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前三季感覺都不錯 故事清晰 戰鬥 陰謀一個都不少 可不知為什麼到了第四季畫風突然就變了 最忍受不了的就是那個唐女yidu 雖然設定他是由阿拉伯人販賣過來的 她的出場仍然非常勉強 沒有前面鋪墊 後續再也沒有提到他 感覺就是憑空多出來一個人 這也就算了 看他出來都幹了什麼 也沒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禮儀仁義信 倒成了個賣藥的 還跳跳艷舞搞搞誘惑 你敢說你和導演沒什麼 最後死的更是離奇 不忍直視 幾乎就是被導演生生寫死的 ranger居然會為了一點大麻去殺人 are u kidding me? 另一方面打鬥的場景明顯減少 當我看不出來啊 整個一季就那麼半個小時打鬥 東拼西湊 本來同時將三個故事線索一起展現出來很有意思 但你一直這樣 三個故事一直在跳躍發展 還不如第一季就一個故事背景娓娓道來 即便多一段敘述也應該多一些鋪墊 比如法國人但是的生活狀態 歷史背景 我只看到義大利 那個時候是 教會橫徵暴斂
时隔五年重温,世界已经大变,不变的唯有纷争、死亡、欲望,和信仰。
什么是“great man”?
Ragnar和Ecbert,两位国王用一生,尤其是用面对死亡的态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他们也都更尊敬,乃至敬仰艾塞斯坦。
因为这位神父身上有股独特的勇气:勇于怀疑信条,勇于探索异己,勇于叩问灵魂深处的不堪和矛盾,勇于击碎自己的信仰然后重建之。
信仰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因为人类是唯一“知道”自己必有一死的动物。
死亡本身并不是黑暗,“认识到”,才是。
知道了凡人皆有一死,所以众生皆苦,四大皆空,万物虚无。
这是大恐惧,大黑暗。
当先民们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必死的命运,该是何等的绝望。
只有在这样的绝望中,才有了奥丁和索尔,有了宙斯和朱庇特,有了阿努比斯和荷鲁斯。
“知道”是一种痛苦,知道的越多,就越痛苦。
但“知道自己知道”,是人之为人的唯一标识。
“如享太牢、如春登台”,那是一种动物性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情绪,仅此而已。
Ragnar总喜欢说Happiness is nothing,那是他本能地懂得,人不能做情绪的奴隶,而必须用大脑主宰心智。
只有戳破虚妄之快乐,和快乐之虚妄,才能获得唯一的真实,哪怕这样的真实重若千钧:凡人皆有一死。
所以,Ecbert会念诵那段关于“all is vanity”的旧约经文:“因为日光下所行之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所以,Ragnar会断言:“人们只是为了逃避自己的恐惧,所以创造了诸神。
”所以,艾塞斯坦会承认,自己既爱诺斯诸神,也爱基督上帝。
因为,无论是“the god”还是“gods”,都是一个文明乃至无数文明的精粹之凝结,是先民们一头扎进万古长夜后的唯一依托,是一切希望寂灭后的唯一希望。
从死亡的恐惧中,诞生了巍巍神灵。
神灵激发出人们最强大、最崇高的一面,让文明从茹毛饮血中蹒跚至今。
当然,神灵也引出文明最沉重的一面,人们无数次以其之名义提起兵戈,奔赴杀戮。
Ragnar的传奇故事,和英格兰人民背负的沉重“丹麦金”,是相伴相随的。
公元800年,基督教(天主教)在欧洲正处于上升期。
一切欣欣向荣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信仰的影子。
第一季中,最早被Ragnar洗劫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在真实历史中,是当时苏格兰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
修士们为了传道来到英国的北方,卡斯伯特成为了“圣人”,虔诚的信徒跟随而至。
有了人口涌入,就有商品交换。
于是,经济繁荣。
21世纪的人类,无法想象一个不被科技主宰的世界。
因为今天的一切,都和科技有关。
一切的“miracle”,都和技术迭代、科技创新有关。
同样的,8世纪的英格兰,也无法想象一个不再被信仰和神灵主宰的世界。
彼时的人们曾觉得,那些精美绝伦的彩绘和教堂,昔在、今在、永在。
千年已过,大不列颠仍然遍布教堂,只是再过千年,世界上还会有互联网或计算机吗?
