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朗道:诺拉与母亲
DAU. Nora Mother,DAU. 罗拉母亲(港),DAU 3: NORA AND MOTHER,ДАУ. НОРА МАМА
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叶卡捷琳娜·厄特尔
主演:Teodor Currentzis,Lydia Shchegoleva,Radmila Shegoleva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英国,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0
简介:诺拉的婚姻令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边远省份来到国家首都莫斯科,和她的知名科学家丈夫一起,居住在一个条件优越的秘密机构。诺拉的母亲自她婚后第一次来看望她,这不仅是一次母亲对女儿的平常问候,也是对她生活的全面观察与无痕压迫——诺拉和丈夫之间似乎出现了问题,而家庭矛盾的背后是更深层的割裂与叹息。封闭的场景困住了角..详细 >
相同的时间地点,相同的摄影机,却拍出与DAU系列已释出的几部电影截然不同的质感,我想这就是这个项目多变的魅力所在吧。
这应该不算是纪录片了吧 这部并没有多少dau味 仅仅是有dau的色调和镜头运动而已 很好的对白片 场景从一间房子缩小到一张桌子 我也要被压倒了
母亲对女儿说,你就是火葬场…感觉母亲看问题很准,但是自己的观点也时刻在变化,女婿买了个雕皮大衣,观点就变了,且对女儿有点精神控制吧…女儿敏感多愁有点抑郁,其实单纯对自己比较追求真实的自我…
前两部过于直接,过于血腥,导致这部的温情让人极度不适应
影片最后长达40分钟的母女对手戏太强大了,情绪反反复复涌上来,直要压倒观众。母亲是平静水面投入的石子。疑惑着,反复问着,我需要帮你什么,我什么都帮不了你,我能做什么?女儿焦虑、崩溃、哭泣、愤怒、歇斯底里,尽情的释放着在牢笼中挤压、压缩的个人情绪。最后,女儿驻足窗边,却言说出了更多真实的信息。//dau系列三部下来,dau更像一个游魂,是故事的触发者,更是被人反复提及的“概念”,它更像苏维埃社会主义,高悬在那里,直到触地碎裂。//提及,电影剪辑Hoping Chen,陈合平是来自台湾,现居于伦敦的优秀女剪辑师,曾参与陈哲艺导演《爸妈不在家》的制作。
比起跳出铁锅,青蛙宁愿被温水煮熟,死路一条罢了
一位孤独的家庭主妇邀请她的母亲在她居住的封闭式科学研究所探望她,在那里他们面对着共同生活的挣扎和丑闻。
So emo 我建议我妈看看这个电影 虽然她可能不再看这么沉重的电影了
还行
DAU系列观影2:DAU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后,成片的质量真是令人失望。DAU是一次创新的尝试,但是其结果是失败的。非专业演员的表演就像路人接受采访时说话跟读课文一样,非常的生硬和机械化。剧本写的也是毫无逻辑,情绪说变就变。后面几部也会看,但是不抱希望了
第3部,比前两部寡淡很多(可能是时长的问题?),对话体的结构也是更加向舞台剧靠拢。俄国指挥家演的DAU本人可算露面了,这里给到他属于主角的特殊之物是家庭,然而就在家庭里,外化的权力倾轧也无处不在。从现有的逻辑来看,2部成一个故事的节奏开始审美疲劳,可能要打破它的时候才能惊喜一点吧。另外由衷说一句,这系列电影目前的最高水准其实是P海报的能力
这一部只能说一般,苏联秘密研究所中一对母女的冲突与和解,社会环境没怎么显现出来。
一般般吧
基本靠对白推进,依然是局限于该系列所搭建的仿真大场景。越往后释出越多同系列的,基本都是这类舞台剧调子了。本作没什么打动人的地方,相对随机的对白(聊天)重复性也很大,实在需要不少耐心。在电影语言层面还是粗糙。
标榜“真实”的拍摄过程,几乎成为了一块遮羞布。
真实,压抑
2021018
这昏暗空间下的挣扎我可实在看不下去。更像话剧,还“你为什么痛苦”,你怎么有时间思考为什么痛苦。
凝视的失效,即便是摄影机推至很近的景别正面拍摄Nora,我们还是无法进入其内心。反倒是,当Nora左右踱步,背对着我们开始哭泣呐喊时,情绪的力量稍强了一些。时代背景与人物背景的失效,撇去台词,我们并不能知道人物究竟是谁,一部放在任何时间、空间都可以成立的电影。整体偏向舞台化,封闭空间式的处理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链接。而在《秋日奏鸣曲》中,伯格曼通过对演员与摄影机的调度达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效果。(手紧一点就是2星了。)
关在房间里聊仅有的人生//母女关系与夫妻关系都糟糕 谈不上爱不爱只是熬不熬得下去//最后一段关于自身愚蠢的独白段落 女人看上去歇斯底里精疲力尽 她所说的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的精神操控 本可以更有力量但太直白了//或许这个系列有趣之处只在那些小范围脱离脚本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