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部讲爱情的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讲爱情,那它一定不能让看的人,刻骨铭心。
电影的巧妙,除了用恐惧带来的痛让观者最终了悟故事主人的痛,还在于徐克用自始至终氤氲在惊悚中的“蓬莱”,为痛苦的心,潜心铺垫了一条美丽而解脱的路。
“蓬莱”,是美好幻境的代名词,至死不渝的爱情,天长地久的永恒,就在那里。
我觉得内地版本有蛮多删节了,所以导致看起来剧情连不上,不过还是可以接受的。
《深海寻人》是徐老爷的新作,喜欢把徐克叫老爷,他总留着八字胡一副老爷的样子。
在电影上映前,媒体说《深海寻人》是徐老爷电影上又一次新偿试,把我们的惊悚从陆地转移到了深海中。
记得上一次《七剑》徐老爷自己说过,这是自己武侠电影一次新转变,算是新武侠风格,个人觉得《七剑》不错,可能是风格过于前卫,并不是很多观众能接受,可能《七剑》需要时间,也许过了若干年了,大家才会觉得《七剑》真的很精彩。
不过,这一次《深海寻人》上映一样也引起了很多质疑声,这一次个人也觉得电影好像真的出了什么问题,总令人看起很不爽。
电影中演员李心洁、张震、梁家辉、梁洛施、郭晓冬都表现的相当不错,也都尽心努力了,电影在海里的镜头也很漫浪,电影的气氛上也达了一定的惊悚,但还是觉得电影在某一个环节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是电影的剧情出现了硬伤,或是说电影故事说得很牵强,没有什么说服力。
电影开头那一段摄影机航拍,伴随着沉闷诡秘的音乐,沿着起伏的海岸线不断前进,让我想起了《闪灵》开始那个绵延的山路航拍那段,想电影的基调应该是定位在《闪灵》这样的惊悚基础之上。
随着电影不断进行,会发现电影转向了《人鬼情未了》这样男女隔世缘的温情风格。
电影在一层层拨茧抽丝的把谜底道出来时,原来电影套用了《小岛惊魂》这样的一个大反盘的套路。
《深海寻人》的电影风格一直在温情与惊悚这俩边不断摇摆,弄得我们也不知道是要被感动还是要被惊吓。
电影中小凯一角设置的极为不可信,小凯一人身上的疑点太多了。
一个死了哥哥的人,还能把刺杀自己哥哥的女人当成家人一样照顾,小凯对高医生说出那些话语就像俩个准备终身相守的爱人的对白,在电影最后一刻,小凯发现高医生葬身于大海时,那发出的悲伤哀嚎比死了自己哥哥强烈一百倍,而且对小凯这样一美女却从头至尾都是一身中性的打扮相当好奇。
如果小凯是高医生的妹妹,那这么尽心尽力的照顾高医生,我绝对不反对。
如果小凯是陈国栋的弟弟,爱上了自己的嫂子想在自己哥哥离去后照顾大嫂,这也还说得通,偏偏小凯是一个女生,是陈国栋的妹妹。
徐老爷真的肤浅到只想拍一部在海里发生的爱情故事烂片吗?
