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美人图》里,女扮男装的宫廷画家和市井小泼皮相爱,小泼皮想送她一身女服,倾尽所有买了一卷布料,心怀诡计的妓女雪花拿出珍藏的一幅韩服送给他,因为“做衣服至少做一个月”,送给心爱的人儿让她穿上看她天人乍现的一刻,一个月实在是漫长的等待。
小泼皮也疑惑一个这么风光的妓女为什么要送他一套高级时装。
做惯了妓女,说起话来是圆而又圆,既妥帖窝心又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是一个曾经爱过的人她送她的美丽证物,请她嫁给他,但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出现。
如今她想把这套美丽的衣服送出去,让穿的那个人也把幸福带给她。
这衣服甜蜜而恶毒,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一份爱情,对另外一个女人来说则是兵不血刃的利器。
对接收衣服的女人来说是爱情最甜美的一刻,对馈赠的女人来说则是图穷匕见的一刻。
现在不难理解秦始皇摊开荆轲所献地图的那刻狂喜,不就是一个女人拥有心爱的高级时装的心情吗?
英雄爱宝剑,女人爱衣服最终一个女人前程湮灭,一个女人达到了一石多鸟的杀人计划。。
大约也只有女人能把衣服使用得如此千变万化风生水起。
服装对女人命运的杀伤力真是难以估量啊。
宫廷画家的师傅在徒弟的房中看到那套衣服挂在屏风上,就已知徒弟女扮男装身份暴露了,因为这正是他送给妓女雪花的礼物。
师傅送衣服给妓女——妓女送衣服给泼皮——泼皮送衣服给徒弟——徒弟穿着衣服与泼皮共赏——徒弟穿着衣服献身给师傅。
衣服经过一个轮回又回到起点,把每个人都杀了一遍,即便没死,也是千疮百孔犹胜死。
虽然命运的急转直下起因不在衣服,而是女主人公热衷于画春宫图(这真是一个很好的爱好),但这衣服隐藏的政治让人浮想联翩。
如果一个女人说“女人如衣服”,肯定不是对女人的鄙薄吧?
在日剧《步履不停》中,儿媳因是离婚并带拖油瓶嫁入横山家,心中很有芥蒂觉得家庭没有真正接受她和小孩子,因为母亲给儿子买了洗澡换洗的衣服却没有给小孩子买,儿媳不高兴有情绪,终于对儿子爆发出不满情绪。
而剧情后面母亲邀请儿媳一起看她珍藏的和服,并要把珍藏的和服赠送给她,并嗔怪自己的女儿都不懂得珍惜不想送给她,说明了儿媳的多心和敏感。
和服在日本是十分昂贵的,尤其是非常复杂多层的和服,据说藤原纪香结婚时和服有12层,价值上千万,这还不是最繁复的,还有24层以及更多的。
精美复杂的和服制作流程之复杂和繁复可以想象,肯定是不止一个月的了。
在平和冲淡的日本电影里,衣服没有那么“凌厉”的作用,只是微微的波澜起伏,这些女人情绪的处理上用“衣服”勾画出女人的小心思,也用衣服消除了女人间的芥蒂,成为女人外交的政治手段。
朋友推荐说:每一幕皆可入画。
之前能让我觉得每幕如画的电影作品,印象最深的是《怪人二十面相》,画面之华丽大气一扫日影的惯常清新文艺风,只是不谈演技和剧情- -。
以画入戏,其实免不了束手束脚,美人图的构图、色彩讲究可圈可点,不过似乎略微刻意(没有嫌不讲究,有又嫌刻意- -),好在情欲戏主导,重点总能适当转移。
金敏善的脸并不出众,加之干扁的少年身形- -,中性角色反而更适合。
暧昧色调下的情欲戏,与粘腻湿润的晚娘相比,美人图更甜蜜青涩。
晚娘是钟丽缇最美的时光,美人图亦是金敏善的。
这两位风格迥异的美人,却都在电影里展现了自己最动人的一面。
擅脱是重点。
可惜金英浩的角色并没有被演绎成一位有魅力的成熟男性。
而且并不是每个男人都适合胡子- -。
我更愿意相信,韩国演员的整体素质,远远胜过国内的演员,当然不仅 是因为敢脱衣服。
但这又是必不可缺的,还要归结于我们广电总局的制度和理念,不单单毁的是演员短暂的艺术人生,更有阻碍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嫌疑。
韩国这种所谓的情色片,和它的恐怖片一样装B!
