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的爱情小品,看得还有点五味陈杂。
独居的老处女,机械工作,单调生活,几乎与世隔绝,飞来横福却无福消受。
常人认为的浪漫之旅于她有种炼狱感觉,因为还得拉上一个垫背的。
影片中的墨西哥与想象中的热情奔放相去甚远,小酒馆里都没有出现别着花朵狂舞的斗牛舞,阳光也没有灼热的明媚。
同理可得独居的老处男。
俩人都住老房子,不破旧却很空荡,收音机和电视只是负责制造声音,家居简单,喜欢独坐,没有性生活而变得干瘪,自 慰获得高 潮。
影毕,想到,老处女之春天只有老处男么?
太多待嫁女青年都秉着寻觅梦中情人的态度期待着一场浪漫的恋爱和婚姻,你挑我捡之后就大龄了,也许凑合凑合就巴巴嫁人了,最后惨不过就是婚后性生活不和谐、家庭暴力、冷战分居以及外遇。
可是太多人做不到leave me alone了,即使一个人选择了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非真空的世界的纷扰逃不掉,面对别人近乎苛刻的指责无言以对之外还不能流泪,憋屈也是自找的。
取名为蓝色眼影的原因理解不出来,暗示生活之希望还是绝望?
女猪脚有没有如她所说享受了沙滩之旅?
感谢无良的电驴用海报骗取的收视率,看过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少。。。
其实,这部电影,是个杯具!
不知道为什么,在别人看来是很闷的片子在我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
都说女主角难看,是的素颜的打扮,平庸的穿着当然不能吸引那时尚的眼睛了。
而正因为她平庸,她交际圈很小,即使是唯一称得上是姐妹的人,也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和毒辣。
她没有因为生活上的孤独而放纵自己。
生活需要她忙于处理一堆繁琐的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晚上才到家,在外就餐也是经常的事。
不过她没有任何抱怨,独自一人生活而且家境也不算太好的她并没有因此而拜金,过着放荡的生活。
而追求她所想要的幸福之希望仍然在她的心中无尽地延续着,直到她最终得到,而那种渴望不会冲破她的底线。
男主角,外表真的那么重要么?
他是个平凡的人,长相甚至可以说难看。
在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之前,没有坏的习惯。
只是默默地工作生活着,因为他没有英俊的外貌,没有超凡的智商,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而且生活的地方也并不发达,如此种种的外界因素致使得他不可能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但他也没有因为这些种种的不顺和平淡去走一条异样之路。
他只是默默地生活着,平静地等待着,等待那属于他幸福。
在这过程中,他没有因为刚开始女主角的对他学生印象的模糊以及最后失言于旅游上承诺,等这些都没有让他做出反常的举动恶意的报复,工作生活还要继续,从一张女主角从旅行目的地寄来明信片中,知道女主角想让他在她回来的车站等她时,他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接她的那个晚上他显得那么淡然,既没有激动的向前拥抱的场景,也没有虚伪的以礼物来讨好对方,空手的他知道那时女主角肯定有很多东西需要拿,所以在寒暄几句后,很有礼貌的身手去结果女主角手上的旅行箱。
在回去的路上男主角没有提到任何关于为什么她失言于先前的承诺,在相互谈话的过程中也尽量去避免这个问题。
他知道很多事是需要更宽广的胸怀去理解的,去包容的,即使对方做的是错的。
人一生有些事是不需要狠记于心。
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方法每个人都不会一样,他们并没有被孤独寂寞所吞噬掉,他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只是不习惯于用言语去表达。
所以外人看上去感情的失败并没有让他们彻底失望。
他们只是在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题外话,女主角的在戏中的梳妆打扮很是平庸(但那没有刘海的头型我觉得很纯美),虽然如此,在现实中的她还是很上镜的。
