人为因素导致感染,比如没有做好“及时筛查、隔离”。
2,医护人员的疏漏,导致交叉感染。
3,感染者的无视,致使接触者被传染。
3,第三集第三章---全力以赴
详细解读。
其一,人力、物力总动员,通过一切可行的方案切断传染源。
其二,动用一切手段,不惜一切成本,确保以人为本,其三,提速,即:专家尽快、尽早找寻“宿主”(与时间赛跑),拿出解决方案。
4,第四集第一章---病原体
什么是“病原体”?
即: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
这一章出现的意图十分简单,让更多人在知识结构上理清“病毒”这一概念。
当然在这一集中,更多的内容不在于此,而是描绘普通人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空缺与一无所知,所以才会出现“俄勒冈州决议通过取消接种疫苗决议”。
5,第五集第一章---何时值得?
这个“值得”,怎么讲?
故事提及了两层含义。
1,是信仰。
a,信靠神、仰赖神、将一切交托在神的手中。
b,相信现代医学及科技水准。
2,是牺牲。
a,付出时间、精力。
b,前往疫区,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6,第六集第四章---来日再战
正如剧中的科学家所言:病毒正在猎杀人类。
所以对于人们而言,流感病毒是人类(现在乃至未来)最大的威胁。
更关键的是,渺小人类完全没有能力消灭/击败它们,只能敬而远之,只有“躲避”才是最好的“防御”。
剧评终。
祝安好。
floyd2020.2.1
1.医生在保护病人的时候,要先学会保护自己。
2013中国H7N9禽流感,人感染后死亡率70%?
有人在市场里买了病鸡。
科学家在研制通用流感疫苗。
有些人就是天然对很多流感有天然抗体,有广谱保护性。
印度H1N1猪流感病毒。
一般的流感症状是喉咙痛、打喷嚏、发烧、身体疼痛,但如果症状是恶心呕吐,伴随呼吸急促、烦人的咳嗽,就是猪流感。
1918流感大流行,18个月的流行,死亡人数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总人数,大概五千万到一亿人。
药厂研究药物通常进展缓慢,而且他们厌恶风险,真正在做研究的是少数人。
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得流感:孕妇、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肾脏病患者……工业化农场里的鸡、猪有产生流感病毒的危险。
比尔盖茨基金会资助研制流感疫苗。
及时诊断是什么流感,就能得到好的治疗。
流感疫苗、手卫生、及时就诊,就可以减少流感死亡率。
印度某医生:如果我的病人去世,我会为他们流泪。
拯救十个人的快乐,也抵消不了失去一个病人的悲伤。
2我们不要任何人祸。
不经允许,我们不能触碰别人的身体。
小孩子接种流感疫苗会比较安全。
H7N9通过空气传播。
只要有一个人感染,两周就可以让纽约市的医疗资源无法应对,一个月就可以传遍美国,两个月就传遍全球。
刚果的埃博拉病毒,一个可传染给6个。
埃博拉病毒主要靠人跟人直接身体接触传播。
埃博拉病毒2014-2016在西非三国流行,五万人感染。
而2009墨西哥猪流感传播到全球,感染了20亿人。
人在压力增加时容易感染传染病。
流感疫苗的有效率50%,就算无效,也可以使病情变得温和。
有些美国家长就是不想让孩子接种疫苗。
西非不止是有埃博拉病毒,还有战乱。
埃博拉病毒疫苗主要用于医务人员,可以避免感染。
学生20%感染了流感,学校就要停课。
3我经历过贫困,现在多亏神的恩赐,我才拥有很多。
光靠医生无法击败流感,光靠政府无法击败流感,光靠大众无法击败流感,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击败流感。
印度猪流感。
病毒往往先从野生动物感染到家禽家畜,再感染到人。
家禽先出现了症状,然后传播到人。
美国小镇缺医生,医生要值72小时班,额。
极端有信念的人。
科研人员监测野鸟身上的病毒,从而预测未来流感趋势。
家禽在密集的空间,增加了病毒快速传播和变异的风险。
过去半个世纪里,实际上所有致命流感病毒都是在中国出现的。
美国科学家只能在越南等中国边境地区进行流感监测。
2005年,新的禽流感H5N1从中国扩散到了东南亚,后来到了欧洲、埃及。
越南给境内的所有鸡鸭注射了疫苗,阻止了这次禽流感的传播。
黎巴嫩经常战乱,那里的人只想着移民。
印度的医生送药上门给感染了猪流感的居民。
未来在过去中。
在温暖的四五月份,流感病毒会更活跃。
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才不会像古罗马城市一样消失。
4美国麻疹爆发,是因为有些无知的美国家长不让孩子打疫苗。
特朗普将疾控中心的预算裁剪了20%。
但州会帮忙出经费,所以疾控医生找州议员要经费。
是在家里坐着看电视,还是去当志愿者?
