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尔达

Golda,以色列铁娘子,赎罪日之战

主演:海伦·米伦,泽德·约瑟夫,克劳德特·威廉斯,亨利·古德曼,艾玛·戴维斯,奥利维亚·布罗迪,罗坦·凯南,卡米尔·科坦,乔纳森·塔夫勒,埃利·皮尔西,拉米·希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3

《果尔达》剧照

果尔达 剧照 NO.1果尔达 剧照 NO.2果尔达 剧照 NO.3果尔达 剧照 NO.4果尔达 剧照 NO.5果尔达 剧照 NO.6果尔达 剧照 NO.13果尔达 剧照 NO.14果尔达 剧照 NO.15果尔达 剧照 NO.16果尔达 剧照 NO.17果尔达 剧照 NO.18果尔达 剧照 NO.19果尔达 剧照 NO.20

《果尔达》长篇影评

《果尔达》短评

(第四任以色列总理铁娘子梅厄夫人的传记片),算是横截了人生中“至暗时刻”赎罪日战争和日后被审查,不避言作为政治人物的过错,没有这类传记片拍成赞歌式作品的毛病,即为远方伤亡的士兵而心痛,也为身边打字员的丧子而愧疚,但本质是政治的冷血。整个电影烟不离手,算是外在贴合人物的表演细节,但好像没有作为女性中自身叙述,性别、家庭对于自身的影响没有提及,另外过于聚焦个人的视角下,取巧用真实影像(战争另一方埃及尤其萨达特、叙利亚)往和平主义方向靠(其实后来被刺杀的拉宾更像是)。基辛格、沙龙这些历史人物配角也是塑造的挺有趣的,不太像主流叙述。P.S片中点明了,为什么不主动开战,以色列在被袭击后损失惨重但有道义上的优势;为什么没有事先做好防备,信息太过混乱,几乎每一刻情报部门都收到袭击的信息。

3分钟前
  • Mocha Mousse
  • 还行

太一般了。塑造人物只会用抽烟、做梦,是不是有一些太刻板印象了?明明最后会面的真实影像记录里是风趣、幽默的形象啊。既没有拍出战争本身的残酷、进程的变化,也没有拍出战争中哪些事情对果尔达本人造成了的影响(除了战争画面闪回),果尔达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以色列女总理的女性视角难道只体现在她的鞋、套装、包和饭吗?叙事流水账,画面很逼仄(基辛格怎么不是在床上就是在桌前啊!),不喜欢。

5分钟前
  • 安于做梦
  • 很差

不仅展示政治人物的高光时刻,也描绘那些脆弱的、彷徨的、纠结的至暗时刻,不是非黑即白的描绘,尽量给出丰满的底色,是合格人物传记片该有的样子。特别喜欢果尔达几次走过停尸房的镜头,不需要爆炸和血浆,战争中的牺牲和代价却如此具象地表现出来。

10分钟前
  • Picapica
  • 力荐

演技很好,不愧是女王专业户,不过有大量嘈杂和意识流镜头看得让人有点眩晕。影院里零零星星的几个老年人观众,由于cc device没显示和有限的英语水平没太看懂

13分钟前
  • 推荐

居然是海伦米伦演的,许多细节啊,每次去治疗,穿过太平间,尸体越来越多;女总理也需要不停抽烟、吃药;国防部长崩溃的样子像个孩子;总理助理某些时候比总理还要坚强。#20231029

18分钟前
  • huyouyou
  • 推荐

3.5分比较合适。神奇的时间点,我在巴以冲突再次大规模爆发的今天点开了这部电影。谁能活着见到这片被苦痛反腐折磨被鲜血和复仇诅咒的土地上和平真正降临的那一天呢。但有一点不公平的是,巴勒斯坦人的生命也是生命,他们的生存权利也应当被合理对待和珍视。回归电影讲述的这段历史,每一个面临把国家带入战争把年轻人送上战场的领导人可能内心都会有剧烈冲突,责任在此也无可逃避。争议在所难免,但愿临终的病榻上自己能无愧于心。她和基辛格通话时说到自己童年父亲对虐杀犹太人的哥萨克人的恐惧的故事很令人动容,他只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20分钟前
  • 周末不洗头
  • 还行