人们常说“黑暗的中世纪”,那是因为忘了中世纪前的欧洲是什么样。
以今之视昔,会觉得地中海文明的衰落和欧洲的崛起是理所当然,是自然之更替。
但是如果站在当事人的视角,如果你是公元476年守卫罗马城的士兵,当你看到奥多亚克攻入罗马城,那你目睹的只有一个伟大文明的日暮黄昏,别无他物。
罗马曾很多次被攻陷,但这一次沦陷后,再无罗马。
pax romana结束了,下一个pax victorian,要等到1500年后才会出现。
罗马治世的结束,就像Ragnar回归卡特加特湾一样,那只是灾难的开始。
日耳曼打败了罗马,但日耳曼没能取代罗马。
罗马帝国破碎后,律法、经济、知识、文化、艺术、技术,一切完整的都走向破碎,一切坚固的都走向消散。
正如阿尔伯特所言:“we lost more than we ever had。
”也正如刘慈欣所言:“当年,古罗马人在宏伟华丽的浴宫中吹着口哨,认为帝国就像身下的浴池一样,建在整块花岗岩上,将永世延续。
现在人们知道,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都有个尽头。
”这段话,美如诗。
对于日耳曼各民族而言,基督(天主)教信仰更像是一个阿基米德支点,在最黑暗的时代撬动了一切,支起了光明。
布朗沃思在《维京传奇》的开头,详细描述了林迪斯法恩修道院如何繁荣了当地经济。
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基督教不仅撬动了欧洲的精神世界,更撬动了欧洲的物质世界。
彼时的欧洲,几乎一切的创造和发展,兴旺和繁荣,都是因为信仰的传播。
这点对于阿拉伯人也是一样。
在伊斯兰教出现前,他们只是零星的部落,散落于阿拉伯半岛的角落,在一个个庞大帝国的阴影下,在大流士、亚历山大和凯撒们的威严下,匍匐着,生存着。
直到7世纪,一个小部落的后裔改变了一切。
罗马沦陷后的第一个五百年间,世界是宗教的世界。
从基督教到伊斯兰,从青藏高原向西直至大西洋,亚欧大陆和北非的大部分人类,都在迎接信仰的巅峰时代。
只有当第三个五百年开始后,基督教信仰在辩证法的规律下,从原因运动成为约束时,人们才想起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灵魂人物Ragnar,以及king Ecbert,他们其实是幸运的。
他们或凭借非凡的好奇心,或凭借幼年在查理曼宫廷的见闻,挣脱了时代施加在他们自由意志之上的枷锁。
信仰最大的敌人是怀疑,而他们都是怀疑者。
包括维京人的先知,基督教神父艾塞斯坦,这些同时代的超凡者都是怀疑者。
相比于两位国王,神父艾塞斯坦更幸运,他有两位国王唯一没有的,却是最珍贵的东西:追寻自由意志的自由。
两位国王作为怀疑者,却没有怀疑的自由。
他们是国王,是世俗信仰的守卫者。
他们必须肩负起“统治”的重任,必须在世俗王国和自由灵魂之间,选择前者,割舍后者。
他们只有在神父身上,才能看到真正之自由的影子,那个自己心向往之却没有资格追寻的影子。
所以,king Ragnar和king Ecbert真正尊敬的,乃至羡慕的,不是作为殉道者的艾塞斯坦,而是作为怀疑者的艾塞斯坦,是作为自由之定在的艾塞斯坦。
这里的“自由”不是要求随心所欲的鸡毛蒜皮,而是在信仰的巅峰时代敢于叩问信仰,以无限的勇气和诚恳,反思看似最牢不可破的存在,然后根据反思的结果确定自己的行动准则,实践之,坚持之。
这样的人是拥有自由意志的人,这样的人是真正自由的人,这样的人是终点而非桥梁,这样的人是万古长夜的不灭星火。
Lagertha总会在作两难抉择时说 I, have a duty.为了责任与尊严, 她隐忍剧痛离开了想要一王二后与更多子嗣的Ragnar Lothbrok, 拒绝了他最后一次赴英邀约, 却总能在他深陷危难时适时出现,一次又一次将他救出水火. 人们都说爱得多的人也会承受多一些的痛.Ragnar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 当目送一生挚爱离去, 她再也无法压抑,卸下所有坚强, 诉出了自己对这个男人深藏于心底的爱与崇拜, 纵使她深知他所有的瑕陋,依然not wanting it, wanting it. 对我而言, 具有"意无所欲, 而心有所求"吸引力的男人, 是King Ecbert. Don't let yourself be influenced by other people, especially people like me. Always, always think your own thoughts, and act on them. (不要受他人影响,永远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然后付诸实践)这是King Ecbert教导Athelstan的儿子王者之道说的.