不是说流感只攻击穷人,它也攻击富人,只是穷人没能力反抗。
有些人用疫苗,出现了四个月的不能说话、走路。
有些人多年后出现了面瘫。
一定是疫苗引起的吗?
有些人声称疫苗导致自闭症增加。
2014-2016西非埃博拉疫情,600名以上的医务人员感染,其中一半死亡。
牢记被忘记的事。
良心公司以成本价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
美国的边境巡逻中心滞留了很多非法移民。
WHO在西非做埃博拉防疫工作的米歇尔好帅啊。
片尾曲类似科幻片、恐怖片啊。
5作为医生,要牺牲很多东西,不能经常陪家人。
西非当地的人民有的愚昧无知,认为是医务人员把疾病带了过来。
医务人员不主张对埃博拉患者进行强行隔离,否则会有人躲藏和逃走。
我们只能依靠科学,我们无法预测人的行为。
如果社群能够合作,埃博拉就能终结。
2005年中国出现了禽流感病毒,鸟类的迁徙,把病毒传给了埃及的家禽。
人感染H5N1最多的国家是埃及。
制造通用流感疫苗的分布生物公司向比尔盖茨基金申请经费。
纽约针对埃博拉病毒疫情的应急演练。
跟患者保持两米的距离。
防护服小队。
美国有些州的县医院运营经费不够,很多乡村医院因为没钱,被迫关闭。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朝胜利前进。
总有些危险的工作需要有人去做。
6比尔盖茨基金同意给疫苗研究团队195万美元的资助,够2年的科研经费了。
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容易得流感。
医生的工作量大,容易得高血压、中风、心脏病。
流感肺炎呼吸困难,可采取俯卧位改善呼吸,如果还改善不了,基本没救。
全球的卫生强弱是由最弱的地方来决定的。
我们的关系正经历磨难,我们争吵更多,而不是互相倾听。
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很多有宗教信仰,向神祈祷、求助。
印度的医生祈祷神帮忙让病人好起来,果然有些病人就好了起来。
在流感病房里,病人不用戴口罩,医务人员戴口罩。
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准备。
全球卫生中心的建立,旨在防控全球各类传染病。
杰弗逊县医院的内科医生受不了72小时的值班制度,最终辞职,因为健康、家庭更重要。
每年全球有10亿人感染季节性流感,65万人死亡。
民主刚果的埃博拉疫情还在继续,致死率67%。
2019年已经有科学家预测中国的病毒将爆发,额。
通用流感疫苗于2020.1在英国进行人体实验?