如果真这样,那么《深海寻人》是一部相当无趣的电影,一枚戒指引发的血案,陈国栋自以为很浪漫的求婚行为根本就是大费周张,最后还把自己的小命搭上了。
总觉得自己看电影中是否漏掉了什么重要信息,上网找了一下,才知道自己看的是内地公映版,电影为了能顺利能在内也上映做了一些删节。
有网友说,海外完整版电影中小凯是拉拉,也是女同志。
如果小凯真的是拉拉,那么所有留下的疑问都迎刃而解了,小凯为什么喜欢中性装扮,因为她是拉拉中的P,拉拉中的男性角色,为什么小凯在自己哥哥被高医刺杀后,还能细心尽力去照顾高医生,只能说小凯深爱着高医生,并希望俩个女生能长厢守。
所以,小凯说出那些肉麻而又暧昧的话就很正常了。
至于小凯为什么有意隐瞒海底录映带的内容,这也就很明白了。
高医生是在海底看到那个浮游的死人头受到刺激,才失疯动手杀人。
小凯不愿意高医生再回忆过去的事情,还包括和她哥在一起相爱的那一部分。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见解,觉得徐老爷拍了一个剧情连贯的电影,迫于国内上映的限制,把小凯与高医生间同性爱故事情节做了删除。
这样的删除已不第一次了,在《C+侦探》中国内公映版就最令人振憾的数分钟的结尾做了删除,让《C+侦探》一部精彩的影片变成了一部令人看不懂电影。
因为,社会主义到处充满了阳光和正义,电影需要正面宣传效果,电影当然不能有鬼神论、因果轮回论这些唯心主义,更不能有同性文化这样非主流情感在银幕上放映。
所以说徐老爷的新作,到是好还是不好,很难下定论,因为我所看到是一部剧情都不完整的电影,电影真正的答案在哪里?
还是喜欢徐老爷的《新龙门客栈》、《青蛇》、《黄飞鸿》、《笑代傲江湖》、《蜀山传》这些有侠义有江湖味的作品,拍江湖侠士才是徐克最为擅长的。
那些电影总是循环反复地讲述相同的一件事情,遗忘,分裂地寻找被自己抛弃掉的记忆,最后释怀并死去。
记忆碎片,棕兔,发条橙,机械师。
人总喜欢自己和自己玩一个痛心疾首的艰巨游戏,结束了再开始,就是不愿意出来。
原来人真是可爱的东西。
小孩子总喜欢把自己的同伴藏到自己尽量难以找到的地方,然后在数数时把自己强迫症一样地催眠,告诉自己已不知道对方的位置。
于是睁开眼后就满怀一张好奇快乐的睫毛开始类似冒险的寻找旅程。
棕兔里的文森特驾驶一辆被灰尘敷衍到面目模糊的越野车去遗忘的高速公里上寻找,他究竟是在丢记忆还是在找记忆。
你看我们原来那么矛盾那么伤身。
发条橙用机械的物理方法擦洗人脑,可事实证明记忆它任性过一切于是永不悔过。
我开始思考科学家们前仆后继地探索人的本性,可是一切丑恶的偶尔美妙的人性终究是不定的。
我想他们是忽略了,人坚挺的记忆功能,万年不倒。
也许记忆才是人类唯一可以被确定和认知的本性。
它没有喜怒,于是所有随之而不得超生的爱恨也就可以因人而异。
不要欺骗我一切有关于过眼云烟的狗屁经验,那全是捉迷藏游戏里的自我催眠。
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会触景伤情?
我们为什么还要下贱地去寻找那些口中所表达的云烟?
我相信出现于生命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留下过划痕的,说没有的找不到的也不过是我们用视觉来安抚自己的不愿看见。
我清楚我抽过的每一口烟,即便我真的有一个无可截断的疾病就是抽烟太快。
可是我真的有一丝不苟地吸进去每一口。
他们说燃烧的意义只在于它曾经辉煌过。
我知道不是这样,真不是这样,我清楚每一口尼古丁的重量,它们是如何与我的呼吸交合,唇舌过滤,最后侵入胸腔,在我的肺部凝聚成与与健康相抗的能量,那却是距离心脏距离灵魂最亲密的地方。
于是我相信所有被我们遇见的人,他们都不可忘记。
我们人为地判给他们死刑或者他们自然地离我们走掉,全都不会消散。
好像《深海寻人》里西蒙所说的能量不散定理。
死去的人永远在我们左右。
这多灾多难的闰年从S挂了的那天我就有预感。
我的生命也总会与所有叫做S的东西不干不净。
So without s I am nothing.闰年进行至一半,这个夏天我该不该停下来累计一下那些生命进行一半被中止了的人类?
既然回忆是倒后镜里的影子永远习惯于追赶它的主人,那么我也只好把抛弃它的一次次动作当作我填空生命的游戏。
二月:1,五月:2,六月:1.这组数据是这半个闰年中死掉的生命。
无论它们是否和米奇S有直接的关系,他们都曾在我生命印刻过痕迹。
而什么时候我会在你的生命种下疤痕?
