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想吐,一点都不感动!
真的!!
作为一个强迫症,我硬着头皮终于把它看完了,相信大多数网友早已经弃剧了吧。
笑:-D查了一下编剧高满堂还对于大众对本剧的三观不正问题做了回应。
主演樱桃发表声明,拍完以后自己都不愿意再看一遍。
甚至有主流媒体都提过本剧多处地方实在不合理,充满了负能量。
前面其实挺好看的,整个剧我最喜欢的部分是155电台那一段,万声是剧里让我觉得唯一神智清醒的人,一系列的为人处事值得赞美!
本剧的亮点是时代感刻画的很好,比我近几年看到的都要真实!
缺陷是满满的负能量,三观不正!!
让我尤其厌烦且恼怒的有以下几个地方,欢迎大家讨论,辱人父母的水草莲心还请勿回。
我不想再跟你以骂人的方式说话,自重!
一,文艺多次犯法,与苏联交恶时期双方都在放侮辱他国的电台节目,她去偷听;中国人民普遍贫穷时期,偷留猪肉:倒卖粮票,干扰公安执法(赖在人家里不走,有句台词记忆特别深,派出所的所长老婆说,你还想上我男人炕啊,文艺说,上炕咋了,我一抬腿就上了,毫无廉耻之心!
);教导别人偷窃家里老父亲的花生油;多次偷渡,当年形同与叛国。
二,威卡是俄国的卫国英雄,文艺的恋爱原由基本是认识时间不长,英雄崇拜主义。
试问一下日本现在也有很多人尊重侵华杀我国人多的为英雄,你们也崇拜吗?
(请看下相关文献,侵华战争中以刀斩千人以上中国人头者日本报纸视为英雄)俄人历史中多次背弃我国,我国这些年发展并不易,从战争年代起也不乏保家卫国之人!
何以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妄自菲薄,跪舔别国。
三,家庭。
文艺不管父母反对,与俄人结婚。
后期跟老宋生育小波,养女文文。
剧中一家人对小波从未多关心过,对文文无微不至,小文对其养父老宋,各种侮辱鄙视。
中国有句俗话叫生恩不如养恩大!
文艺只想找文卡,对闺女儿子也各种负能量影响。
导致文文当流氓,六亲不认,毫无亲情。
文文对威卡一顿饭感激涕零,老宋几十年的养育以怨报恩?
所谓白眼狼!!!
四,夫妻问题。
太多太多了!
我就说一个,跟威卡那次跨江约炮生孩子的枕头跟老宋一睡十几年,补丁加补丁都不扔,为此还跟老宋干干架。
全世界有一个男人能忍受吗,可以忍受的请报名,我统计一下!
五,威卡游江偷渡三天只为找平日少见的外国女性约炮啊?!!
三天回国文艺就怀孕,(按照怀孕几率三天这得多少炮)到十个月以后生孩子,到孩子成人二十多岁没有爹娘家教当上流氓,威卡才又偷渡过来我国,这是憋不住,精虫上脑了吗?
六,责任。
我知道有坚贞的爱情,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你们爱的那么伟大,文艺生子,威卡生儿子?!!
我是真的理解威卡老婆跟他离婚之前最后吃的那顿饭,威卡的亲生子都不愿意见他最后一面!
七,三观。
这个也太多太多了!
就说最后几集吧!
我都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就算想给俄人洗地也不行啊!
文文找个对象好好的,我也想她们好好活下去,有个美好的结局,剧里也没说她对象有啥病,一木头打后背就给打死了!!
吓了我一跳!!
小波长大非要去外国,我也不是富人家的孩子,你又不是家里有钱又不是学习特别好,就为了什么混不好就不回来一句话。
文文找黑社会借高利贷,约定好了时间不还,说按照规矩来。
然后老宋就去寻仇,这是当奴隶习惯了吗?
再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按照剧里说法,差点把人家打死,打死债主就不用还了是吗,这一家子是作奸犯科习惯了啊!
你借别人钱人家不还你不生气,你故意借黑社会高利贷不还人家不得揍你?!