纪录片的结构很松散,特意将五个不同地点的不同人物以同一主题作平行剪辑,以此冲淡平铺直叙同一事件单调甚至乏味。
围绕着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启动新的全球卫生中心)、立法(3063法案)、基层救治(医生、感染病人)、研发(疫苗研究人员)整套运作的方方面面以个体化形式呈现出来。
所以在科普性上并不特别强,或者将各种知识和相关利益融进了浅显的个体表达。
笔者在结合相关信息上,对片中的一些信息点、数据、概念和公共卫生领域相关问题浅做延伸。
1、1918年的致命大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5000万-1亿人,而当时的全球人口只有10多亿。
2、广谱通用流感疫苗:具有广谱中和性(broadly-neutralizing)和通用保护性(universally-protective)。
流行性感冒的频频暴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
预防流感最有效和经济的措施是接种疫苗,但流感病毒的持续变异可逃逸人群已有的免疫应答,目前使用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仅对亚型内抗原匹配较好的毒株产生免疫保护作用,难以有效应对因抗原漂移或抗原转换而产生的无法预料的流感大流行。
因此,研发对流感病毒不同亚型均具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的广谱流感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凌志洋, 张宏, 边超, et al. 广谱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J]. 生命的化学, 2014, 34(1):2-12.)3、流行病\特殊病原体(special pathogen)的定义: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整体特征有:(1)高死亡率,高发病率。
(2)引起公众恐慌和恐惧。
(3)目前没有预防手段,疫苗或干预性治疗措施。
(4)高传染性,存在人传人。
比如埃博拉、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季节性流感以及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
4、流行病可能通过咳嗽、打喷嚏、飞沫、身体接触等形式进行传播,传播速度迅疾。
(比如2014至2016年发生在西非三国的埃博拉疫情约有三到五万人受到感染;2009年春季的猪流感/H1N1感染了20亿人,好在病毒没有变异造成更大的杀伤力)5、流感疫苗的有效率是50%,但即使不能防止感染,也基本可以使病情温和一些。
6、世界免疫日: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World Strengthened immunity Day)。
世界强化免疫日是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确定并实行的。
世界强化免疫日主要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的。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少数能被消灭的疾病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已经有有效的疫苗、免疫能终生持续存在等。
7、很多病毒跟蝙蝠有关。
蝙蝠是流感病毒的储存器。
片里也提及到禽类和野鸟等野生动物作为病毒宿主。
8、疫苗研制的过程从毒株分离开始,在动物临床实验上不断地减少接种疫苗的次数。
从多次疫苗到一次(one shot)疫苗最佳,这可以减少大量的组织接种疫苗的工作。
灭活疫苗一般都需要接种3-4次,才能达到保护效果和抗体的持久性。
比如:乙肝、甲肝疫苗等。
9、在美国的疫苗强制接种法案进展得到阻碍,反对声音掀起了反疫苗运动,这与温和政治环境,纯洁/不纯洁的宗教二分观、少数人/多数人的民主问题息息相关。
10、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病毒防治工作需要本土化。
埃博拉救治团队所面临的困难不仅是疾病,还有遭受“散布病毒”的流言和攻击。
这需要通过社群对话完成沟通。
在埃博拉疫情区,医生主张不强制隔离,这样做会导致人逃跑,由于恐慌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医学可以预测病毒的行为,却无法预测人的行为。
11、流感攻击穷人,也攻击富人,只是穷人无法反抗。
更多资讯可以登录世界卫生组织网站:https://www.who.int/(关于PHEIC信息条例自行查看,亦可登陆中文版https://www.who.int/zh/)中国疾控中心编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下载地址另外推荐“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张医生每日疫情复盘。
以纪录片中一段话作结:(面对古罗马的废墟)很难想象在两千年前,这是一个强大活力的社群,古罗马曾是权力、政治、经济的中心。
古罗马的人们无法想象到,两千年以后,我们会站在这里俯视他们的废墟。
他们的文明并不是永久的这一想法 正是他们永远无法领会的。