他学识广博, 对未知永远充满好奇、敬畏与渴求.他将知识与人驾驭掌控得炉火纯青, 实现了出色的治国与外交. 他有担当地履行对自己人民的责任,无畏以自己的生命守护国家与尊严.他权诈,却会包容善待败敌与对手. 他谦逊, 尊人, 但不会被别人左右或被规则束缚.他诚实而成熟地面对自己的感情, 倾力保护与成就爱的人.他是一个拥有超伦谋略与胸怀的王, 一个智慧有趣的良师益友, 一个愉悦可靠的爱人, 一个魅力淘气的男人, 一个纯净脆弱的孩子.ps 看完剧,对"孩子分辨对错, 大人权衡利弊"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开始认同了
第一季: 公元793年,拉格纳首次带领维京人向西航海发现英格兰岛,并洗劫了诺森不理亚王国的东边林迪斯法恩修道院,从此标志挪威、丹麦维京海盗开启百年入侵掠夺英格兰。
拉格纳2次入侵英格兰带回财富,名震维京人,伯爵忌惮他要除掉他,被他单挑杀死。
拉格纳被推举为伯爵。
拉格纳带领族人攻击诺森不理亚,掠夺财富2000金币。
因拉格纳威望,挪威国王艾瑞克会见拉格纳并邀请他帮助解决瑞典的领土争端。
第二季:拉格纳帮助艾瑞克打败瑞典伯爵博格。
拉格纳、艾瑞克入侵英格兰,遇到风暴,漂浮到威塞克斯海岸,杀退士兵。
博格偷袭了拉格纳老家,拉格纳紧急回救,前妻拉葛莎偷夫兵力帮助夺回家园,留下的艾瑞克被爱格伯特打败。
爱格伯特和诺森不理亚埃拉国王联姻且联盟。
拉格纳、艾瑞克、拉葛莎返回威塞克斯报仇,被爱格伯特联盟打败,拉格纳陷入迷茫,爱格伯特再次谈判赔钱,雇佣拉格纳帮助麦西亚公主去争夺王位。
拉格纳同意了提议。
艾瑞克忌惮拉格纳的威望拉拢拉格纳的手下准备除掉拉格纳,但一切都在拉格纳的掌握,他在晚宴清除了艾瑞克一家。
第三季:拉格纳和威塞克斯军队帮麦西亚公主夺王位,先战胜了公主的叔叔军队,又围困山顶战胜了弟弟军队。
拉葛莎带族人去爱格伯特送的沃土封地耕种经营新家园。
拉格纳、拉葛莎返回海峡。
埃塞尔沃夫和贵族屠杀了封地耕种的维京人,这是爱格伯特的计谋,他除掉入侵的维京人再除掉不听话的贵族。
公主毒死了弟弟成为了麦西亚唯一继承人,她想利用自己肚子里拉格纳的孩子要挟爱格伯特,但爱格伯特的计谋已经不怕拉格纳,公主只能就范听从爱格伯特。
拉格纳寻求新的掠夺地点,旅行者告知了她法国的事情,法国成了他的下一个洗劫目标。
拉格纳、卡尔夫(拉葛莎的现任)、齐格弗里德进攻法国惨败,齐格弗里德伯爵被俘被杀,战争耗尽了法国人城内的食物,他们想要和谈,拉格纳借着和谈假死被装进棺材抬入法国城内,里应外合洗劫了法国获得6000金币。
罗洛留下驻扎,法国担心维京人反复骚扰,决定嫁公主给罗洛,让罗洛抵御维京人,罗洛同意了。
第四季:麦西亚贵族推翻了麦西亚公主的统治,爱格伯特入侵麦西亚,背弃公主,成为了威塞克斯、麦西亚双国王。
拉葛莎婚礼当天杀了卡尔夫伯爵,自己再次成为伯爵。
哈拉尔、哈夫丹、拉葛莎寻求拉格纳再次入侵法国,拉格纳重伤后力不从心。
罗洛设置河边铁索要塞,拉格纳大败,他把船抬到内河,又遇罗洛,再次战败。
拉格纳威望尽失,无人再愿跟随,他用财宝买老弱病残出海英格兰,被诺森不理亚埃拉国王俘获杀死。
比约恩、哈夫丹、哈拉尔来到法国想要去地中海,罗洛同行。
他们洗劫了西班牙的穆斯林。
拉葛莎偷了海峡,占了拉格纳地盘。
比约恩、哈夫丹、哈拉尔 、拉格纳的儿子们来到英格兰大规模入侵为拉格纳复仇,杀了埃拉国王。
哈拉尔入侵英格兰前派人去攻占海峡,但哈拉尔不知道自己的派的人已被杀,偷袭计划失败。
拉葛莎胜利继续统治海峡。
维京人入侵威塞克斯,埃塞尔沃夫大败,爱格伯特被杀。
但复仇结束后,拉格纳的儿子们很快分裂,比约恩要去地中海,哈夫丹跟随,无骨者伊瓦尔要继续征服。
第四季剧情图文解说:
猛男罗洛,诺曼底公爵,他的子孙威廉将是英格兰国王。
麦西亚贵族推翻了麦西亚公主的统治,爱格伯特入侵麦西亚,背弃公主,成为了威塞克斯、麦西亚双国王。
爱格伯特夺了麦西亚王位,公主半夜刺杀,被情妇朱迪斯背刺。
爱格伯特成为双国王。
拉葛莎婚礼当天杀了卡尔夫伯爵,自己再次成为伯爵。
拉葛莎的婚服,当天他干掉了卡尔夫伯爵。
哈拉尔、哈夫丹、拉葛莎寻求拉格纳再次入侵法国,拉格纳重伤后力不从心。
罗洛设置河边铁索要塞,拉格纳大败,他把船抬到内河,又遇罗洛,再次战败。
罗洛率领的法国海军。
拉格纳威望尽失,无人再愿跟随,他用财宝买老弱病残出海英格兰,被诺森不理亚埃拉国王俘获杀死。
比约恩、哈夫丹、哈拉尔来到法国想要去地中海,罗洛同行。
他们洗劫了西班牙的穆斯林。
洗劫西班牙的穆斯林,突然出现的另一种文化很惊艳。
拉葛莎偷了海峡,占了拉格纳地盘。
比约恩、哈夫丹、哈拉尔 、拉格纳的儿子们来到英格兰大规模入侵为拉格纳复仇,杀了埃拉国王。
丹麦前所未有的复仇大军,噶了埃拉国王。
哈拉尔出发前已派人抢夺海峡,被拉葛莎击败。
维京人入侵威塞克斯,埃塞尔沃夫大败,爱格伯特被杀。