谁的钱是天上刮风掉的?
Ps.请不要再说年代的事情,我在海军大院出生,炮军部队长大,我爷爷是退休的九十多岁的军队干部,我的父辈都是军人,耳听木蒅的。
我在豆瓣看影评最少有个十年八年了,这是第一次实在忍不住出来发影评。
您们那!
花钱请来的给刷好评的休息一下!
我也看见你们那些完全一样的豆瓣经历了,我也愿意让那些真正看了本剧的网友跟我讨论,解答一下我的疑惑!
说脏话的水草莲心及其他人请自重,说别人的就是说你自己,我跟你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不愿意和你继续骂下去,但是你要是不做人了,我中午晚上下了班,一定给你骂得睡不下去,笑:-D!
我不明白为什么能有7.5分这些打高分的人你们三观真可怕我与你们道不同不相为谋全剧充满了唯美的配乐讴歌着什么狗屁价值观的爱情?
女主对外国前夫念念不忘,打了一炮就怀孕不顾一切生下小孩各种利用身边朋友的关怀,改嫁给老宋后就可以因为有个俄罗斯前夫,就能二十年身在曹营心在汉,枕着和前夫的信物———一个缝缝补补的枕头过20年?
一副白莲花的样子我真是看够了。
还有生下的混血女儿,继父将他视如己出从小养大,而她却那么粗野无理地对待他。
就算自己不认连起码的对长辈的尊重都没有,女主也不教育她,放任其肆无忌惮。
老宋,也就是继父,女主的丈夫。
完美接盘侠,舔狗。
不说什么了,可怜人一个,结婚二十年与枕边人同床异梦被继女虐待。
至于那个外国人,能游过黑龙江打一炮让女主怀孕,却没有勇气承担照顾他们母女的义务。
自己在故乡二十年结婚两次生有一女,却一直冷暴力自己的妻子。
都什么狗屁玩意儿?
还放在中央8套播出?
这个故事要是没有个外国人的背景,再加上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不就是白莲花与渣男纷纷与前任藕断丝连乱搞朝三暮四对不起彼此家庭的故事么???
第一次在豆瓣写评论,只因这剧太恶心以上
文艺秋这女人太贱了,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要跟她下跪才回家这叫夫妻宋绍山太傻这样的女人还留着干啥?
这还不算,还偷跑到苏联去见维卡全然不顾宋绍山和维卡妻子的感受。
而且还当着维卡妻子的面说是朋友,文艺秋脸皮真厚厚!
宋绍山和宋小波一点不菅不问,心里就只有维卡这个老毛子要不是看李乃文的演技好真的看不下去,宋绍山我们都替你冤冤屈!
文艺秋早点滚到老毛子那里去?
如果从故事本身的情节中跳脱出来看,我会说《爱情的边疆》把我们在爱情中短暂的模样延长到一生,把我们对爱情最浪漫的期待推向想象的边界。
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像极了纯粹的爱。
它像是与世间的一切平行,任何人、任何事、甚至历史和除了它以外的感情都对它丝毫没有影响。
这也就把他们生命中出现的其他人都紧紧的隔在了门外。
文艺秋可以以另外的一种方式爱万声、爱宋绍山,但却丝毫不会改变他对维卡的爱,这一点甚至无论她自己如何努力也做不到。
很讽刺的是,剧中的每一个人,也可能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内心深处渴望着这样的爱。
所以万声、宋绍山、嘉莉娜、柳芭,他们被这样的爱感动着,也被这样的爱伤害着。
与那些局外人不同的是,他们被这样耀眼的爱,刺得生疼。
更讽刺的是,这样纯粹的爱没有成全任何人。
文艺秋和维卡,挂念对方一生,却在历史和命运中越行越远,最后也被历史和命运加在身上的世俗感情羁绊,只能把爱深藏。
像剧中说的,他们的爱盛满了黑龙江的江水,流淌着,生命不息,爱而不止。
万声追文艺秋到海角天涯,却在这样的爱面前选择离开,宋绍山向他自己说的,像一头老牛,一点一点的拱,才把文艺秋的魂刚刚拽回来,也不得不选择与这样的爱共处;嘉莉娜和柳芭很像,也许这是恋爱中的女人和男人的不同,男人会选择出路,女人会选择绝路。
她们在这样的爱面前,成为妄自菲薄的受害者。
我喜欢这部剧,因为在爱的面前,我们变得渺小;因为即便它的光芒灼热得你脸蛋生疼,你还是会昂起头对它说,赐予我至高无上的爱吧。
辣鸡三观,女主和老宋生活那么多年,老宋和维卡打完架“他去哪了?