《深海寻人》却是个美妙的故事。
因为那个不曾消散的死者拥有单纯的深爱,他们爱,即便分隔。
于是这两个空间的息息相关就可以狠洁净。
可是那四个游移在我床边的能量他们是否爱我?
我又是否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以足够的爱去讨好取悦过他们?
如果早知如此,我会不会时刻提醒自己爱恨有报应然后再内敛一点?
无奈我是那么现实的无赖我清楚时间空间以及爱恨的不可逆转于是只能相信四个不肯幻灭的灵魂它们中的两个至少一个是不恨我的。
我是真的想要告诉它我有错过可是憎恨总不能解决人类的问题。
至少你也曾即将成为人类。
可是人类可耻,也许你该庆幸。
跟同事一起去挑电影看,结果都是看过的,除了深海和纳2,因为事先有人警告过说纳不好看,加之我本身也爱恐怖片,就选了前者,结果刚坐定位置我就默默地说,肯定很难看吧...同事无语,呵呵结果真的如我所料,不过开场字幕的表现方式还是很震撼的,好看,第一感觉是,或许我该去看IMAX,有没有漂流的感觉?
哈哈,我就那么没出息..后面偶尔有了他们潜水的场景,进入了深海,看到那些美好奇妙的场景我更是觉得该去看IMAX,不知道能不能感受再强烈点风景是很美的,整个关于海洋的画面我都超爱,不过看电影不能只看风景吧,所以这个拙劣的故事就显得有点配不起这么文艺的风光了,看完同事问我要怎么评价这么一个我举手要看的电影,我脱口而出:一个医生变病人的故事..然后我们就开始热烈讨论起它在开场时的那段数据,得出的结论就是,其实我们都有病...处于不同的100人群体中,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是那9个人中的1个后来又去到另一家电影院打算看纳的时候看到深海寻人的大牌子旁边放着一叠报纸--《寻人快报》,呵呵,很有意思,亦真亦假的做了4版新闻,我拿了份,好玩郭晓冬还是比较适合新结婚时代这样的戏吧,在里面显得很怪,虽然他是配角,哈,对了,张震最后怎么成了心理医生?
这个有点莫名其妙...啊还有里面好看的书,对于我这种就要书封面好看就行的人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还有关于蓬莱,真的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的么?
研究一下...嗯嗯哦,对,里面的歌也是不错,还是电影原声好听...
《深海寻人》这片期待已久了,就冲着徐克老怪多年之后再拍惊悚,就值得一看,况且还有喜欢的演员李心洁。
上映第一天就逃课去看了,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深海寻人》不仅没有让我看到惊喜,反而丢失了徐克电影一向以来的行云流水,不仅让我感慨,这次老怪真是玩过头了,太想求新求变,效果却是一片惨淡。
首先就故事来说,《深海寻人》明显缺乏新意,生搬硬凑。
徐克硬是想要把惊悚和浪漫结合起来,却让人觉得不伦不类,节奏拖沓。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段电梯见鬼,古旧肮脏的电梯,配上李心洁高跟鞋走在地上发出的声音,电梯隆隆运行的声音,电梯角落的黑衣人,的确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这明显是抄袭彭氏兄弟《见鬼》的创意,并且黑衣人的造型古怪多于惊吓,又让人忍不住想发笑。
这一段与整个故事完全没有联系,徐老怪纯粹是为恐怖而恐怖,或许是想借此挑衅一下彭氏兄弟:“玩电梯恐怖,我也会。
”接下来一个没有新意的故事才算真正开始。
李心洁和郭晓冬在深海相遇,并在梁洛施的介绍下认识并且相爱,郭晓冬决定带李心洁到海底的与那国求婚。
这一段拍得极为平淡,两人之间的发展没有让人感觉到火花,也没有感觉到两个人的感情深到什么地步。
随后便开始了恐怖的一段,在海底失事后李心洁失去了记忆,而梁洛施在带回一个人头之后变得行为异常,各种恐怖的事情开始发生。