稍微打扮后也很好看。
寂寞是电影的主题,这个大家都说了。
不过,在片尾女主角的明信片前,我还是想到了另外一个跟寂寞相关的主题——人生的孤独与厌世。
没看完电影前,误认为这是个西班牙电影。
如果是个西班牙电影,那当然是个非典型的西班牙电影。
整个电影慢慢地在忧郁的个性、乏味的生活中进行。
女主角不会爱、也不会接受爱,对生活也似乎没有多少激情与希望。
男主角虽然也是孤独的人,但从他购房、给女孩留电话号码、讲述学校里的事情,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只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结合制衣厂的女老板,我觉得导演的重点偏向女孩。
所以在片尾制衣厂奶奶表现出的对衰老的身体、无趣的生活腻烦了、甚至厌世的感情后,接着男生按响没有回应的女孩家的门铃,我强烈的认为,导演应该就此停住女孩的角色,就此消失,给观众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空间。
看着几次重复的按铃。
我自己就这么猜测,女孩在自己的房间里自杀了。
这在男孩看到明信片前,公寓楼下的救护车声音得到了寓意。
再然后,男孩看到电视里的女孩在自己的公寓自杀的新闻,男生失去生活下去的希望,也自杀(这对片中一向带着生活的希望的男生这个角色,有点问题)。
制衣厂的奶奶也自杀。
电影所要表象的人生的孤独无助,人群中存在的这么些对人生厌世的情节也就表现出来了。
可是电影没有像自己想的那样发展,笼子里的鸟自由地飞翔了,而且飞到了男生的窗口。
男生也受到女孩的明信片了,男生生气过后开车到车站接女孩,回头对望的男孩女孩又在一起了。
生活似乎就要改变了,人生似乎也就要有转机了。
可是,可是,就在生活有了真实的希望前(主要来自女孩的改变),汽车行驶在他们回家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男孩女孩双亡。
可是,电影再次没有朝我想象的发展。
电影最后落幕于寂寞这一主题,寂寞的人继续寂寞下去。
PS: 女孩蛮漂亮的,蛮有气质,似乎有点眼熟,不知道在什么电影里看到过
“如果一个人单身在久,身上会散发出一种味道,一种由孤独、腐蚀、渴望组成的混合味道,你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看完这部电影,脑海中想起了这句话。
蓝色代表着宁静和安详,画着蓝色眼影的女人代表着神秘,鸟代表着自由。
两名孤独太久的男女,已经不习惯爱的感觉,恐惧逃避与渴望憧憬并存,两个人是同一类种的人。
这是一部没有结局的电影,影片中女人的逃避,影片结尾时男人的犹豫,而结局是否像影片开头时,由护理人员定期看护的年迈女士——一名白天坚强晚上孤独无助喜欢鸟服装公司的老板所说:“47年前我最后一次看见幸福的来临。。。。。。。
”
前些日子看了墨西哥电影《蓝色眼影》,英文译作Blue Eyelids,其实是蓝色眼皮的意思。
可能中文听上去缺乏诗意,就改用了蓝色眼影。
影片名称的更改有意无意中为本来可以有丰富阐释的电影脱了一层漆。
眼影乃伪装,矫饰,身外之物,而眼皮是内在的,固有的。
蓝色眼皮则代表了人孤独的本质。
影片的情节平淡,节奏缓慢,仿佛像最开始出场的那个老太太在絮絮叨叨地给观众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一样。
影片书写了一个巨大的符号,那个符号是孤独。
女主角玛莱娜是孤独的,她获得了一次双人游的机会,却找不到合适的同游的人。
她的寂寞被无限的等待所书写。
一次一次地拨动号码,嘟嘟的声音震荡在电话线的两端,一端是玛莱娜的等待,一端是不存在的朋友。
男主角维克多也是孤独的。
玛莱娜打电话到维克多的公司找他,却不知道他工作的部门。
无奈之下,接线员只好打到每一个部门询问。
影片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记录着接线员询问和得到否定答案的过程,公司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维克多这个名字。
他们俩都是孤独的人,看不见的人。
玛莱娜诚恳地邀请维克多与她同行,维克多欣然同意。
由于某种原因,玛莱娜只身一人踏上了旅途。
回到属于她的那个城市后,旅行箱里装满的不是礼物,而是依然的孤独。
于是两个孤独的人和解,原谅,又走到了一起。
影片简洁,朴素,在我印象中只有黑白两色不断交替,当然还有女主角那蓝色的眼影。
他们两个人在一起会结婚吗?
