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汽水小七 前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勾起无数人年少的回忆,夹杂着那些笑容和眼泪,诠释了青春美好的遗憾;后有《我的少女时代》,带来那份悸动和“初恋”的温热,将台湾小清新电影推向了某种意义上的“大红大紫”。
尽管这些故事里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狗血桥段,尽管这些角色或多或少有些“标签化”,但至少当中饱含着那些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那些能让观众时不时热泪盈眶的细腻情感。
而《等一个人咖啡》,夹在这两部人气极高的作品之间,作为继《那些年》后,九把刀“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在关注度上显然与它们有着较大差距,但这的确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作为青春片的男主角,长得再帅点就好了、高一点就好了、霸气之中再体贴一点就好了.....这数不清的“就好了”正是很多女观众共同的心声。
毕竟这类电影最终是要拿来“圆梦”的,具备完美条件的男主角当然是必备条件。
女主角李思萤的“暗恋对象”正是如此,当思萤险些被公交车撞到,摔倒在地时,他像“天使一般”来到了她的世界。
而男主角,却是一个抱着白菜、穿着轮滑和比基尼出场、女朋友被同性恋抢走、永远带着两个酒窝露着傻傻笑容,作为大众“笑料”的阿拓学长。
他也绝不可能是任何一个少女“梦中幻想的白马王子”。
可这个“傻傻的阿拓”,有着太多人比不上的热情和善良。
他想要“环球流浪”,就自己到处打工,哪怕一直毕不了业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因打工结识了曾经是电影导演的黑道老大,暗地里一直在老大和他分手的老婆之间忙忙碌碌、搭桥牵线,只为了让他们重修旧好;面对一群小混混的夹击时,他竟然“徒手挡刀”,紧紧地握住了砍向思萤的刀......或许正是这样的他,才让思萤说出了“你是一颗很好的大白菜”这样搞笑,却又暖心的话。
每个人,其实都在等一个人。
故事的主舞台,等一个人咖啡店里,思萤在等待着她的初恋、老板娘在等待着永远永远不会回来的老板、时常光顾的阿拓学长在等待着命中注定的,那个“头上会长出豆腐花”的女孩.....这些等待中,充满着对未来爱情的期许、对逝去时光的眷恋追忆、对心跳里每一份温度的不舍、以及对“陪伴的忽视”。
思萤暗恋的那个男生,事实上就是那个“永远永远不会回来的老板”,他陪伴着她,直到她能够跟那个沉浸在失去所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的自己和解;守护着她,直到她能够拿出勇气笑着生活下去。
他在她身边,如同年少时他习惯宠溺着她、习惯忍受她所有的不好、习惯总是在危机时挡在她前面,哪怕是替她挡枪一样。
而阿拓,才是思萤真正的“天使”。
当她摔倒在马路上,与“天使”相遇时,却没有发现替她顶住公交车的阿拓;当她难过失意时,阿拓总能不经意出现在她面前,用傻傻的笑容治愈她;当她和诈骗团伙据理力争时,阿拓在一旁满是爱意的看着她;当她和阿拓深陷险境时,这个人,毫不犹豫地替她挡了刀.....在思萤开着电动车拼命追回阿拓,头上长出了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花时,思萤终于明白,她要等的这个人,就在她身边。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这部片子里饰演“神之咖啡师”阿不思的赖雅妍,她穿着干净利落的黑衬衣、留着帅气的短发、娴熟地调配咖啡时能引起全场女生的尖叫,与她一直以来温婉大方、女人味十足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
也正是这种“反差”,成就了阿不思,这样一个“全片最帅的角色”。
概一部好的青春电影,你不必在意它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情节,不必纠结于有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被它的真诚、真挚、真心所感动,偶尔能回想起少年时代那个懵懵懂懂却始终怀揣希望的自己,偶尔能够回到那个幼稚疯狂却足够美好的时代。