两千年以后,我们也会处于相同的境地,我们觉得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永远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疑是不朽的城市,而不朽的城市却告诉了我们,没有什么是不朽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为了避免改变带来的糟糕后果,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生活方式。
如果不这样,我们就会付出沉重代价。
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个人都笼罩在焦虑与担忧之中。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国内疫情趋势终于趋向缓和;但全球的疫情状况却开始变得严峻起来。
威斯特丹号邮轮刚被柬埔寨政府接收,就立刻被检测出确诊病例。
此时,船上的密切接触者们已经去往了世界各地,而且总统还和他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
另一边,在日本横滨停靠了半个月的钻石公主号,也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恐怖邮轮”。
2月19日,度过了15天隔离,并且核算检测呈阴性的乘客开始下船,首批约500名乘客终于可以回家了。
但日本政府并没有对下船的乘客们进行隔离措施,大部分人都选择自行回家,不少人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他们回家后的日常生活、外出等也不会做出限制。
日本神户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岩田健太郎,18日登上了“钻石公主”号开展检疫工作。
回来之后,他录制了一段视频,称船上的防疫管理堪称“悲惨”。
曾参与埃博拉、“非典”疫情防控的他说,与当时的状况相比,邮轮的状况让他感到“自身难保的恐惧”。
截至19日,“钻石公主”号邮轮已经确诊病例621人,并且出现了2名乘客死亡的病例。
疫情让大家人心惶惶,更多的恐惧,来自于对于病毒的未知。
而就在1月疫情爆发的时间节点,NETFLIX上线了一部纪录片。
这部医疗科普主题的纪录片,刚上线的时候并没有被很多人注意,但疫情的爆发,让它迅速走红。
因为其中的一些忧虑和预言,当下正在发生;它就是——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
播出时间:1月22日流行病,是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广泛蔓延,可以感染众多人口的传染病。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流行病有黑死病(鼠疫)、天花、霍乱等,死亡人数均非常惊人。
黑死病埋葬了欧洲60%的人口,而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杀死了约1亿人,比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加起来都多。
而最近几年出现较多的流行病还有艾滋病、猪/禽流感、SARS、MERS,以及这次的新冠肺炎等。
大多数流行病都是人畜共患病。
例如天花,是来自非洲的一种啮齿动物,黑死病来自田鼠,目前大家十分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据说也是来自于蝙蝠。
一场疫病的传播通常都有着这样的几个步骤,首先病毒会在野生动物身上发源生长。
野生动物与人类不同,它们有着不同于人类的免疫机制。
就拿蝙蝠来说,40度的体温对于人类来说已经是极限,但对于蝙蝠来说却只是小case,它们可控的体温调节与极高的新陈代谢率,都为它们提供了携带病毒却不发病不感染的可能。
野生动物中也不止有蝙蝠携带有致命病毒,只要它们四处活动捕食,病毒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传播到家禽或某种中间宿主之中,于是就会有禽流感或猪流感爆发。
流行病的某种传播方式误食或不及时处理病死的家禽野味,都有可能让人类感染上致命的流感病毒。
如果病毒再“聪明”一点,变异速度快一点,那么一场不可避免的疫情防控战就拉开帷幕了。
当然这样的传播步骤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好死不死地煲了一碗野味汤的话,可能就直接一步到位了。
根据这样的病毒传播链,我们有 四种预防的办法。
1进行野生动物调查,防患于未然既然大部分病毒都是来自于野生动物,那我们如果能在病毒感染人类之前更快的找到它,了解它,甚至截获它,也许就能拯救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黛布卡特,就是一位追踪携带流感病毒鸭子的野生动物研究者,她负责监控美国东南部的野生动物疾病。
每当到了野鸭迁徙的季节,她都会去固定的地点设置陷阱捕捉野鸟,收集样本。
随后样本会被送往实验室,看看这次经过这里的是哪种流感亚种。
而在黎巴嫩的蝙蝠洞中,加兹卡利亚博士正在研究蝙蝠,他走遍中东在野生和家养动物中追踪流感病毒。
近些年,很多恐怖的流感病毒都与蝙蝠有关。
比如:埃博拉,冠状病毒、非典或者是中东呼吸综合征。
他们已经在埃及的果蝠身上,发现了新的流感亚种;于是他们就选择去看看黎巴嫩的蝙蝠上,这种病毒是否有扩散趋势,越了解病毒的来源,就越能做好准备。
甚至可以在病毒变异之前研究,预测它们将会走哪条道路。