我甚至不确定两人之间有没有爱情。
或许牵动他们的只是那种有人陪伴的温馨,那种出现在舞场这成双入对的场合的正当性,那种躲藏真实的美好和与自我的间断。
玛莱娜和维克多并不是零余人。
他们有工作,有同他们一样工作的同事。
虽然他们并不因显贵而特殊,但至少他们也是普通人。
酒馆里的一场抢座位的戏,想要突出的大概不是招待生的势利(维护明显是有权/钱群体的利益),而是维克多面对冲突时的孤独。
他只有不断重复着自己的立场,招待生则不断地重复相反的话,他们互相充耳不闻。
玛莱娜尴尬地立在一旁,面对维克多的求助不知所措。
招待生站在他们和抢占了他们座位的那些人之间,完美地将他们隔开。
也许招待生的一方有明显的人数优势,玛莱娜和维克多是少数。
但是我不禁怀疑,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一样有的时候是大多数,有的时候就是较少数了吗?
也许在餐厅的对峙中我们是较少数,在川流不息碌碌的人群中我们是较少数,但是也许在电影院里看到感人的画面,我们会和大多数观众一样流泪,也许在游行中,我们会和大多数人一样举起拳头,给自己鼓劲竭尽全力去打到、憎恨一个不曾伤害过自己的陌生人。
直到群众的声音盖过了自己的声音,声势浩大的人群淹没了个体,我们才得到了安慰:好像我们都不曾参与伤害陌生人的活动。
孤独到底是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郑重其事地在笔记本上写下“学会孤独”四个字。
现在想想,孤独到底是什么?
孤独是不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人类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要逐一从母亲的产道排出);死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
我们一个人踏上孤独的旅途,到陌生的充满寂寞的地方去。
我们尽全力把自我呈现给爱人,朋友,用辞不达意的语言和狰狞的面孔。
我们通过星座、血型、面相剖析自我,让世界好好看看我们的摸样。
但是除了自我,谁又能真正懂得自己呢?
英文有句话叫I am with you。
意思是我和你在一起,或者我同意你的看法,或者我知道你在说什么。
with一词用得好,好像我只是站在你身边而已,随时都有走开的可能。
我毕竟不是你,你是孤独的,我也一样。
那为什么还要有朋友,结婚成家呢?
人类绝对的孤独的对面是相对的热闹。
如果可以躲藏绝对孤独的悲剧性,逃到一个至少可以假装不孤独的世界,从而缓和人类的悲惨境遇,那么有人陪伴有什么不好呢?
玛莱娜和维克多的和解大概就是这样的。
经常听到朋友发表不怕孤单终身的宣言,我也是这大多数的其中一个。
我现在想,说这些话的人大概都有有人陪伴的奢侈,至少不是还有我这样一位听众吗?
47年前,在一个晴朗的周三下午我追求幸福的最后一次机会悄然出现年轻时我被迫嫁给了一个专制的人我心如死灰早已放弃了逃跑的想法可在那个下午,来了一位陌生的访客顺着落在我身上的目光望去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鸟带着难以捉摸的而又安详的表情注视着我它说道:Lulita, 你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人 所以 我捎给你一个幸福的机会你需要做的就是 买些蓝色的布并把它们制成衣服你接受了我的意愿和诸神的祝福 已经被赐予缝纫的才能你的任务就是让厨师 管家 消防队员 护士和司机都穿上你做的衣裳行动吧 我的孩子 你会到达幸福的天堂的这是故事的开始。
当衰老的Lulita放飞鸟儿的时候她说 关于公司的故事是她编的公司的运行表明上看是成功的,如此看来Lulita是幸福的当死亡将近时,她放飞鸟儿是否也在放飞自己的幸福呢?
如果是自己编织的幸福谎言,到死是否就此放下呢?
Marina Farfar从出走到后悔而寄出卡片,然后答应求婚是否也是一种对幸福的追求呢?
青春将尽,寂寞常伴,生活单调,无所适从的邂逅难道不能将此编织成自己的幸福?
Victor Mina从撕碎卡片到前往车站,然后求婚难道不是和Marina一样?