他走了吗?
他被你打的重不重?
”你们管一个为了“爱情”,打完一炮就对女主不管不顾,回家另娶妻子的人叫男人?
无论是对文艺秋,还是对自己的妻子,他做到了自己身为男人的责任了吗?
你们管一个为了“爱情”就去打一炮,打完就玩命作死作妖的人叫女人?
她教育好自己的女儿了吗?
让自己女儿和养育她那么多年的养父那个态度说话?
天天睡觉时候想着另一个男人,你是一个妻子吗?
老宋做错了什么?
维卡的妻子做错了什么?
你们俩要是一个未娶,一个未嫁,20多年,重逢爱情,我祝福你俩,你俩是真爱情!!
我为你们歌唱!
但是你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到底伤害了多少人?
你们的人生是人生,别人的人生是白菜想拱就拱?
为这部戏点赞的人,虽然咱们意见不同,我也为你们祝福,如果你是男性,我祝你像老宋一样娶一个女主一样的女人。
如果你是女性,我愿你像维卡的妻子,嫁给维卡这样的男人。
口区!
我再补充一下,我实在不想看,我妈天天晚上非要看,维卡生病女主不顾一切跨江去看他,聊到两个男人打架那一段。
维卡:“我把他下巴打掉了”女主:“咯咯咯”我真是!
啊啊啊要疯了,那是你丈夫啊,和你同床共枕几十年,生了孩子,养了你没人要的女儿的丈夫啊!
你听他被人下巴打掉了,和行凶的人聊的有说有笑的!?
编剧,你牛!
故事内容挺曲折的,我看故事的经过也很曲折,开头说过,我用了三个阶段看完的,不同阶段看不同的时期的故事,感觉自己跟着故事中的人物在一起成长。
第一阶段,是我还在学校读书的时期,每天等着毕业,日子虽然无聊但是特别有盼头,盼毕业嘛。
那时,我正看到万声和文艺秋在155工作的故事。
那个时候很有意思,我已经很有代入感了,万声和文艺秋偷偷养了一头猪,我总是怕被发现,所以一集电视剧总要暂停好多次,总是不敢继续看下去。
当时,室友还笑我,干嘛代入感那么强,把自己想象成那头猪?
要杀的是猪,又不是你,紧张什么?