关于这一段,可以说是难为了徐克老怪,想尽了各种招数想把整个故事编的曲折离奇,海底的白色人头竟然是一个上海女人,梁洛施被鬼上身后做出各种恐怖的事件,搞笑地说起了上海话......一番胡闹之后,谜底终于揭晓了,原来所有恐怖的事件都是李心洁的臆想,她才是最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包袱是抖出来了,但是大家都不受用,不疼不痒的。
如果就这样结束了,片子最多只算是一个不及格,但是随后的一段更加惨不忍睹,使这部本来就失控的片子彻底沦为一个大烂片。
结尾的部分老怪玩起了浪漫,海边的小木屋,刮风的夜,李心洁听着海浪,伴着烛光睡去。
一觉醒来,海滩上一片金光闪闪,男主角准备的沉在海底的戒指在沙滩上发亮,李心洁带上戒指后沉入海洋,与男主角化作鱼儿遨游海底。
整个故事可谓是不伦不类,处处都是硬伤,很多地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整个一瞎编乱造。
而且前后结构极其不统一,后半部分拍得和琼瑶片一样滥俗。
徐克可能还想重温一下《梁祝》中的悲喜结合,可是这部片子两部分之间直接脱节,让人疑惑。
此外,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极其不明晰,前边用了很多镜头描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到后半段又成了保护海洋关爱生命的科教片,很多旁白让人感觉在生物课上看的科教片,简直哭笑不得。
而且,影片的细节设计也想出怪出新,结果却适得其反。
片头演职员表在海面上漂浮,可是那个字体实在太难看了,甚至将“两星期后”打在白蜡烛上,李心洁和无头鬼接吻时燃烧的碎屑,实在让人不可接受,一直吹嘘的海景根本不如DISCOVER的纪录片,没有带来惊喜。
最后说说演员方面,鬼后李心洁驾驭此类角色实在是驾轻就熟,估计能拿一个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是也没有什么新意,都是《见鬼》《救命》《鬼域》那一套;郭晓冬完全失败,他的亲和气质在一堆港台演员中显得格格不入,简直土气;梁洛施让人惊艳了一把,鬼上身的造型让人想起了《倩女幽魂》中的王祖贤,不过前后反差太大,角色也没有给她发挥的空间;张震的表演最为突出,他越来越有梁朝伟的潜质了;其他的梁家辉,张震岳的角色极其鸡肋化,让谁演都行。
不得不说,徐克是一个极其具有探索精神的导演,纵横影坛30多年依然求新求变,想要探索另外一个艺术空间,值得尊敬。
但是《深海寻人》实在是背负了太多了,导演什么都想表达,什么片种都想尝试,彻底将影片搞成了一个大杂烩,浪费了这么多的好演员,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徐老怪这次玩过了,《深海寻人》是一部彻底失控的片子,不值一看。
一这些天城市总是在下雨,偶尔急一些,更多时候,只是细细的雨丝在天上飘啊飘的。
看完《深海寻人》,从影院出来时候云很厚,天阴的不行,就觉得象在海底。
如果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也许就会象鱼一样游起来。
远远的西南角的天际,云层堑开了一点缝隙,数道银色光束透射下来,不住地变幻,象海面上的阳光。
再过一万年后,这里会不会象与那国岛周围一样沉入海底呢?
城市里的一切高楼大厦只成为考古的遗迹,鱼群的游乐场;或者人类已经象电影结尾处的国栋和高静一样,进化成了海洋里的物种。
水是他们的天空,不再走路,只是飞翔。
国栋说,这世界上还有一片海,比这大海还要大上许多,就是人海。
大海再广阔,沉到海里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被捞上来,但如果在人海里和一个人失散,也许就真的再也找不到了。
在人海里,很难不迷路。
二“你知不知道?
”“什么?
”“地平线其实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每次我们看见地平线的时候,都会以为到了尽头,但地平线的那一边是什么,很少人想过。
”世界上有那样一种人,喜欢不断地胡思乱想,山那边是什么?