我想,《等一个人咖啡》就是这样的电影。
往自己脑门拍砖,练铁头功的女孩搏来满场窃笑。
她不必拍碎自己的脸,不必为了自己勇于牺牲自己。
只是笑话毫不血腥,多么好。
告诉那个异性,直接地大方地,说:“我是同性恋,不要追求我。
”她/他不必伪装成仆从,不必怨恨自己的缠绵和世界的呆板。
只是误会不必内疚,多么好。
身着比基尼,脚踏直排轮,手牵大白菜,延毕3年的wretch派哪吒招摇过市。
他/她不必为独特解释,不必面对拍案而起后劈头落下的罪名。
只是尝试不必招供,多么好。
春天的花儿开在春天里,只忧愁春天的事。
相信天是蓝的,相信可以去别处看看,相信烤香肠和豆腐花的幸福来自心心相映并且值得争取。
他/她不必因为政治恐怖蹑手蹑脚,不必因为特权坏人玉石俱焚。
不能说的秘密只是“我宣你”,没有消音手枪没有组织任务没有不可告人的耻辱,分开“我们”的,只是一些琐碎小事或意外事故,多么好。
一个世界,能容下纯洁得看得见天使的人,鱼和鸟的混血也就同属海洋与天空,多么好。
能安心地等一个人咖啡,理性、冷静、未来不用刻意藏在蓝色的骨头里,多么好。
1.基本上改得面目全非,基本人设勉强没变,其他的…………最要命的是居然还改成奇幻剧了。
2.周慧敏老师不需要台词,站着就好。
其实主要是她说国语听着太蛋疼。
3.赖雅妍也差不多,适合摆拍。
4.男主的选角很成功。
大概是这个电影除了找来周慧敏外最成功的地方了。
5.女主的选角也很成功,扭头就忘的无存在感型。
6.太迷信道理和条款,就没有爱情。
7.S碰到M,也会有很好的生活,前提是两个人S M 程度相近。
8.除了功夫和那些年,九把刀老师很难再花心思拍电影了。
9.现在听台湾女生的哭腔完全不行,熟悉得不得了。
台湾青春爱情电影总是透露出一种傻傻的淳朴,那种单纯幼稚可笑的情节混掺着无节制的善良,仿佛一下子也让自己单纯了许多,电影总是围绕着纯爱进行展开,不掺杂一点杂质的情感看着那么的让人难以接受,却总能勾引起人们对爱情幻想的兴趣。
爱情的美,无非是两个人对彼此的甘愿付出,爱情的美,让对彼此的牵挂都成了一种幸福。
我们幻想的爱情总是会在心灵深处落地生根,而真实的爱情却一点一滴的割伤了我们,刺痛了心灵。
电影就是一个造梦的机器,它给了我们对内心深处的爱情有了一个完美的幻想,又对真实的爱情鼓起勇气去追求,因为电影的结局总是好的,而我们幻想的结局也会因为追随而梦想着有一天也会是好的。
等一个人,需要付出时间去相处与见证,也许我们会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对的他而完成一场轰轰烈烈华美的爱情,也许我们会在错的的时间,错的地点,遇见对的他,却会付出艰辛与努力去见证自己内心当中最真的感情。
是你的终归是你的,怎么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最终还是无法将他紧紧的攥在自己的手心里,随着时间的飘摇,你还是会选择放手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没有什么放不下,想不开。
痛了自然会放手,累了会不知不觉的陷入沉睡,只是自己还天真的以为自己还在锲而不舍的追随着,而实际上在自己的心里早已经放下,空缺,等待着爱你抚慰你心灵的人出现。
电影的美是让你感到了爱的纯真,电影的美让你明知道看到了虚假的东西,还能哄骗着自己去相信,去感动。
电影并没有给我们讲述一个真真切切的故事,而是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幻想,创造出了一个夸张虚构的现实童话。
电影的逻辑就像陷入爱情里面的人们一样,没有智商。
却能够让这种傻得可爱的智商,唤起我们对纯真爱情的幻想。
电影很耐看,我们喜欢这样的电影,并不是因为他有丰富的剧情,而是这种电影不需要让人思考而直接体会其中酝酿的感情。
说到剧情,电影堪称无脑,几乎可能出现的弱智剧情都能出现在电影桥段里,不但恶俗,甚至毫无品味,不同时空都能串联起来来营造一个不可能有的爱情,着实难为了作者与编剧的想象力与构造力。
电影作为爱情喜剧的存在,充分发挥了台湾青春偶像剧中的所有商业卖点与元素,毫不吝啬的将所有发生的不可能都可能性的出现在剧情中,不但嘈点多多,口水多多,就连电影所描绘的人生价值观都让人不忍直视,不敢苟同。
但作为一部迎合青少年口味的电影,电影还是给予了青少年观众一种放荡不羁的爱情梦想,因为电影里有甜蜜,有悲伤,有对一个人的眷恋,有对爱情缘分的刻意安排。
不但为我们阐明爱情的道理,也为我们讲述了一场生动活泼的爱情故事,没有背负过重的感情负担,随性而为的人生感悟,加深了电影对爱情的理解,也幻想出了爱情可以永恒的概念,十分具有创意。