极度装B!!
只是恐怖片装的是深奥,情色片装的是清高。
也许是因为一般恐怖片的故事都是浅显易懂,情色片都是庸俗下流,高丽棒子就用这种简单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来不落俗套、博取好感吧。
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如此幼稚愚蠢!
其实这部片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剧情片加上那几分钟的暴露镜头。
那些简单的剧情没能让那些床戏更高雅脱俗,那些所谓尺度大胆的床戏也没能让整部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总之,这是一部自以为是的、欲摆脱庸俗却深陷其中的装B片!
什么是爱情?我一直在问自己….是为你摘下一朵绚烂的玫瑰,还是为你谱写一曲华丽的乐章?
是为你轻轻撩开落下的发丝,还是为你缓缓抚平褶皱的衣襟?
爱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爱是欣赏,爱是理解,爱是付出,爱是痴迷。
《美人图》是让我落泪的一部电影,不知道为什么,韩国的古代题材情色电影总是有种震人心魄的力量。
或许是我们亚洲人太保守,对待性的问题上总是会遮遮掩掩。
放眼好莱坞,激情片比比皆是。
更何况是电影的最高奖项奥斯卡,依旧是在为人的本能和本性折服。
就如同2011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获得者,娜塔莉波特曼。
她主演的《黑天鹅》也通过了对性各种意化的描述而感动人心,发人深省。
《美人图》里是讲身为女子的申家女儿,因自小酷爱作画,且风格独特并且技术灵巧。
但因为古代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作为女子并不能公开的学习和深造。
于是在家人和外人看来,这些都是哥哥申润福的能巧之作。
但是在一次公开作画的时候,事实败露了。
申润福不堪承受家庭耻辱的重压,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申家是四世画员之家,申父为挽回家族名誉,逼迫女儿顶替申润福生活,并且进入皇宫的画室,跟随朝廷当红画师金弘道学画。
意图将来取代金弘道,成为朝鲜第一画师。
在皇帝要求观摩民众生活的要求下,金弘道带弟子申润福深入民间作画。
途中遇到了制作青铜镜的商人姜武。
姜武再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润福的真实性别,两人渐渐滋生出了爱情的火花…….片中的明喻以及隐喻都值得细细揣摩。
片头刚开始就描写润福在师傅金弘道的音乐伴奏下作画,金弘道点出:你是一个出色的临摹者,但却没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能释放自己,会更加出色。
这说明,申润福在长年累月的作画中,技术一步步提高,但是由于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别,无法做真正的自己,她的性格和特质都被隐藏起来。
作画其实是一种心灵的表现形式,连自己的本性都被埋没,如何释放自己?
在仓库中,申润福看到笼子里的一只白鸽,她把白鸽放飞,其实隐喻了她放飞了自己。
因为也就是在这之后,电影描写了一段两人之间的亲密画面,润福在看到了白鸽飞翔在屋顶,留下了一滴眼泪。
这是她成为女人的第一步,这是她分享秘密的第一步,这是她释放自己回归真我的第一步……片中划过两人鞋子的蛇,被抓花的背上图案,都揭示了片中罪孽与黑暗的情节。
抛开情节的表现手法不谈,我着实对电影中各个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有很深的感触。
润福与姜武共同经历的是什么?是在民间寻找真实和本性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润福找到了自我。
他们共同踩泥,雕刻,作画,注银,制成的镜子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姜武是第一个知道她女子身份的人,也是第一个把她作为女人来看待的异性。
所以,他们天经地义的相爱了。
导演用异常唯美缓慢的方式来刻画他们亲密的镜头,轻轻地触碰,缓缓的亲吻,温柔的结合。
一切都像梦一样,但是却那么那么的真实。
这就是心心相印的爱情,这就是可以相视一笑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心中永恒不变的爱情。
润福的老师金弘道也爱着润福,他欣赏徒弟的才华,一开始就深深的动心了。
这种对才华的珍惜,对徒弟的爱护,对习惯的依赖,成为了老师心中无法抹去的爱,也成了他久久不能忘怀的伤。
看到润福与姜武的爱,他嫉妒、愤怒、难过,甚至产生了恨。
他在最后用毒箭刺伤姜武,只为留下润福。
这种沉重但却畸形的爱恋,最终使所有人都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侵袭。
如同妓女雪花对金弘道画师的爱恋,这些参杂着欲望和恨意的爱情,这些揉合着嫉妒与手段的留恋,都是宿命的悲剧色彩。
或许这些都是爱,但是也正是这些不同的爱情,更衬托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至死不渝的感情。
爱情都是自私的。
谁能说爱情里的自私不对呢…..最终姜武死去,润福的身份被揭发,金弘道也被贬出宫廷。
姜武是为爱情而死,润福是因爱情而无畏,金弘道是为了爱情放弃一切。
他们都选择了最艰难的路,而且选择的义无反顾。
人的一生能勇敢几次呢?