维京人大军进攻威塞克斯,爱格伯特被噶了。
复仇结束后,拉格纳的儿子们很快分裂,比约恩要去地中海,哈夫丹跟随,无骨者伊瓦尔要继续征服
埃塞尔沃夫,爱格伯特的儿子。
拉葛莎只能陪伴卡尔夫伯爵。
埃塞尔沃夫的妻子埃拉国王的女儿朱迪斯,只爱她公公爱格伯特。
法国公主,鼻孔看人。
用身体给奥拓伯爵换弟弟上位,出卖奥拓用身体给法国国王换弟弟掌权,最后双双被精明的国王咔嚓。
哈拉尔和哈夫丹,两个伯爵。
拉格纳的第二任妻子,被拉葛莎抢夺海峡后杀害。
只要拉格纳一走,这个神棍就来偷家偷人。
拉格纳的儿子们都喜欢这个女人。
哈拉尔爱而不得的女人。
比约恩把自己母亲的百合给拿下了。
主教弘扬教义。
前四季是拉格纳传奇人生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爱冒险的农夫如何一步步走上巅峰,再一步步倒下陨落的人生经历。
剧中两个智商和眼界最高的就是澡王和拉格纳了,他们彼此都看到了时人所看不到的东西,都希望能够“为历史的进程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澡王看到了基督教统治下被囚禁遗忘的古罗马文明,看到了威塞克斯未来统一英格兰的路线,看到了未来与“异教徒”融合共存的前景;而另一边的拉格纳则看到了维京人“拓展生存空间”的可能,看到了璀璨而广阔的世界,看到了彼此合作融合的未来…… 虽然两人都拥有非凡的智慧,但相比起做事的圆满度而言,澡王要更胜一筹。
澡王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基本上把每一步棋都算好了,每一步基本上都很完美,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挺坏的,但你在看澡王故事的时候你感受不到特别强烈的厌恶感,你会感觉到一种不同于拉格纳的人格魅力,尽管对于受害者来说,这种人格魅力建立在他们的痛苦之上与对“上帝”的背叛上。
在结局上,澡王也采取了和拉格纳类似的做法来留一手,确实坏坏的。
相比起来,拉格纳要更为浪漫主义和“粗糙”,无论是对弗洛基、罗洛还是对前国王、前领主的后代,亦或是对澡王的信任方面。
拉格纳很多时候没有把东西做绝,一方面虽然可以让他最大程度地团结起各方势力,但另一方面却酝酿了一个又一个被背刺的结果。
这些具体操作上倾向宽松的做法导致了拉格纳晚年一个又一个的失败,同时亦使其陷入无限的自责当中。
在观察拉格纳中后期的经历的过程中,我想观众应该不止一次产生了对拉格纳那种又爱又恨的情感。
亦或许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让人喜爱,才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一个所谓的“完人”。
至于艾塞斯坦,就剧情内容推动而言,确实更多的是承载了两种信仰的对撞,从基督到众神,再到纠结忐忑,最终回归上帝,这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给予了对信仰探讨这一问题更多的趣味性。
同时其本人也是两个主角各自的知己,倾听与表现出两位主角各自的心声,借助与这个小神父的交往,观众更好地认识到澡王和拉格纳的性格特点与人物魅力。
但不得不说,神父早早领了盒饭确实让人有点小失落。
除了以上三人以外,本剧其实对其他主要人物的刻画也挺不错的,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挺丰满的,就是目前看到第五季之后,感觉对于长大的小朋友们的先前刻画不是太足,除了比约恩的地中海历险记以外,有点想弃剧了。
而至于说到信仰,剧组就真的是对剧中人物作出各种无情的讽刺了,高举着上帝旗帜大搞乱伦的有,阴谋篡位的有,借师助剿铲除异己的有,嗜血残杀的也有……所谓信仰,不过是表子,至于里子,和信仰“伪神”的未开化的人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各种打脸确实是很有趣了。
弗洛基,典型的浪子回头形象——这里特指对他老婆海尔格。
一开始对他没好感,期待值不高,结果后面开始珍惜他老婆了,我就被他打动了,欲扬先抑这种手法真是百试不爽。
我心疼了海尔格很长时间,这个女人一直为了他付出付出付出,但是没得到多少回应,这是我一个月前的吐槽:「心疼海尔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女人,这么好的女人为什么就一直得跟着弗洛基呢?
从不照顾孩子,心情好了摸摸头,不耐烦了就赶她们母女走;对海尔格虽然友善亲密,但从未付出过,只是一直在索求。
拉戈纳的概括是精准的:他只爱他自己,海尔格你应该比谁都清楚呀?
