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丈夫得了躁郁症
Les Intranquilles,不可调和,The Restless
导演:约西姆·拉弗塞
主演:莱拉·贝蒂,达米安·勃纳尔,吕克·席尔茨,Larisa Faber,Elsa Rauchs,Jules Waringo,Joël Delsaut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语言:法语年份:2021
简介:达米安(达米安·勃纳尔 Damien Bonnard 饰)是一位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经历着生活和艺术的极端波动。有时候,他充满激情地投入艺术创作,不眠不休;有时候,他热衷于家务,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有时候,他充满精力地组织家人出去游玩,表演欲望强烈。有时候,他又会陷入抑郁的低谷,阴沉绝望,感觉自..详细 >
真就一个传染俩,一人得病逼疯全家人。说不清是发病时那个激情高昂,做什么事都很让人担心的状态,还是那个治疗后死气沉沉,和妻子的关系越调和越崩的情况更差。以至于最后我开始思考诱因是什么,或者说该怪谁怪什么?emm…那就怪艺术吧!
精神病患的家属真的很难
2021BJIFF-4,戛然而止,不知想表达啥,不堪折磨的躁郁症患者家人?谁来懂躁郁症患者呢?
还行,把抑郁症的自身和另一半的影响都缓缓拍出来,节奏较慢,欧洲片惯例
电影的节奏控制得很好,不过仍然是一次相当折磨的观影体验。我想观众或多或少能代入女主,身边有个随时发病的丈夫,同时还要照顾家庭,太煎熬了。
十年双相患者,前半小时躁狂发病看得我快睡着了。之后吃药送院,病情反复,妻子疲惫地照顾,家人和自己都被这个破病折磨得快崩溃,看得我喘不上气。我相信大部分观众看的时候都代入妻子视角,我自然代入了丈夫,尽管我们的发病症状完全不同(事实上,像电影中表现的这种甚至有点刻板印象的症状,其实常见于男主这样的中年患者,而青少年患者的发病表现多为轻躁狂,更加难以察觉)。发病的时候哪怕头脑清醒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伤害自己伤害身边的人,事后回想过来只有无尽的自我怨恨。我明明是爱他们的,为什么我控制不住自己去伤害他们,我不值得他们的爱。持续多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双相情感障碍几乎无法痊愈,我也做好了与之相伴终生的心理准备。影片的结尾,丈夫到了复发期,也就是抑郁期过后稳定上升期,临床上这个时期的患者自杀率最高。
30分钟后,我就坚持不下去了.....故事的表述层次是模糊的,表演张力是有,但是切分和使用的并不显著,所以,失焦。这个问题,很有典型性,期待有更多的作品关注。
如果这部电影的目的是让人感同身受地感受到在一个躁郁症患者身边是多么的压抑 焦虑 不安,那么它成功了,跟妻子狠狠共情。很纠结给它打两星还是三星,因为我中间五十分钟的时候我真的很看不下去了。基本上就是在讲述一个躁郁症患者是如何画画和折磨他的家人朋友的。这是电影呈现的内容。
躁郁症也是需要长期服药的吧,无法根治。电影非常形象地展示了躁郁症患者的发病症状。男主发病后异常亢奋,几天几夜不睡觉,甚至不吃喝。男主是画家,发病期似乎会灵感爆棚,所以哪怕妻子一直要求他吃药,他都不愿意吃。如果只是折磨自己就算了,男主还特别喜欢折腾妻子和儿子,精力旺盛。经过治疗的男主又变得十分抑郁阴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好像也没有力气。别说绘画了,连床都不想起。这样一个随时让人崩溃的人假如是你的伴侣,你能忍么?你能服侍他照顾他多久?哪怕有爱维持也不容易,特别是他还毫不领情。
希望赶快结束,因为不知道还有什么灾难还会发生。
很真实,真实到绝望渗入骨髓。害怕有一天自己的身边人也会变成女主这样。restless
论法国人如何在大house里不上班闲得死去活来,手持浅焦特写拍得我也快躁郁了,和瀑布撞戏,都是师从基氏的蓝,前两幕不错,可惜最后明显不知如何收尾了,在无数个可能的走向前戛然而止,不如停在看到湖的路上
988|74/100现在这个中文译名严重错误,如果从它出发会完全理解错误。影片提出了问题但没办法解决,躁郁症不是错,照顾他的妻子感到不快也可以理解,最后伤害的是天真的孩子,家庭情感就在这样的过程里散尽了。这是一场不可调和的悲剧。和同届戛纳的《内特拉姆》比起来,这部更能触动人,也没有故意去贴宏大命题。
这又是一部莫名其妙进入主竞赛的电影吧,摄影、音乐都很棒,但故事也太普通了。只是因为躁郁症使得整个家庭分崩离析,让原本正常的人一下变得敏感和脆弱起来。
当母亲太难了!保护一个家太难了。中间丈夫躁郁发作后,睡在儿子床上那一刻,心碎成渣渣。童年阴影都勾出来了。像个鬼片,开始鬼在丈夫身上,后来是妻子。北影节0927三里屯。
不堪的家人太难弄了
青色影调,冷暖层次 陈设丰富,艺术家工作室场景,艺术感生活感家居场景,郊外树林池塘,偏热带别墅生活氛围,
忘记了为何没把这部影片剔除掉。
两星半。影片聚焦在营造压迫感,描绘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如何因此受伤。精神随之紧绷,失控,没有安全感,丧失信任。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之前情感铺垫不够,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每个人都惊恐万状,又很绝望。电影本身不该只专注于极端感受上的描绘,而失去其他元素的平衡。也缺乏基本病理常识的支持,容易让不了解的人陷入负面情绪,反而对此病有扭曲的理解。感情的方面故意隐去很多有效语言的表达,只能感到创作人员对此的束手无策。
家里电话打来问还没回家,忙着回消息没看到最后一幕。总归家人是很珍贵的存在。影后大家提到各种问题,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片名是丈夫得了躁郁症,而不是爸爸得了躁郁症。生病的是丈夫,照料他和孩子的是妻子是母亲。看到最后我恍惚觉得是不是她也病了。谁都没有错,谁都需要被关照,不仅仅是“病人”。整个观影过程挺压抑,嗨歌开车让我紧张,突兀的脚步声让我紧张,沉重的呼吸也是,还有怼脸拍摄放大的男主的脸,沉重的题材沉重的表现。为什么开放式结局,或许就是因为无解,但我们需要去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