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四星。
为何?
因为敢播出,敢提现实题材,这就首先值得肯定!
其次所有剧情逻辑基本在线,人物角色立得住,演员演技都在线。
试问各位,目前你们看到的国产剧里面有多少能达到前面说的这两条?
就说前面播的青春斗,烂到家了,每个角色都跟犯了精神病似的,今天这样,明天就人格切换了,而且三观极其不正。
还有说假大空的,请问哪里假大空了?
我倒觉得这部剧难得得敢说实话,比如李幼斌被上级领导要求限期破案的时候说“让我们不枉纵,到关键时候就知道催我们”。
这多真实啊!
假大空就应该是幼斌同志站起来,啪一敬礼“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
首先,一星是给的“老戏骨”;其次,如果说是刑侦剧,貌似只有两个案件能看出端倪,却又被狗血的情感情节扯的七零八落;如果说是情感剧,却又极端的让人不忍直视,如葛晴和徐子蒙不合常理的“爱情”、邹桐和徐子蒙的“爱情余毒”……;如果说是伦理剧,弘扬正能量、引导人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也被编排的似有似无;最后,除了“老戏骨”外,其他主演基本都是“教科书式”演绎,笑不敢笑、哭不会哭、举止模式化、台词朗诵化,给人一种不是“整容后遗症”,就是“面瘫”式的感觉。
另外,剧情拖沓杂乱、广告硬植入、智商余额不足等情况给这部炒糊了的菜又加了把火。
以上,5分已是善良之举了。
相比于美剧,我们国家的情节真是差了很多。
我感觉都没以前演的 红蜘蛛好看。
虽然那是九十年代的,但是扣人心弦。
步步紧逼。
而且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警察的对白让观看者没有一看就知道结果的存在。
现在的电视剧就是讲大道理。
法律,法律什么的 。
其实没有什么公正的存在,公正是相对的。
不是说教。
感觉现在的剧越拍越差了。
太难看了啊 要不是我想知道到底是咋回事咋能用这么好的框架,拍了这么个烂剧啊剧本台词是每天拍的时候现写的吗演员长的不好看就算了,演的好也行,导演好像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塑造每个角色。
浪费演员,浪费框架。
每个人性格都表面的让人生气。
拍不好可以不拍,关键没看到想拍好的意思。
每个角色的台词和行为都不知所谓,没有内在动机支持,看的人无语。
一颗星给老戏骨,演技极好,一颗星给前四集,故事开头很精彩。
从第五集就开始狗血剧了:儿子继承老子的才华会写小说,特招女孩喜欢,比他老子更牛。
开始你爱他,他不喜欢你,她爱你,你又爱她,狗血剧情来了。
一个正常家庭有父爱母爱成长的女大学生,爱上一个男人瞬间这个男人就是她的全部了,连把她养大的父母都不要了,即便是这样也该有个过程吧!
这种老套的富家女爱上穷小子不顾亲人反对的戏码实在太多了,已没有新鲜感了,也不符合电视的主题了。
个人想法:观看到此处,对此片有些失望,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了。
看着电视上播了几个片段。
短短2分钟的三人对话导演至少用了8个景别来回切。
不仅看的观众眼晕而且大多数镜头角度既没有美感也没有意义。
子蒙和他老婆的感情戏也是迷惑的不行,两个人像在演狗血8点档,表情麻木,台词出戏。
结果过一会镜头一切又出现了几个戏骨,让人不禁怀疑这俩演员是走了什么后门。
整体戏的节奏把握也没有力度,拖沓随性,把握不住重心。
哎…
好久不愿意看电视剧了,但是还是把这个剧刷完了,虽然有些跳,但关键情节都看了。
说起来,支持我看完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剧的剧本有一个很好的骨架,他搭建起的人物关系几乎没有浪费,都对应了,或者尝试去对应了一些矛盾,一些对现实的思考。
我看到分数只有5.6分的时候,就猜测到一定有很多声音在批判感情戏的部分。
说起来第五集我看到少女邹桐和许子蒙也是尬的很,但是我并不觉得这种人物关系的构建是硬伤。
如果是一部情感电视剧,那我可能也想达到负分了,都不用说狗血三角恋。
光是这一大群人都是同学一个班的这个事情,我就已经要翻白眼了。
但是当这些人物关系放到一个案子里的时候,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现实真的有了这样的事情,公与私的对立,因为熟知而有的各种各样的偏见,因为彼此相识相爱才能让人剖白出的内心感受,这些才是重点。
艺术作品本来就是高度人物关系矛盾的展现,生活本来就有各种狗血,所以仅因为这一点说是烂剧,我无法苟同。
然而,这部剧的骨架虽好,血肉却烂,甚是可惜。
说几个我觉得可惜的地方吧。
1. 还是人物关系。
虽然构建没关系,但是却没拍好。
首先邹桐和许子蒙的感情太不触及灵魂了,其实邹桐他们喜欢许子蒙太正常了,这种忧郁的又帅的还写写小书的,姐妹们扪心自问不正是咱们青春的时候最喜欢的吗?