海的那边是什么?
地平线的那一边是什么?
永恒是什么?
有时候会有答案,有时候没有,但无论怎样,他都会不停地走,不停地想,不停地要去看看。
在他心里,永远没有尽头。
1986年,潜水员新嵩喜八郎潜进了日本最西端的与那国岛海域,“我正在海里搜寻一些漂亮的新景色,不知不觉间游到那地方……我简直惊呆了,一根根毛发直竖起来,那是我毕生从来没有见过的伟大建筑遗迹。
”在深海海床上,他意外发现了无数匪夷所思的石质建筑:巨大的石柱,经过打磨的阶梯,人工运河,雕刻……专家们判断,这里很可能是一万年前的古文明废墟,这些建筑可能是传说中的史前太平洋“MU文明“留下的。
多年以后,徐克在探索频道看到了这座海底古城,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要去那里拍一部电影。
就有了《深海寻人》。
以前曾经有朋友给我看过潜水时的照片,就跟杂志上的那些同类照片一样,并没有引起什么特殊的感觉。
但是那天在影院里,宽大的银幕整个充满了我的眼帘,暗绿的海水,气泡,海底礁石,珊瑚,头顶海面投射下来微微波荡的光,就象我也置身海水之中,完全体会了徐克的感觉:“觉得自己就象鱼啊鸟啊一样,是在飞翔,游来游去高高低低,自己可以任意控制,完全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是一种享受。
有时候一大群鱼游过来,你回头一看,在阳光下全部发亮,一阵阵银色的浪,还能看到彩虹……”那个时侯,奇怪的是我竟然想起了安徒生童话,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
没必要评价《深海寻人》的好坏,对我来说,什么惊悚、浪漫之类的划分毫无意义,并且,它确实算不上一部好电影,它只是一段路程,喜欢的人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心。
三吕克贝松也拍过一部潜水的片子《碧海蓝天》,电影中,让雷诺扮演的亚舍最终死在海底,他的对手和朋友杰克却在一个夜里纵身跃进了大海。
亚舍说,你说的对,那个世界比这个世界更好。
徐克说,拍戏的时候自己像主人一样,回到我想去的地方去,所以那一段时间,我在那儿活得很开心。
拍完戏回到城市去,遇到了各种现实的问题,我觉得又回到疯狂的世界里了。
《深海寻人》开始时,心理医生高静说,在这个城市中,100个人里有9个需要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我想徐克也在此列,他是那种有分裂人格的病人,头脑一半在现实,一半在梦境,常常尝到割裂的痛苦,但是他选择了拍电影,就让梦境有了一个逃离现实的出口。
二十年前开始看徐克的电影,看他纵横穿梭在一个个梦境之间,兰若寺的鬼魅世界,龙门客栈的血腥江湖,峨眉山顶的仙魔幻境,……翻翻覆覆一路行来,满眼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在影院黑暗的坐席上,常有恍惚之感,那银幕上的故事才是值得经历的人生。
徐克从小跟父母一起坐船从越南到香港,后来又远度重洋去求学,“一直觉得坐船出海这回事其实意义很重大”。
他说,我们活在这世界上个个都有很大压力,所以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想去海的另一边,找个新的开始……其实如果你看过每一部我的电影,就会发现电影里的主人公们,大多数都在找他们自己的“蓬莱”。
《深海寻人》里,我最喜欢的一幕就是高静终于找到了她的“蓬莱”。
那个四面透风的海滨木屋,对她却是回到了故乡。
外面暴风雨正接近,黑云压境,电闪雷鸣,木屋里,小小的烛光中,她一身白衣,象初生婴儿般干净,脸上满满的全是宁静喜悦。
四近期的报纸娱乐版和电影杂志上,挤满了《深海寻人》的各种消息,徐克马不停蹄地接受各种各样的采访,出席各种不同的座谈会首映式,喋喋不休。
他鬓发班白,尖翘的胡子也已经灰白相间。
他老了。
以前这些事大概都由施南生打理吧,如今却要全部靠自己了。
坊间流传着徐克和施南生的婚变消息。
两个人任由外界猜测,不解释,不澄清。
徐克说,真不真不重要,我觉得事实跟大家没关系。
看着他努力地在不适合他的人海里挣扎适应,真是艰难。
但是在这样老去的过程中,他毕竟发现了一些东西,找到了一些东西,象一个秋天的老农夫有了自己的草垛和谷仓。
——你看清了生命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循环,这并不是危机。
我有很多朋友都不在了,我觉得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是很自然的事情,人都有生有死,有衰老的过程,不需要去证明什么。
”——人生在世,肯定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放不下的,但放不下,又怎么能真正开心?