我想了想,有道理。
紧张什么,仅仅是一个故事罢了。
第二阶段,是我暑假回家的时候。
那几天经历了好多事,心情不太好,正看到万声结婚,文艺秋一个人带孩子的时期。
第三阶段,是我工作了。
一直看到了大结局。
其实,到今天上午我看完最后结局的时候,感触特别多。
让自己冷静了好久,才开始动笔的。
我想详细说说:首先,是一个情感倾向问题。
我开始喜欢文艺秋,后来不再喜欢,到后来讨厌文艺秋。
维卡也是,男女主角到后来,我都不喜欢。
从我写的故事梗概中也能看出来。
其次,我想说说细节。
第一,是当文艺秋决定离开北京,去边疆工作的时候,万声苦口婆心的劝她,文艺秋是这样说的: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离他近一点,虽然看不见他的人,看是能听到他的声音,也很好啊。
为了声音,文艺秋去了黑河。
为了文艺秋,万声也去了。
那时候,我觉得挺浪漫,两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爱情,奋不顾身,毕竟,一个属于北京一个属于上海,都是天之骄子。
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两个人一起养猪,养了整整2年,每天朝夕相处,文艺秋还是忘不了维卡,万声还是在默默为文艺秋付出着。
这个时候,不是浪漫,是感动了。
当文艺秋决定嫁给万声的时候,万声却一个人回上海了。
我那时不太理解,坚持了那么久,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候放弃了。
后来假期过后,一下子明白了:万声要的是一份纯粹的爱情,他也是天之骄子,也是非常优秀的男人,他喜欢文艺秋就去努力追求,但是如果得不到百分百的回馈,就会放弃。
事实上,之前有女孩追万声,回上海不久万声结婚,都证明他是优质的男人。
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万声都是最成功的人。
优秀的人当然对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要求很高,爱情方面当然不能含糊。
万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文艺秋答应自己了还惦念着维卡。
这一点上,宋绍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绍山用一辈子去爱文艺秋,去感动她,去爱护文文,尽管他一直知道文艺秋的心结,也抗争过,可是他依旧默认了这一切,全盘接受。
甚至临终前,把望远镜还给文艺秋。
可能,我觉得是因为他天然在心里存在着一个落差,认为自己天然比文艺秋低一个档次吧。
第二,是嘉利娜离开维卡。
维卡那次偷偷跑到江边,举着望远镜望向对岸,嘉利娜过来,对他说,维卡,我这次真的对你死心了。
我追了你十年,文艺秋在你心里十年。
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因为已经这么久了,放弃了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我早就弄不明白,就是追你,是喜欢你,还是在和自己赌气。
后来,文艺秋把你托付给我,我以为自己终于成功了,我松了一口气,却发现一切都很无聊,连你也很平常,我累了,再也坚持不住了。
所以,今天你又偷偷离开,我再也没有力气接着等你了。
维卡,再见。
这段道别我挺喜欢,也挺心疼。
爱情电影里,主角的生活就是为了爱情,可是配角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也应该想主角一样,有自己的爱情,不是吗?
万声最早看到了这一点,最早的跟自己和解,最早离开,也成了剧中最幸福的一个人。
套一句电影里的台词,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后来,与维卡和文艺秋纠纠缠缠的关系不同,万声没有再次联系过文艺秋,除非路过,或是永别的时候。
后来改革开放,他连电话都不留一个。
其实,放到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人,也是自己人生这场戏的主角,也要过好自己的一生。
我觉得,有一天,因为喜欢某个人,成了她生活中的配角,万事以她为中心,迷失自我的时候,就是自己最可悲的时候,应该及时扭转自己的身份,当自己生活的男一号。