如果在爱情面前还是止步不前,那么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欣赏润福和姜武的爱情,他们依着本性相爱,靠着本能相偎。
人生追求的价值,首先就要肯定自己,承认自己。
不论是肉体还是心灵的满足,都是对自我丰富,人只有在真正找到自己并实现自我以后,才能寻得到生命的意义。
如果生命如烟火,那么我也选择能够有一次绚烂的盛开。
不得不承认,韩国的爱情片是最贴近我内心,最能够打动我的,无论是主人公细腻的内心刻画,还是感情发展的节奏,都让我觉得真实、感动。
看了很多西方的爱情片,真正能打动我的,还是韩国的影片。
冲着《美人图》香艳画面的诱惑看了这部片,片子结束却让我收获了发自内心的感动和震颤。
从片中的一幅幅风俗画作到整个影片的画面处理都是那么美。
两个人情窦初开的单纯与美好,都让人向往,两人一同制作铜镜,共同劳作,无需语言,简单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让我觉得那么迷醉,那么美,美到沁人心脾,销魂噬骨。
没想到的是润福对老师的感情,原来年幼鼓励她绘画的男人,她竟然一直记忆深刻,也因为这段感情,我相信她绝不会向她父亲教的那样,做出任何伤害他老师的行为。
那位看似只懂画画的严肃的男人,竟然也会对一段感情那么深沉。
虽然为了得到心爱的女人有点不择手段,但为了拿到解药落水的他,仍然让我感动。
而润福最后面对自己曾经爱过的男人,和为了自己中毒身亡的男人,心中一定伤痕累累,任哪一个都足以让人心碎。
然而在严刑下,她仍然牺牲自己维护那个男人,除了善良和爱,我想不到别的解释。
片中的父亲,虽然让我觉得自私,为了自己的名誉,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又让女儿女扮男装,但是到最后,却勇于承担自己的罪过,护犊之情也让我原谅了他的自私,相信他的话也让女儿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
最近看了《最终兵器:弓》和本片,细节方面东亚的古装剧可能找不到比韩国更考究的了。
前者中满洲人的发型是真正的“金钱鼠尾”,而非大陆剧中包了半个头的清朝晚期发型,那时候已经受汉人影响较深。
片中的满洲人是真的讲满语,这点比较了不起。
服装上,满人内着锁子甲,外面是罩衣,罩衣上缀着毛皮。
太子穿着黄色的衣服。
虽不大符合历史,却让观众一看就明白这是一个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
而且太子叔叔的那支部队算是“特种部队”了,弄个锁子甲穿穿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看了申润福的画,被推荐看《美人图》,不仅对她的部分画做了情景还原,也对朝鲜当时风俗做了还原,表现了朝鲜的宫廷、市井、人家、寺院、卡拉OK、夜总会和脱衣舞女郎。
甚至连中国的春宫图和朝鲜的露乳装都有表现。
在中国这是禁忌。
在整个历史上倍受欺压的,处于男权社会阴影之下的东亚女性在电影中变得鲜活,画家笔下的人物也从画纸上走到了生活里。
当时女性的发型真的很美。
几乎让我迷上这个民族了。
另外最近看了《随风而逝》,之前以为是乱世佳人,看后发现是一部韩国古装喜剧。
喜欢邻国的古装剧,也喜欢其中折射出的中国。
了解当代中国可以通过NHK纪录片,了解天朝的从前竟也可以是这样的方式。
韩国每年影视作品的产量绝对不算低,尤其以又臭又长的电视剧最为出名。
而电影呢我虽说看的不多,但确实是有几部看起来还算不错的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情色类影片实为韩国电影之一大特色,这种略带荤腥、朦朦胧胧、将露未露的影片,在表达主题情节之外,还给尤其是男性观众带来感官上的不小刺激,那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真叫一个不爽。