」这段拉戈纳(他们的国王)也给我加了不少好感度,他为了替埃塞斯坦报仇把弗洛基逮了,海尔格偷偷把丈夫给放了,弗洛基逃跑,拉戈纳就派人追捕。
弗洛基在逃期间,拉戈纳明知是海尔格放的人还对她很好很关心,给她们母女送过冬的粮食,也有言语上的鼓励。
转折点是弗洛基洞穴受难以及女儿的死。
逮着弗洛基之后拉戈纳用北欧众神惩罚火神洛基的方法处理他,我记得洛基遭受的是毒蛇毒液滴头,这里不是毒液,但洞穴顶部不断有水滴往下掉落在他头顶上,大冬天天寒地冻的,特别痛苦。
海尔格就站在他旁边高举着碗帮他接头顶不断掉落下来的水,每次接满水需要倒掉的时候弗洛基就会发出痛苦的嚎叫(还是北欧神话的剧情)。
之后埃塞斯坦托梦要求拉戈纳放了弗洛基("Mercy"),拉戈纳就把他给放了。
弗洛基受难期间他们的独生女病死了,女儿死后他老婆没敢告诉他,就帮他天天托碗接水,还是拉戈纳通知他这个坏消息的。
我觉得就是从这一刻弗洛基才开始懂得珍惜,女儿活着的时候他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也没待她多好,失独之后才幡然悔悟,所以从那之后就对老婆特别好,哪怕他们再也生不出孩子了。
最打动我的地方在这里:很多年后,海尔格非要收养一个穆斯林小女孩,说如果女儿还活着也该这么大了。
弗洛基不乐意,他对北欧众神特别信,很讨厌异教徒,但还是依了。
这小女孩就像麻雀一样养不熟——非常可以理解,毕竟她原本过得好好的,结果突然有一天冒出一群十分凶残的维京人烧杀抢掠,把她的家人朋友邻居全部杀光光,她当然恨死他们了。
有一天晚上小女孩跑了,海尔格发现之后惊慌失措,哭着求丈夫帮她找——这个画面我印象太深刻了,两人当时已经老了,弗洛基花白的胡子一大把,大半夜正睡着突然被老婆喊醒,很无奈很烦恼地抱住她安慰,这一幕就让我感觉到了什么是“宠着一个人”,海尔格在他面前就好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是被宠爱着的。
然后他出去找小女孩,在树丛后面找到她之后,低三下四地说:“对不起,我知道你恨我们,因为是我们杀死了你的亲人,但是求你和我回去。
”后面就不讲了,总之海尔格死后他也心死了,做了条小船独自一人离开了家乡,还扔掉了他的徒弟伊瓦尔塞进他包里的方解石和罗盘,自我放逐。
也不全是自我放逐,就是人世间没有牵挂了,于是开始开始深入探索那些玄玄幻幻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但是前面已经有诸多暗示:弗洛基和哈伯德一样,都是半神或者就是北欧神话里的神(这个电视剧本来就有10%的奇幻成分,基督教的上帝和北欧众神都是真的存在,先知说的每句预言都会成真)。
我百分之百肯定编剧强行让海尔格领便当就是为了让他看破红尘出家……弗洛基线目前就看到这里,接下来要演的就是一个奇幻故事了,但我其实没有很期待,我更想看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就像权游我最没兴趣的那条线就是布兰和夜王,这个线放在一个历史剧一样的剧中真的很违和。
2021.11.14
维京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既有权谋的较量,争权夺势,从未停息,又有热血沸腾的对战场面,打斗场面有一种暴力美。
如果说权游的战争场面恢弘震撼,斯巴达克斯极度血腥,那么维京中和了这二者的特点:打斗足够血腥,但不会如斯巴达克斯一样有不适感,反而非常流畅且令人惊叹,这是维京一个与众不同的优点。
还有一个特点我很喜欢,就是不断穿梭于剧情的预言。
维京的预言大多比较直白,而且出现频率较高,结合两种宗教文化互相碰撞的背景,有了一股史诗感。
由于剧情易懂,节奏的控制也恰当好处,史诗感的增添给了这部剧独特的魅力。
再说画面,有些偏冷色调,不少时间也是在冬季。
冰冷的画面,火热的战争,绝美的景色,血腥的场面,所有元素有着很高的真实感,千年前维京人生活的环境具体如何,透过画面我可以略知一二。
喜欢这部剧很大一部分是喜欢角色,第一眼惊艳的是拉葛莎,演员很漂亮,有一股坚定的气质,之后离开拉格纳成为女伯爵更是让人觉得非常坚强。
罗洛一开始没有多注意,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角色有些矛盾的性格比如比不上弟弟的不满和对弟弟的忠诚,以及勇敢的品质开始吸引目光,第三季后我觉得他越看越帅了。
西吉是全剧最痛心的角色,我真的太喜欢她,一直以为她会靠各种手段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可惜为救小孩牺牲了,有些遗憾,有些无奈,实在放不下,想起来都觉得心疼。
I许多年后,当拉格纳被投入蛇坑的那个午后,他会回忆起多年前和罗洛一起战斗过的那个山坡。
II那是个与往日无异的下午,阴云密布的北欧天空下,阴风止不住地肆掠,空气中的水分似乎要呼应着倾泻而出,平静的海峡蠢蠢欲动,将要弹起,冲向天空。
青草浓密的山坡上,拉格纳和罗洛正和一群人战斗正酣,片刻后,最后一个逃跑者被标枪刺死。
罗洛走向拉格纳,抱在一起,立马疲惫地躺在地上。