再抄袭一句话,对自己好点,人间不值得。
第三,是文艺秋嫁给宋绍山的时机。
宋绍山一直在帮助文艺秋和文文,她们娘俩特别不容易,总被欺负。
可是文艺秋一直一方面接受着这些帮助,一方面对宋绍山的心意装不知道。
直到一个契机,文艺秋病了,起不来床。
她病倒了,文文还小,这个家就倒了。
宋绍山把她送去医院,自己照顾文文的起居,还给文艺秋送饭,去医院照顾她。
也就是这个事情之后,文艺秋决定嫁给的宋绍山。
老套的剧情,生病时被照顾了,所以感动了。
可是这一段真的触动我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病了一场,一个人。
大半夜热醒了,特别困,但是又渴又热,咬着牙起来,开开空调,给自己倒一杯水,然后再去睡觉。
过一会,又冻醒了,把身上的毛巾被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行,只能起身关空调。
白天,一个人去医院,几离地的距离打车不合适,可是走路又实在是没力气,加上迷路,那种情况下,真的挺难熬,挺脆弱的。
特别希望有人在身边帮忙,不过所幸体质好,自己熬过来了,一切都好了。
这样会变得坚强,也会变得冷漠。
第四,是那次痛哭。
文文被人欺负,因为长相不被社会认可,孩子长大了特备孤僻,不喜欢宋绍山。
宋绍山掏心掏肺的对她,到头来还是埋怨自己。
终于有一天,宋绍山难过的躺在文艺秋腿上,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她好了,她就是不接受我。
这个时候,文艺秋说了一句,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孩子,就可以好聚好散,大家都不必这么难受。
宋绍山说,不,我不难受了。
他还在哭,眼泪还在流,却什么也不说了。
屏幕外头,我心里头难受了。
宋绍山活成这个样子,多累啊,比身上更累的,是心里。
身上累了那么久,安慰过文艺秋那么多次,可是到头来,文艺秋会说出这样的话。
当初,为了追到文艺秋,宋绍山付出了那么多,还是得不到真心,还要自己承受所有的痛苦,该是多难过啊。
我偷偷的算了一下,如果宋绍山离开文艺秋,其实只要把文艺秋的记忆都忘了,把文艺秋送的礼物都扔了,一切重新开始,就好了。
可是突然发现,好像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宋绍山送给过文艺秋许多礼物,比如棉被、脸盆、野兔、狍子,总之,那个年代最好的东西都送过。
可是,文艺秋好像一样礼物都没有给过宋绍山,想扔都没得仍。
礼物都没有,就不要说具体做过哪些事了。
再往前追溯,在155的时候,宋绍山没事干就去养猪场看望文艺秋,可是文艺秋从来不会主动找宋绍山。
每次找宋绍山,都是有事,要么出门请宋绍山帮忙用马车拉东西,要么请宋绍山帮忙找人、办事,嘴上一口一个“宋大哥”、“宋大哥”的叫着。
被爱的,真的是有恃无恐。
可是,如果人家认识到这些,不再爱你了呢?
就像嘉利娜之于维卡,就像万声之于文艺秋,说离开就真的永远的离开了。
这个时候,会有惋惜吗。
应该会吧,但是电视里没有体现,我只能自己想象了。
第五,是那场打架。
维卡回来看望文艺秋,那时宋绍山已经和文艺秋结婚,宋绍山的自卑导致他有很强的敌视心理,所以不愿意文艺秋与维卡见面,二人才会打架。
下一个镜头,文艺秋从派出所拉着受伤的宋绍山回家,问他,“你把维卡打成什么样子了?
”宋绍山会特别难过,“你怎么不问,我被打成什么样子了?
”文艺秋说,你的样子我看得见。
那个时候,都改革开放了,文文也已经长大了。
我替宋绍山难过。
因为这件事,宋绍山只是表达了自己吧不满,文艺秋扭脸去了朋友家住。
宋绍山怎么求她回家都不回,甚至说,“你一定要我去一个你找不到的地方吗?
”后来,宋绍山哭了,他妥协了,文艺秋回家了。
第六,是转变。
维卡家和文艺秋家隔着黑龙江,彼此用望远镜能够互相看见。
文艺秋每天用望远镜看对面,宋绍山很不高兴,把望远镜扔了,处理了。
文艺秋的枕头,多少年都留着,宝贝着,宋绍山悄悄调查,发现是维卡送给她的。
宋绍山真的愤怒了,可是文艺秋没有妥协,结局是宋绍山妥协了。
后来,宋绍山帮忙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事情,再也不提枕头的事了。
甚至宋绍山临终前,已经是2015年,已经老年痴呆的宋绍山,愣是一个从大连人跑回老家,从某个土地下面,把当时埋的望远镜取出来,还给文艺秋。
做完这件事,他就去世了。
也是这件事,我没绷住,一下子哭了,是哇哇的哭,眼泪止不住,甚至哭声都止不住。
还好一个人。