早年的一部《色即是空》一举带领韩国的情色电影冲入大陆观众的视线,当年这影片真是不知道卖出去多少影碟,(绝大部分系盗版光盘,貌似暴力年龄啦)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该类作品出现,或是古装或是时装,有走恶搞喜剧路线的,也有如本片一般走比惨苦情道路的。
不过无论怎样,这影片当中男主角是谁,长的英俊与否,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太关心,只要有位漂亮的女主角就可以了,最好还是那种兼具天使面孔和魔鬼身材的绝世妖娆。
那就指定不愁没人看,不过呢既然是拍这样题材的影片,这女主角的选择也一定是在投资方的营销计划当中的。
本片的女主角金圭丽,早年看过她的一部电视剧《玻璃鞋》,在那剧中出演配角的她,真的是让人恨的牙根半尺长,所以呢就对她一直没什么太好的映像。
本片中出演纯情女画家的她,开始看起来还真是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跟她之前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实在是反差太大,一时间难以适应,我也就这么纠结的一路看了下来。
故事呢发生在韩国的不知道是什么朝代,韩国的历史确实不甚了解,看服装貌似是中国明朝时候的故事,在这个长期被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同样的根深蒂固,宫廷画师这个职业是绝对不允许女性染指的,甚至连女性学习绘画都被认为是不可以的,然而在特殊的际遇之下,影片的女主被父亲隐瞒身份,极具天赋的她拜入了当世最为著名的画家门下,10年的苦心钻研终于让这位天才的画师小有成就,不过女性敏感而多情的天性,让她在外出游历,体验民间生活的阶段,结识了一位市井盲流,很快的她女性的身份被对方知晓,彼此之间也渐生情愫。
一边描绘着民间大众那些真实而普通的情爱生活,一边体味着爱情给自己所带来的甜蜜与幸福,她的画作逐渐的拜托了恩师的束缚,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然而在竞争激烈,相互排挤的宫廷画师当中,她的画作并不为包括国王在内的大部分人所欣赏。
而更为不幸的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在发现她的女儿身之后,居然兽性大发企图抢占她,一切的快乐与甜蜜就此烟消云散,当她的女性身份被揭露之后,灭顶之灾扑面而来。
一个悲情的故事,又是男主角最终倒在了女主的怀中,韩国人貌似十分乐于制造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电视当中。
这样的戏剧效果可能是不错,但看起来真的是有点不爽。
最后说一句,这导演把一座寺庙描绘成了各种偷情、淫乱的聚集之所,其中还不乏僧人们加入到其中的桥段,这看起来就…………
最近才看这部电影,觉得很好看。
画面,电影原声音乐,剧情,都很美。
是我的菜。
四个人的关系其实很简单:1.润福与姜武 最原始最单纯的男女之爱,两个人从软件到硬件,没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两个人都有一颗纯净的心,深情,忠诚,执着。
他们俩就是彼此生命中缺失的所有一切的代表。
2.老师与妓女 这个美丽的妓女很不简单,一两句话就替师徒俩解围,她一眼就看懂润福的画,明白金老师的心,所以她能成为当初老师的红颜知己。
她欣赏那清高的男人,想要嫁给他,可惜,那个有爱情洁癖的男人不要她。
两双鞋子,一条蛇缓缓爬过,本该是美丽的相知相遇,变成了毒药。
3.老师和润福 老师批评润福的画,真的不懂吗?