人生中的寂寞,需要幸福来填满,而幸福却是说要有就有的。
对于幸福的追求,我想,人会至死方休。
而最后一次将会是什么时候呢?
ps:如果老是追求幸福,而总是得不到,如此看来人生是多么的悲伤,多么的寂寞。
而人总是在追求着,看上去是多么可怜,而精神却那么的可贵。
我想的没错虽然结尾她答应嫁给他,但生活依然不会有改变陪伴身边的不是你我而是寂寞我们谈起的还会是彼此不了解的伙伴,下次约会是不是提前已安排妥当。
没准那个老妇人就是女主角的缩影也没准就是这寂寞生活的缩影我们不是不想打破这如此乏味的生活,而是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我们不是不想爱对方,而是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们不是不想给自己一个勇敢去爱的理由,而是到老去时才发现这不过是自己编的一个故事而已我很漂亮,你很英俊但我们就是无法点亮彼此的生活就连做爱都显得那么了无生趣要知道,这可是彼此最欢愉的时刻所以说你很美丽但是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一个人的旅程是寂寞的回来我们再在一起不过是寂寞的延续所以说我坚信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个让我真正开怀大笑让我真正去等待的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只是还未出现
我一个人住一居室。
差不多经常,一个人下班回来,去菜场买菜,为了偷懒买足一个星期的量,小心翼翼拎着鸡蛋,去买水果,手机里面没有存MP3,挂着耳机听电台,听不清主持人说什么,也听不清歌星在唱什么,水果摊头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买好水果发现,我不可能一星期只来一次菜场,因为水果不够一星期的量。
我永远安排不好生活。
回家后开始做饭,不知道多少次别的人质疑我一个人做饭的动机,其实很简单,我很挑食,不喜欢食盖浇饭等,我也不宽裕,不可以天天下馆子。
好在我的口味很专一,爱吃的菜和会做的菜惊人的统一。
做好饭,我不喜欢在厨房里面吃饭,我会端着菜放在里间,打开电视,我会算好避开新闻联播的时段,有时候算不准,只好看CCTV9,当练习听力。
我喜欢周五周六,可以边吃饭边看芒果台的娱乐节目。
手机丢在沙发里,很少会响。
吃完饭洗碗,我有时兴致勃勃的洗碗擦灶台,有时候一直拖到洗澡前才去收拾。
吃饱忙好,打开电脑,练练级,听歌,看看豆瓣的电影评论,有时想起谁谁谁来,脑子也渐渐迷茫,也不知道是记忆力减退,还是我成功的忘却?
偶尔朋友来我家,也不过是两个人吃饭,其余不变。
偶尔去朋友家。
偶尔去夜店。
玩不动了。
整张脸一日比一日下沉。
假以时日,就会从长脸变成马脸吧。
慢慢觉得想养一只宠物,觉得一只猫或者一只狗比较简单,与人沟通太费力,迎合讨好八卦,不知为何。
单位来了一只流浪小猫,我犹豫要不要带回来,它柔弱中带点活泼,还没等我犹豫好,我带牛奶去,它已经不知所踪,不晓得这几日暴雨,它去了哪里?