就好比亲人离开我们,那种感觉一定会很痛,但一个月之后,那种痛就会变轻一点,一年后,会轻很多。
又好比说你失恋……可能你跟她昨天还是好好的,但今天突然就要分手,你一定会很难受,会跟朋友喝酒,会找方式发泄。
可能一年后,你找到个比她更好的,但心里还是会放不下她,不是因为你有多爱她,而是因为你会不甘心,会觉得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
其实它是已经结束了的。
但是因为它没有以你料想的方式结束,所以你就会放不下,会觉得别人欠你一个完结。
但其实这个完结你是没法子向人求的,因为根本就没人亏欠你。
我们常说做事情有始有终,但很多时候,事情往往是有始无终,或者无始无终,始就是终……所以人要学会放下,不能纠缠在这里面,不然,一定不开心。
他说,人生到最后还是要找寻能够让自己快乐的地方。
五来到这个海滨城市好多年了,后来却越来越少去海边。
每天生活的轨迹只是在单位,家,饭店之间重复往返,间或去电子城相熟的碟商那里,有好看的片子会去电影院。
以前还会去图书市场逛一逛,现在就只在网上了,卓越,当当,淘宝,几乎能找到所有想要的。
想一想,却不知道幸福还是悲哀,再也没有那种为得到一本书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了,得来的容易,也就没有了那种漫溢全身心的幸福和满足感。
我知道这就是迷失。
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人海里迷失,找不到自己。
我知道徐克的蓬莱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最想找到的那样东西,但其实是找不到的。
我努力驱除内心的恐慌,不停地看书,看电影,那是一些寻找的心留下的遗迹,有时候在山上,有时候在海底,有时候在伤心咖啡馆或者洋葱地窖,我只是想找到他们,喝杯酒,说一会儿话。
我知道世界上存在那样一种人,其实他是个孩子,无论年龄长到多大,只是一个孩子,他不愿意在一个地方停留,他不停地走,每一次到达都是起程,每一个结束都是开始。
那是他们让自己快乐的方式。
深海寻人---结局出乎意料的让人感动。
是郭晓冬的笑容的魅力,还是李心洁的残酷和无助?
主题曲:一万年的序幕,掩盖着浪潮,卷着梦想,携着爱情,浩瀚而浓醉地给自然铺上人类最为美丽的装饰。
蓬莱,是心中的追求,是两个专一之人内心的归宿,是一夜泪水填筑的磅礴壮丽的臂弯,是海边破屋窗外的明媚,是从昨天的落泪中看到的明日的淡忘。
无论事实藏在哪里,在影带的刻痕里,在深海的某处,还是在内心竖起的壁垒之后,那种处在混沌中却仍依旧清晰真切地割绞着人心的过往,会在张皇中令你顾盼,会在镇定中让你回想。
那枚戒指,是海潮送回的希望,也是恩佳给予自己的解脱,更是遥远的,来自爱的呼唤。
没买到喜欢的P三儿,漂亮的鞋子穿起来又膈脚,郁闷之极,我于是冲到电影院,在片子开始前两分钟做到了大银幕前。
看了这部有我喜欢的两大美女+三大帅哥的电影今天总算痛快了下。
意外的是,回到家,兴冲冲的去看豆瓣的评论,竟然一片骂声。。。。
似乎大家对大名鼎鼎的徐克拍出这样“乱七八糟”的电影感到失望。
有位网友归纳的很是“精辟全面”:“电影的一开头说“地球再过50年就要灭亡”,以为是背景为25世纪的科幻片,出现厉鬼的时候以为是鬼片,女鬼开始讲上海话的时候以为是喜剧片,女主角开始寻找回忆时以为是文艺片,男女主角定情的一本书的封面出现了第30次时以为是这本书的广告片,最后男主角说“我们要保护海洋”时,我们认为是环保公益片。
故事每往前发展一点,就看起来很像结局,我就安慰自己:不可能的,后面会来一个大翻盘,我会惊喜——这是徐克啊!!