不,懂的。
他掌灯翻阅润福的画,不自觉的微笑,轻轻触摸细致的人脸,只是他没有勇气面对世俗的眼光,也怕他的徒儿的宫廷前途因此夭折。
他爱润福,只因为润福代表了那超凡脱俗的美。
他偏执的想要守护她。
润福爱老师吗?
我觉得不爱,只是一种仰慕,一种依赖。
真可惜,姜武死了。
如果他不死,润福一样会成为伟大的画家。
美丽的爱情为什么都一定是悲剧?
申润福 (1758-19世纪初期)祖籍高灵,字笠父,号蕙园,与金弘道、金得臣并称朝鲜三大风俗画家。
他不仅擅长风俗画,还兼擅南宗画风的山水画和翎毛画。
据传,他因喜爱俗画而被逐出图画署,他的父亲申汉枰和祖父均为画员,但其本人是否为画员,则无从查考。
他的风俗画在素材选择、画面构成和人物表现方法等方面与金弘道的风俗画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金弘道主要表现的是朴素和滑稽的平民生活场景,而申润福主要画的是男女间的春意。
在影片中申润福说自己画男女之间的俗画是因为“这是纯粹自然的人,因为喜欢而经不住诱惑,我觉得那份脆弱很美才画的”是一种游离在理性和感性的边缘,用原始的冲动代替礼教束缚的激情。
影片最后一幅漂浮在水面上的美人图“让我用我的笔,寄托那隐藏在薄薄衣衫下的无限情愫”。
不光是因为山水画一样的构图,经过人格洗礼的申润福身着白色女装在小船上把带着自己回忆的美人图放入水中,让画随着自己的心绪一起飘走。
使影片再一次点题,情色只是手段那与意淫有关的无限情情愫才是本片呼之欲出的母题。
风月与情爱无关都是意淫作怪。
所谓意淫: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环游警幻仙境时,一个仙女对宝玉讲“自古皆以好色不淫为掩饰,我所以爱你,正因为你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宝玉就很诧异了, 然后就反驳,仙女就接着讲“淫字有二意,一如世上之轻薄浪子,恨不得将天下之美人供他受用,这是皮肤滥淫,二如你,以美人为良友,敬之爱之,从不起侮辱之意,我们称之为‘意淫’”。
其实关于真正的申润福是男是女都无从考证,就是这种性别身份的不确定性才使关于他的故事变得有意思。
因为它让我们有了意淫的空间。
意淫几乎是每个人都会干的事情吧,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游走在不同的时空里。
一起上蹿下跳的好哥们,突然变成了娇小玲珑的大美人。
可能雌雄同体才是人类性幻想的终极目标,生理和心理上有着共同的追求,但是当有其他需要的时候又可以自产自销,完全省去了一系列繁冗的暧昧手续,无需加工开袋即食。
心思细腻的粉面的小帅哥用画救了行为莽撞的粗鲁少年,处于报恩姜武带着还没有暴露身份的申润福到处画画去完成老师交代下来的作业。
于是,这里有了一个两个陌生人偶尔交叉之后又必须待在一起的合理理由。
这与韩国连续剧里面先结婚后恋爱的传统一脉相承,使故事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
然后嘛,荷尔蒙发达的少年总是不老实的,带着矜持的小帅哥去看美女洗澡(当然这也是为了吻合历史实际的需要)。
这种场景一般有两种结果,本来就春心荡漾的小帅哥看见这种场面马上羞得脸红脖子赤,让鲁莽的荷尔蒙青年发现端倪然后顺势…(此处省略200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影片里面所描写的,小帅哥深得柳下惠真传不为所动专心于自己的工作(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回家看自己)。
但是,小帅哥的身份终究是要被揭发的,不是被荷尔蒙青年就是被别人,而且根据惯例爆点一般都在两人观摩完人体结构图之后马上发生。
所以,小帅哥意外落水,美女湿身当然原形毕露。
这个时候,女人的乳房总能使傻小子们瞬间开窍。
从此两个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姜武从此以一种看待女人的眼光看申润福,申润福也慢慢挖掘出自己的隐藏了多年的女性意识。
与其说蕙圆和姜武之间的感情是这部戏的情色重点,还不如说她和师傅金弘道之间的感情才是这部电影想说的风月。
当年美人正值洛丽期,邪恶的大叔教会她学习画画,最终导致哥哥的无能而死亡。
准确地说哥哥的死,大叔有很重要的直接原因,但是小洛丽因此有了一个被诅咒的背景,希腊神话里面跟潘多拉一样的美女一抓一大把,但是被诅咒才是潘多拉魅力的所在。
红颜祸水这句话重点不在红颜,祸水才是关键。
于是又是因为一个邪恶的原因,父亲把被诅咒的女儿安插在金弘道的身边。
“自古老师都是死在学生手上的”,处于这样的原因申润福来到金宏道身边学画,可两人一见确是旧相识。
不能说这样的轮回是大叔有意为之,只能说是冥冥之中的命中注定吧。
大叔对于申润福来学习的目的是很清楚的,但是他有没有担心过?