脸上溅满鲜血,身上全是泥土。
拉格纳站着喘息,眨眼间看见乌鸦群飞的战场上,一个拄着拐杖的黑袍老人在尸体间穿行,挥手将其中一具带向天空,那立在权杖上的乌鸦,仿佛看了他一眼。
揉眼再看去,什么也没有,尸体们静悄悄地躺着。
随着罗洛的呼唤,恍惚了一下,两个人离开了。
III印象中的卡特加特海峡很少有过阳光照射的日子,天空总是层层灰云,海水望去深蓝泛黑。
这是个北欧群山之中,海峡边缘的小渔村,没多少人口,也不见许多牲畜。
不过巴掌大的地方,而当地的首领,却又的的确确被称为伯爵。
这是块贫瘠的土地,当地人的主要营生就是每年夏天由伯爵组织的向东劫掠,并以劫掠为荣。
起初的拉格纳是一个农民,屡次向伯爵提议西行找寻新的更为富饶的劫掠地点,伯爵出于名誉的担忧每每拒绝,并开始因此而恼怒,开始怀疑拉格纳是否觊觎自己的位置。
在最近的一次集会上,拉格纳的提议再次被拒,并且伯爵表现出了明确的愤怒。
于是拉格纳找到罗洛,向他解释从流浪者那里得来的能确保向西航行而不会偏离航线的方法,“我听过这样的传说,罗洛(Rollo)许多小镇,城市和珍宝,取之不尽的金银,还有新的神……”于是传奇拉开了序幕。
IV拉格纳•罗斯布洛克一直到他死前,都是故事的绝对主角。
从拉格纳到伯爵拉格纳,最后以拉格纳国王的身份死去,第一次发现英格兰,第一次远征至巴黎,这是毫无疑问的传奇。
但是剧中发生过的那些战役,回想起来,规模最大的也不过是两三百人的两军对垒,随着一声号角冲向对方,立起盾墙,刺矛,射箭,突破盾墙后立马抄起手斧砍向对方。
在北欧广阔的群山林原间,在沉默的云层下,这一切显得如此寂静,野蛮而又愚昧。
直到第二次远征巴黎失败后的多年,卡特加特海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贸易中心,集镇的规模足以一眼望不到头,那时的繁荣在此前的时间里从未有过,即便是远在西方的英格兰看上去也只是像个私人宅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土地上的一切都是如此落后而贫瘠。
既没有希腊神话的绚丽,也无古埃及的神秘,抑或冰与火之歌的魔幻,一切都沾满了泥土,就像总是拖在泥地上的裙摆和披风。
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里发生的一切有何意义,直到拉格纳独自扛着艾塞斯坦的遗体,走进群山之中说起的那段话,才有所意识:
“别看你这么瘦弱,艾塞斯坦,你还挺沉的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了我从来不懂何为殉道者我现在依然不懂你是个勇敢的人 艾塞斯坦为此 我一直很敬重你你对我助益良多你总认为自己软弱又纠结但于我而言 你是如此无畏因为你总是勇于质疑你为何非要寻死?
我们还有多少未尽之语我先前一直相信 死去要比活着好因为死 你得以与自己所爱之人重逢但我们不会再见了 挚友我有种预感你信奉的神不会让我进入你们的天堂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你怎能就此离我而去你的离去让我心痛不已我的伤痛无以慰藉我变了 你也变了”就像刚走下地的猿人,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但他们并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向前,前赴后继地走出了未来。
拉格纳也是如此,他是舵与桨,当别人因各种原因徘徊不前时,他看向了海面的尽头,看到了层云尽头发亮的曙光,于是转动整个文明的航向,身体力行地让船只驶向目的地。
那里发生的,并不单是劫掠,更是文明在黑暗中的摸索碰撞,是人性的光辉逐渐发闪的过程,是不断突破枷锁的生长。
勇敢如拉格纳,从未止步不前,不断地吸收未知,不断创造新的突破,渐渐地被人们视为奥丁的后代。
起初被伯爵追杀,身负重伤地跪在伯爵面前却转眼就逃出生天时,我第一次相信他是奥丁的后代。
那时,他自己也让人以奥丁后代的身份认识自己。
在被吊在蛇坑上的囚笼里时,他向来看他被处死的英格兰人不屈到:“很高兴知道奥丁神准备了一场盛宴很快我就能从弯角中豪饮麦酒了本英雄会荣登瓦尔哈拉殿堂不会为自己的死亡而悲叹我不会带着恐惧踏进奥丁宫殿厅我会在那里等着我的儿子当他们来时我会被他们的丰功伟绩所笼罩阿萨神族会欢迎我的到来我的死毫无遗憾我很高兴女武神召唤我回家”但他可曾真是这样想的吗?
我觉得不然,在被押运的马车上,恍惚中有一段和先知的对话:“我们何时会到达埃勒国王的领地?
最早也要明天早上那么距离我的死期至少还有一天。
你和你的众神们都错了。
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我掌控了自己的生死。
是我,不是你,不是众神。
是我。
是我主动要求前来赴死的。
信则真,不信则假。
我不相信神的存在。
人的命运由自己主宰,由不得神。
神明由人类创造,用于给出那些人们不敢直面的答案。
你或许说得对,拉格纳 罗斯布洛克。
我只是个先知,我曾在最卑贱的亡者间游走。
我也曾探寻过意义。
我也可能犯过错。
你说什么?