补标:过分渲染建国元老,善于偷家犹太人的自嗨。

25分钟前
  • 逍遥子
  • 很差

政治传记片该有的样子。海伦·米伦出神入化的表演把人带入历史。

26分钟前
  • Covfefe
  • 力荐

这电影拍出来就是挑衅,虽然电影主打人物传记和和平,但在阿拉伯世界就是一种胜利宣言,没多久就变成至今最大的巴以冲突,还不知何日能结束,几百万人流离失所,这电影没错也是错。那你们怎么不拍一部站在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电影?正好形成姊妹篇,就像东木大爷拍的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的来信,这才公正合理。

27分钟前
  • 罗森内里
  • 还行

23年10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战争又起来了,很难想象23年2月本片上映,这么巧吗?查了一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行文复杂,难以体会,我觉得打两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大陆和宝岛,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华夏正统,也可能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北朝鲜和南朝鲜,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半岛正统。本片讲了20世纪中叶以色列刚建国时,女总统为了保护政权而做出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单方视角展现了以色列在和埃及的战争,也通过基辛格到访展现了以色列和当时世界两大阵营美、苏的关系,也难怪2023年美国的犹太资本家们也都继续支持着以色列。3星及格吧,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缺点。

30分钟前
  • 炸酱面
  • 还行

还不错,这类总开会的历史片挺容易让人脸盲,但这片几个主要人物,摩萨德老大、军方几位老哥,塑造得都各有记忆点。就是基辛格怎么拎着个社畜包,跟个业务员似的。穿过停尸房的设计有点问题,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但没有更好的方式了么。这样搞总觉得总理夫人在用什么暗黑偏方治疗。

31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还行

这个时间点看这部片子真的感触良多。你看看当年面对3万正规军还压力重重,所以今天以色列要在200万平民面前展开地面进攻二一拖再拖,你以为这仅仅是军事问题吗?说句题外话,2国方案已经几乎不可能实现了,这很可悲但是现实。在说句题外话,这imdb的评分真是白左的指路明灯。

34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力荐

Nice cinematography and acting.

39分钟前
  • :
  • 还行

在她的角度,是保护国家,所以,历史并不会告诉我们对错,只有角度和胜负

41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克制,沉郁的影像风格很迷人,但是香烟和化疗的情节有些单调和重复了,反映出导演没有更多的手段来展现人物,其实可以相信海伦·米勒的表演,总是抽烟反而限制了她的发挥,化疗可不可以就用两次,一头一尾对比,也许效果更强。电影里真实新闻片段的插入,是不自信的体现,自己都觉得电影不及现实有力量,那你还拍它干什么?果尔达将阵亡士兵的数字记录在小本子上的桥段,简洁,但是谈不上高级,最后小本子在听证会上出现,也不够有力量。比较喜欢的是果尔达电话里与基辛格交锋的一段,垂垂老矣的女总理突然发威,童年创伤和民族之殇在她身上融为一体,此刻,她就是以色列的化身,另一处是结局,和平协议签订,走廊里,和平鸽的尸体散满一地。和平来之不易,代价是生命。

44分钟前
  • wryface
  • 还行

用文艺片气质拍战争和政治,并非人物传记(有些遗憾,因为也想看她成为总理之前的人生),而是以赎罪日战争为切面来展示果尔达的生活。世界第三位非世袭的女性国家领导人,还是很想了解这样的女性历史。

46分钟前
  • 木槿🌸
  • 推荐

本片过分用烟雾的特技式的表演仍然难以掩盖叙事和剧情的单调和乏味,果尔达为以色列殚精竭虑直至身死,但如果没有萨拉特为和平妥协的姿态,以色列绝不至于度过相对和平的时期。话说回来,若他们能学到golda对和平的契机把握,gaza地区绝不至于有今日之混沌,人们常常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错再错

50分钟前
  • 如果时光能倒流
  • 还行

抛开政治看历史传记片本来就是伪命题 即便站在这个伪命题的基础上 这部电影也只是光线更充足 组织更平淡 剧情更浅尝辄止 春秋笔法卖惨更炉火纯青的至暗时刻 这种意识形态宣传片在人家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 只不过我是棋盘另一端的尘土 所以共不上这份情 今天以方解散了战时内阁 不知道这次“主”会站在谁身边

53分钟前
  • Eps_Y
  • 较差

建议看完这部电影以后连着去读一下《九月的十三天》

56分钟前
  • 火山边缘
  • 还行

摄影+演技撑起的战争戏,叙事极其简洁精悍。塑造人物的手法极其老练,一简一繁与奥本海默各擅胜场。

60分钟前
  • 今夜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