2家畜疫检防控美国国际开发署新兴威胁部门总监丹尼尔,也在越南、中国等东南亚地区不断奔走,了解当地禽类传染病状况,并提前检测最新病毒发现和传播状况。
他认为目前没有哪一种流感病毒,能比禽流感病毒更危险。
(被点名)2013年,中国被检测出了一种新的禽流感毒株H7N9,它可能是目前我们所见过的「最致命的病毒」。
至少有108例病例,22名被感染者死亡,有很高的致死率。
流感病毒的变种几乎无穷无尽,他们都用H和N的不同组合来表示。
在禽流感病毒中,H3、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某些致命流感作为人畜共患病,如果能在传染给人之前就被发现并采取措施,我们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少。
3疫苗研发与推广面对这样致命的病毒,人类其实也并不是束手无策。
疫苗就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是打击病毒的有利武器,它可以十分稳定的预防和控制流行病。
但对于疫苗来说,流感病毒却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存在,因为它们的变异太快,以致于今年刚研发出来的新型疫苗,可能到了明年就已经失效了。
因此若是能有一种能够应对所有版本流感的疫苗诞生,那将能够一劳永逸。
分布式生物的创始人杰克·格兰维尔就正致力于打造全球第一支通用流感疫苗。
因为没有资金支持,他自掏腰包开始了这项研究,预计到2025年研究就有可能成功。
盖茨基金会也注意到了这项研究,他创立了1200万美元的基金,用于研究流感通用疫苗。
他说需要这种疫苗,来对抗将来有可能出现的流行病。
虽然疫苗预防疾病的效果显著,但推广疫苗的这条路依旧还是艰难无比。
「贫穷」与「观念」都成为了疫苗推广路上的绊脚石。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当地人普遍都没有接种疫苗。
但,病毒却不会因为你没钱治病就放过你。
因此,当流行病在这样的贫困地区扩散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比贫穷更加让人感到迷惑的就是人们的观念,不少家长坚持相信「疫苗有害论」,拒绝让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
他们坚信,健康的孩子拥有的免疫力就足以抵抗这些病毒,但事实却并不是如此。
每当一个野生动物带来一种新型病毒,人类的免疫系统都是招架不住的。
没有天然的免疫力,我们无法抗拒感染,这就会使病毒变得很致命。
努力推广疫苗的科学家,试着将接种疫苗设立为强制性的法律,却遭到了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们的联合抵抗,而输掉了听证会(人类迷惑行为)。
「疫苗犹豫」是指因为担心疫苗对身体的影响而“拒绝接种疫苗”的行为。
由此可见,疫苗推广依旧任重道远。
4截断传播途径如果前面几步都没有成功,那么预防就到了这最后一步,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步,截断传播途径。
2019年9月,刚果的埃博拉病例已经达到3079例,致死率高达67%。
全印度有9000多人被确诊患上猪流感,一周内就有86人死亡。
而像新型冠状病毒这样通过呼吸传播的病毒,扩散会更快。
比尔·盖茨曾说流行病学家通过模型计算可以得知,这样的病毒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能够杀死超过三千万人。
这一组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而冬季本就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在这个时间段医生就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霍莉·戈拉克就是杰弗逊县医院唯一的一名全科医生,她常年工作在一线,为小镇上所有人提供医疗帮助,每当流感季来临,她要一口气工作72个小时不停休,有时,自己也会被感染。
还有一位印度的医生,在猪流感期间,手机24小时不关机,只为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病人的情况。
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他说救治病人能使他感到快乐。
即使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他们牺牲自我奋战在第一线,依旧还是会面对一些除病毒之外的危险 ——袭医。
在民主刚果的疫苗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派来医生试图控制住世界上第二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他们给未感染者打疫苗,却被一些阴谋论者认为,这是美国研发出来维持疫情的产物,经常被一些当地人或民间武装团体攻击。
在一次袭击中,两名救援人员被杀害,还有一位疫苗团队的成员遭到殴打,被扔进河里。
这些让人气愤不已的事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遥远。
目前疫情仍然严峻,物资不充足,医生和护士们本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抢救病人,袭医事件却频繁发生。
在抗击流感病毒的这场战役中,医生是站在一线最勇敢的战士,如果他们都倒下了,我们用什么来打赢这场战争呢?