最后的最后,我们认定这是用来骗投资方的钱的充账片。
”真佩服这位网友敏锐的感知度和出色的归纳能力,确有同感。
可我还是要为这部片子说几句好话,因为我的确被它震撼了。
片子开头,大银幕中满眼茫茫无际的宽阔海面,耳畔呼呼的海风夹杂着震耳欲聋的机器的轰鸣声,不禁让我有种置身海面飞翔,无依无靠而心生恐惧的真实感。
这才想到,刚刚买票时看到显示屏上的“惊悚悬疑”四个字。
可再一想,我是安全的坐在影院里,顿时满足感汹涌而上,充实了刚刚还在郁闷的心灵 片子里多次出现深海潜水的镜头。
我从未尝试过潜水,不是没机会,只是虽然对美丽的海底世界心生向往,却还是缺少些勇气。
我害怕那种伸手无所依无所倚,不能正常说话、呼吸、行动,同时又要承受来自四周深无可测、一旦汹涌便完全无能为力的海水的压力。
然而,当我看到干练、专业的心理医生心洁独自潜入五彩缤纷的蓝色深海,静吸片刻,潇洒的摘掉潜水镜,取下呼吸器,以最直接最自然的状态享受海水的包裹,任头发随海水飘散,再一次让我对海水心生向往,恩,潜水,已经是我近期要实现的愿望之一了!
好多人批评说海底世界的画面与DISCOVERY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者要求也太高了吧。。。
两者着重表现的东西完全不同,自然拍摄工具、方法,选择的海域、团队海底拍摄的专业程度以及资金的投入都不尽相同,难道只要是出现在屏幕中的类似场景的画面都要拿来比较吗?
我一直觉得生活长大在水泥都市中的人,如果热爱潜水,或者只要有心去享受潜水都一定是热爱生活,充满能量的人。
导演、演员也都是普通人,不是专业的潜水员。
相信影片中呈现出的画面一定包含着他们的极大的勇气,坚持,和对电影深深的热爱。
有好多次我也误以为已经是结尾了,结果峰回路转,还有意想不到的下文。
被骂的最多的就是让大家都误以为是故事的实情,可到后来才揭开一切只不过是心洁臆想的情节。
心洁痛苦万分,注射药物自我催眠见到已经死去的郭晓冬后,晓冬告诉她白发女鬼跟着她其实只是想得到她的帮助和人们的关心,她只是希望和家人团聚。
这不禁让我想到《灵异第六感》中一个个追随着小哈利的冤魂,想到全国为四川遇难同胞哀悼的三分钟里响彻云霄的如同遇难者哀嚎的鸣笛声。
也许晓冬的死只是一个代表,他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甚至已经死去的人都需要家人、朋友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
而所有的冤魂,在了去心愿后便得到安息,而一切也终归于平静。
生活又出现和暖的阳光。
片子开头有句话说得好,尽管科学已经让人类可以潜入海底,可却永远无法完全探知它的神秘,就像对人脑的研究。
所以很多事是没有答案的。
影片的结局就好比故事的答案。
而生活中的事实却不会因为被写成故事有了个结局就嘎然而止,而是永无止境的继续着。
还记得开头李心洁说,科学统计,城市中每100个人就有9个人需要看心理医生。
现实生活带给每个人各种各样的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放松。
所以今天我选择到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我觉得很享受 P.S.早上又接到苗苗的电话,她说,人老是不高兴不正常,可要是老高兴也是不正常呀,所以像我这样一阵开心,一阵郁闷才是正常人嘞,嘿嘿,大家也是吧:)
有些电影,只要自己看懂就好了。
有些电影,只要自己感动了就好了。
有些电影,请大家看完未删减版再作评论就好了。
对于这部电影,网上有很多褒贬不一的评论。
说乱,怪,不明电影主题的人大有人在。