微博上说,我们都是在看着别人的故事,哭着自己的心事。
我挺奇怪,哭的时候心里特别空,什么也没有想,没有对剧中人的怜悯,我觉得他们活该。
可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心事,每天那么累,哪有心事。
我只是单纯的想哭,好像把之前的眼泪都补上了——日子匆匆忙忙的过着,一天接着一天,好像很紧张,紧张到我不敢有自己的情绪。
笑,没时间笑,哭,更没时间哭。
哭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需要触动情愫,还需要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合,很难同时满足,所以每次难过都选择漠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到后来,都忘了。
不但忘了难过的事,也忘了哭。
所以今天哭的时候才会奇怪,怎么莫名其妙的流了那么多的泪水。
我只是把之前欠自己的,补上罢了。
有一个细节,宋绍山打扫卫生,发现钟表后头是文艺秋和维卡的结婚证。
他没有发脾气,而是算了一下日期,选择在纪念日前几天离开,去了儿子家。
果然,维卡来了中国,和文艺秋一起,逛了一天。
后来,维卡走了,宋绍山又回来,全程没有解释是跟秋生气离开的,儿子哪儿不舒服回来的。
很佩服宋绍山的胸怀。
之前我觉得这是他自卑的表现,后来明白了,不是自卑,这是跟自己和解后的自信。
第七,就是这种自信的来源。
维卡病重,文艺秋执意去苏联看望他,见到了柳芭。
柳芭告诉文艺秋,她之前以为自己丈夫心心念的人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仙女,原来不过是一个中年女子,没有任何特色,语气中满是不屑。
回来后,文艺秋反思自己,开始打扮自己,同时给宋绍山买新衣服,给宋绍山拔白头发。
不曾想,这一细节让宋绍山自信回归。
细节,宋绍山缺乏的,就是细节。
这种细节不是努力想才能发现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细节,是切切实实能感受到的细节。
也正是这件事之后,宋绍山对维卡的态度180°大转变。
其实想想,很好理解,男人为女人付出了那么多,从最开始想要的是女人接受,到后来,希望能有一些反馈。
而其实,他们要的不多,一点点就够了。
屏幕外头的我想笑,但是心酸的笑不出来。
写了不少了,说说结局吧。
宋绍山去世了,第二年,文艺秋也病重,神通广大的万声帮她联系到了在德国的维卡,二人得以视频聊天:维卡说,秋,在这半个世纪的故事里,历史伤害过我们,但是,我们也伤害过别人。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是多少人,多少家庭一辈子的酸甜苦辣。
豆瓣上有句话说的不错,文艺秋把爱情给了维卡,把友情给了万声,把亲情给了宋绍山。
可是,她随意送出的感情,是他们最宝贵的。
不论是万声的青春,还是嘉利娜的十年,都浪费在了日后不相干的人身上,也许不值得,但是我相信,如果历史重新再来一次,他们还会这样选择。
《爱情的边疆》,即使发生在祖国边疆的爱情故事,又是人类爱情伟大的极限,到达了爱情所能承受的边疆。
爱过,就没什么后悔的。
故事到了最后,孩子们都结婚生子,日子很平淡。
那个大变革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这一代,很难再遇到父辈他们那时的社会变化,也很难遇到他们那时那种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的边疆了吧。
套一句结局的旁白:隔着一眼就能望到边的黑龙江,他们等了将近30年。
有多少人能扛得住这么多年的牵挂,有多少人能把感情埋藏这么多,又有多少人有胆子在30年后,再脸对脸,眼对眼?
终究结束了。
导演说,他要借这个片子,让现在年轻的人们相信爱情。
对,就是让我这种人相信爱情。
看完了,我相信爱情,只不过对自己的爱情,有点不敢相信了。
这个故事值得但看第二遍,但是我实在没有勇气再重头代入一次了。
毕业了,时间和在校园里的时间不一样了,心境也不一样了。
与其说长大了,不如说更加脆弱敏感经不起挫折了,只想要小心翼翼的美好。
随意,欢迎推荐一些好看的美好的电视剧。
很有趣的一个细节,宋绍山去世后,文艺秋面无表情,直到看到那个望远镜才哭了。
镜头直接第二年,二人视频,视频前,文艺秋小心翼翼的涂红嘴唇,维卡整理头发。。。。。。
那时候有不用明线电源的收音机吗?