答案很清楚,他不在乎一山容二虎的形式,看着申润福的作品越来越传神,他只对他自己的老师说了四个字“我,很心动”。
不是情,也不是爱,是一个有才之人对于另外一个有才之人的心心相惜。
他为她启蒙,看着她成长,他知道老师最终会死在学生的手里。
但是他却对她的目的沉默不语,因为他心动了。
他说他只知道画画直到遇上了她,她说若真是只知道画画那他们之间的一切便不会发生。
“心动”为他们开启了悲剧命运的大门。
金弘道为蕙园心动,蕙园为所触碰到的人情味心动。
他们都是经不住诱惑的人,一个只能忍住,一个勇于改变自我。
他最后劝说姜武离开申润福,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他知道男女之间的情爱是不能持久的,不管怎样的真心都会有变心的一天,他想要守住的是申润福无论看什么都很美好的心境。
“是我毁了这个世界,不管多么丑陋在她看来都很美,不管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的那一份纯真,是我亲手毁了它。
一辈子能有多长?
我不怕死,但是没能守护好那份美丽,我真的很不安。
”他想要守住的是少女纯真的心境,但申润福想要逃离的确是这种毫无波澜冷漠无情的贵族趣味。
他想要给姜武解药,但是阴差阳错姜武却因他死在申润福的怀里。
那个时候他才明白,他守不住她也守不住自己想要解放的心。
关于情爱的自我表达:最能让我区分美人图和其他情色片的情景就是里面,蕙园画兰的那一部分。
姜武发现蕙园的身份之后和她一直保持着一种君子之交的关系,但是从蕙园的画里面也看出了惠园的变化,开始慢慢脱离宫廷画师至雅至纯的高级趣味,开始萌发出自己的审美趣味。
真正捅破这一层窗户纸的,是姜武带申润福来到老板装满外国(基本上都是中国的)带回来的奇珍异宝仓库。
这时候的蕙园是第一次脱离男装的束缚,回到自己作为女子的本真,是第一次的自我意识的释放。
蕙园在姜武的背上画兰,然后印染在自己的胸前,最后两人赤裸相拥蕙园亲手抹掉了她在姜武背上画出的兰花。
君子气质如兰,蕙本来就是兰花的一种。
姜武背上的兰花是蕙园自己也是宫廷画作的高雅趣味。
她把自己画在爱人的背上,反印在自己的胸前。
放出笼的白鸽是一种回归自我的隐喻,可飞出了鸟笼扑腾两下却无法离开狭窄的房间。
我把这看成申润福想要解脱,但是受缚于命运悲剧的无奈表达。
仿佛一切从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的结局的样子,无论如何想要改变的都只能是无关痛痒的过场戏。
宫廷画署的学院考试题目为“极美”,学生们笔下的无非是梅兰菊竹的这样的老一套。
画面划过空缺的席位、金宏道意味深长的脸。
一个交代事件的过场戏之后接上的是蕙园画的妇人偷情的画作,正如蕙园自己所说她在寻找人情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动、爱、还有诱惑的心,觉得真的很美才不自觉的画了出来。
兰花在她的手中模糊,代表着她决定脱离宫廷趣味向世俗人情靠拢的决心。
申润福父亲带领她去海边的事情发生了两次,一次是带着换了男装的小润福去抛洒哥哥的骨灰,给她设定目标和人格是悲剧的楔子;第二次是在申润福人格上发生变化后,老父亲再一次提醒她的使命,这一次跟随者老夫亲回忆去世哥哥的痛苦回忆并没有使她安定下来,反而让她进一步坚定要表达自我的决心。
她注定是一个反叛者,一个女人进入象征着男权的宫廷里面,作为一个肩负宣传皇家道义和社会准则的画师,这样的设定本来就是一种叛逆。
犹如俄狄浦斯王,在一点又一点的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一步又一步的靠近真相时,死亡也离他越来越近。
但影片最后还是给了一个积极的结局,女人战胜的自己也战胜的命运,她牺牲自己保全了老师,从此涅槃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受到诱惑却胆小不敢正视自己的老师,却因生而死。
逐出宫廷的金弘道匍匐于地“为什么要做到这个地步来救我的命?