(盲人车夫)我什么也没说。
”这是他自己给出的答案,在他心底最深处,终其一生必须要证明的是,他是自己的主宰。
他不像弗洛基或是虔诚的基督徒那样,依循神的旨意行事,内心深处拉格纳更忠于的是身为人本身。
现在回想起来,拉格纳其实很孤独,站在船桅的人,纵使看见万千光影,却无人可言。
当他暮年 ,因失败而离开自己的国家多年,最终回到卡特加特海峡时,夹道欢迎的是曾经人民的漠视和唾弃,光景何其凄凉。
当他挥尽所有财富,才最终凑齐最后一次西行的人,从一开始,他就清楚他再不会回来。
纵使拉格纳一生不曾妥协,可他终究只是人类,终究抵不过衰老,只有时间和死神,是他无论如何战胜不了的。
在这最后一次决斗里,他选择点燃自己,用所剩无多的生命发出熊熊光辉,从英格兰的土地上升起,火光冲天,燃尽奥丁信徒眼前的迷雾,唤醒他们体内里流淌的维京人的血。
拉格纳到最后,也不允许自己失败。
臂环留给了伊瓦尔,比约恩也航向了地中海。
弗洛基、罗洛、拉格莎,他们好像也都很累了,不知道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有时候又觉得,拉格纳爱的好像只有他自己,他对妻、子,朋友,人民,敌人的爱,亦或是感情,都是从他对自己的爱中衍生出来的。
他很少流露出自己的孤独,艾塞斯坦死去的时候,他是真的难以掩盖了。
好像艾塞斯坦是唯一能和他并排站着的,而像是弗洛基、罗洛、拉格莎,纵使无法分割,却也像是和拉格纳背靠背。
以前一个午夜,第一次听到纳尔逊老爹翻唱的《The scientist》时,从床上跳了起来,写下这样几句话,无关歌本身,而今又想起:“当黑云层层密布着天空,黑色的风和黑色的海浪在整个天地间席卷,当整个世界在至暗之时显得摇摇欲坠的时候,这坚定的、足以藐视一切的声音倏地把冷峻的空气击得粉碎,枯腐的野草悄然向着墨绿开始生长,一个声音从这时空里横空出世,一切便开始战战兢兢,那更像是全人类的声音,从毁灭中走出来的人类,来、见、便要主宰。
”Ragnar Lothbrok 音译:拉格纳•罗斯布洛克,意译:诸神的黄昏
拉格纳是真正的王者,他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摧毁的,他对一般人看来的苦难、肉体的疼痛、流血牺牲、死亡……有着不一般的见解。。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前几季一直把拉格纳和鹰在一起的镜头给的那么多,因为因为鹰对于拉格纳就是一种图腾,是一种先知,他在鹰的视角下俯瞰,这种高度无人能企及,代表着信念与理想,也代表着惨烈而悲壮。。。
这种生命的厚度,是可以直击观众心灵的一瞬,让人泣不成声……
看第一季,大愛帥氣辣媽拉葛莎,對男主角竟然外遇忿忿不平看第二季,拉葛莎離開男主角,心中叫好。
接著對拉葛莎這角色的種種反應就感覺越來越奇怪...看到第四季終於看出來了。
這位拉葛莎其實是女兒身男子心,跟當時代的男人一樣占有慾很強。
只能自己背叛別人、不能別人背叛自己。
1.男主角外遇,拉葛莎大怒的亂丟東西。
男主誠實告白,但說自己不愛公主,問她怎樣可以原諒。
拉葛莎說不要再見那女的,他說好。
-->>我覺得男主角蠻誠實地。
這裡一切都很好,很真實。
身為老婆會忌妒生氣有佔有慾也很正常。
接著就變調了...2.公主懷孕出現,男主為了孩子跟拉葛莎提議為了孩子兩個老婆和平共處。
還道歉說他不能丟下自己孩子的母親。
-->>我覺得男主挺誠實挺有責任感的,接著拉葛莎隔天就收拾包裹,啥都沒說就打算走了。
男主追過來問她怎麼一句都不說就拋棄他。
她回答: you humiliated and insulted me. I had no choice but to leave you and divorce you. 接著男主說他不想她走,她回答: this is fate第一次看覺得很酷,但仔細想想不太對勁。
你們看,男人外遇她可以原諒,女人懷孕來到她家也似乎可以接受,但要跟她一起平起平坐當老婆跟伯爵夫人,那可不行! 這就是她所說的humilated and insulted。
為何我說她生氣並不是因為老公外遇而是因為另一個女人要跟自己平起平坐呢? 因為她的地位明明就不變啊? 她老公還是愛她、還是要她當老婆、還是不希望她離開,他唯一希望的就是生更多小孩,而拉葛莎生不出來另外一個女人能,that's all。
我若是拉葛莎就好好調養自己身體讓自己可以生、或是調養身體道不容易流產,若真不行也只好接受另外一個女人幫老公生孩子。
為何說她離開的原因根本不是老公外遇呢? 因為她自己也外遇啊! 她婚後跟羅洛有一腿,還是老公的哥哥! 她其實沒資格要求男主角的。
好,那她雙標好了,那麼事情已經發生了,她愛的到底是自己還是丈夫呢? 很明顯的,她愛的是自己,因為對她來說她的自尊心遠比她丈夫的快樂來的重要。