无聊的午后,我随便下载了电影,戴着耳机,一边午休一边看片子,玛丽娜那张欠操的脸,很少笑。
更无聊的维克多,真是糟蹋了维克多这名字,我一直给一只我虚拟的宠物猫取名――维克多。
看着维克多那张很难记住的脸,我想我的猫还是叫柴可夫斯基好了。
现在想起之前两个人的种种,也觉得没什么新鲜,不过就是玛丽娜的姐妹的生活,有个光明正大的无聊伴侣。
想起彻夜不归玩乐的时光,意兴阑珊,突然之间外面下起大雨,我想起没有带伞,第一个念头是,今天不想去买菜了,菜场真是脏啊。
拿到两张机票的时候,我也犹豫了好久。
还是决定隐瞒他,我说我出差。
我约了闺蜜一起去。
两个人对着豪华酒店的美景,都有点尴尬。
我因为害怕孤独,渐渐不敢一个人旅行,真的结伴而行才发现,孤独无处不在。
深夜在三亚的海边,我想起他,竟流下了眼泪。
而我现在清晰的记得这眼泪竟索然无味。
我喝了一口海水,才找回味觉。
游荡在城市的夜色里,维克多像个局外人。
朋友们有可以打的电话,有偶尔试图逃避的伴侣,他却始终孑然一身。
时光流逝,柔软的属于生命中装饰性的东西:浪漫、幻梦甚至希望落叶般从维克多身上剥落,满地缤纷的今天,他变成一棵冬天的树。
同样的夜色中,玛丽娜遇见过许多人。
每次开始的时候都像从小说里脱出的情节,但每次分别也和遇见一样轻易。
玛丽娜开始怨恨时光的流逝和人世的无常,因为它们似乎把她从美妙的机遇中清除了。
一个普通的日子,面包店飘着奶油香。
维克多遇见了玛丽娜。
毫无波澜的邂逅很快被淹没在喧闹中。
不久玛丽娜抽到一份大奖。
奖品是帕拉亚萨拉曼德罗的免费双人游。
她找不到同行的人,姐姐讥讽她是个孤单的老姑娘。
这时,玛丽娜想起了维克多。
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邀请让玛丽娜觉得它要把心上的什么东西释放出来。
维克多也感到一股微妙的、理所当然的新力量。
于是,他们试着把多年积蓄的向往加注在对方的躯壳中。
传说里的幸福似乎真的在即将老去的时光里绽放了。
玛丽娜和维克多看了一场久违的爱情片,他们像男女主角一样去跳舞。
乐曲终结,迎来独处时光。
床榻前,刚刚甜蜜依偎的一对儿露出勉强的神色。
每个人的资质到底还是要影响他们的生活。
那些聪明敏锐的男女,能发现别人可以忽略的瑕疵。
就这样,维克多和玛丽娜在趋近幸福的地方掉头转弯。
玛丽娜去旅行,孤独又一次淹没了她。
她给维克多寄了张明信片。
维克多撕碎了明信片,但依然出现在机场。
明知一切黯然逝去依然自欺欺人的玛丽娜和维克多开着一辆残破的汽车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车载音响播着那部爱情片的主题曲,而一场大雨让汽车陷进了立交桥下的积水中。
看过这部电影,我开始后怕。
害怕自己也将成为里面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女主角。
那些看似热闹看似可以拥有与享受的当下,全然与己无关。
没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了。
如果一个人想要与世界隔绝,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包起来。
不爱别人也不让别人来爱。
个人觉得说西班牙语的是世界上最聒噪的人群,而墨西哥人则是聒噪中的聒噪。不过呢,人家再聒噪,也能拍出这种无敌寂寞的闷片,所以说,也算是不容易的了。
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相見不如偶遇。- -。突然想到這句。。。節奏很慢。超慢。但對于洛麗塔BOSS中獎的橋段和與劇情相貫穿的隱喻還是比較贊賞的。還有劇終飛翔的小鳥。頗有幸福感。。。總之。這種非常傻X的文藝片就是十分莫名其妙的拿了個高分。
怪异的爱生活,简直就是算爱情,这人生活太木讷了!
墨西哥小清新小文艺……
很简单的电影,没有好大的起伏,但真悲剧啊。。。本片只谈寂寞,与爱情无关。
平静的生活,平凡的爱情,既平淡又平实的好电影。
都无聊了凑和一起了吧
jimo
很矛盾,很尴尬的相遇
英皇EE法版
没有爱情,只有寂寞
如静物般展现
故事还不错但是节奏太慢了,没有对白的时候无数次按快进,寂寞无法抵消寂寞,两个人在一起即使无缘爱情至少还可以有一个伴侣,苍白无趣的生活虽然少了一分孤独但却又多了一分无奈~
不明白为什么两个甚至连陌生人都不如的人为什么会结婚。是为了不那么孤独吗?可是我觉得他们以后将会活得更煎熬。
当大龄绝望女青年遇上大龄绝望男青年。两个人的生活也就没那么绝望了。
看不懂= =忒沉闷了吧!!!!!
虽然无趣,但是这就是大部分生活的写照,精彩是少,无趣是多,真爱是少,将就是多,就是男主外形过于油腻了,如果形象气质好些,片子能更文艺
气氛有点像蓝色情人节,人物比较简单,逊色一些,不过倒蛮适合一边喝红酒一边看,纯属想象。
有点无奈~有点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