”生不如死。
申润福换回女装,摇曳在碧波之间。
回溯自己的历史与身份,正视内心的原始表达,坚持人类最脆弱灵动的情感寄托于笔尖,跃然于纸上。
这样的信念:至死,不渝。
美
与电视剧版的相比简直天上地下,不过情色片本就不该要求更多。只可惜毁了我的金先生。。
所有女扮男装十几年如一日又不露陷的,只有一种可能:该女子肤黑貌丑且五大三粗。故此,意淫者可以休矣。
比起美貌青年男女干柴烈火死去活来,我更中意怪蜀黍老师和天真萝莉女学生的戏码啊。扶额= =
奔着金南佶看的,真没想到这部拍的这么好看...看到姜武死的时候那个泪眼一瞬间就明白善德女王导演为什么会选他演毗昙了。金南佶早期作品真的没一个活下来的真是对得起他国民死者的称号啊💧男女主仓库阳光下的那段情爱戏真的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唯美的戏段了,光线、构图、姿态拍的太美,美的甚至都少了点欲感。明明是一部凄美爱情片,却要被冠以情色片之名被一些毫无审美跳过剧情直奔“动作”的烂俗之人评头论足着实让我有点难过。金南佶饰演的角色设定太丰富几乎没有重叠,导致我考古跟着开拓了各种曾很少涉猎的影视题材,演技真的好,很少有男演员会让我产生性幻想,金南佶是独一份。
唯美画面,虽说是情色片,背后的爱情也深深让人叹息
影片算是一般,但是韩国人能拍到这样应该算不错了
这是个四角故事,由爱情和对艺术的执念混合而成,私以为师徒这条才是主线。电影的画面出奇的美,既有油画的浓厚也有国画的写意。导演将情色拍得如此美好确实不易,配乐和摄影为此片加分不少。
剧本实在是不咋地
配乐很棒!
看得搜狐上面的,其实是不是把这个片子的所谓卖点删了啊??
悲情的故事里灌有那么人性的讨论。没有什么新意,有的只是稍稍的大胆
beautifully shot, but not deep meaning.
空有情色的调调,没有情色电影的情怀
很美的爱情画面
说是08韩国票房最好的电影~难道只是因为打着情色的招牌?
找了很久才找到的资源,今天终于下定决心看了,观影和消化持续了4个多小时。润福释放白鸽,两人在杂货铺的空鸟笼间嬉戏之态尤美,以此为界,前半段青春少艾,后半段爱恨情仇。女主演也太美了,男装俊俏端正,把秋瓷炫衬得像村姑。情节闭环很缜密,润福与雪花是情敌,画仙与镜匠也是情敌,男女双方都以自己的方式争取感情。画仙与镜匠也是细分的对照,我感觉电影没说透,重点在贪字上,画仙在贪字后,镜匠在贪字前,爱与死亡的界限,一人隐忍一人放纵,一人死,一人生。还有润福对春宫画的理解,全片阐述了两次,但感觉是大白话,没啥高度,如果台词功底能上升到哲理会更有韵味些,但故事底子挺好的,仔细品品也能理出来。此外它的情色片title应该被祛魅一些,裸露镜头很自然,就像金瓶梅一样,天经地义如此,有情就有孽,孽海情天
申润福~ 我喜欢这种惊喜和巧合
除了场景都还算是唯美,其他都比较狗血。
给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