當然人性上不願意與另外一個女人分享丈夫的愛是很可以理解的,但她不能在離開前先跟丈夫說一聲: 我實在無法接受,抱歉,我要走了。
不,她說的是: you leave me no choice。
明明丈夫給了她選擇,她的意思其實是說: It's impossible to share my husband with other woman cause you are mind, only mine. 接著男主說不希望她走,她的回答是: this is fate。
這句話更加不負責任了。
很多事情的確不是掌控在我們手中,但妳說妳的選擇是命定的? 那真是把責任都推給神了? 妳明明有選擇,妳選擇離開,那也沒錯,但妳要承擔啊! 妳的男人做出了選擇,他犯錯、他道歉、事情發生他選擇妳也選擇她、妳無法接受不是只有妳、妳選擇離開 -->全都是妳選的啊! 然後妳說是命運? 媽呀,超級不負責的。
3.後來那個背叛她的屬下後來要跟她結婚。
她在婚禮上殺了他,理由是她無法忘記被背叛。
Excuse me! 我記得那男人後來有跟妳解釋那是他犯的一個錯,他當時以為他愛的是權力、後來才知道他愛的是妳,後來改正讓她跟他一起當伯爵、有人反對她時把那些人殺了、跟她求婚、向她示愛。
種種行為與付出她都看不到,她只記得當初"那一次的背叛"可見得這女人相當自我中心吶 還相當任性、看不見別人對她的付出跟愛。
同時我也為拉葛莎感到相當可惜,其實只要她稍微放下一點自尊,幸福可及呀! 如果當初接受公主,然後幾年後等她生完孩子在把她幹掉不是很好嗎? 如果接受這個愛她的男人跟他好好結婚、原諒當初他犯的錯,幸福在一起生孩子一起統治王國不很好嗎?4.後來再次懷孕還跟拉格納去打仗。
拉格納提醒她好幾次為何懷孕還來打仗、冒著失去孩子的風險。
拉葛莎說: 你憑什麼問我? 你不是我老公。
-->嘿 人家關心妳,這也是一種愛的展現! 好嗎!接著她一直搬重物、打仗跑跳、每天動胎氣、打仗的地方不可能有好的飲食跟休息。
拉格納又去提醒她了,說他關心她跟孩子希望她好好照顧身體,此時她說什麼先知說她留不住孩子不論她做什麼。
-->小姐,問題時妳什麼都沒做啊? 拉格納說得很好: 所以妳就做盡了一切事好證明先知是對的? 哀啊,所以後來流產了一點都不意外。
我看妳不能全怪神啊,妳自己也沒盡一點力量留住孩子啊好啦 抱怨完了。
原本這角色完美女神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已經恢復成一般人了。
還是相當任性與幼稚的那一種女人。
最後拉葛莎多年後殺了公主,從這個角色的人設來看也可以理解了。
她被作者設定成一個很會記恨而且記非常久的人。
中間會對你很好、會愛你,但最後會殺掉你喔。
我記得有一幕公主誠懇地跟她道歉,拉葛莎說欠債已經還清了。
拉格納要她留下是她自己選擇離開。
最後拉格莎殺公主的理由卻是: 我永遠無法忘記妳搶走我丈夫、我的王國跟我的快樂。
Excuse me,again這些是妳的選擇,當初妳也說原諒了。
妳都忘了嗎? 還是妳有雙重人格? 還是是作者有雙重人格? 這劇本肯定是男的寫的,因為看得出來實在不是很懂女人啊 呵呵呵不過忘記以上這一切角色合理性,把角色當作服務劇情以及歷史。
那也就可以理解了
怎麼覺得男主角越來越瘋癲...
那么多船,步兵也多,居然要用船强行穿那俩小木塔,直接烧了多好。
前半季0分
维京人拉去进攻巴黎一次,顺便兼顾男二的剧情,但巴黎的剧情也太跳脱了,前一天还把人家兄妹都睡遍的国王,后一天一言不..!
看了三集,支撑看下去的是片头曲If I Had a Heart
爱情动作片😅
赶超权游!真心推荐
居然有20集!?
巴黎之战印象深刻,惊心动魄!
众叛亲离,一代英雄就此落幕,众子拉开复仇序幕
历史氛围还原很好。
茹毛饮血
这都没死?这都没死?这都没死?这就死了?这就死了?这就死了?这都没死?这都没死?这都没死?这就死了?这就死了?这就死了?这都没死?这都没死?这都没死?这就死了?这就死了?这就死了?
弟弟叛变,大老婆离了,小老婆偷人,爱人死了,基友癫了,儿子走了,土地被抢了,还染上毒瘾,到最后被推进蛇坑…………这是怎样苦逼的老年凄酸光景哟……老崔慈父的眼神实在太帅啦…嘤嘤嘤嘤……
越看越纠结…拉格纳已疯,儿子们都长大了,感觉后面能拍的东西会有很多。很喜欢比约恩和罗洛~
中国女子乱入在线派发五石散???
最后一集挂的这个国王,是我这季最欣赏的角色。有王者风范。下一季期待一下无骨人
他们可以无畏信仰,但是他们善变,贪婪,无道德观,嗜杀,却渲染着死后要去英灵殿,英灵殿的三观就这样吗?村战不断,叛变不断,看的就是那一套性,杀,谎言,现在感觉三国才是神仙打架!
拉格纳,北欧英雄的落幕辉煌。此季陷入剧情拖沓,无力的泥沼,无骨者伊瓦儿的登场亮瞎众人,静候第五季。
剧情越来越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