电影里面的爱情感觉更像是由二次元的世界里走出来的,夸张的剧情,夸张的戏份,仿佛每一段爱情都能来的惊天地,泣鬼神。
我们触摸电影里面的人物,更像是翻开了一本漫画书,那种感觉仿佛什么都能成为可能,无论是天使还是凡人,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都会有那么一份纯美的爱情守护在你身边,关心你,牵挂你,一直等你重新找回快乐,重新找到自己的幸福才肯离去,才肯走开。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幻想自己也可以有份让自己幸福要命的爱情,因为我们渴望被守护,渴望被关心,渴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有一段纯洁无暇的完美爱情与自己邂逅,与自己相伴。
哪怕自己缺点多多,毛病多多,都丝毫不会受到影响,丝毫不会动摇爱情陪伴你的决心。
我们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爱的奇迹,这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难以体会的感觉。
虽然电影用一种近乎无厘头的搞笑方式为我们进行诠释,这也难掩爱情透露出来的那种不可抗拒,不能拒绝的魔力。
正因为对爱情颇为深刻的描写,让电影充满了一种颇为饱满的感情,正是这种感情支撑起整部电影,而不让电影的剧情显得枯燥乏味。
我们可以鄙视电影的剧情,也可以看低电影的质量,但我们不能抹去的却是电影饱含深情的爱情。
“等一个人咖啡”这部片子就电影主义的立场出发不能算是部佳作,可我偏偏很喜欢,它恰恰戳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打动了我。
每天穿比基尼上课的男生是很变态,每天牵着一棵白菜遛来遛去是很神经,明明不会轮排却每天到处滑是很白痴,从后脑勺掏出热气腾腾的烤香肠也实在是太扯了。
可是,当你看到阿拓灿烂的笑容和酒窝,当你知道每个奇怪的行为背后那个更奇怪的理由,当你知道他和阿布思之间真正的故事、听着他问“她还好吗”,难道不会觉得他很可爱吗?
当你看到思萤从安全帽上端下一碗豆花,难道不会觉得感动吗?
反正我觉得“超可爱、超感动的”!
(请自行脑补台湾腔谢谢!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天使,只有鸟人。
我想说,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我们都听说过“治愈”,也经常会说“被治愈了”,可是真正“被治愈”的感觉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呢?
有的人会为了把爱人留在身边而在推举上大学的名额时把票投给别人,也有人会告诉自己的爱人“该抛弃时就抛弃,该背叛时就背叛”。
有人认为好的爱情不应成为梦想的阻碍,也有人把成就爱人的梦想看做自己最大的梦想。
有人在不经意间把你的心一片一片的丢弃在不知名的角落,却有人耐心的一片一片帮你捡起复原。
当你对他说“你修好我了”,他会说“你又没有破掉,我要怎么修好”……我愿意相信天使,我愿意相信每个人都在等待另一个人,那个能看到你与众不同的人,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属于你的那一杯烤肠豆花特饮。
很多人曾经问我有什么打算有什么工作或者准备去读个什么东西,嗯,借阿拓的话回应好了:反正你看我这个样子,又不可能变成什么伟人,或者很高级的成功人士……我这种LOSER啊,就负责过一些既没有意义也不成功的生活,快乐就好啊!
PS:没有人觉得男主长得很像小鬼黄鸿升吗?
PPS:结尾的彩蛋超赞的啦!
PPPS:观影本来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好电影和喜欢的电影,之间并不一定有等号,就好像我不喜欢的并不都是烂片,而获国际大奖或者成为票房怪兽的电影,我也很有可能不喜欢!
比如“天注定”比如“白日焰火”比如“分手大师”。
“天注定”属于作者电影,我不喜欢也许就是因为我不喜欢贾樟柯的视角、不认同他的价值观。
“天注定”所采纳的社会事件,所展示的暴戾之气,都是我非常非常反感的。
我也同样很讨厌“白日焰火”的阴冷压抑。
而“分手大师”是如此之烂以至于我现在敲字说它都觉得浪费时间。
像“整容日记”“四大名捕”“前任攻略”“触不可及”这些片子,确实也很烂,但比起“分手大师”来都还算是有节操的!