还有所有人的毛主席像章都是一个模子的,要知道那个年代穿衣打办,基本一个模子。
但毛主席像章可是样式多种多样,每个地方,工厂都可以自制像章的。
大家都比着带不同样式的像章,以越希少为荣,而且大小不一,再说收音机吧,那时都是有电源线的,很少有人家有的。
剧中女主人没有工作了,还有钱买台旧收音机。
是的,也算牵强吧。
但,想在哪听就在哪听,只能呵呵了。
该剧讲了女主为了追求一个没有结果的男人,把身边追求她的男人全部拿来当她的垫脚石,垫到死为止,看似想要证明爱情可以冲破一切,其实本就虚无,谈何冲破一说,压根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你可以慢慢过渡嘛,像《请你原谅我》中的徐天,你再怎么折腾,最后还不是娶了一个脚踏实地跟着他过日子的女人。
而该剧不肯过渡,主线清晰明了,女主和遥远国度的男人之间产生的爱情可以把整个黑龙江填满。
为了女主心中如玛丽苏般的爱情,女的开始瞎折腾,开始让万声当垫脚石。
幸好,作者良心发现,让万声半路撤出这场没意义的比赛之中。
再说,现实中哪个女的受得了如万声这类男人的穷追不舍,还不求回报。
虽说艺术创作讲的是夸张和冲突,但如果不基于实际出发,未免也太华而不实了吧!
麻烦请你去写悬疑类的东西吧!
万声放弃,又上来一个一根筋的宋,把锅接了,还陪伴女主和她和别人的女儿到死。
死了之后,女主这才恍然大悟,天呐,他才是为了我不计一切的男人。
我怎么能这么无耻,竟然没早一点感知到。
你感知个屁,作者让你一直去爱河那边的维卡,你哪有时间去关心身边真正对你好的男人。
然后,女主因丈夫去世深陷内疚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万声又出现了,不能看着女主这么沉沦下去,一定要让她从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走出来,就去了河那边找维卡,找到之后,女主和维卡的行为又一次紧扣了主题,两个人含情脉脉,有后悔,有难过,有遗憾,感情复杂之极能填满黑龙江,但两个人还是不能走在一起。
那按照作者这样的写法,是不是该万声这个备胎了去陪伴女主了?
这都啥年代了,这种无脑剧情也太作了吧!
我看了十几集,果断弃剧,搜了结尾。
不过那主任几场戏都还可以,惟妙惟肖。
有人会问,女主爱过万声吗?
那肯定没有,女主爱的是她自己而已,他们两个确实渡过一段难忘而美好的日子,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往往所做出来的牺牲都是假的,完全不会发自内心。
我们是去年冬天看的《爱情的边疆》,昨天下雪了,我惊奇地发现,触景竟忆起了:老万给老文偷偷养猪、杀猪、吃猪肉,老宋夜里学完狼叫顺理成章对老文的护送,忆起了如此这般温暖的场景。
可能该剧透过屏幕,让我对爱情的理解有了一种烙印。
今日看了几个剧评,有些心塞也有些无奈,那就自己也写一个剧评,以抒胸臆。
该剧就像一首带殇的大提琴曲,用4个人的情感曲线,娓娓道来爱情的深沉。
别说那个时代爱情可贵的话,爱情,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极为可贵。
别说老文自私,缺点多。
爱情本身就有自私的一面,那种情感记忆,可不是想忘就能随时一键删除的数据。
时代生活所迫,会有耍赖不理智的行为并不稀奇。
想看完美主角的请移驾,剧中每个角色,这个剧评,还有我们都不完美。
别说维卡不忠,懂的人都知道,他的婚姻,并非只因被时代束缚的无奈,更源于对老文深沉的爱,相信很多人能读懂,他等待多年,相见以后却放手时撕心裂肺般的痛苦。
别说老万放下了就如何如何好,他内心并不会,也并没有。
开场背着吉他现身的万声,后期他为老文的深情献唱,就足以证明:爱情就像心中的一首歌,是一生的牵挂。
更为可贵的是,献唱的那首曲,的确是老万(饰演者:王雷)谱的曲,且不说他出身艺术世家,无师自通,只见他已倾心入剧。