当然作为管控者,政府的决策也是尤为重要的,对于这种人命关天的大事,稍有不慎,就是几百万生命的消逝。
在印度全国都被通报猪流感病例之时,约有70%的病例都在拉贾斯坦邦,这是卫生部长及其领导的卫生部的失败,随后他就下令进行挨家挨户的病人筛查。
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感叹那时候的拉贾斯坦邦,与现在的武汉何其相似。
政府在疫情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缺少了政府的管控,疫情就会肆无忌惮的发展,民不聊生。
纪录片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光靠医生无法阻止流感,光靠政府也不行,光靠大众自己也一样,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击败流感。
」流行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团结一心才能有机会打败它。
这部纪录片,从医生、政府、科学家、患者等多个角度下手,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对抗流行病中所作出的努力和成就。
流行病是可怕的,它毫不费力就能带走数以千万计的生命,但是更让人感到可怕的,还是人类的傲慢与无知。
我们并不是没有有效的防控方法,只是每一次,狡猾的病毒都从我们松懈的防控中,悄悄的溜走了。
每一场疫病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次教训,而我们则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正确认识流行病和疫苗,抛弃焦虑、抛弃恐惧。
只要万众一心,戴口罩、拒出门、做好防护措施,我们一定能安全度过疫情,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在美国如何可以战胜传染病毒,包括政治(立法)医疗体系(小镇医生)学术(疫苗研发,病毒研究,疾病预防)非盈利(倡导,志愿者),也展现了不同传染病在不同国家的爆发状况(印度,非洲等)
太符合時事了,原以為是引進舊片⋯既然出現了,沒有能力找出解藥的我們,就應該一起努力預防與對抗,而不是一味謾罵,敵人是病毒,感染者也是受害者
朋友圈慕名而来看了2集,乱七八糟,真心不好看。。没什么逻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心累!
要不是因为蕉绿我可能不会看这么一部纪录片,多线叙事乱的一批(感觉是奈飞纪录片常用的套路),唯一的收获可能是明白了原来这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为人类的健康做了这么多的努力,然而蕉绿感更重了。
A chain is as strong as its weakest link. 那些冲在前线事必躬亲的人固然可敬,选择放弃去挽救家庭和自己的也是。
就纪录片本身来说,真的是太无趣了,非常琐碎,没有重点,明明是性命攸关事关生死,却拍的波澜不惊。就是流水账一样的众生相。分数这么高,感叹我们对医学科普、流行病这样的题材是有多饥渴。
有点散
虽然是以医务工作者的视角展开,聚焦他们的工作是多么有意义多么不容易,但是真的人文有余干货不足,连数据量都少得可怜,而且如果看副标题的话,全片都在跑题;几个人物的故事讲得都很细碎,虽然每集分了主题,后几集还是乱成一团;比较给人思考的点是病毒是在进化的,那么疫苗的研究也要有进化的眼光;标榜自己自由民主的国家,什么都可以推翻,包括没有有力依据的疫苗与自闭症的诱发关系,这使得疫苗犹豫成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媒体对于无意识大众的操纵真的让人无力,这种自由依然是被别人牵着线的操控。
民智 资金 人力都是阻止新流行病的重要力量 另说一句 美国的反疫苗党气死我真的不是一天两天了 herd effect懂么 神马你的身体你做主 我的天 真的是反智代表
网飞纪录片常有的问题,剪辑稀碎
看了一集半,讲的是流行病对家庭的影响。和BBC在完全是两种风格,看不下去。
科普了
偏凌乱和庞杂
Covid-19
太碎了,然后拍很多家庭生活的部分,没必要
纪录片拍得很一般,但是主题非常符合当下。
分了六集,每集里还会有四个部分。即使分了两级标题,里面的内容仍会偏离。剪辑功力不够,素材无法集中讲述主题。在美国,同样有流感时期zz造成的人祸。
作为纪录片不大行。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剪得那么碎,几条故事线虽然涵盖了发达国家/发展国家、中心/乡镇、现有防疫/未来预警,但故事片段之间根本够不成对比,为什么不干脆一集以一个人为主角、跟踪展开对应的故事线?现在这样看完了什么都没明白。ghc面对的是预算和国家优先级不足,who面对的是当地居民对西方社会的排斥和敌对,印度医生面对的是穷人的不良生活环境,小镇医生面临的是乡镇衰退与人力不足,分布生化面临的是探索的未知,议员面临的是家长的自作聪明,白发病理学家面临的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而他们都将在各自背负的基础之上,提防着背后来袭的下一场瘟疫。
新闻专题报道…………
什么都说一点,有点丑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