有时候你拍得烂其实只是才华和能力的问题——可能也有钱不够演员NC审查剪刀手的因素——但“分手大师”这种东西会让人质疑你所有主创的审美、品位和素质。
有些烂片最多算无聊,看完“分手大师”我只想爆粗口!
你都已经是一个烂片了,居然还不满足于只是浪费时间,还让人觉得自己是浪费时间找恶心、找低级趣味——你能稍微要点脸吗?!
《等一个人咖啡》以下是我一千字的废话,不喜勿继续。
今天还是和基友去看了这部饱受争议的片子。
事先查了一下评分5.4。
好低。
再加上台独等等恶评。
感觉这片子烂得体无完肤了。
但实际上,整个观影过程感觉还相当愉快,爆笑不断。
喜欢这部片子的男女主角,都非常的率真可爱。
感觉这个世界有你们真是美好。
女主的中二:女主中二的“看见”白衣男,并且无法自拔的爱上他。
她的世界单纯而又美好。
元气少女,看见不公会挺身而出拔刀相助,看见别人的离异却想极力使别人破镜重圆。
片中的她是那么的纯真可爱,当以阿不思现实的视角看到女主对着空气自言自语时,那画面真是让人心伤。
男主的痴心:绝对暖心的大个子。
超级没有下限的比基尼大白菜登场。
还有那个神奇又白痴的魔术。
当你喜欢某人的时候会从她的头发变出香肠,当对方喜欢你的时候可以变出豆花。
他向女主告白,却被告知女主一直心系白衣男。
他一次又一次的想从女主头发摸出豆花,但是都失败了。
真的好执着。
这样的大男孩,才配当青春校园电影的主角嘛。
白衣“天使”:这个角色。
是女主虚幻的脑内。
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
单从影片来看,我个人认为是九把刀的脑洞。
他甚至神奇的编织出,女主幻想的这个人,实际上是老板娘昔日的因车祸去世的恋人。
老板娘终日怀念以泪洗面。
女主爱恋于他,并且纠结的无法自拔,最终向他告白。
但是从白衣男的行踪来看却又那么的“扑朔迷离”。
每日来咖啡店,带不同的漂亮女生。
可能只有女主这样单纯善良的孩子才会那么痴心绝对吧。
女主后来鼓起勇气向他告白。
他回答;“我等的那个女孩就是你。
”最后,白衣男背后伸展出翅膀的时候,这样的设定也是醉了。
老板娘:曾几何时那个任性的女孩拥有了一切。
美貌,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
她的娇纵就像每个人心底的那一点点任性,真实的可爱。
那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她的一切。
于是终日以泪洗面,她给咖啡厅取了个名字:等一个人的咖啡。
浪漫而又心酸。
她活在了过去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等待着熟悉的“老板娘特调”舔舐自己的伤口。
她在等待。。。。。
来自过去的救赎。
阿不思:其实我挺喜欢阿不思这个人的。
原因很简单。
她没有等,忠于自己,不自欺欺人。
片子中的人物仿佛都在等待。
或是虚空或是心酸。
她的存在就像一抹亮色。
穿透了所有的彷徨。
她执着得一心想调出老板娘特调,让那个等待的女人不再彷徨。
当别人在爱情的幻想中癫狂时,她却已经在行动。
她明白自己是喜欢老板娘的,却隐忍着默默的承受一次又一次的调制失败。
等待大概会让人沉溺于过去或是太寄望于将来你的等待是虚空的幻影,而我的等待就是你。
最终男主等来了“一碗还热腾腾的豆花”,终于可以一起你拿菜刀我拿白菜的纵横江湖了。
老板娘终于露出了笑脸,周游列国。
像阿不思这样情商。
也许自我中心的老板娘是一辈子无法理解她的。
她大概又会甩出那句话,“女生真的很难懂。
”我想,即便她最终没有赢得老板娘的芳心。
但无疑她已成长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咖啡调制高手了。
蟑螂、小笼包、鸡蛋、啤酒。。。。。
PS:期待阿不思正传。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后,九把刀让出了导演交椅,但还是亲自操刀了《等一个人咖啡》的剧本。
九把刀写过73本书,横跨惊悚与悬疑、武侠与爱情,这部《等一个人咖啡》也有类型混搭感,比如它有一个惊悚片式的开场,一个魔幻片式的逆转,当然,本质上,它还是一部爱情片,有三条围绕爱情展开的故事线,主线是阿拓和思萤,副线一是暴哥和金刀嫂,副线二是泽于和咖啡店老板娘。
这样的架构,层次感有了,叙事节奏也有了,但肯定没法保证电影一定有多好看。
这么说吧,《等一个人咖啡》显得松松垮垮,有闪光点,但达不到浑然一体。