别说老宋憋屈,不敢说你们能体会到他的幸福,只能说你们应该能看到。
看到老宋最终走到人生尽头,已是痴呆之身,却不忘要把藏在野外的望远镜找到还给老文,那种彻底的释怀,都源于对老文深沉的爱。
我觉得老宋是三个男人中最幸福的,他不仅体会到了爱情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得到更多的是可以陪伴。
且不论爱情,我们想要的任何事情,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感觉到它们的弥足珍贵,需要我们更加深沉的对待。
个人感觉剧情有删节,所以看起来情节不甚连贯。
女主角成全了自己的爱情,但亏欠了老宋也是事实。
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看,中苏剑拔弩张,双方数百万士兵在边境对峙,枕戈待旦,我国部分边民也受过军事训练,随时准备牺牲。
我生长在伊春市,紧邻黑河。
根据家中长辈的描述,我父亲未成年时,因为身高已经超过一米七,就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参加训练,当时是用东方红履带拖拉机模拟苏军坦克。
我的外祖父给我母亲收拾好了一个背包,里面有衣服、食物和药品,我母亲回忆,如果来不及逃就准备躺在马路边的沟里装死。
家乡六七十年代陆续新建两座桥梁,一名曰“反帝大桥”,一名曰“防修大桥”。
桥梁标准不高,限重二十吨,这样苏军的坦克肯定过不来。
黑龙江省哈齐牡佳四个地市工业陆续迁移至三线,以防备不测,在这样的时代里,女主角的爱情恐怕只能存在在文学作品里。
没有追的欲望
摄影、细节、角色塑造都能算是2018年国产剧里的翘楚。万声、宋组长、那主任、景大姐,华敏、还有万声的父母……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带着生活的真实气息。就是对维卡的戏份喜欢不起来,没怎么get到他俩的爱。
喜欢万声,演的真好
一般很早确定关系的后面都会比较虐,坐等开虐٩(🌀❛ᴗ❛🌀)۶
周末和爸妈蹭剧看系列
年代感很强
当时是和老妈一起看在电视上看的哈哈哈哈,虽然玛丽苏,但当时被维卡苏到了~
怎么可以有这么难听的片尾曲怎么可以有这么难听的bgm
无语
继容嬷嬷之后,景大姐排行第二!
剧情太扯,编剧零分,两分给不错的演员。在中苏敌对的那个年代,女主在边境小镇到处找人买望远镜,修收音机,拜师学扎木筏,还来回偷渡………这女主是克格勃毕业的?还是爱情神功护体了?
中央八台在放,跟着我妈看了一点,什么乱七八糟的,能不能别再胡编乱造些侮辱人智商的东西了???女主什么人啊?自私偏执又死皮赖脸,谁碰上她谁倒霉。
目前看来好看的。艺秋和维卡之间的爱情虐到了我(维卡还挺帅的嘻嘻)殷桃少女感真的很强,我觉得她演十几岁少女真的就像蜜桃一样娇艳欲滴。王雷之前的陕北口音我还忘不了,这下子来演个上海人哈哈哈哈哈哈哈
演员没问题,殷桃有颜值,配角有演技,问题是剧情,剧情老套的三角恋剧情,为了爱情就可以不管不顾,去监听室偷听?原则性问题也可以犯?传播负能量,看着不舒服,看在演员演技在线的份上打三分
衝著李乃文看的,意外發現王雷,丁嘉麗演得太好了!想問問, 維卡偷聽收音機被抓,是加莉娜告密的嗎?
不能说精彩绝伦,但是解闷是还可以的作品。前半段有笑点,后半年的生活艰辛也是让人揪心,那个年代特的时代烙印!为了爱
这剧情有点问题
开头是不错的(如果没被删减的话),中间就比较拖沓了,为了注水,弄得很多剧情出现bug,明明可以更早见面却一直拖。故事到了后面就比较烦人了,女主母女+俄国男三人都很烦,要么各自组建家庭十几年还“我只要去看他一眼”,要么就是母女俩各种耍无赖。女主和俄国男差点就拍成了《后来的我们》。
我就喜欢看年代剧,而且男女主我都喜欢
相信爱情又能怎样,在现实面前还不是空洞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