“烂片”,“精神片”也充斥着网络。
但是对于这部“烂片”,我却有种发自心底的感动与留恋。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剧情作为惊悚片,很老套;作为爱情片,很老套;甚至作为文艺片亦显老套。
有人说,这部戏是环保,是爱情,是惊悚,是悬疑,是探索,是文艺。
但是当这些元素完整的融合并展现在眼前后,心底竟有久久的感动。
蓬莱何处,青山几度。
桑田沧沧,天长地久。
爱的最高境界,逝去了,才能圆满。
这首歌的旋律最近一直萦绕在耳边,然后眼中浮现出海底的那些画面,美的不是深邃的海洋,而是比童话还美的爱。
因为爱,所以在焦躁的时候,第二人格在他面前爆发,所以杀死了最爱的人;因为爱,所以选择性的删除记忆,所以几乎忘记了那个人;因为爱,所以才会发狂的想念以致药水快要让自己死亡;因为爱,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去亲吻燃烧自己的灵魂。
因为爱,所以才会产生幻觉。
其实国栋还在,他守护着她的生命,他安抚着她的灵魂,他像一个天使一般从始至终保护着她。
这兴许才是真正的——爱的蓬莱。
《深海寻人》,其实是爱情片。
爱情悲剧?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爱情悲剧只是因为掺杂了死亡的情节但在我看来即使死亡最终毕竟在一起 又怎算是悲剧呢和那些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且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人来说怎又不能算是一种解脱呢“听说大海里面有一个地方叫蓬莱,所有的人都可以跟大自然一起天长地久,听说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长生不老,那的生活与世无争,是个真正的世外桃源,海洋是所有生命的开始,只有珍惜海洋,才能知道怎样尊重生命,这样我们才可以明白,什么叫永恒”喜欢片尾那海边的小木屋,那一席白衣的高静。
沙滩上的那枚戒指定是命中注定,是国栋在蓬莱的呼唤,这样的宿命让高静幸福而快乐,在她回想起事实之前停止思维...一万年的序幕让未枯的海洋 /呼唤心中浪啊/寻找足迹飞啊 /海鸥孤影落沙啊 /鱼儿银浪亮啊 /穿越长虹荡漾 /一万年的序幕 /不用低语深藏啊 /蓬莱何处 /青山几度 /桑田沧沧 /地久天长 /海天隐入朦胧 /大地翠意情浓 /一万年的序幕 /爱在永恒漫舞 /一万年的序幕 /不用低于深藏啊
被那些照片震撼
之前在飞机上看的。。把我吓得不轻,后来一闭眼。。就那么地倦极而眠了
记得最后的歌。一万年的序幕,爱在永恒上演。
虽结构不足严禁,但这个片很神秘,像个残局
集各类幻觉爱情于一身,主题歌倒是有徐克电影的味道
诚意推荐,这绝对是一部被遗忘的佳作!此片差评不断,太监阉割局功不可没
還可以
有点吓人,但不感人。徐克真的迷失了自己
啊~是一部环境保护宣传片吧?最后一幕陪着沧海桑田的歌声还是挺美的......
很扯淡阿,徐老怪啊~~
李心洁
我还是蛮佩服徐克的野心的
结尾很失败
爱是多么让人放不下的东西啊!!~~
凌乱
一波三折的感觉,题材并不新,噱头是潜水和鬼魂,只是想不明白干吗找郭晓冬,他怎么看也不象考古学家,更不像是会潜水的
好平淡,当然这个是针对删节版说的,完整版还是不错~徐克现在喜欢比较虚无幻想类的东西了哦~?心洁的声音好特别~那个主题歌也不错~很飘渺,有王菲的感觉`
很感人~
徐老怪的电影原来是恐怖片。。。
还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