《等一个人咖啡》延续了《那些年》的优点,也继承了它的缺点。
《那些年》最大的问题,就是电影感不足,《等一个人咖啡》还是一样,镜头语言苍白,还是一样的夸张进光,看着和大多数台式偶像剧没什么差别。
《那些年》的可贵之处,在于创作者的真诚,台湾青春片拍到九把刀这里,已经跟侯孝贤、杨德昌意义上的青春片没啥关系了,《那些年》百分百真人真事,光凭这份真实和坦诚,已经足够。
但其实,《那些年》有不少俗套,《等一个人咖啡》还是一样,暴哥和金刀嫂这条线,从闹翻到和解,其中的情节转折点设计,不见新意。
《那些年》的剧本胜在完整,但《等一个人咖啡》做不到环环相扣,最明显的,就是阿不思这个角色的设置,她是阿拓的前女友,也在等一个人咖啡店打工,一心要为老板娘调出那杯传说中的咖啡,但可惜,这两层关系都没被编导好好利用,以致回头看这个人物,她的存在,更像一个叙事上的噱头。
所以呢,《等一个人咖啡》的表达力不够好,但它的想象力,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看看九把刀在片中是如何完成“我爱你”的视觉表述的吧,他告诉我们,当你喜欢上了一个女生,你就能从她的后脑勺那儿掏出一根香肠,如果她也喜欢你,等待你的,就成了一碗热腾腾的豆花。
一般来说,写人物,就是写动作,动作是人物内心的外化。
九把刀的电影有个毛病,就是多解释性对白,多画外音,因此,香肠和豆花的设定,好就好在避开了九把刀的短处,也看出了他的创作功力,尤其在华语电影圈,爱玩脱力系的电影人,倒也不多见。
(by 淹然)原载《贵阳晚报》
周六的下午,“等一个咖啡”的影厅没几个人,九把刀怎么台独了我还真不知道,也不加评论,还是迫不及待滴想看看阿不思,我这四十几块就忽略了吧。
虽然没几个人,但大家笑得很开心,说实话这情节挺恶俗的,包括某些对话也忒幼稚,但是台式恶搞没心没肺的笑点还是很乐的,既然没心没肺了,就这样贯彻到底吧。
“等一个咖啡”这本书其实很平淡,但各种怪咖小人物和平凡人小女生的感情仿佛可以有咖啡那种要么不想闻不到,不然抓耳挠腮想来一杯的念想。
电影版把这些香气去掉了,加入和改编纯粹是为了搞笑,不要想太多,还是很逗的,但这些人物的性格塑造多数没点,我还是以书中的感官去定义,不知道没看过书的会怎么想。
接着我来八一八,各种幼齿到没法不笑的桥段。
脑袋后面出香肠:我喜欢你都喜欢到摸出香肠了。
二到一定程度我已经不想生气了,随便了,笑死算了。
思萤后来脑袋上顶着碗豆花骑摩托车我已经没办法了暴哥那句:海胆死在蛋蛋里还好我咖啡喝完了,不然非喷出来不可。
八一八阿不思,这的确是个可以星星眼的角色,从外形来说没有让大家失望。
片头一群歪瓜裂枣进咖啡店说:这就是那个抢了你女朋友的T啊,第一次在祖国电影院听到这样的台词,我好感动啊啊啊啊啊啊。
我想说照这个剧情的走势,阿不思难道不是喜欢老板娘了吗,为什么为什么最后给老板娘来一段如此狗血的情节,我说快成不老妖精的周慧敏老板娘和阿不思好配的啊。
在电脑上看完了那些年。
知道了有九把刀这个人。
冲着放松去找电影看,等一个人咖啡。
人物特写的慢镜头,晕开光环的灯光,清新的布局。
男主呆萌的天真,女主也简单。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
不能释怀过去的美丽而忧伤的咖啡店老板娘,义气重感情的dv店老板,娇羞傲娇的面店的老板娘,做自己冷漠的阿木思,守护着爱人等待爱人的天使。
每个人都在等一个人,天使等待爱人的一个微笑,等待爱人放过自己;咖啡店的老板娘等待着一杯咖啡,等待给过去的自己一个拥抱,原谅自己;老板和老板娘等在着有人心软,等着一个爱的支点,在这之前,他们决裂,他们背对背,他们赌气;男主等待从女主背后捧出一碗豆花;女主等待着自己发现自己的心。。。
天使什么好离奇。
比基尼和大白菜什么的恶趣味却能印象深刻,台湾自由的风气吧。
空阔的马路,米黄的路灯,操着粗鲁闽南话的路人,这有家的感觉哈。
想去台湾看一看走走那些小巷子,吹吹太平洋的海风。
嗯 喝一杯 咖啡 等一个 对的人 说说青春的事 笑出声来。
九把刀是我高中的青春回憶。
高中的時候班上總是九把刀的那幾本書大家傳來傳去,你看完了換我看,有時還要等個好幾天才能等到,上課的時候偷偷在課桌底下看。
那時九把刀蔚為風潮,看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後,人人都喜歡上綁馬尾的女孩。
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們興沖沖地問了我們愛好張愛玲的國文老師,覺得九把刀的小說如何?