所以啊,说狗血的,我坚决认为,是导演拍呲了。
哇那个花田MV式漫步啊...不说了..再者,有人说女主伪善的,后面指责许子蒙的,那我是坚决不同意的。
我觉得女主说的很对,许子蒙是可怜,可应案件的重点就是许爸爸,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
许是可怜,可是在那个环境下,女主没做错。
但是许子蒙这个角色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他反映了整件事的最大矛盾点,是最无辜的牺牲品,这个时候如果能快速展现对许子蒙的同理心可就太引人深思了。
那么,这个同理心应该由谁来完成呢?
葛晴。
但是,葛晴这个角色废了。
她爱了许子蒙半天,一点也不了解他,自然不能帮他发声。
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但在这个剧里,就真的瞎了,所以这个人设是个垃圾。
2. 关于情节推动设计。
我是同意一些网友观点的,后面仅以女主了解前男友,就坚持翻案太牵强,而且错失了一个大好的点题的机会。
首先,前面女主坚持给许爸爸翻案,并且抛出了作为检查人员的一些思考,我是认同的,而且需要传达这些价值。
但是后面,一样的情节十七年后再次重演了,这个情节铺设就不太好了。
许子蒙被抓进去是意料之中,郑天就栽赃的嘛。
但问题是,翻案的起点是什么,女主可以想翻案,人之常情太正常了。
但是她不该先找律师,而是应该有警察去确认证据。
警察方面,对立跌过那么大一个跟头了,死者又恰巧是局长女儿,这个时候如果由警察来做这个翻案起点,那是多大的进步啊。
所以,逻辑上应该由女主加仇曙光来做才是对的。
但是,没有这么做,可能大概,一个是仇曙光不是主角,再一个这片子是最高检拍的吧....3.就是拍摄演员等问题了。
首先演员配置实在是缺乏火花,气场也不搭,这些都会让观众无法入戏。
再者,整个拍摄的很没质感,难得有很多让人有思考的部分,构造了不错的戏剧矛盾,结果色调拍摄的跟乡村普法片似的, 实在太可惜了。
先写到这吧。
总而言之,能感觉到,导演和编剧都很有野心,想讲的东西很多,但是能再突出几个主要矛盾可就更好了。
总之很可惜的本子。
唉,人不能做恶,不能违背良心,一切都是许爸爸行为不端,乱搞男女关系引起的,谁知就成了轩然大波,害了不知道多少人。
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有道理的。
最后,我可挺喜欢陈硕的,本来就因为三三十桃喜欢司命,同时又在这个角色上看到很多可爱的点,人很立体,特别好。
希望以后能有更精品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吧~
因情之名:邹桐。
一个为了情,以法冠之!
极度自私的人设,从头到尾都在伤害自己亲近的人!
从大学因情害死自己父亲。
到葛女被杀还是一点看不出她为了法!
如果为了法,她对葛父、葛女有情,他应该去找 曙光 帮助他找出真凶,防止他因感情用事而走上葛父老路!
而她直接先想到的是帮助 许子蒙 洗脱嫌疑,为此找 陈硕 、葛父、曙光、葛妻。。。。。
等到许子蒙判定无罪,她才终于想起剧名“因法之名”去找真凶!
许志逸不跑、不烧、不那么花,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下场!
“逃跑”害死了仇幕,害死了邹雄!
葛女哪像一个高干子弟,人生观还不如一个“无知村妇”,没文化的普通老百姓。
爱的那么下作,那不是爱,而是为了得到,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我父亲说,解放后那段时间,都是“三人小组”定生死,那时候冤假错案更多,都不可能拍成电视剧。
法制也是一步步健全的,就像电视剧里说的,从有罪推断到无罪推断也是在进步。
但是水戏太多,应该赶快进入翻案调查的实际阶段,这点不如人民的名义节奏紧凑,顺便吐槽人民的名义水戏也不少,也是吐槽最大的地方。
再吐槽这个剧,演员阵容实在不够强大,张丰毅第七集就下线了,戏也太少了,缺少老戏骨,只有李幼斌一个扛着有点单薄
故事还算真实。
没有那些华丽的镜头,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却透着无奈和唏嘘。
命运就是这样弄人… 一场冤假错案彻底的改变了这一家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无辜。
毫无反抗能力被命运戏弄。
而那些造成这一切的人,还是高高在上,毫无同理心的自诩是正义的,生活在阳光中的人的姿态去批判这那些堕入黑暗的人。
女孩天真烂漫的爱情的确给黑暗中的人一道弥足珍贵的阳光。
可是四年后,男孩还是那个在黑暗里挣扎的人。
和四年前一样还是那个想拼命抓住那最后一道阳光的人,他没有变… 变的是女孩,她遵从了世俗,彻底的站回了阳光里,关闭了最后一道阳光。
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一样去批判黑暗中的人,还堂而皇之告诉他世界还有善良还值得爱,多虚伪呀!
国产剧里即使是这么好的一个故事,都充斥着伪善,缺乏人文关怀。
看得人心里冷冰冰的,不能打动人… 即使最后沉冤得雪,又有什么意义呢?
没想到这小成本制作的群演剧看得我眼花缭乱,哈哈,冲着范仲淹去的,还不错,主要是摄像太拉跨。
实拍,现场录音,道具极其简朴,摄影好像用的手机一样,演员演技也一般,但拍范公,多给一星。看着看着倒觉得很质朴,哈哈。
爸妈在看的~
拍得比较烂