國文老師面帶嘲諷的表情,他說:「九把刀寫的不是小說,是故事,是腳本。
」我還記得那時候班上一陣沈默,彷彿大家都被澆了一盆冷水,覺得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蒙上了一層灰。
後來真的開始喜歡上文學,也開始對九把刀不那麼熱衷了,心裡也開始明白那時候國文老師話中的含義。
但是九把刀對於我高中的青春回憶還是占有一席之地。
然後過了幾年,九把刀真的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而他證明了他的確是一個成功的故事寫手,一個賣座電影的導演。
而『等一個人咖啡』正是我那時偏愛的小說之一,還著迷過阿不思一陣子。
看過小說的我已經知道劇情,也知道九把刀的小說裡頭角色一向是平面化的。
但是不得不說我對於電影仍是非常失望。
角色的平面化以及劇情的膚淺,都一再讓我在觀影的時候忍不住按下暫停鍵。
而演員的演技在這劇情之下亦無法發揮到最好,而差勁的演技更無法說服觀眾。
意圖搞笑的場景在我看來都尷尬的要命。
看完了以後只覺得自己不要在毀壞自己的青春回憶比較好,回憶就只能在回憶中最美好。
除了叙事还算流畅之外完全没有别的优点...最值得吐槽的是我居然给看完了...
前半部三颗星,最后加一颗星,我一直以为咖啡店拉子是车祸后的老板,这是一部唯美拉拉电影,就等着结尾来个bingo,结果没想到啊。另外,陈妍希也是拼了
觉得不是窝这个岁数的人看的电影
烂俗梗也没关系#脑残迷妹上线
最后二十分钟让出戏的人突然就被拉进故事感动了。。好厉害。。
完全乱来但又有一些傻乎乎的可爱,被人喜欢就能天天吃到热腾腾的烤香肠,好开心哦!(不是在开黄腔
九把刀 周慧敏 香港第三周上映, 靠口碑票房比首周更好!!!
好無聊啊,我只是想多看周慧敏兩眼
从拍电影来说,九把刀的才华已经耗尽。尴尬的台词,零散的笑点,肤浅的人物,结尾甬长而刻意的煽情,不是看着身边抹眼泪的台妹,我真想起身提前走了。看完得出一个结论,台妹真是又蠢又嗲又可爱额!!!!!
爱上一个人就像头上会出现豆花会出现烤香肠一样,谁知道是为什么呢。最后彩蛋还蛮搞笑的
竟然不难看 有些漫画风 九把刀还是挺会抓人的
幼稚可笑。
很好看,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想,要向编剧那样把不可能的想法传达给别人。话说台式微笑很深入心灵。
先看的书,终于看到阿不思。
4.5 很好笑
3.5星。好久没看台湾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清新纯净呀。没想到结尾是这样的反转,豆花和烤肠的组合让人暖心。男主的长相气质都很治愈。
知道真相感动的落花流水。爱情不需要愧疚。而我们都在等一个人,看得到我们与众不同的人。当然,那个人就在身边啦,according to the movie.
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看九把刀还是很戳点啦!看到结局又哭又笑,这么幼稚要怎么办!
难看爆了!
当年《那些年》在香港现象级的卖座,让这个打着九把刀爱情三部由之二的电影在香港院线的排片直逼好莱坞大片。看完之后,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到底,是用白烂,还是白痴,来形容这部电影更合适一点呢?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